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区块长停井中浅层潜力分析评价

2023-02-20

1 概述

H区块是位于断层下降盘的断鼻构造, 2006年4月开发, 主力生产层位沙二段, 共完钻生产井9口井, 5油4水。至2010年2月, 因该区块目的层储层岩性致密且横向分布复杂, 油井与周围注水井连通较差, 影响注水、生产效果, 已造成3口油井因含水超过98%而相继停产, 对应的2口水井也相应停注。

对于3口停产油井, 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多次进行了检泵、清蜡、卡堵水和重复射孔等措施, 同时对应注水井多次调剖, 均不见明显效果, 决定对这5口生产井的主力生产层不再做储层改造研究工作。

2 中浅层潜力分析与储层评价

2.1 中浅层潜力分析

鉴于H区块沙二段5口产能井长期处于停产状态, 主力生产层已无法重新再利用, 因此考虑寻求其他突破口。对H区块相邻断块分析研究发现, 西部的S区块中浅层明化镇组和馆陶组为主力生产层, 初期日产油12.65~18.23t/d之间, 决定以H区块中浅层为目标, 寻找潜力层。通过对该区块沙二段完钻的9口产能井进行测井、录井综合分析研究, 有3口井在馆陶组见到油气显示。位于圈闭中间部位的H24井为长停井, 馆陶组见8m/1层油迹显示, 气测值35.46%, 对该井进行碳氧比测井落实含油气情况, 解释解释油层5.4m (垂厚4.7m) /1层、油水同层5.3m (垂厚4.6m) /1层。构造腰部的H20井馆陶组见4m/1层荧光显示, 气测值4.32%, 测井解释油层3.3m (垂厚2.9m) /1层, 差油层1.2m (垂厚1.0m) /1层, 油水同层1.7m (垂厚1.5m) /1层。构造较低部位的H23井馆陶组见26m/3层荧光显示, 测井解释油层2.9m (垂厚2.6米) /1层, 含油水层4.5m (垂厚4.1m) /1层。该区块明化镇组和其他井馆陶组未见显示。

2.2 中浅层储层评价

H区块馆陶组主要岩石类型为长石细砂岩, 岩屑以变质岩, 火成岩, 沉积岩为主;以泥质胶结为主, 有少量的钙质胶结, 胶结类型为孔隙接触式、接触孔隙式。受断层影响, 形成多个断鼻、断块构造。馆陶组主河道发育, 呈北东向展布, 河道较宽 (4~6km) , 砂体厚40~60m, 横向变化大, 发育河床滞留、心滩、天然堤、河漫滩沉积。受河道砂体控制, 馆陶组为构造岩性油藏, 油藏埋深1540~1880m。测井计算平均孔隙度28.69%, 平均渗透率637.46m D, 属于高孔、高渗储层, 变异系数Vk<0.2, 为均质储层。根据H24井圈定的含油面积, 借鉴西部S区块采收率, 初步预测H区块馆陶组含油面积0.72km2, 原油地质储量48.5万吨。

3 馆陶组动态特征分析

3.1 馆陶组生产情况

H区块中浅层馆陶组在储层评价和储量预测的基础上, 于2011年6月射开H24井馆陶组3.0m/1层油层投产, 初期3.5mm油嘴, 日产油28.9t/d, 日产气1581m3/d, 含水11.66%, 泵入口压力17.08Mpa、油压7Mpa、套压2.6Mpa;至2015年年底, 4mm油嘴, 日产油0.64 t/d, 日产气619m3/d, 含水99%, 泵入口压力14.39Mpa、油压2.8Mpa、套压3.6Mpa;累产油1.37万吨, 累产气137.49万方。

2011年12月陆续在该区块腰部和低部位完钻2口油井, H21和H22井, 均见到良好油气显示。2012年3月两口井投产, 初期日产油21.8~36.5t/d, 日产气531~655m3/d, 含水23.1-61.2%。构造低部位的H22井于2014年12月因含水大于98而关井, 累产油0.1561万吨;构造腰部的H21井至2015年年底, 日产油14.6t/d, 日产气1069m3/d, 含水54.6%, 累产油3.26万吨。

3.2 馆陶组生产特点分析

通过对馆陶组投产的3口油井生产特征进行分析, 该区块生产具有初期产量高、稳产时间长、天然水驱能力强的特点:

(1) 初期日产量较高:初期日产油在20~40t/d之间, 累计产油量较高, 3口井累产油4.79万吨;

(2) 稳产时间长:H21井连续生产40个月, 日产油稳定在30t/d左右;

(3) 天然能量足:压力保持较高, 泵入口压力在15MPa左右, 油压保持在3MPa左右。

4 结语

H区块主力层因储层岩性致密且横向分布复杂, 致使生产、注水效果差, 多口产能井长期处于停产状态, 无法再利用。但对相邻区块研究发现中浅层馆陶组的目标潜力层, 通过进一步的测井、录井评价及储层研究, 实施的3口油井有初期产量高、稳产期长, 累产油高的特点。因此, 对于主力生产储层无法改造的长停井, 可向中浅层寻求突破, 寻找潜力目标, 开辟新出路。

摘要:H区块2006年开发, 主力生产层位沙二段, 由于储层横向分布复杂, 致使注水、生产效果较差, 造成全部油井高含水而被迫停产。对产能井的中浅层馆陶组通过测井、录井综合研究分析发现较好的含油性显示, 因此, 将一口长停井馆陶组射孔投产, 评价馆陶组含油性。油井投产后初期产量高, 于是在含油范围内陆续实施两口产能井, 均取得了较好效果, 为该区长停井开辟了新的出路, 也为同类区块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长停井,中浅层,储层评价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论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策略下一篇:“十八大”以来税收优惠政策对提升中小企绩效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