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有效的研究性学习课程评价策略

2022-10-31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评价, 是研究性学习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对于促进研究性学习的健康发展, 促进研究性学习目的的真正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一门全新的课程, 而对研究性学习课程评价更是一个前人未曾接触到的新问题, 与传统的课程不同, 研究性学习课程不再是由专家预先规划的特定的知识体系的载体, 而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识的生成与发展的动态过程。其内容是开放的, 实践的;研究过程是民主的, 探究的;研究方案的确定, 资源的开发利用, 合作者的确定等均可由学生自主决定。因此,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评价应有多元化的特点。

1 与结果相比, 更重视对研究性学习过程的评价

研究性学习课程评价特别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重视学生在亲身参与探究性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感悟和体验, 重视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智能综合思维运用和见解创新, 在一定意义上说, 相对于结果来说, 研究性学习课程评价更注重过程;相对于“做得好不好”而言, 研究性学习课程评价更关注学生“是否做了”。

当然, 研究性学习课程也要求在研究结束时要进行论文的写作, 答辩及成果展示, 接受教师和专家的评定, 但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评价目标不应该仅仅局限在论文或作品水平的高低及社会价值多少, 而在于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研究能力, 社会实践能力是否得到切实有效的培养和提高。我认为,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评价指标设计应是宜宽不宜细, 宜粗不宜精, 宜简不宜繁。宽, 可以使教师与学生的思维不受拘束, 有助于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而如果评价指标太细, 会束缚学生的手脚, 禁锢他们的思维, 达不到预期目标;粗, 可以使评价的操作具有灵活性, 真正体现学校、个人的特色;简, 可以使评价便于操作, 提高评价的时效性, 及时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

2 不完全抛弃总结性评价, 更多地采用形成性评价

研究性学习课程在操作过程中既会产生终端产品, 如调查报告、小论文等, 更会形成许多的过程产品。总结性评价往往与优劣、等级、评奖、毕业、升学连在一起, 对学生造成很大的压力, 引起学生的焦虑, 因而备受人们的批评。但有研究表明, 适度的焦虑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因此, 研究性学习课程中不能完全抛弃总结性评价。现代教育评价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发展, 所以在关注终端产品同时, 我们应更多地关注研究性学习中的过程产品, 如学生的研究方案, 信息的搜集与整理, 草稿以及学生的参与度, 尤其是学生表现出的探究热情、研究能力、实践能力等。这种关注学生情感和行为能力的评价, 必然为学生提供一个不断自我完善与提高的机会, 有助于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3 以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为主, 他评为辅

素质教育的评价观, 就是让学生积极参与评价活动, 正如教育评价理论家强调的:“要使评价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所以在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评价中, 必须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 使评价的主体多元化, 实践证明, 任何评价如果没有评价者的积极参与, 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所以我们不能将学生视为被动接受检查的客体, 而应让他们参与到评价中来, 鼓励他们主动和客观地检查和评价自己的学习, 自我评审学习活动的进展情况, 吸收他人的经验, 有针对性地作出自我改进, 进一步完善自己。在学生自评基础上, 也应要求学生相互进行评价, 通过相互间的评价发现对方的优点, 以此相互激励, 相互促进, 相互学习, 共同提高, 并在相互评价过程中培养和谐的人际关系, 提高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他人评价包括指导教师、专家的评价, 还有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评价。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 我们可以采用各种形式对学生的研究情况有序地进行跟踪评价, 避免研究过程的失控。

4 以个体差异评价为主, 结合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个体差异评价是依据个体标准来评价的, 它是一种立足于个体自身状况的纵向比较评价, 它有利于形成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个体存在差异, 并且随着学生成熟度的增长其能力也可能渐渐增长。采用个体内差异评价, 不仅考虑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更符合学生的实际, 而且不会对学生成长造成过重的心理压力, 有利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 便于学生了解自己, 找到差异和不足, 力求进步。所以在评价研究性学习活动时, 我们应尽量采用个体内差异评价, 适当结合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相对评价是通过将个体的成绩与同一团体的平均成绩或评价标准相互比较, 从而确定其在团体中等级高低的表示方法。它注重的是静态结果, 重在对学生进行分等, 选择, 忽视个体的努力状况和进步, 它鼓励学生之间的排队、竞争。这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初衷是相违背的。在现实中, 相对评价容易打击多数学生的上进心, 产生很多的失败者。同时, 相对评价也不能分析出学生存在的差异, 所以我们应慎重使用相对评价的方法和技术。

绝对评价的主要任务是对被评价者是否达到了研究性学习的目标要求和达到目标的程度进行判断, 它是一种标准参照评价, 这种标准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有所不同, 也可以允许不同的学生在达到标准的时间上有所差别。这是一种动态发展的评价过程, 它既关注结果, 也关注学生进步的过程, 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研究性学习课程评价中, 我们既要采用相对评价使优秀者脱颖而出, 又要采用绝对评价关注学生的进步与成长, 更应采用个体差异性评价激励学生独特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5 把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有效地结合起来

研究性学习课程重视学生知识、能力的综合运用, 这中间包含着许多的非智力因素, 如情感、意志的作用。这些是很难用定量手段来测量的, 而且也是不需要量化的。我们可以从实际出发, 采用观察、访谈、答辩、评语等定性分析的方法, 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定性描述和评价。对于知识的获取和应用、活动的参与情况、文字成果的展示等可以量化的, 可根据它们在考评中的权重进行量化, 写出计量结果。另外, 定量相近的学生, 其个性特征可以通过定性加以区分, 而定性相近的学生, 在定量上也可以有所区分, 依据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评价原则, 可以对发展程度不同的学生, 作出“各有千秋”的评价, 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摘要:在研究性学习课程评价中, 只有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才能准确、有效地把握该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从而能更好地促进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完善和学生的自我发展。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评价方式,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升.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2] 张民生, 李骏修.教育评价与学生发展[J].上海:教育科研增刊, 2008.

[3] 徐斌燕.国际视野中的研究性学习[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6.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析职业中专英语听力教学下一篇:浅谈小学阶段数学优质课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