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在农村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2022-11-15

一、运用信息技术,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倾向, 它在学习活动中有着重要作用, 运用课件动画的演示性, 科学交互性, 直观形象性等功能优势, 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起着重要作用。因此, 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 就会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 甚至达到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地步。因此, 我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 创设情境, 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诱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教学《在星空中》, 在学生进行了充分的课前调查后, 教师为让学生更充分地感知遥远、神秘、美丽的星空, 运用Authorware、Power Point和Flash技术创设学习情景、学习氛围, 把九大行星的特点, 位置的变化等用形象生动、拟人化的手法展现在学生面前。课上, 伴着舒缓的音乐, 学生好似在星空旅游一般, 一会儿与金星相见, 听它“自言自语”, 一会儿又与美丽的土星“相遇”, 听它述说着自己的故事, 没多久, 学生们又被流星雨的美丽与神奇震撼, 忍不住地惊叹……直观地感受, 身临其境般的体验, 不但解决了教学难点, 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星空奥秘的兴趣和良好的情绪。

二、运用信息技术, 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教材内容有主要和次要之分, 起决定作用和一般作用之分, 难易之分, 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 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 方法有多种, 如通过语言叙述, 挂图展示, 板书解析等途径。然而, 当信息技术与之进行整合, 便会使常规的课堂教学如鱼得水, 过去靠教师口若悬河的解说, 手舞足蹈的比划, 表格挂图的机械呈现等手段相形见绌, 利用计算机的强大功能, 在突出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知识上有着别的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例如《把种子散播到远处》一课中, 植物种子的散播方式有自身传播、动物传播、风传播、水传播等, 对于抽象思维较差的学生理解是有一定难度的, 当把利用3DMAX制作的三维动画给学生演示后, 一切都一目了然了。所以计算机可以变抽象为具体, 变静态为动态, 化繁锁为简易, 化枯燥为生动。同时它对消除因“抽象思维的障碍, 语言表达的障碍”等形成教学难点的“学习障碍”也有十分明显的效果, 使教学难点的突破变得顺利。又如《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这课中岩石的风化既是教学的重点, 也是课堂上学生难以观察到的现象, 利用多媒体视频动画或教学专题片, 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达到实地考察的效果。如对于卵石的形成, 首先呈现在河道上游岩石受风化的画面, 使学生知道岩石在风化作用下产生碎石、沙粒;然后重点表现在水的搬运过程中, 河道中游的碎石与沙粒相互摩擦, 逐渐失去棱角, 变得越来越圆, 最后到河道下游, 形成了又圆又光滑的卵石。

三、运用信息技术, 促进思维能力训练

思维是事物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或者说是人脑对感知觉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 从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客观事物的活动过程, 它属于认知的高级阶段。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多媒体形式的内容, 必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训练起着深远的影响。当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被广泛的运用, 学生的信息意识形成之后, 学生对信息的加工、处理和提炼能力必将随之提高, 即“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概括能力的提高。此外, 教师在课件中的大量超链接的运用, 特别是网页的超链接所带来的便捷, 使学生的思维逻辑性及扩散性的训练得到加强。此外, 研究事实说明:创造思维通常虽不是实验后的产物, 但一定要通过科学试验或严密的逻辑推理进行验证。例如, 在学习《面包发霉了》这课教学内容时, 就是让学生明白:面包发霉与哪些因素有关?哪一块面包上的霉菌长得快?由于现实条件的局限, 而且学生对这些不太了解, 使得这种教学假设在很大程度上成了我们一厢情愿的美好假设。但是计算机进入课堂后, 这一切就变得十分容易了。教师可把这一课制成课件, 先在屏幕上显示一块发霉的面包, 然后再显示两组试验的详细过程, 最后在本课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进行文字性小结。使学生在观察试验过程中, 直观地感觉到当时的情景, 使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 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从平面走向立体, 使其思维性、创造性和严密性都得到很好的锻炼。

四、运用信息技术,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在科学课中运用信息技术, 不应该只停留在教师做做课件, 学生动动鼠标。而应该让学生真正学会怎样运用信息技术去搜集想要的资料, 到哪里去找资料。例如我在讲《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一课时, 要求学生学一学如何从网络上找自己要的资料并给大家上《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这一课。学生一听说可以自己上网找资料, 还可以当老师, 都来了精神, 瞪大眼睛, 生怕落下一步, 耽误自己的操作。我把事先准备好的关于家乡自然水域的网址都出示在黑板上, 告诉他们如何上网。然后分小组上网找资料, 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资料最好。打破了以往的方式 (给现成的资料, 让他们读一读, 看一看。) 放手让孩子们自己上网。最初很乱, 一会儿这个学生这儿不会操作了, 一会儿那个学生那儿出问题了。我都是采取小组同学互帮互助, 会的同学帮不会的同学解决问题。这样过了没一会儿, 教室里逐渐安静下来了。我细看之下, 所有的同学都在认真地盯着电脑, 小手控制着鼠标, 不停地在网页上搜寻。一会儿这个学生说找到“水污染”了;一会儿那个学生说找到“水的用途了”;还有的学生找到了“水的循环”;有的学生找到了“海水淡化”……孩子们找到的资料是多种多样的, 由学生来给大家讲解新课, 我还是头一次尝试, 尽管时间拿捏得不很准, 尽管后来孩子们有点偏离了教材的重点, 但我还是认为这样的尝试是值得的。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70例糖尿病患者口腔围手术期护理体会下一篇:关于地基加基础固处理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