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分制教学护理专业论文

2022-04-13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高职学分制教学护理专业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本文介绍了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技能社团的组织建设及开展的“学技能、练技能、比技能、赛技能”等活动,并将我校护理专业技能社团的建设及取得的成绩作介绍。

高职学分制教学护理专业论文 篇1:

浅析护理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摘           要]  在高等职业护理专业学生的教学中,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和教学内容相结合,是当下教育界需要研究的问题之一。当下国内各个医院的护理人员基本上都来自高职护理院校,因此如果想要医院的医护人员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符合当代社会要求,那么就需要在高职教育中注重这方面的教学。而且在护理专业教学的时候,护理技能和思想政治是其教育的基础。当培养的学生具有职业道德精神的时候,才可以在后期工作中实现人性化护理工作的可能。在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思想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护理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不可缺少的。在本次研究中,就护理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研究。

[关    键   词]  护理专业;思想政治;人性化

伴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国内的医疗事业也得到了显著的发展。过去医疗行业关注的是“疾病”,现在随着人们意识的不断改变,逐渐朝向“患者”方向发展。在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需要为病患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以及人文关怀。当下国内各个医院的护理人员基本上都来自高职护理院校。因此如果想要医院的医护人员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符合当代社会要求,那么就需要在高职教育中注重这方面的教学。在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思想培养的过程中,护理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不可缺少的。

一、学生层面

对于学生而言,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不仅仅局限在学校,或者思想政治课程上,在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不管在哪一个地方都要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从小事做起,从细枝末节开始做。在实习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到工作中,以乐观真诚的服务态度对待每一位患者,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学生只有在工作前期思想政治有较高的水平,才能帮助自己在后期的工作开展中选择人文化的护理方式,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在护理工作实施前的基础。

二、教师层面

在学生成长和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老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深深地影响着学生。随着人们对医院护理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对高职护理专业老师的素养要求也就随之提升,所以为学生授课的老师本身要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不仅要有专业的知识,还要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如果老师的思想政治水准不符合当下社会发展的主旋律的话,那么就会导致学生在人文教学中出现偏差。在护理专业教学中,老师在其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学生会在平常的课程中受到老师的影响,因此对于老师来说,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思想政治水平,从而在日常教学中可以深深地影响学生,为学生树立榜样,在这样的影响下,一方面学生可以学到专业的技能,另一方面学生的思想可以得到正确的引导。除此之外,老师对于护理工作的人文主义有着深刻的认知,在讲授专业课的时候,能够为学生正确示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护理观念。

三、实习医院层面

对于实习医院而言,要积极开展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实习医院不单单是学生实践的地方,它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教导的场所,因此实习医院对于学生在技能和思想政治上的培养也需要扮演对应的角色。具体操作如下:第一,选择“老带新”的方式,指派医院相关的人员“教导”实习生,帮助学生从理论学习转化到实践当中,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在这种“老带新”的方式下,学生将会很快适应医院的环境。同时在进行“老带新”的方式下,要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式地让学生和患者进行接触,从而使学生能够学会如何和患者进行沟通,如何在后期的护理中做到人文护理。第二,医院设置符合实际情况的制度,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专业的护理工作中,积极向医院的前辈学习,注重在护理中的思想政治学习,不虚度每一天的实习机会。第三,实习医院要和高职护理专业进行相关协议的签订,设置学分制,对于学分不合格的学生要将实际情况反映给学校,分数配置上可以选择专业技能和思想政治教育对应的分数,对于两项都优秀的学生,实习医院可以与其签订劳动合同,毕业之后即可入职。学生在医院进行实习,可以学到许多后期工作岗位上的知识,因此实习医院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

四、学校层面

影响护理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学校层面,良好的学术氛围和高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塑造学生以后的医德。因此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第一,对于课程的设置要因地制宜,根据学生的特征进行设置。在课程设置中,学校可以进行调研,从而分析出每一届学生的特征,进行相关课程的设置,对于课程体系侧重调整。例如当调研中显示这一届学生的思想政治不够强的话,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大对学生思想政治的培养。在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可以适当组织学生参加户外活动,给学生以足够的户外活动安排,从而从多个方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第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一蹴而就,要循序渐进,注重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在进行课程安排的时候,可以适当增加心理、生理等多个方面的课时,从而促进护理专业学生思想教育的全面发展,为后期从事护理工作实施人性化的护理奠定基础。另外,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护理专业的课程特征聘请国内知名专家进行授课,将外界先进的人文护理引进学校当中,从而使学校的学生与外界接轨,拓宽学生知识范围,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下形成人文护理的意识,为后期的工作奠定基础。第三,进行模拟教学。在护理专业教学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实际模拟,构造一个实际环境,帮助学生在实际模拟的过程中加强人性化护理意识。在进行模拟的时候,要求学生有服务理念,学生以服务的意识对待每一位患者,这是进行人性化服务的第一步,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这是因为在后期的工作中,护理人员是和患者、患者家属进行直接接触的人员,他们的服务态度等对于患者的病情有非常大的影响。当护理人员选择以乐观主动的态度进行沟通的时候,往往会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因此学生在进行模拟的时候,对护理工作有了充分的认知,在思想政治上有着较高的觉悟,这可以帮助其后期在进行护理的时候形成正确的服务行为。

五、总结

伴随现代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医疗行业对于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医院的医护人员大多来自高职护理专业,因此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专业的学生在具有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在思想政治上有较高的觉悟,从而帮助他们在日后的工作中实施人文护理,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在本次研究中,从学生层面、教师层面、学校层面、实习医院层面4个方面进行叙述,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如何进行提供了合理化的建议,从而为提高我国护理专业人员的思想政治水平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因为本人学识有限,所以在某些方面的认知还比较片面,希望老师给予相关的纠正。

参考文献:

[1]习静.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领导科学,2019(7).

[2]戢慧.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协同育人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9(5).

[3]王朝晖,李彦芳.“互联网+教研”:教育主体互动模式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19(5).

[4]陈芃,劉学应.“多情境体验、多主体互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8(3).

编辑 郭小琴

作者:史兆洋 申永刚

高职学分制教学护理专业论文 篇2:

试论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技能社团的建设

摘 要: 本文介绍了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技能社团的组织建设及开展的“学技能、练技能、比技能、赛技能”等活动,并将我校护理专业技能社团的建设及取得的成绩作介绍。

关键词: 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 技能社团 护理技能

五年制高职招收初中毕业生,实行五年一贯制,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技能型人才是五年制高职校人才培养的突出特色。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仅依靠第一课堂是不够的,必须不断探寻提升技能的新渠道、新载体。我校护理专业围绕提高学生的护理技能在第二课堂开设了护理专业技能社团,社团成员在教师的指导下于校内校外开展“练技能、比技能、赛技能”等多形式社团实践活动,课堂所学的知识、技能在这里得到一定的应用与转化,提高了实践技能,社团成员在国家级、省市级技能大赛上争金夺银,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我校护理专业技能社团的建设及取得的成绩介绍如下。

一、护理专业技能社团组织管理

学校特别重视对护理系专业社团的领导,实行学校领导层宏观指导、护理系直接管理,学校团委协作管理的机制,在护理系党委的直接指导下成立了“护理系专业社团联合会”,制定了“护理系专业社团管理方法”,作为专业社团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载体;完善激励机制,制定了“优秀专业社团评比方法”,对表现优秀的专业社团、工作出色的社团负责人、社团成员等给予适当的表彰和奖励。在技能社团内部管理上,制定了“护理专业技能社团章程”,对技能社团及其成员的行为加以规范约束。

加强技能社团骨干队伍的建设。采取招聘、自荐、民主选举相结合的方法,把思想作风过硬、操作能力强,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学生选拔担任社团负责人,对社团负責人有计划地进行培训,交给社团负责人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开展技能社团活动的基本技能,并定期对负责人的工作业绩进行考核,表现好的给予奖励,不足的加以教育、批评甚至撤换。并重视对下一任核心成员的培养,重视技能社团新老成员的衔接和传统的承袭。

把技能社团活动纳入学分制管理。学分制是一种以选课为核心,教师指导为辅导,通过绩点和学分衡量学生学习质量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1]。我校创造性地将专业社团活动纳入学分制管理,避免学生途中流失,调动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主动性,对鞭策、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技能训练和技能竞赛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技能社团作为选修课开设并配备专业指导教师。技能社团活动与指导教师的指导密切相关,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指导决定了技能社团活动的成效。学校选派有专长和责任心强的专业教师负责技能社团成员的招聘、培训、负责大赛和活动的策划,团委则配合活动的组织策划和宣传,并外聘医院能工巧匠一起承担指导工作,指导教师与社团成员商讨制订技能社团活动计划,按计划开展社团活动。我校创造性地将专业社团纳入选修课,既采取了承认指导教师工作量的鼓励性政策,又采取了学期末评选优秀社团指导教师的激励措施,调动了社团指导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给予经费和活动场所的支持。学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决定给予技能社团以专项资金支持,并和教学医院共同签订技能社团合作指导协议,此外,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挪出两间实训室专门作为技能社团校内训练场所。

二、护理专业技能社团设置

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技能社团持续而有序在第四至第七学期开设。技能社团设置主要围绕着学期专业课程[2],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第四、五学期开设《护理学基础》课程,该课程是护理专业的必修主干课程,着重阐述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重要的实践性技能训练环节,相应设置“基础护理技能社团”;第五、六学期开设《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专科课程,该类课程目标之一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专科操作技能,相应设置“专科护理技能社团”;学生在学完基护、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课程后,第七学期设置“综合护理技能社团”,以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典型病例为载体,要求社团成员以护理程序工作方法综合运用护理技能对模拟患者实施临床个性化整体护理。技能训练内容从生活护理技能到治疗护理技能再到抢救护理技能,从单项护理技能到综合护理技能,层层推进,使得有志于专业技能提升的学生通过技能社团这一实践平台,在仿真(真实)的职业环境下,在“学技能、练技能、比技能、赛技能”的氛围下,借助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在学校医院老师共同指导下,强化技能训练,增强实践动手能力、技术应用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护理专业技能社团活动开展

1.校内技能活动开展。在学生申请加入技能社团的基础上,经过操作考核确定技能社团成员。社长由上届省级(或国家级、市级)技能大赛获奖者担任,社长将社员分成5组,每组设定一名组长,社长统筹安排训练时间轮转表,中午、两节课后及周六、周日实训室向学生开放。每组组长记录下本组社员练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疑惑,反馈给指导老师。校内校外指导老师就学生存在的疑惑共同备课达成共识,校内指导老师每周至少一次下实训室,医院指导老师每两周至少一次下实训室,在示教过程中或请社员完成操作点评过程中解答社员的疑惑。在社员训练过程中巡视,发现薄弱环节,及时手把手地给予纠正。

2.校内技能比赛。每月进行一次校内技能比赛,由校团委负责组织策划、出海报宣传,要求护理系及其他系的同学来观摩学习,由校内资深专业教师担任评委,评选出一、二、三等奖获得者,成绩是评比学期末优秀社员的重要依据,比赛结果后集中进行点评,成绩在校内黑板报宣传栏醒目张贴,在校园网上公告。

3.校外技能比赛。每学期接近期末进行校外技能比赛,比赛场地移到与学校签订技能社团合作指导协议的教学医院,比校内技能比赛要求有所提高,给出临床情景具体案例,进一步锻炼社员适应环境能力、应变能力、灵活运用能力等。由医院资深护师担任评委老师,按照评分标准当场打分,比赛结果后集中进行点评,再次评出一、二、三等奖,成绩予以公示。

4.参加国家级、省市级技能大赛。校内技能比赛、校外技能比赛的佼佼者再经过层层比赛,作为市级、省级、国家级技能大赛的选手,校内校外指导老师共同研究市级、省级、国家级技能大赛实施方案,针对选手经过技能社团的训练,操作流程已熟练掌握的现状,重点设计情景案例以提高应变能力和灵活性,强化选手语言形体仪态训练,以提高选手技能大赛的整体应对能力,选手技能在“模式考试—点评—训练”中再次螺旋上升。

5.参与行业活动。技能社团指导老师与市红十字会、120救护中心、市护理学会、教学医院等单位保持密切联系,有序组织学生参与这些单位组织的活动,如听取市红十字会组织的讲座,观摩120救护中心开展的急救培训,参与教学医院组织的“5.12”技能大赛等,这些活动拓展了社团活动场所,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

四、护理专业技能社团取得成效

技能竞赛是贯彻职业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是职业教育工作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表明了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导向[3],也提供了展示院校最高技能水平的舞台。技能大赛的备赛过程常规做法是骨干教师停课单独辅导停课的学生,这种做法扰乱了正常教学秩序,乱调了部分班级课程,被抽调出的学生也耽误了很多常规课程的学生,导致技能竞赛的学生受益面过窄。我校创立的基于提升学生技能的技能社团,通过选修课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學组织形式,解决了竞赛与教学相分离的现象,院校合作共同指导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完成较高水平的训练,扩大了学生的受益面,依托校内校外搭建的比赛平台,扭转了以往只有极少数学生参与竞赛的局面,且经过多次竞赛出现的优胜者成为省市技能大赛的最终选手,选手们在国家级、省级、市级护理技能大赛上取得金银牌。

社团成员在社团活动过程中提升了技能,任课老师普遍反映参加技能社团的学生课堂上学习更认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操作回示,操作课上能带领全班同学练习操作,起到了示范、辐射作用,操作考核成绩明显高于未参加技能社团的学生,同时,报名参加技能社团的学生人数有较大增加,全校“学技能、比技能、赛技能”的热情高涨,学生由传统教学中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可见,技能社团丰富了校园文化,创建了良好学风。

参考文献:

[1]周庆林,王杭贵,胡珍霞.职业院校学生社团建设与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2009(14):69-71.

[2]张美娟,顾婷.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社团设置的探讨[J].职业通讯,2012(29):9-11.

[3]梁姗.关于职业技能竞赛促进基层教学策略的构想[J].课外阅读,2012(7):46-47.

本课题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2-2013年度科研规划课题(课题名称:五年制高职护理“一体化专业社团”建设的实践研究,编号:254523)。

作者:张美娟 顾婷 施芊妤 龚慧慧

高职学分制教学护理专业论文 篇3:

从“8S”理论浅谈五年高职护理学生职业素养培养

摘要:在护理职责由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转变的大趋势下,根据高职护理院校教学特点,由“8S”理论得到启发,提出在五年制护理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上,前“4S”培养强化理论操作等刚性素养的必需、够用,后“4S”培养规范习惯引导心理等软性素养的内化,从而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达到提高五年高职护理学生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关键词:“8S”理论;五年制高职护理学生;职业素养培养

縱观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2011-2015年)指出:护理事业的主要目标正在由前一个五年的“以健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向“‘以病人为中心’,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专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发生改变。

初中起点的五年制高职护理学生职业素养与社会发展需求存在着不小的差距。随着应用型人才培养模拟的不断普及和深入,培养出的五年护理毕业生在理论知识动手操作能力等刚性素养方面,人文素养、行为习惯和心理素养等软性素养与优质护理服务的岗位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已经成为五年制护理毕业生顺利就业的瓶颈。护理职业教育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强技能、实用型护理人才的教育,以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现在社会需要的护理人才不仅具有精湛的专业技术能力,还要有丰厚的人文素养和良好的心理素养,这是为人之本,从业之基,执业之要。未来护理人才的竞争将是在硬性护理技术基础上软性护理素养的较量。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渴望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这无疑对护理毕业生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尝试将企业上广泛应用的“8S”理论尝试性引入到高职护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中,通过有效干预,着重培养、规范他们的行为习惯心理素质等软性素养,提高核心竞争力,从而达到为社会培养合格护理人才的目的。

五年制护理学生在校的学习中,在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培养上侧重实施“前4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目的在于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提升操作技能等刚性要求,让学生养成良好护理的基本功;在软性职业素养的养成上侧重“后4S”(素养、安全、节约、学习),目的在于强化学生的内涵,培养他们的隐性素养。

(一)运用“前4S”管理 理论操作要兼顾

课程的设置,可以将护理教育课程分为普通类(语文、数学、英语等)、公共类(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人际沟通、护理礼仪、计算机等)及专业类(专业知识、操作技能等)三大模块,根据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进行有效组合。课程的实施,采取学分制的形式、必修和选修相结合的办法,以必修课、选修课和讲座的形式组织教学,使护理专业课程的设置逐渐脱离旧有模式。

实训基地要营造真实的医院氛围,尽可能贴近医院、贴近临床,从技术、管理水准以及质量安全等方面模拟医院环境,并突出职业素质训练,让护理学生在一个仿真的医院环境下按照未来专业岗位的要求,得到实际操作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实训,从培养学生良好的清洁习惯开始。指导教师可以让学生组长监督学生清扫实训场地,维护保养医疗设备。清扫要全面彻底,以保证保持实训室干净明亮。实训过程,注重强化基础训练,动作规范,举止得体,指导老师要充当裁判员的角色,让学生勤于动手,严格管理,形成真实医院工作环境的氛围,在实训课日常教学的最后一个程序,指导老师可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归纳总结,肯定成绩,指出不足,从而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加以改正提高。从而培养学生扎实的实训基本功,长久规范促成良好习惯的养成。

(二)运用“后4S”管理 提升学生软性素质

以活动教育人,以形象影响人。中高职学生来校绝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技能,还必须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人文素质,是一种软实力,是隐形的,是护生从内心深处散发出的气息,良好的人文素质,能超越药物的治疗,有时候会起到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学人文主要靠内化,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课程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就是一个良好的内化过程。我们应加强对护理专业教师的人文学科知识的灌输,使护理专业教师能有意识地把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课教学融会贯通起来,把人文素质教育内容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在讲授专业同时,润物无声地提高护士生的人文修养。

高职学校跟初中、高中不同,专业知识、人文素质的学习培养不仅仅拘泥于课堂,学习很重要,但不是学生生活的全部。通过第二课堂----“校园课堂”开展专业兴趣小组,演讲、歌咏比赛等文体活动,营造健康向上、人文丰厚的校园氛围,使学生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中,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人文素质,实现教育目标。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着力从制度、精神、环境、行为等方面构建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在护理文化的熏陶下健康成长。

以第三课堂----社会课堂为外延。现实的情感体验永远比理论的说教对人的教育效果更深刻、更持久。可以采用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组织学生到医院,进社区、福利院,护理实践基地等社会场所,开展参观学习,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对护理职业崇高性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能够在耳闻目睹中亲身感受和体验人文精神,从而端正学习护理的态度,树立牢固的护理专业思想。

目前,高职护理学生的培养模式仍然是常规的以理论教授为主、而且很多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研室与医院教学长期分离,高职护理学生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更无从谈起。未来护理人才的竞争将是在精湛护理技术基础上人文素养和心理素养的较量。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一员,肩负着为医疗卫生行业培养一线高素质技能型服务人才的使命,护理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向医疗机构培养合格护理人才。将“8S”理论引入到五年制高职护理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中,可以在提高其刚性柔性职业素养,锻炼其职业能力,培养德艺双馨的护理职业人,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 教育科学 2007-01-01

[2]《学习“8S” 管理精髓的心得》(沈玲 企业信箱 2008年12月19日)

[3]《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潍坊市某护理学校为例》(邱建明 鲁东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论文2015年1月)

[4]《木桶理论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阚师鹏 价值工程 2004年第9卷)

[5]《浅谈“新木桶理论”在护理队伍管理中的运用》(蔡红霞 大家健康 2013年5月)

[6]《新解木桶理论与企业培训的重点》(周俊 培训广场 2008年6月)

[7]《新木桶理论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管理中的应用》(俞莉红 TODAY NURSE 2012年1月)

[8]《运用木桶理论 强化护理管理 提高护理质量》(陈德凤 求医问药 2012年第10卷)

作者:邱建明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水电站机电工程项目管理论文下一篇:行动导向教学法市场营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