思想政治课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2022-04-21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思想政治课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精选3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职高学生一般都有较严重的悲观消极心理,如果不及时有效地加以疏导,他们就会意志消沉,不思进取,对前途悲观失望,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业和以后的工作,甚至酿成社会问题。从事职高教育工作多年,就如何挖掘思想政治教材中许多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结合学生特点,利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了阐述。

思想政治课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篇1:

论思想政治课的心理健康教育

21世纪,我国正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激烈,这就不可避免地使人们感受到巨大的心理压力,从而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并影响到人的心理健康。这种状况在技校学生中也有存在。有关心理学专家曾对全国近400名技校学生进行调查,并与青年和中学生常模比较,结果发现:技校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为15.53%;技校学生强迫、焦虑、抑郁、敌对4项因子分明显高于全国青年常模(P<0.01);焦虑、抑郁、强迫、敌对、躯体化、恐怖、偏执、精神病性8项因子分低于全国中学生常模(P<0.01)。由此得出技校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学校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技校的学生文化基础偏低,心理素质脆弱,而现代企业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学校培养的人才必须能够满足企业的需要。因此,对技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

所谓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是密切相关的,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为其他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心理条件。由于思想政治课是德育的主渠道,因而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便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任务。

具体来说,思想政治课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培养学生乐观而稳定的情绪

乐观而稳定的情绪,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情绪是一个人内心体验的流露,它反映一个人的心境,体现一个人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变化的态度。一个人的情绪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在正常情况下,人的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乐观情绪多于忧郁情绪。当一个人经常保持愉快而乐观的情绪时,他就善于从生活中寻找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但是,技校学生中有的学习基础差,缺乏自信、厌倦学习、自暴自弃,产生消极的心理;有的父母离异,缺少家庭的温暖,产生畸形心理;有的学生面临毕业分配,担心就业问题,产生前途茫茫的心理。由此可见,技校学生的心理活动十分复杂。同时,技校学生的情绪往往比较强烈,有发展快、变化多、控制差等特点,很容易出格或失常。因此,培养学生乐观而稳定的情绪就显得非常重要。首先,帮助学生学会认知情绪。就是让学生明白情绪的内涵、功能、分类,了解情绪对学习、生活、行为和心理健康的意义。其次,帮助学生学会控制情绪。就是使学生学会对自身情绪状态施加主动影响,并以合理手段进行恰当疏导。最后,帮助学生学会宣泄情绪。就是使学生学会清除和疏泄情绪,以恢复自己身心机能的平衡和稳定。总之,教育学生要保持心情舒畅、积极乐观,努力消除紧张感、忌妒心,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学习,以勇敢的精神战胜困难,让轻松愉快伴随自己的人生。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由于技校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较差,因而很难处理好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他们有的把“哥儿们义气”当做友谊,把互相“利用”当做友好;有的对他人总是抱着怀疑的态度,形成一种排他、封闭、消极的心理。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首先应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学生在一个好的人际环境中陶冶自己、发展自己。同时还要教育学生学会与人相处,能够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与他人,掌握常见人际关系的处理原则和技巧。

三、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人格是一个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心理特征的总和与做人的资格。技校生的人格心理结构,一般包括个性心理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个性心理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性格、能力等。技校生健全的人格表现为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思想修养和丰富的个性心理倾向。思想政治课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使学生保持人格的独立完整性,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就是要着重对学生进行社会化教育,促进他们个性成熟。也就是要教育他们对客观环境的态度和行为方式要符合社会要求且比较稳定,不朝三暮四,不出尔反尔;还要教育学生能够自觉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态度,对他人有责任心,对自己有自信心,提高抗挫折能力。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当今社会被称为知识经济时代,其基本特征是变化快、发展快。这就要求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必须跟上这一时代步伐,否则,就难以在这个社会上立足和生存。因而,必须加强对技校生进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对技校生进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可以通过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教育学生懂得社会总是在变革中前进的,人也总是在不断适应的过程中成熟起来的,学生要努力促使自己的心理跟上生理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其次,教育学生在生活中,要努力使自己的要求与社会实际相符合,使自己的思想和心理与社会环境相协调,使自己的各种行为与社会的共同规范相一致。

五、努力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技校生心理健康问题最为严重的就是心理障碍的存在,技校生的心理障碍会严重影响他们品德的发展、健全人格的发展以及内在潜能的开发。消除技校生的心理障碍,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环境熏陶、有益活动等方式来进行。通过这些方式,可教育学生注意去转化心理劣势,巩固和发展心理优势;也可教育学生经常为自己作鉴定,善于解剖自己,增强自身理智,提高自我控制能力。这样,学生便可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总之,技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解决学生心理困惑的有益行为。这一行为必须在教师、家长、学生本人的共同努力下,才会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河南省煤炭高级技工学校)

作者:肖燕

思想政治课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篇2:

浅淡职业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职高学生一般都有较严重的悲观消极心理,如果不及时有效地加以疏导,他们就会意志消沉,不思进取,对前途悲观失望,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业和以后的工作,甚至酿成社会问题。从事职高教育工作多年,就如何挖掘思想政治教材中许多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结合学生特点,利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职业中学;思想政治课;心理健康

学生进职中读书,大部分都经历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克服了社会上的偏见(要想进大学,读普高;要想学技术,进中专技校),或者是无可奈何(中考成绩差),才来到职业中学求学,因此相当一部分学生表现出特别严重的自卑感、失落感,厌学、逃学,甚至不愿承认自己是职业中学的学生,从而造成学生压抑、焦虑、孤独、人际交往障碍、自私自利、对老师的教育有逆反心理,甚至暴力倾向等,据国内有关统计资料显示,中职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人数,约占在校学生总数的30%以上。因此,学校应该从思想政治教育人手,全面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竞争的能力,增強开拓创新意识,从而实现教育的根本目标,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在思想政治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根据《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精神,职业中学思想政治课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等必修课,而将心理健康作为选修课教程。其实,在必修课的课程中,就已经有了相当多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它都从不同的方面渗透着对学生的人格要求和智能训练要求。如高一年级的《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第四章的“职业性格”内容,其实就是在规划自己的职业人生过程中,怎样根据自己的性格特征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又如在《哲学》第三章“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让学生初步了解参加社会实践,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是形成正确认识、提高自身认识能力的基本条件,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使学生多接触实际,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正确看待学习中的困难、挫折等,从而引导学生保持开朗的心境、和谐的人际关系、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二、运用赏识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现代著名的教育专家周弘曾经说过: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赏,含欣赏赞美之意;识,是肯定认可。“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激励、表扬手段肯定孩子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们不断追求成功。赏识是孩子不断追求成功的“金钥匙”。一位著名的哲人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赏识正是肯定一个人的具体表现。任何一个人,都喜欢别人表扬而不喜欢人批评。作为职业中学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是由于学习成绩差,从初中时便较少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表扬,尤其是到了职中以后,更加觉得自己在很多方面都“不行”,因此一般都有较严重的自卑心理。所以,我们在上思想政治课的时候,就要多表扬肯定学生的优点,正如周弘所说的:对孩子要多用“大拇指”,少用或慎用“小拇指”。多说“你真棒”“再讲一次,肯定会比刚才讲得好”等,及时发现,及时赏识,重新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在教学中要以中肯的言辞、和颜悦色的表情,充满希望的语气去激励学生,激发他们的进取心,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三、创设民主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课堂上,学生发言必须举手似乎是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原因在于这种方式体现了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实际教学生活中存在这么一种现象,想发言的学生并不是都举手,而是等着教师的点名再回答问题,于是有的教师干脆就不提问,你听我讲成为一种病态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学生希望有个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民主平等的环境,讨厌专制式的领导方式。如果这种需要得到了满足,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大家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产生满意、愉快、羡慕、互谅、互助等积极的态度和体验。针对这种情况,我在组织教学时明确规定,学生回答问题或质疑“无限制”,即学生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可以无限制地随时提出来,学生自己的观点可以无限制地发表出来,学生自己的即时情绪可以无限制地表达出来,使课堂成为一个“乱哄哄”的课堂。如在高二《经济与政治》第六章关于“个人收入的分配和消费”中“如何树立积极合理的消费观”,我让学生自由发表言论,人人上讲台发表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然后老师综合得出结论。通过大量的事实分析得出,消费既是个人的行为,家庭的行为,又是社会的行为,理解消费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作用。

四、运用幽默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幽默在保持心理健康上有奇特的功效,它可以放松紧张的心理,解除压抑的情绪,减轻焦虑。在枯燥的政治课教学中,我经常恰当地运用幽默、动作、故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育,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的健康心理。如在高一《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关于“人生理想”中,我提出社会上的一些人对理想前途的理解,即“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这种谐音曲解可使教学语言产生耐人寻味的幽默效应等等。又如在《哲学基础知识》第三章:透过现象看本质,我引用了北宋诗人苏轼的一首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引导学生从诗中理解“怎样透过现象看本质”和“用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看问题”。这种诗歌引用使学生产生了共鸣。当然,幽默不是雕虫小技,而是智慧和情感的体现,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要在充分了解学生心理的基础上,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达到教育的目的。

五、运用角色渗入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互换角色能够增进人们对他人社会角色及自身角色的理解,通过感受反馈,更加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角色。学生走向讲台,尝试教师的角色,其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内在的能量将得以充分释放,这时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真正体现,教师也只有这时才能走出传统的教学误区和教育观念,充分展现其创新能力和平等观念。因此,学生走上讲台,教师居于幕后,是师生角色互换很重要的一种方式,符合教育心理学的要求,它不仅遵循了发展个性、回归主体的教育理念,而且强化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贯彻了民主平等的教学原则。角色渗入法教学可以将师生距离拉近,使学生与教师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如在《哲学基础知识》第五章“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中走出人生价值观的误区的内容:“拜金主义”“游戏人生”等,我就让学生上台发言,让他们来当老师,评价其他同学的观点,同时也说明自己在读中学的时候,也是这样想的,我也犯过同样的错误,从而自然而然地化解了学生的焦虑和自卑心理,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心理。

六、注意倾听,掌握心理治疗的方法和技巧

在政治课堂上,老师要注意听取学生发表的不同意见,不同的心声,注意“听”的技巧,“听”出学生所体验的感情,所持有的观点,解释语言背后隐藏的密码,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原理和方法,把心理测试、心理教育和心理治疗结合起来,根据学生不同的气质特征、性格类型,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调整心理结构,恢复心理平衡,维护心理健康。

总之,思想政治课是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渠道和核心课程,在学生人格及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方面担当着重要而特殊的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中所蕴含的丰富素材,不断地对学生进行人格的熏陶和激励,利用各种途径和方法,教会学生掌握心理调节技术,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潜移默化地施加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信息职业技术学校)

作者:房春城

思想政治课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篇3:

浅析高中思想政治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改革全面启动,已经是第六年了,其教育成效也越来越明显,但同时还存在如何进一步提高实效性,如何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其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生活、学习、交往,甚至是今后的发展、价值观的形成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从实际课堂教学出发,谈谈具体的渗透

措施:

1、移情体验法

移情体验法是指把自己置于他人的位置上,从而使人具有能够知觉体验,分享他人情感的能力,并通过设身处地的感知对象,对现象的因果关系采取正确推理的一种方法。

课堂上教师要想运用移情体验教学方式,教师一定在课堂上要做到全神贯注、注意力中,如果表现出心不在焉、漠不关心、冷漠敷衍,那移情只能是表面形式而已,不仅起不到教育的效果,还会适得其反。课堂上移情体验教学法运用的好,教师会对学生产生熟悉感、理解感、信任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学生对教师会产生亲近感、共鸣感、依赖感、钦佩感和责任感。

2、情境教学法

高中思想政治课最大的问题和难题在于课程抽象的、理论性的、逻辑性知识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没有像语文故事那样曲折离奇的情节,也不像物理那样具有生动的直观性和操作性,有的只是较多抽象的、理性的概括和综合。教学情景的具体方法有:

(1)案例导入法

案例导入法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时,提供一定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例子,激发起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欲望,从例子中得出相关的学习知识。例如:《生活与哲学》在讲授“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这个知识点时,引用一则寓言故事《盐和棉花》:驴子分別拖着盐和棉花过河,由于不懂得具体处理问题,犯了错误的寓言故事。

接着提出问题“在这则寓言故事中,可怜的小驴犯了什么错误,我们从中悟出了怎样的生活哲理?”“结合生活事例,谈谈你在面对矛盾时是如何分析和解决的?”。教学中学生的思维一旦处于积极状态,他们就会感到发现问题的喜悦。为下一步教学内容的实施做好了铺垫,从寓言故事中得出: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矛盾特殊性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分析解决问题是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转移。

教师采用寓言故事引出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点,形象的故事便能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潜移默化的渗透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

(2)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就是用演出的方法来组织开展教学,要运用小品、短剧或实验模拟等形式寓科学教育于表演的过程中。把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巧妙地结合起来,使教学过程生活化、艺术化,使学生的角色扮演和角色交往中,学习科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具体操作:

高一思想政治必修(1)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第二框题: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教师在课前安排学生分别扮演银行业务员、办理存款业务者、办理贷款业务者和咨询者。1、办理存款业务的学生可以向银行业务员提出一些自己不懂得问题:如存款的利息怎么算?储蓄有那几种?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有什么利弊?2、办理贷款业务的学生可提出:贷款时需要准备哪些材料?利息如何?3、一位学生扮演需要存款的公民,向银行业务员咨询投资理财的问题。

这样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了不少,把本来复杂难理解的抽象知识形象化,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良好的学习兴趣。这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之一。

3、课堂辩论法

课堂辩论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一个具有争议性、可辨性、实际性和哲理性的论题,指导学生收集关于辩论的大量素材,创设良好的竞争环境,从而增强学生探索、思考、参与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课堂辩论要求学生对辩论的问题言之有理、持之有据,才能得到老师和学生的认可,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做足功课,构建合理的逻辑框架,选择有力的理论做为依据进行论证。

课堂辩论式教学中潜移默化的渗透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如人际关系内容、认知的内容、自信的建立、竞争的意识等,通过课堂辩论大大提高了学生心理健康的水平。

下面举几个可以使用课堂辩论教学法的例子:

(1)高一思想政治《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三课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中教师可以提出论题,正命题:当今社会,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已经过时。反命题: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还需继承和发扬,永不过时。

通过学生的辩论得出正确的结论:我国是人口大国、发展中大国,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良作风,实践证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为支撑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人,难以战胜困难,成就伟大的事业。对于高中生来说,我们在生活中不盲目攀比、不随大流、不浪费、不虚荣,树立良好的精神面貌,做到绿色消费、低碳消费,为社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那么这些阐述里面,蕴含了很多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起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同时也没有忽视本节课的重点。

(2)高二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命题:世界上到底有没有神、鬼、魂、怪?

让学生分两组展开辩论,辩论中主动领会。教师最终做出正确结论,形成正确的科学观、价值观:世界上根本没有鬼神之说,要相信科学,反对迷信。本次辩论,让学生形成了正确的认知,领会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知识以外,还对自己不迷信,学科学产生了极其广泛和深远的影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综上所述,关于在高中课堂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办法和措施,通过在课堂中积极、有效、潜移默化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使学生在人格品质、交往能力、辨别是非、逻辑思维能力上有所提高,并为学好课堂教学知识做好铺垫,提高学习效率,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节奏,使自己真正的健康起来。

参考文献

期刊类

[1] 王宏方.学校心理学现状与展望[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12):22—23.

[2] 贾德斌.大视角思维教学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课程[J]、教材、教学,2000,2

专著类:

[3].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吴铎、彭承福.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作者:李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机电一体化技术现状分析论文下一篇: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