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礼仪教学研究论文

2022-04-28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技校礼仪教学研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技工学校新生入学教育是技校新生步入职业教育的入门教育,是使技校新生适应新阶段、新环境、新学习、新生活的有效途径,是技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技校德育的基础性工作。本文分析提出,应当结合新时代要求和学生实际做好顶层设计、丰富入学教育的内容,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创新入学教育的形式,加强技工学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以适应新时代对技工学校学生的新要求。

技校礼仪教学研究论文 篇1:

新形势下技工学校德育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空前发展,使得社会生活发生深刻的变化,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技工学校德育教育面临着新的考验和新挑战。本文从把握学生思想特征、加强与各工作环节融合、占领三个阵地、抓三风建设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在新的形势下,技工学校如何抓好德育工作的思路、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 技校学生 德育教育 素质教育

思想道德教育作为技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反映着青年学生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上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并具有校园特色的一种政治意识和精神氛围,是维系学校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加强德育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不仅可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也是关乎我国经济建设、国力增强的百年大计。同时,也是党的十七大对职业教育工作者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准确地分析把握技校生的思想和心理特征,以确保德育教育的针对性

社会学研究表明,当某一人进入某一社会位置后,其价值观、心理因素、应尽义务与享有权利都会被这一位置所限定,其言行无不受到社会对这一位置的规定的制约。技校学生作为一个既不同于中学生,又不同于大学生的特殊“群体”,这种特殊性可以从其人生观、价值观、心理特点、生活态度、言谈举止等方面体现出来。

1.学习动机的差异性

技校学生多数不再考虑升学问题,而是开始思索自己毕业后的出路。在新形势下,社会与企业对用工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无疑给学生的学习起到了某些推动作用。相比较而言,初中技校生知识基础差,学习自信心不足,许多学生来技校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因此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很差。而对于高中生来说,多数是高考落榜者,来技校是想学一门专业技能,为自己将来发展和就业打好基础,他们学习比较主动,而且接受和理解能力比较强。

2.实惠型的价值观念

社会生活的繁华,高消费的刺激以及某些商业广告宣传,使得社会上人们普遍讲享受、讲实惠的多了,讲理想、讲奉献的少了,从而在社会上逐渐形成了一种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思潮,而这种思潮不断冲击着技校生正在形成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使得学生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徘徊,许多学生把主要精力用在讲实惠、图安逸、求享乐方面。

3.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容易把幻想当作现实

多数学生思想活跃,敢于思考,敢于提出问题,比较关心国家大事,关心改革。但是,他们普遍缺少分析眼光,判断能力差,故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能力不足,他们不了解理历史,或者说了解甚少,往往是过高看待自己,容易把幻想当成现实。

4.独立自主意识的发展

技校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完成由学生向合格技术工人的转化过程,是逐步走向工作岗位、走向社会,以求得自立的过程。他们的一半时间是在校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在校或是在工厂、企业完成实习,职工的生活方式、思想状况、思维方式对他们的影响日渐强烈,他们不喜欢过平凡的生活,总想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他们的理想、矛盾、困惑不愿向老师、特别是不愿找家长诉说,只愿意找同龄人倾诉;他们不喜欢师长喋喋不休、苦口婆心的说教,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和对抗心理;他们自认为什么都懂,他们不希望老师和家长总把他们当孩子对待,这一特点在所有这一年龄段的学生中都存在,在技校学生中表现尤为突出。

5.劳动观念比较淡薄

由于多数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优越,他们绝大多数在家里都受到家长的宠爱,从小就很少参与劳动,养成了怕吃苦的习惯,思想上有鄙视劳动的意识存在。

二、注重“四个融合”,以确保德育教育的多样性

德育教育是全方位、多元化的,应体现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把德育所蕴含的丰富内容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1.注重德育与教学工作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以及职业道德观念

将教材中的知识点、能力点与德育点融合在一体,各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识状况,利用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认识。例如,政治课教师在讲到改革开放时,就结合古代文明教育学生如何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意识;体育课教师重在锻炼学生的承受能力和韧性,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微机课教师则指导学生正确运用网络技术,慎交网友,抵制不良信息,对他们进行上网道德规范教育;技能课教师可通过实训教学,培养学生安全文明意识,提高其职业素养。

2.注重德育与日常管理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成为纪律严明的“四有”新人

现在的技校生,特别是初中生普遍年龄小,基础差、生活和自律能力不强,对他们的管理要求高,头绪多、难度大。怎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一是采取抓两头带中间的办法,在主要环节上下功夫。即一天中的两头(早操、晚自习)、一学期的两头(开学、期末)、技校生涯的两头(入学、毕业),着重抓学生中的两头(优秀生、后进生)。对优秀生树样板、重奖励,使全校学生投入到“比、学、赶、帮、超”的热潮中来,并对后进生建立行为档案,摸准脉搏、对症下药,以定期谈话、思想汇报,集中学习等形式进行帮教,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因势利导。为了让所有学生共同进步,可创造机会,在奖学金中特设了进步快奖,鼓励后进生迎头赶上。二是采取人性化管理与制度管理相结合的办法,对学生进行理性教育,解决思想和深处的问题。一方面,以德为先,以人为本,平等教育,耐心说服,增强学生守纪的自觉性。另一方面,对学生实行学分与操行分双线量化管理,健全了《学生操行考核》、《班级目标考核》等制度,使管理步入科学化、规范化。坚持评比与教育并举,检查上做到勤、细、严,一天一公布、一月一小结、一学期一总评,与班主任津贴和优秀班集体评定相挂钩。三是认真推行全封闭立体式准军事化管理,达到管理标准化、言行规范化和思想先进化。在庞杂而具体的管理工作中,适时地、恰当地、自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以增强其组织观念和纪律性,从而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注重德育与服务工作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优秀品德,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

技校始终秉承“一切为了学生,学生就是子女”的服务理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并在资金投入上向服务和教学设施建设倾斜,不断改善教学生活条件。班主任和宿舍管理老师经常深入到学生中,既管理,又服务;既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又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并积极帮助经济困难和生病的学生。真正体现了“爱在细微处”,使学生情趣盎然、倍感温暖,“以校为家”的集体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大大增强。同时,在校团委的指导下成立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开展助人为乐、义务劳动等道德实践活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提高其道德境界,这样使德育工作通过相互服务形成了良性循环。

4.注重德育教育与环境教育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环境意识是公民必备的素质,环境能塑造人、培育人、优化人。学校可采取贴标语、布墙报、办专栏、发倡议书等方式,让学生处处受感染、受启发。通过设立卫生监督岗、安排值日值周生、发放流动红旗,积极地创建文明宿舍、文明班级,让学生亲手装点校园、美化环境,使人与自然完美和谐,用优雅整洁的校园环境去熏陶他们的身心。在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过程中,以公民建设道德规范为前提,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以社会公德教育为重点,举办“讲文明树新风”的主题签名活动,倡导学生做到“十要十不要”,追求文明,弘扬正气,努力培养良好个人行为习惯。从而使德育工作呈现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喜人局面。

三、占领“三个阵地”,增进德育教育的深入性

德育工作常抓常新,如何能深入人心?在这里关键是要掌握学生思想上的可接受性和行为上的可操作性,应由近及远、由小到大、虚实结合,用小文章把德育这个大题目做好,做活。

1.占领文化活动阵地,以“三化”把学生的休闲时空变成丰富多彩的德育载体

学生的精力充沛,思想多元化,用活动去正确引导,很受他们欢迎,且效果好,所以应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让图书阅览室、活动室、体育运动场都成为育人的场所,寓教于乐,寓教于学,坚持做到“活动经常化,内容主题化和三周一赛制度化”。通过成立青年文学社、合唱团、腰鼓队、由学生自编校刊、办黑板报、开展各种文艺比赛和知识竞赛,来充分展现学生自我,坚定信心、焕发活力。同时,通过组织开展读书周、技能竞赛周、兴趣活动周和篮球联赛活动,不断活跃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有效地促进学校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2.占领家庭、社会阵地,以“三时”给学生营造更加宽广的德育空间

以学校为主体,以家庭为基础,以社会为依托,把握好三个重要的教育时机:一是开学时,对学生军训并进行校情校规、国情形势教育、法制教育、文明礼仪教育,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集体,遵纪守法,勤奋学习。二是团队活动时,组织学生参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祭奠革命先烈,激发学生的爱国豪情和敬业奉献精神。三是放假时,除进行安全教育外,安排学生回去后在家庭生活中共建家庭美德,体谅父母辛苦,帮家里干家务,同时通过家访、信访和电话访与家长取得联系,更好的对学生实施礼仪、孝道和劳动等教育,使他们深明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勤俭持家的道理。同时,也可安排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使他们能很快投身社会大课堂,在实践的熔炉里得到锻炼,找到做人的真谛,增强公德意识。

3.占领理论、学习阵地,以“三观”让学生思想道德不断升华

技校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上党课、团课和成立青年学理论小组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对学生进行“三观”教育的最佳方式。“二课一组”以突出共产主义理想为主线,着重对学生进行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教育,引领他们把握正确的人生航向。在学习中,要做到“大道理,小切入”。比如,讲到“为人民服务”,就教导学生要从小处入手,从为同学、为老师、为周围人服务做起,从一点一滴和桩桩件件的普通事做起。同时,建立在上级党委领导下、由校团委推优、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协助培养、校党支部负责考察、党委最后核定的运行机制,严格程序,积极发展优秀学生入党,通过此项工作的扎实开展,来影响带动青年积极追求思想上的进步。

四、加强“三风建设”,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风气代表一种思想,体现一种精神,实现一个目标。所以以校风建设为着眼点,以教风建设为切入点,以学风建设为落脚点,开展德育教育必能取得明显的成效。

1.抓教风

先从教风入手,重点抓教师队伍建设和教研教改。“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校公开选拔任用德才兼备的管理干部,聘用品学兼优、年轻精干的学管老师,充分调动和发挥班主任的积极性、主导性和创造性,造就一批名师,产生名师效应,带动广大教职工对学生齐抓共管,形成了“时时育人、处处育人、事事育人、人人育人”的德育理念。教学上不断创新,积极推行行为引导型教学法,不断深化课程改革,以技能操作为本,注重“文化实用、理论专用、技能精用”,解决多年来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建立新的教学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促使教师刻苦钻研业务,并通过互相听课,观摩、交流来不断提高教师整体教学水平。这样就使得教学研究、学术探讨的风气更浓了,教与学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形成“崇德、敬业、博学、育人”的科学教风。

2.带学风

教师的教风深深地感召着学生的心,带动了学生的学。技校学生学什么?作为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每一位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技能,学会创业。这其中做人是第一位的,所以学校在新生入学就着手组织他们学习《技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每周星期一校训;每年“五四”举行入团和十八岁成人宣誓仪式……多角度、多方位的给学生灌输做人的道德规范。比如,通过开展“老实人是不是吃不开”的辩论会,举办《从“吸一支烟”说起》的征文比赛,召开“就业形势与职业理想”学生座谈会,同时邀请企业老总、技术专家和学有所成的毕业生来校作专题报告,通过学生的讨论以及身边的真人真事,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竞争意识、敬业意识和职业道德。使学生从根本上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会”为“会学”,转变了学习态度,提高了学习质量,形成了“尊师、守纪、勤奋、多能”的浓郁学风。

3.促校风

一个学校怎么样,最主要的标志是校风,而校风又包含着教风和学风。一个学校有一个讲民主、促团结、懂管理、善创新的领导班子,有一支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再加上党员干部人心齐、干劲足,师生的精神面貌昂扬向上,学习工作的热情不断高涨,必然会形成“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严谨校风。这样就可以有效的促进学校的内涵建设,提升学校道德品味和层次,逐步形成独特、新颖、先进的校园文化,从而有效地促进德育教育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果。

德育教育博大精深,任重道远。每个技工学校应充分认识到,加强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推进素质教育的战略构想,坚持“法治”和“德治”教育相结合,努力奋斗、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探索德育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以德育工作的新成果,促进技工教育的全面发展,开创新时期职业技术教育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德育,2008,(5).

[2]刘义务.中职学生素质教育读本[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3]程利国.皮亚杰心理学思想方法论研究[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陈 勇

技校礼仪教学研究论文 篇2:

新时代背景下加强技工学校新生入学教育刍议

摘 要:技工学校新生入学教育是技校新生步入职业教育的入门教育,是使技校新生适应新阶段、新环境、新学习、新生活的有效途径,是技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技校德育的基础性工作。本文分析提出,应当结合新时代要求和学生实际做好顶层设计、丰富入学教育的内容,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创新入学教育的形式,加强技工学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以适应新时代对技工学校学生的新要求。

关键词:新时代 技工学校 新生入学教育

课 题:本文系2017年江西省技工院校省级教学研究一般课题(课题编号:JXJGJY-YB-201708)研究成果。

技工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在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的新时代背景下,包括技工学校在内的职业教育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培养出更多的高技能人才,成为新时代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纵观技工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我们发现,新生入学教育在技校生成长成才过程中起着基础性作用。

一、技工学校新生入学教育背景

1.新生入学教育是技校新生步入职业教育的入门教育

技工教育作为一种不同于基础教育和学历教育的教育类型和教育模式,对新入学的初高中毕业生来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体验。因此,技工学校的新生入学教育是技校新生步入职业教育的入门教育,是技校新生适应新阶段、新环境、新学习、新生活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方式。

2.新生入学教育是技校德育工作的最重要环节

技校新生大多是来自广大农村或城镇贫困家庭的青少年,他们心智不够成熟但又十分渴求对自己和社会有更进一步认知;他们生活上较独立,思想上较保守,但思想心理和观念想法又无时无刻不受到各种信息、观点的冲击和影响。通过入学教育给他们最强“声音”、最新“信息”、最坚定“信念”,可以引导他们了解学校、认识专业、认同职业教育,正确定位自己,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技校生活,从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上尽快完成从中学生向技校生的角色转变,形成强烈的职业教育认同感、技能型人才成长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增强他们学好技能、追求梦想、报效祖国的自信心和内动力,为在校学习和未来成长打下坚实的思想和心理基础。因此,技工学校新生入学教育是技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技校德育的基础性工作。

二、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加强技工学校的新生入学教育工作

从考察学习和理论研究来看,目前江西省各技工学校对新生入学教育越来越重视,内容不断丰富,形式也越来越多样,有的学校措施得当、效果不错。但是,总体上看,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规范化地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学校甚少,普遍存在“重招生、轻育人”“重军训、轻关怀”等问题,缺少系统化的顶层设计、规范化的操作运行和常态化的运作机制。我们认为,新时代加强技工学校新生入学教育不仅要从内容上进行调整、方式上作出改进,还应当更加重视顶层设计、加强过程引导、注重结果输出,以不断适应新时代技工学校新生在入学教育上需求。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做好顶层设计,督促落实,注重输出

从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实际来看,技工学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不只是学生工作处或招生就业处一两个部门的工作任务,是涉及教务、系部、党团、办公室、后勤等多个部门协同工作、相互配合完成的一项系统性工程。为了规范有序有效地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应当结合学校实际进行系统性策划,做好顶层设计,明确分工,规范步骤,为规范化、程序化运作做好充分准备。比如,在迎新工作启动前,学校可以设立新生军训及入学教育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面可设军训办公室、政工组、军事组、后勤组、安全保障组、医疗组、入学教育宣传组等,进行分工协作。

在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应当既坚持原则性要有灵活性,鼓励教官、班主任或辅导员根据军训、活动、讲座等实际情况恰当地、创造性地开展具体工作,进而形成开放的新生入学教育工作体系。同时,还应当通过军训会操、軍歌比赛、主题班会、讲座等输出活动来检查入学教育工作的实施情况。

同时,还可以通过比赛、讲座、活动等的现场气氛和提问反馈等信息,以及入学教育阶段性工作结束时的新生调查问卷或新生访谈、座谈等方式了解新生入学教育的收获情况。

2.结合新时代要求和学生实际,不断丰富入学教育的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曾对职业教育作出重要批示,“职业教育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因此,应通过举办“职业教育”讲座,引导新生树立成功成才的信心,引导他们认识到职业教育对国家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意义、看到新时代技工学校青年的历史使命、坚定新时代技能型人才大有作为的信念和追求梦想的决心。

同时,在新时代大背景下,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的要求,在开展国防教育、国家安全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同时,还应当加强爱国爱乡爱校教育、校园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反毒品教育等,引导新生们认识到只有真正成长成才,才能为国家、为家乡、为学校、为家庭做出更大的贡献,进而拓宽他们的视野、提升他们的思想认识、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

另外,根据以往新生入学教育经验来看,新生集体意识和纪律意识在军训过程中会得到增强。在新时代新生入学教育中,我们不仅要继续发扬这一优良做法,还应当增强以下内容的宣传、教育和培养。

结合职业教育、技校特点、学校日常管理、社团、常规活动等开展系列适应性教育,如开展认识职业教育的讲座、校情校史宣传、党团教育活动及作息制度、校规校纪与班规班纪、运动会等专题班会的学习和宣讲。

结合技校学习特点与要求,开展专业介绍、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及考试要求等主题班会的宣讲。

结合技校生未来发展与努力方向的教育和引导,如鉴定考试、毕业升学(三校生参加高考或自主招生、中升高、中升技)、国家开放大学、成人高考、英语考级、征兵入伍等。

结合国家政策的宣讲和鼓励,如学籍管理规定、免学费的申请、助学金与奖学金的申报及个人保险与报销、体检等。

3.运用新技术新媒体不断创新入学教育的形式

结合学校实际,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传媒工具,采取“集中教育与分班教育相结合,主题教育与专业教育相配合,前期入学教育与后期思想教育相结合,讲座与活动互为补充”的方式,利用军训、讲座、主题班会、比赛活动、校园电视台、校园网络、微信平台等途径和方式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入学教育。

(1)根据入学教育内容的特点和要求,可安排集中教育或分班教育。如,既是学校统一要求又便于集中安排的,则由学校(学工处)层面集中开展;只需学校层面做原则性要求的,则各班可灵活安排学习或宣讲。

(2)根据入学教育阶段的任务,前期入学教育当以军训为主线,同时利用晚间开展讲座、主题教育、军歌比赛、观看电影等活动,以丰富军训期间新生活动,同时增强入学教育效果。后期思想教育则主要是由学工处统一安排主题班会、讲座、活动,在公共教育课程中设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心理健康、礼仪等德育课程等形式来深入推进,以进一步巩固前期入学教育的成果,连续开展学校德育工作。

(3)在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在新生入学后的一个月内,我们可利用校园电视台、校园网站、学校公众号等传媒系统,全方位、反复地向新生介绍新校园、新教育、新生活,引导新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

(4)在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我们可多角度、及时地报道和推送军训、比赛、活动等新闻信息,引导新生发现自己在新环境中的角色和地位,增强主人翁角色意识,以尽快融入到新的校园生活中。

参考文献:

[1]苏宏伟,张扬群.中职生入学教育指导[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

[2]周君.携青春远航入学教育读本[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3.

[3]杨永明.职业学校学生成长教育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作者单位:江西技师学院)

作者:易立春

技校礼仪教学研究论文 篇3:

《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项目化教学研究

摘 要:《餐饮服务与管理》作为一门专业核心骨干课程,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企业所需求的操作技能和专业管理知识,打破了学科化的知识体系,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出发,依据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组建了一系列行动化的学习项目,在一个个项目教学的内容中讲授理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性。

关键词:餐饮服务 项目化

1.《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教学现状

《餐饮服务与管理》这门课程在中国各个学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导游专业、酒店管理专业、烹饪专业等专业都在开设,在不同的教育层次如职高、中专、技校、高职、本科等都有餐饮这门课,只是在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要求上有区别。

1.1 职高、中专、技校这一层次的教学

职高、中专、技校的学生主要来源是初中毕业的学生,在知识能力方面还要加强学习,餐饮课一般命名《餐饮服务》,注重餐饮服务技能的教学与训练,轻餐饮管理的理论教学。

1.2 高职、专科学校这一层次的教学

高职、专科学校的学生主要来源,五年高职的是初中毕业,其他的专科是高中毕业的学生,高中毕业学生在知识能力方面已基本完善,餐饮课一般命名《餐饮服务与管理》,注重服务技能的教学与训练,同时加强餐饮管理的理论教学。

1.3 本科院校这一层次的教学

本科院校的学生主要来源是高中毕业的学生,高中毕业学生在知识能力方面比较强,餐饮课一般命名《餐饮管理》,注重加强餐饮管理的理论教学,轻餐饮服务技能的教学与训练。

2.《餐饮服务与管理》项目化教学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教师可在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潛能,使学生在做中学,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2.1 课程标准制定

根据教育部有关高职课程标准和我院课程标准意见,依托行业工作的技术规范,结合我院实验室与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多年的教学研究,制定了《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标准。

2.1.1总体目标:本课程通过零点服务、中餐宴会服务、西餐服务等项目的训练,使学生掌握饭店餐饮部的职能,熟悉饭店餐饮部运营管理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掌握餐饮服务的操作流程、操作标准和服务技能;养成良好的酒店意识、服务意识;熟悉餐饮部的运营规律,形成科学管理的思维模式,并逐渐养成良好的酒店职业素养。初步具备领班、主管管理能力,成为适应星级饭店餐饮服务与管理以及经济型酒店、农家乐等酒店行业工作的技能人才。

2.1.2知识目标:了解餐饮经营与管理过程中的实务性,了解餐饮发展与餐饮企业管理,理解餐饮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应用,理解宴会的综合管理,掌握餐饮服务的基本知识,掌握餐饮的中式宴会与中式零点服务知识,掌握餐饮的西式宴会与西式零点服务知识,掌握餐饮营销与成本控制。

2.1.3能力目标:能正确解读项目任务书,能按照特定要求对项目展开构思,能收集和处理项目相关资料,能进行菜单的收集、整理与设计,能进行餐饮的营销策划与促销设计,能熟练进行餐饮基本技能(托盘、折花、斟酒、摆台等)的操作,能熟练进行中餐服务的操作与管理,能熟练进行西餐服务的操作与管理。

2.1.4素质目标:培养学生敬业爱岗的职业态度,遵守工作规范的意识,善于观察、注重细节、主动服务的意识,较强地心理抗压能力,注重仪态形象、服务礼仪的职业素养,低碳、环保意识,安全防范意识,搜集信息、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课程项目化教学内容设计

根据行业工作的技术规范,结合我院实验室与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30年的教学研究,对餐饮服务与管理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设计,如下表。

教学内容表

2.3 项目化教学考核设计

《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考核表如下:

结束语:

通过项目化教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酒店行业的高度评价。

参考文献

《餐饮服务与管理》,陈静编著.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胡文才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教育智慧班级管理论文下一篇:我国图书馆学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