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案例论文范文

2022-05-12

第一篇:法律案例论文范文

法律逻辑课程案例教学探析

摘 要:案例教学法在近几年教学中凸显价值,被各级高校认可。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法律逻辑学教学中,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改善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案例教学法中案例选择为重点,要求案例真实、具有逻辑性,在教学过程中行之有效。本文着重探讨法律逻辑课程案例选择、案例教学价值及方法。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律逻辑课程;教学质量

法学教学趋于大众化,法律逻辑是法学专业学生必修课程,目标为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有效运用法律理论解决问题。我国法律逻辑属于年轻化课程,引入时间较短,在教学质量方面无法快速有效提高,教学目标实现不理想。现阶段需强化对法律逻辑教学关注度,对有效案例进行筛选,完善课堂教学体系,改善教学质量。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可使学生掌握逻辑推理规律,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保障教学效果,对法律逻辑课程来讲属于创新思路。

一、法律逻辑学的发展

法律逻辑学的研究起源于亚里士多德,引入国内后,在我国的发展大致经历四个阶段。首先为传统逻辑研究阶段,此阶段为初级发展阶段,研究人员对逻辑学意义及其与法律之间的联系进行讨论。其次为现代逻辑研究阶段,此阶段逻辑学发展呈蓬勃之势,人们进行深入研究,使逻辑学为法律提供更加丰富的依据。第三阶段为法理学探讨阶段,此阶段研究人员将实质推理理念引入其中,与法律推理结合,与形式推理对应。最后阶段为非形式逻辑研究阶段,此阶段为二十一世纪后,法律逻辑研究进入白热化,理论研究较为丰富。研究过程中,法律推理与法律论证成为人们主要讨论的课题。

二、案例教学法在法律逻辑学教学中的价值

(一)提升学生学习热情

法律逻辑学为专业性较强的课程,涉及到逻辑知识及逻辑知识在法学中的应用两个方面。法律逻辑学教学中涉及逻辑知识和法律知识,教学内容丰富,所蕴含的逻辑内容较多,比如公式或者符号,此课程容易使学生感到乏味,学习难度较大。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引入现实发生的法律事件,通过实例分析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其联系,对案例进行分析、思考、论证,使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及学习热情提升。案例教学法使抽象教学课堂变得生动,将枯燥的逻辑内容变得具有活力,在实际案例分析过程中,学生可发表自身看法,结合课堂知识,增强记忆能力,提高学习积极性。

(二)改善课堂教学实效

法律逻辑学为法学与逻辑学结合的学科,此学科将理论与实践同时作为重点,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但长时间教学中,教师单纯讲述理论知识,学生在课堂上被动汲取,不善于采取辩证理念分析、思考问题,在课程中无法有效表达自身见解,从而导致学生无法有效吸收所学内容,思维能力欠缺,课堂氛围较为沉闷,从而使得学生课堂学习效果不够理想。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方法,将学科理论及实践、辩证、讨论结合,可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从而热爱课堂讨论与分析,也使课堂氛围变得活跃,提高法律逻辑学教学实效。

(三)改善学生逻辑分析能力

我国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人才选择倾向于实践性较强的人才,用人单位在面试过程中会考察学生实践能力,注重学生道德修养及逻辑思维能力。案例教学法在发达国家逻辑教学中认可程度较高,但我国高校课堂大部分依旧以传统知识传授为主,重视理论知识,轻视实践能力。随着现代化教学理念的发展,案例教学已经悄然兴起,但在实际教学中仍被不同程度忽视,为改善此类问题,法律逻辑学应当重视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结合,提升学生理论功底及实务处理能力。案例教学法可有效将两者结合,强化学生逻辑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因此在学科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三、课堂教学案例选择

案例教学中重点为案例选择,适当的案例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在分析、总结、论证等方面全面发展。相比其他法学课堂,法律逻辑学是发展时间相对短的学科,案例不足,部分案例效果不尽人意,因此,案例选择重要性凸显。

(一)案例真实性

案例真实性对教学较为重要,学生对真实案例与虚假案例感受不同。真实案例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会使学生仿若身临其境,对案例更加关注,从而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与分析中。在分析案例过程中,首先会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最后结合知识解决问题。发达国家案例教学以批判方式为主,通过批判强化学生记忆及理解能力,强调法文地位,部分地区认为,批判案例可作为法院裁决凭证。中国与部分发达国家法律性质存在明显差异,对案例选择不可一概而论。法律逻辑学案例中,应选择典型案例,即包括典型法律问题的案例,这种案例具备严密的逻辑性,同时能够保持真实性,具备普遍的法律意义和实用意义。

(二)案例与法律相关

法学专业培养学生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法律知识,具有实务处理能力。法律逻辑学为法学基础学科,任务为锻炼学生理论知识在司法中的应用。为保障目标有效实现,法律逻辑案例教学中案例选择需要与法律保持密切关联,如此才能使学生找到案例分析思路,进而提出自身看法,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及法律意识。单纯选择普通案例应用于教学中,可能与法律知识背离,不利于学生养成逻辑思维。

(三)案例具备逻辑分析性

法律逻辑学案例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作为重点,案例教学法可应用于法律逻辑学任何章节中。教学过程中,法律实例选择应当具备逻辑分析性。比如在讲授相关概念时,选择的案例应当同概念相关,能够使学生对案例进行逻辑分析。比如“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教学时,可引入一个案例。“被告人在十八岁生日时,与他人发生争吵,并利用身上一把水果刀杀死1人,据我国《刑法》四十九条中规定,犯罪人不满十八周岁或者为孕期妇女,不可判处死刑。”案例讲述完毕,向学生提问,被告人是否可被判处死刑。学生對此可进行讨论,讨论焦点为学生是否年满十八,其中涉及到法律问题及概念知识。因此案例选择应当重视案例讨论分析过程,并不是最终结果,除了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外,还能培养学生法律思维能力。

四、案例教学法在法律逻辑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案例描绘

案例教学中,案例选择篇幅不宜过大,采取常规案例清晰描绘给学生,使学生掌握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结果等相关因素,为分析问题及讨论做出铺垫。比如在讲解“假言推理”知识点过程中,对以下案例进行分析。

2006年11月20日,南京市徐姓老妇人于公交站跌倒,被告人彭某称发现老人倒地后前去扶持,并与家人取得联系,将老妇送至医院救治。徐性老妇则说自身被彭某撞倒,要求被告索赔。彭某则是说并未与老妇碰撞,而是见义勇为。双方在法庭产生争执。法官听取双方证词后,进行分析,若被告为见义勇为,在原告家人到达后,便应当告知事情经过,并自行离去,但被告并未离去。

教师可提出问题,首先,法官此分析可得出什么结论。其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此结论依据是什么。再次,法官对两者的言论关系的判断是否成立。最后,法官结论中说原告被撞伤,且是被被告撞到后而受伤此观点是否成立。

(二)学生展开讨论

案例教学法受到学生的认可及欢迎,主要是由于此教学方法能够调动学生主动性,使学生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但采取哪种方式对学生组织,是案例教学法能够达到理想效果的关键。对此,教师应当保障教学知识与案例相符合,案例分析过程中,使学生对知识活学活用,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比如在上述案例阐述后,据法官的结论,利用假言推理知识进行探讨,可以分析出被告并未与做好事相符,此结论需紧扣知识点。案例讨论过程中,学生作为主体,教师作为客体,但也要发挥作用,根据学生思路,适当启发学生及引导学生。比如针对问题“结论是否成立”,教师可适当启发学生,利用假言推理否定此推理并不是有效的,并且对另外三个问题进行分析,最终对结论进行判断。

(三)教师总结

法律逻辑学案例教学对过程较为重视,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应当对案例所涉及的逻辑知识及分析方法等进行探讨,对学生思路问题予以引导,纠正思路上的一些偏差,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上述案例中,对此结论是否成立等问题,学生回答较为多样,也存在错误观点,教师应当以评析的方式为学生讲解,指出有效推理方式。本次案例中,老妇与彭某都可作为假言看待,在分析中探讨两者做法是否符合实际,比如是否符合情理,若原告在被被告送至医院后,通知家属便离开,被告便符合情理,但被告若自行离开,原告也无法抓着被告不放,对此两个假言判断都不具合理条件,对此不可直接判定,因此结论不具必然性。

五、结束语

法律逻辑课堂教学中,教师具备知识传授及逻辑思维培养两方面的责任。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策略,将法律案例与司法知识相結合,可以推广使用。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当做好案例选择,引导学生主动积极思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司丹.论案例教学法在法学专业硕士教育中的适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10):173-174.

[2]张帅梁.教义与技能之间——“例理问辅”教学法对法学教学的再平衡[J].大学教育,2018(10):20-23.

[3]文颖丰.高校法律逻辑学案例教学法的应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18):140-141.

[4]武庆荣.案例教学法在法律逻辑学课程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17,35(05):54-57.

作者:郭云飞

第二篇:法律诊所教学案例遴选初探

作者简介:周凯,男,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政治与法律学院副教授。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政治与法律学院,北京100024

【摘要】法律诊所教学方法不完全等同于案例式教学,更多的是法律技能、技巧、职业道德的培训,但是诊所在教学过程中,这些培训很多则是靠案例把它串联起来,教学案例是贯穿教学全过程的一根主线。怎样遴选较为适合的教学案例,成为困扰诊所教学,影响教学实际效果的一个较为突出问题。采取更为积极主动的姿态,找到案例中的一些带有共性或规律性的东西,站在一个更高的视野上去选取教学案例,希望能够成为我们诊所教师的一种教学趋向。

【关键词】诊所教学;教学案例;遴选

一、法律诊所教学的目前概况

诊所式法律教育目前在我国高校法学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从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诊所法律教育专业委员会网站吸收会员单位的数字就能看出。截止到2014年5月15日,加入到诊所会员的高校已经达到175所①,而从2000年法律诊所首次在我国高校开设课程时会员才有7所学校。从7所发展到175所,14年的时光,我国诊所法律教育的发展速度有目共睹。

诊所法律教育注重实践,注重对学生法律素养和技能的培养,注重培育学生的法律职业道德,这些特征早已人所共知。诊所法律教育在大学属于实践环节课程,它仍然属于教学范畴,纳入专业教学培养计划中。为了搞好诊所教学,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诊所法律教育专业委员会从成立的一开始就注重对诊所课程规范性的指导,不仅对新开设诊所课程的高校教师进行培训,而且组织有关专家学者撰写有关课程书籍,用以指导诊所教学。目前,据笔者不完全统计,此类著述不下十余本。②

诊所式法律教育的课程设置有的学校基本上分为8-10个教学单元,基本内容包括法律诊所教育和法律援助、律师制度与职业道德、会见当事人、事实分析、事实调查、法律文书写作、谈判和调解、诉讼。每一个教学单元既相互独立,同时又和其他单元相互联系,他们共同服务于诊所课程教学的总目标。在诊所的各个内容上,模拟案例式的方法会经常采用。这种方法会使得学生很快进入一种情景式状态,在一种近乎“实战”环境下进行法律技能的学习和培训。而在教学实践中要想取得满意的学习效果,选取一个好的教学案例实在是太重要了。

二、教学案例在诊所教学中的作用

教学案例在诊所课程中的作用十分重要,概括起来至少有以下几点作用:

(一)教学案例是贯穿诊所教学全过程的一根主线

主线就是贯穿事物发展过程的主要线索。③诊所法律教育注重实践,这种实践性要求教学贴近现实,更大限度去反映现实社会对法律的需求,而能够满足这种需求的教学方法无疑是案例式的模拟。从诊所课程教学的几大部分看,至少从会见当事人开始,教学案例就在每一个教学单元中采用。可以想象我们如果能够有效地把案例运用好的话,这会是多么生动逼真的教学场景。而如果没有案例这根主线,诊所法律教育就可能失去了它的最大特色。

(二)教学案例能把教学实践的各个要素、重点都包含了进去

诊所法律教育突出实践性,可以说在诊所教学的方方面面,都会看到练习、模拟、模仿等各种场景,这种通过现场模拟演示,然后再由教师和其他同学提问和点评,直接就能反馈到模拟的学生中。学生们模拟案情,就处在一个近似真实案件环境中,课程要传递给学生的技巧、语气、动作、甚至坐姿等都无一例外通过案例模拟展示了出来,这种通过学生自己模拟场景然后自己去感悟、领会进而思考法律问题的方法,必定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仅是传统式的讲授,而不做模拟练习,这种学习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我们说实践元素在教学过程中的活力就在于此。

(三)教学案例选取的适当与否关系到教学实际效果

学生模拟角色是以给出的案例为基础,案例的选取关系到学生模拟的效果,更关系到课程所要达到的实际效果。如会见当事人这部分,一般是学生先分组选择各自的角色(当事人和律师),模拟会见过程,然后再选出一组上台给全体学生模拟会见当事人,事后由观摩的其他同学进行提问,模拟的同学也会谈到模拟中的感受和体会,大家一起分析会见中的亮点和不足,思考此类模拟中存在的一些共性或规律性的内容,最后再由教师作点评和总结。

模拟会见是在事前教师给出的教学案例案情基础上进行的,这个案例适合不适合模拟会见、案例模拟过程包含不包含课程要实现的教学目的、各种培训要素(说话语气、问话技巧、职业道德等)是否齐备,都取决于案例的本身。

三、教学案例选取之基本要素

诊所课程教学中教学案例所起的作用说明,一个好的教学案例应该能够涵盖课程教学重点内容。因此,选取一个适宜教学的案例可以说是诊所教育者的重要工作之一。教学案例在选取上应该具备以下基本要素:

首先是全面;在了解教学案例案情基础上进行模拟练习时,案例应该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课程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例如在事实分析这个教学单元,该教学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学习对事实如何进行分析评估,通过评估我们要了解什么叫对事实的分析(评估事实),对事实为什么要评估。因此,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在此环节上设置的所有技能训练、技巧练习、职业道德培训都应该一并包含。案例模拟练习中如果要素缺失,这就不是一个适宜的教学案例。案例的“全面”性是选取应遵循的最基本要素。

其次是准确;教学案例不仅应该全面反映教学目的,而且还要适合教学单元的这部分内容,也就是说选取的案例适合这个单元的教学内容,符合这部分教学要求,或者说适合在这个单元中使用。打个比方说,这个单元内容适合选用婚姻家庭案例而不适合侵权类型案例,而那个单元教学则可能适合选用侵权类型案例。因此,我们诊所教师在选取案例的把握上应该审慎再审慎、准确再准确。

第三是本土化;诊所法律教育在我国发展的这十几年,应该说仍然处在不断探索本土化的过程中。外国任何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只有与本国实际(这种实际包含了教育理念、教育环境和相关条件)相结合,他的发展步伐才能更坚实,才更有推广意义和价值。诊所教育最好选取本国案例,因为你要培养具备一定法律技能、法律思维,具备法律人职业道德的法科人才,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今后都要在我国现实的法治环境下工作,接触的都是本国的案件,选取本国案例在这里会更有针对性、可行性。

最后是难易适中。案例的选取还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课堂学时的有限性。诊所学生大部分是本科三年级学生,还有的学校诊所学生是法律硕士生、法学硕士生,即便是硕士生中还存在本科阶段有些有法学背景,有些是非法学专业背景,这其中是存在教学对象差异性的。因此,诊所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学习层次不同特点,考虑学生之间差异性,选取适合学生接受程度的教学案例。另外,诊所课堂教学毕竟课时有限,况且学生还有从事法律援助,办理真实案件这样的诊所实务环节,对教师来说,不要选取哪些太过于复杂、占用太多时间的案例,因为有的案例过于复杂,可能讨论一两天都不够,学生难以驾驭,而是选取难易适当、精炼有效、概括全面的案例。

四、教学案例之困惑

在诊所教学中运用的案例有些是教师了解或者参与过法律实践的案件,这样会使得教师对案例比较熟悉,可以在教学中较好运用之。但是,多年来一成不变的使用某个案例,会使得教师本人变得比较乏味,缺少了某种教学激情。一旦缺乏教学激情,教师的教学效果显然会大打折扣。以笔者为例,在诊所2006年春季学期刚开课时,会见这个单元采用的教学案例,是笔者比较熟悉的一个关于农民工子女在校期间人身受到一定伤害的案例,这个案例在当时可以说选取得当,难易适中,概括全面,但是连续给5、6届学生上课时用,这个案例从时间上说是不是用得太长了些?有没有更好的案例可以取代呢?这个问题近些年来,一直困扰着诊所教师,引起了教师的思索。

与此同时,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了解到和接触的情况,就是开设诊所课程初期学生们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较少,而近年来对诊所课程教学提出的一些意见和建议要比初期多一些。分析学生们的这些意见和建议,应该说部分意见和建议说的还是有一定道理的。由于没有对各学校诊所教学做过了解,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虽不一定是各学校诊所教学遇到的普遍现象,但是我认为这和我们教学案例的老旧有一定的关系。

仔细分析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可以取代原有案例之原因,个人认为一是诊所教师个人的视野较为狭窄,个人法律实践积累较少。诊所教学需要指导教师具有较为丰富的法律实务经历和经验,实践中选取的教师一般也都要求具备律师执业资格,但由于教师本身都不是完全专职从事诊所教学,本身还有其他法学课程教学工作,时间上精力上可能未能完全投入,并且每年从事法律实务工作也比较少,本身不能提供较多的适合诊所教学的案例;二是缺乏较好的示范案例。从遴选案件的广泛性来说,囿于笔者的认识所限,社会上或者诊所法律教育委员会尚缺乏示范性的教学案例可供诊所教学参考。

五、完善教学案例选取之思考

实践证明,任何事情要想把它做到最好,或最佳状态,光闭门造车是不行的,必须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尽可能把遴选案例放在一个更宽广的视角下,多去比较分析,用以从中选出更合适的案例。选取的路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从经典权威教材中去寻找。2014年3月份诊所法律教育委员会正在组织编写《法律诊所教学示范案例》一书,该书围绕着法律诊所课程教学的核心环节来设计专题,即会见、咨询、事实调查、法律研究、调解、谈判、庭前准备、庭审技巧、职业道德、总结反馈这十个部分,每一个部分都提供一个教学案例,涵盖了诊所教学的主要方面。相信这本书会提供给诊所教师一个适宜教学的案例,笔者也期待这本书能给大家一个惊喜。

二是诊所教师自己的努力。尽管现在我们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要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不断探索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教师同样也是教学主体之一,其主体地位不可或缺也不能动摇。因为组织教学活动,驾驭教学全过程都离不开教师在中间发挥的作用。诊所案例的遴选还是要立足于诊所教师自身,教师要继续从自己的法律实践中去积累并寻找适宜诊所教学、包含课程完整要素的案例。

三是充分发挥参与诊所教学的社会法律实务部门的资深律师、优秀法官的作用。诊所教学所聘请的兼职教师,一般都是社会资深律师和优秀法官,他们在自己的业务领域中专业造诣深厚,而且实践经验丰富,诊所应该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和专长,在把要包含的各种教学要素、要求、培训要点告知他们后,请这些兼职教师帮助推荐适合诊所教学的案例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渠道。

四是选取有社会影响力,案情大家熟悉的经典案例。中国社会主义法治进程在不断推进,我国的法治实践为诊所教学案例提供了十分丰富的来源,每年都会有一些有一定影响力,社会公众甚至网民热议的一些案件。这些案件自然连有些学生都知晓。诊所教师能否从这些案件中挑选出适合在教学中使用的案例呢?或者适当改编一下让它适合用在诊所教学呢?对于学生来说,由于事前从网络或其他途径已经知晓案情,那么学生就可能对此感兴趣,就会有学习兴奋点,愿意参与模拟练习,相信这样的学习铺垫对提升诊所教学效果也大有裨益。

我国法学教育采用诊所法律教育模式已经有十几年的时间了,人们对它的认识相信也在不断深化过程中。诊所法律教育在发展,在进步,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我认为,对于诊所教学来说,从过去的比较“粗放”时期到现在已经进入到一个细化诊所类型、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案例遴选的时期了,或者说是精细化过程中了。精细化要求诊所教师关注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个教学案例的选取和运用,每一场模拟练习,每一名学生的角色模拟,精益求精,力求完美,把诊所教学案例贯穿教学全过程。同时,还要重视学生意见和建议,对学生提出的合理意见和建议要做出及时回应,真正用心、用情去从事诊所教学工作,使得我们诊所教学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诊所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了,也就必然会提升诊所课程的教学实际效果,进而推动我们诊所法律教育稳步向前发展。

注释:

①wwwcliniclawcn/article/?825html,2014-5-20

②笔者翻阅著述中涉及到教学内容模块主要有:杨欣欣主编的<法学教育与诊所式教学方法>,马海发,梅龙主编诊所式法律教育[M]彭锡华等译甄贞主编<诊所法律教育在中国>,王立民,牟逍媛主编<诊所法律教育研究>,汪世荣主编<有效的法学实践教育>,叶英萍主编<法律诊所教程>,许身健主编<法律诊所>(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程)等

③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6

参考文献:

[1]杨欣欣主编法学教育与诊所式教学方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7

[2]马海发,梅龙主编诊所式法律教育[M]彭锡华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7

[3]甄贞主编诊所法律教育在中国[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8

[4]王立民,牟逍媛主编诊所法律教育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2

[5]汪世荣主编有效的法学实践教育[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5

[6]叶英萍主编法律诊所教程[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12

[7]许身健主编法律诊所(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2

作者:周凯

第三篇:指向法律思维的案例教学探索

摘 要:《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法治教育专册》)教学目标重在让学生培养法律意识,形成法律思维。案例教学可以缩短课堂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对法治教育专册的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选取精简的文字、直观的图表、动态的视听等多种方式呈现案例,运用时更对其进行多项配合、案例组合、驱动性问题设计等针对性设计,能更好地凸显学生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参与体验,让法律思维植根于心。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案例教学;法律思维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即《法治教育专册》,第一次以集中一册的方式呈现法治教育内容,特点鲜明;内容的表述科学、严谨,很多都是法治专业用语;有大量的法律知识、法律规范条文……本文就以《法治教育专册》为例聚焦案例教学,展开探索。

一、依托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依托案例教学,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渗透法律思维,是由《法治教育专册》的特点决定的。

(一)《法治教育专册》旨在培养法律思维

对于德育教材而言,它要引领教学从知识学习到生活建构,因此,法治教育专册的目标,不仅是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更要让他们通过学习培养法律意识,形成法律思维。

法律思维是指“从法律的角度和逻辑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即指:在了解“法律是什么”的基础上,从法律角度来观察生活,分析生活问题,在生活中遇到问题能想到运用法律来解决的思维方式。

(二)案例教学于培养法律思维有着重要意义

案例教学在很多学科教学中广受重视,“如果我们要有那种能激发问题、引起思考的情境,那么我们就需要为学生安排主动性的作业,并让他们使用材料来完成所希望达到的目的”。案例就是这样的情境材料,是將学生带入特定情境,深入角色,组织学生学习教材,分析案例,渗透法律思维,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大大缩短了课堂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对学生学习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意识,形成法律思维,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依托案例教学,培植法律思维的策略

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是本文着重论述的问题。

(一)案例选取,注重典型性特点

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基础,也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关键。案例教学是“运用典型案例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案例的选取,应该与本课程的内容紧密相关。《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注重与学生“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在选取案例时“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因此,选取案例应符合以下要求:

1.案例体现生活性。本课程的生活性特点决定了我们的案例选取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教师要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从本班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选取案例。“必须保证案例来自生活,切忌主观臆想和虚构事实……真实的案例可以带给学生身临其境的学习感受”。当课堂案例体现了生活性时,就能把学习与真实生活链接起来,使学生主动、投入地去发现问题、深入探究、解决问题。

“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一课,若直接运用教材配图,显然效果不佳。教学中我们将它替换成“研学旅行”“拓展活动”等本班同学近期参与的活动,这是大家亲历的、熟悉的,真正体现生活性的案例。

案例,应从学生生活中提取,针对课堂教学目标进行加工,“拿来主义”式的直接运用,达不到应有效果。体现生活性的案例,能促进课堂更好地达成“感受法律无处不在”的目标,也让法治知识的获得更加自然,更加高效。

2.案例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案例应该有一定的代表性,“代表性”指教学中所使用的案例,应该针对法治教育的内容,在案例中蕴含法律知识。

在“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一课,我们选用“校园欺凌,未成年少女被判刑”的案例:

此案例是触犯刑法的代表性案件,其一,这是未成年人第一次因为校园欺凌获得刑罚;其二,此案例能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到纪律与法律的区别;其三,案例涉及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法治教育内容具有针对性。

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能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法律就在身边,更能够指导其生活,一旦遇到类似的事情,可以运用相应的法律解决,这对渗透法律思维有着重要的意义。

3.案例富有时效性。我们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案例应以今天所面临的疑点难点为着眼点……展示的事实材料应该是与整个时代相对应的。教材的内容往往滞后于学生的生活,因此,教师要密切关注社会发展,将富有时效性的案例引入到教学中。

首先要体现“时”,用新近发生的鲜活案例进行教育往往更加有效;其次要体现“效”,要分析案例对法治课堂教学的开展、对学生提升法治知识的认识等是否有帮助。

“我们受特殊保护”一课,选取2019年2月28日安徽省铜陵市的一则新闻,将其以案例形式出示:

富有实效性的亲近感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兴趣,紧接着让学生选择立场展开讨论,就水到渠成了。进而对“我们是未成年人”、对“法律规定达到一定的年龄才享有相应的权利,承担相应的义务或责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典型性的案例,是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法律思维的最佳载体。案例选取要突出“源于学生生活、具有代表性、富有时效性”等特点,需根据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取舍、整合,以更好地渗透法律思维,培养遇事找法的意识和习惯。

(二)案例呈现,讲求多样化方式

如开篇所说:法制教育专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培养法律意识形成法律思维。而案例教学的一大特点就是注重实际情境的描述,不能简单照搬,需要教师针对目标对其进行再处理、再创作。因此,我们就要格外重视多样化的案例呈现方式,引领学生融入到情境中去深入体验。

1.精简的文字,凸显案例关键要素。课堂时间有限,为了便于学生阅读、提高效率,以文字方式呈现的案例一定要精简。根据目标,提取出最重要、最关键、最有针对性的要素,凸显案例关键点,简洁明了地表达出来。

如“我们受特殊保护”一课的案例,原文数千字,而我们将其引入课堂的目的,是借案例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从而了解“未成年人”的概念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于是,针对目标将其加工成为百字案例,凸显出案例关键点。

2.直观的图表,呈现案例丰富内容。不管是图还是表,所容纳的信息远远大于文字,并且具有直观形象、简明扼要等优势,通过图、表,学生能快速地获取信息,获取大量的信息。

在“公民意味着什么”的“我是中国公民”板块中,引导学生交流祖国举世瞩目成就时,重点以“蛟龙”号为案例,出示表格和图片。学生在了解祖国载人深潜技术方面的成就时,深深体会到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法制教育和爱国教育自然地融为一体。

教学中可根据案例特点进行提炼,选择恰当的形式将信息、数据以图、表等方式呈现,力求简洁而高效。

3.动态的视听,展现案例生动情境。“知识的开端永远来自感官”,动态的视听能生动展现案例的真实情境,调动学生参与其中,吸引其注意力,缩短了案例与学生的时空距离。

新闻链接——上文“校园欺凌,未成年少女被判刑”这一案例,我们采用新闻链接的形式,直接在课堂上播放视频。这一代表性的案例,让所有学生都知道了校园欺凌的法律后果,能对欺凌者产生足够的威慑力。

动感演绎——“国家机构有哪些”一课“活动园”是以黄海洋一家在周六的活动为案例的,将它做成动感短视频配上同学的讲解,让同学们在观看、听讲解的过程中寻找线索,来判断哪些是国家机构。

百闻不如一见,视频、音频、动态图片……以动态的视听方式来呈现案例,让案例更加形象生动,让学生乐于与之对话。

以上呈現方式各有优势,可根据课堂所需针对性地组合使用。不管以何种方式呈现案例,都应以提高案例的使用效率为目标。

(三)案例运用,力求针对性设计

案例运用,是道德与法治课中开展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运用得当,能使课堂效率倍增。要研究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要研究学情,更要进行针对性设计,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在学习法律知识的同时培养法律思维能力。

1.多项配合,生动地再现生活场景。课堂所用案例,如果能再现生活场景,必然能引起学生共鸣,学生会从中获得亲历性的体验,课堂收效更佳。

如“国家机构有哪些”一课,我们以动感演绎的方式在课堂上呈现案例——“黄海洋一家在周六的活动”,大家跟着短视频去体验,兴致盎然。同学们观看、听讲解的过程,其实也是对自己真实生活经历的重温。学生不仅能找到身边的国家机构,还能罗列出它们的职权,更深刻地感受到生活离不开国家机构的保障。

文字配图片,文字配表格,图片配音乐,图片配讲解……多项配合,达到生动再现生活场景的目的,为学生创设情境,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成为案例的主体。

2.案例组合,巧妙地展现情节冲突。当两个案例形成一定的冲突时,可以将它们进行组合,使其对学生的认知形成一定的冲击力,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公民意味着什么”一课,教师出示案例:

紧接着再出示案例:

案例组合形成冲突,引发学生思考,在此基础上做出分析、判断,认识到我们要妥善保护好自己的身份证信息,也要在身份证查验时履行配合义务。

此过程中,学生充分参与其中,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法律知识的教学模式,结论是他们自主得出的,对实践迁移有着正向的指导作用。

3.驱动性问题,充分地助力学生探讨。“提出切中要害的和关键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促使学生对某一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要想更好地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需要设计与案例情境相匹配的驱动性问题,以激发学生思维,锻炼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渗透法律思维。

选取几个案例来说明:

案例教学,是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进行的,仅呈现案例不进行思考,不让学生自主学习发现,就很难得到真正的学习体验,达不到案例教学的目的。驱动性问题将带动学生积极思考,在充分探究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获得体验。

生动地再现生活场景、巧妙地展现情节冲突、充分地助力学生探讨……案例运用的策略并不止这些,教师要针对课堂内容、教学目标、学生需求合理运用,“教师的任务是促成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要尽可能让学生去发言、思考”,凸显学生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参与体验。

鲁洁教授曾指出本课程是“儿童学习过有道德的社会生活的课程”,《法制教育专册》,不只是让学生学习法律知识,更预设了引导儿童生活建构的教学目的,这是需要通过关注生活、反思生活和超越生活这三个紧密相连的板块来实现的。在法制专册的教学中,依托案例教学,将法律知识生动地呈现在课堂,拉近法律与学生的距离,让法制教育专册向日常生活延伸。案例教学,是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渗透法律思维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章 乐.引导儿童生活的建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对教学的引领[J].中国教育学刊,2018,(01).

[2]杜威·约翰.民主主义与教育[M].林宝山,译.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78.

[3]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金荣君.核心素养视野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案例教学法的运用[J].文学教育,2018,(08).

[5]施海霞.道德与法治课整合案例教学的实践[J].德育与成才研究,2019,(10).

作者:张丽琴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传媒专业论文范文下一篇:公司医生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