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学课程设计总结

2022-08-24

无论是开展项目,还是记录工作过程,都需要通过总结的方式,回顾项目或工作的情况,从中寻找出利于成长的经验,为以后的项目与工作实施,提供相关方面的参考。因此,我们需要在某个时期结束后,写一份总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传热学课程设计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传热学课程设计总结

传热学课程设计题目

1、煤油冷凝器的设计任务书

1、设计题目:煤油冷却器的设计

工程背景: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常常需要将各种石油产最(如汽抽、煤油、柴油

等)进行冷却,本设计以某炼油厂冷却煤油产品为例,让学生熟悉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过程。

设计的目的:通过对煤油产品冷却的列管式换热器设计,达到让学生了解该换热器的结构特点,并能根据工艺要求选择适当的类型,同时还能根据传热的基本原理,选择流程,确定换热器的基本尺寸,计算传热面积以及计算流体阻力。

2、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

(l)处理能力:

(x)× 104t/a煤油

(2)设备型式

列管式换热器。

(3)操作条件

①煤油:入口温度:140;出口温度:40℃。

②冷却介质:自来水,人口温度:30℃,出口温度:50℃。

③允许压强降:不大于105Pa。

④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h连续运行。

(4)设计项目

①设计方案简介:对确定的工艺流程及换热器型式进行简要论述。

②换热器的工艺计算:确定换热器的传热面积。

③换热器的主要结构尺寸设计。

④主要辅助设备选型。

⑤绘制换热器总装配图。

3、设计说明书的内容

①目录;

②设计题目及原始数据(任务书);

③论述换热器总体结构(换热器型式、主要结构)的选择;

④换热器加热过程有关计算(物料衡算、热量衡算;传热面积、换热管型号、壳体直径等);

⑤设计结果概要(主要设备尺寸、衡算结果等);

⑥主体设备设计计算及说明;

⑦主要零件的强度计算(选做);

⑧附属设备的选择(选做);

⑨参考文献;

⑩后记及其他。

4、设计图纸要求

附工艺流程图及冷凝器装配图一张。

2 乙醇一水精馏塔项产品冷凝器的设计任务书

1、设计题目

乙醇一水精馏塔顶产品全凝器的设计。

设计一冷凝器,冷凝乙醇一水系统精馏塔顶部的馏出产品。产品中乙醇的浓度为95%,处理量为(x)× 104t/a,要求全部冷凝。冷凝器操作压力为常压,冷却介质为水,其压力为0. 3MPa,进口温度为30℃,出口温度为40℃。

工程背景:采用薯类与谷类原料进行发酵。发酵法制乙醇是一个很复杂的生化过程,发酵在密封的发酵罐中进行产生的CO2的纯度达99%-99.5%以上,其余为气态杂质,组分(以C O2质量为基准)为:乙醇0.4%-0.8%,脂类:0.03%-04%,酸类:8. 08%-0.09%。成熟发酵醪中的乙醇必须经过初馏、精馏和除杂才能得到合格的乙醉。本课程设计即为粗乙醇(初馏塔出来的乙醇一水溶液),在进行精馏获得合格产品的过程中,精馏塔顶冷凝器的设计。发酵法制乙醇的工艺也可以参考有关书籍或文献资料。

设计的目的:通过对乙醇一水系统精馏塔顶产品全凝器的设计,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化工单元操作设备设计的步骤、方法及基本技能,熟悉文献资料及物性参数的查阅和收集方法,懂得如何论证优化设计方案,合理科学地应用公式及数据。在设计中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

①处理量:(x) × 104t/a ②产品浓度:含乙醇95%;

③冷却介质:P为0.3 MPa,入口温度30℃,出口温度40℃;

④操作压力:常压;

⑤允许压降:不大于l05 Pa;

⑥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h连续运行。

⑦设计项目:

a.设计方案简介:对确定的工艺流程及换热器型式进行简要论述。

b.换热器的工艺计算:确定换热器的传热面积。

c.换热器的主要结构尺寸设计。

d.主要辅助设备选型。

e.绘制换热器总装配图。

3、设计说明书的内容

①目录;

②设计题目及原始数据(任务书);

③论述换热器总体结构(换热器型式、主要结构)的选择;

④换热器加热过程有关计算(物料衡算、热量衡算、传热面积、换热管型号、壳体直径等);

⑤设计结果概要(主要设备尺寸、衡算结果等); ⑥主体设备设计计算及说明; ⑦主要零件的强度计算(选做); ⑧附属设备的选择(选做); ⑨参考文献;

⑩后记及其他。

4、设计图纸要求

附工艺流程图及冷凝器装配图一张。

5、设计思考题

①换热器及工作原理?

②影响传热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③何为冷凝器,冷凝器的主要型式及结构?

④选择走管程或壳程的介质应考虑什么原则? ⑤循环冷却水的进出口温度确定原则?

⑥设计冷凝器的主要步骤。

⑦对冷凝器的设计你进行了哪些优化?

6、部分设计问题指导

学生在接受设计任务后,首先应明确设计的步骤、方向、如何查阅有关数据和收集资料,并确定设计方案。本设计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加以指导。

(l)物性数据的查阅

在设计中涉及水,乙醇等的多种物理参数,如密度、豁度、比热容、汽化潜热、导热系 数等等,如何正确查阅数据是化工技术人员的基本功,因此在这方面应加以指导。

(2)经验公式的正确应用

在设计中要用到某些经验公式,如果选择不当的则会使设计发生误差。如壳程换热系数计算时,如果采用单管公式显然不对。因为工业换热器的气体冷凝比单管要复杂的多,从上排管外流下的冷凝液在下排管会产生一定的撞击和飞溅,从而使下一排管外的冷凝膜并不像单管叠加时那么厚,同时附加的扰动又会加速传热,在缺乏可靠数据可采用经验公式估算。

(3)初选冷凝器

根据计算出的传热面积A。,从国家颁布的换热器标准系列中初选冷凝器,既不能选得 太大浪费,又要满足传热需要。此外,标准设备的管数与计算值不一致时如何考虑等,都需 要加以引导。

(4)结构设计

指导学生对关键部位进行设计并提出优化设想,如提高传热效果、降低成本等。

3 正戊烷冷凝器的设计任务书

1、设计题目

正戊烷冷凝器的设计。

设计课题工程背景:炼油厂精馏塔塔顶冷凝器蒸气主要是正戊烷,以此为原料设计一正戊烷冷凝器。

2、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

①处理量:(x)×104t/a;

②正戊烷冷凝温度为51.7℃,冷凝液于饱和液体下离开冷凝器;

③冷却介质:地下水,流量为7000kg/h,人口温度:20℃、25℃、30℃;

④允许压强降:不大于105Pa;

⑤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h连续运行;

⑥设备型式:立式列管冷凝器;

⑦设计项目:

a.设计方案简介:对确定的工艺流程及换热器型式进行简要论述;

b.换热器的工艺计算:确定换热器的传热面积;

c.选择合适的立式列管冷凝器并进行较核计算; d.对冷凝器的附件进行设计,包括结构设计; e.绘制换热器总装配图; ⑧设计要求:

a.说明书采用统一封面和纸张; b.方案和流程的选择要阐明理由; c.设计过程思路清晰,内容完全;

d.设计、计算中,所采用的公式、数据、图表等注明出处,有些需说明理由; e.一律用钢笔或打印填写,要排列整齐,字体端正,书面整洁; f.计算过程均应写出;

g.设备图以制图要求为准; h.集中做设计,独立完成。

3、设计说明书的内容

①课程名称、首页、目录及页码; ②前言;

③简述设计内容,自己设计的特点,引用的标准等; ④热量衡算及初步估算换热面积; ⑤冷凝器的选型及流动空间的选择; ⑥工艺流程图;

⑦冷凝器的校核计算; ⑧结构及附件设计计算; ⑨冷凝器的主要数据一览表; ⑩设计结果评价; ⑧附立式列管冷凝器总装图。

4、设计图要求

附工艺流程图及冷凝器装配图一张。

5、设计答辩指导

①弄清整个设计过程脉络,关键步骤;

②基本概念正确,各计算方法有依据,准确;

③选型的依据,选择管程、壳程流体,流向或某一值的考虑;

④如何改进设计?-i有何可修改的地方?如何修改?

⑤分析、评荆所做设计是否可操作,经济性如何?

⑥图面布里是否符合制图标准?

⑦各部分结构在图上是否正确体现?

⑧设计说明是否清晰,文字有何错误?

4、甲醇冷凝器的设计

1、设计题目

甲醇冷凝器的设计。

2、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

①处理量:(x)×104t/a;

②甲醇进口温度为58℃,冷凝液于饱和液体下离开冷凝器;

③冷却介质:地下水,流量为7000kg/h,入口温度: 30℃;

④允许压强降:不大于105Pa;

⑤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h连续运行;

⑥设备型式:列管冷凝器;

⑦设计项目:

a.设计方案简介:对确定的工艺流程及换热器型式进行简要论述;

b.换热器的工艺计算:确定换热器的传热面积;

c.选择合适的立式列管冷凝器并进行较核计算; d.对冷凝器的附件进行设计,包括结构设计; e.绘制换热器总装配图; ⑧设计要求:

a.说明书采用统一封面和纸张; b.方案和流程的选择要阐明理由; c.设计过程思路清晰,内容完全;

d.设计、计算中,所采用的公式、数据、图表等注明出处,有些需说明理由; e.一律用钢笔或打印填写,要排列整齐,字体端正,书面整洁; f.计算过程均应写出;

g.设备图以制图要求为准; h.集中做设计,独立完成。

3、设计说明书的内容

①课程名称、首页、目录及页码; ②前言;

③简述设计内容,自己设计的特点,引用的标准等; ④热量衡算及初步估算换热面积; ⑤冷凝器的选型及流动空间的选择; ⑥工艺流程图;

⑦冷凝器的校核计算; ⑧结构及附件设计计算; ⑨冷凝器的主要数据一览表; ⑩设计结果评价;

⑧附立式列管冷凝器总装图。

4、设计图要求

附工艺流程图及冷凝器装配图一张。

5、设计答辩指导

①弄清整个设计过程脉络,关键步骤;

②基本概念正确,各计算方法有依据,准确;

③选型的依据,选择管程、壳程流体,流向或某一值的考虑;

④如何改进设计?-i有何可修改的地方?如何修改?

⑤分析、评荆所做设计是否可操作,经济性如何?

⑥图面布里是否符合制图标准?

⑦各部分结构在图上是否正确体现?

⑧设计说明是否清晰,文字有何错误?

5、柴油加热器的设计

1、设计题目

柴油加热器的设计。

2、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

①处理量:(x)×104t/a;

②柴油进口温度为35℃,出口温度73℃;

③加热介质:饱和水蒸气,流量为5000kg/h,入口温度: 100℃;

④允许压强降:不大于105Pa;

⑤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h连续运行;

⑥设备型式:列管换热器;

⑦设计项目:

a.设计方案简介:对确定的工艺流程及换热器型式进行简要论述;

b.换热器的工艺计算:确定换热器的传热面积;

c.选择合适的列管换热器并进行较核计算; d.对换热器的附件进行设计,包括结构设计; e.绘制换热器总装配图; ⑧设计要求:

a.说明书采用统一封面和纸张; b.方案和流程的选择要阐明理由; c.设计过程思路清晰,内容完全;

d.设计、计算中,所采用的公式、数据、图表等注明出处,有些需说明理由; e.一律用钢笔或打印填写,要排列整齐,字体端正,书面整洁; f.计算过程均应写出;

g.设备图以制图要求为准; h.集中做设计,独立完成。

3、设计说明书的内容

①课程名称、首页、目录及页码; ②前言;

③简述设计内容,自己设计的特点,引用的标准等; ④热量衡算及初步估算换热面积; ⑤换热器的选型及流动空间的选择; ⑥工艺流程图;

⑦换热器的校核计算; ⑧结构及附件设计计算; ⑨换热器的主要数据一览表; ⑩设计结果评价;

⑧附列管冷凝器总装图。

4、设计图要求

附工艺流程图及冷凝器装配图一张。

5、设计答辩指导

①弄清整个设计过程脉络,关键步骤;

②基本概念正确,各计算方法有依据,准确;

③选型的依据,选择管程、壳程流体,流向或某一值的考虑;

④如何改进设计?-i有何可修改的地方?如何修改?

⑤分析、评荆所做设计是否可操作,经济性如何?

⑥图面布里是否符合制图标准?

⑦各部分结构在图上是否正确体现?

⑧设计说明是否清晰,文字有何错误?

6、套管式加热器的设计

1、设计题目

柴油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

2、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

①处理量:(x)×104t/a;

②柴油进口温度为35℃,出口温度73℃;

③加热介质:饱和水蒸气,流量为5000kg/h,入口温度: 100℃;

④允许压强降:不大于105Pa;

⑤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h连续运行;

⑥设备型式:列管换热器;

⑦设计项目:

a.设计方案简介:对确定的工艺流程及换热器型式进行简要论述;

b.换热器的工艺计算:确定换热器的传热面积;

c.选择合适的列管换热器并进行较核计算; d.对换热器的附件进行设计,包括结构设计; e.绘制换热器总装配图; ⑧设计要求:

a.说明书采用统一封面和纸张; b.方案和流程的选择要阐明理由; c.设计过程思路清晰,内容完全;

d.设计、计算中,所采用的公式、数据、图表等注明出处,有些需说明理由; e.一律用钢笔或打印填写,要排列整齐,字体端正,书面整洁; f.计算过程均应写出;

g.设备图以制图要求为准; h.集中做设计,独立完成。

3、设计说明书的内容

①课程名称、首页、目录及页码; ②前言;

③简述设计内容,自己设计的特点,引用的标准等; ④热量衡算及初步估算换热面积; ⑤换热器的选型及流动空间的选择; ⑥工艺流程图;

⑦换热器的校核计算; ⑧结构及附件设计计算; ⑨换热器的主要数据一览表; ⑩设计结果评价;

⑧附列管冷凝器总装图。

4、设计图要求

附工艺流程图及冷凝器装配图一张。

5、设计答辩指导

①弄清整个设计过程脉络,关键步骤;

②基本概念正确,各计算方法有依据,准确;

③选型的依据,选择管程、壳程流体,流向或某一值的考虑;

④如何改进设计?-i有何可修改的地方?如何修改?

⑤分析、评荆所做设计是否可操作,经济性如何?

⑥图面布里是否符合制图标准?

⑦各部分结构在图上是否正确体现?

⑧设计说明是否清晰,文字有何错误?

第二篇:传热比赛教学设计

《传热比赛》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目标

知识:了解热传递的特点,并能区别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能理解热传导的特点。

能力:能设计实验要研究的问题,并能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能举出生活中更多的热传导的例子。

情感:能意识到热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能与同学合作交流,体会探究的乐趣。

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提出问题

1、教师出示一把小勺,让学生摸摸勺把儿,有什么感觉?

2、学生猜测后摸摸。

3、对比实验:老师把勺子放到热水里,过一会儿在摸摸勺把儿,有什么感觉?

4、提出问题:勺把儿是怎样变热的?

5、讲述:热水把热传到勺把儿上,那么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评: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我首先做了一个演示实验,让直观的感受把学生引入一种问题情境。学生看到这种现象,迫切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我趁机提出:你觉得热是怎样传递的?能设计实验来验证吗?)

(二)猜想假设

设计方案

1、猜想: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

2、设计实验方案

3、交流、完善实验方案

(评:学生带着问题,展开探究儿童天生就是一个发现者、探究者,而探究又是学生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的重要途径。我让每个学生都带着问题去独立思考,提出猜想,想出自己的实验方案。结果学生们想出了许多种实验方案,充分体现了实验材料和方法的多样性,给学生更大的空间发挥自己的能力,也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这样,学生通过共同交流,互相补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

(三)实验操作

观察汇报

1、出示实验注意事项

教师提示注意安全

1、怎样使用酒精灯

2、点燃火柴(火柴点燃后放入回收槽。)

2、实验操作

1、分小组合作,

2、注意分工

3、观察记录

教师出示实验报告单

4、汇报交流

学生填写完后,找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评:接着,根据方案,分共和作,实验验证,填表,操作实验的过程中,利用老师与学生进行比赛的形式,启发学生用三脚架、易拉罐等各种材料设计实验,来证明热是否沿着物体传递,调动学生的设计实验并进行操作的兴趣,不仅提高了学生利用多种教学媒体设计实验的主动性和自主性,还保证了实验操作的质量。同学们成功设计并很好地完成了 “火柴”这个实验,这时,教师将计就计,给予了学生特殊的肯定)

(四)讨论分析

得出结论

1、分析:火柴为什么从一端依次掉下?

2、讨论: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

3、总结实验结论

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

4、播放课件:热传递。

(评: 通过分析学生实验中,火柴掉落的先后顺序,整理归纳,最后得出结论:热是从温度较高的部位传到温度较低的部位。为了提升结论我播放了一段热传递的视频。)

5、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在生活中那些地方体现了物体传热这种性质?

(评:让学生观察生活中有关热传导的事例,讨论汇报或查资料,使他们知道科学知识不仅可以通过实验能得到,还可以通过生活、查资料等来获得。这样,把科学探究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养成学生善于发现,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和科学素养。)

十、课后反思

1、培养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的能力

《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科学学习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以探究为核心,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一基本理念,对科学探究提出了具体的内容标准。教学中,应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提出问题,大胆进行猜想,鼓励学生设计多种实验方案,选择有针对性的实验进行研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实验是小学科学课的重要形式,它不仅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了条件,而且实验本身就能很好的展示知识发生、形成的过程。为了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学习怎样去设计观察实验活动及认识热的传导这两个主要教学任务。我把这节课的设计为导入、基本活动、扩展活动三个部分,也是逐步推进的三个层次。

在我介绍了凡士林,并让他们观察了热在铁棒中的传递后,也就是解决了观察的方法之后,提出:观察铜棒的一端被加热时,铜棒的其他部分变热的情况,并作详细描述。这是一个实际观察、描述层面的认识。在这一层中,需要他们自己设计出实验去观察热在铜棒中是如何传递的。在这里我并没有直接做演示实验让孩子们观察,而是分步出示模型,让孩子们参与进来,去猜测实验的结果,让他们亲历探究过程。

最后孩子们研究了热在铜棒中传递等多个活动的基础上,找出共同的特点,概括出: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 ──在一定数量的观察活动基础上,形成对传热──热的传导的认识

2、重视学生间的互相评价

在学生汇报和展示实验方案和发现后,请其他小组的同学评价“他们是否做得科学,有哪些不足之处,还可以怎样进行改进?”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从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结论,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本课采用以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让学生分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汇报、展示。在这些活动中,使学生学会分工合作,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倾听别人的意见,善待批评以及审视自己的观点,获得更正确的认识,学会分析、欣赏、分享、互助„„

3、注意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

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因此评价就不能仅在学习过程结束后再进行,而必须伴随于教学过程之中。在教学中我会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必要的、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的评价。当学生上台汇报、展示时,通过其他的同学的评价,同学们更明白对比实验的要求,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最后让每个孩子进行自我评价,在学习中获得自信、满足、快乐。

传热比赛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

(1)能根据生活现象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2)能设计实验证明要研究的问题。 (3)能对实验现象进行预测。

(4)能按照方案进行实验,并将实验现象记录下来。 (5)能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与其他同学一起探究热传导的现象。 (2)能把自己的研究结果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3、科学知识目标:

能理解什么是热传导,即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

二、教学方法:运用自主探究法,按照: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亲历验证过程——总结实验结论——发现新问题——想再继续探究的过程进行教学。

三、教学准备:

1、 材料与工具:小勺,杯子,热水;凡士林,火柴,豆子,酒精灯,支架等。

2、 课外参与:(1)布置学生课前调查并亲身体验把铝勺或其他金属勺放入热水中会有什么变化?

(2)教师课前准备好实验材料和实验报告单。 (3)教师准备好相应的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教师出示一把小勺和茶杯,让学生来摸摸勺把儿和空茶杯有什么感觉?学生猜测后摸一摸,并介绍感受。

2、对比实验:老师把小勺放在热水里,过一会儿再摸摸勺把儿和茶杯,说出有什么感觉?(注意安全提示)

3、提出问题:勺把儿是怎么变热的呢? 猜想并引出新课,板书课题。

(二)探究活动:

1、学生共同研究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验证: (1)学生谈一谈自己的设想——设计实验方案

(2)阅读53页教材,然后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可以修改完善自己的方案。 (3)出示幻灯片补充学生方案的不足:观察这三幅图片(从中间加热,从一头加热,从杯底加热),然后猜想:每一幅图上的豆子可能有什么变化?由此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2、亲历实验验证过程

(1)学生以组为单位自主确定自己的实验方案。2)师出示实验目的和要求。 (3)强调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4)清点并了解认识所用的各种材料与工具。

3、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完成实验的探究活动。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交流汇报实验情况。

5、学生总结实验结论:即热在物体中是怎样进行传递的。

出示幻灯学生填空:热能沿着物体传递,热从( )温物体传向( )温物体,在同一物体中,从温度( )的部分传到温度( )的部分。这就叫做热传导。

(三)联系生活实际巩固提高:

学生讨论并汇报: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物体传热这种性质。

(四)

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1、谈谈你在这堂课中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2、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热在同一种物体中传递是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那么热在不同物体中的传递速度是不是一样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进行传热比赛的探究。

(五)布置作业

1、参考课本54页的说明准备各种材料的小勺。

2、调查生活中的金属物品上为什么会有木头、塑料或橡胶? 都是哪些物品?都在什么部位有木头、塑料或橡胶呢?

第三篇:传热学复习题及其答案经典总结

传热学复习题及其答案(Ⅰ部分)

一、概念题

1、试分析室内暖气片的散热过程,各个环节有哪些热量传递方式?以暖气片管内走热水为例。

答:有以下换热环节及传热方式:

(1)

由热水到暖气片管道内壁,热传递方式为强制对流换热;

(2)

由暖气片管道内壁到外壁,热传递方式为固体导热;

(3)

由暖气片管道外壁到室内空气,热传递方式有自然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

2、试分析冬季建筑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通过墙壁的换热过程,各个环节有哪些热量传递方式?

答:有以下换热环节及传热方式:

(1)

室内空气到墙体内壁,热传递方式为自然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

(2)

墙的内壁到外壁,热传递方式为固体导热;

(3)

墙的外壁到室外空气,热传递方式有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

3、何谓非稳态导热的正规阶段?写出其主要特点。

答:物体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物体内各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率具有一定的规律,物体初始温度分布的影响逐渐消失,这个阶段称为非稳态导热的正规阶段。

4、分别写出Nu、Re、Pr、Bi数的表达式,并说明其物理意义。

答:(1)努塞尔(Nusselt)数,,它表示表面上无量纲温度梯度的大小。(2)雷诺(Reynolds)数,,它表示惯性力和粘性力的相对大小。

(3)普朗特数,,它表示动量扩散厚度和能量扩散厚度的相对大小。

(4)毕渥数,,它表示导热体内部热阻与外部热阻的相对大小。

5、竖壁倾斜后其凝结换热表面传热系数是增加还是减小?为什么?。

答:竖壁倾斜后,使液膜顺壁面流动的力不再是重力而是重力的一部分,液膜流

动变慢,从而热阻增加,表面传热系数减小。另外,从表面传热系数公式知,公式中的亦要换成,从而h减小。

6、按照导热机理,水的气、液、固三种状态中那种状态的导热系数最大?

答:根据导热机理可知,固体导热系数大于液体导热系数;液体导热系数大于气体导热系数。所以水的气、液、固三种状态的导热系数依次增大。

7、热扩散系数是表征什么的物理量?它与导热系数的区别是什么?

答:热扩散率

,与导热系数一样都是物性参数,它是表征物体传递温度的能力大小,亦称为导温系数,热扩散率取决于导热系数

的综合影响;而导热系数是反映物体的导热能力大小的物性参数。一般情况下,稳态导热的温度分布取决于物体的导热系数,但非稳态导热的温度分布不仅取决于物体的导热系数,还取决于物体的导温系数。

8、集总参数法的适用条件是什么?满足集总参数法的物体,其内部温度分布有何特点?

答:集总参数法的适用条件是Bi<0.1,应用于物体的导热系数相当大,或者几何尺寸很小,或表面传热系数极低;其特点是当物体内部导热热阻远小于外部对流换热热阻时,物体内部在同一时刻均处于同一温度,物体内部的温度仅是时间的函数,而与位置无关。

9、灰体的含义?

答:灰体是指物体单色辐射力与同温度黑体单色辐射力随波长的变化曲线相似,或它的单色发射率不随波长变化的物体;或单色吸收比与波长无关的物体,即单色吸收比为常数的物体。

10、漫射表面?

答:通常把服从兰贝特定律的表面称为漫射表面,即该表面的定向辐射强度与方向无关。或物体发射的辐射强度与方向无关的性质叫漫辐射,具有这样性质的表面称为漫射表面。

11、气体的热边界层与流动边界层的相对大小?

答:由于,对于气体来说,所以气体的热边界层的厚度大于流动边界层的厚度。

12、沸腾换热的临界热流密度的含义是什么?

答:在泡态沸腾阶段时,液体温度与壁面温度之差若进一步增大,汽泡在表面上生成、长大,随后引因浮力作用而离开表面。沸腾的液体主体温度这时有一定的过热度,故汽泡通过液体层时还会继续被加热、膨胀,直到逸出液面,由于气泡的大量迅速生成和它的剧烈运动,换热强度剧增,热流密度随的提高而急剧增大,直到达到热流密度的峰值,此时的热流密度称为临界热流密度。当进一步增大时,热流密度又开始下降。

13、影响强制对流换热的表面换热系数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强制对流换热的表面换热系数的因素有流态、流体的物性、换热表面的几何因素等,用函数表示为。

14、;利用同一冰箱储存相同的物质时,试问结霜的冰箱耗电量大还是未结霜冰箱耗电量大?为什么?

答: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冰箱的结霜相当于在冰箱的蒸发器和冰箱的冷冻室(或冷藏室)之间增加了一个附加的热阻,因此,冷冻室(或冷藏室)要达到相同的温度,必须要求蒸发器处于更低的温度。所以,结霜的冰箱的耗电量要大。

16、圆管临界热绝缘直径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圆管临界热绝缘直径,根据公式加以分析(略)。

17、为什么珠状凝结表面换热系数比膜状凝结表面换热系数大?

答:膜状凝结换热时

沿整个壁面形成一层液膜,并且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动,凝结放出的汽化潜热必须通过液膜,因此,液膜厚度直接影响了热量传递。

珠状凝结换热时,

凝结液体不能很好的浸润壁面,仅在壁面上形成许多小液珠,此时壁面的部分表面与蒸汽直接接触,因此,换热速率远大于膜状凝结换热。

18、不凝结气体对表面凝结换热强弱有何影响?

答:不凝结气体的存在,一方面使凝结表面附近蒸汽的分压力降低,从而蒸汽饱和温度降低,使得传热驱动力即温差减小;另一方面,凝结蒸汽穿过不凝结气体层到达壁面依靠的是扩散,从而增加了阻力。因此,上述两方面原因导致凝结换热时的表面传热系数降低。

19、空气横掠垂直管束时,沿流动方向管排数越多,换热越强,而蒸汽在水平管束外凝结时,沿液膜流动方向管排数越多,换热强度降低,为什么?

答:空气横掠垂直管束时,沿流动方向管排数越多,气流扰动越强,换热越强,而蒸汽在水平管束外凝结时,沿液膜流动方向管排数越多,凝结液膜越厚,凝结换热热阻越大,换热强度降低。

20、写出时间常数的表达式,时间常数是从什么导热问题中定义出来的?它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时间常数的表达式为,是从非稳态导热问题中定义出来的,它不仅取决于几何参数和物性参数,还取决于换热条件h。

21、什么是物体表面的发射率?它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实际物体的辐射力与同温度下黑体辐射力之比称为该物体的发射率,物体的发射率只取决于物体的表面特性(物体的种类、表面状况和温度),而与外界条件无关。

22、什么是物体表面的吸收比(率)?它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物体对投入辐射所吸收的百分数称为该物体的吸收比(率),物体的吸收比(率)只取决于物体的表面特性(物体的种类、表面状况和温度),对于全波长的特性还与投射能量的波长分布有关关。

23、何谓遮热板(罩)?

答:插入两个辐射换热表面之间的用于削弱两个表面之间辐射换热的薄板或罩。

24、黑体辐射包括哪几个定律?

答:普朗克定律、维恩位移定律、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兰贝特定律。

25、其它条件相同时,同一根管子横向冲刷与纵向冲刷相比,哪个的表面换热系数大?为什么?

答:同一根管子横向冲刷比纵向冲刷相比的表面换热系数大。因为纵向冲刷时相当于外掠平板的流动,热边界层较厚,热阻较大;而横向冲刷时热边界层较薄且在边界层由于分离而产生的旋涡,增加了流体扰动,因而换热增强。

26、下列三种关联式描述的是那种对流换热?,,

答:描述的是无相变的强迫对流换热,且自然对流不可忽略;

描述的是自然对流可忽略的无相变的强迫对流换热;描述的是自然对流换热。

27、写出辐射换热中两表面间的平均角系数的表达式,并说明其物理意义。

答:平均角系数X1,2=

,它表示A1表面发射出的辐射能中直接落到另一表面A2上的百分数。或者它表示离开A1表面的辐射能中直接落到另一表面A2上的百分数。

28、表面辐射热阻

答:当物体表面不是黑体时,该表面不能全部吸收外来投射的辐射能量,这相当于表面存在热阻,该热阻称为表面辐射热阻,常以表示。

29、有效辐射

答:单位时间内离开单位面积的总辐射能为该表面的有效辐射J

,它包括辐射表面的自身的辐射E和该表面对投射辐射G的反射辐射,即。

30、换热器的污垢热阻

答:换热设备运行一段时间以后,在管壁产生污垢层,由于污垢的导热系数较小,热阻不可以忽略,这种由于污垢生成的产生的热阻称为污垢热阻。

31、在寒冷的北方地区,建房用砖采用实心砖还是多孔的空心砖好?为什么?

答:采用空心砖较好,因为空心砖内部充满着空气,而空气的导热系数相对较小,热阻较大,空心砖导热性较之实心砖差,同一条件下空心砖的房间的散热量小保温性好。

32、下列材料中导热系数最大的是

(

纯铜

)

(a)

纯铜

(b)纯铁

(c)黄铜

(d)天然金刚石

33、什么是雷诺类比律(写出表达式)?它的应用条件是什么?答:雷诺类比率:,条件:Pr=1,

34、下列工质的普朗特数最小的是

(液态金属)

(a)水

(b)

空气

(c)液态金属

(d)变压器油

35、为什么多层平壁中的温度分布曲线不是一条连续的直线而是一条折线?

36、对管壳式换热器来说,两种工质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何种工质走管内,何种工质走管外?

(1)

清洁的和不清洁的工质(2)腐蚀性大与小的工质(3)高温与低温的工质

(2)

答:(1)不清洁流体应在管内,因为壳侧清洗比较困难,而管内可以拆开端盖进行清洗;(2)腐蚀性大的流体走管内,因为更换管束的代价比更换壳体要低,且如将腐蚀性大的流体走壳程,被腐蚀的不仅是壳体,还有管子外侧。

(3)温度低的流体置于壳侧,这样可以减小换热器的散热损失。

37、北方深秋季节的清晨,树叶叶面上常常结霜。试问树叶上、下表面的哪一面上容易结霜?为什么?

答:霜会容易结在树叶的上表面,因为树叶上表面朝向太空,而太空表面的温度会低于摄氏零度;下表面朝向地面,而地球表面的温度一般在零度以上。相对于下表面来说,树叶上表面向外辐射热量较多,温度下降的快,一旦低于零度时便会结霜。

38、什么是物体的发射率和吸收率?二者在什么条件下相等?

答:实际物体的辐射力与同温度下黑体的辐射力之比称为该物体的发射率;投射到物体表面的总能量中被吸收的能量所占的份额是物体的吸收率。由基尔霍夫定律可知:当物体表面为漫灰表面时,二者相等。

39、窗玻璃对红外线几乎是不透过的,但为什么隔着玻璃晒太阳却使人感到暖和?

答:窗玻璃对红外线几乎不透过,但对可见光则是可透过的,当隔着玻璃晒太阳时,太阳光可以穿过玻璃进入室内,而室内物体发出的红外线却被阻隔在室内,因房间内温度越来越高,从而感到暖和。

40、对流换热过程微分方程式与导热过程的第三类边界条件表达式有什么不同之处?

答:对流换热过程微分方程式与导热过程的第三类边界条件表达式都可以用下式表示,但是,前者的导热系数为流体的导热系数,而且表面传热系数h是未知的;后者的导热系数为固体的导热系数,而且表面传热系数h是已知的。

41、写出竖平壁上膜状凝结的冷凝雷诺数的表达式。

答:冷凝雷诺数:,

或者,其中

42、为什么用电加热时容易发生电热管壁被烧毁的现象?而采用蒸汽加热时则不会?

答:用电加热时,加热方式属于表面热流密度可控制的,而采用蒸汽加热时则属于壁面温度可控制的情形。由大容器饱和沸腾曲线可知,当热流密度一旦超过临界热流密度时,工况就有可能很快跳至稳定的膜态沸腾,使得表面温度快速上升,当超过壁面得烧毁温度时,就会导致设备的烧毁;采用蒸汽加热由于壁面温度可控制,就容易控制壁面的温升,避免设备壁面温度过度升高,使其温度始终低于设备的烧毁温度。

43、用热电偶监测气流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时,应如何选择热电偶节点的大小?

答: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热电偶节点越大,它的温度变化一定幅度所需要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越多,此时虽然节点换热表面积也有所增大,但其增大的幅度小于体积增大的幅度。故综合地讲,节点大的热电偶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热量所产生的温升要小一些。由定义知,,为节点的半径,显然,节点半径越小,时间常数越小,热电偶的相应速度越快。

44、由导热微分方程可知,非稳态导热只与热扩散率有关,而与导热系数无关。你认为对吗?

答:由于描述一个导热问题的完整数学表达,不仅包括控制方程,还包括定解条件。虽然非稳态导热控制方程只与热扩散率有关,但边界条件中却有可能包括导热系数。因此,上述观点不正确。

45、由对流换微分方程可知,该式中没有出现流速,有人因此认为表面传热系数与流体速度场无关。你认为对吗?

答:这种说法不正确,因为在描述流动的能量方程中,对流项含有流体速度,要获得流体的温度场,必须先获得流体的速度场,在对流换热中流动与换热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对流换热的表面传热系数与流体速度有关。

46、什么是等温线?在连续的温度场中,等温线的特点是什么?

47.大平壁在等温介质中冷却的冷却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48、何谓集总参数法?其应用的条件是什么?应怎样选择定型尺寸?

答:集总参数法是忽略物体内部导热热阻的简化分析方法。应用于物体的导热系数相当大,或者几何尺寸很小,或表面传热系数极低。集总参数法的适用条件是对于平板Bi<0.1,对于圆柱Bi<0.05,对于球Bi<0.033。

49、写出计算一维等截面直肋散热量的公式。

50、简述遮热罩削弱辐射换热的基本思想。

51、判定两个物理现象相似的条件是什么?

1.同名的以定特征数相等;2.单值性条件相似

52、试述强化管内流体对流换热采用的方法,并简述理由。

54、影响膜状凝结换热的主要热阻是什么?

55、大空间饱和沸腾有哪三种状态?什么是沸腾换热的临界热负荷?

答:核态沸腾、过渡沸腾、稳定膜态沸腾。由大容器饱和沸腾曲线可知,当热流密度一旦超过临界热流密度时,工况就有可能很快跳至稳定的膜态沸腾,使得表面温度快速上升,当超过壁面得烧毁温度时,就会导致设备的烧毁,这个临界热负荷为沸腾换热的临界热负荷。

56、写出傅立叶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并解释其物理意义。

57、简要说明太阳能集热器采用的选择性表面应具备的性质和作用原理。

58、试用传热学理论解释热水瓶的保温原理。

59、无内热源,常物性二维导热物体在某一瞬时的温度分布为t=2y2cosx。试说明该导热物体在x=0,y=1处的温度是随时间增加逐渐升高,还是逐渐降低。

答:由导热控制方程,得:

当时,,故该点温度随时间增加而升高。

60、工程中应用多孔性材料作保温隔热,使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为什么?

答:应注意防潮。保温材料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它们经常呈多孔状,或者具有纤维结构,其中的热量传递是导热、对流换热、热辐射三种传热机理联合作用的综合过程。如果保温材料受潮,水分将替代孔隙中的空气,这样不仅水分的导热系数高于空气,而且对流换热强度大幅度增加,这样材料保温性能会急剧下降。

61、用套管温度计测量容器内的流体温度,为了减小测温误差,套管材料选用铜还是不锈钢?

答:由于套管温度计的套管可以视为一维等截面直助,要减小测温误差(即使套管顶部温度tH尽量接近流体温度tf),应尽量减小沿套管长度流向容器壁面的热量,即增大该方向的热阻。所以,从套管树料上说应采用导热系数更小的不锈钢。

62、两种几何尺寸完全相同的等截面直肋,在完全相同的对流环境(即表面传热系数和流体温皮均相同)下,沿肋高方向温度分布曲线如图所示。请判断两种材料导热系数的大小和肋效率的高低?

答:对一维肋片,导热系数越高时,沿肋高方向热阻越小,因而沿肋高方向的温度变化(降落或上升)越小。因此曲线1对应的是导热系数大的材料.曲线2对应导热系数小的材料。而且,由肋效率的定义知,曲线1的肋效率高于曲线2。

63、一维无内热源、平壁稳态导热的温度场如图所示。试说明它的导热系数λ是随温度增加而增加,还是随温度增加而减小?

答:由傅立叶里叶定律,

图中随x增加而减小,因而随2增加x而增加,而温度t随x增加而降低,所以导热系数随温度增加而减小。

64、夏季在维持20℃的室内工作,穿单衣感到舒适,而冬季在保持22℃的室内工作时,却必须穿绒衣才觉得舒服。试从传热的观点分析原因。

答:首先,冬季和夏季的最大区别是室外温度的不同。夏季室外温度比室内气温高,因此通过墙壁的热量传递方向是出室外传向室内。而冬季室外气温比室内低,通过墙壁的热量传递方向是由室内传向室外。因此冬季和夏季墙壁内表面温度不同,夏季高而冬季低。因此,尽管冬季室内温度(22℃)比夏季略高(20℃),但人体在冬季通过辐射与墙壁的散热比夏季高很多。根据上题人体对冷感的感受主要是散热量的原理,在冬季散热量大,因此要穿厚一些的绒衣。

65、冬天,经过在白天太阳底下晒过的棉被,晚上盖起来感到很暖和,并且经过拍打以后,效果更加明显。试解释原因。

答:棉被经过晾晒以后,可使棉花的空隙里进人更多的空气。而空气在狭小的棉絮空间里的热量传递方式主要是导热,由于空气的导热系数较小(20℃,1.01325×105Pa时,空气导热系数为0.0259W/(m·K),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而经过拍打的棉被可以让更多的空气进入,因而效果更明显。

66、由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知,该式中没有出现流速,有人因此得出结论:表面传热系数h与流体速度场无关。试判断这种说法的正确性?

答:这种说法不正确,因为在描述流动的能量微分方程中,对流项含有流体速度,即要获得流体的温度场,必须先获得其速度场,“流动与换热密不可分”。因此表面传热系数必与流体速度场有关。

67、在流体温度边界层中,何处温度梯度的绝对值最大?为什么?有人说对一定表面传热温差的同种流体,可以用贴壁处温度梯度绝对值的大小来判断表面传热系数h的大小,你认为对吗?

答:在温度边界层中,贴壁处流体温度梯度的绝对值最大,因为壁面与流体间的热量交换都要通过贴壁处不动的薄流体层,因而这里换热最剧烈。由对流换热微分方程,对一定表面传热温差的同种流体λ与△t均保持为常数,因而可用绝对值的大小来判断表面传热系数h的大小。

68、简述边界层理论的基本论点。

答:边界层厚度δ、δt与壁的尺寸l相比是极小值;

边界层内壁面速度梯度及温度梯度最大;

边界层流动状态分为层流与紊流,而紊流边界层内,紧贴壁面处仍将是层流,称为层流底层;

流场可以划分为两个区:边界层区(粘滞力起作用)和主流区,温度同样场可以划分为两个区:边界层区(存在温差)和主流区(等温区域);

对流换热热阻主要集中在热边界层区域的导热热阻。层流边界层的热阻为整个边界层的导热热阻。紊流边界层的热阻为层流底层的导热热阻

69、有若干个同类物理现象,怎样才能说明其单值性条件相似。试设想用什么方法对以实现物体表面温度恒定、表面热流量恒定的边界条件?

答:所谓单值条件是指包含在准则中的各已知物理量,即影响过程特点的那些条件──时间条件、物理条件、边界条件。所谓单值性条件相似,首先是时间条件相似(稳态过程不存在此条件)。然后,几何条件、边界条件及物理条件要分别成比例。采用饱和蒸汽(或饱和液体)加热(或冷却)可实现物体表面温度恒定的边界条件,而采用电加热可实现表面热流量恒定的边界条件。

70、对皆内强制对流换热,为何采用短管和弯管可以强化流体的换热?

答:采用短管,主要是利用流体在管内换热处于入口段温度边界层较薄,因而换热强的特点,即所谓的“入口效应”,从而强化换热。而对于弯管,流体流经弯管时,由于离心力作用,在横截面上产生二次环流,增加了扰动,从而强化了换热。

71、在地球表面某实验室内设计的自然对流换热实验,到太空中是否仍然有效,为什么?

答:该实验到太空中无法得到地面上的实验结果。因为自然对流是由流体内部的温度差从而引起密度差并在重力的作用下引起的。在太空中实验装置格处于失重状态,因而无法形成自然对流,所以无法得到顶期的实验结果。

72、在对流温度差大小相同的条件下,在夏季和冬季,屋顶天花板内表面的对流放热系数是否相同?为什么?

答:在夏季和冬季两种情况下,虽然它们的对流温差相同,但它们的内表面的对流放热系数却不一定相等。原因:在夏季tftw,即在夏季,温度较高的水平壁面在上,温度较低的空气在下,自然对流不易产生,因此放热系数较低.反之,在冬季,温度较低的水平壁面在上,而温度较高的空气在下,自然对流运动较强烈,因此,放热系数较高。

73、试述沸腾换热过程中热量传递的途径。

答:半径R≥Rmin的汽泡在核心处形成之后,随着进一步地的加热,它的体积将不断增大,此时的热量是以导热方式输入,

其途径一是由汽泡周围的过热液体通过汽液界面输入,

另一是直接由汽泡下面的汽固界面输入,由于液体的导热系数远大于蒸汽,故热量传递的主要途径为前者。

当汽泡离开壁面升入液体后,周围过热液体继续对它进行加热,直到逸出液面,进入蒸汽空间。

74、两滴完全相同的水滴在大气压下分别滴在表面温度为120℃和400℃的铁板上,试问滴在哪块板上的水滴先被烧干,为什么?

答:在大气压下发生沸腾换热时,上述两水滴的过热度分别是℃和℃,由大容器饱和沸腾曲线,前者表面发生的是核态沸腾,后者发生膜态沸腾。虽然前者传热温差小,但其表面传热系数大,从而表面热流反而大于后者。所以水滴滴在120℃的铁板上先被烧干。

75、有—台放置于室外的冷库,从减小冷库冷量损失的角度出发,冷库外壳颜色应涂成深色还是浅色?

答:要减少冷库冷损,须尽可能少地吸收外界热量,而尽可能多地向外释放热量。因此冷库败取较浅的颜色,从而使吸收的可见光能量较少,而向外发射的红外线较多。

76、何谓“漫─灰表面”?有何实际意义?

答:“漫─灰表面”是研究实际物体表面时建立的理想体模型.漫辐射、漫反射指物体表面在辐射、反射时各方向相同.

灰表面是指在同一温度下表面的辐射光谱与黑体辐射光谱相似,吸收率也取定值.“漫─灰表面”的实际意义在于将物体的辐射、反射、吸收等性质理想化,可应用热辐射的基本定律了。大部分工程材料可作为漫辐射表面,并在红外线波长范围内近似看作灰体.从而可将基尔霍夫定律应用于辐射换热计算中。

77、某楼房室内是用白灰粉刷的,

但即使在晴朗的白天,

远眺该楼房的窗口时,

总觉得里面黑洞洞的,

这是为什么?

答:窗口相对于室内面积来说较小,

当射线(可见光射线等)从窗口进入室内时在室内经过多次反复吸收、反射,

只有极少的可见光射线从窗口反射出来,

由于观察点距离窗口很远,

故从窗口反射出来的可见光到达观察点的份额很小,

因而就很难反射到远眺人的眼里,

所以我们就觉得窗口里面黑洞洞的.

78、黑体表面与重辐射面相比,均有J=Eb。这是否意味着黑体表面与重辐射面具有相同的性质?

答:虽然黑体表面与重辐射面均具有J=Eb的特点,但二者具有不同的性质。黑体表面的温度不依赖于其他参与辐射的表面,相当于源热势。而重辐射面的温度则是浮动的,取决于参与辐射的其他表面。

79、要增强物体间的辐射换热,有人提出用发射率ε大的材料。而根据基尔霍夫定律,对漫灰表面ε=α,即发射率大的物体同时其吸收率也大。有人因此得出结论:用增大发射率ε的方法无法增强辐射换热。请判断这种说法的正确性,并说明理由。

答: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物体的表面热阻可知,当ε越大时,物体的表面辐射热阻越小,因而可以增强辐射换热。因此,上述说法不正确。

80、对壳管式换热器来说,两种流体在下列情况下,何种走管内,何种走管外?

(1)清洁与不清洁的;(2)腐蚀性大与小的;(3)温度高与低的;(4)压力大与小的;(5)流量大与小的;(6)粘度大与小的。

答:(1)不清洁流体应在管内,因为壳侧清洗比较困难,而管内可定期折开端盖清洗;(2)腐蚀性大的流体走管内,因为更换管束的代价比更换壳体要低,且如将腐蚀性强的流体置于壳侧,被腐蚀的不仅是壳体,还有管子;(3)温度低的流体置于壳侧,这样可以减小换热器散热损失;(4)压力大的流体置于管内,因为管侧耐压高,且低压流体置于壳侧时有利于减小阻力损;(5)流量大的流体放在管外,横向冲刷管束可使表面传热系数增加;(6)粘度大的流体放在管外,可使管外侧表面传热系数增加。

二、计算题

(一)计算题解题方略

1、稳态导热问题

(1)截面直肋肋片的传热量和肋端温度的求解。

(1)

(2)

(3)

(4)

(5)

(6)

(2)单层及多层平壁在第三类边界条件

(7)

(8)

(9)

下导热问题的计算,

(3)单层及多层圆筒壁在第三类边界条件下导热

每米供热管道的散热损失。

2、非稳态导热问题

(1)集总参数法求解任意形状物体(如热电偶)的瞬态冷却或加热问题。

(2)公式法或诺谟图法求解任意形状物体(如热电偶或平板)的瞬态冷却或加热问题。

3、对流换热问题

(1)外掠平板或管内强制对流换热问题在不同流态下的换热分析及计算。

(2)横掠单管或管束的自然或强制对流换热问题的计算。

4、辐射换热问题

(1)两个和三个非凹面组成的封闭腔体,各个表面之间的辐射换热问题的计算,(2)两个平行平板之间的辐射换热问题的计算。

5、注意事项

(1)

对流换热问题中,当流体为气流时,有时需要同时考虑对流和辐射换热;

(2)

对于长直的园管换热问题,往往要计算单位管长的换热量;

(3)

对于管内强迫对流换热问题,应注意层流和紊流时的实验关联式的选取,而且流体定性温度的在不同边界条件下(如常壁温和常热流边界条件)确定方法有两种:算数平均法和对数平均法。

(4)

注意多个非凹面组成的封闭腔体,各个表面之间的辐射换热问题的计算中的某个表面的净辐射热量与任意两个表面之间的辐射换热量的区别与联系。

(二)计算题例题

1、室内一根水平放置的无限长的蒸汽管道,

其保温层外径d=583

mm,外表面实测平均温度及空气温度分别为

,此时空气与管道外表面间的自然对流换热的表面传热系数h=3.42

W

/(m2

K),

墙壁的温度近似取为室内空气的温度,保温层外表面的发射率

问:(1)

此管道外壁的换热必须考虑哪些热量传递方式;

(2)计算每米长度管道外壁的总散热量。(12分)

解:

(1)此管道外壁的换热有辐射换热和自然对流换热两种方式。

(2)把管道每米长度上的散热量记为

当仅考虑自然对流时,单位长度上的自然对流散热

近似地取墙壁的温度为室内空气温度,于是每米长度管道外表面与室内物体及墙壁之间的辐射为:

总的散热量为

x

t

O

2、如图所示的墙壁,其导热系数为50W/(m·K),厚度为50mm,在稳态情况下的墙壁内的一维温度分布为:t=200-2000x2,式中t的单位为0C,x单位为m。试求:

(1)墙壁两侧表面的热流密度;

(2)墙壁内单位体积的内热源生成的热量。

解:(1)由傅立叶定律:

所以墙壁两侧的热流密度:

(3)

由导热微分方程得:

3、一根直径为1mm的铜导线,每米的电阻为。导线外包有厚度为0.5mm,导热系数为0.15W/(m·K)的绝缘层。限定绝缘层的最高温度为650C,绝缘层的外表面温度受环境影响,假设为400C。试确定该导线的最大允许电流为多少?

解:(1)以长度为L的导线为例,导线通电后生成的热量为,其中的一部分热量用于导线的升温,其热量为:一部分热量通过绝热层的导热传到大气中,其热量为:。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知:

(2)当导线达到最高温度时,导线处于稳态导热,

,,

4、解:以长度为L的导线为例,通电后生成的热量为I2RL。所生成的热量,一部分通过绝缘层以导热方式传递到大气中,另一部分热量则用于导线温度的升高。

(1)

导热热量

(2)

温度的升高所需要的热量

(3)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

(4)当时,导线处于最高温度。于是,,即

4、初温为250C的热电偶被置于温度为2500C的气流中,设热电偶节点可以近似看成球形,要使其时间常数,问热节点的直径为多大?忽略热电偶引线的影响,且热节点与气流间的表面传热系数为h=300W

/(m2

K),热节点材料的物性参数为:导热系数为20W/(m·K),,如果气流与热节点间存在着辐射换热,且保持热电偶时间常数不变,则对所需热节点直径大小有和影响?

解:(1)

解:由于热电偶的直径较小,一般满足集总参数条件,时间常数为

,

故热电偶直径:

验证毕渥数Bi是否满足集总参数法:

满足集总参数法条件。

(2)若热节点与气流间存在辐射换热,则总的表面传热系数h(包括对流和辐射)将增加,由知,要保持不变,可以使增加,即热节点的直径增加。

5、空气以10m/s速度外掠0.8m长的平板,

故热电偶的直径:

验证Bi数是否满足集总参数法:

说明上述假设是正确的。

5、空气以10m/s速度外掠0.8m的长平板,,,计算该平板在临界雷诺数下的、全板平均表面传热系数以及换热量。(层流时平板表面局部努塞尔数,紊流时平板表面局部努塞尔数,板宽为1m,已知,定性温度时的物性参数为:,,)

解:(1)根据临界雷诺数求解由层流转变到紊流时的临界长度

,此时空气得物性参数为:

,,

由于板长是0.8m,所以,整个平板表面的边界层的流态皆为层流

(2)板长为0.8m时,整个平板表面的边界层的雷诺数为:

解:临界长度

由于板长为0.8m,所以整个平板表面的流动边界层流态皆为层流。此时

当平板长度为0.8m时,雷诺数

全板平均表面传热系数:

全板平均表面换热量

6、一厚度为2δ的无限大平壁,导热系数λ为常量,壁内具有均匀的内热源Φ(单位为W/m3),边界条件为x=0,t=tw1;x=2δ,t=tw2;tw1>tw2。试求平壁内的稳态温度分布t(x)及最高温度的位置xtmax,并画出温度分布的示意图。

解建立数学描述如下:

,,

,,

据可得最高温度的位置xtmax,即。

温度分布的示意图见图。

7、金属实心长棒通电加热,单位长度的热功率等于Φl(单位是W/m),材料的导热系数λ,表面发射率ε、周围气体温度为tf,辐射环境温度为Tsur,表面传热系数h均已知,棒的初始温度为t0。试给出此导热问题的数学描述。

解:此导热问题的数学描述

8、热处理工艺中,常用银球来测定淬火介质的冷却能力。今有两个直径均为20mm的银球,加热到650℃后分别置于20℃的静止水和20℃的循环水容器中。当两个银球中心温度均由650℃变化到450℃时,用热电偶分别测得两种情况下的降温速率分别为180℃/s及360℃/s。在上述温度范围内银的物性参数ρ=10

500

kg/m3,c=2.62×102J/(kg·K),=360w/(m·K)。试求两种情况下银球与水之间的表面传热系数。

解:本题表面传热系数未知,即Bi数为未知参数,所以无法判断是否满足集总参数法条件。为此.先假定满足集总参数法条件,然后验算。

(1)对静止水情形,由

且,,

故:

验算Bi数:

满足集总参数条件。

(2)对循环水情形,同理,

验算,不满足集总参数法条件。改用诺谟图。

此时,,。

查图得,

故:

9、初始温度为300℃,直径为12cm,高为12cm的短钢柱体,被置于温度为30℃的大油槽中,其全部表面均可受到油的冷却,冷却过程中钢柱体与油的表面传热系数为300w/(m2·K)。钢柱体的导热系数=48W/(m·K),热扩散率a=1×10-5

m2/s。试确定5min后钢柱体中的最大温差。

解:本题属二维非稳态导热问题,可采用相应的无限长圆柱体和无限大平板的乘积解求解。显然,圆柱体内最高温度位于柱体中心,最低温度位于柱体的上、下边角处。

对无限长圆柱:,

查教材附录2图l,得:,由附录2图2,得:,

其中表示表面过于温度。

所以:

对无限大平板:

由教材图3—6得:,由教材图3—7得:

所以

所以短圆柱中的最低温度:

即:℃

短圆柱中最高温度:

故5min后钢柱体中最大温差:℃

10、温度为50℃,压力为1.01325×105Pa的空气,平行掠过一块表面温度为100℃的平板上表面,平板下表面绝热。平板沿流动方向长度为0.2m,宽度为0.1m。按平板长度计算的Re数为4×l04。试确定:

(1)平板表面与空气间的表面传热系数和传热量;

(2)如果空气流速增加一倍,压力增加到10.1325×105Pa,平板表面与空气的表面传热系数和传热量。

解:本题为空气外掠平板强制对流换热问题。

(1)由于Re=4×104<5×105,属层流状态。故:

空气定性温度:℃

空气的物性参数为,Pr=0.70

故:

W/(m2.K)

散热量W

(2)若流速增加一倍,,压力,则,,

而:,故:

所以:,属湍流。

据教材式(5—42b)=961

W/(m2·K)

散热量:W

11、用热线风速仪测定气流速度的试验中.将直径为0.1mm的电热丝与来流方向垂直放置,来流温度为25℃,电热丝温度为55℃,测得电加热功率为20W/m。假定除对流外其他热损失可忽略不计。试确定此时的来流速度。

解本题为空气外掠圆柱体强制对流换热问题。

由题意,=20

W/m,由牛顿冷却公式

W/(m2·K)

定性温度:℃

空气的物性值:,m2/s,

由此得:

假设Re数之值范围在40-4000,有:,其中C=0.683,n=0.466

即:,得Re=233.12符合上述假设范围。

故:m/s

12、一所平顶屋,屋面材料厚δ=0.2m,导热系数λw=0.6W/(m·K),屋面两侧的材料发射率ε均为0.9。冬初,室内温度维持tf1=18℃,室内四周墙壁亦为18℃,且它的面积远大于顶棚面积。天空有效辐射温度为-60℃。室内顶棚表面对流表面传热系数h1=0.529W/(m2·K),屋顶对流表面传热系数h2=21.1W/(m2·K),问当室外气温降到多少度时,屋面即开始结霜(tw2=0℃),此时室内顶棚温度为多少?此题是否可算出复合换热表面传热系数及其传热系数?

解:⑴求室内顶棚温度tw1

稳态时由热平衡,应有如下关系式成立:

室内复合换热量Φ’=导热量Φ=室内复合换热量Φ”

;

因Φ’=Φ,且结霜时℃,可得:

,即

解得:℃。

⑵求室外气温tf2

因Φ”=Φ,可得:

,即:

⑶注意到传热方向,可以求出复合换热系数hf1、hf2

依据,得

依据,得

⑷求传热系数K

13、一蒸汽冷凝器,内侧为ts=110℃的干饱和蒸汽,汽化潜热r=2230,外侧为冷却水,进出口水温分别为30℃和80℃,已知内外侧换热系数分别为104,及3000,该冷凝器面积A=2m2,现为了强化传热在外侧加肋,肋壁面积为原面积的4倍,肋壁总效率η=0.9,若忽略冷凝器本身导热热阻,求单位时间冷凝蒸汽量。

解:对数平均温差:℃,℃

传热系数

单位时间冷凝蒸汽量:

14、一台逆流套管式换热器在下列条件下运行,传热系数保持不变,冷流体质流量0.125kg/s,定压比热为4200J/kg℃,入口温度40℃,出口温度95℃。热流体质流量0.125kg/s,定压比热为2100J/kg℃,入口温度210℃,

(1)该换热器最大可能的传热量及效能分别是多少?(2)若冷、热流体侧的对流换热系数及污垢热阻分别为2000W/m2℃、0.0004m2℃/W、120W/m2℃、0.0001m2℃/W,且可忽略管壁的导热热阻,试利用对数平均温差法确定该套管式换热器的换热面积。

解:(1)确定换热器最大可能的传热量:

确定换热器的效能:

根据热平衡方程式确定热流体出口温度,即:

确定换热器的面积:

对数平均温差:℃,℃

1.热交换器的总传热系数与传热方程:。

能量守恒方程(不计散热损失):

该式与一般传热方程的区别在于传热温差是沿程变化的。

2.对数平均温差是在若干简化假设条件下得出的换热器沿程传热温差的积分平均值。对各种不同流动布置形式的换热器有,ε△t称为温差修正系数。

第四篇:大学物理热学总结

( 热力学基础

1、体积、压强和温度是描述气体宏观性质的三个状态参量。

①温度:表征系统热平衡时宏观状态的物理量。摄氏温标,t表示,单位摄氏度(℃)。热力学温标,即开尔文温标,T表示,单位开尔文,简称开(K)。 热力学温标的刻度单位与摄氏温标相同,他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T/K=273.15℃+ t 温度没有上限,却有下限,即热力学温标的绝对零度。温度可以无限接近0K,但永远不能达到0K。

②压强:气体作用在容器壁单位面积上指向器壁的垂直作用力。单位帕斯卡,简称帕(Pa)。其他:标准大气压(atm)、毫米汞高(mmHg)。

1 atm =1.01325×105 Pa = 760 mmHg ③体积:气体分子运动时所能到达的空间。单位立方米(m3)、升(L)

2、热力学第零定律:如果两个热力学系统中的每一个都与第三个热力学系统处于热平衡,则这两个系统也必处于热平衡。

该定律表明:处于同一热平衡状态的所有热力学系统都具有一个共同的宏观特征,这一特征可以用一个状态参量来表示,这个状态参量既是温度。

3、平衡态:对于一个孤立系统(与外界不发生任何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而言,如果宏观性质在经过充分长的时间后保持不变,也就是系统的状态参量不再岁时间改变,则此时系统所处的状态称平衡态。

通常用p—V图上的一个点表示一个平衡态。(理想概念)

4、热力学过程:系统状态发生变化的整个历程,简称过程。可分为:

①准静态过程:过程中的每个中间态都无限接近于平衡态,是实际过程进行的无限缓慢的极限情况,可用p—V图上一条曲线表示。

②非准静态过程:中间状态为非平衡态的过程。

5、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一定质量的气体处于平衡态时,三个状态参量P.V.T存在一定的关系,即气体的状态方程fP,V,T注:难免有疏漏和不足之处,仅供参考。 教材版本:高等教育出版社《大学物理学》

)

0。

P1V1理想气体p、V、T关系状态方称

T1P2V2T2,设质量m,摩尔质量M

PV的理想气体达标准状态,有

TP0V0T0mP0VmMT0

令RP0Vm/T0,则有理想气体状体方程 PVR8.31Jmol1mMRT

式中

K1,为摩尔气体常量。

第 1 页 共 9 页

设一定理想气体的分子质量为m0,分子数为N,并以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可得

pmRTMV

Nm0RTNAm0VNRVNAT

令k=R / NA =1.38×10-23J·K-1,令n=N/V为单位体积分子数,即分子数密度,则有pnkT

6、热力学第一定律:

QEA

Q表示相同与外界交换的热量,W表示系统对外界所做的功,△E表示内能的增量。相应的符号规定:

系统吸热时Q>0,放热时Q<0.;系统对外做功时,W>0, 外界对系统做功时,W<0; 系统内能增加时△E>0,内能减少时,△E<0。既有上式表明,系统从外界吸收的热量,一部分用于增加自身的内能,另一部分用于对外做功,在状态变化过程中能量守恒。对于微小过程而言,表达式可改写成:dQdEdW(系统经历的过程必须为准静态过程)。

热力学第一定律还可以表述为:不可能制造出第一类永动机。

7、准静态过程中的热量、功、内能:

①准静态过程中的功:系统对外所做的功在数值上p-V曲线下的面积。 W=pdV(适用于任何准静态过程),当V2>V1时,气体膨胀,系统对外V1V2做功,W>0;当V2

mc. 一个质量为m,摩尔质量M的系统,在某一微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为

dQmMcMdTmMCmdT

第 2 页 共 9 页

当温度从T1升值T2时,其吸收的热量为

CT2mM-

1T1CmdT-1

,式中m/M为物质的量,CmcM称为摩尔热容,单位J·mol·K ,其定义式:

CmmMdQCmdT。 ,对微小过程dQMmdTiC1R 定压摩尔热容:p,mR

22i定体摩尔热容:Cv,m③准静态过程中的内能变化:dET2mMCV,mdT

E2E1mMT1CV,mdTmMCV,mT2T1,代表了任何热力学过程内能增量与始末两状态的关系,又可表示为

dEmiM2RdT 或 E2E1miM2RT2T1

可见,理想气体的内能只是温度的单值函数。

8、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

①等体过程:pTmRMV恒量,由于dV=0,因此dWpdV0,即系统对外不做功。故:QVEVTmRMpmiM2R(T2T1)i2p2p1V。

②等压过程:V2恒量,对外做功

WV1pdVp(V2V1)mMRT2T1,内能增量EmiM2mMR(T2T1)

吸收热量:

Qp(E2E1)WmMR(T2T1)miM2R(T2T1)(i21)p(T2T1)第 3 页 共 9 页

miQ1pV2V1Cp,mT2T1 或 pM2③定体摩尔热容与定压摩尔热容的关系为Cp,mCv,mR,即迈耶公式。

比热容比:Cp,mCV,mmMi2i

④等温过程:pVRT常量。T0,故E0。

吸收热量QTWmMRTlnV2V1mMRTp2p1mMCT,mT

⑤绝热过程:状态变化中,系统与外界没有热量的交换,dQEW0表示为EW即在绝热过程中,外界对系统所做的功全部用来增加系统的内能;或表示为EW即在绝热过程中,系统对外界做功只能凭借消耗自身的内能。即,WQEmiM2R(T2T1)。

绝热方程的几种表示方法: 1pVC1 TVC2

PTr1rC3

9、循环过程:是指系统经历了一系列变化以后,又回到原来状态的过程。 循环过程沿顺时针方向进行时,系统对外所做的净功为正,这样的循环称为正循环,能够实现正循环的机器称为热机。循环过程沿逆时针方向进行时,系统对外所做的净功为负,这样的循环称为逆循环,能够实现正循环的机器称为制冷机。 特点:△E=0,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得,吸收的热量-放出的热量=对外所做的功,Q1Q2W ①热机效率WQ11Q2Q11 ②制冷系数eQ2WQ2Q2Q1

10、卡诺循环:两个等温过程和两个绝热过程

第 4 页 共 9 页

卡诺循环效率1Q2Q11T2T1

卡诺循环制冷系数

eQ2Q1Q2T2T1T2

11、热力学第二定律:开尔文表述:不可能制造出这样的一种热机,它只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将其完全转化为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热机转换的不可逆性);克劳休斯指出: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长生其他影响。热量不可能自发的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热传导的不可逆性)。

12、卡诺定理

定理1:在相同的高温热源和相同的低温热源之间工作的一切可逆热机,其效率都相等,与工作物质无关。即1T2T1

定理2:在相同的高温热源和相同的低温热源之间工作的一切可逆热机,其效率都小于可逆热机的效率,于是有1T2T1(可逆机取等号)。

 气体动理论

1、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每个分子的运动遵从力学规律,而大量分子的热运动则遵从统计规律,这就是气体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

①气体分子的大小与气体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相比要小得多,因此可以忽略不计,可将理想气体分子看作质点;

②除分子之间的瞬间碰撞以外,可以忽略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因此分子在相继两次碰撞之间作匀速直线运动;

③分子间的相互碰撞以及分子与器壁的碰撞可以看作完全弹性碰撞。

/

3、理想气体压强的统计意义:设体积为V的长方体内,有某种理想气体,分子质量为m0分子数为N,由于N非常巨大,所以气体包含各种可能的分子速度,把相同速度的分子分为一组,分子数密度为ni,显然分子数总密度为nii,当气体

第 5 页 共 9 页

处于平衡状态时,器壁上的压强处处相等,单个分子遵循力学规律,x方向动量变化pix2mvix,单个分子施于器壁的冲量2mvix,两次碰撞间隔时间2xvix,单位时间碰撞次数vix2x。故单个分子单位时间施于器壁的冲量2mvixvix/2xmvixx。则大量分子总冲量,即单位时间N个粒子对器壁总冲量

2imvixx2mxiv2ixNmxivixNFyz2Nmxvx2vx2

故器壁所受平均冲力F由 统计假设nNmx132v,压强p2xNmxyz

Nxyz,v2xv,且分子平均平动动能k12mv2

所以 p23nk 。

道而顿分压定律:如果容器种有多种气体分子,则每种气体的压强由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确定,混合气体的压强应该等于每种气体分子组单独作用是时的压强总和。数学表达式为

4、气体分子平均动能

pnkT,ppp1p2p3...

1223nk 得kmv=

232kT,气体温度的微观实质——气体温度标志着气体内部分子无规则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乃是气体分子平均平动动能大小的量度。

p23nkp23nVkpNk

325、能量均分定理

在力学中,我们把确定一个物体在空间的位置所必需的独立坐标数目定义为物体的自由度。单原子分子:质点,自由度3;双原子分子:刚性细杆,自由度5;多原子分子:刚体,自由度6。

第 6 页 共 9 页

在温度为T的平衡态下,物质分子的每个自由度都具有相同的平均动能,1其值为2kT,则分子的平均动能可表示为:

i2kT。

iA

6、理想气体的内能:1mol 理想气体的内能为Em=N内能为E2kT,所以理想气体的miM2RT。

7、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速率在v附近单位速率区间内的分子数与总分子数的比。或者说速率在v附近单位速率区间内的分子出现的概率。对于确定的气体,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只与温度有关。

f(v)dNNdv

N0V2V1Nf(v)dv

NNV2V1f(v)dv

f(v)dv1

8、三个统计速率:

①平均速率: v8kTm08RTM1.60RTM

RTM ②方均根速率:v23kTm3RTM1.73③最概然速率:vp2kTm02RTM1.41RTM

9、碰撞频率:单位时间内一个分子与其它分子发生碰撞的平均次数,称为平均碰撞频率,简称为碰撞频率。

Z2ndv2

10、平均自由程:分子在与其它分子发生频繁碰撞的过程中,连续两次碰撞之间自由通过的路程的长短具有偶然性,我们把这一路程的平均值称为平均自由程。

第 7 页 共 9 页

12dn2 若代入

pnkT得到

kT2d2p 所以,温度T一定时,当压强P越小,气体越稀薄。

11、熵与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应用:孤立系统内部发生的一切不可逆过程总数由包含微观态数目少的宏观态像包含微观态数目多的宏观态转变。一切不可逆过程都是从有序状态向无序状态的方向进行。

12、熵与热力学概率:玻尔兹曼关系式:Skln

式中的k是玻尔兹曼常量,熵的单位与玻尔兹曼常量相同,为J·K-1

熵S是组成系统的微观粒子额无序性的量度,在孤立系统中一切实际过程都是从热力学概率小的状态向热力学概率大的状态进行。当系统趋于平衡状态时,其熵S达到最大。

13、克劳修斯熵 熵增加原理: 积分计算,即BAdQdT。在不可逆过程中熵变大于该过程热温比的积分。熵变可以用玻尔兹曼熵计算SkNlnCVV2V1则气体体积从V变化到V,系统

1

2熵的变化为SS2S1kNln (N为分子数目)与等温过程相比SQT称为热温比。

SmMRlnV2V1 Sklnkln1kln2S1S2

孤立系统中发生的一切不可逆过程都将导致系统熵的增加;而在孤立系统中发生的一切可逆过程,系统的熵保持不变。这一结论称为熵增加原理。其数学表达式为:S0 注意:

第 8 页 共 9 页

①熵是一个态函数,熵的变化之取决于初末两个状态,与具体过程无关。 ②熵具有可加性。系统的熵等于系统内个部分的熵之和。

③克劳修斯熵只能用于描述平衡状态,而玻尔兹曼熵则可以用于描述非平衡态。

第 9 页 共 9 页

第五篇: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总结

经过近一周的奋战,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终于完成了。看着自己的“巨作”,打心底里佩服自己,虽然还有好多不足之处。从当初看着书本后面例题图纸那种茫然,到自己小试牛刀,再到最后圆满完成课程设计,短短的六天觉得过的好长好长,付出很多收获也很多。

本次课程设计的任务要是设计一个单级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工作条件为两班制工作,使用年限为5年,单向连续运转,载荷平稳。课程设计中最麻烦的是初步的计算,齿轮、轴、轴承、键、电动机等等的零件都需要计算、校核。然后最重要的就是画图,当然这也是费时间的。画图不仅要求画图能力好,还应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以及整体观念。这个步骤也能检查设计书是否完美。设计过程中我出了好多错误,电动机和齿轮的计算在校核的时候发现都不符合,所以都得重新选择。还有画图时轴承盖也出现了小问题。但是整体效果还是蛮不错的,无论是速度还是完成的质量都还令我满意。

还好天公作美,整个课程设计时间里武汉并没有显示出它夏天该有的威力。好像老天在帮我们一样,要么淅沥沥的小雨,要么并不高温的晴天,这天气在武汉的夏天来讲还是很好的。还有一个有利因素就是我们率先抢得先机占到了教室,抢到了画图桌、空调。全班同学都在跟赛跑似的,争先恐后没日没夜的画图计算。有的就干脆不午休了,中午都在画图,还有的甚至吃饭时间都没有,直接让同学带饭回教室,晚上回去还得计算校核,就为了早点完成任务。以前只有在高考前才有过这么紧迫,那么高强度的学习想想就可怕,真不知道自己当时是咋过来的。

我觉得课程设计是个对自我检验及修正的过程。在这次设计过程中暴露了好多问题,比如对概念不清楚、公式不理解、作图能力不好等等。这也是今后学习当中应该注意到的问题和提高的地方。让我加深了《对机械设计基础》这门课的学习,尤其是齿轮这方面的知识,还学到了设计--校核这种方法。我深深的体会到课程设计不是孤立的一门课,它牵涉到好多学科,有互换性、工程图学、金属工艺学,机械设计基础等。这个课程设计让我巩固了好多知识,学到了好多知识。

最后要感谢许老师半年来的教导,传授了知识,带来了欢乐。感谢班里学霸对我在课程设计时的帮助,指点迷津。还要感谢同学们的支持。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茶如人生的精美句子下一篇:初三化学下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