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负新使命把握新机遇

2023-02-15

第一篇:肩负新使命把握新机遇

把握新定位新使命新机遇

构筑广西开放合作和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在全区实施“双核驱动”战略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4年10月30日) 彭清华

广西日报

2014-10-31

同志们:

这次全区实施“双核驱动”战略工作会议,是在国家批准实施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修订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准备出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战略规划及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的大背景下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赋予我区的新定位新使命,全面部署实施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双核驱动”战略,动员全区上下全面深化改革,全方位扩大开放合作,为加快实现“两个建成”目标努力奋斗。等一会,陈武主席将着重就实施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作具体部署。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实施“双核驱动”战略是加快实现我区“两个建成”目标的重要保证

“双核驱动”是自治区党委、政府着眼新形势新使命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旨在深入落实并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进一步优化“两区一带”区域发展总体布局,倾力打造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这两大核心增长极,使之成为支撑引领全区加快发展的战略引擎,辐射带动左右江革命老区加快振兴,奋力开创“双核驱动、三区统筹”开放发展新局面。

实施“双核驱动”是顺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战略抉择。经济发展新常态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当前形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深刻揭示了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新特征、新变化,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和发展理念、发展方式的重大创新。新常态不仅表现为速度换挡、从高速转为中高速增长,而且包含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创新驱动、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丰富内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有新思路新作为,必须寻找新途径新动力,更多地眼睛向内,下功夫挖掘自身潜能、强化内生动力,培育打造更多的区域增长极和新的增长点。从我区自然和经济地理来看,“双核”区位优越、发展领先、潜力巨大,又有国家战略重点支持,2013年对全区经济增长贡献率达72.9%。目前,南宁的现代服务业、柳州的汽车制造业、梧州的生物制药产业、北海钦州防城港的电子信息、粮油加工、能源、石化等产业,都已具备一定规模和竞争实力,“双核”区域汇聚了全区最多的人才高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双核驱动”战略,将“双核”培育打造成为拉动全区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成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先导区、示范区,能够为新常态下我区继续保持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根本动力,为全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战略支撑,也有利于“双核”之外的区域腾出更大空间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特色产业、搞好扶贫开发,对盘活全局、促进全区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双核驱动”战略充分贯彻和体现了国家赋予广西的新定位新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审时度势、高屋建瓴,对新一轮区域发展总体布局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其中,明确要求把广西建设成为我国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和“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继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之后,国家还将出台“一带一路”建设战略规划和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我区将实现国家战略全覆盖。所有这些,不仅前所未有地凸显了我区在国家发展总体格局中的重要地位,也使我们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实施“双核驱动”战略,就是要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北部湾经济区和西江经济带进一步开放开发的战略部署,主动参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着力打造面向东盟开放发展的新枢纽新门户,把广西建设成为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这必将促使我区在更广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融入国内国际开放格局,在服务国家战略中进一步提升广西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双核驱动”战略立足“三沿”独特区位优势,进一步优化了我区开放发展的总体布局。沿海沿江沿边,是广西的独特优势和最大潜力。我区拥有大陆海岸线1600公里,占全国的8.9%,居全国第6位;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5634公里,占全国的4.3%;是唯一与东盟既有陆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份,拥有18个国家一类口岸和一系列边境开放合作平台,边境贸易规模居全国前列。我们要在全国新一轮区域发展总体布局中有更大作为,就必须充分发挥和利用好这些优势,进一步释放“海”的潜力,激发“江”的活力,做足“边”的文章。实施“双核驱动”战略,涵盖了我区沿海、沿江、沿边所有区域,有利于最大限度发挥“三沿”优势、汇聚“双核”能量,形成驱动包括左右江革命老区在内的各个区域协同发展的强大势能,进一步完善“双核驱动、三区统筹”的区域发展战略布局。 “双核驱动”战略,既是对我区“两区一带”区域发展战略的优化和提升,也是对国内外发达地区开放发展经验的吸纳与借鉴,体现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符合广西实际,必须切实遵循、有效推进。

二、努力在事关全局的关键性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推动“双核驱动”战略深入实施

实施“双核驱动”战略,基础在打造“双核”,关键在形成驱动,目的在“三区”统筹,这是一项艰巨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统揽全局、科学谋划,紧紧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性问题,集中力量攻坚,不断取得突破。

(一)创新建设开放合作核心区。开放是经济发展的活力之源。“双核驱动”战略本质上是开放带动战略。必须在扩大开放上下更大功夫,努力把“双核”打造成为我区开放程度最高、带动能力最强的开放合作核心区。怎么样实现这一目标?三句话:明确方向、创新平台、“双核”联动。

方向不对,努力白费。无论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还是左右江革命老区,只有发挥自身优势、找准自身定位、明确开放方向,才能取得最大的发展效应。东盟是我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也是成长性最强的经济体之一。2013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已达到4436亿美元,到2020年,将达到1万亿美元。东盟也是我区对外开放的首要战略方向,已经连续13年成为我区的最大贸易伙伴,同时也是我区第二大外资来源地,目前我区与东盟的贸易规模位居全国中西部地区首位。北部湾经济区是我区与东盟联系最紧密、合作最悠久、成果最丰硕的区域,2013年与东盟贸易额达145亿美元,占全区与东盟贸易总额的91.2%。要以北部湾经济区为龙头,进一步深化拓展与东盟的开放合作,着力推动北部湾经济区综合配套改革先行先试,积极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粤港澳台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区域,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达,是我区最大的投资来源地。自2001年起,广东对我区累计投资到位资金超过1万亿元,占全区吸引内地投资的38.3%;改革开放以来,我区累计实际利用港澳台资金超过100亿美元,占全区利用外资的60%以上。依托黄金水道,西江经济带在同粤港澳台地区的开放合作中具有天然优势。要以深入实施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为契机,深化拓展与粤港澳台地区的合作,推动西江经济带深度融入粤港澳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全面参与泛珠区域产业分工合作,做足做实对接东部先进生产力的文章。西南中南地区是我区对外开放的战略腹地和重要依托。要以建设新的战略支点为契机,加快启动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全面对接黔中经济区、滇中经济区、长株潭城市群等广大地区,努力在服务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开放合作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平台和机制之上,没有平台机制的持续创新完善,就没有开放合作的长期效益。北部湾经济区要围绕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等常办常新机制,做深做实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中马“两国双园”、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南宁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等合作平台,积极探索建立中国-东盟区域金融合作中心、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东兴-芒街跨境经济合作区、北部湾自由贸易试验区、海洋经济合作示范区等新平台新机制,努力实现从“黄金十年”迈进“钻石十年”。西江经济带建设要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和广东方面沟通对接,完善跨省协调机构和定期会商机制,进一步打造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等合作平台,努力提升流域合作、省际合作、东西部合作水平。左右江革命老区要加快建设凭祥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凭祥-同登跨境经济合作区、百色-文山跨省(区)经济合作区和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等平台,努力提升沿边开放合作水平。

西江经济带上承丝绸之路经济带,北部湾经济区下启海上丝绸之路,国家即将出台的“一带一路”建设战略规划,把我区定位为“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使“一带一路”在“双核”区域联接联通、交汇交融,对我区开放合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实施“双核驱动”战略,必须统筹好开放联动,发挥“1+1>2”的效应。要认真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战略规划,向东向南借助粤港澳台和东盟积极融入海上丝绸之路,向西向北依托西南中南腹地主动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不断扩大与长江经济带等区域的合作,拓展与欧美、日韩、印澳等国家和地区的开放。要加强北部湾经济区与西江经济带的协同发展,推动“双核”基础设施互通、产业企业互融、市场资源共享、政策优化组合,切实解决要素分散、市场分割、物流不畅、同质化竞争等深层次问题,加快形成陆海边统筹、境内外联动、区域间协同的全方位开放合作新格局。

(二)着力打造现代综合交通枢纽。要想富先修路,要快富修高速,又有同志提出,要想强建机场。实施“双核驱动”战略,必须交通先行。目前,交通设施落后,集疏运体系不健全,区域内外互联互通水平不高,加上运营管理、服务效率质量等方面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双核”驱动能力的主要瓶颈。 截至2013年底,“双核”区域内铁路密度为197公里/万平方公里,二级以上公路密度为636公里/万平方公里,均相当于发达省份的70%左右,目前“双核”区域正处于交通基础设施大投入、大发展的阶段。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开展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正是针对这一阶段特征和“双核驱动”需要作出的战略部署。我们必须一手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交通管理体制改革,着力打通内外梗阻,破除各种障碍,活血化瘀,舒筋活络,加快形成通江达海、联内接外、覆盖城乡、水陆空一体化,与“双核驱动”战略相适应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加快构建出省出海出边大通道,打通外梗阻。面向西南中南地区,推动建成连接昆明直至大湄公河次区域、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西向通道,连接贵阳、重庆、成都直至兰州、西安等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西部南北大通道,连接湖南、湖北直至中原地区的中部大通道。面向粤港澳地区,以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为着力点,大力推进黄金水道建设,加快建成通往珠三角的高等级水路、快速铁路通道和高速公路网。面向东盟地区,推动修建贯通南宁-河内-金边-曼谷-吉隆坡-新加坡的国际大通道,打造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推进以北部湾港为基地的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建设,促进海上互联互通。进一步加强交通网络的有机衔接,把面向西南中南、粤港澳、东盟地区的各种交通方式有效贯通起来,形成与周边省份、周边国家融为一体的水陆空立体综合交通网。

加强“双核”互联互通,打通内梗阻。围绕“高速县县通、高铁市市通、民航片片通、内河条条通”的目标,把握国家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机遇,抓住关键通道、关键节点和重点工程,持续掀起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热潮,强枢纽、通梗阻、续断头、补短板,增加路网密度,完善路网结构,提升路网质量,促进南宁、柳州、桂林、梧州等交通枢纽和重要节点城市高效对接,加快建成铁公水和航空相衔接、交通“大动脉”与“毛细血管”相贯通的现代交通运输网络。

(三)努力构建现代产业集群。产业是区域经济的根基。“双核”驱动力的大小,取决于产业实力的强弱,尤其是产业集群化的规模和水平。目前,“双核”区域产业层次仍较低,发展方式仍较粗放,高耗能工业比重大,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水平低,产业雷同、同质化竞争等问题也不同程度存在。要针对这些问题,深入挖掘“双核”特色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园区为载体,着力培育壮大核心主导产业,在做大总量、优化结构、转型升级上见实效。

大力促进产业集聚集群发展。进一步明确各市功能定位及产业重点,因地制宜布局大的产业项目,形成科学合理的产业分工,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北部湾经济区要突出沿海港口优势,重点发展临港产业、海洋产业,形成以石化、能源、钢铁、电子、修造船、粮油食品加工、林浆纸、新材料、海洋生物工程等为重点的现代临海产业集群。西江经济带要突出通道和纽带作用,重点加强与珠三角的产业对接,深度参与区域产业分工,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形成以汽车、内燃机、机械、冶金、化工、农产品加工、新能源等为重点的沿江产业带。左右江革命老区要发挥资源富集优势,重点建设能源保障基地、资源精深加工基地,大力发展电力、油气、有色金属、生物制药、特色农业、文化旅游、健康养生等产业,加快打造沿边经济带。进一步提升区域间、上下游产业的关联度,完善产业配套,延伸产业链条,打造各具特色的产业高地和产业集群,促进“双核”产业协同发展。

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加快提升“双核驱动”战略的产业支撑力,增强对全区产业发展的辐射力带动力。按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方向和要求,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集中力量扶持食品、汽车、冶金、机械、建材、造纸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发展潜力的传统优势产业,支持相关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促进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大幅提升企业生产能力和工艺水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培育壮大一批循环经济产业园,打造具有广西特色的蔗糖、石化、有色金属等循环经济产业链,建设国家生态铝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生态环保型有色金属产业示范基地。加大外引内联力度,规划建设一批服务业集聚区和内外贸一体化的大型专业市场、物流中心、科技服务区、区域性国际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大力培育现代服务业。

(四)进一步做强做大新型特色城镇。城镇是“双核驱动”的基础载体。目前,“双核”区域内只有南宁、柳州中心城区人口超过100万,其他设区市大多在50万左右,城镇规模偏小、城镇化水平不高,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不强,“双核”的集聚、辐射功能难以有效发挥。广西的城市与发达省份的城市比规模、比总量、比实力差距较大,但比特色、比生态、比人居环境还是有优势的。比如,桂林早已享誉海内外,柳州也堪称后起之秀。柳州过去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经过多年治理,已成为花园城市,市民也以“工业城市中生态环境最美、生态城市中工业实力最强”而自豪。还比如,我们几乎每个城市都有河流穿城而过,这在全国其他省区是不多见的。我区一些县城,如阳朔、三江、金秀等,虽然规模不大,但民族特色浓郁、生态环境优良,知名度和美誉度也越来越高。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这些特色优势,遵循城镇建设的一般规律,尊重历史、敬畏自然,走出一条特色多元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北部湾城市群,发挥其“牵引机”和“领头羊”的作用。充分发挥南宁首府城市和柳州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建成集聚功能强、辐射面广的现代都市圈,打造“双核驱动”的城市之核,并与以广州为核心的珠三角城市群有机联结,进一步带动桂中城镇群、桂北城镇群、桂东南城镇群协调发展。突出生态、民族、边境等元素,推动左右江革命老区城镇化建设,并与生态移民搬迁、农民工就地创业结合起来,加快建设一批旅游文化型、沿边开放型、商贸物流型、移民安置型特色城镇。创新城市群、港口群、产业群互动发展机制,实现产业发展与港口建设互动、产业集聚与城镇集群融合、产业园区与城市新区一体化发展,加快产城融合发展步伐。

(五)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十分关心我区的生态环境保护,要求我们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把生态环境保护好,是中央的要求、人民的期盼,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对广西而言,竭泽而渔、牺牲环境的发展方式,得不偿失,遗害无穷,今天使不得,明天使不得,永远都使不得。我们一定要把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一时的发展。在实施“双核驱动”战略过程中,有两个重大的环保任务必须严防死守:一是西江流域的水环境保护,涉及沿江两岸及下游粤港澳地区上亿人的饮用水安全,近两年发生的龙江镉污染、贺江水体污染事件给我们深刻的教训,任何时候都要警钟常鸣,不允许有半点松懈和侥幸,发生问题要严肃追责。二是北部湾的海洋生态保护,这是目前我国近海水质最洁净的海域之一,是这一区域健康发展之基之魂,保护不好我们无法对历史、对人民交待,也会造成不良的国际影响。

保护好这一条江、一片海,关键是要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坚决摒弃那种将发展与保护截然对立起来的片面思维。根据北京大学潘文石教授的观察统计,2005年以来,在钦州市沿海大工业发展的同时,该市三娘湾海域的中华白海豚数量仍能实现年均3%左右的增长,形成“大工业与白海豚共存”的独特景象。这说明,发展和保护是可以双赢的,关键是思想到位、措施得力、项目对路。要做好环保“加减法”。所谓加法,就是要加强对生态建设的投入,持续深入推进“美丽广西”乡村建设,加大污水垃圾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力度,强化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循环经济,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走绿色发展之路。所谓减法,就是要提高产业准入门槛,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坚决淘汰“两高一剩”落后产能,坚决杜绝污染项目。

三、深化综合配套改革,打造北部湾经济区升级版 北部湾经济区是我区开放开发的旗帜和龙头,是“双核驱动”战略中增长潜力最大的一核。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6年来,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4%,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临海产业加快崛起,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保税物流体系初步形成,开放合作水平进一步提高,2013年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分别占全区的33.5%和39.1%,发展成果令人瞩目。今年以来,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形势下,北部湾经济区引领全区发展的作用更加凸显。但由于底子薄、基础差、起步晚,北部湾经济区作为全区发展重要一核的龙头带动作用仍然有限,与到2020年实现经济总量占全区45%左右的规划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发展过程中仍面临许多突出难题和体制机制障碍。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提升开放开发水平,打造北部湾经济区升级版,根本出路在于深化综合配套改革。这次会议之前,自治区党委常委会讨论通过了《关于深化北部湾经济区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以及户籍制度、港口体制、园区体制、通关一体化等4个配套改革方案,为加快北部湾经济区重点领域改革指明了方向、明晰了路径,要逐项研究、抓好落实,为全区深化改革创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努力构建开放度高、竞争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新型城市群。

(一)以户籍制度改革为核心,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四市同城化步伐。同城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趋势。推进北部湾经济区四市同城化改革,是经济区升级发展的迫切要求,是南北钦防1300多万群众盼望已久的美好夙愿,也是我区全面深化改革的最大亮点之一。目前,四市同城化已初步破题,通信、金融、社保、交通等同城化率先取得实质性进展。我们要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整体推进、分步实施,加快同城化步伐。户籍同城化是北部湾经济区四市同城化改革的“牛鼻子”。要以户籍同城化改革为突破口,进一步打破行政壁垒和市场分割,促进以人为核心的生产要素自由流动,资源优化配置,改善经济区单个城市规模小、实力弱的状况,增强作为国家级重点城市群的辐射带动力和综合竞争力。要大力破除城市之间、城乡之间的制度性障碍,逐步消除附着在户籍上的各种公共服务差异,让所有经济区居民享有均等公共服务,逐步实现区域内要素市场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户籍迁移自由化、综合管理便利化,促进经济区城际融合、城乡一体协同发展,为其它各领域的同城化创造条件。

(二)创新港口建设管理运营体制机制。港口是北部湾经济区的核心优势。近年来,北部湾港口建设突飞猛进,2013年货物吞吐量接近2亿吨、集装箱超过100万标箱,跻身区域性大港行列。但港口管理运营体制不顺、资源配置不优、开发经营主体单

一、现代物流和港航服务业发育不足、集疏运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仍比较突出,导致综合物流成本高、效率低,不仅对区外、境外货源吸引力不足,就连区内也有近40%的物流绕道而行,造成“广西货不走广西港”的尴尬现象,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下决心予以解决。

振兴北部湾港,要围绕打造千万标箱现代化大港,建成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的目标,在创新港口建设管理运营体制机制上下功夫,建立健全港口综合协调机制,统筹抓好海岸线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监管保护,打破港口建设运营垄断格局,放开市场准入,创新合作开发模式,引入更多战略投资者、战略合作伙伴、国内外知名航运企业,参与港口建设经营,推动港口资源带动航线发展,进一步提升港口经营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北部湾港是西南中南内陆腹地进入中南半岛东盟国家最便捷的出海门户,在服务区域开放发展中具有传统优势。2013年,西南中南各省市借道广西出海的货物吞吐量达7500万吨,占我区沿海港口吞吐量的四成左右,要千方百计巩固和拓展这个重要区域市场,为港口发展提供充足稳定的货源。同时还要看到,随着国家规划建设长江经济带,西南中南地区谋划向长江经济带靠拢,势必对我区形成新的挑战。我们要主动而为,抓紧深入西南中南地区布局、共建内陆“无水港”群,在完善通道设施、提高行政效率、优化服务环境上下更大功夫,为西南中南省份借道广西出海提供更大便利,进一步提高北部湾港对西南中南地区的辐射力、吸引力。

口岸通关效率是决定北部湾港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要认真落实自治区出台的《北部湾经济区口岸通关一体化工作方案》,加强部门协作,打破管理界限,推行查验部门间“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实行“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通关模式,实现通关作业、信息技术、综合服务、口岸管理协调一体化。打破经济区六市隶属关区的管理边界,逐步统一关区代码,实现“六市一关”,促进贸易物流无障碍通关、无缝隙对接。推动与西南中南省区建立跨区域口岸合作机制,与越南等东盟国家口岸建立“一地两检”、旅客自助式通关等跨国口岸合作机制。

(三)大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行政效率是衡量行政管理水平的主要标志。完善行政管理体制,既是北部湾经济区综合配套改革的重要内容,又是改革得以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在不打破经济区现有行政区划的前提下,要摒弃“一亩三分地”的本位主义思维,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转变政府职能,创新行政审批方式,以经济区激活行政区,营造务实精简、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

切实下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先手棋。借鉴天津滨海新区的做法,在北部湾经济区选择试点城市实行集中行政审批,统一行政执法。进一步扩大北部湾经济区项目审批权限,强化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统筹协调,加强自治区一级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功能,完善经济区与行政区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体制机制,统筹好中直、区直部门及四市之间的关系。坚决拆除各种非市场壁垒,强化经济区统一市场体系建设,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探索形成集约高效的市场化配置机制,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充分竞争,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四)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大开放大建设需要大投入。目前,北部湾经济区项目建设资金主要靠银行贷款和业主自筹,融资渠道单一,资金缺口很大,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突出。要通过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方式多样化、政府监管规范化的投融资体制,有效破解资金难题。

要用好用足用活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这个重大平台,大胆先行先试。深化经济区四市金融同城化改革,建立北部湾统一的产权市场、资本市场,建设同城化金融市场体系、组织体系。推动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探索人民币回流机制,推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人民币跨境使用等,抢占沿边金融、跨境金融合作制高点。积极培育多层次资本市场,管好用好北部湾产业投资基金,组建运营北部湾股权交易中心,扩大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五)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人才是创业兴业之本。近年来,我区与中央国家机关、重点高校、中央企业、发达地区持续互派挂职干部,连续四年面向北大、清华等“985”高校定向招录选调生,首次从中央金融机构集中引进35名金融人才,等等,对推动经济区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从整体上看,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高层次人才缺乏,仍是制约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最大瓶颈。要加快建设北部湾人才特区,坚决破除人才培养、引进、流动、开发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健全人才服务体系,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实施人才柔性管理模式,吸引更多专业人才到经济区从事教学、科研、技术服务和项目开发。坚持产业引进与人才引进相结合,面向海内外引进领军型高层次人才和重点产业创新创业型人才,以产业项目吸引和聚集人才。畅通人才流动渠道,建立健全人才发展保障体系,完善人才自主创新激励政策,建立人才待遇与岗位职责、工作绩效、成果转化效益挂钩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做到以崇高事业留人、以适当待遇留人、以良好环境留人。 同志们,“双核驱动”是事关广西开放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双核”是一个大范畴、广覆盖的概念。北部湾经济区、珠江-西江经济带、左右江革命老区这三个国家层面的发展规划,对我区各市作了全覆盖,有的市是交叉覆盖,有的市则以规划延伸区方式覆盖。实施“双核驱动”战略,将不限于相关规划的特定范围,而是着眼全区大局进行统一布局、统一部署。各级各部门都要牢固树立全区一盘棋的思想,清醒认识这个大局、自觉融入这个大局、主动服务这个大局,不断汇聚齐推共进的强大合力。各市县要牢牢把握实施“双核驱动”战略的重大机遇,明确角色定位,发挥优势、挖掘潜能,努力找准参与、服务、融入“双核驱动”战略全局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把自身开放发展同“双核驱动”战略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既为全局战略实施作出积极贡献,又通过全局战略促进自身发展。今年底,横贯我区的南广、贵广高铁将同步建成通车,我们要下功夫打造南广、贵广高铁经济带,推进沿线相关市县更好地融入粤港澳经济圈。

要进一步完善实施“双核驱动”战略的工作机制。坚持项目引领,自治区制定了《实施“双核驱动”战略重大项目建设工作方案》,各部门各市县要按照《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重大项目推进的时间表、施工图、责任书,使战略实施项目化、项目推进化。坚持问题导向,抓住统揽“双核”全局的重大问题,具体问题具体解决,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在攻克一个个难题中推进战略全面实施。大力发扬钉钉子精神,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抓紧启动项目落地的“最先一公里”,尽快打通“最后一公里”。坚持常态化差异化督查考核,综合考虑各市县功能定位、发展基础、资源禀赋等因素,针对重点任务制定专项督查方案并定期进行督查,形成科学合理的考评督查方式和考核结果运用机制。

同志们,深入实施“双核驱动”战略,是我区向着加快富民强桂新跨越、实现“两个建成”目标的历史进军。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自觉担当起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夙夜在公、奋发有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让北部湾经济区和西江经济带千帆竞发、万马奔腾,让八桂大地风生水起、龙腾虎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壮乡儿女的新贡献

第二篇:立足新定位,迎接新使命;把握新机遇,开创新局面(定稿)doc

立足新定位

勇担新使命

开创新局面

为服务全区建设江汉平原“五化”同步发展先行区和县域经济强区而努力奋斗!

----在2017年全区财政工作暨春节集训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共聚一堂,在这里召开2017年全区财政工作暨春节集训大会。去年底,组织安排我回到财政局,继续和同志们一道工作,这既是区委区政府交给我的重担与责任,更是同志们对我的信任与缘分。首先,我代表局党组祝愿大家鸡年吉祥!幸福安康!也祝东宝财政事业再攀新高。近期,我会抽出时间,到各单位转一转,特别是乡镇、街道财政所、分局。一是看望大家;二是听取同志们的意见;三是与大家共谋财政工作。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总结回顾,2016年全区财政改革发展成效显著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全区财政系统在前任‚老班长‛XXX的带领下,坚持发展新理念,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和收入下滑双重考验,充分发挥财税政策作用,科学施策,精准发力,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我认为,主要体现为五个‚有力有效‛。

(一)财政保障有力有效。面对宏观经济增速放缓、财政收入增长乏力、刚性支出快速增长的严峻形势,我们多措

并举聚财力,想方设法抓增收,积极争取抓融资,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财力保障。特别要说明的是,这一成绩是在经济持续下行的形势下取得的,是在政策性减税降费的大背景下取得的,实属来之不易、弥足珍贵。

(二)服务发展有力有效。综合运用财政政策、资金和服务等手段,全力支持经济发展,通过产业基金、调度资金、以奖代补、贴息、担保等支持方式,打造支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机制,有力推动了全区经济协调发展。坚守民生底线不动摇,不断完善民生保障机制,将有限的财力用在‚刀刃‛上。全年民生支出达到8.8亿元,教育、医疗、社保和‚三农‛等民生事业得到较好保障。

(三)财政改革有力有效。三大改革走在全市前列。PPP融资模式实现了‚制度设计、项目策划和落地开工‛的‚三突破‛。投资3100万元的电路板产业园污水处理厂PPP项目和投资2.6亿元的区文体中心项目顺利开工。清理盘活区本级存量资金637万元,直接纳入2016年财力统筹。按照‚清理、甄别、整合‛程序,全年统筹资金3.2亿元促进危房改造、产业扶贫等精准脱贫措施落地。

(四)资金监管有力有效。不断完善大监督格局,先后开展了财务报销违规问题检查和违规发放津补贴等专项整治工作,进一步严肃了财经纪律;加强会计基础管理和会计质量信息监督,严格账户开设,规范财务核算。强化财政投资评审和政府采购监管,全年完成评审项目143个,审减金额3.44亿元;完成采购金额5.9亿元,节约资金0.18亿元;对整改审计查明的五个方面的违规问题,全部整改到位。

(五)履职能力有力有效。局党组坚持抓班子、带队伍,抓机关、强基层,全体干部职工围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履职尽责督促检查、‚三抓一促‛等活动,自觉践行‚尊崇责任担当,展现财政作为‛工作理念,努力增强财政事业发展的自觉性、坚定性。在全区政府系统履职尽责督促检查工作集中评议中获得第一名。

一年来,我们在困境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突破,全区财政运行保持了总体平稳态势,为东宝强区富民做出了积极贡献。奋斗充满艰辛,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在座同志们求真务实、辛勤耕耘的结果,更是广大基层财政干部长期坚守、无私奉献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局党组,向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财政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比如:适应新常态的财政工作理念有待加强;财政收支矛盾仍然突出,财政保障能力亟待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有待提升,财政资金安全管理有待强化;债务规模逐渐加大,债务风险防范机制有待完善;全系统干部队伍年龄老化,队伍素质有待提高等等。

这些问题的表象在工作,但工作是靠人来干的,我认为问题的根子就出在干部的素质、作风、精神和意识上。当前我们财政系统内部主要表现为‚四不‛:一是士气不振。有的同志缺乏干事创业的激情与热情,在参公管理没落实、工资待遇偏低、作风纪律严明的大环境下,感叹政治上无奔头,经济上无看头,长期为经济待遇所困、为晋升职位所缚、为各种虚荣所扰,心浮气躁,‚在岗不胜岗‛,工作中存在‚干

多干少‛一个样的思想。有的同志工作上缺乏担当,满足于守摊子,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被动应付日常工作。二是业务不精。当前,全系统干部职工普遍存在年龄结构老化、知识老化的问题。随着财税体制改革的推进,财政工作面临很多新政策、新问题,过去长期形成的一些生财理财用财管财理念和方式,都在逐步改革、变革,有许多新知识需要学习钻研,像新预算法给组织收入、安排支出、监管资金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像供给侧改革、税制改革、PPP、购买服务等新领域,这都是已经向我们扑面而来的新课题,需要我们不断充电,努力更新。三是担当不够。有的干部职工在廉洁方面没有问题、重大政治原则上没有问题,但存在精神不振、不负责,不作为的现象,在大是大非面前不敢较真碰硬、矛盾问题面前不敢迎难而上,遇到交叉性工作,不愿牵头,避重就轻。歪风邪气面前不敢坚决制止,只想当‚好好先生‛,严重缺乏担当精神和大局意识。四是律己不严。有的同志作风散漫,存在上班打游戏、看电影、炒股票、吃零食等;有的经常迟到早退、无事请假、不服管理、不愿加班;有的同志年长一点,安排工作不想干,摆老资格,随心所欲,没有给年轻同志做好榜样,造成很坏的负面影响;有的同志年轻一点,安排工作不会干,还不愿意学,没有青年应有的朝气活力。对于这些不良现象,请大家扪心自问,对号入座,有则改之。

二、把握形势,增强做好财政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放眼2017年,我区经济运行还存在不协调、发展不平衡、结构性矛盾等问题。反映到财政上,则是经济下行压力

正进一步向财政深层次传导。财政运行面临的难度更大、挑战更多,财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更加尖锐,财税改革任务更加艰巨、更加繁重。对于今后一个时期的财政工作,我们应充分做好利弊形势的研判,不利因素表现在:

一是财政收入放缓的趋势更加明显。宏观经济形势决定了财政收入增长势必放缓:政策层面上,减税降费仍是主基调,‚营改增‛等税制改革对收入冲击较大;现实层面上,我区传统的资源型企业及骨干税源企业调结构、稳增长的压力加大。据统计,2016年,全区纳入重点监控的100户年纳税50万元以上企业共计完成税收74300万元,减收12762万元,下降14.7%。预计今年乃至未来几年,我区收入形势将更加严峻,财政收支矛盾呈加剧之势,平衡收支压力极大。

二是财政支出攀升的趋势更加明显。全省财政工作会议指出:财政政策、财政资金的供给必须精准有效,预算安排要适应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保障民生兜底的需要,各地要将一般公共预算内的财政资金主要集中用于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集中地方政府债券资金用于保重点、抓建设、促发展。当前,在财政收支矛盾不断凸显的情况下,这是倒逼我们提高财政政策精准性、提升财政资金绩效的一个重要机遇。要改变过去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改变过去财政资金‚撒胡椒面‛等传统做法,在集中财力办大事上精准施策,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

三是财政改革提速的趋势更加明显。财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头戏,当前,按照中央、省、市财税体制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与新《预算法》实施相配套的各项财

政改革政策将密集出台,前年是预热起步,去年是提挡增速,今年将是稳步前进。今年,我们拟定了区乡体制改革、专项资金管理改革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改革等三项改革任务,改革的阻力很大,这对我们的改革创新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四是财政增收空间受压的趋势更加明显。我区经济稳定运行的基础不牢固,不协调、不平衡。化肥、水泥和煤炭等支柱产业短期内难以复苏;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园区产业尚在培育,尚未发挥支撑作用,而新产业、新项目、新业态的发展还不足以弥补传统产业的‚掉位‛。国家营改增和减税降费政策全面实施,减税趋势进一步凸显,税收收入增长率将进一步下降。税源不足问题突出,可用财力增长有限。

我区第八次党代会确立了‚产业强区、‘五化’兴区‛的发展战略,明确了‚建设江汉平原‘五化’同步发展先行区和全省县域经济强区‛的战略定位,为未来五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目前,我们的机遇和动力因素表现在:一是,近年来,我区通过招商引资经济社会取得了较大发展,产业新城格局已经拉开,山东万华集团、浙江传化集团等一批上市企业投资东宝;电子信息产业从无到有,绿色建材产业由弱变强,物流产业由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发展,这些都为财税增长奠定了税源支撑。二是,上级财政转移支付政策逐步完善,转移支付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全省财政工作会议指出,2017年,将继续加大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力度,推动县域经济上台阶;国家继续加大扩内需力度,增加对‚三农‛和民生的投入等,这些都为我们争取资金、加快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三是,区委、区政府对财政工作高度重视,把财政

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积极调整财政体制,强化财税督查考核和奖励,为我们做好财政工作提供了强劲动力。

三、突出重点,全力做好2017年财政各项工作 根据全省财政工作会议、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财政改革要求,2017年全区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中央、省、市、区经济工作会议和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引导作用,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强化财政监督,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升财源实力、改革活力、管理效力和队伍魅力,全力打造‚四力‛财政,为推进‚建设江汉平原‘五化’同步发展先行区和县域经济强区‛提供坚实财力保障。工作目标: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9500万元,增长12.3%。完成对上争取资金16亿元,增长10%。完成筹资融资30亿元。

(一)不遗余力服务发展,提升财源实力。一是加强重点财源建设。建立财源建设台账和重点税源清单,动态管理,跟踪服务,将财政政策重点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倾斜,向有市场、有信用、有税收的企业倾斜。二是大力支持‚总部经济‛发展和乡镇财源建设。落实财政配套政策,力争2017年全区新增总部企业3家。完善乡镇财源建设管理办法,支持乡镇创新产业发展模式,调动乡镇发展财源的积极性。三是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完善争取资金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加大部门配合、对接省、市工作力度,争取省、市产业发展基金和财政项目资金的支持。力争全面完成2017年向上争取资金计划。四是充分向内挖掘潜力。加大存量资金盘活力度,统一调度,保障平衡,解决资金缺口;进一步加大项目资金

整合使用力度,减少专项资金,清理结转结余资金;严格执行预算结余资金清零规定,对所有预算单位预算结余资金统一清零,收回指标,纳入下财政预算。五是发挥财政金融联动效应。围绕‚1234‛工程建设,抓住国家信贷政策调整机遇,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做大做实产业投资平台,增强融资能力,加快重资产建设,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深入推进政银合作,力争政银合作基金全年实现贷款规模增长20%以上。

(二)全力以赴推进改革,提升发展活力。一是推进专项资金管理改革。全面推进财政专项资金项目库管理,实行财政专项常年动态评审,滚动管理。所有项目资金一律先评审再入库,不入库项目不安排预算,进一步增强政府投入的科学性、合理性。二是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财政专项资金运行机制,形成‚花钱必问效,无效必追责‛的工作规范,实现预算绩效管理与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有机结合,不断提高财政支出绩效。三是盘活行政事业单位存量国有资产。开展全区经营性及闲置资产清查工作,建立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动态监管体系,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明确国有资产监管的责任主体和行为主体,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发挥国有资产最大效益。

(三)多管齐下狠抓监管,提升管理效力。一是常态开展财经纪律巡查工作。近年来,我区在审计、监督检查和履职尽责督促检查等工作中,发现了一些地方、一些部门违反

财经纪律问题较为突出,有的问题还十分严重。我们要本着‚守土有责‛的原则,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坚决防止和遏制违法违规行为。监督局要科学拟定2017年财政大监督检查计划,将项目立项、资金使用、资金绩效、资金台账、支出进度等纳入重点检查内容,针对检查出的问题及时纠错、纠偏,督促问题单位整改到位;要围绕精准扶贫、改善民生等目标,选择扶贫、社保、‚三农‛等专项资金开展监督检查,促进民生资金的整合和精准投放,确保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有效落实。二是加强土地出让收入管理。要健全土地出让收支预决算管理制度,将土地出让收支全额纳入政府性基金收支预算,支出一律通过政府基金预算从土地出让收入中予以按排,并明确具体支出项目和预算科目。同时,加强土地出让收支监督检查,以监督促进土地出让金管理的进一步规范。三是加强政府性债务及融资平台公司融资监管,出台项目融资管理的意见,加强政府投融资项目监督管理;制定出台中期财政管理规划,建立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完善政府债务动态监控机制,切实防范财政风险。

(四)砥砺奋进培树形象,提升队伍魅力。新形势,新格局下,‚高标准、严要求、快节奏‛将成为我们每一名财政干部必须适应的新生态。从今年起,我们将下更大气力加大机关作风建设,培树财政新形象,展示财政新作为。一是要有新理念。没有新理念,就无法驾驭改革新使命和工作新要求,新新理念从何而来,首先应该从学习中来。人教科要结合实际迅速制定2017年财政理论学习计划,在内容上要做到务实管用,在形式上要灵活多样,考学结合,以考促学,

学习考勤、学习笔记、考试成绩如实通报,通过学习来不断提升干部职工的新的理财思维和管理理念。二是要有新担当。党组成员、中层干部、党员干部要在增强“四个意识”上带好头、做表率。当前组织收入、财政保障、改革推进、资金筹措等任务艰巨,在压力和挑战面前容不得我们来相互推诿,每一名财政干部职工都要勇于担当,乐于担当,独挡一面,一级对一级负责,一级服从一级。要务实肯干,埋头苦干,撸起袖子加油干。对于局党组安排的重点事项,局办公室要建立台账和任务分解清单,跟踪督办通报。三是要有新作风。没有好的作风干不出好的工作,更树立不了好的团队形象。关于抓好作风:首先要把规矩立在当下,局办公室和农财局要分别牵头组织完善2017年机关、所(分局)目标考核办法,严格考核结账。其次要把纪律挺在前面,局监察科要迅速牵头拿出工作纪律查岗方案,采取多种形式的明查暗访,今年要曝光一批反面典型。第三要把活动开展起来,局工会要牵头进一步完善党工团妇活动计划,要精心组织开展有意义、提精神、聚合力的活动,塑造财政魅力。

同志们,雄鸡司晨,春节后工作状态,是对我们干部作风的检验。我看到目前大家的精神面貌和工作状态都很好。新的一年孕育着新的希望,今天的财政春训大会将正式掀开新一年财政工作的序幕,让我们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立足新定位、勇担新使命,收心、聚力、加油干,努力打造‚四力‛财政,再创财政工作新局面!

第三篇:迎接新挑战 把握新机遇 实现新突破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为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和新要求而提出的一系列重要战略思想;是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关于科学发展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指导方针和根本保证。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其核心是以人为本,目标是构建和谐,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关键是要树立规律意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不断解放思想,迎接挑战,把握机遇,求取突破,推进跨越。兴文县作为四川省宜宾市处于川滇黔结合部的一个边远山区县,在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川省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宜宾市构建长江上游川滇黔结合部经济强市的进程中,既面临极大的困难和挑战,同时也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和条件。在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面前,兴文县要实现解放思想求突破,关键是看能不能自加压力、挑战自我,能不能把握形势、抢抓机遇,能不能突出优势、加快发展。

一、解放思想求突破,首先是看能不能自加压力、挑战自我

发展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总会面临这样那样的压力和挑战。有压力才有动力,有动力才有活力。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求奋进、攻坚克难求突破的过程。兴文县幅员面积1373平方公里,总人口45万人,是四川省最大的苗族聚居县、古代僰民族消亡县、革命老区县,区位独特,资源富集,由于长期受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的制约,一直以来发展基础薄弱、发展水平极低、财源支撑严重不足,曾是“国家重点扶贫县”,在“八七扶贫攻坚”后仍被确定为“省级重点贫困县”。近些年来,兴文县不断解放思想,锐意改革,扩大开放,攻坚破难,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纵向 - 1 -

比,兴文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确实很快;从横向来看,与一些发达地区和全国、全省、全市的同类县区相比,差距不小。差距除表现在交通条件、基础设施等方面外,还表现为经济总量小、产业层次低、安全生产压力大、发展不平衡,根本还在于干群的思想还不够解放。面对持续蔓延的金融危机和周边县区竞相崛起的发展态势,兴文发展面临严峻的形势和极大的压力。越是困难的时候越需要增加信心;越是面临挑战的时候越需要增添勇气。兴文县要实现解放思想求突破,首先就要敢于自加压力、挑战自我,并不断超越自我。要用全面的观点、辩证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看待形势;要始终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把目标定得更高一些、步子迈得更大一些;要始终发扬“解放思想,求实创新,自强不息,勇争一流”的兴文精神,迎着困难上、顶着压力干;要始终保持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不断克服困难,创造新的佳绩。

二、解放思想求突破,主要是看能不能把握形势、抢抓机遇

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兴文县目前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国家扩内需、保增长宏观政策的实施,兴文县经济发展的环境变得更加宽松;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推进和产业转移的不断深化,兴文县工业、农业、旅游发展的前景更加广阔;随着成贵高速铁路、渝昆高速铁路、西遵铁路、隆黄铁路和纳黔高速、宜叙高速公路及竹海石海快速通道等一系列重大交通项目的实施,兴文县发展的区位条件将得到极大改善;设计年蓄水4030多万立方米的新坝水库有望在今年完成立项、明年开工建设,建成后将是宜宾市最大的水库,可促进工业、农业、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地奥集团投资28.2亿元建设年产120万吨煤制甲醇煤化工项目的建设,既可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更能有力地推动工业强县。特别是兴文县3月5日和3月18日分别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四川省“扩权强县试点县”和“民族地区待遇县”,使兴文县成为“双料县”,赢得了历史罕见的重大机遇,站在了更高的发展平台。作为“民族

地区待遇县”,兴文县在财政税收、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都必然会获得长效的政策优惠和更大的资金扶持,在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类项目上也必然会得到优先支持;作为“扩权强县试点县”,兴文县在计划直接上报、财政审计直接管理、税收管理权部分调整、项目直接申报、用地直接报批、资质直接认证、部分价格管理权限下放、统计直接监测发布等八个方面的行政审批权限将有所扩大,体制机制也会发生相应改变,行政效能将得到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将不断增强。机遇近在咫尺,关键是看能不能抓住。

就目前而言,可以说兴文正面临着崭新的课题和挑战,上至县级领导、下至普通群众正经历一次极为严峻的考验。考验首先表现在执政能力方面:发展在加快、环境在变化、竞争在加剧、群众在期待,作为执政者能不能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动发展,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政治和业务素质、能力水平及工作作风等能否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非常关键。因此,必须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主动适应变化,不断加快发展。考验还表现在工作方法和效率方面:机遇如同白驹过隙,能不能抓住机遇,关键在技巧和方法。特别是兴文县成为“扩权强县试点县”和“民族地区待遇县”后,全县各级各部门如何尽快熟悉和掌握省级相关部门的内部运行机制和规则、业务工作具体要求、办事程序与方法、向上汇报沟通的技巧,拓展对上争取渠道等还有一个过程,这就需要增强主动意识,提高工作效率,不断开拓创新,才能勇立潮头、独领风骚。考验更表现在思想解放方面:兴文县的发展已经站在了新的起点和平台,层次将更高、空间将更宽。要把握大势、谋划发展,就必须以全球视野、战略眼光、前瞻思维去思考兴文的发展和未来;就必须打破地处边远、封闭狭隘的山区意识、盆地意识,冲破体制机制等障碍,跳出“兴文”看兴文,把兴文放到全省、全国乃至更大的范围中去比较和审视。当前,尤其要把握好被确定为四川省“扩权强县试点县”和“民族地区待遇县”

的两个机遇,运用好这两个平台,依托这两个载体,加大对上衔接、沟通和争取力度,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争取更多的项目、拓展更大的空间、攒足更大的后劲。

三、解放思想求突破,关键是看能不能突出优势、加快发展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所在,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就是发展。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社会和谐与否以及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和水平高低等,归根结底,都要以发展来检验。不发展是一种落后,发展慢了也是一种落后。兴文县要实现解放思想求突破,关键是要突出自身比较优势,提速发展。

从发展潜力看,兴文县虽地处边远,但地处川滇黔三省结合部,正好位于四川省突出南向、通江达海的重要节点、开放前沿,交通区位突出,随着省、市构建开放的交通大格局战略的实施,兴文县必将更快更好地融入西南乃至全国更大区域的经济发展之中;兴文县矿产资源富集而配套、量大而质优,特别是煤、硫铁矿、盐、石灰石资源最为丰富,硫铁矿储量占全省硫铁矿资源的70%以上,煤储量列宜宾市第三位,是四川省重点产煤大县之一,具有发展高附加值、高回报率的化工产业及建设重化工基地得天独厚的条件,现已初步形成煤、硫、建材等产业为主体,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机械、纺织等产业为辅助的县域新型工业体系;兴文县生物资源丰富而多样,生态良好,拥有发展生态、绿色、特色效益农业的绝佳条件,现已建成川南最大的县属粮食储备库、川南最大的淀粉加工企业、四川省烤烟生产基地和蚕桑生产基地等,以金色专用粮食和烤烟、绿色林业和蚕桑、白色生猪和蘑菇、黑色乌骨鸡为主的农业“四色产业”正在壮大;兴文县旅游资源独特而闻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区”——兴文石海,集世界级规模的大漏斗、全国最大的地下溶洞群、全国罕见的地表石海和天下第一石虎为一体,四绝共生、叹为观止,今年又获“中国最美的十大地质公园”殊荣和“中国绿色名县”称号,加上极具魅力的“僰、苗”

民族文化和“虎、鲵”特色文化以及川滇黔边区红军游击纵队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化新发展必将跃上新的台阶。从发展态势看,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全县经济发展步入了快车道,尤其是2008年在全球经济普遍回落的形势下逆势冲高,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速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有的位居全市前列,全县提前两年完成了“十一·五”规划主要经济目标,为今后经济的提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从发展环境看,兴文县极具推动发展的人脉优势,特别是县级几大家领导班子团结务实,干部奋发有为,群众热情高涨,环境风清气正,形成了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和动力。因此,兴文县只要能将自身比较优势发挥到极致,打破思维定势,大胆开拓创新,就一定能实现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就一定能取得新的突破、实现新的跨越。

第四篇:“十四五”新机遇、新使命”专题党课讲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用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编制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种重要方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重要体现,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一大优势。20世纪20年代,前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在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问题时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是按计划进行的”,其后在联共(布)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制定并通过了1928—1932年国民经济计划,标志着五年计划的诞生。按照这个发展模式,从1927年到1937年苏联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二工业强国。斯大林逝世后,政敌英国首相丘吉尔非常感慨地评价说:“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强国。”斯大林是令对手不得不佩服的人。足见其杰出和伟大。《波茨坦公告》和《开罗宣言》明确了二

相反的,社会主义国家却有制定规划并落实的制度优势。我们正在为之奋斗的“两个百年”目标,是从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就制定的长期规划。从新中国成立到今天,我国共制定了13个国民经济规划(计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四个现代化”的目标与“两步走”的发展战略。所谓“两步走”,第一步是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第二步是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对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间,毛泽东则指出:“至于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在中国,五十年不行,会要一百年,或者更多的时间。”第二阶段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即温饱、小康、现代化。第三个阶段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两步走”战略安排,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战略安排。这三个阶段,目标接续、从未间断。从三个阶段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国民经济从增长到发展、从计划到市场、从自下而上到自上而下的变迁。五年规划作为探寻中国经济发展规律、总结经济发展教训的重要工具,伴随着中国经济与社会的成长、停滞、壮大。在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五代中央领导人领航掌舵,紧紧围绕国民经济规划明确的任务,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接续奋斗,一步一个脚印实践和实现规划目标。

从1953年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国民经济规划(计划),对我国创造世所罕见的发展奇迹,发挥了卓有成效的作用。从“一五”计划到“十三五”规划,每个五年计划的主题为:一五计划(1953—1957):工业增速、超英赶美。二五计划(1958—1962):大跃进、大倒退。三五计划(1966—1970):三线建设、备战备荒。四五计划(1971—1975):严重失控、调整战略。五五计划(1976—1980):新跃进、大转折。六五计划(1981—1985):走向改革开放。七五计划(1986—1990):改革闯关、治理整顿。八五计划(1991—1995):小平南巡、改革潮涌。九五计划(1996—2000):宏观调控、经济软着陆。十五计划(2001—2005):指令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十一五规划(2006—2010):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十二五规划(2011—2015)科学发展、转变方式。十三五规划(2016—2020)脱贫攻坚、全面小康。从“一五”到“十三五”规划,每个“五年规划”都有鲜明的主题、清晰的思路、丰富的内容,涵盖方方面面,承载上上下下,对应大大小小,兼顾左左右右。

近七十年的发展,以“五年规划”这种发展模式作出了巨大的成就。这期间以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五年规划”发展模式就是重要内容之一。毛泽东深刻反思苏联僵化模式,邓小平勇敢抛弃苏联僵化模式,习近平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进行全面深化改革,成就了今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实践充分证明,中国“五年规划”的发展模式实践探索具有“五个鲜明特征”和“五个有利于”。“五个鲜明特征”即:一是计划性,特征是按比例发展;

二是长期性,特征是按宏观目标发展;

三是连续性,特征是一张蓝图发展;

四是人民性,特征是按需求发展;

五是项目性,特征是编制具体的项目促进发展。“五个有利于”即:一是有利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保证国家战略实施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二是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推进重大中长期战略实施;

三是有利于有步骤地补齐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解决不充分的发展问题;

四是有利于更好的保障和改善民生;

五是有利于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和市场预期,动员全党和全社会为中长期规划实现而奋斗。国民经济规划对于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战略目标,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彰显了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宏观与微观、远期与近期、上级与下级、政党与民众、项目与目标、内部与外部、国家与个人等等都是“五年规划”发展要处理好、协调好、统一好、结合好的问题。这些问题既有具体的问题,更多则是宏观问题,要有理性的分析,才能明方向、知大局、走远方。普遍性与特殊性怎么结合?内因和外因怎么结合?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怎么解决?矛盾主要方面和矛盾次要方面怎么解决?都要体现其间。特别是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怎么处理好、解决好一直贯穿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大跃进、文化大革命、**风波都是明证,全球流行新冠肺炎疫情也是明证。

__指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处于“两个百年”交汇点、处于“两个大局”之下的特殊背景,决定了“十四五”规划关乎国家发展的走向、关乎社会的长期稳定、关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乎党的执政根基。全会指出:“将‘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统筹考虑,对动员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中央的基调已经明确,xx深入贯彻落实好党的__精神,关键在于三句话,即:适应新形势,认识新市情,推进新发展,这就是我们这次中心组学习的主题。

一、适应新形势

1962年,毛泽东曾预言:“从现在起,五十年内外到一百年内外,是社会制度彻底变化的伟大时代,是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是过去任何一个历史时代都不能比拟的”。50多年过去后,历史与实践证明,世界格局已经发生了沧桑巨变。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高度重视对发展环境的分析判断,再作出相应的决策是我们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一大经验。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必须从长期大势认识当前形势,这是分析形势的基本方法”。什么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怎么来认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关乎我们对形势的判断。对于这一宏大概念,学术界从“变局”的起点、时间跨度、内涵及实质等多方面进行了解读。虽然学者们阐释的路径不尽相同,但普遍认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历史机遇。清末,李鸿章无论提出“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还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指的都是中国国运由盛而衰的转变。如果把李鸿章所说的“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视为一场危机和挑战的话,那么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则更多是一种机遇。因此,__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同时指出,这个发展变化就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在这样的新形势下理性研判、理性预期、理性决策,就是要站在xx的土地上看xx、看中国、看世界,把握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深刻内涵。只有这样,才能找准定位、科学谋划、创造机遇,融入新发展的时代潮流。

(一)准确理解把握新发展阶段,切实找准xx发展新定位。__指出:“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对于“新发展阶段”,我们认为,这是基于世界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基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效、基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矛盾深刻变化做出的重大战略判断。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发展阶段,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这在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进入新发展阶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大跨越”。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要素禀赋条件等将面临深刻变化,大挑战、新挑战中也孕育着大机遇、新机遇。新形势具体来看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从生产力的角度来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是大变局的重要推动力量。二是从国际形势来说,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尤其是“东升西降”是大变局发展的主要方向。三是从历史事件来说,新冠肺炎疫情流行是加剧大变局演进的催化剂。四是从发展的特征来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是大变局的基本特征。综合国内外环境变化,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比如,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为我国实现创新发展、“弯道超车”提供了机遇,但也存在现有差距继续拉大的风险。可以预见,如果美国同盟对中国实施技术禁运,中国的技术虽然也会发展,但发展速度会大幅减慢,且很可能将与美国同盟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当然,如果只是技术封锁,中国可以在现有技术水平上前进,维持国内技术与生活水平基本没有问题,因为技术是本身可以不断重复使用的可再生资源。比技术禁运更严重的,我们要预见到的是能源和资源的禁运与封锁。美国同盟如果对中国进行技术、能源和资源禁运与封锁,也就是切断中国经济生命线,但中国很难反制美国,一是美国经济生命线离中国太远,二是中国的军力及其投放范围无法危及美国的经济生命线,三是美国的技术、能源、资源自足性远高于中国。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为我国实现民族复兴提供了推力,但也存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加紧遏制的风险挑战。八国联军的历史证明,西方历来不想出现一个强大的东方中国。抗美援朝是联合国军打朝鲜,危及中国的主权和安全。“**”之后西方七国制裁中国也证明历史再重演,这次新冠肺炎如果不是中国强大了,西方列强的嘴脸早就不是如此。全球治理体系调整为我国在国际上发挥更大作用提供了条件,但也存在世界陷入新旧治理体系碰撞对抗的风险。“西方之治”和“中国之治”是表象看问题,用人类命运共同体替代现在形成的西方治理模式,有待于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更有待于我们文化建设的成功,用“东方治理”代替“西方治理”任重道远,绝非易事。新冠肺炎疫情增强了世界对我国制度、文化和治理的认同,但也存在抹黑“甩锅”我国的风险。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既是对我们国内发展稳定的一次历史性考验,更是我们应对国际斗争的一次严峻考验。国际斗争没有我们想象那么简单、那么容易、那么轻松,需要智慧、需要勇气、需要韧性。我们要在国际斗争中赢得主动权,还有很长很难的路要走。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给我国实现新发展创造了新动力,但也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衍生的系列风险。中国之大、中国之宽、中国之长,全世界绝无仅有,要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难度之大、困难之多、矛盾之尖锐全世界没有,不会是轻易可以解决,不会是轻松可以解决,不会是轻快可以解决。高质量发展有多方面的优势和条件,但也存在转型不畅、经济失速的风险。这实际已经出现。转型难、发展慢将是我们下步最大的风险之一。凡此等等,都需要我们在“十四五”时期辩证认识和科学把握。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我们要看到今天的xx即将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即将取得决定性胜利,工业化蓄积起高质量跨越发展新动能,社会需求从数量型迈向质量型,边疆性、前沿性带来的开放优势愈加明显……,我们面临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xx、亲临xx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国家以更大力度对冲疫情影响带来的政策性机遇,中缅经济走廊建设带来的开放机遇,东部和南部产业转移带来的发展机遇,高质量跨越发展的“时”与“势”依然在我们这一边。深刻把握新发展阶段的特点,不仅要善于顺势而为、把优势转化为动力,更要立足xx市情新内涵,找准发展新定位,围绕建设“xx辐射中心”“xx工业重镇”“xx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xx世界健康生活目的地”,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快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xx新格局。

(二)准确理解把握新发展理念,积极谋划xx发展新蓝图。__强调:“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决定着发展质量。新发展理念则是对“依靠什么发展”和“实现什么样的发展”作出的明确回答。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强调发展的自主性;

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强调发展的整体性;

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强调发展的共生性;

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强调发展的参与性;

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强调发展的本质性。五大理念统一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于“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引领生产力发展”的问题,全会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布阵已定三分局”。由于经济变量实质上是一种矢量,它是各种要素按一定法则合成而产生社会的综合效益,这就决定了在谋划战略时必须考虑到各种发展要素的有效配置,进行系统性的规划。从xx来看,“十三五”时期,我们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坚持处理好稳和进、立和破、虚和实、标和本、近和远的关系,大力实施“四化”发展战略,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展望“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就是要立足xx“边疆、民族、山区、美丽”的市情实际,把五大发展理念贯穿于xx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坚持以创新为第一动力、协调为内在要求、绿色为核心优势、开放为最大机遇、共享为根本目的,运用战略思维、系统观念、科学方法,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做好“十三五”与“十四五”发展衔接;

处理好对外开放与对接内需的关系,充分运用好边疆开放和内需拉动两个优势;

处理好战略与战术的关系,制定登高望远、务实管用的高质量发展规划,形成相互协调联动的目标群、决策群、措施群。

(三)准确理解把握新发展格局,研究制定xx发展新举措。__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新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特别强调:“这个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是国际合作和竞争优势的战略决策。随着外部环境和我国发展禀赋的变化,国际大循环动能减弱,而我国内需潜力不断释放,国内大循环活力日益强劲,客观上有着此消彼长的态势”。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做出的战略抉择,是党对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和实践运用,是主动作为、不是被动应对,是长期战略、不是权宜之计。未来一个时期,国内市场主导国民经济循环特征更加明显。从xx来看,我们既有“边疆、民族、山区、美丽”的资源优势,又有城市生态化、工业聚集化、农业规模化、旅游品牌化的发展优势。面向“十四五”以及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认为xx的现代化应该是一个初步建成xx辐射中心、xx工业重镇、xx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xx世界健康生活目的地的现代化新格局。立足xx实际,我们要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透过“边疆、民族、山区、美丽”看到市情的新内涵、新优势、新机遇,从xx的历史进程中探寻发展逻辑,从大局大势中探究发展趋势,抢抓机遇、积极谋划、主动作为,以有效举措推动各项工作。

二、把握新情况

毛泽东同志把调查研究、通晓国情作为改造中国的起点,他指出:“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始终从战略的高度去思考问题,是他的一贯思想,也是他考虑和谋划事业的一大特点,而他的战略基点和特色,就在于始终坚持从国情出发。看到苏联由于忽视农业、轻工业,导致各产业发展不平衡而产生严重失衡问题,毛泽东提出“还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的主张。从而扭转了因重工业投入过大造成的经济不平衡问题。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主张的正确性。正是由于他对国情、对形势的详细了解、深刻分析、准确把握,才能够做出充分的论证、论断。我们党的一系列主张,也正是基于国情制定发展战略并付之于行动,才取得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辉煌成就。历史和实践表明:重大战略决策的成功是最大的成功,重大战略决策的失败是最大的失败,而战略决策的成功往往取决于对实际情况的认识和把握。对于一个地方的发展来说,我们对市情了解得越多,决策失误就越少;

对发展规律把握得越好,造成失误或挫折的几率和风险就越小。这就要求我们在把方向、定决策、做规划当中,一定要坚持从市情中把握发展规律,认识资源配置的逻辑。长期以来,xx的干部群众习惯把“边疆、山区、民族”的市情,作为制约发展的客观因素,主观上产生小农意识过浓、工业意识过淡、金融意识过简的思想认识问题。如果思想不解放,停留于过去的认识中,新理念从哪里来?新动能从哪里来?新发展从哪里来?所以,在这次市情新内涵大讨论活动中,xx上下进行了一次政治理论的大学习、深入实际的大调研、市情新内涵的大讨论。在深入学习、深度调研、深化认识、深层研讨中,大家不断廓清思想迷雾、思维迷雾、观念迷雾、认识迷雾。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认真撰写理论文章、调研文章、体会文章900多篇,围绕“xx市情怎么看、‘十四五’发展怎么办、高质量跨越发展怎么干”,提出真知灼见,积极建言献策。市情新内涵怎么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总的有一条,就是在新的形势背景下,既不能盲人摸象,更不能刻舟求剑。“边疆性、民族性、山区性、美丽性”既是xx省情的准确概括,也是xx市情的准确概括。这一准确的省情、市情概括内在贯通着开放发展、协调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的时代要求,也内在地包含着可持续发展,是全面认识省情、市情的必修课,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认识xx市情,要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摒弃长期以来的“以农为本论”“地理决定论”“条件制约论”,看到xx“边疆性、山区性、民族性、美丽性”中所蕴含的前沿开放优势、人文环境优势、振兴潜力优势、核心竞争优势。

(一)xx的边疆性有突出的前沿开放优势。地理特征是影响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学术界,长期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思潮——地理决定论和地理虚无主义。前者把位置、空间和界限作为支配自然地理对人类分布与迁移的三组地理因素,而后者则完全否定自然地理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过,封建社会的解体与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一个合乎逻辑的过程,“并非自然的恩赐”。毫无疑问,“主宰人类社会历史演变的是其固有的内在规律;

地理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客观物质条件而不能上升为主导的或决定性的因素”。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虽然地理环境有不可移动性,但其优势是可以转化的、可以塑造的。试想,如果没有经济特区政策,深圳即使不是那个小渔村,但会发展那么快吗?再比如,沿海地区优先发展政策、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战略、中部崛起战略,这些都不同程度塑造着经济地理。当然,国家之所以从战略层面优先考虑对这些区域的战略支持,关键因素也是出于地理因素方面的考量,但真正改变其经济地理的是国家的战略选择。同样,xx也因国家战略布局的调整,面临经济地理优势塑造的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这正是由边疆性这一市情带来的新优势。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xx时指出:“随着我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xx将从边缘地区和末稍变为开放前沿和辐射中心,发展潜力巨大,发展空间广”。这次考察xx又再次指出:“xx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开放的大通道和桥头堡”“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持续推进,周边互联互通不断深入,全方位开放格局加快构建,xx区位优势不断释放,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优势正在逐步增强,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战略枢纽地位更加凸显,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开放的大通道和桥头堡,是充满生机、活力迸发、蒸蒸日上的开放高地”。xx在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开放大通道、桥头堡中处于前沿位置。与xx其他州市对比,xx既有边疆前沿优势,又有跨境贸易基础、双向通道条件、产业发展实力。中央对xx的开放政策,不仅是全省的重大机遇,更是xx的重大机遇。可以说,省委、省政府对xx提出建设“xx辐射中心”“xx工业重镇”的发展定位,是对xx开放性、示范性的优势认同和深切厚望。站在新的历史方位看xx,必须认识到今天的xx已经不再是边缘地区和开放末稍,而是开放前沿;

今天的边疆,也不再是偏远、封闭、贫穷、落后的代名词,而是开放前沿和发展热土。“十四五”时期,xx上下要以全球视野、战略眼光、开放思维、前沿理念,坚定不移推进xx辐射中心建设,把xx建设成为更好服务国家战略的新支点、支撑xx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助推xx一体化发展的新典范。

第五篇:把握新形势 抢抓新机遇 促进快发展(会议稿)

把握新形势 抢抓新机遇 促进快发展 在打造百年七煤的新征程上再有新作为

——在七煤公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8年7月31日)

刘文波

同志们:

我们这次会议,是在举国上下喜迎奥运,矿区即将迎来开发建设50周年,企业各项工作胜利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新形势下召开的。应该说,既是一次总结上半年工作、部署下半年任务的工作会,也是一次动员全公司广大干部职工认清形势、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以优异成绩向矿区开发建设50周年献礼的动员会。刚才,长岭、宏伟副总经理分别传达了龙煤集团双鸭山信访稳定工作会议和佳木斯安全工作会议精神;洪木总经理代表集团公司作了工作报告,对上半年工作进行了实事求是地总结,对下半年工作任务进行了详尽地安排和部署。希望大家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围绕企业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工作,我讲三点意见。

一、站在发展的历史新起点上,正确分析和把握企业面临的内外部形势,切实增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从1958年开发建设到现在,我们企业已经走过了50年的风雨历程。50年前,老一辈矿区开拓者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来到七台河,在茫茫荒原上建设起了一座新兴的矿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广大矿区建设者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全力推进矿井技术改造和新区建设,于1991年建成了全国第一个薄煤层千万吨局。进入市场经济以来,广大干部职工面对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生产经营举步维艰的严峻形势,依托矿区煤种优势,大力实施精煤战略,不断深化内部改革,推动了企业在困境中奋起,在拼搏中前进,在龙江四局中率先完成了改制,第一个实现了扭亏为盈。50年来,企业累计生产原煤2.76亿吨,实现利税45.5亿元,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回顾企业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过去的50年,既是我们战胜各种困难、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50年,也是我们对煤炭行业发展规律认识不断深化的50年。正是由于我们在企业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能够准确把握发展形势,及时调整发展战略,企业才能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发展进步。特别是近两年来,我们立足于企业发展实际,科学制定企业发展思路,不断加快调整改造步伐,努力增强长远发展后劲,企业整体形势在加快调整中呈现出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安全基础进一步夯实。两年多来累计投入6.8亿元,新增地面抽放系统5套、移动

3抽放系统14套,瓦斯抽放量由2005年的780万米增加到2007年的53003万米,特别是2007年通过学习山东经验,实行监管分离、建立安全长效机制,杜绝了2人以上事故,百万吨死亡率0.79,创出建企以来最好水平。煤炭生产质量稳步提高。两年多来累计投入18.3亿元(其中:设备投入

1 6.7亿元,矿井生产材料费11.6亿元),新增各类设备4575台套、其中采煤机40台,大井采掘机械化程度由2005年的42.8%和69.3%提高到2007年的69%和80%,单产单进由2005年的11350吨/个.月和84米/个.月提高到2007年的13300吨/个.月和89.6米/个.月,大井采掘工作面个数由2005年末的82个、216个减少到目前的64个、201个。发展后劲显著增强。两年多来累计完成总进尺80万米,其中开拓进尺13.7万米;完成巷道补欠5.37万米,新移交2个重点采区;投入1.6亿元恢复重建了东风矿,投入3亿元回购改造了60对“五统一”井,稳定提高了全公司的生产规模;特别是对上争取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完成了新建矿等7个矿的采矿权变更和新铁矿扩界工作,向阳立井项目核准和后备资源争取工作取得重大突破,长期困扰企业的资源接续问题即将得到解决。辅业改制稳步推进。两年多来先后完成了矿区电视台、矿工报社、公司宾馆、山海关和五大连池疗养院的机制转型,对建设工程总公司、车辆管理处、机械制造总公司、总医院、林业处、三和经贸等单位进行了拆分重组、股份制改造和民营化改制,成功把戍企分局移交地方,企业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企业效益和职工收入大幅提高。投入5000万元先后完成了七洗厂、新选厂工艺改造,精煤产量由2005年的438.6万吨提高到2007年的450万吨,企业效益由2005年的6825万元提高到2007年的1.95亿元,职工年人均收入由2005年的13667元增加到2007年的17776元,其中采掘工年人均收入由19111元提高到26364元;特别是在今年上半年实现利润6.95亿元基础上,我们拿出3.8亿元为职工涨工资,预计全年职工人均收入可达到23300元,其中采掘工可达到31000元,实现了企业增效、职工增收。企业党建与和谐矿区建设硕果累累。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三带、四有、五在前”的党建工作思路和党员温暖工程得到了广大党员的赞誉和上级组织的肯定,公司党建工作经验先后在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和《党的生活》上发表。大力实施惠民利民工程,两年多来,累计发放扶贫慰问款2587万元,助学款200万元,救济粮1000吨,解决贫困职工生活难问题;拿出1860万元补发离退休人员冬季储菜补贴、洗理费、书刊补助费;拿出200万元解决集体工参保问题;投入2800万元用于提高保健餐标准,实行工作服公管,修缮、新建职工浴池和食堂;投入943万元增加职工通勤客车和斜井人车;投入2360万元改造居民住宅供热系统、维修小区道路;投入3500万元提高城市供气能力;加大药品招标采购力度,设立便民诊所,解决职工群众就医难、看病贵问题,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福利待遇得到极大提高,和谐矿区建设成效显著。两年多来的实践充分证明,集团公司的发展思路和工作举措是切实可行、卓有成效的,不仅促进了企业改革发展步伐,也为今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工作经验。

今年是矿区开发建设50周年,我们即将踏上打造百年七煤的历史新征程。在这样一个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紧要历史关口,能否加快企业发展步伐、实现百年基业长青,是我们各级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当前必须认真思考的首要问题。在去年末召开的集团公司十五届二次职工代表大会上,

2 我们提出了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五化”建设的任务目标。可以说,这既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总的发展目标,也是我们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百年基业长青的根本途径。现在看,推进“五化”建设,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我们既有机遇,又有挑战;既面临很多困难,也有强大动力。

机遇来自于宏观经济良好的发展势头和省委省政府发展为上的鲜明态度。随着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深入贯彻,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煤炭基础能源地位在相当长时期内不会动摇;煤炭产业政策开始逐步向国有大型煤炭企业倾斜,大集团、大基地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煤炭企业宏观发展环境更趋宽松有利;省委省政府发展为上的态度,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更好更快发展的决心和对煤炭行业的高度重视,必将掀起全省煤炭行业新一轮的发展热潮,特别是随着东北振兴规划的深入实施,我省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的加快推进和龙煤集团的股改上市,这些都为我们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挑战体现在经济运行的不确定因素增多、煤炭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尽管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总体趋好,但也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当前煤炭市场高位运行的趋势还能维持多久,我们难以做出十分准确的预测;国内煤炭行业发展势头迅猛、煤炭总量持续上升,特别是随着蒙东地区进入东北三省的煤炭总量的不断增加,市场竞争将更趋激烈;随着国家调整成品油、电力价格,必将导致原材料价格上涨,加之近年来政策性增支因素集中出台,煤炭行业面临成本急剧上升的压力,企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困难体现在企业诸多亟待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以及我们面对新一轮加快发展的不适应。矿区煤炭资源正在逐年萎缩,解决长远接续问题时间紧迫、任务艰巨;以煤为主的产业结构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转变,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多元发展任重道远;煤炭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矿井安全基础还相对薄弱,建设本质安全型和安全高效型矿井任务繁重;企业管理还较为粗放,用人多、效率低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面对全省新一轮加快发展的形势任务,一些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还不够解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还不多,精神状态、思想认识、工作措施等都还存在许多不符合、不适应的问题。

动力来自于50年来打下的坚实产业基础和广大干部职工加快发展的强烈愿望。经过50年的发展,企业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特别是经过近年来的调整改造,企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发展方向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更加清晰,发展框架更加科学,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解决好影响发展的一系列困难和问题。尤其是我们近年来不断加大“三改一加强”工作力度,各级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作风更加勤奋务实,重落实、抓执行、谋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显著增强,企业风气明显好转,各项工作质量进一步提高,公司上下思想统一,士气高涨,信心坚定,加快发展的愿望十分强烈。所有这些都为我们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企业50年来的发展历程看,还是从企业当前面

3 临的内外部形势看,都要求我们必须加快发展。5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绩鼓舞我们加快发展,当前形势逼迫我们加快发展,职工群众盼望我们加快发展,责任和使命催促我们加快发展。面对煤炭行业竞相大上、加快发展的挑战和机遇,面对企业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险阻,各级组织、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牢固树立危机意识、忧患意识和发展意识,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统筹好当前与长远、改革与发展、主业与非煤、安全与生产等各方面关系,积极推进“五化”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破解企业发展难题,促进又好又快发展,为打造百年七煤奠定坚实基础。

二、立足打造七煤百年长青基业,全力破解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努力推动企业步入又好又快发展新征程

应该说,近两年来我们在推动企业发展上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制约企业长远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上来,力争用最短时间取得最大进展和突破。

1、加大危机攻关力度,力争在解决后备资源、发展接续产业上实现重大突破。实现又好又快发展,首要前提是可持续发展。目前,我们企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从主业看,矿区资源非常有限,可采储量只有3.28亿吨,而且分布很不均衡,西部各矿普遍面临资源枯竭或濒临枯竭危机。从辅业看,我们现有的焦化、发电、机加等产业都过度依托、依赖于主业,如果煤炭主业衰退,这些辅业也将面临生存危机,而能够替代煤炭主业、形成互补关系的产业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加大危机攻关力度,着力解决好企业资源接续和接替产业发展难题。

在化解资源危机上,我们要坚持三条路一起走。一要对上争取买几块。由于我们积极汇报沟通,企业资源危机已经引起省领导的高度重视,目前我们的两个建井项目已被列入“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发展规划”,并且省里有意向把鸡西合作、和平两块资源作为七煤公司的接续资源。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一机遇,进一步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力争用最低成本、最短时间,把接续资源拿到手。二要走到外面占几块。当前,资源竞争已经成为煤炭企业间的主要竞争。我们必须着眼长远,坚持立足省内、放眼全国,走出去到外省抢占资源,重点是内蒙特别是蒙东地区,下半年要完成内蒙地区煤炭资源的信息收集、筛选工作。三要勘探挖潜找几块。重点要抓好企业内部各矿深部勘探工作,进一步增加表外可采资源,努力延长矿井服务年限。

在发展接续产业上,我们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项目建设,延长产业链,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建设大项目是推动企业快发展的捷径。今年4月份,省委书记吉炳轩来七台河调研时,确定省里在七台河有9个重点督办项目,其中包括我们的30万千瓦矸石电厂和向阳立井2个项目。此外,我们还有要集资建设的瓦斯发电项目和100万吨焦化等项目。要切实加大工作力度,以最快速度做好各项前期工作,推动项目尽早开工。一手抓产

4 业开发,发展非煤产业,实现多元发展。要在加快发展机械加工、建筑建材和农林业等现有非煤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从下半年起,我们要围绕这一方向,深入开展非煤产业发展研究,力争在年内拿出切实可行的非煤产业发展规划。

化解可持续发展危机,核心是争取资源,重点是项目建设,根本在于资金支持,关键取决于工作推进。现在,发展方向和重点项目都已明确,重点要抓好资金筹集和工作推进。在资金问题上,目前市场形势好,企业有利润,我们不能短视,把钱花光用尽,要为购买资源、发展非煤产业攒点家底。在工作推进上,总的要求是:加快,加快,再加快。公司领导要亲自挂帅,牵头单位和部门要全力以赴,相关单位和部门要积极配合,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取得重大突破。

2、加大科学组织力度,力争在提高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上实现重大突破。实现又好又快发展,首先追求的是发展质量,其次才是速度。对我们来说,就是要做到“生产高效率”和“经营高效益”。在效率方面,当前我们无论是单产单进水平还是采掘人均工效都不高,尽管这里面有煤层薄、地质条件复杂、搞高产高效建设难度大等客观因素,但更主要的是我们工作不到位等主观原因。在效益方面,虽然上半年我们实现了大幅盈利,但这主要是煤炭价格大幅上扬带来的,我们无论是在产品结构调整上,还是在市场掌控力上还没有根本性的提高,一旦市场形势发生逆转,企业效益就会大幅回落。对此,我们必须下决心提高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切实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为加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要着眼于提高生产效率,大力推进高产高效区队建设。一是生产组织要到位。必须充分认识到,尽管近两年来我们在高产高效建设上取得很大进步,但实事求是地说,我们的高产高效建设水平仍然较低,在完善工序衔接、科学组织定员、合理分配工资、加强队伍建设等方面,我们研究的还不够深入,推进的速度还不够快。下半年,我们要借助生产调整的有力契机,加大攻坚力度,争取在这些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进一步提高单产单进水平,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二是大小接续要抓紧。生产准备是煤炭生产的前提。集团公司把今年确定为“安全调整落实年”,从6月份起又主动降低了生产规模,主要目的一是为了缓解各矿安全上的压力;二是考虑到长远发展,想给子孙后代留点煤;三是为促进各矿进一步加快生产准备步伐,理顺采掘关系,缓解接续紧张局面。对此,各单位一定要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加大工程补欠力度,重点抓好新铁矿、新兴矿矸石立井施工,抓好新兴矿三水平和新铁矿、龙湖矿二水平延深,加快新强一采、龙湖南二采、新铁下六采、桃山七采等7个新区建设,特别是要加大向阳立井的前期工作力度,争取尽早开工建设。

要着眼于提高经营效益,积极调整产品结构。一要加强生产过程中的煤质管理,提高原煤质量。要坚持从源头抓起,抓生产的同时抓煤质,提高升井原煤质量。要严格控制矸石升井,对采煤工作面捡矸不好、掘进工作面分装不认真的,要从严从重处罚。二要强化选煤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提高精煤产率。当前,精煤市场非常好,不仅价格大幅上涨,而且需求量

5 也非常大。下半年,各选煤厂要通过科学合理配比、加强岗位操作、强化指标考核、完善激励政策等手段,抓好选煤加工工作,进一步提高精煤产率、综合产率和企业整体效益。同时,要切实抓好富强选煤厂工艺改造,不断提高选煤加工和资源回收水平。三要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力度,提高企业效益。龙洋焦电、煤气公司要在抓好焦炭生产、扩大市场份额的同时,切实搞好焦油、粗苯等副产品的精深加工,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经济效益。同创公司、三和公司等单位要积极开发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努力提高市场竞争力。

3、加大制度执行力度,力争在推进本质安全化和管理严细化上实现重大突破。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内在要求是提高管理水平。什么是管理?“管”是控制、约束,“理”是规则、制度,管理就是对某项工作进行控制和约束,使之始终遵循既定的规则和制度。从本质上说,安全和经营工作都是管理工作,而且是企业管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两个方面,我们当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制度执行的不好,工作效果不佳。下半年,我们必须以安全和经营为重点,以制度执行为着力点,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在安全生产上,要从严落实安全工作责任,确保北京奥运会期间实现安全生产。当前,无论是国家、省里还是龙煤集团都把确保奥运会期间的安全稳定作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7月8日,国家在辽宁召开了瓦斯治理现场会,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同志亲自参加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7月10日,省委召开37次常委会议,吉书记对贯彻张德江同志讲话精神提出了5点具体要求,14日又召开了全省安全视频会议;龙煤集团先后在19日和21日召开了安全稳定工作会议。从上到下会议之所以这么频繁,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坚决确保奥运会期间的安全稳定。对此,大家一定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切实增强抓好安全稳定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增强执行意识,实行一岗双责,切实采取针对性措施,为奥运会胜利召开营造安全稳定的良好环境。一要落实落靠安全生产责任。奥运会期间,各矿党政领导要一替一宿值班,切实加大安全包保责任落实和下井带班工作力度,要真正转变作风,深入基层、盯在现场,确保生产现场24小时有井区级领导跟班指挥生产,对没把握、不托底的工作面要坚决停产整顿。奥运会期间发生事故的,集团公司要按照文件规定从严、从重、从快处理。二要深入推进全员岗位培训和质量标准化建设。积极推广新铁矿岗位培训由“必知必会”向“必做”延伸的好做法,努力提高职工队伍的操作水平。要加大动态质量达标力度,培养职工上标准岗、干标准活的习惯,推动质量标准化向作业标准化、行为标准化发展。三要强化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从现在起,各单位要切实加大隐患治理工作力度,认真组织开展“一通三防”、雨季三防、顶板治理、机电运输等专项治理会战和日常安全检查,重点要加大边远末梢等监管薄弱地点和零点班等易发生“三违”现象的薄弱时段的检查,对查出的隐患要实行分级管理、挂牌督办、闭合整改,对重大安全隐患和隐患整改不及时的,要按照事故进行追查。

同时,要像抓安全生产一样抓好信访稳定工作,确保北京奥运会期间

6 矿区政治局面稳定。要全面落实信访稳定三级包保责任制,各单位党政一把手作为信访稳定工作的第一责任者,要亲自参加信访工作例会,亲自接待上访群众,亲自过问和解决影响稳定的信访问题,凡是因工作失职、措施不到位,导致事态扩大,引发群体性事件和到省进京访的,要对责任人给予严厉处分。要突出做好信访矛盾排查和基层控访工作,及时掌握各种不稳定因素,对重点人和群体要制定稳控预案、落实包保和盯防责任人,坚决杜绝奥运会期间发生进京进省上访事件。要认真组织安排好驻京驻哈稳控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造成政治影响。要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形成齐抓共管合力。各级信访部门要充分发挥好主导作用,加大布访、控访工作力度;保卫部门要切实做好维护信访秩序工作;各级宣传、工资、社保等部门要切实作好宣传引导和政策解释工作,努力将信访问题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同时,要努力为职工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从源头上减少群众集体上访、重复上访和越级上访。

在经营管理上,要突出抓好各项制度的宣传、考核、查处环节,努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一要抓好宣传贯彻环节。制度执行不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宣传贯彻不深入,没有得到职工群众的理解和认同。解决这个问题,各级干部首先要加强自身学习,增强对相关制度的理解;其次要采取通俗易懂的方式,把公司出台的制度宣传好、解释好、贯彻好。二要抓好执行考核环节。要把考核作为强化制度执行的关键环节来抓。各职能处室要定期将本系统制度执行和奖罚情况,上报公司政策执行监督委员会办公室;纪委、审计处、组织人事部要抽调人手,对制度执行、奖罚情况进行检查。凡是执行制度有误,而职能处室又未检查出来,或者检查出来却处罚不到位,除按规定对基层单位和责任人进行处罚外,还要处罚负责执行该政策的职能处室。三要抓好举报查处环节。要广泛发动干部职工对制度执行进行监督,发现基层单位贯彻落实不好、职能处室执行考核不力,都可以向政策执行监督委员会举报,为企业挽回重大经济损失的,要给予重奖。四要抓好日常管理环节。要进一步加强对计划、供应、电力、工资的管理,严格控制地面工程,杜绝计划外工程;加快物流体系建设,加强采购招标、集中配送、调剂使用和回收复用,加大节电工作力度,消化物资、电力涨价带来的增支因素;抓好劳动组织整顿,严格工资审批,严厉打击空头,维护企业和职工的利益。

三、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企业党的建设,着力打造特色企业文化,为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各级党组织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考验,也为各级党组织发挥作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各级党组织要紧紧围绕企业中心工作,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和特色企业文化建设,加快推进和谐矿区创建步伐,为推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1、以思想政治建设为重点,不断提高各级班子和各级领导干部科学发展能力。推进“五化”建设、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关键在于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以思想政治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强各级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一要增强责任意识,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当前,随着企

7 业形势的不断好转,一些领导干部在思想上产生了骄傲自满和松懈厌战情绪,有松口气、歇歇劲的想法。对此,我们一定要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到企业当前面临形势的严峻性、加快发展的紧迫性和抢抓机遇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增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发展上,行动落实到发展上,才智运用到发展上,团结带领广大干部职工,开拓进取,顽强拼搏,不断开创企业改革发展新局面。二要增强学习意识,不断提高科学发展能力。要把学习作为提高能力、推进发展的重要途径,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认真学习企业管理和专业知识,着力提高各级班子、各级领导干部分析决策能力、管理规范能力和驾驭市场经济能力,为加快发展提供坚强保证。三要增强大局意识,精心维护团结和谐局面。各级班子、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树立一盘棋的思想,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都要自觉服从和服务于集团公司改革发展的大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委工作制度和议事、决策程序,充分发挥各级班子整体功能,不断提高决策效率和工作效率。四要增强廉政勤政意识,营造良好企业风气。企业风气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到企业发展大局。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以身作则,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遵守廉洁从业的有关规定,用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影响和带动企业风气进一步好转。要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精神,紧紧抓住当前影响和制约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紧紧抓住职工生产生活中亟待解决的迫切问题,进一步加大工作推力,坚决刹住只说不做、办事拖拉、敷衍塞责、推诿扯皮的不良风气,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2、以“三带四有五在前”活动为主线,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推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核心力量。各级党组织要根据企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坚持以采掘一线党支部建设为重点,以“三带四有五在前”活动为主线,积极探索发挥党组织作用的新途径、新方式。要以党员“三带”活动为重点,积极推进“1+3扩源工程”和“双优工程”,落实党员包保责任,强化党员教育和培训,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员队伍。要以党员“四有”活动为重点,积极推进“党员温暖工程”,不断加大服务党员工作力度,广泛开展好选树先进党员、帮扶贫困党员、组织一线党员休假疗养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要以党员“五在前”活动为重点,深入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党员安全活动日” 等创先争优竞赛活动,充分发挥党支部和广大党员在安全生产经营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3、以提升企业执行力为核心,着力打造特色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过去50年我们能够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广大干部职工不畏艰难、自强不息的精神。我们要推进“五化”建设、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更需要以先进的企业文化为支撑。建设先进企业文化,当前重点要大力弘扬“不畏艰难、自强不息”的七煤精神,深入开展企业精神、企业理念和企业优良传统教育,使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和精神内涵深入人心;要进一步突出安全文化、管

8 理文化、服务文化和执行文化建设重点,在提升安全理念、推进管理创新、打造卓越的执行力上下功夫,推动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要切实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强化执行意识,规范企业行为,推动各项工作和谐健康发展。

4、以构建和谐矿区为目标,努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要把“发展依靠职工,发展为了职工,发展成果由职工共享”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和团结进取的良好氛围。要以迎庆矿区开发建设50周年系列活动为切入点,不断加大形势任务教育力度,切实增强广大干部职工推进“五化”建设、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要切实关心职工生活,在推进企业发展的同时,不断加大职工福利投入,努力提高职工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深入开展好扶贫解困活动,让职工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要切实加强矿区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稳定的内部环境。

同志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肩负的使命和责任。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按照这次会议的安排部署,以更加强烈的责任意识、更加解放的思想观念、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推进“五化”建设,加快发展步伐,坚定不移夺取全年各项工作全胜,以优异成绩向矿区开发建设50周年献礼!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解放思想大讨论自查表下一篇:机房网络整改工程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