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多一点耐心

2022-07-07

第一篇:对孩子多一点耐心

多一点耐心陪伴孩子共同成长—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心得

多一点耐心陪伴孩子共同成长

曹 锐

我的孩子6岁半了,上幼儿园大班,在老师的介绍下,我阅读了教育部下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通过与《指南》中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后,我发现我6岁半的孩子并不是都能做到,难道是我的孩子发育慢,比别人的孩子笨吗?我认为不是。在此我有几点感受想同大家分享。

首先是不能用《指南》中各项指标来同自己的孩子做简单的比较。《指南》中的各项指标是通过对中西部3600名儿童做了调查研究,得出的一个有代表性的平均标准,而每孩子作为其中一个个体,其身心发展是有差异的,比如同样是6岁的孩子,身高有低有高,有的孩子也许能够连续跳绳,但是也许不能画一个很好的圆圈;有的6岁孩子能够心算100以内的加减法,但是却不能唱几首完整的歌;有的6岁的孩子能够懂得照顾关心别人,懂得谦让,有的孩子却不懂得与别人好好相处。这些原因除了了遗传外,更主要的是孩子的发育有差异,发育的侧重点不同。《指南》中列出的各项指标,孩子也许现在还达不到,但是不代表将来达不到,你的孩子也许某一方面不如别的孩子,但是你的孩子可能在其他方面会有优异的表现,《指南》中的指标对单个孩子来说只能作为参考,不能急躁的对孩子说:你应该做到……。我们所做的就是耐心地教导和等待,要给孩子一些时间。

第二是要理解《指南》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幼儿的身体成长才是根本,试想一个孩子体弱多病,哪有精力和心 1

思来学习,如何来保证孩子身体茁壮成长,《指南》提出了为幼儿提供谷物、蔬菜、水果、肉、奶、蛋、豆制品等多样化的食物,均衡搭配。烹调方式要科学,尽量少煎炸、腌制、烧烤。鼓励孩子多喝白开水,少喝饮。身体棒还要心理健康,一个孩子如果整天精神紧张、忧郁、压抑,恐怕对什么事物都没有兴趣了。如何让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指南》中提出了给幼儿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生活学习环境。我们要把孩子当做朋友来看待,当做家庭和班级里平等的一员来看待,有问题矛盾协商解决,发现孩子的错误,不要一味的指责孩子,应该静下心来,想想家长老师是不是没有做好榜样。《指南》中还提出了让孩子愉快的玩耍,亲近自然,多参加社会实践。通过这些方式,可以促进孩子了解自然和社会,为孩子将来走入社会、融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三是要达到《指南》的各项要求要靠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有部分家长认为幼儿的教育是幼儿园的任务,与家长没有太大的关系,其实不然,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父母的生活习惯,处事原则,面对困难的心态,都对幼儿有着耳濡目染的影响,家长首先要做家中创造一个温馨幸福的生活环境,才能使孩子开心成长,家长要身体力行,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让孩子把好的习惯带到幼儿园去,把在家中学到的知识同老师和同学分享。所以我认为,家庭教育同幼儿园教育同等重要。还有家庭和幼儿园要相互沟通,做到“家园”共育,幼儿园可以建立起情感交流、信息互动等多渠道合作模式,充分利用宣传栏、家长会、校讯通、QQ和微信等方式为家长提供最新育儿信息,帮助家长走

出教育误区,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鼓励家长同孩子一起学习共同成长。同时要加大宣传,让政府以及社会各界都关注和参与幼儿教育,利用社会大家庭的丰富资源,组织幼儿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开展一些专业性强的物理实验、多媒体教学等,为幼儿全面发展的创造良好空间。同时还要多关注低收入家庭的幼儿、单亲家庭幼儿、留守幼儿,在教育物资上多扶持帮助,在生活心理上多关心尊重,使这些弱势孩子能过健康、快乐的成长。

有一句名言这样形容我们的孩子:请耐心等待我们的孩子开出美丽的花朵,但是也许你的孩子根本就不会开花,因为他(她)本来就是一棵参天大树。让我们放下心中的急功近利,放下浮躁的期望,多一些耐心,陪伴孩子健康成长,让他们自己去选择实现人生价值的道路,只要我们的孩子有希望,我们的中国梦就会有希望。

2014年3月20日

第二篇:家长要对孩子保持耐心

保持耐心,对于每个妈妈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谁都想做一个很有风度、很有涵养的妈妈,但太多的理由又使我们常常事与愿违。就让我们来找找看,是哪些因素在干扰着我们的耐心——

原因1:父母的性情使然

我对自己的性情是很有自知之明的,熊壮壮出生前我就预言,自己会跟蜡笔小新的妈妈差不多——最多温柔地提醒孩子三次,之后便是声色俱厉了。

所以我一直都很控制自己,但孩子在一天天长大,有时他真的是在故意跟我作对了。每每遇到这种情况,我就不由得怒火中烧。

有一天早晨,小家伙显然没有睡够,大概所有的妈妈都能了解,把没有睡够的宝宝叫起来上幼儿园是一件多么令人糟心的事。

我一直都耐着性子,忍着,由着他瞎折腾,我自己先穿好衣服,再拉开窗帘,他终于爆发了。“把窗帘拉回去!拉回去!”我还是决定将就他,先哄着他起来是最重要的,便把窗帘又拉回去。“不对!拉成跟刚才的一样!”小“暴君”开始提无理要求。我还是试着又拉了几下,可怎么也不能让“暴君”满意,这根本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几次三番之后,我也终于怒了。小“暴君”大哭大喊起来,他越哭我的火气越大,最后,我觉得自己完全失控了,我们母子俩各哭各的,各喊各的,互相推波助澜。

这件事给我的教训太大了。人的情绪是很容易被激化的,我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就使熊壮壮的情绪更加恶化,事情只能向着更糟糕的方向发展。父母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人,如果父母自身总是难以控制好情绪,孩子自然也会急躁、脾气大。

解决方法——制怒

首先要明确一点,孩子随时可能惹我们生气,但我们生气发火就能让孩子不淘气了吗?答案往往是否定的,因为我们一发火,就把自己完全摆在了孩子的对立面,他不跟你作对才怪呢! 但这并不是说我们不可以生气,谁都有生气的权利,不必为此感到内疚或羞愧,在不侵犯孩子自尊的前提下,我们也有必要表达出自己气愤的心情,只不过,这种表达不是毫无控制的渲泻。

我们可以先深吸一口气,让自己的语气严厉却能保持平稳,然后明明白白地告诉孩子:“你这样做是我不愿意看到的。”如果类似的话和严肃的表情无济于事,还可以进一步表达我们的心情:“我已经很生气了!”有时,孩子听到这样的话会停下来,有时还需要我们继续说明生气的原因以及你担心的后果等等,比如“吃饭的时候玩玩具是不对的”、“把球往镜子上扔会伤到你自己”。

这样,我们既能表达生气的心情,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孩子起到震摄作用,总比大发雷霆两败俱伤的后果要好很多。

原因2:孩子的性情使然

在幼儿园做活动时,遇到一个小男孩,总是笑呵呵的,动作奇慢,吃饭、穿衣„„任何事情在班里都是最后一个做完。最可爱的是,他午睡起来穿衣服,老师在一旁不断地提醒:“天天,动作快点,小心感冒了。”他也非常顺从地回应:“我是得快点儿了!我这就快!”其实,他手里还是那么慢。我差点儿笑喷了。

据说,他妈妈每天早上都要冲着他连喊带叫,一路怒气冲天地来上幼儿园。也不知道他是习以为常了,还是天性就这么乐天,慢也就罢了,还那么一副笑呵呵、满不在乎的表情,这简直就是火上浇油,他妈妈心中的郁闷可想而知。

这样无奈的父母还有很多,自己精明能干,偏偏生了个慢性子的孩子。于是,孩子干什么事看着都着急,都要上火。而像天天那般神经坚强的孩子毕竟是少数,大多数慢性子的孩子会因为父母经常发火而无所适从。

解决方法——因材施教

在我们的概念中,“慢性子”一向是被定义为缺点的。那么,与之相对应的“急性子”就是优点吗?性格没有好坏之分,只有优势、劣势之说。比如永远速度倒数第一的天天,叠得被子是最整齐的,衣服从来不会穿错,他吃过的饭碗总是干干净净„„ 但父母往往忽略优势,认为孩子表现好都是正常的,不值得特意表扬,而那些劣势因为会对我们的生活会造成一些影响,比如慢性子的孩子可能比较“磨蹭”,让忙碌的早晨变得更加紧张,所以,就会放大劣势,继而否定这一类型的性格。

如果换一种方式来对待这些慢性子的孩子,顺应孩子的性格,因材施教,情况应该会有所好转。比如把起床的提前十分钟,给他留出一丝不苟完成洗漱的时间;在充分肯定他衣服穿得好的前提下,训练他的动作能力,熟练了,速度自然就会加快。

无论上天赐予我们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我们都应该无条件全部接受。性情是很难改变的,这是成人的共识。在生活中、工作中,我们都学会了用不同的方式对待不同性情的人,为什么不能运用这些人际关系中的规律来对待自己的孩子呢?

原因3:身心俱疲的父母

想想我们通常会在什么情况下对孩子失去耐心,大发脾气?相信多数父母的回答是:最累的时候。是啊,倘若拖着身心俱疲的身体下班回到家,却要面对无法无天的小魔头,谁还会有好脾气?

人在压力之下是不会有好心情的,而孩子就是那个最容易撞到枪口上的人。他们单纯的心灵理解不了父母的辛苦,他们是最“自私”的,完全活在自我的世界里。“妈妈回家了,就得陪我玩”,这是他们理所当然的逻辑。可如果孩子盼了一天,迎回来的总是一个不耐烦的妈妈,对他来说,就是一种伤害;而妈妈也总是心怀愧疚,这样的亲子关系一定会出问题。

解决方法——分解压力

职业女性必然要面对家庭与事业的两难命题。接受这个现实,然后想办法分解自己的压力,才能使生活保持相对平衡。

一般家庭,都会有人来帮助年轻父母带孩子,或者是父母亲戚,或者是保姆月嫂,所以,妈妈要明确自己的家庭定位和母亲的职责。虽然直接照顾孩子对于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很重要,但在客观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所有吃喝拉撒的琐事都可以交给别人去做,妈妈就是那个给孩子爱抚、陪他游戏的人。让孩子想起妈妈就觉得快乐,和妈妈在一起是一天中最盼望最快乐的时光,这样的母亲就是称职的。

每个人都可以安排自己的人生。当我认为必须亲自抚养儿子时,我辞职了。有人说我这样做不值得,可我并没有感到这是一种牺牲,相反,我相信上大学时老师的一句话:“你在孩子最初的三年里付出了,以后就会轻松三十年。”而且,我也会安排好自己以后的人生。

第三篇:对孩子多一点宽容

对孩子多一点宽容,多一点爱

刘翠琴

《我们的特教故事》读后感

《我们的特教故事》这本书是一本感人至深有耐人寻味的书,书中选取了看似很小的教育故事,但每个故事都包含着深刻的爱。

转眼间,来到这所学校已有四年之久,从开始做生活部教师到教学部任课及担任班主任,有爱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

姚立荣是我们班的一名学生,在接手这个班之前,我只知道他是一个脑瘫孩子,长的很瘦弱, 开学之前,我先向原来的班主任方老师把班里的每一个孩子的情况都进行了解,说到姚立荣的时候,方老师嘱咐道:“腿脚不好,有时候会平地摔跤,这点你要注意,还有体质非常弱,犯病前会腿脚站不稳,当你发现他有这些表现的时候就要多多注意了,还要勤跟家长联系,了解她的状况”等等。

记得刚开学不久的一次大课间结束后,大家排好队准备回教室,姚立荣后面的同学一不小心撞了她一下,她一下趴在了地上,事情发生的太突然,我反应过来后扶起姚立荣询问她摔疼了没有的时候,贾老师和闫老师也赶紧冲了过来,一脸的着急与关心,忙问是怎么回事,我解释了一下,贾老师才松了一口气说道:“我以为她时犯病了呢!”尽管贾老师和闫老师不带这个班,但是她们却关心着、爱护着每一位学生。

我班还有一位叫殷楷潮的男孩,他是一个唐氏孩子,比较聪明,长的胖乎乎的,看着挺可爱的,但是有时候他会故意捣乱,不是打同学就是气老师,可以说是班级的出了名的“捣蛋鬼”,经常会惹出点事来,针对他的情况我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商量对策,共同管理教育他,现在每天早上我到教室后都要走到他身边和他聊几句,他会笑眯眯地点头,有时还会站起来立正并做个敬礼的手势,说:“老师,我听话!”我会对他竖起大拇指:“老师,相信你一定会做得很棒。”

记得有一次,我上课时所有的同学都在认真读书,他在座位上坐不住了,动手招惹同桌,当时我很生气,真想冲动地把他拉出来训斥一顿,我想起每次都是这样效果不理想。需要冷静,面对孩子身为老师要有更多点的包容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调整好心态再做处理,于是我就走到他身边把他的手拉过来,抚摸着他的头,对他说:“你想做什么呀?老师可以帮你啊!不能打扰同学。老师知道你认识很多字,想不想给大家读书展示一下。”我示意同学们鼓掌,这时他很高兴地站起来读课文,而且读的很正确。我趁机又对他进行了一番夸奖。他听了兴奋地举起手行队礼。

有爱的特教教师故事,在时时发生着,在处处体现着,老师们关心学生的每一件小事,关注学生的每一处细节,用爱伴他们成长,用爱促他们发展,这里的孩子是可爱的,我们的特教老师更可爱!

感谢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思考。一个又一个在教育战线上的老师,用自己火热的心,用自己的行动,向我们讲述了教育的真谛。我要以全身心献身教育的教师为榜样,用心的去爱我的学生,用心做好我的工作。

第四篇:对孩子教育的一点点感悟

在如今的独身子女的社会中,孩子的教育问题始终困扰着我们,对他们既疼又爱还加恨,我也是处在这种矛盾中。在参阅了大量资料和对孩子教育的感悟中不断地改变着自己。刚开始对孩子的百般荷求,样样都想让孩子是最棒的好胜心,困扰着自己,伤害着自己,同时也伤害着孩子,从孩子受伤的眼神中,我的心也颤抖了,“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长大了就会是什么“,这句话深深地刺激了我,我不想孩子成为消极忧虑的人。积极乐观的态度才是我要的,我试着在改变,当我微笑着和孩子说话,我的自信,我的热情,我的友好就在语言中自然而然地体现着,也因此影响到孩子的心情,他也就这么自信,这么泰然自若的处理问题了,到后来我们有了心与心的沟通,积极乐观的态度,就这样享受着生活。

也是由此我深深地理解了国家领导人的“和谐”两字,与人和,与己和,与天地万物和才是真正的天地合一。因而我从两个方面着手,处理好和孩子的关系,首先是爱孩子,让孩子处于放松的心态去成长,笑口常开,感恩知足,对于任何事情的发生,我都是从坏处向好处想,“太棒了,任何事情发生在我的身上都有利于我的成长”。这就是我的信念。快乐人生是很容易做到的,一个与生命快乐有约的人,必然与成功有缘,我相信,你对人生的看法决定着孩子的未来,你的生命状态好,就像地里的庄稼长势好,能不丰收嘛。一次孩子考得很差时,回来时神态很不好,吃饭、做事心不在焉的,当我知道了后,并没责怪有他,而是开导他,没关系的,拿过试卷分析做错的原因,还有下次,这样才能看出你进步很大。孩子的眼神亮了,自信心也上来了,我相信以后的问题一定可以处理好。其次是懂孩子,是心灵的交汇,让我们用对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态度对待他,当孩子学走路跌倒时,我们会鼓励他站起来相信孩子一定会学会走路的,为什么在学习方面就不行呢,如果我们天天说孩子笨,当孩子承认自己笨时,他的眼神也黯淡无光了,言行举止也都笨了,长此以往,在笨的盐碱地里,还能长出聪明瓜吗?我坚信几句话,“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行也不行”。当孩子跟你说考得好时,那我们分享着他们的快乐,当孩子考得不好时,我们分担着他们的忧愁。在生活中,要求孩子“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而认真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好”、“一点总比没有好,晚做总比不做好”。和孩子成了朋友式的关系,也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了。孩子可以坦诚地接受别人提出来的意见,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也就是对孩子进行了教育。切记不要唠叨,家长不要轻易地批评孩子的是非,要说就要说得有理有据,说得他心服口服,说该说的话,做该做的事。我们做家长的也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同时也提高了家教。这就是我对孩子教育的一点感悟 ,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分享。

第五篇:我的教育故事——多一份耐心,多一份宽容(精选)

多一份耐心,多一份宽容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苦有乐,有感受也有困惑,教师要真正关注孩子的成长,对孩子的教育就要有耐心,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发扬长处,克服短处,多一份宽容。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是我真正的追求。

这个学期,我来到了一个新的学校,我担任四年级数学。这里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父母为了生活奔波在这个城市里。我以为首要有一条就是管住学生。要想管住学生,就得先给学生一个下马威,不然的话,学生不怕你,以后你的工作就开展不下去了。我决心在班级同学面前树立自己一下的威信。开学不久,一次,我正在兴致勃勃地讲课,大家说得头头是道,我也暗自高兴。我请一位同学回答我的问题时,我发现他的同桌正低着头,瞧他的神态,思想早飞到九霄云外。曾经有班干说过,这个孩子平时有些调皮。顿时,我的内心深处涌起一丝不满,决定借此机会“杀鸡教猴”。于是,我放慢讲话速度,慢慢走到他的身边。全班同学都明显感觉到我的变化,教室里的气氛一下子凝固起来了。这个同学也感觉到了这种变化,看到我就站在自己的身边,脸一下子涨得通红。我立即请他重复一下我的问题,他听到我叫他,他连忙抬起头环顾四周,然后扭扭身子,慢吞吞地站了起来,低头看了看书,又抬头看了看我,课堂上出现了短暂的沉默。很明显,他思想开小差了,不知我们讲到哪题了?我暗自思索:是让他坐下去了事呢?还是继续?我耐住性子说:“请你把题目读一遍。”我原以为教学即将顺利进行,可谁知他脸涨的通红,牙齿咬住嘴唇低下了头沉默不语,周围也响起了窃窃私语声。我暗自提醒自己:耐心!“那你刚才在干什么?”我拼命压住心底的怒火,“你能把题目读一遍吗?”我知道,我的声音变得严厉了。“快说呀„„”旁边的同学也觉察到了不对劲,开始悄悄提醒他。可他抬了一下头,看了看我,又低下了头。最后,我以“坐下吧,下课自己好好想想!”结束了这段“对峙”。 下课后,我反思到今天的一幕,应该说是在情理之中,可我为什么非要逼着他说话呢?是为人师者的脸面吗?还是我的杀手锏用错了对象„„我把孩子叫到办公室,先让他坐下,对他说:“老师今天的态度严厉了一些,老师希望你的学习有更大的进步,能告诉老师为什么开小差了?”他抬头看我,也许是感觉我已经温和了许多,也许是意识到课堂上自己的确错了,他小声地说:“老师,对不起!我知道错了!”停了停,他接着说:“我奶奶生病住院了,奶奶很疼我。”原来这是哥懂事的孩子,我不问青红皂白就批评了他,我应该多一些耐心,了解事情的原因。我为自己的急躁,鲁莽深感愧疚。教育孩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能仅靠片面的了解就武断解决。它不仅仅需要学校、老师的不离不弃的智慧教育,更需要教师多一份责任感,多一份爱,多一分耐心,多一分宽容。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读后感傲慢与偏见下一篇:电话销售基础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