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节水设计措施管理论文

2022-04-19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农业节水设计措施管理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摘要:针对土地流转与农用水权置换交叉研究存在不足,从土地流转在经营规模、经营主体、交易成本等三个方面分别论述了土地流转前后如何影响农用水权置换,在农用水权置换上,土地流转解决了家庭联产承包制下农业节水设施规模效应不足挤占农业节水供给,经营主体之间博弈和“反公共地悲剧”对农业节水设施投入不足,交易成本存在影响农用水权置换等问题。

农业节水设计措施管理论文 篇1:

现代农业中节水技术的应用研究

摘 要:现代农业节水技术的应用十分必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年农业节水技术的内涵和主要方法,指出农业节水技术可以起到高效灌溉和节约水资源的作用,现如今常用的节水技术有喷灌、微灌、智能灌溉,然后分析了提升农业中节水技术应用效果的策略,指出要加强管理,增强节水意识,提高农业用水效率,解决农业用水中的浪费问题,从而实现农业绿色可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现代农业;节水技术;应用

现代农业发展中对水资源的应用量仍然巨大,但是淡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农业节水技术的研究十分必要。随着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农业节水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利用农业节水技术可以解决农业浇灌方面的问题,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节约国家水资源。

一、农业节水技术的内涵及主要方法

(一)农业节水技术的内涵

农业节水技术,主要就是利用先进的农业科技手段对灌溉技术进行创新。相比于传统的灌溉方式,新型的节水灌溉技术可以充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水资源的损耗,在有限的水源供应前提下,保证农作物在生长周期中能够健康生长,使农业农田水利资源能够最大限度地得到开发利用。在农业生产中,采用节水技术不仅能够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还能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收益。现代的农业水利工程节水技术并不是以减少农田的灌溉面积为目标,而是开发多种类型的灌溉水源,在灌溉面积相同的情况下使用更少的水资源进行灌溉。例如,使用喷灌等先进技术将灌溉水源保存在农田土壤中,再通过调水的方式分配水资源,将水资源丰富地区的水源调配到干旱地区。在使用节水灌溉技术的过程中,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必须要实现有效的管理,才能够有效提高节水技术的有效率。

(二)几种现代农业中节水技术介绍

1.喷灌技术

喷灌技术是利用成套的动力机、水泵给水加压,或利用水的自然落差将水通过管道输送到灌区,由管道上的喷头喷射到空中散成水滴,均匀地散布在田间进行灌溉。喷灌几乎适于所有的旱作物。

2.微灌技术

微灌技术包括滴灌、微喷灌、脉冲灌、涌泉灌等。滴灌又根据设备工作压力不同分为常压滴灌和重力滴灌;根据设备铺设的方式不同又可分为地下灌溉和地表灌溉。它可根据作物的需水要求,通过灌溉控制、过滤系统及管道和安装在管道上的特制喷水器(滴头、微喷头、稳流器、分水器、滴灌带、喷水带等),将水和作物所需要的肥料、养分以较小的流量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的根部附近的土壤中。微灌主要用于局部灌溉。

3.智能化节水灌溉技术

智能化技术手段的应用在当前社会中越来越普及,其在农业灌溉方面的运用同样也能够表现出较为理想的作用价值,实现了对于水资源的高效控制管理,节水效果必然有所提升。基于这种智能化节水灌溉技术的有效运用,其能够因地制宜地进行灌溉调整,促使水资源的运用能够具备较强的实效性,所有的水分都能够被农田土壤利用,避免了可能出现的各个水分损失。这种智能化节水灌溉技术的运用能够实现变量灌溉处理,如此也就杜绝了在农田不需要的时间进行灌溉处理,既能够较好满足于农田作物生长的基本需求,同样也能够较好提升其节水效果,值得进行推广运用。

二、提升农业中节水技术应用效果的策略

(一)加强节水灌溉管理

仅仅运用智能化、现代化的灌溉技术和方法是不够的,为了更有效地应用节水灌溉技术,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节水灌溉管理,从而有效保证灌溉管理工作成效。首先,做好节水措施的预先设计工作,技术人员需要充分观察农田实际情况,结合当地的土壤、气候等客观因素,有针对性地设计节水灌溉技术方案,从而保证生产效率。其次,要确保灌溉作业的可操作性。在节水灌溉系统的使用过程中,要保证相关设备的高效运行,同时要求相关设施必须具备良好的操作性。最后,需要做好日常维护管理工作,这是保证节水灌溉工作可持续开展的重要措施。通过不断完善与高效落实节水灌溉管理工作,能进一步提升节水灌溉技术应用水平。

(二)加强节水意识,提高认知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正是因为存在着水资源严重缺乏的问题,所以就限制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但有一些人在使用水资源时仍然存在着毫无节制的情况,并且在平时生产生活中还会导致水资源发生污染的情况。所以,就需要有关部门做好宣传和教育的工作,使得人人都可以树立节水的认识,明白节水的重要性,進而能够从自身做起。而且,在社会中大力宣传和提倡创建节约型社会,能够确保现代节水农业技术可以得到更好应用。

(三)加强部门之间的联系,提高农业用水效率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应加强农业、环保等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一同为节约用水工作保驾护航。如果仅靠一己之力是根本不能达到农业用水效率提升的目的,所以就需要部门之间的联系,最后实现充分利用水资源的目的。首先,创建综合协调办公机构来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其次,各部门需要按照有关项目管理措施来实施有机的结合,提升农业用水的效率。再次,按照具体情况来制定可行性较高的方法,为各部门的密切联系提供保障。最后,各部门应充分发挥发挥自身所具有的优势,激发各部门工作的主动性,最终加快现代节水农业技术发展的步伐。

(四)以点带面,建设节水示范区

进行节水工作还应当以点带面,建设节水示范区域,以示范区的榜样力量促进农业水利工程的整体进展,为其他农业区域树立节水工程的典型。在建设节水工程示范区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当把握主要矛盾,解决水资源的浪费问题,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把握每个浇灌环节的用水量,分析其用水情况,尽可能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情况,发挥节水灌溉工程的巨大优势。对于节水浇灌区所覆盖的农作物生长区域应当进行合理划分,进行分片灌溉,将农作物分片种植,减轻土地的负担,从节水灌溉的角度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使农业与自然、经济和生态相协调。在农村地区建设节水灌溉工程时,应当充分吸取全国示范性节水工程的成功经验和教训,高效地完成项目运作,以促进当地农业发展。

三、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农业水资源的开发,发展节水灌溉,已经成为缓解我国农业水资源紧缺矛盾的战略选择。面对新的形势,坚持科学发展观,实行科技创新,大力推进节水灌溉技术探究,是现代农业稳定高效发展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郭琦.现代节水灌溉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探究[J].南方农业,2017,11(11):119-120.

[2] 王金辉.节水灌溉新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7(07):74+86.

作者:刘咏

农业节水设计措施管理论文 篇2:

土地流转对农用水权置换的影响因素研究

摘 要:针对土地流转与农用水权置换交叉研究存在不足,从土地流转在经营规模、经营主体、交易成本等三个方面分别论述了土地流转前后如何影响农用水权置换,在农用水权置换上,土地流转解决了家庭联产承包制下农业节水设施规模效应不足挤占农业节水供给,经营主体之间博弈和“反公共地悲剧”对农业节水设施投入不足,交易成本存在影响农用水权置换等问题。建议政府应在制度方面规范好土地流转和农用水权置换市场。

关键词:土地流转;经营规模;交易成本;经营主体;农用水权置换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正确引导土地流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土地细碎化和经营主体散户化的格局逐步改变,据农业部统计,截至2013年底,全国承包耕地流转面积达到了3.4亿亩,流转比例达到26%,耕地经营面积在50亩以上的大户达到了287万户,家庭农场达到了87万个。土地流转带来了土地细碎化和农业散户向土地规模化和农业大户显著转变的新格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向土地流转这一变化如何影响用水户的节水行为,而农业用水户节水行为变化必然对农用水权置换产生影响。目前国内外对于土地流转和水权转让单方面研究比较成熟,关于土地流转方式、土地交易与收益问题研究,如(Anka Lisee,2008)认为模式化的交易有利于土地流转,(赵晓秋,2009;吕晨光,2013)提出交易成本、产权界定、保障机制等方面是影响土地交易重要因素,(彭文英,2008;李中,2013)指出土地价格和收益分配制约着土地流转可持续发展。关于土地流转权属和同地同价同权问题研究,如农村家庭、生产方式、生产要素配置方式等影响土地产权(Ruden,1999)及土地产权高度集中对土地流转不利(Tasso,2008),我国的土地制度是制约集体土地同地同价同权和城乡差距的根源(刘国宁,2011),细碎化土地产权改革有利于土地流转(连雪君,2014)。关于水权转让研究,汪恕诚、胡鞍钢、孟志敏等较先提出建设水权市场的理念,胡继连、葛颜祥设计出了水权市场的基本结构,阐明了水权市场的运行机制。(Robert R.Hearne,2007)对智利1990 年以来的水资源 “农转非”现象研究,提出了通过水权市场的等价交换机制;(Marchiori C,2012)提出水回购来解决水资源不足和过度开发;(姜东晖,胡继连,2011)认为农用水权的市场化流转不仅能够激励农业节水,还具有其他方面的社会经济效应;(黄红光,2012)提出农用水权有偿转让,让价格起主导调节作用,政府对水权转换的主体、客体、价格及程序进行监督管理等运作要点;(何宏谋,2013)从技术体系、管理体系、监测体系“三个体系”来研究引汉济渭水权置换;(冯峰,2014)提出了黄河流域宁蒙地区二期水权转让4种模式。但是,将土地流转和农用水权置换两者交叉研究涉及较少,本文基于家庭联产承包制向土地流转转变带来了经营规模、经营主体、经营方式新格局,研究这些因土地流转变化的因素对农用水权置换影响。

一、 经营规模对农用水权置换影响研究

(一)土地流转经营规模现状分析

基于第二次全国土地全面调查数据开展变更调查,截至2013年底,全国耕地面积为20.27亿亩,人均耕地面积为1.52亩。根据各地土地流转后调研结果,一年两熟地区户均耕种面积在60亩左右,一年一熟地区户均耕种面积在110亩左右。不难看出,土地流转后农户在经营规模上得到了显著提高。土地流转带给经营主体最显著变化就是经营规模由流转前的“散、众、小”转变为流转后整体成片的适度规模化耕地。适度规模化改变了以前耕地细碎化问题,农户拥有耕地在空间上存在分布面积小、数量杂乱、土地面积分割损失、农业现代化物理障碍等特点,将土地作为生产要素其规模效应得不到体现,内在原因就是生产要素投入的次优选择和农业生产技术效率损失,从而外在表现就是土地平均收益低于流转后平均收益,(苏旭霞,2002)通过统计模型模拟流转后土地粮食产量高于流转前土地细碎化水平。同时,从调研结果看我国土地流转后规模是适度规模化,一方面农户资金、经营能力受到制约,另一方面过度规模化也会带来其他管理成本急剧上升,会出现规模不经济。

(二)规模化经营对农用水权置换影响研究

土地流转对农户土地收益发挥效用,那么对农户节水行为有何影响?农户节水投入借助农用水权置换在土地流转之后有何变化?本节将对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因素对农用水权置换影响进行研究。

基于农户是经济人假设,农户采取节水行为,加大节水投入,基于其节水收益高于节水成本。对于农户来说,节水收益通过节水量转让实现,也就是将多余的农用水量置换给其他产业。节水收益主要体现在节水量和置换价格,节水量取决于农户节水投入,置换价格是由政府根据农用水权置换市场运转情况进行调节。农户节水成本主要是为提高农业用水效率而加大节水设施投入,由于初期节水投入成本大,其节水量与节水投入存在着非线性关系,也就是初期节水投入增量大于节水增量,随着节水量增加,节水投入增加量逐渐减少,农户水权置换存在着置出方与置入方的交易成本。

通过前面分析不难看出,土地流转后农户规模化经营有利于其节水投入,没有出现家庭联产责任制下农业节水规模不经济挤占农户节水投入现象,土地流转之后农业节水规模效应增加了农户节水量,使得农用水权置换制度实施条件在农户经济人假设下得到了满足,并通过调节农用水权置换价格调节大户农业生产和农业节水投入,促进了农用水权置换市场进一步完善。

二、 交易成本对农用水权置换影响研究

(一)土地流转前后农户之间节水投入交易成本研究

土地流转之前,由于土地在地理空间被物理分割,其分布存在细碎化问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每个农户至少拥有一块以上面积不等且相互分离的耕地,农户之间在农业节水设施投入存在交易成本,主要表现在农户之间协商谈判成本、监督管理成本。农业节水设施投入在一定区域里表现出公共产品特性,因为其具有外部效应,农户A承担了投资成本,但与其相关联的其他农户分享了收益而没有承担费用,在区域之外农业节水设施投入又表现为私人产品特性。不难看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业节水设施供给存在着加勒特·哈丁所描述的“公共地悲剧”情形,由于农户之间存在着协商谈判成本、监督管理成本等交易成本,根据帕累托最优的萨缪尔逊条件,帕累托最优要求区域里的所有农户边际替代率之和等于价格比率,农户节水投入的纳什均衡供给小于帕累托最优供给,两者之间差距随着农户人数增加而扩大(张维迎,1996)。

土地流转之后,由于一定面积里的土地集中到某一特定农户手里,也就是这一定面积里n个农户转变为1个农户。农业节水设施投入演变成了两种情况:一是直接由公共产品变成了私人产品;二还是公共物品,但农户之间差距被拉大,出现了大户。第一种情况,由于土地流转农业节水设施外部效应不明显,成为农户私人产品,也就不会出现由于农户之间的协商谈判成本、监督管理成本等交易成本而出现供给不足;第二种情况,由于土地流转农户之间出现了大户和散户共存局面,其实力不对等,此时农户之间对节水设施供给演变成了“智猪博弈”,由于大户农业节水设施外部效应较小,其提供农业节水设施积极性最大,不会出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户人数越多会导致农业节水设施供给越少。从上不难看出,土地流转有效降低农户之间交易成本,增加了农业节水设施供给。

(二)土地流转前后农用水权置换双方交易成本研究

农用水权置换市场由若干个一定面积耕地里置出方农户和置入方其他产业用户组成区域交易市场。农用水权置换市场主要有两种交易方式:一是由农户主体作为置出方直接跟置入方进行交易;二是由农户主体作为置出方委托第三方跟置入方进行交易。假设一定面积耕地里,家庭联产承包制下有n个农户参与农用水权置换交易,土地流转后,这一定面积耕地里只有1个农户。

下面比较家庭联产承包制和土地流转之后农用水权置换市场两种不同交易方式所面临的交易成本:农户主体作为置出方直接跟置入方进行交易,家庭联产承包制面临着水权置换市场结构不对等,众多置出方与数量有限置入方,置出方节水市场变成了竞争市场,水权置换市场变成了寡头垄断市场,置出方农户就很难形成价格主导权,同时,每个农户跟置入方都涉及搜索成本、谈判成本、议价成本、监督成本等交易成本c交,n个农户交易成本就是nc交,大量交易成本使得农户节水收益被挤占,进而压缩置出方节水市场,从而影响农用水权置换市场发展。土地流转之后,农用水权置换市场结构变得对等,农户具备议价谈判能力,其交易成本要比家庭联产承包制下c交小。农户主体作为置出方委托第三方跟置入方进行交易,家庭联产承包制n下个农户委托第三方或者成立类似用水户协会组织跟置入方进行交易等同于土地流转之后农户跟置入方交易,但家庭联产承包制下委托第三方交易形式又增加新的交易成本,即委托代理成本,为防止“代理人问题”,而产生激励代理人相关费用,而土地流转之后农户则不存在委托代理成本,其交易成本要比家庭联产承包制下c交小。在前面第一部分假设交易成本为常量c交,这里不能看出,家庭联产承包制和土地流转之后农户所面临交易成本是不一样的,土地流转明显降低了水权置换双方交易成本,图1中的Y1就会向上平移,Y1平移结果就会增加农户节水收益,减小农户节水盈利平衡点,具体分析如图3所示。

三、 经营主体对农用水权置换影响研究

(一)土地流转前后经营主体之间的博弈研究

(二)土地流转前后经营主体对农用水权置换影响研究

土地流转前后最直接变化就是经营主体,由以前的形式多样的散户转变为专业化的大户。土地流转前后经营主体都符合经济人假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散户面临着个人收益最大化的决策,决策变量是农业收入、外出务工收入和其他收入,由于货币收入在农业和其他行业配置存在着不均衡,作为理性化的散户在各业上资源配置跟货币收入在各业映射成正比,由于农业收益在各业中最低,因此散户在农业上资金、时间等资源投入存在较高的机会成本,加之农业节水设施投入由于其效果表现不显性,收益具有长期性,从而散户非职业化特点在农业经营方式上表现为路径依赖,对农业节水设施投入存在不足,从而丧失农用水权置换基础。土地流转后,经营主体变为专业化的大户,其特点就是职业化。因此大户面临着个人收益最大化的决策,其决策变量只有来自于农业收入方面。其经营方式将由传统路径依赖转变为公司化经营决策。公司化经营决策取决于农业节水设施收益与成本比较,不存在着散户决策的机会成本。同时,在农业节水设施管理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散户存在着主体缺位,一方面由于散户非职业化特点,面临着外出务工等收入的机会成本,很难进行农业节水设施的日常管理;另一方面由于农业节水设施公共性,农户之间存在搭便车现象,农业节水设施管理不到位。土地流转后,职业化大户在面临农业节水设施管理时主体明确,权责对等。不难看出,土地流转之后农业节水设施供给和维护等农用水权置换基础得以保障。

根据“反公共地悲剧”理论(Michael Heller,2009),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于土地资源被过度细碎分割,被形式多样的散户拥有,导致其农业节水设施等公共资源在其投入时被不同个体所制约而陷入困境,其根源经营主体存在着巨大协商成本。土地流转后,“反公共地悲剧”理论要素协商成本消失,也就不会出现农业节水设施等公共资源投入不足困境,从而有利于农用水权置换基础建设。

四、 结论与政策建议

通过全文分析,不难得出土地流转之后在经营规模、经营主体、降低交易成本上有利于农业节水设施投入,从而使得农用水权置换得以实现。同时,政府部门应规范土地流转市场,在制度上确保土地流转后耕地性质不变,并从政策措施上给予农户经济利益激励,培育好职业化新农民,打破传统农业生产过度路径依赖,形成公司化运营。在农用水权置换市场,需规范农用水权置换制度包括初始水权分配、交易方式、价格形成、监管体系、置换期限、第三方效应等方面,正确引导农户进行农用水权置换,在制度设计上既激励农户节水又防止农业用水被过度挤占。

[参考文献]

[1] Anka Lisee et al. Modelling the rural land transaction procedure [J]. Land Use Policy, 2008(25):286-297.

[2] Robert R.Hearne. Water markets as a mechanism for intersectoral water transfers: the Basin in Chile[J].Paddy and Water Environment,2007,5(4):223-227.

[3] Marchiori C, Sayre S, Simon L K. On the implementation and performance of water rights buyback schemes[J].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2012, 26(10):2799-2816.

[4] 何宏谋,张楠.引汉济渭水权置换研究总体思路[J].中国水利,2013(20):19-21.

[5] 裴源生.黄河置换水量的水权分配方法探讨[J].资源科学,2003(3):32-27.

[6] 赵晓秋,李后建.西部地区农民土地转出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9(8):70-79.

[7] 蔡玉胜.现阶段我国农地流转的六种典型模式及其适用性[J].调研世界,2009(2):35-37.

[8] 吕晨光,杨继瑞.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动因分析及实践探索[J].经济体制改革,2013(6):73-77.

[9] 李中,刘卫柏.农村土地流转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J].经济纵横,2013(3):96-99.

[10] 姜东晖,胡继连.农用水权的市场化流转及其应用策略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1(12):42-47.

[11] 连雪君.细碎化土地产权、交易成本与农业生产[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4):62-69.

[12] 黄红光.水资源“农转非”的市场调节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2(2):45-50.

[13] 黄红光.黄河流域宁蒙地区二期水权转让模式[J].人民黄河,2014(5):61-64.

[14] 迈克尔·赫勒.困局经济学[M].闾佳,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15]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三联出版社,1996.

Key words:land circulation;operating scale;transaction cost;operating body;agriculture water rights substitution

(责任编辑:李 萌)

作者:郑志来

农业节水设计措施管理论文 篇3:

探讨农业节水增产农艺技术

摘要:农业节水增产和管理措施的持续健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节水灌溉的核心是提升水分生产率和灌溉水的应用率,因此,其属于节水型社会的关键性组成部分,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务必有效解决的一个难题。为此主要分析了农业节水增产的必要性,以及一些农业节水增产农艺技术措施等问题。

关键词:农业;节水增产;农艺技术

0引言

节水灌溉是有效、科学地应用一系列水源,以管理、农艺、工程等技术措施,提高有限区域水源的应用率和效益。其中,农业节水增产工艺技术重点涵盖水肥耦合、地表覆盖保墒、化学制剂、耕作保墒、立体农业种植等技术,上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昭示着我国农艺节水技术的发展。当然,纵观我国农业节水增产农艺技术的现状而言,其还存在一些亟需完善之处。鉴于此,根据实际现状注重农业节水增产农艺技术的研究显得十分有必要。

1农业节水增产的必要性

我国属于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且密切联系人们的日常生活。我国不少区域的主导产业都是农业,因此,只有确保农业生产质量和产量才可以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水是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因素,我国每年的农业用水量是我国用水总量的70%。相比于世界其他国家,我国十分缺乏水资源,人均水资源大概只有2400m3,仅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我国农业发展受到干旱缺水的影响。为了很好地缓解这种现象,农业节水增产技术的探究以及应用至关重要。并且,发达国家的农业灌溉水资源应用率为70%~80%,而我国农业灌溉水资源应用率为30%~40%,以及应用节水增产农艺技术中还面临应用和推广的短板,未曾有效地体现农艺节水成效,这导致农业节水比率和产量较低,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农艺节水产值。鉴于此,要想增加农民的收入、推动农业的稳定与健康发展,务必注重农业节水增产农艺技术的发展。

2农业节水增产农艺技术措施

2.1覆盖地表保墒技术措施

一是覆盖塑料薄膜农艺技术。针对农业种植而言,要想节省水资源,务必降低土壤中蒸发的水分量,为此,农艺技术工作者研发了塑料薄膜覆盖技术。所谓的塑料薄膜覆盖技术即将一层塑料铺设在种植物土壤上,要么架设塑料棚子,当夏天气候干燥和炎热的情况下能够减少阳光对土壤的直射量,从而降低土壤流失水分的速度。在冬天时覆盖塑料薄膜能够保持土壤温度,在增加土壤温度的条件下,才可以增加农业产量。因此,覆盖塑料薄膜的技术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农业节水增产技术。

二是覆盖砂石农艺技术。在覆盖土壤表层时能够实施砂石覆盖技术。砂石覆盖的主导材料是粗砂、卵石、砾石等,在土壤表面放置这些砂石能够使光照和土壤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进而体现节水的效果。砂石的覆盖应高度重视其铺设厚度,一般维持在5~10cm为宜。在新疆和宁夏等区域适用砂石覆盖技术,并且还能够有效统一覆盖塑料薄膜和砂石的技术,从而实现更加显著的成效[1]。

2.2耕作保墒农艺技术措施

一是耙耱保墒农艺技术。对于农业节水增产中能够实施耙耱保墒农艺技术。所谓的耙耱保墒农艺技术即在播种大秋作物和小麦前耙耱业已进行耕翻的土地,以及耱平地表、耱碎土块,如此能够使地表土壤密度增加,降低土壤间的缝隙,从而减小蒸发水分的速度,从而使节水增产的目标实现。

二是中耕保墒农艺技术。农业生产中应用中耕保墒农艺技术也能够体现节水增产的效果。在农业生产中,农民能够清除表层当中板结的土壤,从而使表层板结土壤变得疏松,并且使表层土壤当中的毛细管切断,从而减小光照的影响作用,从而降低土壤蒸发水分的速度。并且,农业生产中往往是杂草丛生,而杂草会对土壤中的水分和营养成分等进行吸收,这阻碍了农作物的生长。为此,农民应实时将杂草清除,以使其吸收土壤水分的速度降低,保障土壤水分可以充分地被农作物吸收,如此不但能够降低灌溉的频率,而且也能够实现农作物生长的水分需求,保障农作物的良好生长。同时,实时将杂草清理还能够使土壤的蓄水性能强化,当土壤蓄积较多水分之后,农业生产中的人工浇灌频率将大大减小,从而真正地节省了水资源。

三是深种、深耕、深锄保墒农艺技术。在一些多风与干旱区域,农业节水增产目标的实现要求在农业生产中应用深锄和深耕的方式,这样可以更深地耕翻土壤,能够确保表面下面土壤的疏松化,从而使表层之下的土壤有效地蓄积水分。并且,在风量较大的时候,如果土壤中的农作物根系扎根过浅,那么大风较易吹断农作物,从而造成农作物的减产现象[2]。为此,在风大、风多、缺少水资源的区域,深种、深耕、深锄保墒农艺技术的应用能够使节水增产的目标实现。

2.3水肥耦合农艺技术措施

一是施肥均衡。在种植农作物时为了实现生长的需要往往进行施肥,从而使供给的营养增加。应用施肥技术非常重要,这往往决定了农作物的生长状态。在施肥时常常应用均衡施肥模式,如此能够保障每一部分土壤获得一样的养分,农作物能够由土壤中吸收生产要求的营养素,从而确保茁壮生长。并且,均衡施肥能够防范在某个区域集中肥料,避免由于肥料太多导致危害或污染现象,进而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二是配合应用无机肥料与有机肥料。从农业生产肥料问世后,人们一直没有停止对肥料的探索和研究,历经多年的探索和研究,业已明确了两种肥料,即无机肥料和有机肥料。各种肥料的应用效果都面临相应的不同之处,因此,在施工时需要有效统一无机肥料与有机肥料的应用,从而实现理想的营养搭配成效,更好地促进农作物的生长。

三是实施适宜的施肥方式。在进行施肥时应用的施肥方式非常重要,各种农作物对需要的肥料存在差异性,以及并非一次性即可完成施肥作业,在不同的农作物生长期应选用适宜的肥料。为此,在进行施肥时需要根据农作物的设计需要,例如耧播沟施适宜于密植作物,穴施適宜于宽行稀植作物,并且施肥之后迅速浇水;而有些农作物(油菜、棉花、花生等)的施肥还要求根据实际情况追肥。

四是控制灌水定额。施肥工作完成之后应开展灌水作业,肥料的效果受到灌水多少的制约。通常来讲,如果施肥之后的灌水量至少为1050m3/hm2,那么水较易冲走肥料,进而造成施肥效果大大折扣。为此,需要很好地开展灌水的定额,根据实际现状开展灌水作业,从而实现尤为显著的水肥应用成效,在农作物生产中实现节水增产的目标。

3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我国面临越来越紧张的用水境况,农业用水存在非常大的缺口。因此,在农业的发展进程中,应用农业节水增产农艺技术措施显得十分重要。相关农业研究工作者,需要持续探索和探究,不断完善和优化固有的技术措施,以切实解决我国缺少水资源的问题,并且以最少的水资源量实现最大的农业生产量,从而推动农业的稳定与健康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的持续增长。

参考文献

[1]李志勇,时训利.探析盱眙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影响因素[J].治淮,2018,(4):72-75.

[2]李柳身.关于河南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情况的调研报告[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6,(2):1-5

作者:陈彦明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论文下一篇:课堂教学改革的可行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