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儿童钢琴学习中融教师、学生、家长为一体的教学思路

2022-09-11

目前, 儿童学习钢琴已不再是件新鲜事, 很多研究结果也证明, 学习音乐对开发孩子的智力, 提高儿童的全面修养有着重要的作用。这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是可喜的现象, 但在目前的儿童钢琴学习中, 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尚待研究解决, 否则将会严重影响“学琴大军”的学琴质量。

一、常见的技术环节问题

在儿童学琴过程中, 不同的年龄、不同个体存在着不同的问题, 其中, 一关节塌指、拇指夹指、颠腕是三个较常见的现象, 以下就这三个问题一一加以阐述。

(一) 一关节塌指:

塌指是指弹奏时手指第一关节塌陷, 手臂的力量不能通畅地传到指尖, 从而造成下键音色不好、手指不灵活, 影响力度、音质的错误弹奏方法, 这种手指第一关节塌陷的毛病是一种极普遍的现象, 建议通过以下方法加以纠正:a、手臂重量的训练, 多加强断奏练习, 每个音都采用手臂放松直接掉下来的动作, 体会重量怎样从大臂传下来。使手指第一关节稳稳站在琴键上。训练指关节支撑手臂重量的能力。b、手型的训练:触键时手指关节必须凸出, 不能陷进去, 手型保持放松状态, 不要想象“握鸡蛋”的感觉, 因为当大脑有“握”状的同时, 手指已经是紧张状态了。c、指尖站立的训练:当手指在触键前, 大脑要提前作好指尖站立的准备, 这样手指在触到键的一瞬间才不会无控制的触键。克服塌指的关键是认真专心地对待每一个将要弹奏的声音, 用听觉去感受它的不同, 如果第一关节不突出弹奏, 发出的声音是散的, 所以视觉、听觉同步才是解决钢琴学习中问题的关键。

(二) 拇指夹指:

在日常教学中, 总能看到一些学生拇指紧紧的往里夹, 拇指尖使劲向外翘, “虎口”处过于紧张, 使拇指很僵硬的躺在琴键上, 形成压键发出声音的不良现象。夹住拇指发出的声音不是手指独立触键所发出的声音, 而是靠腕子使劲向下压发出的声音, 这样压奏的错误弹法造成手指与手腕的紧张, 出现不均匀的重音, 外翘的拇指还会不由自主地碰到其他的琴键, 使音乐整体不干净, 而且弹奏度数较宽的音程、和弦时也很难胜任。这一问题也可通过以下两点加以纠正, a、纠正手形的训练:“虎口”打开, 用二指做为支点, 拇指尖向里弯曲呈弧形。b、触键位置的训练:用拇指尖触键时要注意其位置, 要用拇指外侧指肚处触键, 站立弹奏。千万不要使整个拇指躺倒在琴键上。用二指做支点, 慢慢地上下抬指触键, 使拇指能够有控制地弹奏。

(三) 颠腕:

很多学生在弹奏时, 手腕一颠一颠的, 导致音色生硬不流畅同时也会影响演奏速度, 这对学琴是非常不利的, 由于腕部紧张使手臂的重量不能通畅地传到指尖, 使其节制在手腕处, 这时手指就失去重心和力量, 只有靠腕子的力量向下压, 这样的奏法导致指尖无力、声音发飘、跑动困难。这一问题也可通过以下两点加以缓解。a、手腕放松、手指独力的训练:手腕是手臂与手指连接的桥梁, 这一部位的放松直接影响到手指的灵活程度。所以, 练琴时大脑应处于积极状态, 调节手指的主动性, 不能让手腕代替手指去弹奏。b、连奏的训练:连奏要运用重量转移的方法, 如同人在走路一样, 通常都用“提起来、落下去”。第一个音弹下去后立即放松, 第二个手指抬起指向下触键, 然后把重量转移到第二个音上。依次这样做。一定注意抬指与移动两个关键动作, 正确做好这两个动作, 连奏才能弹得很优美。

总之, 技术能力是演奏的前题, 技术上存在问题, 势必会影响演奏结果。学琴过程不能让任何一个毛病长时间地存在, 不要觉得孩子还小等长大再说吧, 要知道任何毛病绝对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然消失, 正相反, 错误一旦根深蒂固, 那想改就很困难了。

不论弹什么、怎么弹、弹得是否好听都有一个中心问题就是, 要培养儿童内心听觉的能力, 内心听觉就是“我们看到音符、不借助钢琴的声音、也不哼唱、在全然的寂静中、在内心里想象出、‘听见了’音符的高度、长度、力度。”⑴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主要以声音塑造音乐形象, 通过人们听觉的感知、作用于人的思想感情, 使人获得音乐美的享受, 马克思说:“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 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所以, “有音乐感的耳朵”便是欣赏音乐, 理解音乐所不可缺少的。对声音的感受, 是通过听觉神经传达给大脑的, 人的听觉能力主要是依靠后天的培养, 先天条件再好, 如不经过训练, 听觉能力也得不到发挥, 所以, 在培养儿童学琴的过程中视唱练耳也占了一定的主导地位, 听觉训练要着重内心听觉的培养。对声音的想象能力, 对声音的思维活动能力的培养。内心听觉就是以整个心去“想声音”虽然没有实际音响, 但凭内心的“耳朵”也能把这些音的实际音高“听”出来, 做到先想后弹。因此, 教师在教授钢琴的同时应常常激发学生的内在音乐感觉, 使其积极的活跃起来, 这样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就会逐步建立、加强。

二、师生配合问题

学琴是教与学的配合过程, 教师的教学态度及教学方式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的家长说, 孩子在家弹得挺好的, 怎么一有人欣赏就弹不好了, 这是个较普遍的现象, 一般来说孩子都愿意在同龄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华,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 这种表演欲会日渐减少, 甚至会出现怯场现象, 这些都会影响演奏。所以教师在教学严厉的同时也要多鼓励孩子, 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多给学生提供表演实践的机会。比如, 可定期组织学生召开演奏会, 让学生习惯于在人前弹奏, 逐渐增加演奏经验和驾驭作品的能力。在教学中也不难发现, 琴童随着年龄的增长, 表现欲望有所减弱, 从而出现演奏激情不足等现象, 这些都不同程度地造成演奏时的紧张, 针对这些现象教师的教学应本着因人而异的原则, 对年龄较小的孩子要耐心、细致、循序善诱。同时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平时多增加一些锻炼的机会是解决此问题较好的方法。比如:让孩子在亲朋好友前面表演, 在孩子表演时多给他鼓励和赞许, 激发孩子的演奏热情。而年龄较大的学生要注意多交流, 进而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能。所以, 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 对症下药, 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钢琴弹奏水平和音乐表演能力。

三、家长的辅助环节问题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 家长在孩子学琴过程中存在三种不利的现象, 一是孩子对家长的依赖性太强, 每天的练琴过程必须是在家长的监督陪同下才能完成, 家长稍有放松, 练琴效果就会受影响, 孩子本身对学琴缺乏热情, 主动性差。二是家长对孩子的学琴关心又太少。送到老师家就万事大吉, 对于整个学习过程不闻不问, 这样对孩子独立性培养是好的, 但很多初学的, 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孩子, 这种教育方式并不合适。年龄太小, 理解力和接受力还较弱, 这样周而复始, 学习的效果自然不好。三是家长望子成龙心切, 过份急于求成。每位学生的教学进度是因他们不同的年龄, 不同的条件和理解力决定的。家长切不能急于求成, 这样反而给孩子的压力太大, 事与愿违, 有的孩子甚至形成严重的逆反心理, 这样就更难实现家长的愿望了。所以, 家长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不可急躁, 针对自己孩子的年龄和性格, 采取适合的方式来配合教师的教学, 孩子的学琴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结语:

教师、学生、家长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是一个统一的、相互关联的整体, 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 都会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所以只有教师、学生、家长形成三位一体化的学习过程, 才能更好地调动孩子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从而使其真正热爱音乐、走进音乐、表现音乐。

摘要:在儿童钢琴教学中, 教师、学生、家长应是三位一体化、相互配合、相互助成, 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 都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本文就以上三个方面常出现的问题做了归纳, 并就解决的办法阐述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与观点。

关键词:技术环节,教学方式,师生配合,家长辅助

参考文献

[1] 魏廷格《钢琴艺术指导》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278页.

[2] 《钢琴艺术》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年合订本.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电子电器专业课教学的几点体会下一篇:介绍一种溃疡油的制备与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