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能培训论文

2022-05-15

第一篇:职业技能培训论文

简析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作者简介:陈贵红(1975—),男,汉族,广东韶关人,本科,粤北技工学校专职教师。摘要:粤北技工学校(以下简称“我校”)在校领导的积极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双转移农民工培训”精神,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培训模式,总结了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对策。

关键词: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培训模式;建议和方法

我校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认真开展“维修电工(初级工)”培训工作。现将我校开展“维修电工(初级工)”培训工作分析如下。

一、目前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①没有意识到培训的重要性。农民工对于国家政策、劳动力培训工作认识不足,对于培训的学习和国家发放的初级毕业证存在某种误解。②缺乏积极性。由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多为短期培训,且受时间、工作性质及经济条件的制约,农民工参与职业培训的积极性不高。③自主学习能力弱。农民工是一个学习基础习惯差异性很大的群体,存在文化程度不高、职业素质低、理解能力不强等问题。

二、我校促进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对策1严密组织,领导重视

学校在成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制订了办学章程和教学管理制度,规范教师的工作职责和要求,确保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一是建立健全档案制度,建立和完善了培训台账、转移台账,方便用工单位了解学员和接受社会监督。二是建立报月制度,分别设立了培训、转移月报和季报。三是建立学员就业跟踪卡,跟踪学员就业状况。每期培训结束后,及时整理完善资料,进行情况分析汇报,总结经验。同时,持续做好企业用工需求信息采集工作。

2开创实用的培训模式和教学方法

我们根据农民工的自身需要和企业的岗位需求,开创了“双蒸式”的培训模式和“分层教学法”,制订了完善的培训方案。①“双蒸式”培训就是对农村劳动力实行定点定向的两次培训:第一次在农村进行技能培训,在企业进行第二次培训,第二次培训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主,实现了综合素质培训与实用技术相结合。为了能开展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学校深入各乡镇设点进行技能培训,当农民到企业就业时,根据企业的岗位需要再次对他们进行岗位提升培训,为企业“量身定做”技能人才,实现了农民工与企业的无缝对接。②“分层教学法”即按照能力分组,确定每组不同的实习,实训目标,从而使有基础的农民工在实习实训中得到相应的锻炼和培养。安排一定量的选修实验项目和研究性课题,让农民工更贴切地进入一种学习的状态。③我们的培训方式是以校企合作、送教下乡的形式,实行“保中办班”培训。根据企业对农民工、在职员工在维修电工方面技术人才的需求,结合学校实际设备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3精心组织实施开展培训工作

①备课:认真研究维修电工人才需求的取向,明确了解目前企业对生产技术方面人才需求的特点,制订教学工作计划,有重点地进行备课等准备工作,做到重点、难点逐一突破,使培训对象掌握维修电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要努力做到因材施教。②课堂教学: 我们的培训方式采取讲授和现场实习操作教学相结合,我们秉着“以安全用电教育先行、基础技能并重”的教育培训原则,以农民工的实际要求为宗旨,采取多元化教学,对于基础差的农民工我们在实习操作时进行“手把手”教学,耐心指导。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农民工我们采取多媒体教学,先演示一个“控制电动机”的课件,在课件中插入图片、声音,而且还可给对象制作一些动画效果,使教学更加生动、完美,把农民工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③辅导:针对农民工的辅导采取有计划和随机两种形式,随时可以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以实际、实用、实效为目的。对于企业职工培训采用理论教学技能操作、影像观察、现场示范等“手把手”的教学辅导方式,达到了促进农民工培训的目的。同时学校还采取了多样的办学方式,把培训班办在学校内部,随时欢迎广大的学员到学校进行学习,增强了培训的力度。为了使农民兄弟能有更多的实训时间,我们教师驻扎在培训点,让农民兄弟多学、多练、多问,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懂得安全用电,能以技能生存。

韶关市人社局对我校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肯定了我校在创新培训模式、提升培训质量、实施就业培训工程等方面所做出的贡献。基于素质教育要求的小学管理问题研究

闫景莲

(辽宁省辽阳县三新学校,辽宁辽阳1112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建立和完善基于素质教育的小学管理体系具有十分重大的时代意义。本文分析了当前形势下我国小学素质教育管理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了几点优化和完善策略,以期致力于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小学管理模式的构建,促进小学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管理;管理模式

随着义务教育的不断推进以及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理念也逐步深入人心。素质教育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学校强有力的素质教育管理,这是开展素质教育的根本前提和保障。如何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小学管理体制是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重难点。笔者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对素质教育管理模式进行了粗浅探讨,分析如下:

一、当前我国小学素质教育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1对素质教育认识存在偏差

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我国中小学校的素质教育具有很强的应试教育的性质。一些学校在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仍旧以考试的分数来衡量素质教育的开展成效。部分学校仍旧把素质教育的实施局限在有限的学科教学范围内,如仅仅在思想品德课程中进行嵌入式的教学,但是素质教育应该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阶段,必须渗透到所有的课程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不是某一科目教师的责任,而是整个学校教育系统的职责。由于很多素质教育管理者没有对素质教育的本质和内涵有深入的认识,素质教育的开展受到很大程度的局限。

2素质教育活动的开展流于形式

素质教育的开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工程。然而在很多学校,素质教育的开展仅仅局限于几次学校或者班团活动,比如每年进行征文比赛,进行爱国主义电影的观看,参观科技馆,开展科技比赛等。无可否认,这都是素质教育的良好实施方式,但是仅仅凭借几次活动是无法达到有效的素质教育目的的。而且,学校如果没有对活动的实施进行有效的监督与引导,会导致素质教育活动成为学生的自由活动时间,这就与素质教育的目标背道而驰了。

3应试教育评价模式制约了素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素质教育评价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素质教育评价方式应该是多元化的,必须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个性、能力等多个方面。而在我们的大多数学校,管理者为了“多快好省”地开展学科教学,将素质教育的评价方式与必修学科的评价方式等同起来,以卷面分数为大部分甚至全部的参考依据,还是没能摆脱掉应试教育的束缚。尽管有些学生在手工、科技等能力方面十分突出,但是考试成绩可能极大地拖其后腿,学生为了所谓的捷径,不惜舍弃自己的专长,转而以本为本,死记硬背,最终落得个高分低能的下场。

4实施素质教育的硬件及软件条件不足

素质教育的实施必须有一定的硬件和软件作为保障。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一些学校特别是中西部偏远的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十分落后,常规的教学尚且无法有力地保障,更不用说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开展。一些农村学校没有多媒体设备,周边没有利于开展素质教育实践活动的社区场所,这都限制了素质教育的进行。在师资方面,相当部分的学校素质教育并没有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素质教育教学活动也是由语文、思想品德教师主导,而这些老师的知识结构与素质教育学科有很大的脱节,导致很多教师无法胜任,教师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也会极大地影响素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二、强化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小学管理方法1增强管理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1)革新硬性的时空管理模式。在我国,中小学的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都是相对固定的,班级教学主要是依照分科教学的方式进行。尽管它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为专业的培训条件,但是也直接造成了各学科之间的彼此孤立和严重脱节。在现代教育教学中,学科之间的综合发展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因为各学科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协同关系,比如,一旦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低下,数学审题也就存在困难,在此不再赘述。英国的包班制管理体制可以为我们所借鉴,在他们的课堂中,教师可以依据小学生的兴趣点以及授课的内容灵活地组织主题活动,这种授课方式有利于各学科之间的平衡发展和相互渗透,也能推动学科教学的最佳优化,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大力提高。

(2)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开设选修课程。选修课程在高等教育阶段的实施较为普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特长选择合适的选修课程,有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实际上,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过程中,也可以开展适合学校校情和学生学情的选修课程。

(3)不断改善课堂教学方法。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就是课堂教学的素质化,这也是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性因素。教师要不断革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摒弃灌输式教学,多运用启发式教学、合作教学、自主性教学和探究性教学等方式,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培养提供良好的舞台。

2增强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的合力

素质教育的实施需要协调各方,需要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大力支持,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建立起完善的学校—家庭教育网络。一方面,可以组建学生家长会。学校统一领导,班主任和学生家长一起协商选举成学生家长会,一同探讨素质教育计划方案,并协同开展,家长尽可能地支持学校素质教育工作。家长会的设立不能搞形式主义,必须制度化与常态化,学校定期召开家长常务会,将素质教育工作开展情况和家长进行汇报和交流,一起出谋划策。另一方面,建立起学校与家长联系制度。为了加强家校联系,学习必须建立起顺畅的家校联系渠道,学校随时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和探讨。在此过程中,学校为每一个学生建立起独立的素质教育档案,方便学生家长对子女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和沟通,尽最大可能地整合家校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2)充分开发和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尽可能地弥补学校教学条件的不足。每一个地区都有自身独特的教育资源,而如何将这些资源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起来,为自己学校的素质教育服务,这需要学校管理者的深入探索。比如,学校可以利用社区的敬老院,让学生帮助老人打扫卫生,陪护聊天等,培养学生尊敬老人的品质。总之,学校一定要引导学生走出封闭的校园,充分利用起各种社会资源,从生活中领悟和学习。

3优化素质教育评价体系

(1)进行素质教育评价必须分层推进,选择有效的改革突破口。首先,要对素质教育的评价有重新的审视,强化评价的激励、导向、教育的作用;其次,要把教师评价的改革逐步纳入评价改革范围,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最后,要结合学校实际和发展的要求,不断探索评价改革的途径。

(2)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对社会影响深远的社会行为,需要各方面的支持与理解。当前社会上存在着不利于素质教育推行的错误观念,如高学历依旧是衡量人才的最重要的标准之一,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歧视等情况,这些观念都在无形地驱使着整个社会片面追求“考高分、进名校”。

总之,建立健全素质教育下的小学管理模式是一项长期工程、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充分协调好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不断创新管理方法,以学生为本,才能将素质教育不断向前推进。

参考文献:

张瑰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7).

高文.上海市嘉定区封滨小学追求特色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现代教学,2011(9).

作者:陈贵红

第二篇:技能培训组在护理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摘 要 学校是为社会提供优秀人才的摇篮,很多学校的护理专业为医院提供了众多优秀医护人员,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使得人们对医疗以及护理方面的要求更加严格,为了使医疗事业以及临床护理技能水平更加规范,医院护士的综合护理能力以及服务质量更加提升,在我校的护理专业成立了技能培训组对护理专业的学生进行护理技能的培训,经过实践的检验,我校护理专业学生的护理技能水平有了明显提升,为医院提供了更多优秀的护理人员。

关键词 技能培训组 护理技能培训 护理管理研究

The Analysis of Application Effect of Skills

Training Group in Nursing Skills Training

SHA Li

(Chang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 of Health, Changzhou, Jiangsu 213000)

Key words skills training group; training of nursing skills; nursing management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使得护理学科的内涵以及外延进一步得到延伸。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医疗护理方面的要求更多更严格,①这是对护理人员在护理知识以及护理技能方面的一个考验,同时也是其提升护理技能的一个机会。近些年来我国的临床护理人员趋于年轻化,并且工作量也趋于增加,这就致使了很多的护理人员忽略了技能培训的重要性,为了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以及服务质量,②进一步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护理技能,我校在临床护理专业成立了技能培训组,经过实践,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我校护理专业3,4年级学生中选取30名护理成绩优异的同学成立技能培训组,对我校护理专业的所有学生进行护理技能的培训。

1.2 技能培训方法

护理专业教师为了提高学生们在学习护理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积极性,转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在护理专业3,4年级学生中选取了30名护理成绩优异的学生组成技能培训组,在课堂上帮助其他学生学习护理技能。技能培训组内的30名学生均为,护理专业成绩突出,动手实践能力强,自主学习、接受能力强,沟通管理能力优秀。所选出的30名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先行学习和研究课堂上教师要教授的护理专业知识,待了解、学会之后,在课堂上帮助其他学生对护理知识的难点进行理解和学习,帮助其他学生提高课堂效率。技能培训组内的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提前学习相关的护理课堂知识,帮助教师辅导其他学生学习,提高整个课堂的学习氛围,使课堂效率有所提升,从而提高护理专业的教学质量,也使得学生们的护理技能有所提升。

1.3 技能培训组的实行模式

1.3.1 健全各项培训考核制度

在护理专业中健全各项培训考核的制度,并且对护理的基础操作质量评价标准进行重新规范。③技能培训组成员根据学校护理专业的实际情况以及对学生们进行相应的护理技能培训,对学校中的各项护理以及培训制度进行适当的调整以及规范,使之更加有利于学生的护理技能的提升。

1.3.2 建立“三级”培训管理体系

在学校中的护理专业成立“教师—技能培训组—普通学生”这样的三级培训体系,进行相应的培训,做到层层把关。由教师直接指导技能培训组的成员,技能培训组成员提前将课堂知识学习、了解,在课堂上对没有提前进行学习的学生进行辅导和帮助,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要对技能培训组的学生进行相关的护理技能和专业知识的考核,技能培训组的学生要通过教师的考核然后对其他的同学进行护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④

1.3.3 制订分层次培训计划

将全校的护理专业学生进行护理技能素质的分级,再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护理技能的培训。将所有学生首先进行一次系统的技能考核,根据考核的结果将所有学生分出层次,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的技能水平的不同,对其进行相应水平的技能培训,⑤以提高其技能水平。

1.3.4 评价方法

定期对护理专业学生的技能进行考核,以监督和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护理水平。在技能考核中以临床实践为主要考核项目,让学生分批多医院进行临床护理的实践,最后还要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检测患者对学生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不满的地方,并根据患者所提出的各项意见进行改善。对学生的考核结果进行记录,并将每次的考核结果进行对比以寻找学生在护理技能中存在的不足和遗漏点,方便其进行完善。此外,还可以在学校中举行护理技能大赛,对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表彰,以激励其继续努力,并让获奖学生向其他学生交流学习实践经验,弥补彼此的不足之处。在护理技能实践考核中,要尤其重视患者的意见反馈,认真分析学生在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正。临床护理工作对于患者的恢复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必须加强对护理专业学生的临床护理技能的培训,以为医院提供更多的优秀护理人员。

2 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校护理专业的学生在临床护理方面的技能均有所提升。经过技能培训组一段时间的培训,第一次参加考核的学生共计1500人次,综合合格率为91%;第二次参加考核的学生共计1000人次,综合合格率为95%;第三次参加考核的学生共计500人次,综合合格率为97%,通过三个月的技能培训,我校护理专业学生的综合护理水平逐渐上升,学生们的临床护理技能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并且在对患者的调查问卷中,其对我校学生护理水平的满意度由第一次的85%提高到97%,这充分表明我校护理专业学生的护理技能得到了患者的认可。

3 讨论

3.1 健全各项培训制度及规范操作标准有助于提高培训的效果

为了全面促使我校护理专业学生护理技能培训工作顺利进行,建立起一个健全良好的配信制度有着重要意义。在很多医院中对护士的技能培训中主要是由护士长全权负责,虽然对培训工作作了充足的准备工作,但是由于没有大家统一的执行标准,培训的结果并不是很让人称赞;而在我校护理专业实施的这种培训模式,是针对学生们不同层次的护理水平对其进行专业的培训,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们的护理技能水平。

3.2 培养了一支专业化的带教队伍

在我校护理专业成立的“技能培训组”就是通过优秀的护理人员带领全校护理专业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提升护理技能。在这种培训管理体系之下,将护理专业学生按照其技能水平进行分级,根据其不同的护理水平进行有针对的护理培训,各层间的护理层层相连、环环相扣。⑥通过一连串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培训,一批专业化的“小护士”脱颖而出,每次在学校中举办的护理技能竞赛中,都会有很多的学生获奖,也会有更多的护理专业学生受到激励和鼓舞。这种培训模式与制度,使学校护理专业中的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带动了大家在护理技能学习中的积极主动性,为我校学生日后成为优秀的医护人员奠定了良好基础。

3.3 实施分层次的培训及考核有效提高了学生们的技能操作水平

在我校护理专业中实施有具体计划的培训与教导,能够充分提高学生们在临床护理工作学习中的积极主动性和兴趣,从而使培训的结果更加有效。在培训过程中技能培训组成员是护理专业学生们的头领和核心人物,并且,技能培训组成员是经过一定挑选的,他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学习经验来教导学生,使学生们更加投入地去学习临床护理知识。

3.4 有效的评价方法提高了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及临床护理质量

在我校护理专业还设置了随机考核,随机考核是指考核对象的随机和考核项目的随机。主要考核培训过程中比较薄弱的环节,重点考核学生们的实际操作以及应用能力,经过技能培训组的教导和考核,我校护理专业学生的整体护理技能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⑦应急能力和沟通能力加强,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们的心理素质,有效保证了学生们的护理质量,并且能够明显降低学生们在护理工作中差错发生率,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我校学生各个方面都表现得从容不迫、镇定自若。

综上所述,在学校护理专业设置护理技能培训组,不断对学校中的护理制度进行健全和完善,对我校护理专业学生的临床护理水平以及护理技能的提升有重要意义。在学校中将各项培训考核的制度进一步健全,并且对护理的基础操作质量评价标准进行重新规范,这一举措对提高全校护理专业学生的护理水平和综合素质有重要作用。技能培训组在护理技能培训中不再只是停留于形式,更多的是体现在实践中,更加重视培训效果,此项措施的实施有效提升了护理专业学生们的临床护理水平,为将来护理专业学生成为优秀的医护人员打下了坚实基础。

注释

① 杨柳,陈锦秀,李绵利,等.综合性实验在护理技能教学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9):91-92.

② 李晓玲.设置技能培训组在护理技能培训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1.6(6):280-281.

③ 吕晶,牛秀美,陈美伦,等.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构建理论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3):94-95.

④ 李艳,何平先,刘巧艳,等.简易标准化病人在护理评估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0.7(3):107-110.

⑤ 沈晓玲,沈晓芬.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工具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6):601-602.

⑥ 郭华,巩小军.微格教学法在青年护理教师教学技能培养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09.23(6B):1580-1581.

⑦ 王庆华,吕莲萍,秦国民,等.微格教学在护理教育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23-25.

作者:沙丽

第三篇:供电企业职业技能培训新途径探析

摘要:通过建立完善的人才发展奖励机制,制定详细、可行的人才培养计划,采用多种培训形式和手段,充分调动企业员工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实践证明,其能够为公司提供充足的适用型、实用型人才资源。

关键词:职业技能培训;企业;电力

作者简介:王小红(1959-),女,山西洪洞人,山西电力公司临汾供电分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中心督察员,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培训教育。(山西 临汾 041000)

为贯彻落实山西省电力公司“三思三晋”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强企业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培训效率,保障培训效果,提升员工基本知识、基本素质、基本技能,改善员工知识结构,根据某供电分公司围绕“三基”、拓宽思路,积极探索职业技能培训新途径的工作要求,笔者于2010年5月15日至8月10日分别走访了某供电分公司24个基层单位,通过抽样问卷调查、现场访问及座谈等形式,对各单位的人员素质状况及培训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与分析,以期探索出一条职业技能培训的新途径。

一、公司人力资源情况基本分析

公司人力资源情况基本分析如表1所示,该公司现有职工3123名,其中生产技能人员1715名,占全员总数的54.9%。在技能人员中,从年龄构成来看,35岁以下职工588名,占全员总数的18.8%,36~45岁职工724名,占全员总数的23.2%,46~55岁职工305名,占全员总数的9.8%,55岁以上人员98名占3.1%;从文化程度来看,大本以上190人,占全员总数的6.1%,大专633名占全员总数的20.3%,中专、技校449名占全员总数的14.4%,高中文化程度的239名,占全员总数的7.8%,初中及以下204名,占全员总数的6.5%;从技术等级来看,技师及以上403名,占全员总数的12.9%,高级工654名,占全员总数的20.9%,中级工164名,占全员总数的5.3%,初级工以下494名,占全员总数的15.8%。

通过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分公司管理人员逐年增加,生产、营销一线员工逐年减少,只占职工总数的54.9%;而在技能人员中,大多数人员文化程度偏低,技术等级结构不够合理,中级技师及以上人才比例偏低,高、专、精专业人才减少、流失,生产一线技能性人才缺乏,而他们又是生产一线的主力军,承担着该市工农业生产、居民的安全供电及用电优质服务等任务。因此,坚持以用为本的人才培养理念,围绕”三基”,拓宽思路,进一步加强生产技能人员的技能培训,努力培养适用型、实用型人才,提高培训效率,保障培训效果,改善知识结构,提高岗位履职能力,快速提升员工基本知识、基本素质、基本技能,是目前分公司员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当务之急。

二、目前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力企业迅速发展、电网设备逐渐升级、电网建设不断扩容,建设“一强三优”的现代电力公司需要大批业务精湛、素质较高的技术人才。近年来,该供电分公司在改善人员知识结构,提高职业技能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与大量的工作。以争创“青年岗位能手”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员工综合素质,以推动企业生产经营为着力点,大力开展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在加强持证上岗、职业技能鉴定、仿真培训、岗位轮换及新录用人员培训的基础上,广泛组织员工开展技能比武、专业竞赛、论文发表、“QC”小组等活动,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共同推进企业员工培养工作的良好局面。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的存在,公司的职业技能培训还存在以下问题。

1.员工认识有待提高

我们对分公司35周岁以下的员工开展了思想状况调查。结果表明,许多新分配或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员工普遍倾向于从事管理岗位工作,不愿意去基层一线。一些单位已出现了管理人员与专业技能人员比例失调,生产一线的技能人员严重短缺,青黄不接的局面。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并成为制约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究其根本主观上是部分员工缺乏对企业发展共同愿景的追求和上进心,缺乏持之以恒的学习毅力。客观上部分员工学历层次较低,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电力专业技术知识教育,制约着企业一流化建设的水平和超常规发展的实现。

2.教育培训机制不完善

虽然分公司在近年来不断探索人力资源开发的各种途径,建立了许多管理制度和激励措施,但在教育培训考核以及如何增强教育培训效果等方面仍然存在薄弱环节。学习成果未能与员工个人工资和福利待遇挂钩,员工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得不到充分调动。对员工技能培训需求现状了解不够。目前我们的培训是根据上级及社会形势要求对员工进行培训,并没有真正认识到的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使得培训目标与实际相脱离。注重学历教育,知识结构的改变,对现场培训、技能培训及技能人员培训的投入相对要少,其结果就是不仅没有解决企业的人才需要,反而造成了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

3.培训效果不明显

培训内容落后、方法老化、专业师资缺乏。首先,在培训模式及方法上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注重室内理论培训、考试,忽略了现场技能的培训与考核。

由于专业性、综合性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特别是在教材、考核题库的建设上滞后于设备的更新速度,因此导致我们的培训内容落后,方式比较简单;培训内容过于单调、统一,没有个性化的培训。师徒培训,由于技术水平发展不平衡,师傅的技术水平及工作能力直接影响着徒弟的技能水平。其次,公司缺少一支掌握系统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相结合的内训师队伍。有的师傅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却说不出来,会做不会说,有的理论比较丰富却没有实践经验,影响教育培训效果。部分员工,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不善于阅读,不善于记录,不善于思考,不善于运用,不善于交流,不善于总结。没有做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导致一部分人员参与培训却没有效果或提高不快。再次,现场培训,流于形式,工学矛盾比较突出。部分员工缺乏持之以恒的学习毅力,尤其是当前,电力生产、城农网改造任务较为繁重,生产一线员工早出晚归,客观上没有时间和精力学习。

三、解决问题的措施及建议

针对公司在教育培训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我们本着以用为本,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从培训机制、培训模式、培训内容、培训师资及培训设施等五方面去探讨如何构建符合电力企业发展需要的综合性、专业性职业技能人才的工作思路。

1.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首先,制定符合现代企业发展的培训、考核、使用、待遇、激励一体化机制,树立以用为本的培养理念,培养适用型、实用型、能用型人才的战略思路。鼓励员工立足本职工作,积极参与技能培训,掌握现场操作技能,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其次,建立先培训后上岗的培训机制,通过上岗考核、技能等级考核、竞赛比武等专业培训,用培训业绩对员工的综合素质进行分析、考核、奖惩兑现;加强新员工培训,完善培训制度和奖惩办法;建立师徒结对培养机制,根据徒弟的业绩对师傅进行奖惩激励。再次,加强对各类青年典型、青年学科带头人等青年人才的跟踪培养,积极探索向上级单位及各级管理部门举荐青年人才的有效途径,促进更多的优秀青年人才出成果、担重任。通过建立各种培训、考核、用人、荐才机制,切实为技术人员的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环境,提供公平竞争、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

2.多措并举提高培训效果

组建自己的内训师队伍,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当内训师,以导师制的形式带动一批专业性强、实际操作规范的专业技能人员。同时,积极开展“每周一课、每月一练、每季一考、技术论坛、技术小课堂”等活动,树立人人当培训师的理念,不断提升员工的职业技术素养。

通过开展“师徒结对”的方式,发挥老师傅、专家传帮带的作用。即:我们要抓好三个层次的导师带徒:一是刚上岗还不具备实际业务操作能力的新进员工,拜精通业务、经验丰富的年长职工为师,促进新进青工尽快上岗、熟悉工作;二是已上岗并具有相当业务水平的员工,拜业务精湛、有专业特长的高级工程师、中高级管理人员和工人技师为师,培养青年高级专业人才;三是专业技术过硬、接受能力强、有综合发展潜力的青年,拜多人为师,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使导师带徒活动不仅成为青工上岗培训的主要形式,还进一步成为青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培养高技能人才和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的主要方式。同时,通过质量管理培训让员工学会一种工作、学习的思维方法,并有效地指导工作。通过开展QC活动、技能竞赛、科技论坛、论文交流等活动,搭建交流经验、成果分享、共同提高的发展平台,实现员工成长,企业增效协同的目的。

走“企校联合”、“厂企联合”之路。随着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的提高,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对职工的技能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我们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派有学习能力的员工定期到对口学校、厂家学习新设备的工作原理、安装程序及操作规程,进行现场模拟操作,扩大员工的视野;同时,还要请厂家、对口技术学校的老师到生产现场结合工作实际进行讲解,有效地解决工学矛盾。

利用网络技术,搭建“信息化”培训平台,进一步完善和推广应用远程网络培训系统,统一开发和购置优质培训课件。建立“专业技术”讲坛,组织开放式学习,利用现有人力、物力资源,将专家授课、设备安装、检修及设备运行的规范操作录制下来,以影视课件形式上传到网络培训系统,充分利用远程网络培训的差异性和灵活性特点,营造学习氛围。同时我们还可运用公司网站资源,搭建“小讲台”、设立“点将台”等多种形式构筑多元学习交流平台,组织专题研讨、论文交流会、知识竞赛等活动为员工提供展示的舞台。

3.探索培训多元模式

按照注重实效的培训原则,不断探索、创新培训方式,最大程度地发挥学员的潜能,加大座谈式、研讨式、案例式培训和现场培训的交流比重,总结推广审计案例特色培训的成功经验,利用正反两方面的案例,开展特色培训,完善培训项目制定过程中“能力分析、需求分析、项目策划、编制计划”四个环节,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岗位、不同员工编制合理的“套餐式标准化培训”计划和 “订单式”培训计划,开展“送教到班组”活动,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实现岗位培训的“标准化”与“差异化”。

全面普及技术竞赛。组织多种形式的技能大赛、技术比武、岗位练兵活动,以赛促训,以考促学,进一步激发员工学技成才、报效企业的积极性,结合实际和事故案例方式进行培训,专业理论知识与现场实践结合;定期开展新人员述学,把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经验与大家共享;定期开展学术交流;深入到厂家内部,实际接触后台、设备,与设计人员交流,给员工搭建施展才华、脱颖而出的舞台,营造重视培养、选拔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

建设与现场同步或适度超前的培训设施。生产技能不是在课堂上练成的,也不可能靠听几节讲课和观摩演示就能练成,必须要让学员亲手操作,甚至多次演练才能形成。必要的培训设施是有效培训的前提,在条件允许时可进行一些仿真、模拟培训。培训设施建设要因地制宜,我们没有条件建设很先进的仿真培训系统,但可以就地取材,如利用老旧设备进行拆装讲解检修、保护校验等,利用模拟线路练习登杆作业、处理导线缺陷、模拟带电作业培训等,可以达到逼真的效果,也便于学员掌握和记忆。

结合企业岗位设置情况,组建安全生产、电力营销、电气运行、检修、输配电、新录用人员等专业培训模块,并将安全生产、电气运行、电气检修、输配电、抄表抢修、财务知识、营销管理、计算机操作、电费抄核收系统、业扩报装、优质服务等专业培训课件与视频教案按模块组成专业培训包,让各岗位员工结合工作实际和个人知识需要,通过培训网络和专业课堂,自己“点菜”选择学习内容,从而实现培训工作标准化及专业培训个性化的需要。

(责任编辑:刘俊卿)

作者:王小红 沈 军 郑欢颖 郝朝霞 刘魁芳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公司治理文化论文下一篇:港口工程施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