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提问之我见

2022-12-05

波普儿说过:“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现知识、去实验、去观察。”所以教师能否成功地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优劣成败。语文教学重在发展学生的思维, 而教师的课堂提问则关系着学生思维的发展, 它将教师、学生、教材三者有机结合起来, 是师生课堂交流的主要方式。

课堂提问是一种技巧, 更是一种艺术。在语文教学中, 重视课堂提问, 掌握课堂提问的技巧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是我对语文课堂提问的几点肤浅认识。

1 提问要能激发兴趣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 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 因此,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产生疑问, 渴望参与活动, 探究问题的答案。

例如《死海不死》一文, 一开篇可让学生思考:题目中的两个“死”是什么意思?“死”与“不死”矛盾吗?文末又说“死海真的要‘死’了”, 这个“死”又是指什么?这一番提问, 势必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 急切地读课文找答案。最后, 当学生理解了“死”的三个不同含义时, 也掌握了死海的特征及形成过程。本来一篇枯燥无味的说明文却能使学生学得饶有趣味。

2 提问要难易适中, 还要有一定的坡度

教师的课堂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问题太难或太易都会挫伤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记得有位教育家说过:“把知识的果子放在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够着的位置。”我们应该关注“跳一跳”和“够着”这两个词, 它实际上告诉我们:课堂提问既不能让学生高不可攀, 也不能让学生唾手可得, 而应该让学生“跳一跳”——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后获得正确的结论。

如讲《项链》的结尾部分时, 我这样提问:“小说到最后才说出项链是假的,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这个问题尽管有一定的难度 (着眼于课文巧妙的构思) , 但学生可根据已有的知识在研读教材、深思熟虑后得出答案:结局出人意料, 一时欢乐, 十年心酸, 代价惨重, 进一步揭示了主人公的命运, 加深了作品的讽刺意味。这样的问题难易适中, 有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提问还须遵循学生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在鲁迅先生的小说《药》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忽见华大妈坐在地上看她, 便有些踌躇, 惨白的脸上, 现出些羞愧的颜色, 但终于硬着头皮, 走到左边的一座坟前, 放下了篮子。”如果教师直接问:“这段描写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难度就比较大, 学生难以回答。因此, 教师可将这一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 (1) 这段文字是对夏四奶奶的什么描写? (神情描写) (2) 这是什么样的神情? (羞愧的神情) (3) 她为谁感到羞愧? (为死去的儿子) (4) 她儿子夏瑜是为革命而死的, 她应该感到骄傲, 为什么羞愧? (不理解儿子的革命行动) (5) 连母亲都不理解儿子的行动, 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革命没有群众基础) 这样, 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答问气氛中, 理解了这段描写的含义和作用, 获取了知识。此类提问一环扣一环, 层层深入, 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

3 提问要摆脱随意性, 具有整体性

教师设计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出发点和针对性。出发点即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针对性主要指向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应对问题精挑细选, 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

课堂教学是一个整体, 因此课堂提问应该是环环相扣, 一气呵成的。比如在教学柳宗元的《愚溪诗序》一文时, 我用三个问题贯穿全文, “愚溪为什么称‘愚’溪?”“愚溪有哪些‘愚’的具体表现?”“你认为愚溪是真正的‘愚’吗?”这三个问题巧妙地贯穿全文, 既体现了问题的深度, 又体现了思维的广度。前两个问题, 学生通过认真读课文能很快找出答案, 第三个问题则深入到了主题的层面, 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4 问在此意在彼, 直题曲问

现行语文教材深入浅出, 可读性很强。又加上课前提示、课后练习、基础训练的辅助, 透明度很高。如果教师照本宣科, 平铺直叙地提问, 学生就会感到索然无味。这就需要教师力求避免所提的问题太直太露, 要做到直题曲问, 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求知的热情。提的问题, 经过学生的思考和教师的点拨, 学生便能幡然顿悟, 从而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并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我在讲解鲁迅先生的小说《药》时, 为了让学生深入思考主题, 曾经这样设问:一个人病了, 有医生给他开药方, 吃了医生开的药, 病才能好;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病”了?又有谁来开这个“药”方?吃什么“药”呢?自然而然引起学生对作者的写作意图的思考, 避免了直接提问“主题是什么”的枯燥。

总之,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 控制教学过程, 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 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可以说, 没有好的提问就不会有成功的教法, 也就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 慎重地对待课堂提问应该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切不可把提问当作课堂教学的点缀, 只求表面上轰轰烈烈, 而不讲求实效。教师在传递知识的同时, 应该越来越多地激发思考。课堂提问的优劣在于其是否引起了学生探索的欲望, 培养了学生思维的能力。古人云:“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疑者, 觉悟之机也。”又云:“读书无疑, 须教有疑;有疑者, 却要无疑, 至此方是长进。”可见在学习中质疑解疑的重要性了。巧妙的提问, 犹如一颗石子投向平静的水面, 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语文教师必须致力于提高“问”的艺术, 只有如此, 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教学效果。

摘要:课堂提问是联结课堂教学的一条线索, 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思考、解疑, 进而影响到课堂效果。语文教学重在发展学生的思维, 尤其需要重视课堂提问。掌握课堂提问的艺术, 对于优化语文教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提问,艺术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谈中职模具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下一篇:建安竣工文件收集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