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律与汉律的比较

2022-07-26

第一篇:秦律与汉律的比较

秦律的基本内容

一、行政法律内容:

1、皇帝制度的建立。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权。皇帝制度的建立是其集中体现。其基本内容包括:

1、详备的仪礼规范。皇帝之称号自秦始,秦朝之前的最高统治者或称王、或称天子、或称君,不称皇帝。《尙书·召诰》:“皇天上帝,改厥元子兹大国殷之命”。古有“三皇五帝”之称,秦统一六国,始改称皇帝。赢政有一个希望,由他开端为帝,故称始皇帝,然后二世、三世、子孙帝王万世,源源不断的沿续下去,无穷无尽的威风下去。

皇帝自称曰朕,臣下尊称陛下,史官记事称之为上,皇命曰制,皇令曰诏。皇印曰玺。驾临曰幸,所在地曰行在所,所居曰禁中。皇帝的用物前面一律冠一“御”字以示专用。

2、至高无上的权力。他是皇室家长,天下之尊,国家元首,武装部队的最高统帅。权力无所不包、无远弗届,所谓“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一言可以尽之。

3、花样繁多的特权。除了在性满足方面的挥霍无度,皇帝还享有服舍与器物的专用权,祭祀封禅的独享权,车马冠服都要别具一格,显示皇帝的尊严,他人不得效仿。此外,尚有对国家行政事务的最后处断权。赐爵权、奖赐实物权、减免租税权、官吏任免权等。

4、森严的朝仪制度。皇帝南面为尊,高高在上,群臣听传令官之令趋步入殿见皇帝;群臣上书奏事,一律采用“臣某昧死言”的格式。

2、三公九卿制度:三公为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分掌行政、监察和军事。 丞相是皇帝下面的最高行政官,佐皇帝总理百政,有左右丞相之分。(丞相一职始於战国時期的秦国)。对国家任何政事,均可管治,其权力极为庞大。为文武百官之長。

御史大夫相当于副丞相,总领图书秘籍,四方文书奏章以及监察和弹劾百官之职,故实权有时超越丞相,御史大夫与丞相彼此牵制、互相制約。丞相府及御史府常被称为“二府”。

九卿为中央政府各部门的主要行政长官:奉常为九卿之首,掌宗庙礼仪及文化教育;郎中令掌宫殿门户守卫,为宿卫侍从长官;卫尉为宫门警卫之官;太仆掌皇帝车马,兼掌全国马政;廷尉为中央最高司法长官;典客掌民族事务及朝聘;宗正专管皇室亲属事务;治粟内史负责征收盐铁钱谷租税和国家财政收支;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和官府手工业制造,以供皇室之用。

九卿之外,尚有掌京师治安的中尉,掌宫室、宗庙、陵寝等土木营建的将作少府,掌宣达皇后旨意与管理宫中事务的大长秋。

秦九卿除卫尉、廷尉和治粟内史诸卿主要掌政府行政事务外,其余诸卿职能主要为皇帝及皇室内廷服务。国事与君主家事不分,政务与宫廷事务混杂,是秦中央官制的特点之一。

3、 郡县制。

缘起:秦朝统一后,围绕行分封还是行郡县问题,宫廷颇有争议。丞相王绾等提出“封诸侯,建藩卫”的建议,认为,燕、齐、楚等地方遥远,不易控制,应封王室子弟前去治理,以弹压旧贵族反抗。此为分封派;廷尉李斯则引用分封导致“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的历史教训,主张“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此为郡县派。争议未定,由皇帝裁决。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卒从李斯议,废分封,行郡县。

概况:郡县制雏形于秦国,定制于秦朝。商鞅变法时“集小乡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一说四十一县)。这是郡县制的雏形;至始皇“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置郡守、尉、监”,此为郡县制的完形。地方行政构分两级:郡和县。郡是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行政机构,长官为郡守,掌全郡政务;郡尉辅佐郡守;监御史掌监察工作。郡下设县,边地少数民族地区设道。县有大县小县之分,万戶以上的大县设县令,不满万戶的小县设县长。县令、县长下设县尉、县丞。县尉掌管全县的军事和治安,县丞為县令和县長的助手,掌全县司法。秦朝建立時,將全国分为三十六郡,以后增至四十五个。县下设乡,乡下设亭,亭下设里。乡设三老,分别为有秩、啬夫、游徼,分掌地方教化、民政、诉讼、治安。

这一套制度,后世虽屡加变革,但基本精神却相沿两千余年。郡县制是对西周以来的分封制的否定,在政治学上属于政体(地方政权组织形式)变革。此项变革,商鞅开其端,始皇继其事,由秦国局部终而推行全国。

特点:

1、皇帝总揽全国政治、经济、军事、行政、立法、司法、监察大权于一身,乾纲独断,权力通吃。中央机关是皇帝的办事机构,地方机关是皇帝的应差雇员。由此根除了在分封制下可能造成的任何权力死角。

2、不必说三公九卿,即使是郡县的行政官员,都要由皇帝直接任命。其考核、监督、撤换、晋升,都由皇帝左右。其政治命运一操君手,要直接对皇帝负责。从君主的角度,借用柳宗元的话,就是,“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从君驾驭臣的角度的角度就是“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从制”。

3、郡县作为地方政权机关在辖区内只有行政、司法和税务权。其主要行政官员则上承君命,下理庶政。任命而不非世袭,食禄而不领土,行政兼理司法。

二、刑事法律内容:

1、罪名制度①谋反叛乱罪。此是反叛朝廷、挑战皇权的大罪,自是法律惩处的重中之重。《秦始皇本纪》:“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李斯)狱。治罪,责斯与子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赵高治斯,搒掠千余,不胜痛,自诬服”。

②侵犯财产罪——盗窃罪。秦连年用兵,征战不已。天下一空,盗贼蜂起。“令:所取荆新地,多群盗,吏所兴与群盗遇,去北,以儋乏(失职?)不斗律论”。(《文物》1995年第3期)为维护王朝稳定和财产私有,把盗窃罪也作为惩处重点。法家“重刑轻罪”的法律思想也被发挥到极致。个体犯罪,惩罚已重,团伙犯罪,处罚尤厉。

《法律答问》:“盗采人桑叶,脏不盈一钱,何论?赀徭三旬”。

“五人盗,脏一钱以上,斩左止(趾),又黥以为城旦;不盈五人,盗过六百六十钱,黥劓以为城旦;不盈六百六十到二百二十钱,黥为城旦”。犯罪性质不同,在定罪量刑上也有区别。

“府中公金钱私贷用之,与盗同法。”这相当于后世的挪用公款,与盗窃一样惩处。 ③侵犯生命安全罪---贼杀伤罪。贼:意为毁、为害。贼杀伤罪是指侵夺、危害人的生命和安全的犯罪。秦律中有贼杀人、贼伤人之类的罪名,前者是杀人至死,剥夺人的生命;后者是杀人致伤,危及人的安全。

“相与斗,交伤,皆论不(否)也?交论。” “斗决人耳,耐”。

“或与人斗,缚而尽拔其须眉,论何也,当完城旦”。 “或斗,啮断人鼻或耳或唇,论各何也?议皆当耐”。 遇到杀人案件,冷眼旁观、见死不救。要接受经济处罚。 有贼杀伤于术,偕旁人不援,百步中比野,当赀二甲。

④侵犯皇帝尊严、权力罪------不敬罪、废令罪。在君主专制条件下,皇帝拥有无上的权力和尊严。臣民对皇帝要保持最大的敬意和最高的虔诚,不允许有丝毫不敬。否则要受法律惩处。《秦律杂抄》:“听命书„„不避席立,赀二甲,废”。避席而立是表示对皇帝的尊敬,否则既构成不敬罪,撤职永不叙用。对于皇帝的诏令拒不执行或执行不力,秦律谓之“废令”。照《管子·重令》的说法:“亏令者死、益令者死、不行令者死、留令者死、不从令者死。五者死而无赦”。以达到“令重而下恐”的效果。秦律对此处罚较为宽容:“废令,耐为侯”。 ⑤“偶语诗书”(挟书罪、以古非今罪)。偶语诗书是指谈论诗书,讨论儒家学说;“以古非今”是指引用前代史事、先圣学说来讥剌当朝政治。二者都有影射现实之嫌,会搞乱人心,不利于统一思想。挟书罪,杜佑《通典·刑法典》解释:“挟者,藏也”。即藏匿诗书,消极与国家焚书令对抗。孔子说: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管子主张“作议者尽诛”、商鞅主张“燔诗书而明法令”。秦统一以后,有足够的条件使管商之主张成为现实。秦始皇三十四年,根据李斯的建议,秦始皇用焚书的残酷手段终止了百家争鸣,一是焚烧各国史书和诸家学说,只保留秦国史册和一些与意识形态无关的医药、占卜、种植之类的书籍;二是禁止私人讲学,全社会都向掌握国家法令的官吏学习,把思想统一于国家法令。规定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与同罪。司马迁谓之“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⑥以言论治罪——诽谤、非所宜言、妄言。诽谤是对皇帝心有不满发于言辞。《史记高祖本纪》载:刘邦率军攻克咸阳,对关中父老宣布秦的罪状:“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刘邦做过秦朝的亭长,专门负责案件侦破拘捕罪犯,他的话是可信的。而看他上面的宣讲,容易给人一个印象:刘邦坐了天下,要废除这些恶法。其实,马上打天下时的承诺,在马下治天下时多半是靠不住的。诽谤之罪,终刘邦之世并未废除,而到他的孙子汉武帝那里,不但一仍旧惯,而且变本加厉。诽谤之外,又加上心谤(腹诽)。这是后话了。

秦始皇三十五年,儒生和方士对始皇不满,说他“专任狱吏”,“乐以刑杀为威”,“贪于权势”等等。秦始皇说他们“或为妖言,以乱黔首”,“今乃诽谤我,是重吾不德也”。就把他们逮捕,严加拷问。先后逮捕了四百六十多个儒生,全部在咸阳坑杀。

非所宜言是指说不了不该说的话,这是一项界定相当模糊的罪名。《韩非子·初见秦》:“不知而言,不智;知而不言,不忠。为人臣者不忠,当死;言而不当,亦当死。”没有说话的自由,也没有沉默的自由。法禁如此,真令人无所适从。《史记·叔孙通列传》:“陈胜起山东,使者以闻-----诸生或言反,或言盗。于是二世令御史案诸生言反者下吏,非所宜言。”

“妄言”就是胡说八道,清朝雍正皇帝谓之“大肆狂吠”。此指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的言论。《史记·郦生列传》:“秦法不可妄言,妄言者无类”。《项羽本纪》:“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族指族刑,指杀死全家,亦即“无类”。

2、刑罚制度 :① 死刑(生命刑):戮、磔、腰斩、车裂(五马分尸)、枭首(砍头)、定杀(《法律答问》:“生定杀水中之谓也”。即把人活活沉水淹死)、坑(活埋,秦国一直保留着野蛮的人殉传统。考古发掘:秦景公人殉186具,史载秦穆公卒,从死者177人。将此野蛮习俗用于对付敌国,就有长平之战坑赵卒四十万;施于刑罚对付持不同政见者,就有“坑儒”460余人)、夷三族(夷者,消灭;杀尽。三族:父族、母族、妻族) 、具五刑)

②肉刑(身体刑)。刻剥、摧残人的肢体的刑罚。旧五刑在秦朝皆沿用以续,报应刑色彩颇浓。《列子·说符》:“鲁人孟氏有二子,一好学,一好兵。好学者以术干秦王。王曰:‘当今诸侯力争,若以以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也’。遂宫之。”又,秦修郦山墓、阿房宫“隐宫刑徒七十万人”。

秦朝肉刑制度的特点:第

一、与死刑结合。如具五刑;第

二、与劳役刑结合。如“斩左趾,又黥以为城旦”、“黥劓以为城旦”。

③ 徒刑(劳役刑):强制犯人劳动。劳动是作为一种强制手段,也是一种惩罚手段。 城旦、舂。男犯为城旦、从事筑城的劳役;女犯为舂,从事舂米的劳役。《汉书·惠帝记》注引应劭曰:“城旦者,旦起行治城;舂者,妇人不豫参加外徭。但舂作米”。此大概为五年刑。在劳役刑中属于较重的。

鬼薪白粲。男犯为鬼薪,女犯为白粲。男犯为祠祀鬼神伐薪,女犯为祠祀择米。此刑源于西周“男子入于罪隶,女子入于舂稁”。鬼薪白粲较城旦舂为轻,城旦舂往往有附加刑,此刑则无。刑期大概为三年。

司寇、作如司寇。男犯为司寇,即伺察、侦察贼寇。秦律“废令,耐为侯”。我理解此处的“侯”字即指司寇。此地点往往是在边疆,一面服苦役,一面防敌寇。身体是不自由的,依然是囚犯身份。女犯作如司寇。如者,“相当”之谓也。根据女犯的生理特点,不宜从事男犯所做的体力活,更不能发配边疆,只能在内地从事相当于司寇的劳役。无非是干点舂米、搓绳、缝补、洒扫之类的活计。刑期大概为二年。

隶臣妾、《睡虎地秦墓竹简》:“耐为隶臣”(罚作)、“完为隶妾”(复作)。即男犯为隶臣,女犯为隶妾。强制男犯到边境戍守;女犯到官府服役。刑期大概为一年。

④财产刑、主要有赀、赎、没和收等。赀刑是判处犯人缴纳财物或以劳役抵偿的刑罚。它分三类,一是赀金,二是赀物(甲或盾),三是赀劳役。这里有一个历史事实要注意。让我先引清朝人陈刚中的一首诗,诗名《博浪沙》:一击车中胆气豪,祖龙社稷已惊摇。如何十二金人外,犹有民间铁未消。后面这两句诗,联系着一则史事。《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初并天下“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既然天下兵器已收,民间私藏兵器,那就是违法的。民间不可能有甲或盾。由此,我们可以推断这一条法律应是秦朝统一以前制定的。假如在秦统一之后,继续使用这种赀刑,那就只能是缴纳与甲或盾相当的金而不是实物。比如,赀二甲,就意味着将两套铠甲折合成金、以货币形式缴纳官府。

赎刑。如果说赀刑是依法判处罪犯缴纳一定的金钱或财物,是一种独立的刑罚种类,那么,赎刑则是允许罪犯用财物抵免刑罚,它不是独立的刑罚种类。

没收。没收财产谓之没,即抄家;收录妻子谓之收,《史记·商君列传》:“举以为收孥”。司马贞索隐解释:“纠举而收录其妻子,没为官奴婢”。就是将犯人妻女解送官府成为官奴婢。明成祖继之,发明转营(将罪臣家庭之女性做军中性奴隶)。

⑤身份刑。此种刑罚属吏制内容,适用于政府官吏,带有行政处理的性质。主要有夺爵(削去爵位)和废(开除公职永不叙用)。

⑥流放刑、秦代谓之迁。在秦代次于徒刑(劳役刑),后世升级,仅次于死型。秦代的流刑约有三种形式:有罪流:对罪犯判处的流放刑,《秦本纪》:“武安君白起罪,为士伍集解引如淳曰:“尝有爵而以罪夺爵,皆称士伍”,迁密阴”。赦罪流:对重罪犯人采取的一种减刑处罚。司马迁《报任安书》所谓“不韦迁蜀,世传吕览”。这里所谓“迁”即是赦罪流。以上两种都是涉及刑事犯罪的刑罚。还有一种叫做无罪流。是对有犯罪的条件和可能、却无犯罪事实的人采用的人采用的政治性防范措施。该项措施主要针对六国旧贵族,后世称作“遗老”。此辈人对秦政权有对抗情绪,有伺机作乱的嫌疑。秦王朝采用强制性措施,将他们迁到都城或者距都城较近的地方,便于监管。学术上有个名词:“预防性杀戮”。套用之,不妨称之为“预防性流放”。它是一种有罪推定。

⑦耻辱刑。 这是带有侮辱性质的刑罚。主要指髡、耐等刑罚。《汉书·高帝纪》引应劭注:“轻罪不至于耏,完其耏鬓。故曰耏。” 《睡虎地秦墓竹简》。“从事有亡,卒岁得,可(何)论?耐”;《后汉书·高帝纪》“耐罪亡命”下注:“耐,轻刑之名。一岁刑为罚作,二岁刑以上为耐。”

髡刑是剃去头发,比如髡钳城旦,意味着要剃去头发,带刑具服劳役,显然是重犯人。

何谓耐刑?《后汉书·高帝纪》“耐罪亡命”下注:“耐,轻刑之名。一岁刑为罚作,二岁刑以上为耐。”在刑期上、耐为二岁刑,刑种上属轻刑;《睡虎地秦墓竹简》又说:“从事有亡,卒岁得,可(何)论?耐”;这大概相当于渎职罪。此外象“盗徙封”、斗决人耳等都要处耐刑,惩罚的都是轻罪;耐刑的执行总位是在头下部,“完而不髡曰耐”,即剃去鬓毛和胡须,完好保留头发。在这个意义上,耐刑也称为完刑。

附说:耐刑为什么属于耻辱刑?这和中国传统的文化观念和价值判断有关。照《孝经》上的讲法:“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身体发肤是从父母那里传承下来的,是整个生命的组成部分,虽一毫亦不能损。因而,人生天地之间要特别爱惜自己的生命,珍视自己的身体。所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君子不立于岩墙之下”,说的都是这个意思。在这个意义上,保重自己的身体,“努力加餐饭”,“善保千金躯”,使之毫发无损,既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也是对父母生身艰难的尊重,换句话说,是孝的表现。不可等闲视之。

先秦有个杨朱,一向被我们看作自私自利、缺乏公心的典型。他有一句话:“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后世传为成语,曰“一毛不拔”,再配上一个铁公鸡的形象,于是,杨朱的反面典刑就做定了。姑且不论他的这种精神是否值得提倡,单说他的这种想法本身也不是毫无理由。一毛是身体和生命的一部分,本为父母所赐,与生俱来。现在拔一毛而利天下,意味着慷慨父母所赐而去取悦天下,这于天下何厚,于父母何薄啊。这个理由杨朱没说,我替他说了,不知他是否同意。

唐朝李白有“白发三千丈”的诗句,我们觉得他是在夸张。但这句诗至少说明了一个事实,他的头发长了。头发长了怎么办呢?去理发馆找理发师?古代的第三产业里没有这个行当。现在我们说的剃发,不知源于什么时候,我怀疑是从和尚那里学来的,在佛教沙门,剃度是进入涅磐的入门证。俗传理发店对联:“握一双拳,打尽冲冠英雄,谁敢还手?持三寸铁,削平肮脏世界,无不低头。”这对联做得颇有气魄,理发师也很威风。其实至少放在先秦时代,干理发师是要失业的。因为无发可理,大家都舍不得。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也就知道了剃去毛发是何等严重的事。它既是对生身父母的不尊,也是对人身直至人格的侮辱。不到做了囚犯、被逼无奈,那是决然舍不得的。

剃毛发和剃鬓须作为刑罚,轻重有别;在心理、伦理和价值上,也有高下之分。毛发是先天生就的,是原始生命的组成部分;鬓须则是后天长成的,属生命的追加成分。比较来说,是次要的。比如,汉字的“首”是个象形字,代表了生命的原始形态。好比绘画,这是个粗线条的画法,要把有代表性的抽出来,省略某些不重要的细节。我们看到这个字,有头发,却没有鬓须。为什么呢?这固然是由于这东西只有男性到了一定的年龄才长,还有半边天是不长的,换句话说,它概括力不够,涵盖性不周。但也说明它不是生命的原生形态,是相对不重要的部分。

现在做一个简单的重要性递减序列:身体—毛发---鬓须。在刑罚轻重上则逆向呈递加状态。

3、刑罚原则:① 规定刑事责任年龄。秦朝建立了名籍制度,就是官府将百姓的姓名、财产登记入册。入了名籍,才具备完全的行为能力;在刑罚适用上,秦律规定了应负刑事责任的法定年龄。以身高五尺、即年龄十五岁为未成年人。未成年人犯罪可以不负或减轻刑事责任。

②规定刑罚时效。刑罚时效是指对犯罪者追究刑事责任的法律有效期限。《法律答问》:“甲杀人,不觉。今甲病死已葬,人乃后告甲,甲杀人审(属实),问甲当论及收不当?告不听(回答是不再追究)。”这就是说:罪发时,犯罪者已死亡便不再追究其刑事责任,也不再株连其家属。

《法律答问》又涉及一个案例:“或以赦前盗千钱,赦后尽用之而得(捕获)。论可(何)殹(语气词,也)?毋论”。这是说赦令颁布前发生的犯罪行为也不再追究。依秦律“盗过六百六十钱,黥劓以为城旦”,现在盗过千钱,显然是重罪,依律应从重处罚。但因为盗窃行为发生在赦令发布之前,故不再追究刑事责任。

③区分故意与过失。故意,秦律中称“端”;过失,秦律中称“不端”。前者是有意识的犯罪,后者则是无意识的,而原心定罪,在量刑上是有区别的:故意从重,过失从轻。《法律答问》:“甲告乙盗牛若贼伤人,今乙不盗牛不伤人。问甲可(何)论?端为,为诬人(诬告罪);不端,为告不审(控告不实)。”

④盗窃以赃值定罪。盗窃定罪强调以事实为根据,根据脏值定罪。数额越大,定罪越重,量刑比较客观,也便于操作。

⑤共犯、累犯加重。关于共犯加重,前面已及,此处从略;累犯加重在秦律中体现为合并论罪。即在数罪并发的情况下,将诸罪合并一起判刑。《法律答问》:“诬人盗值二十,未断;又有它盗,值百。乃后觉,当并脏以论。”

⑥自首减轻处罚。秦律称自首为“自出”。 《答问》:“把其叚(假)以亡,得及自出,当为盗不当?(答曰)自出,以亡论;其得,坐臧(脏)为盗”。判亡罪刑罚从轻,定盗罪处罚从重。

三、民事法律内容:

1、民事权利主体: 在秦朝,以皇帝为最高代表的国家是最完全的民事主体,贵族官僚、有爵位者、士伍是享有充分权利的民事主体,商人、赘婿社会地位低于百姓,是受限制的民事主体。隶臣妾是国家奴隶,只有很少一点民事权利;人臣妾是私家奴隶,是交易的客体,无民事权利。人貉:此见于睡虎地秦简《法律答问》。因貉不善营巢,常攫取占用其它动物弃置的巢穴,所以用来形容流浪之贫民。这部分人亦不受法律保护,而是法律惩处的对象。

2、土地所有权。

秦朝实行“使黔首自实田”的土地政策,允许农民开垦荒地,百姓对其少量土地与财产有所有权,并受国家法律保护。秦律有“盗徙封”的罪名,私自移动田界是侵犯他人土地所有权的行为,依律当处耐刑。

3、婚姻家庭关系。

《法律答问》:“有女子甲为人妻,去亡得及自出,小未盈六尺,当论不当?已官当论,未官不当论”

第一、婚姻的缔结和解除必须经官方登记,方受法律保护。秦代的女子婚龄据秦简:“女子须六尺二寸成人方可许嫁”。达到法定的身高,经官方登记,才可以谈婚论嫁,否则就是不合法的,不受法律保护。换言之,秦代只承认依法登记的婚姻,不承认事实婚姻。

法律允许解除婚姻关系,但也必须经官方批准,才有法律效力。私自离婚即构成“弃妻不书”罪,男女双方均判罚二甲。

第二、秦律禁止男子“娶人亡妻”;女子“弃子而嫁”。此处之“亡”,指离家出走。对于离家出走的妇人,无论他人撮合,还是自己一见衷情,都只可心悦之而不能娶之,否则要被处以黥刑。同时,秦律禁止妇人“弃子而嫁”,抛弃未成年子女改嫁他人是违法的。这一条法律规定虽然对妇女有失公平,但对保障儿童的合法权利还是有益的。

第三、秦律允许妻子揭发、控告其夫的犯罪行为。夫妻有法律上的连带责任。丈夫犯罪,妻子也不能免。但妻子也有自新之路,秦律鼓励妻子告发丈夫,如此,则自身不会被收为官奴婢,陪嫁衣、物、奴婢也不会被没收。所谓王法高于亲情,这里提供了一个生动的实例。

第四、秦律在一定程度上注意保护妇女权益、约束丈夫行为。古代家庭关系中,妻子无疑是弱势群体。秦律在夫妻关系上,主张和平相处,反对家庭暴力。“妻悍,夫殴治之,决其耳、若折肢、指、肤体,问夫何论?当耐”。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三十七年会稽刻石:“夫为寄豭,杀之无罪”。《索隐》解释:“豭,牡猪也。言夫淫他室,若寄犌之猪也”。

《左传》定公十四年:宋朝相貌俊美,成为卫灵公的男宠,又被卫灵公的夫人南子包下。一次卫太子过宋,宋人歌之曰:“既定尔娄猪,盍归吾艾豭?”。意思是说:已经把你们那头求欢的母猪搞定了,为什么还不归还我们那头漂亮的公猪?“寄豭”就是寄托在别人家里传种的公猪。“夫为寄犌”,妻子可以杀之,并不必承担法律责任。这在客观上确实对夫权有所限止,而对妻子的权利有所保障。

应当说,这一条法律规定是比较特殊的。在中国古代法制中,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比如,《游宦记闻》有个故事。宋代有个人叫赵士杰半夜醒来,对妻子说:“我梦见和别人家妇女交接,不知你们妇女也有这种梦没有?”妻子回答:“男子和妇人,有什么差别。”赵士杰于是将老婆打了一顿。当时留下一句俗语:“赵士杰,半夜起来打差别。”男权时代,男子怎么都行,妻子则做梦也要守规矩。否则就要打差别。后来的《元史·刑法志》记载了元代的刑罚制度:“夫获妻而妻拒捕、杀之无罪”;明律和清律都规定:“本夫于奸所获奸夫、妇,登时杀死勿论”。

假如我们做一个对比,就很容易看出秦朝这条法律的价值,它在保障妇女权利,约束丈夫行为方面确实别具一格、引人注目。但我们能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认为秦始皇尊重妇女权利,赠他一顶古代女权主义者的桂冠?不能。为什么呢?联系秦始皇的个人身世和其母后的后宫艳史,我们也许有理由认为,秦始皇是把个人私愤发挥为国家公断,或者说把个人情绪转化为国家法律。

四、经济法律内容:① 农业生产管理。②官营手工业管理。③市场与货币管理。酒业官营专卖,度量衡管理、货币管理。

④自然资源保护。

《论语·述而》孔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孔子只用一竿一钩钓鱼,而不用绳网捕鱼;孔子虽然也射鸟,但不射栖宿巢中的鸟。

《孟子·梁惠王上》:孟子对梁惠王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荀子·王制》主张在取用自然资源时要有所节制:“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鰌鱣孕别之时,网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这说明儒家已有了保护自然资源的思想,但他们不是当权者、决策者和立法者,因而只能托诸空言而难以见诸行事。至多只能如孔子通过约束个人行为,表达其爱物情怀;或者象孟子在游说公卿时,向统治者建言,倘若君顾左右而言他,他们就没有办法可想。因而对社会很难发生实际的影响。

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壅)堤水。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取生荔、麛

伐綰(棺)享(槨)者,是不用時。邑之(近)皂及它禁苑者,麛時毋敢將犬以之田。百姓犬入禁苑中而不追獸及捕獸者,勿敢殺;其追獸及捕獸者,殺之。河(呵)禁所殺犬,皆完入公;其它禁苑殺者,食其肉而入皮。(《田律》)。

秦律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已达到了相当自觉的程度,并诉诸于相应法律。田律规定:春天二月正值树木和长之时,不得砍伐树木(人死做棺材,砍伐树木不受季节限制,因为死亡不能挑日子);土地干旱需水浇灌,不得堵塞水道;若非夏季不得取草烧灰,以免影响幼草生长;不许采摘植物幼芽;不许捕捉幼兽、幼鸟;不许拾取鸟卵;不许毒杀鱼鳖;不许猎取正在繁殖期的野兽。这些禁令要到七月才可以解除。

以上的法律规定说明秦代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诉诸法律制度,应当说也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但这并不意味着秦代已经有了自觉的环保意识和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它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的策略考虑,包含着很强的功利性。而且法律条文的规定并不等于实际的操作,二者是有差距的。唐朝人杜牧有所谓“蜀山兀、阿房出”,并不是文学家的夸张,那是写实。《秦始皇本纪》载:“浮江,至湘山祠,逢大风,几不得渡。上问博士曰:‘湘君何神?’博士对曰:‘闻之尧女、舜之妻,而葬此’。于是,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其山”。显然,这已不是什么保护自然资源,而是破坏自然资源了。

第三节 司法制度

一、司法、监察机关: 秦朝皇帝掌握最高司法审判权。史载秦始皇“昼断狱,夜理书”,“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史记·秦始皇本纪》。说明皇帝兼理司法的体制在秦代已经确立。廷尉为中央司法机关最高长官,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解释:“廷,平也,治狱贵平,故以为号”;什么是尉呢?“自上安下曰尉”。合而言之,“以公平之道断天下之狱”就是廷尉。廷尉这个名称与“法”的公平特征紧密联系着,也可以说是法律公平的具象化和制度化。廷尉的职责主要有二:一是负责审理由皇帝下令审理的案件;二是审理地方移送的重大疑难案件。值得注意的是,秦朝的廷尉似不专治司法,也可以参与中央决策。

秦朝的中央监察机关是御史台。御史大夫与监察御史分别负责中央和地方的法律监督,开后世监察制度析先河;郡守和县令为地方行政兼司法长官,基层设乡里组织,负责治安与调解。

二、诉讼审判制度: 依据诉讼主体的地位,秦朝起诉方式分两种:告诉,当事人直接对罪犯起诉,相当于今天的公诉;官吏主动纠举,即官吏代表官府对罪犯提起诉讼,相当于今天的自诉。如果加上自出,起诉方式就是三种。

对刑民案件的受理,秦律有公室告和非公室告之分。公室告:“贼杀伤、盗他人”等危害专制国家统治秩序的犯罪,官府必须受理;非公室告:“子盗父母、主擅杀、刑、髡其子、臣妾”等引起的诉讼,此属家政,官府不予受理。

秦朝讯问被告称“讯狱”,庭审案件称“治狱”。 在审判程序上,重证据、重口供、允许刑讯。“赵高治斯,搒掠千余,不胜痛,自诬服”这是我国严刑逼供、屈打成招的最早记载。古罗马有一句谚语:“严刑之下,能忍痛者不吐实,而不能忍痛者吐不实”。法国蒙田也说:“刑讯不是考查真实,只可测验堪忍”。秦朝的一代名相李斯用自己被打得体无完肤的皮肉实践证明了上述真理。

法官的责任:殉私枉法、故意加重或减轻的,要承担“不直”责任;法外用情、故意有罪不判的,要承担“纵囚”的责任。

判决:读鞫(宣读判决书)乞鞫,(罪犯接到判决后不服可以申请再审)。

第二篇:当当与卓越的比较

当当网和卓越网的发展历程以及网络声誉,及二者比较,

当当网历程

当当网(主页风格以及栏目设计等内容。

主页风格上:

当当网采用橙色为网站的主色调,给人感觉大气。其中广告图片占了很大的篇幅。但是由于设计精美。却更显大气。

卓越网主要是紫色感觉温馨简介。另外卓越在页面上没有太多额外的内容,图片大多采用以白色为底色,简洁。给人感觉很精炼。 栏目设计等内容

在产品分类上当当网将产品以两种略有差别的分类方式分别展现在网页的上方和左上方。这样给了顾客更多的选择。更易找到所需商品。

卓越网集中的将自己的所有产品分类放在网站的左上角,而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分类索引。分类明确。

附加的功能也只是在网页上方的基本工具栏

除此之外相对于卓越网当当更加注重为顾客提供相关的商城信息。

2、 进入各自的图书频道,选择某本图书,对2个网站提供的图书信息进行比较(提供的信息,客户的感受等)。

在图书板块二者任然沿用主页的风格。在分类上两者的区别也不大。但是明显在这方面卓越却做得更加的细腻。不但将分类做得很好,还扩展了图书品牌专区和图书特色排行两个很实用的板块 卓越网:

当当网:

在个性化推荐方面

当当主要分两方面。一个是推荐。包括主编推荐、读者推荐和名家推荐。另外一个是基于读者信息的猜你喜欢。

而卓越则是主要是在对浏览过的商品的提示上,和分类,排行上下足功夫

3、 进入各自的图书促销页面(自行思考找到方式)对促销手段进行分析比较。

促销上当当网的主要策略是将价格十分优惠的书籍用列表的方式提供给顾客。顾客对其进行筛选,看是否有自己中意的图书。

卓越在这方面却下了很大的功夫。不仅在特惠书区也有分类还提供了一个快速查找你想要的特惠图书的搜索框。此外还别有用心的设置了也个图书价格低有一定价值的分类和折扣的分类。

第三篇:注会与注税的比较

注册税务师与注册会计师的比较

注册税务师与注册会计师的比较 一:行业前景展望

(一)注册会计师前景

除了老婆之外,你知道还有谁可以合法地侦查经理的钱袋吗?———答案就是会计师了。”一般人看来,会计整天和钱打交道,是一份稳定且收入不俗的职业。不过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的接轨,国际会计准则的实施将给国内会计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带来极大冲击,一般的会计人员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在一项名为中国未来十年紧缺人才资源的调查中,会计师位居榜首,尤其是通晓专业技术知识和国际事务的会计人才更为抢手,毫无疑问,会计师行业将成为未来人气较高的“金领一族”

(二)注册税务师前景学会计论坛

越是稀缺的东西,其价值越大,这是一个常识,而物品的稀缺程度既与需求有关,又与供给有关,人才市场的发展也是如此。随着高新技术、新兴产业的崛起,国际贸易壁垒的消失等国内外因素,各行业对人才需求出现较大变化,衡量人才的标准也随之发生改变,造成一些走俏专业人才稀缺。目前,我国的注册税务师行业正在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特别是国家税务总局13号令、14号令的颁布,赋予了行业使命,给注册税务师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注册税务师行业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薪情面面观(仅供参考,数字不一定都准确)

注册会计师(以下数据来源自职友集所有职位数据统计,仅供参考) 北京地区: 平均月薪水平

¥9,719

上海地区: 平均月薪水平

¥11,372

广州地区: 平均月薪水平

¥12,913

深圳地区: 平均月薪水平

¥9,422

南京地区: 平均月薪水平

¥6,307

天津地区: 平均月薪水平

¥6,864

杭州地区: 平均月薪水平

¥17,859

成都地区: 平均月薪水平

¥24,873

注册税务师(以下数据来源自职友集所有职位数据统计,仅供参考)

北京地区: 平均月薪水平

¥7,595

上海地区: 平均月薪水平

¥23,133

广州地区: 平均月薪水平

¥22,571

深圳地区: 平均月薪水平

¥6,785

南京地区: 平均月薪水平

¥3,000

天津地区: 平均月薪水平

¥3,000

杭州地区: 平均月薪水平

¥6,200

成都地区: 平均月薪水平

¥3,625 三:执业范围

(一)注册会计师

注册会计师主要承办下列审计业务:审查企业会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验证企业资本,出具验资报告;办理企业合并、分立、清算事宜中的审计业务,出具有关的报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审计业务。注册会计师依法执行审计业务出具的报告,具有证明效力。注册会计师可以承办会计咨询、会计服务业务。

(二)注册税务师

2006年2月1日起施行的《注册暂行办法》明确了注册税务师的业务范围。今后注册税务师可承办以下涉税鉴证业务:"所得税汇算清缴纳税申报的鉴证、企业税前弥补亏损和财产损失的鉴证以及国家税务总局和省税务局规定的其他涉税鉴证业务。 四:就业方向

(一)注册会计师

注册会计师分为执业的和非执业的两类,所谓执业的,就是真正从事注册会计师本行工作的,一般都在会计师事务所或资产评估公司工作,负责审计和资产评估、会计资询等业务。积累几年工作经验后,大部分执业会员跃升为税务、审计、财管方面高手,其中一部分能晋升为审计经理或合伙人,另一部分,到企业做内部审计、财务、税务或财务总监。没有从事注册会计师本行的人加入中注协的非执业会员行列,成为财税及经管、教育、司法等各行各业的业务骨干,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优秀大中型企业的财务主管、财务经理、税务局业务骨干、律师和高校财税领域的优秀教师通过考试加入注协成为了非执业会员。

(二)注册税务师

主要职业方向为:在税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企(事)业单位中从事纳税筹划、税务代理、税务咨询、税务顾问以及其他涉税事务的办理等。其他职业方向为:企事业单位中从事会计业务的处理与审计,财务活动的预测、税收实务、分析与决策等。如能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可以在政府税务部门从事纳税征管和稽查等工作。 五:执业风险

(一)注册会计师

面对会计市场形形色色的造假,注册会计师吃的是风险饭,注册会计师能否抵挡来自环境与生存本能要求的夹击,做到清者自清,对每位注册会计师来说都是一个挑战。有人说,每一家上市公司后面都有一本故事,是真是假无从考证,但这也印证了注册会计师执业大环境的恶劣。注册会计师面对大环境。就像渔民面对大海一样,要生存,大风大浪是逃避不了的,最好的办法是能驾驶一只能„„

(二)注册税务师

所谓税务代理执业风险是指注册税务师因在执业过程中未能完成代理事项或未能履行代理职责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它主要表现为:其

一、因注册税务师未能完成代理事项,即因代理违约而产生的违约风险;其

二、因代理失败致使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发生违法成本,从而引起委托人为转移违法损失,向代理人追诉而产生的代理失败风险。虽然典型的税务代理纠纷案例尚未出现,但其潜在的执业风险也将越来越受到业内人士的重视。

六:后续教育

(一)注册会计师

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每两年为一个考核周期,即从起始的1月1日起至次年的12月31日止。在每个考核周期内接受的继续教育时间累计不得少于80个学时,且任何一年均不得少于30个学时.

(二)注册税务师

注册税务师后续教育方式分为脱产和非脱产两类。执业人员每年接受后续教育培训的时间累计不得少于72学时,其中脱产后续教育培训不得少于32学时,非脱产后续教育培训不得少于40学时。

七:适合CPA、CTA的职业倾向性分析(仅供参考) 1. 做事谨慎、小心,喜欢安静;仔细、精确、有条理,逻辑性强,注重书面内容,讲求实际、务实; 2. 诚实、忠诚度高,看问题注重事实依据;做事喜欢有计划,对于急速变化的适应能力不太强,有时会有“一动不如一静”的想法,比较倾向于安于现状;

3. 工作努力、责任感强,不夸大,脚踏实地;一丝不苟、认真负责,而且明智豁达,是坚定不移的社会维护者。讲求实际、非常务实,总是孜孜以求精确性和条例性,而且有极大的专注力。不论干什么,都能有条不紊、四平八稳的把它完成。

第四篇:情商与智商的比较

情商和智商对一个人的发展有和影响应该说很重要的,情商反映了人在情感、情绪方面的自控和协调能力。情商包括了人际关系、团体精神、自觉心、同理心、激情。在高新技术企业中,大家都知道智慧的重要,但是情商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智商。有一个很有名的研究调查了很多个公司,测试了每个公司的高级主管的智商和情商,并将每位主管的测试结果和该主管在工作上的表现联系在一起进行分析。这研究发现对主管工作业绩来说,情商的影响力是智商的9倍。

中国的教育体系和文化忽略了情商的培养。比如说,应试心态造成学生每天拼命读书,把成绩当做惟一的人生目标,没有时间交朋友,而忽略了人际关系的培养。而中国学校的“名次”造成了一种“零和”心态( 每班只有一个第一名,学生都彼此当作竞争对手)。这样的教育模式可能逐渐把学生培养成为自私的人,而与“团体精神”是背道而驰的。

情商是可以培养的,但是绝不是靠读书、考试的学习,而是经过自我评估、自己定的目标、有恒地往目标迈进。首先,自我评估是去理解自己情商在哪方面欠缺。因为情商更多是别人如何看你,所以它不是自己能看清楚的。我建议可多理解别人对你的看法、多吸取别人(尤其是情商高的人)的意见。

高情商的人更能克服烦恼,有足够的勇气来面对可以克服的挑战、有足够的度量接受不可克服的挑战、有足够的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这里可以看出情商的重要性:如果你什么事都要求完美,那你一定常常烦恼。如果你什么事都坚持己见地拼命,那只是“匹夫之勇”。真正的勇气是要能接受那些不能改变的事实;真正的度量是能自我控制地接受那些不能改变的事情,而不为它们烦恼;真正的自觉是能够分辨自己有没有能力改变一件事情。真正的智慧是把人有限的时间用在可解的问题上。应该说很重要的,情商反映了人在情感、情绪方面的自控和协调能力。情商包括了人际关系、团体精神、自觉心、同理心、激情。在高新技术企业中,大家都知道智慧的重要,但是情商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智商。

中国的教育体系和文化忽略了情商的培养。比如说,应试心态造成学生每天拼命读书,把成绩当做惟一的人生目标,没有时间交朋友,而忽略了人际关系的培养。而中国学校的“名次”造成了一种“零和”心态( 每班只有一个第一名,学生都彼此当作竞争对手)。这样的教育模式可能逐渐把学生培养成为自私的人,而与“团体精神”是背道而驰的。

情商是可以培养的,但是绝不是靠读书、考试的学习,而是经过自我评估、自己定的目标、有恒地往目标迈进。

高情商的人更能克服烦恼,有足够的勇气来面对可以克服的挑战、有足够的度量接受不可克服的挑战、有足够的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

要。

1、

什么是情商

情商(emotional quotient简写成EQ)又称情绪智力,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

2、

什么是智商

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简写成IQ)人们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

3、

情商水平高的人具有如下的特点:

a.社交能力强,外向而愉快,不易陷入恐惧或伤感。

b.对事业较投入。

c.为人正直,富于同情心。

d.情感生活较丰富但不逾矩,无论是独处还是与许多人在一起时都能怡然自得。 自由辩论:

4、

我方的例子:

为什么有的人在学校是尖子生,进入社会后却“泯然众生”碌碌无为?难道他们的智商不高吗?

为什么面对困难和烦恼时,有的人轻松愉快,若无其事;有的人情绪沮丧,无精打采?

为什么有的人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很好地适应,而有的人只因环境的稍微调整,就显得无所适从呢?

为什么清华、北大的尖子生在毕业后还有人找不到工作?他们缺智商吗?这不是说明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吗?

微软全球副总裁李开复说到:“大家都认为,在高新技术企业中,领导的智商很重要,但实际上,情商的重要性超过了智商”。

高新技术企业中,领导的智商很重要,但实际上,情商的重要性超过了智商。

美国一家很有名的研究机构调查了188个公司,测试了每个公司的高级主管的智商和情商,并将每位主管的测试结果和该主管在工作上的表现联系在一起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对领导者来说,情商的影响力是智商的9倍。 70%、80% 的专家认为情商比智商重要。

再比如:“我去一家著名公司去面试的时候,总经理就直接跟我说:‘小伙子,我们现在要人,绝对不会要求你有多高的学历,学历只是一个参考,我要的是你的综合能力’”。 新东方总裁余敏洪说过:“新东方的选人标准绝对不会看他的智商有多高,而是看他是否能够做好自己的事情,能够认可企业的文化,是否有教好的社交能力”。这难到不是情商比智商重要的表现吗?

《阿甘正传》这步电影想必大家多看过,阿甘作为一个智商比较低的人,却能够创造出“飞毛腿”、在战争结束后能够受到约翰逊总统的接见,这是情商的表现还是智商的表现呢?这不是正好说明了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吗?

拿破仑说过,一个军官的知识和素质应该成一个正方形,光有不行,军官还要有做决断的勇气。智商高的人往往这方面弱;虽然智商高的人选择的机会很多,但是他们经常坚持力不够,一遇挫折就放弃。可谓无知者无畏,反而更容易成功。

其中《100位诺贝尔奖得主的童年故事里》讲到这些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智商令人叹服,但是他们的情商更深深地震撼了我们。从这100个故事里,我可以知道到: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因为他们,主动性、应变能力、心理调适能力多超强!) 这是一个微软实习生的真实记录:“刚开始在微软实习时,他碰到了很多障碍,起初他并不知道该如何融入到工作团队当中,也没有足够的工作主动性和热情,都是被动地等待项目经理给他分配任务,他也很想表现自己,他也期望能充分体现自己的价值,但总是有些心理上的障碍难以逾越。后续的工作给了他很多锻炼的机会,微软人原来是那么热情亲和,与他们的交流是开放的、自由的,你可以表达任何观点,他们会就你的观点把自己的认知与你分享。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职业人,情商比智商更为重要,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才有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职业人。”所以我想说:“能进入微软智商肯定很棒,但是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职业人”,情商一定比智商更重要!

5、 我方的攻击点(这我方的弱点我们一定要有应答方案):

现代社会需要高智商。时代需要竞争。竞争,就是一场知识的优胜劣汰,我想请问对方同学,历史上有哪一位做出杰出贡献的发明家不是高智商的人?他们又是否都是高情商的呢?我们可以看到,历史上许多科学家都是因为拥有丰富的学识,而博得人们的赞扬的。 智商是衡量一个人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它是先天素质、教育的影响以及个人努力三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所以,请对方辩友不要狭义地把IQ理解为是天生的,是一成不变的。

无论是“数学王子”高斯,还是X射线的发现者伦琴,无论是“全能”的亚里士多德,还是“相对论”的创始者爱因斯坦,他们当中有哪一个不是高IQ的呢?

物理学家牛顿,有一次招待朋友,由于想到了科学研究上的问题,竟把朋友独自一个冷落在客厅。

著名的数学家、哲学家笛卡尔,一生当中在解析几何等许多领域都做出过重大的贡献。但是,这位伟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可以说是连常人都不如。他的学习,研究工作一直到去世,都是在床上度过的。一旦离开床,他就难以专心致志地进行科学研究。

由此可见,IQ对一个人的成功,起着决定作用,EQ低的人照样能成功,EQ诚可贵,IQ价更高,没有IQ,何来EQ,因为IQ是EQ的基础,没有基础,又怎么会有上层建筑呢? EQ再高,如果没有丰富的知识,坚实的基础,也只能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最后,请问反方二辩,在我们人类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有哪一位科学家是高EQ、低IQ的呢?请立即给予下面回答。

古今中外有哪一位发明家、学问家不是高智商者?社会正是需要这些有才干的实干家,而毫无才干的高情商者,谁又会重视?爱因斯坦是怎么说的:成功等于X+Y+Z。X代表艰苦劳动,Y代表正确方法。(很显然,这两者都是以提高智商为目的的。)而Z呢?代表少说空话,这正说明成功与不注重提高智商、只是侃侃而谈的空谈家是无缘的。正所谓没有羽毛,多强壮的鸟也不能飞翔,缺乏知识,再好的理想也是空谈。

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也可能一时得志,但他最后的失败证明了什么?EQ再高也掩饰不住IQ的不足。无数不学无术的人在历史长河中被淹没,而少数高智商人才终会被社会发现、重用。数学家陈景润不就是很好的一例吗?

由此不难看出,我们必须用丰富的知识来武装自己的思想。正如高尔基所说,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才是真正不可战胜的,只有高智商、有能力的人才才能迎接21世纪的挑战。

(我方应答:对方辩友你可是大错特错,我方并没有否定智商的重要性,你们一直在否认情商的重要性,在21世纪,有高智商,而没有高情商的人有哪个成功了?而那些智商并不高的人,却有数不尽的成功例子(如:牛根生),我想问对方,21世纪,难道不是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吗?谢谢大家!)

那我请问,我们今天的学习又是为了什么?是为IQ还是EQ?因为知识才是万事的引路灯,智商才是做万事的前提,脱离这个前提,要做任何事都是空想。比如,我们今天开辩论会,不正是充分利用我们的知识,找来参考资料,凭借智商与对方共同探讨问题吗?因此我方认为IQ比EQ更重要。试问有哪能一位科学家不是具备很高的智商呢?他们都是高情商者吗?请对方同学回答。

对方辩友三陷无休止的公孙龙般的“白马非马”的诡辩之中,用一系列极富RQ色彩的词语,激起观众的共鸣,而自己却通过IQ逻辑骂自己EQ不足,不是很有趣吗?

建立在IQ基础上的辩论,却被EQ虚伪的外衣所掩盖,在澄清这层迷雾之后,我们自然可大声说:“IQ比EQ重要。”

我要指出的是对方第二辩所举的美国石油大王的例子。试问,他如果连石油是什么都不知道,怎么可能成为石油大王,如果他没有一点这方面的常识,不懂得机器如何运转,怎能想出改进的方法,而一跃成为美国石油大王?这就是IQ的作用。

再来看看,青岛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的例子吧!众所周知,青岛海尔集团原来是一个年年亏损的企业,但在张瑞敏的带领下,成为全国有名的大企业,这是因为,他了解企业的状况,根据企业的机制,运用自己的知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IQ,建立了一套“赛马机制”,使企业充满了活力,成为大企业,这是IQ重要的表现。 克林顿小学的时候他就一直品学兼优,同时他情感也非常丰富,他勤奋好学,他兴趣广泛,他思想活跃,他力求拔尖,在学习中他一直处于争强好胜的兴奋的状态。当然他也不是没有缺点他的母亲,克林顿的母亲回忆说,有一次学校把成绩单拿回来了,各项成绩都是A都是优秀。

6、

对方的攻击点

1、 如果对方举很多例子,那么我们可以说:“既然对方说了那么多,我想问对方辩友:

‘他们是不是对事业比较投入,他们是不畏具失败’既然是那么他们不就是情商比智商高吗?”

2、 历史上有哪一位做出杰出贡献的发明家不是高智商的人?他们又是否都是高情商的呢?

我方回答:但我要问对方辩友,他们没有高情商,他们能取得成就吗?他们没有高情商,他们能有高智商吗?所以我们要说:“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3、

这个人的智商好高!

(回答:我们是不是经常听到,啊!我闷在商场是不是经常听到,我们终于签约了!在体育场上我们团队又拿冠军了,这难道不是团队合作?情商比智商更重要的结果吗?)

4、

我想问对方辩友,你难道不会不担心找不到好的工作吗? 如果答:“不会”,那你是否知道现在每年有多少大学毕业生吗?在这么多大学生的竞争中你如果找不到好工作,你就可以怀疑你的智商吗?)

5、 如果对方好几个问题答不上来,或者对方紧张。我们直接可以说;“你会说自己的智商有问题吗?”你缺少的不正是情商吗?

7、 对方的例子:(想出对策)

从钻木取火的燧人氏

发明电灯的爱迪生

亚里士多德的运动观

托勒密的天动说

伽利略的自由落体理论

哥白尼的地动说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再到现代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广义、狭义相对论

8、

反问的问题(对方可能问题预测):

i. 刘备作为一名总局管理者,没有突出的营销能力,需要找一帮人来弥补他的能力缺陷;张飞是一名冲锋在前的销售主管,经常身先士卒,也颇有战绩;而诸葛亮则常常通过策划和战略,依靠一个普通的团队,调动员工积极性、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优化组合。蜀国有限公司在这样一个团队的通力合作下,业务蒸蒸日上。作为领导者贵在有自知之明,知己知彼,能够了解各方面的变化,并能够及时做整体系统的评估,然后进行资源的规划和配置,这样的团队才会充满活力、生机勃勃。这些似乎都能说明:管理者的情商往往比智商更重要。 ii.以智慧取胜的故事(避免)

总结词:

现代社会已经不是一个仅靠单枪匹马走天下的社会了,团队精神很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企业的盈利应归功于一大群人,而不是一个人.而一个人事业的成败则更大程度归功于他的情商,即EQ.这里包括个人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等等.从中外名人成功的例子不难看出,很多人未必高学历,高智商,甚至不乏中途退学者,却凭个人的毅力和能力开创出一番事业。而现代社会也不乏高智商的未断奶的大学生,身为清华、北大佼佼者,却要父母陪读,衣食住行不能自理!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试想这样的人智商再高,自己的生活尚不能打点好,自我约束能力极差,又怎能期望他们着眼大局、大刀阔斧得大干一番,为国家做出贡献?达尔文进化论告诉我们“适者生存”,情商能够让我们更好得适应社会,而智商只能构筑我们的知识层面。所以现今这个社会,情商比智商更重

1. EQ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 如果一个人没有足够高的EQ而仅有高IQ的话,不见得能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多远。试看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学生,哪一个不是高IQ,可毕业后有突出成就的学生不到一半,原因就是他们不具备成功所要求具备的EQ,无法适应社会的改变。 另外,以哈佛大学为例,具调查,许多成绩一流的学生毕业后只做了普通公司职员,而那些成绩不见得很好却有很强社会交际能力的学生最后却成为了公司经理和领导人。同样是学生的我们,应该从中看到IQ诚可贵,EQ价更高啊。 2. EQ是一个人能否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关键。

一个人只有正确的认识了自己和社会,才会主动地为社会做贡献。人类利用IQ发明了各种技术,然而各种技术的持有人只有具备了一定的EQ,那么他们手中的技术才能称得上是对社会有用的成果。缺乏EQ控制自己,掌握了原子弹的人可以瞬间将人类连同所有IQ创造出来的成果毁于一旦,仅这一点就可以说明EQ比IQ重要,更何况还有各种黑客事件,各种高科技犯罪的例子划给我们的一个个感叹号呢? 3. EQ的适用范围远大与IQ。

政治、经济,需要的是对环境和市场的适应能力;大到文化的交流,小到与朋友的交往、与家人的相处,甚至是与他人的每一次交谈,需要的都是对他人与自身的认知能力;赛场上、职场上,即使是在研究所里,与身边人的每一次合作,需要的都是EQ。现在许多职业招聘,更看重职员的合作能力,3个善于合作的臭皮匠,赛过一个高IQ的诸葛亮。

如果说IQ是人的一双眼,那么EQ就是人的手,人的耳朵,人的心。一双犀利的眼固然能帮助人类看清这个世界,但少了犀利的眼,我们还能用手去触摸世界,用耳朵去倾听世界,用心灵去感受这个世界,适应这个世界。

IQ诚可贵,EQ价更高,我们只有看清了EQ与IQ的主次关系,才能创造一个和平、和谐的社会。

反 智商更重要:首先,智商是情商的基础。就像是修房子一样,没有好的根基那房子能牢固吗。其次,其实我们在运用我们情商的时候也在运用我们的智商。毫无疑问我们的智商比我们的情商更为重要。无论做什么都需要我们的智慧,并不全是依靠我们的感情来做事。

第五篇:《活着》――小说与电影的比较

摘录:余华是 20 世纪中国先锋小说的代表,张艺谋则是先锋小说家的“杀手”。他们两人各自用不同的手段演绎了《活着》。从小说到电影,由个人创作到集体的作品,虽然小说《活着》和电影《活着》在精神气质上貌合神离,但依然存在着不同演绎方式的差异。

关键词:小说 、 电影 、 《活着》 、不同 、 艺术表现

小说《活着》与电影《活着》内容简介

小说叙述的是地主少爷嗜赌成性,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穷困之中的福贵因为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变成了聋哑人,儿子机灵活泼……然而,真正的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首先是儿子有庆输血时被抽空而死,然后是女儿凤霞生产时大出血而死,接着便是妻子家珍得了软骨病安然病死,然后是女婿二喜被水泥压死,最后是外孙子苦根饿后吃得太多被撑死。福贵为他年轻时无所顾忌的胡闹和为所欲为不断付出沉重的代价,厄运的阴影一直追随他的脚步,残暴地夺走每一个与他有缘的人的生命,毫不怜惜,毫不同情,残忍到决绝的地步,直到逼迫得他自己毫无退路,成为一个深陷于孤独而无法自拔、只能与苦难为伴,与自己的象征——那头叫福贵的老牛相依为命了度残年。每读一页,都让我们止不住泪湿双眼,因为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

电影中,故事情节大致相同,只是张艺谋比较注重温情,大幅度地减少死亡人数,让妻子家珍、女婿万二喜及外孙馒头(苦根)活下来。

小说与电影的不同艺术表现

首先是背景的不同。小说中人物生活的背景是农村,而在电影中,人物始终生活在县城;小说中的福贵后来是一个贫困潦倒的农民,一家人以耕田为生,而电影中的福贵是一个以表演样板戏为生的城市人。先锋派作家余华是以写暴力与苦难著称的。余华只所以把人物生活的背景放在农村这个贫穷落后的边远地区,仿佛这样更能衬托出小说中人物的悲惨,而事实也却是这样。饥饿、贫穷,在解放前后期的农村是家常便饭。福贵自从赌光了家业,从高贵的少爷沦落为困苦的农民后,以后在农村这个地点所发生的事情也就显得顺理成章。农村所爆发的混乱与死亡,似乎都可以用贫穷来解释。福贵被国民党抓去后,在战场上,因为饥饿,他们上演了一出争食剧。“成包的大饼一落地,弟兄们像畜生一样扑上去乱抢,叠得一层又一层,跟我娘纳出得鞋底一样,他们嗷嗷乱叫着跟野狼没什么两样。”(《余华精品文集――<活着>》P327)饥饿往往比打战更重要,又有谁会饿着肚子去为你打仗呢?同样,因为饥饿,农村人可以为了一小根番薯而抛弃人的尊严;因为贫穷,福贵把女儿凤霞送给了别人;因为贫穷,儿子有庆上学时为了不使鞋子跑坏,在大冷天赤脚着跑去上学;因为饥饿,家珍骨瘦如柴,患了病仍得撑着去干活;因为饥饿,外孙子苦根吃豆子被撑死……这催人泪下的一切,都是因为贫穷,因为饥饿。所以说余华很聪明,定了个好背景,增强了读者对小说人物的同情,也使读者与作者对主人公的遭遇产生了共鸣,这也就达到了作者写小说的目的。

在电影中,张艺谋则把背景定在县城,而福贵的生活也不是如小说中的那般悲惨凄苦,虽然生活不是很富裕,但还不用为三餐而担忧。同时以表演样板戏为生,也比下地干活轻松,虽然儿子有庆与女儿都不幸死了,但依然无法引起观众的情绪上的大变动。观众从电影以开始到结束,都可以以平和的心态去看整个片子。这不能说是导演张艺谋的错,电影是以娱乐大众为主的,要在短短的2个小时里用镜头表现几十年的更迭,这是不可能的。所以这一点能够得到大众的谅解。

第二是时代特征的表现不同。然而电影中的关于时代特征的表现,似乎是太过于突出,让人难以接受。五十年代的中国,追求快速发展,渴望五年之内超越苏联,十年之内超越美国,全国各处都在搞大生产,大跃进。这点在小说中体现得更加突出。在农村实行大跃进,把各家各户的铁制物都没收了去炼钢,农民在享受了一段时间的大食堂的共产主义后,随后要面对的是无边无尽的饥饿。没有粮食,就去挖野菜、树根吃。没得吃了,就互相抢。这是怎样得一个社会呢?作者在小说中倾注了对农民悲苦生活的深切同情,同时也表达了其对大跃进时期政府的错误领导的愤怒,以及对当时的农民的盲从的恨其不争的悲愤。

然而在电影中,对于大跃进的提及,却是突出地表现领导者。“毛主席语录”、“毛主席头像”随处可见。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凤霞与二喜的婚礼也是革命式的。两人穿着革命服装,在毛主席的头像前宣誓、照相,这样的婚礼让人更多的是觉得别扭、做作,甚至是厌恶。整个影片过分地突出时代的特征,过分地表现领导者的做法,确实让大众难以忍受,同时也影响了影片的欣赏性。我认为这是这部影片最大的失误。相反,小说中的对那个时期的真实反映,更能让读者喜欢。相比之下,对电影的批判也更加激烈了。

第三是结构安排的不同。小说采用了循环叙事的方式,在小说中,余华过去肆无忌惮地使用的时空的任意移位、变形、压缩与置换,人物的陌生化、神经质、绝望感与残酷性被一种人间温情、依恋和对生命的热爱取而代之。作为一种叙事的内在逻辑,循环依然作为一条潜在的线索在三个层次上串接起整个的结构模式。小说以“我”在夏日的阳光下听福贵老人讲述他的人生之旅起笔,归于黄昏时老人的故事终结。而福贵老人的故事本身是也一个完整的回环。这种循环的叙事方式,把整部小说串连了起来,同时在故事里面又有故事的循环,层层循环,增强了文学的艺术欣赏性。而且这样的安排也使整篇小说显得层峦叠嶂,更能够吸引读者的好奇心。整个小说体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死亡的记录,而福贵则是一个不幸的幸存者,他周围的亲人一个接一个死去:父亲、母亲、儿子、女儿、妻子、女婿、外孙……。同时小说实质上也是一部盛衰图:福贵的家道中落却因而保命;龙二在赌场上使福贵破产却在大富大贵之时被革命政权枪毙;解放后春生春风得意地当上了一县之长,但他却在文革之中一落千丈,被迫上吊自杀……,无论是死亡的呼唤还是人生的兴衰,都令人感到一种人生“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宿命感,在这一循环中,生/死、善/恶、美/丑、爱/恨都不再具有原初的二元对立的性质,相反,它令人联想到了黑夜/白昼的自然而然的此消彼长,如华莱士•马丁所云:“也许我们感受到的、统一了开始与结尾的循环回归感来自自然——日夜、季节、年月,它们为人类的死亡与再生概念提供了一种模型。”

而在张艺谋的电影里被改成仅仅从第三者的角度观看福贵的故事,看这一家人的悲欢离合。这样的直奔主题的安排让人觉得突兀,没有了艺术的欣赏性。

第四是人物形象的不同。小说中的家珍在读者的眼中是一个瘦弱、娇小,尘满面鬓如霜,被苦难折磨得面黄肌瘦的女人,但即使在重重的苦难面前,她依然是坚强地挺立着,这是一个坚强的女子。但同时她也聪明,心胸宽广。福贵在年轻时嫖赌成性,最后落得倾家荡产的境地,但是家珍始终没有离开她,即使是被父亲接回了家,后来她还是回到了福贵的身边,与他一起面对生活的苦难。这又是怎样的一个有情有义的妻子啊!读者在读小说时,不能不被家珍的伟大感动,被她的宽容大度而折服。但是在电影中,家珍的形象被改变了,变得强壮。并不是说巩俐的演得不好,只是巩俐的强壮的身躯似乎不是很适宜来演家珍这个瘦弱的女人的角色。而且巩俐的白皙的皮肤也丝毫表现不出家珍的苦难。这是导演的错误还是影片的特殊处理?我不是很欣赏这样的处理,我认为一部由小说改变的电影,在主题不变的前提下,对于人物的选择也不能够马虎,不然改变了人物的形象,即使演技再纯熟,对于影片的欣赏性也会大打折扣,也不能达到再现小说的效果。

还有就是小说与电影对各人物命运的处理不同。小说中,福贵身边的亲人都一个一个地死去,而最终只剩下他与一头与他一样老的老牛相依为命。小说中的有庆是因为输血时被抽空而死的,而他输血是为了就县长的女人。医院的医生为了就县长的女人,不顾有庆的生命,把他的血抽干了。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呢?我认为作者是为了揭露当时的那个社会的恶劣,表现人们的麻木,对领导者的崇拜与敬畏。这当中也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控诉,对人们麻木的心理的愤怒。但是电影不同,它有的只是赞扬,赞扬当时的社会的领导人,体现当时的领导人的伟大。故事在这里已经改变了味儿,观众已经无法从中体会到小说的原味了。 还有小说对于福贵身边的人的命运的处理,使福贵的命运更加悲惨的处理,更能够突出小说的主题“活着”。余华在小说的序言中曾说“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内心让他真实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我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这首歌深深打动了我,我决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就是这篇《活着》,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写作过程让我明白,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我感到自己写下了高尚的作品。” 福贵老汉一家八口死了七口,单留下了他和一头老牛。本该健康活着的生命都被死神无情地夺取,单留下他仿佛是为了验证人对苦难的承受极限,但老汉并没有就此否定生活。他不是一个命运的反抗者,而是一个命运的承受者,他在这种承受中走向了达观和超脱,领悟了人世无常的宿命。而电影的处理似乎更加人性化,更加有人情味,但是自始自终,整个影片都无法体现出“活着”的主题,即使是在台词中反复出现了“你可要好好活着啊”,“咱们可要好好活着”的句子,以加强对主题彰显的力度,可惜这种做法就已经显得笨拙,远远不是原著中那种面对自己面对命运得来的力量,那才是真正可以绵延的力量,是自己从生命里汲取,而不是生活强加过来的力量。

结束

余华在小说《活着》的序言里说到:“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内心的愤怒渐渐平息,我开始意识到一位真正的作家所寻找的是真理,是一种排斥道德判断的真理。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这里所说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与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文字可以有绝对个人化创造,电影却必须由一干人合力完成。小说《活着》和电影《活着》在精神气质上的貌合神离,是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目光”,我们应该从不同的眼光去审视它们,欣赏他们。 孔子说 “未知生,焉知死 ”, 余华的小说和张艺谋的电影在有限的时间内使人们暂时脱离生活层面,进入探讨生死问题的神秘通道,至于每个人能到达的终点,是需要思想和时间来检验的事情。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秋季开学典礼致辞下一篇:青蓝工程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