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学习心得体会

2022-07-29

在工作与学习的过程中,受到各种信息的启发,我们可能会获得一些心得体会,将这些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可使我们更好的成长。怎么样写出好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上海学习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上海学习心得体会

上海印象之上海学习心得体会[推荐]

麒麟区沿江乡示范小学

刘东洪

短暂的两周上海学习很快就已结束。在这十三天的学习中,我亲身聆听了上海优秀老师的课,也得到了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上海电视大学、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上海复旦大学教育学院、上海市教科院、上海市洋泾中学、上海市浦东第

二中心小学、上海市梅园小学等学校的老师们的短期培训。在听了每一节精彩的课堂教学后,以及每位专家们实实在在的教育理论培训后,我对课堂教学又有了很多新的认识,真正感受到了什么是素质教育。在教学中该怎样来看待自己的角色,工作中如何体现自我价值,以及课堂教学中怎样确立自己的教学设计理念,怎样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等。

在听取了李海林教授的专题讲座《教师二次发展论——卓越型教师的成长规律与成长方式》后,我对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似乎明白了许多,也知道自己在未来的教学生活中该怎么走好每一步。当然,谁也不能预测将来会是怎么样的,也包括我,但我至少知道努力的方向。因而,我可以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拼搏。那样,我会生活得比别人更充实,更实在,更有意义,这是我对自己教育事业的一种追求,希望这种追求能达到一个更高层次,而不是一般教师所认为的那样。就像李海林教授说的:“学无止境,求无止境,再接再厉,追求更高境界。”

一个优秀的教师少不了都有属于他本人的科研成果。而科研成果的产生则来自于教师本身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点滴积累,也是教学经验作为理论文字的直观再现,论文在此基础之上应映而生。

说到论文,我先前有许多弄不明白的问题,自听取了上海市教科院《教育科研》的副主编张肇丰老师的专题讲座《教育科研论文撰写》后,以前的很多便是茅塞顿开。我明白了,在很多论文中重要的是要用自己的实践经验来告诉大家做什么,而不是一味的用枯燥的理论语言堆砌起自己的文章框架。也就是说,在论文的撰写上不需要你挖空心思的去挖掘什么新理论新观点,。说实话,新的观点是专家学者们早就研究出来了,作为站在教育前沿的一线教师,我们最需要的是利用起专家学者们研究出来的这些新的观点,把自己平时在教学中的好的典型的具体事例拿出来对这些观点进行说明,通过自己的具体方法来告诉大家该怎么做。也就是说,你的观点可以说就是专家们的观点,但具体事例就必须是写出你自己是怎么做的。照这样理解,原来我所认为的论文难写的困难一下子变得轻松多了。这使我联想到一次继续教育的学习中听到一位同仁说的:“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超(抄)不会超(抄)。”我想,他所说的“抄”字可能说的就是写论文时要学会引用专家学者们研究出的新的观点吧;这里所说的“超”字可能说的就是指在写论文的过程中能否在超越新观点的基础之上利用自己教学工作中的典型事例对引用的观点加以说明,使所引用的观点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实证性。这样,我们的科研成果才更加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这恰好迎合了新的教学观。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写论文时所选择的材料一定要是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否则也就失去了它作为经验交流与方法借鉴的价值。

教学,对于我们站在三尺讲台上的一线教师来说,那可是家常便饭。它是教师传授和学生学习的共同活动,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主要途径。但是,对于教学的真正内涵,我们又都了解多少呢?听了上海市浦东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陈珍国教授的专题讲座《有效教学与教学观察》后,这才让我知道,要真正弄明白有关“教学”的一些问题,就需要我们细细地从教学的内在本质去挖掘和研究。新理念下的教学不同于单纯的所谓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或者说教师讲与学生听的问题。从当今教学的现状来看,它具体分为“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等工作。针对这样的教育现状来讲,站在我们教师面前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不是一个装知识的容器,所以古希腊的教育家普罗维戈这样评说学生,“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对于当今的教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家纳依曼是这样评说的:“今天教育的内容80%以上都应该是方法,因为方法比知识更重要。”从这一点上来看,让我受到很大的启发,也让我更加明白“作为一名教师,要由对学生授之于‘鱼’转化为不但要对学生授以‘鱼’,更要授予‘渔’。”这句话的道理。知识是永远也学不完的,在浩瀚无际的知识海洋里,只要交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那么,学生便会自由自在地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他所学到的知识会远远超过我们老师所传授给他的知识,并且还会多得多。所以,我们老师一定要树立起“今天的教是为了明天的不教”这个信念来对学生进行教学。

现在,我们对教学的理解又要进一步加深了,那就正像华东师大的叶澜教授所说的:教学要关注生活性——现实关怀(课堂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发展性——未来关怀(课堂教学以人的发展为本);生命性——终极关怀(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气息)。这又体现出了教学的时代性。因此,我认为,教学要因人而变,因时代而变,因人的需要而变。什么样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教学,什么样的时代又需要挖掘出什么样的“教学观”。

除此之外,我们现在更要关注的是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利用。具体地说,有效教学包括以下几点:

1、有效教学是有趣的教学。

2、有效教学应该是“有情”的教学。

3、有效教学是有内涵的教学。

4、有效教学是“有效益”的教学。(指的是教学的三维目标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

5、有效教学是“有效率”的教学。(指的是一堂课中的知识容量、信息容量。但教学有效性的判断是看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是否高为标准的。)

6、有效教学是“有序”的教学——结构。

7、有效教学是“有度”的教学。(指的是教学中的自主度与开放度。)

8、有效教学是“有创新”的教学。(指的是提升教学的有效性需从“教学五环节”上有创新;有效教学需关注教学与技术的整合创新。)

还有就是,教师的教学在设计上更要注意焕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让课堂更加充满人性化。说到这个问题,上海复旦大学教育学院的博士生导师谢利民教授的讲座《焕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给了我一个更大的启发,让我明白,课程改革的方向与发展是由政府和专家们决定着的,也就是说,制定课程改革的是政府,文本课程的制定者是专家,而实施课程改革的是校长和老师,以及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也是校长和老师。由此看出,我们走在一线教学岗位们的老师在课堂改革中的重要性,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也再与上课的老师是否实施了这一方案,所以说:“上课比编写一本教材难一百倍。”从这一角度上来分析,我更明白了,文本课程真正实施的关键是教师,课堂教学(非公开课及观摩课)是决定学校教学的关键。在这其中,常规课所表现出来的效果比公开课和观摩课更重要,形象地打个比方,公开课和观摩课好比是饭店里的几顿色香味俱全的美餐,而常规课就好比是每个人的一日三餐,而决定着一个人身体健康的是他家里的一日三餐,而不是饭店里的那几顿色香味俱全的美餐。所以说,决定着课堂好坏的关键是常规教学课,而不是那几节所谓的漂亮的公开研究课。谢教授的这一比方无疑告诉我们,教学的成效关键在平常的课要上得实在,这才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另外,谢教授在现代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的确立上主张“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上,谢教授主张建构“共同参与,互相合作”的师生关系。他认为:好教师所上的课是具有个性化的,教学一定是师生双方活动的过程。

等等,学习的时间虽然短暂,但这些专家、教授以及老师们给我的却很多很多,我感到非常荣幸。我非常感谢这些热情的上海老师。不过,我更要感谢麒麟区政府、区教育局、乡中心学校那些关心和支持我们的各位领导,以及社会上那些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的各位仁士,是你们给我们创造了这次上海学习的机会。我想,这次学习中所感受到的点点滴滴,一定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挥出更亮的光芒,给我区的教育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上海学习心得体会

五十人一起到华师大学习,如此大的规模让华师大的领导很为震惊,由此,也足以感觉学校对强化管理的信心与决心。感谢学校领导的关怀与支持,让我们在炎热的夏天感受到了优秀教育的丝丝清凉,的确是一顿文化大餐,一句感慨,那就是:上海的教育是真正的“大教育”!

本次上海的学习的任务是学习课改,学习管理。首先是行知中学,步入行知中学校园,只见绿树掩映,典雅的园林式景观,与宽敞明亮的现代建筑相映成辉,陶行知先生的石雕像迎面屹立,他手持书卷,目视远方,儒雅而睿智。学校廊厅楼馆,陶行知先生的名言随处可见。行知中学校史室记录了学校的历史发展、展现了学校的办学风貌,特别是班主任的报告,让我们感受到一个年轻班主任的用心、用情,从她的报告,也可以感受到整个学校的凝聚力。

再说上海田园中学的美育引领,田园中学正如她的名字一样,美丽宁静,“美”字是贯穿整个学校的核心。

1.以美辅德——健全高中生人格

2.以美益智——提升学生学习品质

3.以美健体——促进“健”与“美”的和谐统一

4.以美养性——注重教师文化建设

5.美境育人——开发学校物质文化

6.和谐致美——创建和谐的制度文化

作为一名级部主任,一名最基层的管理者,田园中学给了我很多的启示,那就是:根据本级部的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级部发展管理模式,要有激情,要有创新。开学伊始,我们制定了年级部赛班制度、周竞赛制度以及“金睡眠”奖,这几项活动的开展,一定会给我们的管理以及学习带来很大的改观。

不断前进,开拓创新,这是我们级部的追求,为了六百名学生的未来,我们一直在努力!

第三篇:上海学习心得体会

黑河市职教中心 杨洁玉

我于二00五年的十一月初有幸参加了黑河市教育局举办的黑河市职教管理干部高级研修班,赴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前沿——上海市进行为期二十天的学习和参观活动。在这短短的二十天里,我们赴沪一行三十人系统地学习了了“职业学校管理、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开发、职业学校改革校长的使命、多元智能理论与学生智能开发培训、上海新一轮课程改革及其对中职学校的启示、开展校企合作与校际合作办学的基本做法、以现代营销理念经营学校”等有关职业教育的形势、发展趋势的理论,从多维视角审视了职业教育发展。重点参观了上海市几所知名的职业技术学校,认真地听取了学校校长对本校发展情况的介绍。感触颇深,收获甚大。上海的职业教育发展速度之快,思想解放程度之高,城市环境建设之美,特别是上海职教人对职教事业的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创新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来后我整理学习笔记,理清思路,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再一次回顾这次学习经历。自觉地地确确是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

一、上海的总体印象

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前沿,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是一个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用“大上海”来形容她,一点都不过分。

1、经济发达: 上海市是我国最大的商业、金融发展中心。上海有一种任何城市都无法比拟的气质,就是她的"洋气"。1843年上海开埠,形成了她五方杂处、中西交融的文化特色。上海的新兴的金融证券、期货交易、外汇和技术等全国性市场的建立,确立了上海作为全国资源配置中心的地位,同时也加快了上海经济与国际接轨的步伐。2001年10月,APEC会议在上海举行,上海作为新世纪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的地位已初步确立。被国际人士称为东方的“纽约”。

2、现代化气息浓:

上海是我国人口最密集的城市,城市人口近一千五百万,而其中移民人口占七百多万。城市高楼林立,交通、通讯发达。令人着迷——外滩老式的西洋建筑与浦东现代的摩天大厦交相辉映;中西合璧,各有各的精彩。迈入21世纪的上海,繁荣与开放在这里播种,东方明珠电视塔、金茂大厦、上海国际会议中心、浦东国际机场,无一不描绘着国际大都市的开阔前景,上海博物馆、上海大剧院、城市规划馆,无一不张扬着国际化大都市的广博情怀。新世纪的上海是现代化、国际化、时尚化的标本。

3、环境优美

上海地处长江以南,气候温暖潮湿,城市绿化率高,据说可达25%以上。所到之处到处是绿草茵茵,树影婆娑。北方城市家庭盆栽的较珍贵象月季、米兰等花卉,在上海街头路边张着笑脸随处可见。让人有一种“ 彼处帝王花,此处寻常百姓家”的感觉。

4、上海人“忙”

上海经济发达,生活节奏快,加上上班路途较远,上海人很“忙”路上行人行色匆匆,边走边吃早餐的景象随处可见。具讲上海人一人兼

二、三职的情况非常普遍。从接触的上海人看,他们有很强 的经营理念,对待工作都非常的认真,敬业精神可嘉,个人素质也很好。交谈中透出自信和谦逊,也显露出上海人特有的优越感和自豪感。

二、学习体会

(一)、解放思想是职教事业发展的先导

先进的理念不是人的头脑中固有的,需要我们去学习、去放下 包袱解放思想。经济和事业发展是以解放思想契机的,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审时度势、抓住机遇,才能拓宽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因此,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发展的程度。 从学习和参观中 不难看出,上海职教人的思想观念新,发展的理念十分精深 。过去人们常说南方人会作生意、精明,而现在南方人的精明之处恰恰是他们有着强烈的机遇意识,善于抓住的机遇发展。参观的每一个学校都有着强烈的“机遇”意识,机遇是什么?机遇是给能发现机遇的人准备的,机遇是给时刻准备抢抓机遇的人准备的。在我们参观上海医药学校时,陆国民校长的“用未来决定现在”的专题汇报深深的吸引了我,他们用“跳出学校看学校,跳出职教看职教,跳出行业看行业”的科学发展观规划着学校的明天,他们制定出:“确定目标时要广泛的调研,要谨慎,出击目标时要倾力,要迅猛,放弃目标时要果断、要理智”的战略决策。形象的称之为“猎豹”理论。面对日新月异的市场经济的考验,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需求,他们解放思想,照准学校发展的切入口,全力进行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开发新专业、改造提升老专业,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走校企联合之路,真正实现了入口充盈、出口通畅。上海市南胡职校的“改革、发展、创新”的理论,上海市贸易学校的“用营销观念经营学校”的先进理念都充分体现了上海职教人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

(二)创特色学校、品牌专业是学校生存发展的方向

面对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中职教育,如何让学校生存和发展下去,这是个现实问题。我们的中职教育常常是:用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人,做明天的事。很多企业抱怨 中职学校的毕业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不符合企业的需要,社会上普遍存在着“有岗无人”“有人无岗”的怪现象。这是因为我们的中职学校在专业设置上不能及时适应和反映社会的需要,没有特色,更谈不上品牌。

上海信息技术学校走特色路、打品牌牌的例子对我们有很大启示。上海市信息技术学校原名为上海化工学校,隶属于化工部所属企业,是上海老牌子中专学校。当时学校的传统强势专业是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电路维修、机械维修等。但随着重型化工企业陆续迁出上海,学校原有名称和专业已经不能吸引生源,学校毕业生面临“滞销”的窘境。在这危急时刻,学校领导班子深入社会行业企业调查研究,分析了上海经济发展和学校自身发展动因,决定放手一搏,将上海化工学校易名为上海信息技术学校,根据当时上海经济发展需要,在保留个别工业分析与检验等老专业的基础上,开发新专业,打造品牌特色,以适应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形势。现在学校已初步建立起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覆盖计算机本体、检验检测、现代加工和商务流通四个领域的专业建设特色,已经建成一个国家级重点示范专业和三个市级重点专业。是国家教育部认定的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工商外语学校也是一个特色鲜明的中专学校,它的外语+技能的凸现外语特色的专业设置,让我们耳目一新。他们分析中国加入WTO后,有一定专业技能又有较高的外语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将会呈上升,许多“三资”企业,甚至国外劳务输出机构都需要“技术+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学校顺应市场需要开设了数控专业、机电、商务等专业。为了迎接在上海举行的2010年世界博览会,他们已经开设了会展专业。在社会经济的转型期,上海中职学校“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特”的办学思路值得我们借鉴。

3、高层次、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保证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一个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学校间的竞争首先表现为师资队伍的竞争。当前我们中职学校的师资队伍普遍存在结构不合理、敬业精神不够、高素质、优秀的人才不多的情况。 上海中职学校早在九十年代初就意识到教师队伍的建设除了给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拓展教师发展空间、有健全的管理机制外,还要有科学的激励机制。他们进行了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有的学校采取“末位淘汰”的教师量化管理的评价体制,有的学校采取“达标”规划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化为自觉行动。他们在重视教师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的基础上,强调教师的创新能力。提出”无功便是过”“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没有作为就没有地位,没有实力就没有魅力,没有眼界就没有境界”的口号。提出“知识折旧”的观点,鼓励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相比较之下,我们地区的师资队伍建设还停留在初始阶段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4、以人为本,以能力为本位是科学育人的至高点 二十一世纪是充满竞争的时代,而社会竞争归结为是人才的竞争。德洛尔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应该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人相处、学会生存。我们在参观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上海的中职学校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方法上力求以人为本,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本位。江南造船集团技校引用了德国“双元制”模式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上海信息技术学校 采用加拿大CBE模式。他们把多元智能理论运用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积极引导教师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为其展示才华搭建平台。他们认为:没有差生,只有差异。没有不能教育的学生,只有不会教育的老。不是没有美丽,只是缺少发现美丽的眼睛 。在学生的管理上,他们积极提倡和约束相结合,学校处处粘贴着人性化、人文化的“小草微微笑,请您莫打扰”“环境靠大家,洁净你我他”“最好走的路都是下坡路”“未来只有二种人:一种是忙得要死的人,一种是找不到工作的人” 提示和敬告牌。。学校利用各种活动培养学生自强、乐观向上、团结合作的精神。上海信息技术学校举办了“人生旅途活动” 组织学生以采访的形式,分别走访产房、军营、监狱、敬老院四个地方,聆听当事人对人生不同境遇的感想 ,实现激发学生珍惜人生、热爱生活的目的。《成才与就业》杂志主编项秉健向我们介绍了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的方法,通过“摔背”、“ 快乐杯”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受挫能力。他们的做法让我感到,上海职教人在人才培养上 有着“全面、全体、全新”的意识 。

短短的二十天的行程结束了,通过学习上海市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我也在反思自己,反思我们在工作中存在的差距,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油然而生。我会将在上海学到的先进的理念和理论运用到教学工作中,为黑河的“职教大厦”的发展添砖加瓦。

第四篇:上海学习心得体会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中午好!我很荣幸参加了在上海举办的全国中小学四大教学流派语、数、英“同课异构”暨后茶馆式教学专场展示交流会。通过这次学习我了解了全国最新的教育理论,更新了我的教学观,拓宽了视野。本次活动分为两个部分:第一,教育名家讲座;第二,四大教学流派的观摩课。下面我就从这两方面浅谈一下这次学习的心得体会。

10月26日早上,我们参加了由顾泠沅教授主讲的“课堂视野中的教师及其指导者”讲座。顾教授指出教师的作用就是:“明白之人使人明白,教师要做一个明白的教师。”同时教师要做到两点:①堂堂正正做人;②踏踏实实为学。这与我校的校训有共通之处。期间顾教授例举了多位名师的成长历程,指出名师的成长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青年教师要在困难和失败中成长。对于教研活动要做到:“你有我有,你有我无,我有你无”三个层次。这样的教研活动才有活力。

尝试教学理论讲座中,邱学华教授指出:尝试教学就是从先讲后练到先练后讲的转变,要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自主学习。尝试教学的模式分为七步完成:准备练习→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第二次尝试练习。教学顺序并不固定,可根据教学实际灵活使用,关键在于掌握“先练后讲”的基本精神。

成功教学派则注重于“帮助成功、尝试成功、自主成功”的理念。刘校长认为:“反复成功的孩子越来越好,反复失败的孩子越来越差,教育就是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梦想。”期间刘校长着重介绍了他们学校使用的教学平台,这点会在下面讲到。

后“茶馆式”教学讲座中,张人利校长指出原有的“读、议、练、讲”茶馆式教学很难概括所有学科、学段的课型。因此出现了“读、议、练、讲、做”为模式的后“茶馆式”教学。后“茶馆式”教学主张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讲。

和谐教育派则是坚持“提高教学效率,整体建构和谐教学实验”。

总的来说,虽然四大教学流派风格迥异,各有千秋。但是四大流派都主张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坚持学生会的,教师不讲。

10月28日我们在上海市闸北八中观摩了来自尝试教学派、成功教育派与和谐教学派的三堂特色教学。第一节课来自于尝试教学派。本节课充分展示了尝试教学的基本精神“先练后讲”。教师首先将学生分为6个小组。将整堂课分为课前、课内两个部分。期中课内又分为:检查与建构、达标练习。一节课在学生的自学和教师的点评下很快就结束了,学生掌握情况较好。那么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引入到高中吗?首先高中科目众多,学生有时间自学吗?第二,高中

难度较大,学生自己能够看懂课本吗?第三,具体环节和时间要怎样设置?这个问题在讲座中也有人提出来。邱教授认为尝试教学法完全能够应用到高中,最开始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能力,也许教学进度会比较慢,只要经过第一学期的适应,在后面的教学中将会事半功倍。但是尝试教学法不适用于原始概念课,比如高一学生刚入学,如果你让他去自学集合,他的头脑里根本就没有这个概念。

成功教学派的观摩课由闸北八中的教师指教,同样的这堂课充分展示了成功教学的核心,整堂课教师关注到了全班大多数学生,不断的鼓励他们。教学效果比较好。最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学校使用的学习平台。该平台由科任教师编写教案、练习等内容,计算机中心负责制作相应的软件。同时每个年级使用的材料会保留下来,给下个年级作为参考,对于没有教学经验的年轻教师帮助很大。这里也要说一下成功教学的缺点,因为上海班级建制多数都在每班24人左右,因此能够关注到大多数学生,可能在我们省比较难以实现。

和谐教学派的课堂,可能是教师对学生了解不够,整堂课显得有点沉闷。

20日,我们在上海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观摩了两节后茶馆式教学。两节课都围绕着“读、议、练、讲、做”的基本模式来实行,总体效果较好。期中历史课学习的是唐朝繁盛的经济,最后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借鉴长安城,如何评

价今天上海的发展?许多学生踊跃发言,认为上海应当以包容,开放的心态发展,充分展示了新课标中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爱国教育和民族自豪感。

总体来说,四大教学流派各有特色。但是课堂是灵活多变的,不可能靠一种固定的模式去完成,对于不同的科目,不同的课型我们要灵活使用教学方法。同时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更新我们的教学理念,提升教学能力,不断的专研教材这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谢谢大家!

第五篇:上海学习心得

2011年5月 日至 日,组织部组织前往上海进行参观学习在参观当中我们参加了为期14天的学习,并对承兴里居委会,张圆圆工作室、柏万青新老娘舅工作室进行了实地考察,听取了社区(街道)工作的典型经验介绍,所到之处,大家对街道、社区创先争优的意识、以人为本的观念、运行机制的创新、鲜明的时代特色,都留下了深刻印象,不仅真切感受到作为特大型城市的上海在社会管理、社区建设上确实走在全国前列,而且深深体会到在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迫切需要增强社会建设、社会管理的意识,迫切需要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迫切需要学习先进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区实际加以借鉴,有效推动我区的社会建设及社会管理水平。通过这次学习,我主要有以下体会:

一、真正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上海的社区、街道是一个概念,即大社区的概念。上海的社区(街道)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社区党工委和街道办事处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办好世博会为机遇,聚焦现代化精品城区建设,围绕“四个确保”工作主线,努力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着力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社区党建,充分发挥社区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上海社区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党建统领,通过加强社区党的建设促进和推动社区建设。2002年,静安寺街道建立了上海市第一个商务楼“党员服务点”、“党支部”,探索出了“两新”组织党建的新方法。随后,“支部建在楼上”的经验在全市得到推广,并不断深化、延伸,使“支部建在市场”、“支部建在商业街”、“支部建在经济园区”、“支部建在协会”等多种党组织建立方式迅速拓展。目前,全上海市270多家经济园区基本建立了党的基层组织;中心城区700多幢商务楼宇有60%建立了“楼宇支部”和党员服务点。大部分街道在原来经济党总支的基础上成立了综合党委,指导“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并建立了党员服务中心,还招聘了一批社区专职党群工作者,加强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从街道党工委转变为社区党工委,不是简单地挂个牌子,而是观念的转变,尝试打破城市基层管理中传统的条块分割,着力形成社区党建全覆盖的工作体系和运作机制,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居民区党委通过推进居民区“五好”党组织活动、“三有”党支部评比、党员世博先锋行动,充分调动和发挥居民区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推动世博、服务民生、凝聚群众、提升品质、促进和谐方面的主体地位作用。在不断探索社区党建新思路的过程中,上海将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和谐社区的中坚力量。

(二)服务群众,建设服务型社区。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满足社区居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重点内容。上海始终坚持把服务群众作为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的重点,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的重要标准。上海不断调整和完善社区服务中心的功能,大力发展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和便民利民事业。在浦东新区潍坊街道的社区事务受理中心,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劳动、民政、公安、工商、计划生育等23个部门集中设点办公,有70多件事可以在社区办理,并且从以前的“一门受理”升级为“一口受理”,极大地方便了老百姓。同时做到“上得来”即以社情民意“气象站”、“民声信箱”、服务热线、社区网站、上门走访等渠道,建立社情民意收集和快速反应机制;“下得去”即通过领导下访、接访、机关干部联络日、“三五”活动日、双结对等制度走近群众、倾听民声,把维护好人民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连得好”即针对居民区不同群众的需求,通过组织相连、阵地相连、团队相连、活动相连,建立健全凝聚人心,服务群众的各项载体。四是做到“做得实”。把每年关系人民群众“三最”利益的实事项目和“急难愁”突出问题落到实处,做到服务资源、服务重心、服务措施下移到居民区

(三)扩大参与,建设民主法治社区。扩大社区参与,促进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是构建和谐社区的基本目标。上海在推进社区建设的过程中,注重居民区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居委会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制度建设。上海市开展了居委会直接选举的试点,并且创新管理模式,不断完善居民自治组织的功能,居民通过社区行使民主权利,参与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坚持把应该社区办的事情交给社区办、把社区的权利还于社区。通过直接选举居委会,使居委会议事层与执事层分离,居委会执行对社区事务的议事、决策职能,对社工和物业公司以及其它服务机构的工作进行监督,并通过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居民代表会议等形式,依法组织居民群众开展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居委会下设办公室,聘请社区社会工作者,具体组织实施社区的建设、管理、服务等诸项事宜。形成了以党支部为核心,居委会为民主管理主体,社工具体操作的管理体制,共同参与社区建设与管理。建立人大 “代表之家”,健全人大代表、党代表、政协委员接待制度,向选民述职制度,引导各界人士共同参与社区建设,即体现了人民群众当家作主,调动了广大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也充分发挥了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推进了基层民主建设。

(四)网格执法,建设现代化社区。完善行政执法管理机制,提高执法水平,增强快速反应能力和处理能力,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课题。上海在“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管理体制的基础上,着力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按照“边界统

一、协同巡查、分类执法”的要求,形成社区管理的合力。网格执法,加强了各执法部门之间在执法巡查中的工作联动和信息互通,优化整合了资源,提高了管理效能。实现了执法管理从粗放向精细,从被动向主动,从分散向综合的转变,攻克了大量社区管理的老难题。

(五)建立网络,建设数字化社区。建立网络平台,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提高社区事务处理能力和管理效能,是构建和谐社区的基础工程。上海加快推进信息化在社区管理和服务中的应用,建立信息基础设施,完善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各类资源之间的远程调度,促进社区管理和服务的快捷、高效,实现“资源整合、服务高效、管理科学、一体化运作”,从而提高社区管理和服务的水平。街道通过购买服务,整合社会化的服务实体为社区服务的模式,快速、高效地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种服务。

(六)培育组织,建设组织化社区。培育和发展民间组织,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在社区管理和服务中的作用,是构建和谐社区的基本要求。上海加快培育、重点发展能够协助政府承担事务性工组、提供公益性服务、调解民间纠纷、发展慈善事业的政务类、服务类社区民间组织,制定相关配套政策予以支持,加强建设、引导和管理,发挥民间组织重要作用,提高社会组织化程度。

二、上海社会管理和社区建设对我区的启示

通过这次学习,我们不但了解掌握了海加强社会管理和社区建设的作法和经验在社会管理和社区建设都是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不容忽视的重大课题,公共服务、协调利益、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都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抓好“四位一体”,不断创新社区党建工作。社区党建工作“四位一体”的模式,是社区党建工作在新形势下的新发展。首先要构建社区党建“四位一体”模式,必须坚持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四方联动,相互协作,保证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物业管理公司、业主委员会,这四个组织运转有效,起到应有的作用。同时要完善党员报到制度。确保流动党员、退休党员随时在社区党组织管理当中。同时,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做好结对帮扶工作,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我们还要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领导居民自治的作用。坚持以党建促工建、推妇建、带团建,大力加强社区党委和“两新”组织党组织建设。社区党组织要支持和保证社区自治组织和居民依法实行社区居民自治,不包办、不替代其他社区组织依法行使职能,避免将政府组织间的上下级关系强加于社区自治组织。同时必须加强对社区自治组织和居民的自治理念和自治行为的引导,树立正确的自治理念,正确地行使自治权利,促进社区自治组织健康发展。

(二)加大社区投入,努力解决社区基础建设“软”的难题。社区发展离不开投入,环境改造治理、配建公共服务设施、筹办社区服务、组织居民活动,社区发展的每个内容无一不需要资金保障。因此需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以打造“服务型”社区为重点,不断优化社区办公用房功能设置,明确办公用房的功能定位,推行“一站式服务”。首先要继续推进社区办公、活动用房建设。逐步解决办公用房面积分散、功能作用发挥不充分的问题,切实通过购买、置换、改扩建等方式,满足社区办公和居民活动的需要;其次要继续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搭建社区网络平台,实现社区与街道、政府的网络对接,建立信息化工作服务平台体系。我们还要扎实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按照规范化社区建设标准,因地制宜的推进社区标准化服务站或事务服务中心建设,尽可能地为社区党员、群众提供学习、娱乐等活动场所。

(三)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理念是推进社区建设的核心。上海是经济发达地区,在社区基础硬件建设中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他们在经济投入方面的优势,但是让我们感触更深的则是他们无处不在的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理念。上海市在推进为民服务代理制、做好社区养老服务、完善社区扶危济困服务、发展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及社区文化建设方面有很多好的经验做法。当考察团来到各社区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社区为民服务代理指南”这个社区橱窗,以及“有事就找代办站”的标语。据介绍,社区为民服务代理共分党务服务、政务服务、生活服务三大类50项内容,从代办接转组织关系、代办临时困难救助、代办居民养老服务、代办各种证件,到代办法律咨询和家政服务等等,每项服务内容都与社区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社区的工作重点就放在如何为社区百姓服务上,老百姓想什么,社区就做什么,老百姓需要什么,社区就办理什么,真正把解决社区居民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作为社区建设的出发点,切实把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理念具体化。

(四)全面加强社区工作者和社区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和谐社区建设,队伍是关键。首先要优化社区工作者队伍。按照“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择优入围、依法选举”的原则,多从本科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和下岗职工中选聘年纪轻、能力强、热爱社区工作的优秀人才到社区工作。同时要通过提高社区工作者待遇、畅通提拨渠道、建立奖励机制、解决后顾之忧等措施,全面调动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热情,推动社区建设工作进程。社区志愿者是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不可缺少的补充。在继续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同时,积极发展各种专业协会和社区志愿者组织,提高社区居民对社区建设的参与度。通过争取政府支持、引导,建立社区志愿服务的社会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如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志愿服务时间储蓄制度、服务承诺制等,规范志愿者服务机制;并通过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其他先进分子的模范行为,带动居民参与,不断充实和壮大社区志愿者队伍,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社区组织不是行政机构,所从事的活动绝大多数是非营利性的公益事业。上海各社区在政府部门的共同配合下,采取自助式平行管理,所有参与者自觉自愿,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智出智,共驻共建,共同办好社区服务活动的做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五)大力发展社区文化特色,努力提升城市居民文化素质。社区文化建设是衡量一个城市文化水平、现代化程度和一个居民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社区文化要以社区为依托、居民为主体、文化活动为载体,传承文化、提升品质、促进和谐。我们首先要提升硬件设施,普及文化社区。充分发挥社区学校、文化休闲广场、社区图书馆等功能的作用,通过举办讲座、演讲、社区文化夜市等主题鲜明的文化活动,吸引不同居民群体的参与,普及社区文化知识。同时要加强宣传教育,扩大覆盖参与。从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入手,通过开展文化创建主题活动,有效拓展社区文化参与度,扩大社区文化知晓面,真正让每一个居民明白“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道理,从而变“村民”为“市民”的自觉行动。

这次考察之行,虽然时间短,但获益匪浅。在学习发达地区先进经验的同时,深知自身不足与存在的差距。在今后实际工作中,我们将立足渝中实际,盯住先进,迎头赶上,努力把我区社区建设工作整体推向一个崭新的层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社会实践自我评价下一篇:社会实践活动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