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音乐期末测试

2022-08-22

第一篇:八年级音乐期末测试

八年级音乐测试分析

主要内容:

为落实音乐学科课程计划、检测学生掌握音乐知识和能力水平、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我区在教研员的组织与指导下,编写了《八年级音乐测试》试卷。本套试题,面向全体学生,主要考察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水平及创编能力。对试卷编写进行分析、总结的过程也是教学反思和教师成长的过程。 关键词:八年级音乐 音乐测试 试题分析 正文: 一. 测试目的

科学规范地开展音乐学科测试,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落实音乐学科课程计划、检测学生掌握音乐知识和能力水平、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从而全面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 测试方式

音乐课程有其独特的人文性、审美性和实践性,其中“实践性”是新课标中提出来的课程性质,突出了音乐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学科的重要特点,强调了音乐课程的教学只有通过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另外新课标还提出了“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这一理念,因此,音乐学科的监测方式也应是多样的,包括了演唱、演奏、综合表演和笔试等,以监测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这里我们主要分析的是笔试部分。 三. 出题准备

(一)课标解读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提出了音乐课程的总目标、7-9年级的学段目标和课程内容。

1. 总目标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音乐课程的总目标是:学生通过音乐课程学习和参与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探究、发现、领略音乐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涵养美感,和谐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学习并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文化视野,发展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丰富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从三维目标来看,更加强调了“养成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感知音乐中各个民族风格和

1 情感,接纳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强调了学生要运用观察、比较、练习的具体方法,亲身参与演唱、演奏、编创等艺术实践活动;强调了学生不仅仅是感受音乐,同时还要掌握学习并掌握音乐基本要素(力度、速度、音色、节奏、节拍、旋律、调式、和声等)、常见结构、体裁形式、风格流派和演唱、演奏、识谱、编创等基础知识和演唱、演奏、试读乐谱等基本技能;

2. 7-9年级学段目标: ※ 增进对音乐的兴趣。

※ 提高音乐感受与评价欣赏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

※ 能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积极参与演奏及创造活动,发展表现音乐的能力。 ※ 丰富和提高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

※ 培养丰富的生活情趣和乐观的态度,增强集体意识,锻炼合作与协调能力。 3. 课程内容 (1)感受与欣赏

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欣赏能力的形成,对于学生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逐步积累欣赏音乐的经验。

(2)表现

表现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包括了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识读乐谱四个部分。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以及在发展音乐听觉基础上的读谱能力。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能够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其中,这一版块提出的“识读乐谱”,要求7-9年级学生具备识谱能力,能够比较顺畅地识读乐谱,能够跟随琴声或录音视唱乐谱。

(3)创造

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实践和发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音乐创造包括两类学习内容:一是以开发学生潜能为目的的即兴音乐编创活动;二是运用音乐材料进行音乐创作尝试与练习。

(4)音乐与相关文化

这个知识板块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有助于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包括音乐与社会生活(关注音乐的社会功能、参与艺术活动、交流音乐感受等)、音乐与姊妹艺术(美术、舞蹈、戏剧、影

2 视、诗歌与文学等)、音乐与其他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语文、数学、历史、地理、美术等)三方面的内容。

(二)测试内容

在结合课标与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以凸显音乐学科特色为基本准则、以音乐作品为主线,把音乐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融合在一起,涵盖的内容包括有感受与欣赏(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体裁与形式、音乐风格与流派)、表现(演唱、识读乐谱)、创造(创作实践)和音乐与相关文化,监测紧扣新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要求。

(三)知识点梳理

根据对新课程标准以及教材教参的解读,在教研员的组织和指导下,我和区上其他几位八年级音乐教师,将八年级的知识点按照聆听、演唱、知识与技能、实践与创造四个板块,将音乐基本要素、常见结构、体裁形式、风格流派和演唱、演奏、识谱、编创等基础知识和演唱、演奏、识读乐谱等基本技能进行了一一梳理。

3 四. 试题分析

(一)测试重点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中提到,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创造力;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增进对世界音乐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人际交往、情感沟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同时,新课标对学生基本的“音乐素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音乐听觉、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中也指出,艺术学科的检查重点,是学生对艺术作品表现形式、民族艺术作品特点、中外艺术作品表达主题和情感的了解、理解,以及艺术活动的参与等。因此,这也是音乐学科的测试重点。

(二)试题来源

试题来源分为以下三种:一是网络借鉴、二是外区借鉴、三是我区自主设计试卷。 在我区教研员的组织和指导下,我参与了此次试卷设计任务。

4

(三)试题分析 1. 题型

本次测试有三种题型,题型多样,难度深浅不一: 选择题,包括了听辨选择题、单选题、多选题 填空题,分为看图填空和记忆性填空

创编题,主要是根据给定音乐素材进行创编。 2. 分值分配 本套题总分100分。

选择题共20题52分:其中听辨题6题、12空、18分;单选题11题、22分;多选题3题、12分。填空题3题、16空、16分;创编题2题、32分。

3. 知识点分布

我们将八年级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穿插到各题之中。其中,涉及感受与欣赏板块共31题(次),其中音乐表现要素:14题(次),28分;涉及音乐体裁与形式:9题(次),21.5分;涉及音乐风格与流派:6题(次),11.5分;涉及音乐情绪与情感: 2题(次),3分。涉及表现板块:7题(次),20分。涉及创造板块:2题(次),16分。总共26题中,有12道题至少涉及两个板块知识点,考察了学生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能力。

另外,26题中,有6题(次)涉及外国作品及相关文化,有8题(次)涉及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有2题(次)涉及我国传统戏曲,也紧扣了新课标中提出的“感知音乐中各个民族风格和情感”、“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等要求。 五. 出题反思

出题的过程也是教学反思的过程,发现的问题:一是学生良好聆听习惯的培养还需要继续重视,主要体现在对音乐表现要素的捕捉上;二是部分学生还没有真正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主要体现在常见的音乐记号、音乐体裁、音乐风格等知识点的记忆模糊;三是部分学生在音乐听觉基础上的读谱能力还需加强。等等

5 反思的过程也是成长的过程,明确下阶段的教学思路:一是继续以欣赏为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逐步养成良好聆听习惯;二是加强关注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并引导学生运用到演唱、演奏中;三是加强读谱能力的训练,并运用到音乐欣赏、音乐表演和音乐创作实践等活动中;四是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注重学生创造实践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

第二篇:八年级音乐测试题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八年级音乐测试题

命题人:营山县木桥完全小学校

任礼贤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0题30分)

1、广东音乐中哪个不是常用的乐器: (

)

A、扬琴

B、高胡

C、洞箫

D、钢琴

2、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作词者是:(

)

A、冼星海

B、聂耳

C、王莘

D、田汉

3、春节晚会渐渐成为老百姓特殊的“年夜饭”,晚会往往会以欢腾喜庆的《春节序曲》为开场,其音乐形式是:(

)

A、敲击曲

B、欢乐曲

C、管弦曲

D、进行曲

4、我国有许多地方剧种,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下列选项中具有中国国粹之称的剧种是:(

)

A、越剧

B、吕剧

C、京剧

D、黄梅戏

5、《大海啊,故乡》应以什么速度来演唱:(

)

A、中速

B、快速

C、慢速

D、进行速度

6、《阿玛勒火》是哪个国家的民歌:(

)

A、意大利

B、中国

C、西班牙

D、英格兰

7、下列哪个明星演唱的是民族歌曲:(

)

A、周华健

B、彭丽媛

C、周杰伦

D、凤凰传奇

8、下列属于广东民歌的是:(

)

A、《雨打芭蕉》

B、《黄河船夫曲》

C、《雪绒花》

D、《天路》

9、属于中国民歌的是哪些:(

)

A、《牛车》

B、《彩云追月》

C、《小放驴》

D、《回忆》

10、不是中国传统乐器的是哪些:(

)

A、马头琴

B、扬琴

C、琵琶

D、吉他

二、判断题(每题3分,共10题30分)

1、中国五音阶是指宫、商、角、徵、羽。(

)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应以快速来演唱。(

)

3、X X 0 X X X 0 X 前面总共有4.5拍。(

)

4、《回忆》是我国现代歌曲。(

)

5、唢呐、笙和板胡等都是京剧所用乐器。(

)

6、笛子、箫、唢呐、笙、古筝等都是属于吹管乐器。(

)

7、《七子之歌》歌词为澳门回归时爱国诗人闻一多创作。(

)

8、我国乐器组成的大型管弦乐队有时也使用少量西洋乐器。(

)

9、《春江花月夜》以唐代诗人张若虚的诗为歌词。(

)

10、穆索尔斯基是俄国作曲家,代表作有《跳蚤之歌》《荒山之夜》等。(

)

三、填空题(每题4分,共10题40分)

1、我国的《国歌》原名为_____________________,1949年中国人民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被定为代国歌,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致通过决议,将其定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广东地区的地方剧种是_____________(填剧名), 是广东省地方代表戏曲之一。

3、用文字形式提示音乐作品演奏、演唱的表情要求,称为______________。

4、按先后顺序发声的音程称为_____________。

5、指挥家、作曲家_____________他创作改编了《花好月圆》、《瑶族舞曲》、《丰收锣鼓》等四百余民族管弦乐曲。

6、《云中的城堡》是____________(国家)歌曲

7、一种歌唱、舞蹈、戏剧并重的现代舞台综合艺术形式叫做___________。

8、囊玛主要流行于拉萨地区的_________(民族)歌舞音乐。

9、中国民族音乐常用五声调式,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男声一般音区比较高,音质清朗、嘹亮、有光彩。其中包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 23 -

第三篇:八年级音乐期中测试质量分析

优点:本次测试,检测了学生的音乐技能与乐理知识。就考查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按照要求,正确背唱《游击队歌》、《让世界充满爱》《中国朝前走》这几首歌曲。演唱时,口齿清楚,曲调准确,态度自然。识读乐谱时,能够用已经学会的歌曲演唱一首乐谱,选取一条节奏单独运用打击乐器正确敲出节奏。

存在问题:有部分学生怕羞,演唱时声音很小,压在喉咙里,不能够轻松自如地展现自己。还有一些学生演唱时跑调,音准掌握得不够好。在进行识读乐谱的考查时,存在较大的困难:一些学生反应较慢,看到乐谱不能够马上就唱出来,有的唱时把唱名也唱错了,有的唱得跑调。在进行伴奏时,有一部分学生对节奏的把握不够准确,不能表现出音乐间的强弱关系,根据音乐节奏来进行。

改进措施:改进措施:

1.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课前认真备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利用开展竞赛、化妆舞会等多种形式来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2.利用多媒体、图片等直观的手段来欣赏、熏陶,使学生提高艺术修养。

3.平时注重音乐技能的训练,采用小组合作、合唱、轮唱、歌舞表演等各种形式来加强乐理训练,使学生能够快速反应,熟练掌握乐理技能。

4.讲清讲透乐理难点,在教学中把握重点和难点,对学生可能存在问题的部分要加强训练。

5.加强听音训练,多在音乐声中熏陶,让学生通过模仿,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的乐感。

6.提供影视欣赏的机会,让孩子在交流、合作、互动中取长补短,使个性得到张扬。

第四篇: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期末测试题

一、填空

1、x — 是(二 )分音符,唱

(二)拍。

2、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自1983年以后的春节联欢晚会结束时都会唱的一首歌是《难忘今宵》。它和《平安夜》都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福,这两首歌曲在音乐上有节拍 、 节奏 、演唱形式 、情绪等不同。

3、《天堂》这首歌曲,从歌词和音调两个方面看,具有(蒙古)民族的特点。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为,写于 1935 年,是当时进步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

5、把一个音符的时值平均分成三等份,叫(三连音)。

6、渐强符号是( < ) 渐弱符号是(>)。

二、判断题

1、合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部组成的。(√)

2、木鼓是苗族最具代表性的打击乐器之一。(×)

3、 x — — — 是全音符,唱四拍。(√)

4、6/8拍的强弱规律是强弱弱强弱弱。(×)

5、歌曲《大家一起来》演唱时应该热情、欢快地演唱。 (√)

三、把下列中国民族乐器归类

笛子 二胡 琵琶 唢呐 高胡 笙 筝 板胡 箫 扬琴 柳琴 低胡

吹管乐器笛子唢呐笙箫

拉弦乐器二胡高胡板胡低胡

弹拨乐器琵琶扬琴 柳琴筝

四、填空:

1、《拉萨谣》是的民谣。

2、《天堂》由腾格尔作词作曲,是一首具有风格特点的歌曲。

3、《草原上》具有音乐的特点。

4、《》是一首哈萨克族民歌,歌中所唱的阿肯是哈萨克民间歌手的通称。

5、《大河之舞》结合了 、音乐与歌剧的艺术形式,以传统爱尔兰民族特色的踢踏舞为主,融合热情奔放的西班牙弗拉门戈舞,并汲取古典芭蕾与现代舞蹈的精华,共同营造出一场气势如虹,异彩纷呈的舞蹈佳作。

6、歌曲《手拉手,地球村》的演唱形式是。

7、在演唱中,运用的方法可以表达不同的情绪。

8、《龙腾虎跃》是一首鼓乐曲。

9、《木鼓歌》是的民歌,木鼓是佤族最具代表性的打击乐之一。

10、《彼得与狼》这首交响童话是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谱曲的。

11、每年的12月25日是西方的,是人们团聚的、欢庆的节日。

12、《花好月圆》是一曲,由担任领奏。

13、《难忘今宵》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福。

第五篇: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题

1.下列各项中,能说明新中国的社会性质的是( )

①《共同纲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性质的规定 ②西藏和平解放 ③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 ④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在一部新闻纪录片的解说词中曾说:新中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下列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

①人民成为新中国的主人 ②到1952年底,全国有三亿多农民分到土地 ③新中国从1953年开始实施国民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计划 ④1955年亚非会议隆重召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为了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新中国( )

①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②新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 ③1951年和平解放西藏 ④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陈老师请一位大学教授给同学们讲革命史。讲完后,那位大学老师问小东,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相对辛亥革命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 ) A.二者所推翻的统治政权不同 B.二者的时间长短不同

C.二者的方式不同 D.二者对于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影响不同

5.从1949年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到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说明( ) A.新中国政治建设逐渐步入法制化轨道 B.新中国的经济结构已发生重大变化 C.新中国的土地改革已经发生重大变化 D.新中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6.周恩来的个人外交魅力在国际上享有盛名。下列外事活动中,与他有关的是( )

①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②1954年6月访问印度和缅甸 ③在亚非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④在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被任命为政务院总理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7.我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说,新中国自成立以来,就一直坚持走和平崛起之路。下列能反映新中国这一方针的有( )

①抗美援朝 ②提出国与国之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④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8.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计划。根据国民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可知,东北地区是( ) A.轻工业基地 B.重工业基地 C.军工产品基地 D.日用产品基地

9.某城市的一个小区里住着一位拥有一枚一级战斗英雄勋章的老人,估计他有可能参加了(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大炼钢铁运动 C.抗美援朝 D.土地改革运动

10.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初步确立,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这一变化,相对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其特点是新中国的( ) A.经济基础发生历史性变化 B.政治体制发生巨大变化 C.外交政策发生巨大转折 D.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突出

11.下列哪些事件或决议符合当时的中国实际情况?( )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中共八大的决议 C.十年“文化大革命” D.“大跃进”运动

12.政治老师举出四个例子,要求张旭同学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关系的角度分析,下列哪一运动有严重失误( )

A.“大跃进”运动 B.改革开放 C.土地改革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3.目前我国正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的社会。下列运动中,与这一主旨不相符的是( )

A.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总路线 B.十年“文化大革命”中的“打砸抢”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14.在历史课上我们曾学到在“大跃进”运动中,我国曾出现一棵白菜重250斤的新闻报道,夸大事实。这种行为属于( )

A.瞎指挥 B.“共产风” C.高指标 D.浮夸风 15.十年“文化大革命”给我们留下的深刻教训是( )

①要大力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②要加强与世界各国的来往 ③要加强阶级斗争 ④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6.某同学在参观了新中国科技成果展时看到,新中国从成立初期火柴、铁钉都要进口,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原子弹爆炸、卫星上天,科技取得巨大成就。取得这一成就的根本原因是( )

A.新中国十分重视发展高科技 B.科学家的辛勤努力 C.苏联的支援 D.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17.下列高科技成就诞生的顺序( )

①“东方红1号”卫星顺利升空 ②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③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④我国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③④②① D.②④③①

18.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事业发展迅速,首先是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接着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现在,小东请问大家,这一局面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中国原子弹、氢弹试验相继取得成功 B.许多亚非国家大力支持中国 C.中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中国综合国力得到极大提高 1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与中共八大的共同点是( )

A.都主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 B.都主张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C.都使我国从此走上了正确的发展道路 D.都纠正了我党在前一段时期错误的方针政策 20.邓小平作为我国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的突出历史贡献是( )

A.为我国改革开放设计出正确的方针、路线、政策 B.提出了“一国两制”的设想

C.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口号 D.大力推进我国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

21.历史老师为了引导同学们从历史角度关注“三农”问题。就请大家思考,解放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1955年农业合作化运动以及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三者之间的共同点( )

①都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②都是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的 ③都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④都是对以前生产关系的改革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2.从2006年暑期,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名牌学府,纷纷到内地招收一些品学兼优的学生。出现这一情况的大背景是( ) A.香港已回归祖国 B.这些大学很有名气

C.内地拥有许多优秀学生 D.教育部批准这些大学的招生计划 23.下列现象中,在20世纪末不可能发生的是( )

A.在某市人才交流中心大学毕业生王志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B.某县大力开展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活动

C.某工厂因为体制原因而无法开除屡次违背工作规章制度的职工 D.全国各大新华书店里有关我国法律方面的书籍越来越多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3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3分) 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美国和日本又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企图把将介石集团的代表继续留在联合国,阴谋制造“两个中国”。美国的提案遭到多数国家的反对,被大会拒绝。

(1)美国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的目的是什么?(2分) (2)当时中日两国的关系如何?1972年时有何改变?改变的原因是什么? (3)在2005年中日关系陷入低谷的原因是什么?(2分) (4)中日两国自古以来就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你认为今天的中日关系要求日本的领导人怎样做? 32.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土地改革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许多地区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一千多亩盐碱地改变成良田。

材料二: 社员苦干两年,生产发展了,产量一年比一年提高,社员收入一年比一年增加,生活也一年比一年改善,组织起来的优越性显示出来了。

材料三: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责任明确,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连年获得丰收,农民高兴地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农村生产状况?(3分) (2)在第一则材料中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的原因是什么?(2分) (3)在材料二反映的历史时期,如果农民不组织起来会有那些弊端?(2分) (4)材料三反映了那时的农民对联产承包责任制持什么样的态度?为什么?

34.1983年10月1日,邓小平为景山学校题词的内容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从毛泽东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到邓小平的“三个面向”,不仅仅是社会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两个伟人的不同要求,也是邓小平继承毛泽东教育思想的一次理论上的飞跃。邓小平把教育的视野引出了国门,引向了世界,引向了未来。结合你所学过的知识,谈谈你对邓小平提出的“三个面向”的理解。(6分) 35.期末复习时老师让同学们将本学期学过的重要知识进行整理,班里的小马虎整理了以下一段文字,请你帮他将下面的五处错误的改正过来。

1949年9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6年土地改革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1978年召开了十一届五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温饱水平;2008年我国成功举办了第28届奥运会。

(1)错误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 (2)错误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

(3)错误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4)错误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 ___

(5)错误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

36.历史的天空群星璀璨,是他们用光芒指引着人类在这个星球上谱写了不断进步的文明史。新中国历史上的各类有突出贡献的人物为前行中的中国推波助澜。感悟他们的丰功伟业,为我们建设伟大的祖国增添了无穷动力。 (1)请写出他们的名字(10分) A.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被选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B.在朝鲜战场上,他用最后的力气扑向碉堡,用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C.他提出“求同存异”方针,赢得了与会各国代表的普遍赞扬,成为万隆会议的原则。

D.“铁人”。

E.“两弹元勋”。

F.他被誉为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人民的好干部。

G.每年的3月5日是我们向他学习的日子,其实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人每天都在向他学习。

H.歌曲: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个老人是谁?

I.他培育出我国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被外国新闻媒体称为“东方魔稻”。

J.他是中国第一个乒乓球世界冠军。

(2)他们仅仅是历史的天空中闪烁过的几颗星,请你谈谈你答这道题的感受。(4分) 37.活动与探究(12分)

面对20 世纪世界科技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为了迎接21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的领导干部、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必须敏锐地把握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改善知识结构,提高科技素养,弘扬科学精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针对这种情况某历史兴趣小组举办了一次讨论会来探讨科学技术革命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现在请你回答讨论会中的相关问题。 (1)20世纪中后期世界科技发展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机遇?(2分) (2)面对这一机遇,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3分)

(3)科技发展的关键是人才,请你就解决人才问题提出几条建议。(4分) (4)针对这一问题,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感想。(3分)

参考答案

1.C 2.A 3.B 4.D 5.A 6.D 7.B 8.B 9.C 10.A 11.B 12.A 13.D 14.D 15.C 16.A 17.C 18.D 19.A 20.A 21.C 22.A 23.C 31.(1)其目的是保护蒋介石集团,排挤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

(2)当时中日并未建交,日本首相访华,两国开始建立外交关系。中国重返联合国和中美关系的缓和,有力地推动了中日建交。 (3)日本领导人不顾中国人了的反对,坚持参拜供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是导致中日关系陷入低谷的主要原因。

(4)改善中日关系的关键,在于日本领导人,他们必须像当年主张与中国建交的田中角荣首相一样,具备政治勇气,彻底地对日本在二战中所犯的罪行进行反省,以得到中国人民的谅解。

32.(1)时期:土地革命时期、“三大改造”期间和改革开放后。 (2)原因:农民翻了身,成了土地的主人。

(3)弊端: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农具。 (4)态度:热烈拥护。原因:实行这种制度,责任明确,农民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生活了得到了改善。 33.(1)称大秦。

(2)中国的丝织品。

(3)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166年,罗马皇帝的使节到洛阳进谒汉桓帝,送给汉桓帝象牙等珍贵物品。 34.“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振兴科技和繁荣经济,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需要大量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这必须靠发展教育才能实现,在发展教育的同时我们还必须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学习世界各国的先进科技,来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 35.(1)错误:1949年9月10日。 改正:1949年10月1日。 (2)错误:土地改革。改正:三大改造。

(3)错误:十一届五中全会。改正:十一届三中全会。 (4)错误:温饱。改正:小康。 (5)错误:28 。改正:29。

36(1)A毛泽东,B黄继光,C周恩来,D王进喜,E邓稼先,F焦裕禄,G.雷锋,H邓小平,I袁隆平, J容国团。 (2)略。

37.(1)由于科技突飞猛进,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不断加强,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新的科技革命浪潮给我国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施“八六三计划”等。加快发展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科技和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3)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发展高等教育,培养高层次人才。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中学生要努力学习,立志成才。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半年经济分析会发言下一篇:半年工作总结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