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视角下我国传统建筑表现形式的创新应用

2022-09-14

一、虚拟现实视角下研究我国传统建筑表现形式的背景

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国文化精髓的集中代表,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将传统建筑的表现形式, 由二维平面设计向三维立体层面转变, 让人们身临其境感受中国传统建筑的韵味, 从虚拟现实视角下, 分析我国传统建筑设计是如何基于时间与空间双重元素深度形式融合的。以实际范例为基础, 研究虚拟现实技术如何实现更加全面、生动、逼真地展示中国传统建筑设计之美和中国传统建筑所承载文化内涵, 此次研究也是结合自身专业展开研究的有益尝试。

二、研究我国传统建筑表现形式的意义

本文运用虚拟现实的视角来分析我国古代建筑时空融合之美的表现形式与基本特征就是一个典型的分析视角上的理论创新与分析方法上的拓展应用, 这对于继承古代优秀设计方法与理念、丰富我国现代建筑设计的美学内涵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与较强的实践意义。

三、虚拟现实视角下分析我国传统建筑的融合之美

时间乃事物的跨界运动, 空间乃事物的延展状态, 虚拟现实的时间要素通过空间延展来彰显历史神韵, 虚拟现实的空间要素凭借时间跨界形态实现内涵升华, 我国古代建筑是虚拟现实融合时空之美的典型代表, 既有因为观赏者角度、远近、前后的不同而产生多种建筑美景的妙处, 也有通过文字、色彩、款式等历史时间元素来展现建筑的独特设计特征与历史神韵, 并且凭借时间与空间的巧妙结合来深化建筑本身的价值内涵与文化品位。

四、基于虚拟现实视角下我国传统建筑时空融合之美的表现形式与美学内涵

(一) 基于虚拟现实视角下我国古代建筑时空融合之美的表现形式

1.虚拟现实是对我国传统建筑的时间元素的充分表达

从信息传递的视角来说, 文字、图片、声音、视频是传达信息的四大核心载体或媒介, 但是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 以立体形象展示的多媒体设计作品层出不穷。与数字化多媒体不同, 传统建筑的时间元素多是以文字与图片的形式产生, 其与传统的、狭义的虚拟现实表现形式较为一致, 具体的表现就是通过文字、图画来展现自身的时代特征与历史水平。以莫高窟为例, 抛开其本身的佛教艺术地属性, 其设计风格与类型有着独特的历史时间韵味, 4.5万平方米的壁画在绘画题材上多体现出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的开放性, 2415尊泥质彩塑形式多样, 各个穿着华丽富贵, 唐代的彩色雕塑、宋代木质结构窟檐等特征表明其在风格与类型上受唐宋两朝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较大, 并且在莫高窟的石窟中不仅出现许多外来人物画像、文字, 还出现外来形式的窟型, 这都反映当时社会比较开放与文化交流频繁等时代特征。从虚拟现实的视角上来说, 这就是我国传统建筑时间元素的充分表达。

2.虚拟现实是我国传统建筑空间元素的灵活展现

在空间元素的表现上, 在虚拟现实视角下我国传统建筑根据有较强的灵活性, 这无疑有利于我国传统建筑空间元素的表现更为显现化。从虚拟现实视角分析, 我国古代建筑空间元素的灵活展现主要体现在两大层面:第一, 以建筑为分析主体的客观层面;第二是以观赏者为分析主体的主观层面。首先, 在以建筑为分析主体的客观层面, 这主要是指建筑物空间的大小、建筑物的高低、建筑物是否是集群式建筑等等, 以建筑物的风格来说, 中国建筑物设计具有明显的对称化与大型化倾向, 讲究玄鉴、中正、和谐、虚实、气象、天人合一等理念, 如北京的故宫、四合院等都是典型代表。与对称化与大型化相对的, 如客家围龙屋以圆与和为核心的空间特征、湘西吊脚楼以密与紧为核心的空间特征、而陕西的下沉式窑院就讲究保暖防水, 其空间元素特征是小、低、实。其次, 在以观赏者为分析主体的主观层面, 主要是从观赏者视觉位置变化来实现的, 进而给建筑物本身带来丰富多彩的设计神韵。以观赏者为分析主体的主观层面, 有三种主要的空间元素表现形式:第一种是观赏者观察远近而产生的视觉差异设计, 如长城远看如长龙, 五台山的南禅寺远观如壁画等;第二种是由观赏者处于前后观赏位置存在差异由此衍生出来的不同设计感受, 如少林寺塔林其前看与后观的建筑风格迥异;第三种是里外的观赏造成的差异化视觉体验, 如西北地区的伏羲庙建筑群, 外观比较紧凑, 有一种空间不够用的感觉, 但是进入建筑的内部空间设计合理、有一种空旷、通畅的舒适感。总而言之, 在虚拟现实视角下, 我国古代建筑空间元素的灵活展现具有建筑物与观赏者两个层面的展现路径。

3.基于虚拟现实视角下我国传统建筑的时空融合

虚拟现实的时间要素通过空间延展来彰显历史神韵, 虚拟现实的空间要素凭借时间跨界形态实现内涵升华, 江苏的苏州园林、长沙的岳麓书院就是我国古代建筑虚拟现实融合时空之美的典型代表。从虚拟现实的角度来分析, 我国古代建筑的时空融合主要是通过文字、图片、雕塑等时间元素与建筑物本身的高低、长短、大小等空间元素的深度融合。在这里要特别指出来的是, 这种时空元素的融合并非是建筑物时间要素与空间要素的简单拼凑或者叠加, 而是时间元素与空间元素美学设计的合理搭配, 并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的高质量、高品位、独具特色的建筑物。以苏州园林为例, 苏州古典园林素有时间的园林、文化的园林之美誉, 在园林中, 采用了大量的名人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各式摆件等, 目的在于彰显园林的层次与品位, 但是一个客观的事实是, 通过这写字画、雕塑、碑石我们可以了解园林不同时代的功能、风格等历史时间要素。与此同时, 苏州古典园林在空间元素的使用上更加细腻, 巧妙地运用了对比、衬托、对景、借景, 做到尺度变换、叠山理水、层次配合、小中见大、虚实相间、以少胜多等种种造园艺术技巧和手法, 将亭、台、楼、阁、泉、石、花、木组合在一起, 在城市中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的居住环境。苏州园林是将时间要素与空间要素高度融合的典型代表, 使得苏州园林既具有超强的历史时代感, 又具有无与伦比的艺术建筑美感, 并且以字画、匾额、楹联等为代表的时间元素与以层次布局、虚实变换等为代表的空间元素相结合, 给人一种超强的空间感和时代感, 提升了整个园林的艺术美感与价值内涵和美学内涵, 这也是苏州园林响彻国内外的主要原因。

(二) 基于虚拟现实我国古代建筑时空融合之美的美学内涵

习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文化崇尚和谐, 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 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事实上, 建筑设计就是文化的一直表现形式, 因此也就不可避免的成为表现文化的载体。在我国的古代建筑中, 追求空间与时间的和谐统一是贯穿到底的设计理念与特征, 虽然有“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的规律在, 但其主流追求是“合和文化”, 在前文所举的案例中, 无论是北京对称的四合院还是客家不对称的围龙屋或者参差不齐的吊脚楼, 中国古代建筑的时空融合强调和谐统一。与西方的空间至上文化不同, 中国自古以来比较强调时间文化, 虽然从空间上而言, 有“起、承、转、合”的鲜明节奏, 也在场所气氛上有转化、桥接、过渡、淡化等意象, 但多是配合时间因素表现出一种整体的时空场景, 除开佛塔这种独特的建筑类型 (且许多佛塔都雕刻大量的字画、雕塑) , 其他均很少会突出单一、分裂、独立的静态中心空间, 这便是一种时空相结合而产生的整体和谐意识。

五、研究结语

总而言之, 时间乃事物的跨界运动, 空间乃事物的延展状态, 虚拟现实的时间要素通过空间延展来彰显历史神韵, 虚拟现实的空间要素凭借时间跨界形态实现内涵升华。运用虚拟现实的理念来分析我国古代建筑的时空融合之美, 也是将二维平面设计向三维立体层面转变的有益探索与实践, 同时也是为我国传统建筑的表现形式提供了新的方式和手段。虚拟技术具有实时互动、美观逼真、可操作性强等特点, 因此, 借助虚拟现实技术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仿真场景。在追求时空融合的中国古代建筑中, 追求和谐统一、讲究虚实唯象、重视规则秩序是其核心美学内涵, 现代建筑设计与艺术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有选择的、辨证的去看待、继承与发展, 不断丰富我国建筑的设计理念与美学内涵, 同时也不断丰富我国传统建筑的表现形式, 希望更多人能感受到我国传统建筑之美。

摘要:虚拟技术具有实时互动、美观逼真、可操作性强等特点, 因此, 借助虚拟现实技术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仿真场景, 成为设计界进行设计表现时的热点。本文对虚拟现实技术进行介绍, 阐述当下行业发展状况, 分析该技术特点和优势, 研究虚拟现实技术在展现传统建筑之美方面的优势, 从时间优势和空间优势两个方面展开系列研究, 针对当下国内外虚拟现实技术研究动向, 探讨适合我国传统古建筑表现形式的新方法和新手段。

关键词:虚拟现实,传统建筑,创新应用

参考文献

[1] 温卫华.“天人合一”的时空观对中国古建筑的影响[J].中外建筑, 2000 (5) :18-20.

[2] 徐一斐, 陈盛彬, 邓阿琴.浅谈园林仿古建筑的时间与空间[J].中外建筑, 2011 (07) :54-55.

[3] 刘文英.中国古代的时空观念[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0.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化工机械设备管理及维护保养要点论述下一篇:舒适护理在人工流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