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利用工作论文

2022-05-07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档案利用工作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将给我国档案利用工作带来全新的变革机遇。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区块链技术在我国档案利用工作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档案利用工作论文 篇1:

关于加强基层档案利用工作的几个问题

摘 要:档案利用工作是档案部门通过各种传输媒介和途径,提供档案资料,直接为社会和人民群众服务的工作,是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也是档案工作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更是广大档案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做好档案利用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文明优质服务,对于促进档案事业持续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基层档案;工作;问题;措施

一、档案利用工作的地位与作用

(一)档案利用工作是档案工作诸环节中的关键环节。档案利用工作与广大利用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是档案工作贴近社会、服务群众的纽带。一方面通过提供利用把收藏的大量档案资料提供给利用者,满足多方面的需要,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实现档案的价值;另一方面是对档案工作最实际有效的宣传,能扩大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实践反复证明,哪个档案馆(室)提供利用工作搞的好,哪里的档案工作就能受到领导重视和群众支持,档案事业就会顺利发展。

(二)档案利用工作对档案基础工作有着助推作用。档案提供利用能够比较客观地发现和了解档案工作其它环节的问题与不足,如收集档案是否齐全、整理是否科学,鉴定是否准确,保管是否安全等,促使档案工作人员及时采取措施,切实改进档案管理工作,是衡量档案馆(室)业务基础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利用服务工作的展开,必然向档案工作其它业务提出相应的要求,如丰富馆(室)藏,加强收集整理,提高检索速度,完善检索工具,采用先进技术等,促进这些工作环节加强科学管理,健全规章制度,实现档案管理各业务环节的互补,不断提升档案业务水平,从而推动档案馆(室)基础工作的自我完善和提高。

(三)档案利用工作是档案馆功能展示的基本体现。档案利用服务是档案馆(室)对外的“窗口”,为推动档案事业的进步、满足时代发展对档案的需求和维护档案部门的良好形象,必须建设好这个“窗口”。这就需要档案工作者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及时掌握社会发展变化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不断探索适应时代改革与发展需要的服务方式、手段和途径,千方百计地为改革、发展、稳定服务,为领导决策和人民群众利益服务。

(四)档案利用工作是档案工作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直接手段。档案利用服务对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均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档案利用工作是运用各种渠道、方式把档案资料提供给社会和人民利用,代表整个档案工作成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为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服务,体现了档案工作的服务性和政治性。它植根于社会各行各业,服务于社会各行各业。只有通过档案利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信息服务,才能使档案工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发挥应有作用,实现档案工作的最终目标,否则档案工作就会失去方向,乃至存在意义。

二、当前档案利用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门类、种类收集不齐全、不及时。主要表现为:一是内容不全。一些单位只重视红头文件的收集,忽视其他文件材料、实物的收集。二是载体单一。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办公自动化中的广泛应用,档案不再仅仅是单一的纸质档案,以磁、电、光等介质为信息载体的文件资料应运而生,产生了大量的电子档案。而一些单位这些档案表现往往忽视上述档案的收集。三是被动收集。“坐、等、靠”的收集方式仍不同程度存在着。

(二)档案管理手段落后,工作效率低。长期以来,由于受经济因素的制约,再加上一些领导的认识不到位,在档案工作上仍有资金来源、装备保障、人员配备等方面不足问题,也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档案利用开发的发展。

(三)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缺乏主动超前服务意识。目前,一些单位和档案人员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档案信息仍存在重管轻用的问题,档案利用仍处于被动状态。

三、加强基层档案利用工作的措施与对策

为了有效提高档案利用的效率,笔者认为应努力抓好以下几点:

(一)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是档案工作面临的首要问题,也是加强档案利用工作的前提。目前,基层档案工作者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努力做到“转变四个观念,改变两方面角色”,不断提高档案服务水平。转变四个观念:一是从注重档案实体管理到同时注重档案信息管理的转变;二是从注重文书档案管理到同时注重其他门类档案管理的转变;三是从重事轻人、重物轻人、重典型人物轻普通人物到重视所有涉及人档案价值的转变;四是从重机关团体利用轻个人利用,重为机关团体服务轻为群众服务到建立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的转变。两方面改变角色:从思想上转变角色,树立以民为本的“民本位”思想,从“特权的保护人”角色向公民民主权利的捍卫者、社會生活的服务者和科学文化的传播者角色转变;从技术上转变角色,以新技术为依托,开发档案信息技术,向“一索即得”的智能型角色转变。基层档案部门必须改变衙门作风,摒弃档案私有的观念,树立服务至上的思想,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服务。明确服务方向,经济建设发展到哪里,档案服务就延伸到哪里;人民群众对档案工作有什么需要,档案服务就满足人民群众什么需要。端正服务态度,以市场中“把顾客当作上帝”的口号当作服务理念,用优质服务来“满足”人民群众。

(二)推进档案队伍建设。要全面提高基层档案工作者综合素质,努力做到“三个提高”。一是提高政治素质。坚持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档案工作实践。树立档案利用服务新观念,发扬优良传统和作风,保证档案利用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坚决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坚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热爱档案工作,奉献档案事业。树立良好职业道德和理想信念,甘当人民的公仆和勤务员,摒弃名利观念,不计较个人得失,热心为人民服务。尊重档案的真实性,维护档案的历史原貌。二是提高文化素质。要加强时事政治、历史、文学、经济、信息等基础知识的学习,熟练掌握比较全面、系统的文化、理论和科学技术,更新知识结构,拓展知识层面。三是提高专业素质。档案利用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强的工作,从事这项工作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履行专业职责的能力。基层档案工作人员必须系统掌握档案事业史、档案管理学、档案保护技术学等专业知识,熟知档案业务工作各个环节、步骤和各门类档案、各种载体档案管理方法,还应娴熟应用计算机检索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新技术,在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中不断增强业务功底和管理能力,确保档案利用服务工作跟上时代发展节拍。同时,要建立健全用人机制,加快档案人才培养步伐,改善工作环境,为档案人才施展才干创造条件。

(三)提高档案服务水平。档案编研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基层档案馆(室)工作人员水平的高低。工作中,编研人员要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编研前认真研读史料,掌握确凿事实,正确反映历史,不溢美,不隐恶。注意内容的充实和完整,写明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终结的全过程。注意体例,分清章节,有条有理,合乎逻辑,结构严谨,自成体系,为利用者提供较为完整的档案资料。编研人员要创新工作思路,打破单一“闭门造车”式的独立编研方式,走独立编研和联合编研相结合之路,与社会各有关部门合作,联合开发档案信息和其它社会信息,多出有地方特色的编研成果。要不断地吸收和借鉴相关行业的先进经验和方法,在编研内容、形式和方法上大力创新,编写出选题好、材料丰富、价值大、有市场的编研“精品”,促进档案信息的社会共享,取得丰硕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四)健全微机管理机制。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如复制技术、缩微技术、光盘技术等复制档案,提高档案数字化程度。加快计算机检索系统的建立,使现有档案资源尽快转化为可以支持计算机检索的电子数据,方便查询利用。最终将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向电子化、网络化逐步发展。通过加强电子档案馆、虚拟档案馆、数字档案馆的建设,逐步冲破档案利用在时间上、地域上的限制,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网络共享,以此使档案利用的便利性、时效性需求都能够得到满足。

(五)重视档案利用信息反馈。通過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反馈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科学性、合理性、针对性,了解和掌握档案利用信息的趋势,扩大档案利用工作的渠道,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的价值和作用。进一步了解社会和人民对档案利用的需求和利用者的心理,即需要哪类信息,需要什么形式的信息等,从而改进我们的服务形式,拓宽利用渠道,使更多的利用者了解档案,熟悉档案,利用档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六)处理好利用与保密的关系。利用与保密,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合理发挥档案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作用。保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利用,对哪些档案谁能用和谁又不能用,哪些档案目前尚不能用的问题,需要进行深入分析,区别不同情况给以不同对待,不能一概而论。保密是动态的,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不断发送变化。无论是利用或是保密,都是为了党和国家的利益,凡是对党和国家、对现代化建设有利的就做,没有利就不做。在这个前提下,既要解放思想,积极提供利用,又要实事求是,制订出一必要的制度,把保密与利用的关系处理好,才能更好地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满足以现代化建设为中的各项工作利用档案的需要。

作者:李田祺

档案利用工作论文 篇2:

关于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我国档案利用工作的若干问题

摘  要: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将给我国档案利用工作带来全新的变革机遇。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区块链技术在我国档案利用工作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在梳理我国区块链技术发展与研究情况后,首先,从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非对称加密、可访问三个方面分析了区块链技术与档案利用工作的高契合度,并据此设计出区块链档案利用工作系统的四大模块;其次,探讨了区块链技术将给我国档案利用主体、利用客体、利用过程带来的影响;最后,根据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我国档案利用工作的现状,提出应采用安全密钥、建立数据中心防火墙、培养专业人才、建立试点基地、加大应用资金支持力度等建议,以期为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我国档案利用工作做出努力。

关键词:区块链技术;档案利用工作;模块设计;智能合约

区块链技术的出现将人们从“互联网+”时代带进“区块链+”时代,金融保险、民生服务、智慧城市建设等各行各业在潮流驱动下都在积极寻找适合自己的“区块链+”经营模式,试图打破传统的信任机制,重构去中心化的信任模式。本文从区块链技术出发,多角度全面探讨“区块链+”大背景下我国档案利用工作的若干问题,以期引起更多档案学者的深入研究和探讨。

1 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与档案学界对其研究的情况

1.1 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区块链技术是将分布式数据存储、共识机制、点对点传输以及非对称加密算法等技术相互集成的应用模式。[1]区块链技术与人工智能、云服务、数据科学等技术作为近年来热度最高的四大新兴科技,被并称为ABCD新技术。2015年我国成立国家第一个区块链应用研究中心(北京),从此我国区块链行业开始拥有正式的监督和管理机构。2016年区块链技术即被列为国家层面的战略性前沿新技术,此后区块链技术开始在我国迅速发展,这一年也被称为我国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元年。

2017年我国成立区块链技术应用研究中心(上海),同年浙江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向全球展示了区块链技术未来应用的巨大潜力。2018年我国《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区块链三问”的整版专题报道,进一步体现我国支持区块链技术发展的积极立场;金融领域发布《区块链金融应用白皮书》,同时区块链技术的应用领域从金融向非金融领域逐步开拓,包括民生服务、智慧城市建设等热门行业。2019年国际区块链大会在我国浙江德清召开,此次大会明确了区块链技术在新一轮科技创新和产业革命浪潮中的发展趋势与地位。

1.2 档案学界对区块链技术研究的情况。自2016年以来,我国档案学界关于区块链技术的研究论文数量呈逐年攀升的趋势。为了解我国档案学界对区块链技术的研究现状和讨论热点,笔者于2020年2月1日在中国知网按照篇名进行高级检索,输入“档案利用”+“区块链”两个关键检索词,选择逻辑关系“并”,且来源类别选择“CSSCI”,检索得到相关文献1篇。

杨茜茜以英国ARCHANGEL项目为研究背景,利用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的特征构建了一种区块链技术背景下的电子档案信任管理全新模式,并全面分析了新模式下区块链技术档案信任管理的局限性、应用过程中的可持续性问题以及区块链技术对档案价值属性、电子档案构成理論的冲击等尚待解决的问题。[2]

为全面了解我国档案学界关于区块链技术的研究情况,笔者进一步扩大相关文献检索范围。采用相同的检索方法和标准,将检索词换为“档案”+“区块链”,检索得到相关文献共6篇。刘越男等人全面深入分析了区块链技术在数字档案长期保存中的优缺点以及实际应用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并预测未来区块链技术在数字档案长期保存应用中的重要着力点。[3]赵屹对区块链、文件固化等电子文件防篡改技术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区块链等技术对档案管理的启示。[4]马仁杰等人从区块链技术出发构建一种基于联盟区块链的长三角地区档案部门信息资源共享的新模式。[5]

王平等人以维护电子文件真实可靠、完整可读为目的,构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文件可信保护框架。[6]石进等人认同区块链技术在档案文件真实性中应用的可行性,构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文件真实性保障系统模型并进行理论论证[7]。

2 区块链技术与档案利用工作高度契合

2.1 去中心化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区块链根据数据去中心化程度可分为公有链、联盟链和专有链三种类型,档案信息根据秘密等级也可分为完全共享档案信息、局部共享档案信息和不可共享档案信息。

三种类型档案信息与三种区块链存在对应关系,公有链完全去中心化的特征不适用于局部共享和不可共享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公有链适用于可向公众完全公开共享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利用;联盟链部分去中心化的特征适用于被授权机构内部人员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利用;专有链适用于某个专门机构内部人员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利用。

2.2 哈希函数与非对称加密算法有利于保障档案利用信息安全。网络化时代档案信息在利用过程中失密泄密之事常有发生,区块链技术采用的哈希函数和非对称加密算法能够有效解决档案信息在利用过程中的失密泄密问题,有利于保障档案信息利用安全。

区块链中哈希值函数的应用能够检验区块中档案信息在利用过程中是否存在被篡改的行为。假设利用者更改任意区块A中的档案信息,这个更改行为会导致该区块哈希值与相连区块哈希值不同,即使继续篡改相连区块哈希值,也会导致相连区块哈希值与子区块哈希值不同,除非篡改所有區块哈希值,而这几乎不可能。因此,区块链档案利用工作系统中只需要确定最后一个区块的哈希值便可随意校对其余任何区块档案信息的真实完整性,任何一次篡改档案信息的行为都会被轻易识破。

同时,区块链技术采用的非对称加密算法对档案利用过程中利用者身份确认以及档案信息资源获取权限具有安全把控作用。区块链中的档案信息经过公钥加密,所有节点的公钥向利用者公开,而只有私钥持有者才拥有解密权限,非私钥持有者无法获取档案信息,利于保障档案信息安全。

2.3 可访问特征和智能合约实现档案利用。区块链系统中的数据具有可访问性,将档案信息资源存储进区块链档案利用工作系统中同样具有可访问性。区块链网络中所有节点都有链上数据的访问权限,利用者只要在区块链系统身份认证模块通过身份认证、获得访问权限便可实现档案利用。智能合约是存储于区块链中的一段数字代码,代码可被区块链中的操作行为自动触发读取或输入相关数据。通过智能合约机制,档案利用者向区块链系统提出利用请求后将触发智能合约,系统将自动检索区块链中符合利用者利用需求的档案信息,并在第一时间将档案信息发送到档案利用者终端。目前已有自动贩卖机利用智能合约自动触发功能实现智能检查库存并提醒补货,自动贩卖机在检测到货物空缺的情况后利用智能合约将货物空缺的信息传递给补货员,补货员在接收到信息后便可进行补货。档案利用者的利用需求与自动贩卖机货物空缺等待补货性质相同,都在需求产生后向系统提出补货或利用需求并通过智能合约自动触发功能最终满足需求。

3 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档案利用工作的模块设计

3.1 档案信息资源存储模块。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档案利用工作系统以档案信息资源存储模块为基础模块,档案信息资源存储模块为档案利用者提供所需的档案信息内容。区块链档案利用工作系统中所有共享档案信息资源的档案部门都拥有一个授权节点,档案部门通过授权节点将共享档案信息资源存储进区块中,由此构成一个共享档案信息资源库。档案信息资源存储模块中包含档案信息资源、各档案部门基本信息等内容。

3.2 档案利用者身份管理模块。身份管理是区块链档案利用工作系统中利用者取得档案信息利用权限的必要模块。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以及公开透明的特征与利用者身份信息、个人隐私要求保密相悖,将涉及利用者个人隐私的敏感信息存储于用户个人终端,而区块链中不包含任何与利用者个人隐私有关的信息,只发挥利用者身份验证的作用。[8]

档案利用者身份管理模块包括利用者身份注册、档案部门身份认证、系统身份管理等内容。档案利用者取得区块链档案利用工作系统的身份认证资格后便永久拥有档案信息访问权限,成为正式档案利用者。

3.3 档案利用执行模块。档案利用执行模块是区块链档案利用工作系统的核心组成模块,也是满足利用者利用需求的必需模块。区块链的智能合约机制是档案利用执行模块的关键技术,利用者通过身份管理模块取得信息获取资格后,只需在系统中提出利用请求,智能合约便自动触发将档案信息存储模块中的相关档案信息发送到利用者终端,利用全过程无需档案人员的直接参与。

档案利用执行模块包括利用者提出利用请求、系统审核验证利用者身份、智能合约触发搜索所需档案信息、系统发送档案信息、利用者接收档案信息等环节。

3.4 档案利用信息系统安全维护模块。档案利用过程的安全可靠是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档案利用工作的一大特色,也是区块链技术与互联网背景下档案利用工作相比的一大优势所在,因此区块链档案利用工作系统中构建档案利用信息系统安全维护模块尤为重要。

档案利用信息系统安全维护模块能够保障档案利用全过程安全可靠,该模块主要包括档案利用者个人隐私维护、档案信息安全维护以及区块链档案利用工作系统运行维护等内容。档案利用者隐私包括利用者基本个人信息、利用需求信息以及利用记录等,档案信息安全包括档案内容的真实完整、防止档案信息失密泄密等,系统运行安全包括利用过程中信息传输安全、智能合约维护、网络环境安全等。

4 区块链技术将给我国档案利用工作带来颠覆性的改变

4.1 区块链技术对我国档案利用主体的影响

4.1.1 档案利用者拥有双重身份。区块链与互联网二者都具有共享性,但两者共享的内容却完全不同。传统互联网时代,档案部门负责档案信息的收集与管理,档案利用者只共享网络中的档案信息,只拥有单一的档案利用主体身份。

区块链时代,节点中的每一位参与者不仅共享区块中的档案信息并且共享区块中档案信息的上传与管理权限。区块链档案工作系统中档案信息的上传与管理权限并非档案部门独有,而是由链上的所有参与者达成共识后以权限共享的方式让每一位参与者都有档案信息管理权限。

区块链档案工作系统中档案利用主体既是档案信息的利用者,也是档案信息的提供者、输入者、校验者以及管理者。区块链信息权限共享的特征让档案利用者与服务者之间身份的界限不再明显,档案利用者与档案服务者身份共享。

4.1.2 档案利用者更加大众化。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将使档案利用呈现自助化趋势,利用者可不受任何限制随时随地查阅所需档案信息,档案利用不再是具备大量休闲时间的知识分子的专享活动,而逐渐成为一种公众日常休闲娱乐性活动。

区块链中所有节点都拥有链上数据的访问权限,公众只要通过区块链身份认证,足不出户就能获取所需档案信息满足利用需求。区块链档案利用工作系统带来方便快捷的利用流程会吸引更多边缘化、潜在性档案信息需求人员,档案利用者以及利用数量都将有所增加。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将使档案利用者向更加大众化、平民化的方向发展。

4.1.3 档案利用需求增加。档案利用率是衡量档案利用工作的一个重要标志,档案利用率的增加需要公众档案利用需求的激发。据刘东斌等人统计,近年来我国综合性档案馆的整体平均档案利用率已经高出美国国家档案馆档案利用率19.39倍。刘东斌等人凭借统计数据强有力地证明了近年我国综合档案馆的整体档案利用率已远远高于美国档案馆的档案利用率,这一结论与观点打破了以往认为我国档案利用率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惯性思维。[9]区块链系统中档案利用者可以突破时空限制,檔案利用需求产生后利用者可在第一时间内获取所需档案信息,减少因时间间隔、利用等待等因素导致的利用需求减弱或消失的现象,以最快的速度满足公众的档案利用需求。

4.2 区块链技术对我国档案利用客体的影响

4.2.1 档案信息资源爆炸式增长。区块是区块链中用来存储数据的空间,大约每隔10分钟区块链系统中会自动产生新的区块用以存储这一段时间内新产生的数据信息。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档案利用工作中,前期将所有已经存在的不涉密档案信息存储进区块中,后期维护期间每隔一段时间新产生的档案信息将自动存储进新的区块中。

区块链中每个区块节点都有数据存储权限,可以实现多节点共同参与档案信息的存储工作,多主体共同存储能够将更多碎片化、分散化的档案信息经过确认后存储进区块链系统中,相比传统系统化、集中性收集的档案信息资源数量更加庞大。多主体、广范围、不间断的档案信息收集过程与传统档案收集相比档案信息资源将会爆炸式增长。

4.2.2 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化程度更高。2014年以来,我国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区先后通过签订协议的方式加快促进异地档案部门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步伐,但由于网络环境安全的不确定性一定程度上威胁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安全性,阻碍了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建设进程。

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信任机制、智能合约以及信息安全保障等特征有效保障异地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安全,解决共享档案机构之间的信任问题。区块链技术通过去中心化打破权威机构的中间信任保障,通过技术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中不同档案部门间的信任以及档案信息的安全,让更多档案机构参与到信息资源共享建设中,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4.3 区块链技术对我国档案利用过程的影响

4.3.1 档案利用过程高度自助化。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档案利用工作能够再次颠覆现有的档案利用服务方式,变档案部门积极主动提供利用服务为利用者自助选择利用信息。

私有链和联盟链内部共识机制和仅供某个专有机构读写的权限特征使其不适用于档案自助利用服务,公有区块链所有节点共识的机制和任何人可读写的权限设置与自助化档案利用方式相契合。

非涉密档案信息被分布存储进区块链各个不同节点后,公有链中的档案信息向全世界、全社会开放,利用者只要在身份管理模块通过区块链身份认证便可获得自助获取档案信息的权限。利用者只需在区块链档案利用工作系统中提出利用请求,智能合约便因请求行为自动触发,触发后智能合约根据利用请求在区块链中自动读取用户所需档案信息,最后传输到用户终端。

4.3.2 档案利用流程进一步简化。传统档案利用从提出申请、档案工作人员审核、正式提供利用到利用结束归还需要经过一系列清晰明确的利用流程以及一定的时间间隔,利用者利用需求的满足需要档案工作人员的参与和服务。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档案利用工作中利用者向系统提出请求、系统将所需信息传输到利用者个人终端,整个利用过程几乎无需档案工作人员的中间参与,能够进一步简化档案利用工作的流程。

4.3.3 档案利用过程更加安全。档案利用工作中引入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以及手机、电脑等客户端平台虽然能够突破以往档案利用时空上的限制,但网络环境中档案利用工作存在档案信息与利用者个人隐私泄露等安全问题。

互联网环境的不稳定性让利用者个人隐私、信息需求、浏览记录等私密信息随时都有暴露的可能,而区块链技术的哈希函数与非对称加密算法保证只有私钥持有者拥有解密权限,能够保证档案信息资源和利用者个人隐私不被非法窃取,并且能够保障档案利用过程的安全,让档案信息、利用行为、利用记录、利用者个人隐私等都得到保障。

4.3.4 档案利用行为自动留痕。以往档案部门对利用者的来访利用都会要求填写登记表,对利用者、利用时间、利用需求等具体内容进行登记以备存档。同时档案部门内部工作人员进出库房、查阅档案等行为都必须填写入库情况登记表。

填写档案利用登记表的行为属于人为留痕记录,并非利用者利用行为结束后自动产生的记录。区块链技术的时间戳特征能够对每一次档案查询、档案利用等行为按照时间顺序自动记录相关利用行为信息,及时留下利用痕迹。

5 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我国档案利用工作存在的问题

5.1 区块链非对称加密算法并非绝对安全。声称实现“量子霸权”的具有超快运算速度的量子计算机是目前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档案利用工作中面临的最主要威胁。

目前大部分专家研究认为一台具有4000个以上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就可以轻松破解区块链的非对称加密技术,瓦解区块链的信任机制。2019年谷歌公司率先研制出一台能够实现超级计算的量子计算机,成功在3分20秒内处理了传统计算机耗时万年才能解决的难题。[10][11]

区块链档案利用工作系统中用户私钥一旦被破解,意味着非对称加密算法的安全优势不复存在,安全协议的内容也不再有效,存储在区块链档案利用工作系统中的档案信息、利用者信息等都将面临被窃取的风险。

5.2 网络攻击威胁区块链档案利用系统安全。网络环境安全是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档案利用工作的另一威胁因素,黑客攻击、病毒袭击等不确定因素都会让网络系统随时崩溃。区块链技术虽然以数据存储的高安全性为特点,但任何一种技术都并非攻无不克,任何技术的安全性都只是短时间内的相对安全,未来都终将被更加先进的技术找到突破口破解。因此,区块链档案利用工作系统虽然相对安全但也有随时遭受黑客攻击和病毒袭击的风险,人为或非人为的安全隐患随时存在。

5.3 区块链技术在运行速度等方面存在瓶颈。信息存储和信息处理的运行速度较慢是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档案利用工作最大的技术瓶颈。区块链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在没有第三方权威机构的前提下完全依靠技术实现最大程度的信息安全与用户信任,这种高安全与高信任是在舍弃运行处理速度的基础上实现的,区块链是一种保障高安全、高信任但运行速度不尽如人意的新技术。

5.4 区块链技术高昂的应用成本成为阻碍档案部门引入的主要原因。区块链技术的引入需要一次性高昂的成本投入,包括设备引进资金、人才引进资金、培训费用等。我国档案部门作为非营利性部门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拨款,几乎没有营利性收入。应用区块链技术高昂的投入资金成为阻碍档案部门引入的主要原因。同时共享档案信息资源的各档案部门之间主体责任的划分也是阻碍档案部门引入区块链技术的原因之一。

5.5 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我国档案利用工作实际案例几乎为零。目前国内外关于区块链技术在金融等领域的应用案例已颇为丰富,甚至认为区块链技术是“为金融而生,为信用而用”的颠覆性技术。

近年来,档案界对区块链技术的研究成果渐多,关于区块链技术对电子档案真实性保障以及电子档案信任管理等方面的研究项目与实验经验日益增多,相关研究项目可为区块链档案利用工作提供一些借鉴经验。但目前我国关于区块链技术在档案利用工作中应用的研究项目与实际应用案例几乎为零,很难为区块链技术在档案利用工作中的实际应用和具体操作提供直接相关的经验。

6 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我国档案利用工作的建议

6.1 采用安全密码抵御量子霸权。目前我国区块链应用系统大多采用的是基于数字的非对称加密国产密码,这种非对称加密密码不能抵御量子霸权的威胁。虽然目前已有实验证明量子计算机在计算速度等方面将给区块链带来威胁,但因为量子计算机要实现普及应用仍然存在众多需要攻克的技术难题,短时间内无法给区块链带来实际威胁。为提前应对量子计算机的超强运算速度给区块链非对称加密算法带来的冲击,保障区块链档案利用工作系统的安全,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积极应对。

首先,为避免将来量子计算机普及给区块链非对称加密算法带来的冲击,可以组织研究团队专门研发能够抵抗量子计算的特殊加密算法,背道而行让量子计算无法破解。

其次,可以放弃区块链技术的底层密码,而采用更加安全的量子密钥,将区块链技术与量子信息技术两者联合,建设基于量子密钥的区块链档案利用工作系统。

6.2 建立新型区块链数据中心防火墙。应对黑客入侵以及恶意网络攻击的传统防火墙一般只能在网络应用访问层拦截非法入侵者,很難对网络物理层起保护作用。若将这种传统的网络防火墙应用于区块链档案利用工作系统,只能对系统的应用层即利用执行模块起到保护作用,对于区块链档案利用工作系统的信息存储层、安全维护层等无法起到有效保护作用。

应对传统防火墙的不足,专门保护数据中心的新型防火墙应运而生,这种防火墙能够有效弥补传统防火墙对数据层保护的缺失,使数据库更加安全。将新型数据中心防火墙与区块链档案利用工作系统融合,建立专门保护区块链档案利用信息存储模块、利用者身份管理模块以及利用信息系统安全模块的数据中心防火墙。

6.3 培养专业人才破解安全与速度的悖论。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档案利用工作中的技术瓶颈只有依靠顶尖专业人才的深入研究与共同攻克才能解决。

区块链技术虽然热门且发展前景广阔,但这方面的顶尖人才与创新性人才却存在供需不平衡的情况,人才培养依然是解决当前区块链技术应用难题的关键所在。档案部门可以和教育部门、区块链应用研究中心等部门开展合作,培养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档案利用工作的专业对口人才,专向研究区块链档案利用工作系统运行速度较慢、节点信息吞吐量不够等难题,实现应用速度与信息安全两者兼顾。

6.4 建立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档案利用工作的试点基地。区块链应用于档案利用工作缺乏可直接借鉴经验是并非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问题,档案部门可以在实践中逐步积累经验,最后逐步扩展开来。

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我国档案利用工作是一项大型项目,可以模仿国家经济建设的模式,先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挑选信息化程度较高、资金较充足的档案部门先行试点,在小范围内为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寻找问题、解决问题并积累经验,待技术成熟稳定后再向全国范围内推广实行。

6.5 多措并举转变档案业界对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档案利用工作的原有认知。档案部门目前对区块链技术的引入积极性与使用动机不够强烈,主要因为档案部门认为区块链技术使用前景不明晰以及实际应用费用高等原因。

政府部门可以举办全国档案部门区块链技术学习交流座谈会,让档案部门负责人明确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档案利用工作的可行性以及能够给档案部门带来的实际效益;应用资金难题从政府帮扶与自身吸引投资两方面同时进行解决,让档案部门引入区块链技术没有后顾之忧。

将培训学习与加大资金支持两者结合转变档案部门原有观念,加快实现区块链技术在我国档案利用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早日实现区块链技术与我国档案利用工作的深度融合。

*本文系马仁杰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当代中国档案利用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批准号:15BTQ080)的部分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国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论坛.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2016)[R].北京,2016.

[2]杨茜茜.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档案信任管理模式探析:英国ARCHANGEL项目的启示[J].档案学研究,2019(03):135-140.

[3]刘越男,吴云鹏.基于区块链的数字档案长期保存:既有探索及未来发展[J].档案学通讯,2018(06):44-53.

[4]赵屹.电子文件防篡改技术发展对档案管理的影响及启示[J].档案学研究,2019(06):77-85.

[5]马仁杰,沙洲.基于联盟区块链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研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J].档案学研究,2019(01):61-68.

[6]王平,李沐妍,姬荣伟.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文件可信保护框架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9(01):101-107.

[7]石进,薛四新,赵小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文件真实性保障系统模型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19(06):111-119.

[8]董貴山,陈宇翔,张兆雷,白健,郝尧.基于区块链的身份管理认证研究[J].计算机科学,2018,45(11):52-59.

[9]刘东斌,吴雁平.中美档案馆馆藏档案利用的三个共性——基于中美档案馆馆藏档案利用率的比较分析[J].档案管理,2019(06):58-62.

[10]李高峰,马国胜,胡国强.现阶段区块链技术在档案管理中不可行分析[J].档案管理,2018(05):30-32.

[11]张俊,袁勇,王晓,王飞跃.量子区块链:融合量子信息技术的区块链能否抵御量子霸权?[J].智能科学与技术学报,2019,1(04):409-414.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管理学院 来稿日期:2020-03-15)

作者:马仁杰 李梦云

档案利用工作论文 篇3:

浅谈高校档案利用工作的现状、问题及解决途径

摘 要:做好高校档案利用工作,充分发挥档案的价值,为学校的全面发展提供服务,是当今高校档案工作的重点与难点。本文论述了高校档案利用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的同时,也探讨了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创新现代化利用方式等五个方面提出了一些见解。

关键词:高等学校;档案利用;利用途径

高校档案是指高等学校从事招生、教学、科研、管理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学生、学校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载体的历史记录。它见证学校的发展足迹和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学校极其宝贵的资源财富。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对档案工作都非常重视。档案工作人员也要转变观念,切实做好高校档案基础工作,不断丰富高校档案馆(室)藏,挖掘档案信息资源,提升高校档案的利用水平和质量。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高校的改革力度也进一步加大,高校档案利用工作如何在新形势下,充分发挥档案的价值,为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提供服务,为社会服务,则是当前高校档案工作的重点。

一、高校档案利用工作的现状

档案利用工作既是高校档案工作的重点,也是高校档案工作的难点。同时它也是发挥高校档案馆(室)藏档案价值、实现档案信息共享的重要途径。目前,许多高校档案馆(室) “重藏轻用”的现象比较突出,只要档案收集进馆,就算是万事大吉了,档案工作人员安于守成,主动服务的意识不强。高校档案利用的主要方式是等待用户上门查询或电话查询的被动服务,而不是主动服务。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用户需求差异化、用户类型多样化化(用户不仅限于校内的广大师生,还扩大到高校毕业生、校友、各类审计人员、法务人员、基建施工人员等),对档案利用服务工作提出了种种新的要求,档案工作人员面对变化如何应对缺乏有效的手段。高校档案利用服务工作的现状与新形势下的要求之间还存在很大差距。

二、目前高校档案利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档案意识的增强,师生员工利用档案的频次日益增加,在档案利用过程中有时并不能满足利用者的需求,原因如下:

1.满足现状,对档案利用工作重视不够

由于档案工作的封闭性,造成高校部分档案工作人员满足现状,缺乏开拓创新的精神,没有充分认识到馆(室)藏档案所蕴含的价值,工作停留在收集、整理、保存的表层,对于档案工作的根本目——提供利用,缺乏深度认知,重视不够,造成了宝贵的档案资源藏在深闺无人知,档案的利用率比较低。

2.高校档案馆(室)的宣传手段单一

高校档案部门不注重对外宣传,宣传工作做得少之又少。我校基本就是每年 “6·9”国际档案日张贴个海报,不定期举办专题展览,多是图片展览,在兼职档案员范围内开展档案法律法规、档案知识竞赛活动等,参与人员有限,受众面小。高校档案馆(室)对馆藏档案的内容及其蕴含的价值缺乏宣传,导致学校领导对档案工作支持不够,师生员工不清楚档案馆(室)究竟有哪些档案资料。

3.高校档案馆(室)藏档案不够丰富,档案信息资源不够优化

我校馆藏档案以党政、教学、财会、基建类档案居多,其他几类的档案内容不够丰富;反映学校办学理念、学科、师资建设等特色档案材料较少;由于工作谨慎,观念保守,怕担责任,对过期或已经失去利用价值的档案没有进行及时的鉴定销毁,且鉴定标准一味的从宽,占用紧张的库房用地,导致档案信息资源优化不够,影响了档案的利用率。

4.档案编研工作滞后

除去全国重点高校之外,大部分高校档案编研工作开展得并不多,很多编研工作都是在被动的情况下进行的,也仅仅是重“编”轻 “研”,研究成果寥寥无几。编研工作主要是对馆藏档案材料进行一次加工、二次加工,如大事记、组织机构沿革等。而对馆藏档案蕴含的丰富资源缺乏精细加工,编研成果未有很强的针对性,不能为学校的各项工作提供有效的帮助。

5.档案利用方式陈旧、落后

目前档案利用主要还是以利用者上门查阅档案为主,电话、传真查询为辅。虽然高校都有自己的档案管理系统,但因为档案数据庞大,系统录入工作比较重,系统里的数据并不齐全,个别档案还要沿用手工检索、查询,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影响查准率、查全率。大部分高校档案馆(室)虽然都进行计算机管理,但现代化程度不高,基本上都是案卷级、文件级目录可查,全文浏览做不到,极大的影响了档案的利用效率。

三、做好高校档案利用工作的有效途径

1.转变观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高校档案工作人员要真正认识到高校档案利用工作的重要性,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摒弃被动服务,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改变之前坐等利用者上门的服务模式,要主动出击。越过档案部门的小范围,要加大格局,放眼全校,站在学校各方面发展的角度来考虑档案提供利用的问题,加大档案的开放和开发力度。档案工作人员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拓宽思路,深入实际,了解各相关部门对档案的需求,定期对档案利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档案利用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需求,并尽快加以解决,方便利用者查询、借阅。

2.拓宽高校档案信息的宣传途径

在信息化的时代,高校档案馆(室)的宣传途径其实很多。在保留原有的宣传方式的同时,可以加强与宣传部门联动,合力打造档案宣传的效果。充分利用高校的广播台、校报、校园网、宣传橱窗等对學校的历史、重大事件、先进人物进行宣传,还可以借助互联网传播,如档案馆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微信公众号作为新型的传播手段为高校类档案工作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载体和平台。档案部门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传播档案文化、拓宽宣传渠道、创新服务方式,可以邀请广大师生扫码关注,可以在公众号上发布一些档案的基本知识、馆藏情况介绍、动态信息等,还可以在线互动,及时答疑解惑,增进广大师生对档案工作的了解,增强广大师生的档案意识,扩大档案工作的影响。

3.丰富高校档案馆(室)的馆藏,优化调整档案结构

丰富馆藏,一直以来都是高校档案馆(室)常抓不懈的工作。近年来,随着高校档案事业的发展,档案数量激增,所以及时做好档案的鉴定工作,避免有价值的材料淹没在无价值的材料之中,是很有必要的。目前,大部分高校还是按照《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中规定的十大类档案来确定收集范围。随着高校各项工作不断地向前发展,档案材料收集的范围也应与时俱进,不断拓宽。以中国民航大学为例,就增加了实物档案、名人档案、招投标档案等。根据档案利用情况统计,我校教学、财会、党政和基建档案的利用率比较高,我们就在现有的基础上,充实档案的内涵,调整档案结构,科学整合档案资源,加强利用研究,提高档案利用的整体水平。

4.加大档案编研工作力度

高校档案编研工作水平高低,是检验高校档案馆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首先,档案编研对档案工作人员的要求较高。档案工作人员要有敏感度,能从学校实际需要出发,了解学校各项工作的最新需求,确定编研选题,再对馆(室)藏档案所蕴含的信息进行挖掘,在突出学校特色的前提下,进行文字方面的编纂。档案部门可以依据馆藏,编写学校《规章制度汇编》《年鉴》或是专题汇编,如《学校历届党代会文件汇编》等。其次,高校档案馆(室)还可以借助外部力量,与学校的其他业务部门联合进行编研,优势互补,例如与宣传部合作,进行校史档案图片展,或联合拍摄学校名人纪录片等。

5.创新现代化档案利用方式

高校档案馆(室)普遍采用的档案利用方式为档案阅览服务、档案外借服务、电话、传真咨询服务、信函查询服务、现代化网络查询服务等。但是现代化的利用手段,在工作实际中应用并不广泛。在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的时代,档案利用的方法和手段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档案系统查阅是今后档案利用的主流方式,高校档案馆(室)一定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加强建设自己的网页和选择适合自己实际的档案管理系统。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目录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是系统数据资源的基础。目前高校普遍建立了目录数据库,但全文数据库因为耗时费力,并不完善。为了更有效的利用高校档案资源,为学校的师生员工和社会人士提供服务,实现档案资源共享,就要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多元化利用平台。其中,档案数字化加工就是一项重要工作。这项工作任务量比较大,我校采取分批、分主次来完成。利用率比较高的教学档案、党政档案优先进行,然后陆续做其他类的档案。利用这种方式查阅,省时省力,快捷方便,还可有效保护档案原件。

总之,档案利用工作是高校档案工作的重点,利用工作水平的提升需要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在档案信息化建设方面,因为档案馆(室)中相关专业人员比较少,所以高校档案工作人员还需培训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提高服务技能。在日常工作中,也要不断丰富馆藏、优化档案结构、充分发挥档案的价值,为学校的全面发展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王琦.浅议高校档案利用工作[J].兰台世界,2006(5)

[2]廖钦初.我国高校档案利用工作的发展与创新[J].中國成人教育,2008(1)

[3]陈晓媛.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档案利用模式的发展与创新[J].山西档案,2016(9)

作者简介:高云燕(1971-),女,中国民航大学档案馆馆员;研究方向:档案管理、史料研究。

作者:高云燕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校安全文化论文下一篇:高校德育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