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质量分析

2022-09-21

第一篇:九年级语文质量分析

九年级语文试卷质量分析

2013-2014学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一、基本情况

试卷注重基础知识和运用能力的考察,如背诵默写,有简单的填上下句,默写的内容大部分都是学生耳熟能详的名句有古文也有现代文。还有考查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理解、辨析能力。在积累运用板块中,有汉字、古诗文的积累,病句,词语的理解运用,都突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的考查。现代文阅读中文段的题目设置。重点考查了学生对文段内容的概括能力、理解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作文以“那一抹心痕”为题目,选材范围比较宽泛,可写物、人或事件,贴近生活。学生个个有话说,有内容写,给予学生广阔的、自由发挥空间,有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能引发学生的真情实感。

二、试卷特点与试题分析

试卷由四大块组成,第一大题为卷面书写(4分)。

第二大题语文知识积累及运用(23分)共设7个小题:

1、选出加点注音正确的一项,

2、考错别字,

3、词语的正确理解与运用,

4、句子的语病,

5、为古诗文的背诵默写,

6、名著阅读。学生知道“替天行道”不知“宋江”、“卢俊义”。说明对名著了解不多。

7、给出几位同学对读书的不同观点、意见,让你向校长和同学们提出合理的意见。此题有些同学提的意见不是针对以上同学的问题,如:要读好书。

第三大题为阅读理解(43分)。一篇古诗的理解(4分)主要考察了古诗内容和主旨。学生阅读少,把握主旨的能力弱。抓不到“凉”是指内心的凄凉。一篇课内文言文阅读(12分),综合考查了学生对字词的理解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题目较基础,适合学生做。两篇课外阅读(27分),一篇考的是一位收废铁的老汉为了不收好铁自己举报自己的优秀品质。一篇考的是熬就是坚持,就能取得成功。两篇文章均较长,可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的能力,题型设计全面,可考查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学生的想像能力,命者可谓高瞻远瞩。 第四大题作文50分。一个命题作文。题目宽泛,使学生有话可说。

总之,本次命题题型多样,内容丰富,考查的知识面文,全面。难易适中,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无疑是一次彻底的检验。

三、学生得失分情况

本次考试,考试成绩100分以上有17人,80分—100分有63人,60分以下的42人。平均分为73.7分位居中上游。但学生知识面窄,做题较马虎,失分也不少例如第一大题背诵默写中错别字较多,对《水浒传》中的知识掌握不全面如“呼保义”、“玉麒麟”不知是谁?阅读理解古诗鉴赏失分严重,文言文字词解释和翻译句子个别同学平时经常提到还出现错误。作文平均分在38-39分。本次试卷学生的书写还算可以。

四、教学质量反思

1、积累和运用失分严重。对基础知识及运用未能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渗透,使学生对修改病句、成语运用等知识点掌握还不够到位,造成了此次考试扣分严重的现象。

2、默写错、漏、别等问题依然存在

3、书写乱,不公正。

4、作为教师未能把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核心,没有把培养学生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和分析概括的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导致学生在阅读中失分。

5、作文高分作文不多

五、意见与建议

1.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基础知识是语言运用、阅读、写作的基础,不可放松对字、词、句的学习。基础的夯实重在平时,教师要关注学生在答问、作业、考试中暴露出来的基础知识方面的问题,及时纠正错误。基础知识学生必须掌握,并且要将这些基础知识的传授与语言的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在训练中形成能力。增强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古诗文不仅要求学生会背,还要能够理解和运用名句,并进行浅层面的鉴赏。

2.重视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以中考为导向,以教材为依托,扎实上好各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和口语交际,注意课内向课外的延伸迁移,让学生学会举一反

3.针对有关题目扣分较多现象,我们要及时查漏补缺,把知识点讲解到位。基础知识的教学丝毫不能放松,课堂教学要紧扣文本,将课文内容讲透彻,相关知识讲清楚。

4、要注重提升学生的能力,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教给学生阅读文章的方法,使学生举一反三,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我们平时要把成语运用、病句修改、等内容穿插在课堂教学中讲解、训练和巩固。渗透到每节课中,效果会好得多,使学生在反复接触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解题能力。

6、要注重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与习惯,指导和督促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教会学生如何才能又快又准地接受文字信息,加强语文知识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7、语文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吸引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能联系生活、活学活用。

8、加强对学生的方法能力的指导,提高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读题能力和答题技巧。

9、全体参与,分层训练,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教师更不能把目光只盯在少数“尖子生”身上,而应该更多地关注那些基础不扎实、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提出不同的要求,优等生可适当“放”,中等生宜“引”,后进生需“扶”。

10、加强合作,集思广益。正确认识课文的“例子”作用,既不要将教材神圣化,一课不落地全部作为精讲内容,又不能淡化教材,无视教材的精典性对教材弃之不顾。要以中考为导向。

11、端正书写态度,改正不良书写习惯,努力做到一笔一画、横平、竖直。

12、写作要勤练笔,并掌握一些写作技巧。

总之,语文教学工作任重而道远,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也非一日之事,这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去总结,我坚信,我们一定能帮助学生创造辉煌!

第二篇:期中考试九年级语文质量分析

期中考试刚刚结束。为了使今后的工作能更好的进行,现对这次中考情况和试卷内容作以下分析: 一.考试情况。

本次参加考试学生共34人,试卷满分120分。学生平均分69.79分左右,优秀率约26.47%,及格率约50%。从这个数字上基本能反映出平时的教学质量。从考试成绩看,主要问题是优秀率偏低,年级最高分为109分,最低分为2分。85分以上14人。

就这次试卷几种题型来看,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学生得分较高。这说明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扎实,且能正确运用。第二部分是现代文阅读。比较看这部分是整个试卷中失分较多的题型。第三部分是作文,由于我们刚刚练习过类似题材的作文题目,所以学生感觉有内容可写,不容易跑题,所以作文得分率较高。

二.今后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通过这次考试,对以前的教学工作进行了反思,在以下几个方面还要努力:

1.注重积累,夯实基础。

要把握《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夯实基础知识,注意语文积累,尤其是对常见字词和古诗文的积累,重视常见语文知识的积累和应用,同时还要注意名著的阅读,努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2.加强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能力,同时注意对重点语段或重点词句的理解,及概括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重视对文本理解的同时还要注意方法、思维的训练,也要重视基本技能的掌握

3.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教学方式的改变,用教学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努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4.重视写作训练,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写作能力不是天生具来的,是靠后天不断的积累训练的,在让学生平时注意积累写作素材的同时还要教学生一些基本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在不断训练中掌握基本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三.试卷分析

通过阅卷认为:这套试卷质量总体很好。学生的能力水平能够通过本试卷客观的反映出来。特别是音、字、词及书本知识的考查,能检验出学生开学以来对语文的学习情况。作文题目符合中招考试试题类型,能有效检验学生的写作水平及考场作文应试技巧。

作为九年级的科任教师,在这次期中考试中,语文考得很不理想,惭愧

下一阶段的努力方向和具体的改进措施:

(一)学生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对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不能熟练、准确的掌握和应用。

2、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弱,对综合性较强的题目解答出现偏差较大。

3、部分学生的表述能力较弱,导致因书写乱、不规范失分。

4、缺乏实际应用问题的背景经验,在解答联系生活和社会的实际的问题时,出现理解困难,导致解答失误。

我本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忽视对基础知识的落实,对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基本思想训练落实不到位。特别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落实不到位。

2、复习过程中存在过偏、过难现象,导致学生在解答基础题目时反而失分。

3、对学生的书面表述能力培养不够,导致学生表述能力不高、书写较乱。

4、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不到位。

今后设想: 1.重视"双基"训练 ①把好阅读的准确关:平时做题时要强调稳,注意检查。②把好理解审题关:平时教学中要加强训练,题意不清,不急于动笔答题。③把好表达规范关:一是注意表达要有逻辑性,推理要力求严谨;二是要书写整洁规范。2.重视回归课本、回归课堂。中考试题多来源于课本或从课本的基本要求出发加以拓宽,而不是加深,这样将更好地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要逐步改变"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及大量演练习题"的教学模式,应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亲历语文演化的过程。我们必须关注当前课改的新理念,给学生以充分从事语文活动的时间、空间,使学生在自己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我们在平时的语文活动中应摒弃"重结论,轻过程"的思想,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探索过程,重视语文思想方法的教学,从而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培养阅读、理解、分析、探求的能力。

4、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语文活动和名著阅读,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在开放性的环境中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能有效到锻炼和发展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

5、关注每一位学生,加强学法指导。从近几年中考试题来看,面向每位学生、加强学法指导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不可忽视的问题,应予以足够重视。要努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愿望,努力营造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氛围,挖掘学生的潜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方法上的问题并采取具体措施。

总之,通过这次质量分析,我找到了自身的差距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今后将更加努力,提高业务水平,争取使成绩再上一

第三篇:2017年语文九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题分析

试题主要体现出以下特点:

(一)求稳:重视语言积累与运用,作文命题内容贴近学生生活。

“积累与运用”考查内容紧扣教材,考查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及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主要有字音、字形、正确使用词语、辨别语句、提炼主要内容、名著阅读、古诗文默写、作家作品文学常识等。八年级重视古诗文积累与运用,加大了背诵默写的分值,内容取自课内篇目及教材推荐的课外背诵篇目。考查摒弃了过去支离破碎地纯粹考查知识术语的题目,而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

两个年级作文均为命题作文,七年级《我有一个小秘密》,八年级《被自己感动》。这些作文命题贴近学生生活,能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关注自我,关注心灵的成长。学生写作基本没有审题障碍,可根据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来选材,抒写真情实感,充分展示个性。这就给学生人人都能有话说,人人都有文章作,平时读书多、善于体察生活和反思的学生更是如鱼得水。

(二)求变:文言文阅读考查“内外兼修”。

两个年级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阅读材料均一段出自课内,一段出自课外。但课外部分考查是课内文言知识的迁移,没有超出课内学过的范围。这能避免教师死抠教材、学生死记硬背课内文言知识,便于考查学生文言知识的积累和实际运用能力。在《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的指导思想下,课内外文言文阅读在积累、识记、理解的感性层面和思考、分析、综合的理性层面设题。除了对理解词语含义、翻译句子、概括选文大意这类基础知识、能力的常规考查外,还加强了对整篇文章(或语段)的理解性、鉴赏性阅读的考查。这些题涉及品味、鉴赏、拓展等诸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课内课外阅读兼顾给大家一个启示:文言文阅读应先把课内知识解决好,学会融会贯通和举一反三,考查内容即使延伸到课外,也可以利用课内知识来解决。

(三)求新:现代文阅读材料一律从课外选取,试题注重对学生运用能力的考查。

两个年级现代文阅读材料全部出自课外,而且根据不同年级教材侧重的文体,七年级选了写景散文和记叙文,八年级选了说明文和记叙文。选文一律是完整文章,注重考查学生对现代文阅读材料的整体把握。现代文阅读题目设置基本遵循“整体感知——局部探究——整体感悟”的阅读规律,有利于教给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引导语文阅读教学向良性发展。现代文阅读重点考查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理清作者写作思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品味具体语境中词句意义和作用,根据提供语言材料筛选信息和表达个人独特见解等内容,主要考查了学生分析、概括、理解、感悟、筛选、鉴赏、思辩、评价等能力。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综观两个年级学生答题情况,暴露出如下的问题:

(一)基础知识不扎实,语言运用能力不强。

“积累与运用”部分中,常用字的读音和常用词语的书写全部从教材“读一读,写一写”中或课文中选取,名著阅读和古诗文默写也选自教材课文或教材后面推荐的篇目。但两个年级的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并不牢固,字音、字形、古诗文默写识记不准。古诗文默写,课内好于课外,精读好于略读,名句好于一般句子。一些学生背诵效果不好,默写不准确。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不强,一些基本知识还不会在语境中实际运用,没有转化为能力。

(二)文言文词语积累不牢固,对篇章内容理解肤浅。

对文言词语的含义把握不准确,七年级《口技》中解释“走”的意思,很多人答成了“走(了)、离开”,而正确答案应是“跑”。由于没有掌握好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不能抓住句中关键的词语来翻译,导致翻译句子马马虎虎或主观臆断,因表述不准确而失分。一些学生对书下没有明确注释的词语理解不到位。考查的课外文言词语全是本学期课内学过的,但学生答得不准。如八年级“比行百余里”的“比”学生理解为攀比、比赛、相比、如果、比较等,而正确的答案应该是“等到”。对文言文篇章内容理解、赏析能力不强,只会死记硬背,遇到活题不会变通。总体上看,文言文阅读课内好于课外,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有待提高。

(三)现代文阅读缺乏语言理解感悟和表述能力。

两个年级现代文阅读题都失分最多,说明现代文阅读存在问题最大。总的看来,说明文、记叙文文章类阅读得分高于散文、小说这些文学作品类阅读,整体感知内容题、筛选信息题、能在文中直接找到答案的题、联系生活的开放题得分率高,而需自己独立分析、理解、感悟、概括、语言运用等题失分较高。许多学生理解词句含义答不到点子上,只能脱离语境孤立地解释词语、句子的表层含义,而不能答出词句在语境中的深层含义及作用。还有一些学生答题脱离文本,架空分析、想当然回答。说明学生平时习惯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语文,亲近文本的时间不足,不能入情入境地品读文本,缺乏对局部语言表情达意妙处的体味、探究,缺乏语感,不能形成知识的迁移能力。还有些学生文体知识掌握不牢,概念不清,出现混淆。

(四)作文缺乏个性。

两个年级作文得分率都不高,富有创意、文质兼美的佳作更是寥寥无几。许多学生作文离《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相去甚远,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缺陷:写记叙文,许多学生选材平淡陈旧,缺乏真情实感,没有个性,感染力不强。缺乏细致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语言苍白,缺乏文采。说明平时学生语言积累少,词汇量小,文化底蕴不足。

(五)一些学生语文基本功较差。

一是答题时审题不清。审题不认真,浮光掠影地读题后,便草草作答,结果答非所问。二是错别字现象严重。在三个年级的试卷中,古诗文背诵默写、阅读简答、作文中都出现了不胜枚举的错别字,古诗文背诵默写失分的主要原因不是因为不会而是因为写错别字,作文中错别字现象更为普遍。而且字迹潦草,书写不规范,更谈不上美观了。

三、改进建议

期末语文试卷的命题特点及所体现的命题导向,对今后的教学有鲜明的指导意义,而学生在答题中所暴露的一些问题,也说明了语文教学还存在许多不足。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研究《语文课程标准》,领会其精神实质,按其要求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在今后教学中注意以下几点:

(一)求真:扎扎实实进行“双基”教学。

在我们的语文课上,一些基础性的东西成为“被遗忘的一族”。我们很少带领学生扎扎实实地学词正音;我们很少切出大块时间进行着默读、复述、背诵等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基本能力”的训练。我们过分强调让学生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缺乏对表达规范性的指导;过分强调自由书写,对说写的交流只重视内容的反馈,忽略了语言的形式;在阅读过程中过分强调自主感悟,对重点词句的咀嚼也有所欠缺。脱离了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用能力,只能是语文综合素养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金字塔再美丽雄伟,抽掉了基石,也只能成为虚幻的泡影。

在新课程视野下,应该赋予语文“双基”崭新的时代内涵。首先,教师要对“双基”教学加以高度重视。它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学习语文的根本。但我们讲落实“双基”,并非突出语文的“工具性”而忽视“人文性”。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犹如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落实双基的过程,就是落实“人文性”和“工具性”的过程。另外,“语文双基”的落实,不是孤立的一两个教学环节,而是渗透在整个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它伴随着学生和教师的心灵发展。所以,我们要重视语言材料的积累与训练,严格落实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与检查,加强对所学基础知识的迁移训练,提高运用能力。

(二)求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把握阅读教学的规律,将工具性和人文性很好地统一起来。

2、改进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足学生品读文本的时间,教给学生有效的读书方法。

3、要进行科学有序的写作训练。

4、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沟通课堂内外。

(三)求美: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指出“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同时,在阶段目标中要求:“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会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速度。”汉字积淀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文化和精神,热爱汉字、写好汉字是学生的应尽职责,也是文化传承的一种具体体现。但近年来,学生汉字书写能力令人心忧:书写正确率低下,字形不规范甚或不成其为字,字迹潦草,文面乌烟瘴气。翻开学生的作业本、作文本、测试卷,眼前事一幅幅“惨不忍睹”的景象。

为引导大家重视书写,可以在作文评分标准中强调“凡书写规范、工整,评卷时可另加分”或另加卷面分等举措,提示教师和学生要认识到书写的重要性,平时教学中对学生书写严格要求,精心指导,并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第四篇:九年级语文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2012——2013学第二学期沙河二中

九年级语文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沙河二中

王春生

中考已经结束,经过一个学期的拼搏,学生的初中语文学习顺利结束。回顾一个学期来的教与学的情况,发现既有成绩也有不足,现把我任教的九(2)班的语文教学情况总结如下:

一、语文教学质量现状

整体上看,九(2)班的的语文教学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及格率稳定在84.5%-91.44%之间,人均分也保持在80分左右,比较稳定。只是优秀率偏低,说明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在提高优秀率上下功夫。

二、取得的成绩

1.竭力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以问题、学习任务为把手,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和思考,很少直接把结论抛给学生的。在课堂上均比较重视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交流,并通过对话形式,组织必要的课堂讨论,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和体验。自主学习已成为自觉的普遍行为,合作学习的运用也很广泛。

2.教学过程清晰而有序。课堂教学中能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呈现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做到心中有教材、有学生、有课堂,力求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3.重视基础,重视积累,重视语文素养的养成。在语文课堂上,我很重视基础性的东西的,如字词、文学常识、诗文名句、课内文言文的背诵与理解。

二、存在的不足

1.学习目标不到位。这里的目标不是“教”的目标,而是“学”的目标。这个目标是要有操作意义的,能观察,能测量的;是要精心预设的,甚至需要字斟句酌。因为没有这个操作层面上的目标,有的课就显得有些随意,学生回答不出问题,灵机一动,那下面就讨论讨论吧,甚至有上到哪算哪的情况。目标意识不强的另一个表现就是我知道教什么、怎样教,至于我为什么要这样去教,不清楚,以致在教学过程中安排的一系列活动,就显得盲目。

2.文本解读不到位。阅读课文,一般流程,总是先了解一下“写的是什么”,再逐段分析具体又写了些什么,全是字面上的表层意思,很少能做出进一步的深层挖掘。即使有一些深层的开发,架空的比较多。真正通过语言文字的透析咀嚼得出中肯的恰当的结论的比较少。这种阅读,只停留在同一水平的层面上,即使把课文全部弄懂了,即使解决了“写的是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的全部该“懂”的内容,也只达到理解性阅读的层面。对新课程提倡的创造性阅读和评价性阅读要求,还相距甚远。

4.课堂训练不到位。能力一定要通过训练才能形成,但在课堂教学中训练显得不足。一般的做法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讨论问题——问题结论。几个环节中,“提出问题”,简单;解决问题,急促;讨论问题,琐碎;问题结论,脱离(早已超出了问题的范围)。试卷讲评不到位。练习评讲、试卷评讲,应该作为一种课型作专门的研究,但现在的做法还是重在对答案。

三、语文教学对策措施

1.更新思想,全面构建大语文教学观。首先,要让语文植根于生活的土壤。只有把语文之根扎在生活的沃壤中,彻底摒弃烦琐的分析,机械的说教,让“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我们的语文课堂才能“开源”,才能重显生机。其次,要致力于学生个性发展。课内、课外共同为学生搭建发展的平台。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课外要开展各种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运用语文思自己所思,查自己所查,探自己所探,写自己所写,从而有目的地培养学生个性。

2.去伪存真,让语文课堂回归本色。首先,教学设计要备出语文味。在钻研教材时要做到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力。在备教材的时候,要积极调动自身已有的经验和文本进行一次对话,为和学生的对话做好准备。要想让自己的课堂语文味十足,就得让自己首先具有语文味。再次,评价语言要充满语文味。一个好的语文老师不仅要饱学,还要学会使课堂充满谐趣。既善于运用恰当的语言充分肯定同学的优点,又善于运用精妙的语言去化解课堂中的尴尬。

3.加强管理,全面落实语文活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应丰富多样,全面开展。语文课中的每单元的综合性学习都应散发出语文的气息。在方案确定、内容安排、流程设计等方面要始终紧绷“语文”这根弦,要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整个活动中得到发展。

2013年6月

第五篇: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检测教学质量分析

分析教师:三合中学

孔祥慧

一、试题分析:

本次语文期末试卷,总体上体现了命题者对语文教材的准确审视、对中考趋势走向全面的把握与理解,关注了新课改对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重视运用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尤其重视学生整体把握文意、对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概括运用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试题注重于引导学生积累、感受与思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突出试题内容的人文特性,给学生以人文薰陶,较好的体现了新课标对本期语文学习的总体要求。

二、学生成绩分析:

这次考试,最高分 分,最低分 分。试题的题量适中,难易适中,有较强的区分度,准确的考查学生的语文实际水平。

(一)积累与运用此板块整体得分情况不太好。主要存在的问题是部分学生语文双基知识不牢固,字词积累、文学常识、病句修辞等,失分严重;还有古诗默写考查的诗句都属于耳熟能详的名句,而且默写这一板块是老师们平时教学中反复强调的,可因写错字而得不到满分的也为数不少;另外还有学生对语文的综合性运用把握不好,也造成了不少失分。

(二)阅读题部分包括三个方面:课内文言文阅读、和课外现代文阅读。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解题能力、语言感悟能力、理解鉴赏能力,以及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课内涉及《醉翁亭记》一篇经典文章,此题要求学生对这篇文章有精准的把握,答题要严密,知识点力求准确无误,否则就会有较大的丢分。恰是这一部分,学生有较多的失分,其中原因自明。两篇课外现代文阅读,文质兼美,文学性、思想性都很强,这部分题目量分稍宽泛一些,关键是准确文体定位,读懂读透原文,擅于结合上下文答题,恰当的组织语言,准确圆满的组织答案。例如:短文的最后一个小题,灵活性极强,要求学生谈感受认识、谈见解体会、评析鉴赏文章的精彩之处,这无疑能在较宽阔的视野下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遗憾的是个别同学语文基础薄弱、答题技巧欠缺,在考场上顾此失彼、漏洞百出。

(三)作文纵览作文考试情况:学生之间的差距很大,好的文章观点鲜明,言辞流畅、精彩、严谨,旁征博引读书必定很多,字迹也漂亮、工整;而差的主题确立有误,甚至还有的学生根本没有主题;而且发现许多学生的“文体观念”很淡薄,基本技能缺失;还有不少学生似乎在考前死背一些范文,作文中雷同的、模仿的层出不穷,这种作文得分也较低。同时,卷面的差异也是很大的,因而一定要加强练字。

三、努力方向:

1、关注语文积累与运用,进一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语文的积累,包括字词积累、诗文积累(包括名著)及文化常识积累等,要继续加强汉字书写的规范化教育,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真正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古诗文默写要加强对词句的理解,避免错别字。积累的目的在于运用,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就在生活中,要在教学中创设生动的运用语言的生活情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言。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考试时仔细审题的习惯,作文要写题目的习惯,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习惯,保持文面整洁、书写端正和清楚的习惯等等。

2、加强课内外现代文阅读,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解题能力的提高。文章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阅读时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文中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而要把它放在整篇文章中去审视、观照。现代文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带领学生关注课文整体,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作综合的分析。从整体出发,让学生对自己喜欢的语段读读议议,由学生自己深入文本,仔细体味,从而得出属于他自己的探究成果,而不是教师对课文做静态的分析。教学要沉入语言,就是要深入理解语言的用语环境,理解具体语境中的语言意义,理解语言运用的效果。要不断的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保证九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3、注重规律,培养语感,落实文言文课堂教学。新课标规定的古诗文背诵篇目可以早早地计划读背,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落实积累;可以增加一定的阅读量,尤其重视课文内新掌握的字词现象在课外的语段中的灵活运用。为体现新课程理念,有时课堂上对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理解,句子翻译,句式特点,文意把握等粗枝大叶,建议我们的文言文学习课堂落到实处,落实文言文词句的理解,只有课堂内充分理解才能慢慢沉淀积累,形成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4、强化写作训练,培养写作技巧,引导学生体验感悟生活。①加强审题指导。“磨刀不误砍柴功”,只有认真审清题目,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最终水到渠成。

②选材方面,平中见奇。要善于从多角度挖掘材料的内涵,一般事例要学会深化、点睛,使之平凡之中显新奇;当然最好是选择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题材。 ③“文似看山不喜平”,构思组材方面要多推敲,探究如何更好地安排写作顺序、组织好材料、处理好详略、突出文章的重点等。尤其是学会多角度构思,如从横向、纵向方面拓宽学生的写作思维。注重平时的引导。让学生去体验、感悟丰富多彩的生活,从生活中感悟人生、感悟大自然的美,并贯穿到平时的语文课,尤其是作文课中。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九年级上知识点总结下一篇:竞聘优秀员工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