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语言得体论文

2022-05-06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语文语言得体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语文语言教学的实质是文字的回归,语文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管怎么做它都有一定的随意性、散漫性。教材全在教师的把握,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有特别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并且能善于在遣词造句上下功夫,注意对文字的推敲和运用,使学生不断受到真善美的教育和熏陶。

语文语言得体论文 篇1:

经典诵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对初中生进行语文语言的培养,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要引入经典的文人诵读,这样才能使学生能够更加了解语文经典知识,能够掌握经典文学知识,还能够构建高效课堂。本文从构建灵活、多元化的经典诵读教学;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加强学生对语文语言的应用方面来进行阐述。

关键词:语言;初中;语文教学;实施

经典文化不仅仅是民族文化的传承,还是我国传统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经典诵读引入语文课堂,这样不仅可以开拓初中学生的视野,还可以培养初中学生的经典文化语言。在课堂中引入经典诵读可以开拓初中学生在文化中的思维,能够培养初中学生对经典诵读的学习兴趣。要想经典诵读在初中语文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首先语文教师要对经典诵读有重视的意识,需要研究经典诵读,同时还需要对经典诵读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合理、科学的方式应用,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中更好地学习。

一、构建灵活、多元化的经典诵读教学

我们在进行初中语文的教学时,要根据学习内容、知识点等要求来思考如何将经典诵读引入课堂,怎样教学才能将经典诵读发挥出最大的优势。首先,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来为学生制定灵活且多元化的教学,提高学生对经典诵读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经典诵读的兴趣,能够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经典诵读的教学中,最后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经典诵读中。

比如,在初中语文教材《山中行》这一章节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的渠道查询有关古代山水田园风光的诗句和词。在课堂中,将这些课前提前查好的知识与课堂所讲的内容进行融合,这样做不仅可以拓宽课堂中的知识点,还可以促进初中学生对经典诵读以及语文课堂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对语文认知的视野,扩大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另外,在教授语文知识的同时,将优秀的经典诗句和词放到课堂中,引导和鼓励学生对经典诗句和词进行诵读。在进行经典诵读的同时要兼顾好讲解与翻译,以便学生理解与研究。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中开展经典诵读的主题班会,根据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开展语文方面的小游戏,比如“词语接龙,古诗词诵读比赛等”小游戏,在进行游戏的同时,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和经典诵读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学知识的认知,能够更好地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二、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在初中的多年教学中,可以发现八年级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一个分水岭,过了八年级的学生,会从学习方法和学习思维的概括转变为具体,这种思维方法的转变需要教师对初中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和思维方面有了解,掌握现有的学习状态,并且要根据学生各不相同的条件进行不同的教学方法,为了能够更好地学习经典诵读,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在二年级以上的学生,在思维上都属于一个活跃的状态,并且是属于记忆能力最佳的一个时期,这时我们就要用合适、科学的方法进行语文教学,提高学生对经典诵读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方便开展诵读教学,从而提高初中语文课堂学习效率。

比如,在教材中《春》这一章节的教学时,教师在课堂中讲解完重要知识后,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大声有感情的诵读,要在课堂中无形地培养初中学生有一个诵读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敢张口,敢大声的去诵读,为了能够达到提高初中学生张口诵读的目的。教师要用适当和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诵读,要培养学生有一个良好的诵读习惯,对经典诵读学习的兴趣,还要提高学生对诵读方面的参与度与积极性,从而促进经典诵读教学的效率,拓宽初中学生对传统文学知识的认知与了解。与此同时,我们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经典诵读内容的讲解与分析,如何去运用,如何去学习诵读,只有这样进行教学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加深对经典文章的理解。

三、加强学生对语文语言的应用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在语文课堂中语言分为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两种,在一个好的课堂中不仅仅存在有声语言,同时还需要大方、得体的无声语言伴随。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进行大方且得体的肢体语言时,不仅可以拉拢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可以加深师生之间的友好关系,从而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能够保证初中语文的顺利教学。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简单明了的肢体动作对有声语言进行辅助教学,能够让学生可以直白地理解有声语言,体会有声语言的魅力。通常,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手势和表情等语言来进行有声语言的辅助教学,通过这些手势和表情去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能够使语言教学更加顺利。

比如,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时多与学生进行视觉上的交流、表情上的交流,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感受到教师在关注着学生,体会到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所流露出的真情,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在和谐、轻松、愉快、温馨的课堂中学习,使教学更加有效。同时,还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无声语言的魅力,提高初中学生对教师的一种信任,促进师生之间关系更加友好。教师也可以在无声语言中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方式,从而创造和谐、轻松、温馨、愉快的课堂氛围。

四、结语

总之,在对初中语文的教学时,教师要根据语文教学要求对经典诵读进行适当、科学的引入,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況来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这样做不仅可以使我国经典文化和传统精神得到传承,还可以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经典文化的学习兴趣,促进初中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得到全方面的发展。与此同时,在语文教学中引入经典诵读,使语文教学更加多元化,教师可以根据课堂要求对初中语文教学内容进行更改,使课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经典诵读的引入能提高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推动初中学生有全方面的发展,能够保证课堂的有效实施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何正东.经典诵读在初中语文教育中的实施[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33).

(作者单位: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育英小学055250)

作者:陈静

语文语言得体论文 篇2:

浅谈语文教学语言文字的回归

摘 要 语文语言教学的实质是文字的回归,语文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管怎么做它都有一定的随意性、散漫性。教材全在教师的把握,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有特别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并且能善于在遣词造句上下功夫,注意对文字的推敲和运用,使学生不断受到真善美的教育和熏陶。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语言文字 回归

一、当前语文教学的现状

如何提高母语的语文水平和语文素养?词典并没有给语文水平和语文素养一个明确的概念,只是散落了一地的目标和要素,留给了百家争鸣一个广阔的话题空间。于是,语文教学中的新名词、新理念也便层出不穷,有人侧重强调语文的工具性,认为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和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有人侧重强调语文的人文性,认为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有人侧重强调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感的任务,认为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感悟力;有人侧重强调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任务,认为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任务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艺术审美能力。对于语文教学,有人“结构不谈了谈框架”、“策略不谈了谈方略”、“板块不谈了谈模块”,真是你唱罢来我登场,各领风骚两三年。当然,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正应了马克思所说的一句话:“任何一门学科的变革,必须出现很多的新名词。”

二、语文语言教学的实质

记得《学习的革命》里有这样两句话,引起了我们的注意。第一,我们确信最伟大的真理是最简单的,最伟大的训诫是最容易明白的;第二,大多数好的学习方法,其实都是常规,但每个孩儿都是通过许多这样的方法来学习的。由此我们不难发现,最有质量的语文课就是从语言教学开始的。同时,在语文教学中,还应注意一个重要的环节,即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学会认真地听。常言道,一双灵活的耳朵胜过十张能说会道的嘴巴。学生的听知加上老师简洁、精练、精到、精彩的讲解,学生将会受益匪浅。

三、语言教学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就像女人的容颜,以内养外、补血养颜。语言就像五粮液,是在酒桶里慢慢酿成的。首先,说它是酿成的说明这已不是简单的物理变化而是复杂的化学变化,不是量变而是质变,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是内化了;其次,说它是慢慢的,说明语文教学急不得,语文教学没有轰动效应,语文教学没有头条新闻;最后,说它必须放在酒桶里,说明酒桶是一个载体,而语文的载体就是教材,而语文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管怎么做它都有一定的随意性、散漫性。教材全在教师的把握,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有特别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并且能善于在遣词造句上下功夫,注意对文字的推敲和运用。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认为,人有多种潜能,其中最重要的有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等七种,而在个体的发展中,语言智能是最重要的智能之一。语言智能的发展是衡量人的发展的重要指标,要挖掘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语文教学责无旁贷。语文教学就是语言文字的教学,离开了这些,语文课不能称之为语文课。因此,学习语文的重心应放在语言文字上,这其中包括:对语言的理解;对语言的运用。

四、深化语言文字的教学

语文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交给学生读书,教会学生“好读书、读好书”,教会学生读书就是教给了学生一辈子的本领,不管将来他们遇到什么挫折、困难,他们都会通过读书来调节,从而使自己变得高雅。

纵观古今,语文教育产生巨大反差。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教育创造了灿烂的文学巨星,它照耀着过去,也掩映着现在。中国古代的教育目的是“学而优则仕”,读书是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演绎到一般受教育则是“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大家都期待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鲤鱼跃龙门”的富贵与荣耀,于是教育云集了天下精英。统观古代文学史,随处可见少时天才。初唐就有骆宾王七岁《咏鹅》,王勃九岁写了最早的研究批评著作《指瑕》。而今,人们逐渐淡忘了诗书和精神,已没有了古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专心,阅读佳作、品味语言几乎成为一种奢侈。因此,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已成为当务之急。

在教学中,一般来说我们评价一个人的语言修养与语文水平,主要是就他的书面语修养和水平而言的。一个孩子进入了学校学习,特别是进入中学学习,主要是学习、掌握好语言文字。这样,他才能读书,才能不断接受高素质的教育,包括科技教育、文化教育、品德教育,才能用娴熟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在没进入学校之前,孩子通过听说对母语已初步掌握了一定的词汇和语法规则,并已初步形成了自己对母语的语感,进入了学校主要是学书面语、学语言,当然反过来也会规范和提高口语听说能力。因此,整个中小学语文教学必须突出“深化语言教学”这一基础性的任务,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全面综合的语文能力。教会学生读书,让学生获得一定的文学素养,并逐步养成以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来鉴赏文学艺术作品的能力,使学生不断受到真善美的教育和熏陶。因此,以后的教学我们将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在语言理解方面,无论读或者听,都要让学生能一下子抓住对方表达的主要内容,并能品鉴一篇文章、一席讲话:它好在哪儿,不好在哪儿;2.在语言表达方面,无论说还是写,要让学生做到得体、到位。具体说,要让学生懂得在什么场合、什么情景,在什么人物身上表达什么意思时,需要用什么词、什么样的句式、什么样的句调和语气;3.在实际的语文纠错能力方面,无论是看别人的或是自己的文字,能凭语感初步判断一个句子的正误与好坏,一个词语在使用上的恰当与否,并能有改正的能力。若能圆满完成以上教学任务,达到语文教学目的,学生的语文水平、语文修养将会得到切实的提高。

语言,对于一个民族文明的生存与发展非常重要。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汉字在数千年发展历程中,几遭磨难而没有中断,而汉字作为表意文字,绵长的历史——她正是汉民族智慧的结晶。为了学生,为了明天,让我们聚焦课堂,走进文本,真正把学生教好,实现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的回归,把一切美好的理念全集中在课堂上。

作者:冯锐芳

语文语言得体论文 篇3:

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卷Ⅱ)语言运用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试题是语文卷中容易出新的题目,语言文字运用试题作为高考试题的“试验田”,年年都在继承中不断创新。近年来这个板块成为高考语文改革的风向标,因此,认真研究语言运用类试题可以准确把握高考命题的思路和发展动向,为今后的教学确定总的思维方向。纵观近几年的新课标Ⅱ卷语言运用题,可以发现语言运用题考查点日趋成熟稳定,成语、病句、篇章衔接和连贯题一直是命题的重点。但稳定之中也不乏变化。创新试题设计是实现考试内容改革的必要手段。稳中有变、守正创新是高考试题追求的目标。近几年图表、图文转换题为考查阅读和表达能力开辟了一条新通道。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程标准全国卷Ⅱ)语言运用——图文转换试题原题如下:

17.下面是联合国发行的‘联合我们的力量’邮票中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5个字。

解读此题时,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1. 看清图片的标题,准确把握图片的主题;2. 捕捉图片信息要素,要弄清图画中人或物整合形成的特定情景,体察作者所要传达的主题思想及态度与价值观;3. 透过现象挖掘图片所蕴含的道理或规律;4. 依据题干要求,规范答题。

我们将图像与标题契合,把“联合”“力量”与图像中“鸽子”(象征和平)、组成鸽子的“多面旗子”(象征联合)和鸽子口中的植物橄榄枝联系起来去分析,可以得出构图要素:“联合我们的力量”展示了一只衔着橄榄枝的和平鸽,鸽子是由多国旗帜组合而成的。这样构图的寓意:联合多国的力量,维护世界和平。此外,还能在作答的过程中,感受到该图暗合2015年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背景。该题指向明确: 一是图形的构成;二是这样构图的寓意。这道考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既要求图文转换,又要求考生联想;既要准确把握图形的创意,又有字数限定。跟以往的图文转换题相比,它一题多考,既考查了考生的形象思维,又考查了考生提炼、概括信息的能力;既考查了考生的知识面,又考查了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随着新课标的施行,高考语文对考生语文素养、综合能力的考查也逐渐深入,命题者往往紧扣时代脉搏,注重挖掘现实生活内容,创设特定情境,对考生的创造性能力进行检测。在此大背景下,“图文转换”题型应运而生。

2008年山东卷第18题:下面这幅摄影作品展现的是刘璇在自由体操比赛中的精彩瞬间。请从比喻、比拟、排比、对偶中任选两种修辞方法,对画面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不超过50 字。

2008年福建卷第16题:今年4月12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分别就全球粮食价格飙升可能引发的后果发出预警。阅读下面图表,请你就我国粮食问题写一条宣传标语(16字以内)。

2008年北京卷第21题:公元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一带发生里氏8级强烈地震,举世震惊。全国上下众志成城,抗震救灾。请为下面一幅图片配写几句话,抒写你的真挚感情。要求:紧扣画面,鲜明生动,连贯顺畅,不超过45个字。

2008年重庆卷第18题:根据下列要求为漫画孵蛋图配上一段文字。要求:(1)能够揭示漫画的寓意;(2)句式整齐,有讽刺意味;(3)20~40字。

2008年广东卷第23题:下边是一幅剪纸画。请以其中一个人物的身份写一段文字,表现画面“情深”的意蕴。要求语言鲜明、生动,运用两种以上(含两种)的修辞方法。

2009年全国卷Ⅰ第19题:下面是“沈阳全民读书月”活动的标识,请从构形角度说明标识的创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65个字。

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Ⅱ第17题:下面是我国的“国家节水标志”,请写出该标志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70个字。

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Ⅱ第17题:下面是某班级春游活动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由上述试题可见图文转换题考查题型多样:图表文字转换题、徽标文字转换题、漫画文字转换题、图画文字转换题等。图文选材丰富:照片、统计图、统计表、绘画、漫画、剪纸画、徽标、书法、活动策划图等。“图文转换”题,表面看来是“看图说话”,实际上,它涉及语言表达准确、简明、生动、连贯、得体,以及修辞、表达方式等诸多考点,综合了句式变换、仿写、续写、压缩语段等多种题型,说到底这类题是在考查考生综合的语言表达运用能力。正因为它很好地体现了语文新课标的精神,所以,成为近年来高考题中的新宠,它一般置于第Ⅱ卷的第五大题中,分值一般为4至6分。继2008年高考,北京卷、重庆卷、福建卷、广东卷、山东卷同时出现了这一题型之后,2014年大纲卷,新课标卷Ⅰ与Ⅱ,江苏、辽宁、四川、广东、湖北、山东等多地考卷又同时出现了这一题型。新课标卷Ⅱ自2013年至2015年连续三年出现此类题型,由此可以看出命题者对图文转换题的青睐。在已经进入大数据、多媒体和自媒体时代的今天,文字之外,从图片、表格、数据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成了阅读“新常态”。估计今后考卷仍会将其发扬光大,考查的图标取材将会更加丰富。考查内容更加紧贴时代,紧贴高中生的现实生活,考查形式也会更加灵活多变。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对语言运用题足够重视,在加强现有题型训练的同时,还要考虑“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命题原则,要密切关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语言现象特别是那些现实生活中常见常用但近年来还没有考到的语言现象,这样考生不仅仅会在不断发展的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更重要的是不知不觉中理解能力会进一步提高。

(作者系黑龙江省农垦教师进修学院高中语文教研员,从事高中语文教研之前,一直在一线担任高考语文把关教师,具有多年教学经验,注重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提高语文成绩,所教学生的高考成绩名列全省前茅。)

E-mail:lili79928@163.com

编辑/李莉

作者:郑红霞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农村儿童教育论文下一篇:县域科技创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