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苗族民歌音乐风格分析研究

2022-09-12

1 湘西苗族民歌曲调的艺术规律与特征

“一首八小节的民间曲调, 可能一而再地反复很多次的去吟唱, 而不致使人感到厌烦。它的旋律特点突出, 个性强烈, 并常常表现为多调式的。他们的旋律的性质具有极其宽阔的包容性。它世代相传, 经历了若干世纪, 并在变化中发展, 结晶了亿万人民的情感, 表达了亿万人民的意志。”湘西苗族民歌就具有这种典型的特征。

1.1 苗歌的音乐体裁

苗族民歌习惯上简称苗歌, 苗语称为“萨”。唱苗歌叫“歌萨”。按照声腔的不同, 苗族人们通常将苗歌划分为具有典型曲调特征的两大腔体:“韶晤”、“韶萨”。按照目前苗语的翻译, “韶”者, 即“歌腔”也, “晤”者, 即“抒咏”也, “韶晤”者, 即抒咏性的歌腔也, “萨”者, 即陈述的歌也, “韶萨”即陈述性的歌腔。换句话说, 苗歌分为抒情性的歌腔和陈述性的歌腔两大类, 相当于汉族的“高腔”和“平腔”两种唱腔。

1.2 苗歌的曲式结构

分析苗歌的曲式结构不能套用汉族或西洋的音乐理论。根据苗族的音乐俗语, 一首苗歌的开头乐节叫做“起腔” (苗语称为起萨) , 歌曲中间的乐节或乐句叫“加腔” (苗语叫沙阿驼初) , 结尾的乐节或乐句叫做“绞腔” (苗语称为“萨绞边”) 。

一首苗歌或一段苗歌总是由一个或两个乐句 (有的重复或变化) , 加上乐句的句前起腔、乐句的句中加腔、乐句的句后绞腔等部分组成的, 根据内容的需要, 有的减少某一部分或重复某一部分。

在每一个乐句之中, 又由一个或几个长短不同的腔节和旋律型, 不断地、相对稳定的重复或变化重复出现, 形成有规律、多样化的苗歌曲体。苗歌曲式结构图式如图1:

湘西苗族民歌曲式结构规律

(注:句前的起腔用“起”代替, 句中加腔用“加”代替, 句后绞腔用“绞”代替, 乐句第一句a用代替, 乐句第二句b用代替)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苗歌第一乐句的旋律特征是全曲的种子与核心要素。乐段中两个乐句的对比性一般不强, 大多只是乐句的结音有所改变。乐段与乐段之间常是重复、变化重复的关系。这种旋律构成方式以乐句的丰富性 (乐句的变形扩展、乐句容量大、表现力强) 与乐段的简单性形成某中平衡关系, 特点鲜明。

笔者在调查中采访了当地歌师以及一些老人, 他们认为苗歌的旋律、腔调少, 似乎是总在唱着几首相同旋律的歌, 他们根据其熟悉的传统行腔习惯, 按照个人的审美习惯, 结合不同的演唱内容、情绪而即兴发挥行腔为歌。这正好从另一个侧面验证了上述苗歌的旋律构成和创腔特点:万变不离其中。

1.3 苗歌的调式

湘西苗歌曲调个性很强, 常见的有宫、商、角、羽四种调式。此外, 调式交替和混合调式也常被使用。根据感情表达与语言结合的需要苗歌中常将“re-sol-la”向上或以向下扩展二度或三度, 添加“si、do”两音, 以五声音列形式出现;或以do-misol为基础, 多添加“re”音, 以四声音列形式出现。扩展音常以助音形式或者在衬腔旋律部分出现。在湘西“韶萨不嘎”音调中 (此音调流行于湘西凤凰吉信、山江几比邻的花垣雅酉一带), 歌腔所采用的音列结构就是lado-re-m1结构。

苗歌高腔主要运用商调式, 旋律起伏比较大、律动感强;平腔以宫调式为主, 平稳流畅, 快慢适宜, 近于吟诵。总的来说, 苗歌的调式结构单纯、鲜明, 苗歌不论高腔、平腔, 其终止式大都较统一, 除多以商音或宫音为结音外, 还多以长音并附加下滑音或以短音加下滑音形式结束。

2 湘西苗族民歌歌词的艺术规律与特征

2.1 苗歌特异的结构形式

苗歌的结构形式奇特, 它与其它民族的民歌有显著不同, 可分为奇句 (苗语称“萨组”) 和偶句 (苗语称“萨赖”) 两大类型。奇句类型的一般以七字一句, 三字一组, 三组一歌, 这种类型又叫做“三个头”。偶句类型的一般是两句或四句为一组, 每句依然是七个字;四句一组, 四组一歌的又叫做“四个头”。此外, 还有一种七个字的叙事歌或诉史歌, 句子多少不限, 有的长达几百句, 但仍以两句一组排律, 仍属偶句类型的歌。

在苗歌中, 无论是奇句类型的还是偶句类型的, 每组的开头都得有个引子, 苗语称之为“起萨”。“起萨”的格式和音调是按照各种腔调而定的。如山江腔的“起萨”是这样的:“哼恩……萨来报满道……”

“起萨”的在苗歌中只有入调的作用, 它与这首苗歌的思想内容没有直接关系。但是, “起萨”对苗歌的结构起着辅助作用。“起萨”往往把这首歌的主题和主要韵脚提携起来, 例如古苗歌《妹相思》, 它本来是奇句类型三个头的“萨组”, 其歌词每组只有三句。即“姊妹相思到几时?蜘蛛结网三江口, 水推不断是真丝。”和“弟有真心妹也知, 只见风吹花落地, 不见风吹花上枝”。在歌唱的时候加上“起萨”便成了:

“哼恩——萨报满道妹相思,

姊妹相思到时?

蜘蛛结网三江口,

水推不断是真丝。”

这样一来, 其结构形式就更加完美了。不过, 值得说明的是, 这里举例《妹相思》这首歌, 只是引用原文中的汉语字音来套, 如果用原苗歌的语音, 其句子顺序又得打乱, 关于这个问题, 将在下文论及。

2.2 苗歌奇妙的音韵格律

苗歌对其音韵格律十分讲究。格律体的苗歌的音韵格律有点近似于我国古体诗的格律而又独具其民族风格, 这是在其他民族中十分罕见的。

第一, 苗歌很讲究押韵, 但其押韵的方式与律诗又有所不同。律诗是同一诗中的偶句押韵, 首句和奇句可押韵可不押韵。而苗歌不管是奇句类型的“萨组”或偶句类型的“萨赖”, 都要求每首歌中的第一组的一、二、三 (偶句为一、二或一、二、三、四) 句押韵;而本组各句之间可押韵可不押韵。

第二, 苗歌很注重声调的协调, 它有点近似于律诗的平仄而又具有特殊的格式。

第三, 苗歌还有“三忌”。即一歌词中主要词语重用;一句中和一组中忌声调平板;在对歌中, 出、对的两首歌中忌主要词语相同。

违犯“三忌”谓之“就加”。苗歌出现“就加”现象是会被人取笑的。此外, 新体自由式苗歌在用韵上自由活泼一点, 在句子的字数上必要时加上一些附加语。可是, 上述这些基本的音韵格律又不能随意改变, 否则不便成其歌。综上所述, 苗歌歌有定句, 句有定词, 字有定声, 声有定韵, 韵有定调, 相当于我国格律诗:它已不是一般普通的民歌, 而是在结构形式和音韵格律中很有素养的文学艺术;它是苗族悠久历史的产物, 是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摘要:本文基于笔者长期从事乌江流域民歌的研究成果, 以湘西苗族民歌音乐风格为研究对象, 探讨苗族民歌曲调的艺术规律与歌词的艺术规律, 全文是笔者对该地区进行调研之后的理论升华, 相信对从事相关研究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湘西,民歌,曲调,艺术规律

参考文献

[1] 伍国栋.民族音乐学视野中的传统音乐[M].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2.

[2] 田联韬.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1.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小微企业在人才招聘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下一篇:政府人力资源开发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