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的《汽车底盘检测与维修》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2022-09-14

1 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及原因分析

现行汽车底盘构造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1)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的学时较少, 难以满足后续汽车专业课程学习的要求。目前, 高职汽车专业招收的学生主要是高中学生及部分中职学生, 这些学生基础薄弱。进入高职院校后, 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 加上课改后的汽车机械基础课时少, 但包含的内容却很多, 有汽车材料、力学基础、机械传动、液压传动基础等。这就促使老师讲授《汽车机械基础》时拉的快, 学生掌握的不牢固。2) 教师和学生缺乏一定的互动, 学生易丧失学习兴趣。由于学生基础知识薄弱, 在进行一体化的教学时, 学生一旦接触底盘结构中较为复杂的总成时, 如自动变速器, 往往老师在结构拆解教学时, 学生就失去了学习兴趣。3) 由于汽车底盘检测与维修课程的学时相对较为紧张, 忽视了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

2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在《汽车底盘检测与维修》课程中的应用

2.1 建立实际工作情景的教学场所

汽修专业的学生大部分形象思维较强, 抽象思维较弱。基于学生的这一思维特点, 教学场所也应由传统的课室向具有鲜明工作特色的实训室或一体化教学场所转移。目前大部分职业院校汽修专业实训场所, 特别是汽车底盘类实训室, 多以汽车各系统或零部件为实体的学科实训室, 如汽车变速器实训室, 这些设备主要满足了学生对汽车各系统或具体零部件的结构认识、原理理解、拆装检修技能训练, 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故障分析能力、故障排除能力, 也不利于学生知识体系构建与技能的培养。因此, 有必要建立起符合汽车维修实际情景的教学场所, 改变传统的以学科体系为特色的实训室, 以培养学生的各项动手能力。

2.2 实施基于实际工作的教学模式

汽车底盘的维修的工作过程是发现故障, 判断故障性质, 制定维修方案, 实施维修方案, 检验维修效果, 以及对维修过程进行反思的系列活动。它要求维修人员能在行动过程中构建出一套自身独有的工作知识体系。目前大部分职校《汽车底盘检测与维修》课程的教学是以汽车底盘系统结构认识、汽车底盘系统原理理解、汽车底盘部件拆装检修、汽车底盘故障排除思维训练为主的平行学科知识储备教学, 这种教学不利于学生工作能力的培养, 无法形成灵活运用知识的职业能力。因此, 在汽车底盘检修课程的教学中, 教师围绕底盘故障的实际工作任务设置汽车底盘故障排除的教学项目, 通过真实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协助学生排除汽车底盘常见的故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对汽车底盘检修的关键操作技能、维修技巧及关键知识予以指导, 学生则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构建属于自己的汽车底盘维修行动知识体系, 从而获得关键能力。

2.3 运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

绝大部分职业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课程》采用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但由于部分教师并没有在实际教学中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 这就致使在一体化教学中出现“先理论传授而后进行实践”或者“先实践再开展理论知识教学”的现象。这样的教学方式表面上看似提高了学生的汽车检修专业技能, 实则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因此, 应将行动导向教学法引入到《汽车底盘检测与维修》课程的教学中, 结合使用项目教学法及任务驱动教学法。这三种教学法都是以项目或任务为载体, 通过工作任务的完成, 教会学生掌握独立制定计划、实施计划以及评估学习效果和构建理论与技能的方法。同时, 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是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的较好选择, 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汽车底盘维修中的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2.4 编写基于实际工作过程的教学材料

目前, 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授课是教授书本上的显性知识, 以学生储备知识的多少为评价标准。而职业教育的特性要求, 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 都必须注重对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师能否按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编排教学材料, 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工作过程中的教学材料应在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结合教学的特征, 将传统的学科知识按照工作过程的行动知识体系进行编排, 在编排的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将学习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渗透其中, 与企业工程师一起完成, 避免编写出的教学材料只是工作过程的顺序而已。

2.5 建立课程评价方法

目前, 基础教育考试大多采用的是结果评价体系, 目的在于考查学生知识的储备情况, 这种评价方式能在一定程度地激励学生, 但其弊端也是非常明显的, 特别是在职业教育中。为了更好地培养高技能型人才, 《汽车底盘检测与维修》课程采用如下评价方法。第一, 将由教师主导的单一评价转变为学生自评、学习小组互评以及教师点评的三维立体的评价模式, 其中把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做的努力作为评价的重点, 占整个评价成绩的40%。第二, 将传统的学习结果评价模式转向专注于学习过程的评价模式, 重点评价学生在行动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意识、习惯、方法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表现, 占整个评价成绩的40%。第三, 由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转向对其工作能力的评价, 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为完成各工作项目所采用的方法是否科学、行动是否规范、计划是否周详等, 占整个评价成绩的20%。

3 有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3.1 实践性教学场所有待进一步加强

实际工作情景的《汽车底盘检测与维修》教学场所是实施基于工作过程教学的前提。这就必须引进企业标准和企业文化, 使校内实践性教学场所更加接近企业工作环境。但目前汽车品牌众多, 各个品牌的汽车维修企业标准及文化各不一样, 这就使得所建实践性教学场所上只能做一些适中, 而不能与汽修企业一致。因此, 需要总结各类汽修企业通用的标准及文化, 争取能更好地开展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从初学到熟练职业能力, 在校内实训场所中就受企业文化的熏陶, 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3.2“双师型”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待加强

“双师型”素质的师资队伍和实践性教学场所一样, 是实施基于工作过程教学中的关键。但目前, “双师型”素质的教师存在比例小, 且管理困难的问题。因此, 需要加强建立“校企互聘”机制、专兼结合的制度保障体系;注重专任教师企业实践的有效性和制度化;加大汽修企业工程师承担外聘教师与学院专任教师的比例, 并让汽修企业工程师全程参与汽修专业人才培养工作。

4 总结

通过对基于工作过程的《汽车底盘检测与维修》课程教学模式所做出的教改探索, 体会到这种教学模式不是从理论知识中剥离出来的间接知识, 也不是单一的操作知识, 而是包括工作经验、生产目的和生产进程等多方面的知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既包括了显现的指导行为的知识, 也包括了与之相联系的隐性知识, 它是在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的具体情景中积累起来的思维和行动准则。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特点就是能够体现工作过程的各项要素, 并反映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 让学生亲自经历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 使学生能够获得“工作过程知识”, 更有利于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摘要:目前, 高职院校主要采用基于“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对《汽车底盘检测与维修》课程组织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已经积累了相应的实践经验, 但也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优势教学模式, 它打破了学科课程体系教学模式, 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及关键能力起到了显著作用, 实现了学生学习过程由知识储备向提升工作技能的大转变。

关键词:工作过程,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 赵春江, 关玉琴, 燕晓红.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分析与思考[J].成人教育, 2012, 12 (32) :61-63.

[2] 周荣虎.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山东纺织经济, 2011, 10 (176) :108-109.

[3] 兰先芳.基于高职教育“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的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 , 2008, 9 (222) :58-60.

[4] 杨理连.基于工学结合的工作过程导向式高职课程开发的再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 2008, 28:50-52.

[5] 梁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探索[J].高教论坛, 2013, 4 (162) :6-7.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妙法培养低年级学生习作能力下一篇:从翻译上看文化差异对商务活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