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新思想更重要问题

2022-09-09

第一篇:革新思想更重要问题

1说革新思想比革新技术更重要

1说革新思想比革新技术更重要,并不是否定革新技术的必要性,而是因为在两者的比较中,思想是本是根,思想的改革是其它领域革新的前提。

2、人要先有了思想才会有行为

才有可能去革新技术

人只有有了革新技术的思想

才能去革新技术

同时思想引导技术、统帅技术、是革新技术的引擎、是革新技术的灯塔

如果没有思想

技术不可能得到进步

更谈不上革新了

一个是本源

一个是延伸

即便从哲学的角度上

3管理是一门边缘学科,科学管理必须依靠科学的管理理论指导,缺乏理论的指导,必然会导致思路不清、行动盲目。通过实践总结形成的系统的、且具有普遍指导作用的知识体系就是理论。研究、学习理论,并不是要求囫囵吞枣、照搬照套,而是为探索、掌握事物运行的客观规律,培养系统、辩证的思维能力,形成独到的管理思想,以针对客观环境优化资源配置,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创造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也可以说:遵循客观规律,针对客观环境,运用有效资源创造实效的管理就是科学的管理。忽视理论的指导作用,过度强调案例,必然会使我国企业和专家学者失去管理方向、混淆管理概念,将科学管理锁定为方法论的狭隘思维定势,从而制约科学化管理的推行。

4已故的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先生,曾经在1978年的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发表过著名的题为“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众所周知,这个讲话吹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深刻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亿万人因此而改变了命运。这个讲话的核心内容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当时的中国百废待兴,处于历史的十字路口。为什么邓小平首先强调思想观念上的解放和革新,而不是先革新一样落后的技术?可见,他是深刻的洞察到万事万物都有本,人的思想、观念就是本。如果根本的思想不首先革新,其他问题的解决都将是事倍功半,吃力而不讨好。

在中国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给技术下定义的:人类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并在生产劳动中体现出来的经验和知识。

大家都注意到技术定义的核心是“人的经验和知识”,革新技术,就是要革新“经验和知识”,那什么事物推动我们自觉的去革新“经验和知识”呢?或者说革新技术的前提是什么?就是人经过思考后做出的判断、决定,也就是人的思想,我们的思想。只有当深刻认识到做某件事的必要性时,我们才会“先谋而后动”,积极筹划、准备、实施。

没有思想的革新,就不会对客观世界有新的认识,就不会产生接触和改造新的客观世界的愿望,也就不会有革新技术的动力。

说革新思想比革新技术更重要,并不是否定革新技术的必要性,而是因为在两者的比较中,思想是本是根,思想的改革是其它领域革新的前提。 “实践是检验标准的唯一真理”。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证明了,如果我们不是首先从思想上拨乱反正;那么,今天的中国仍会深陷于“阶级斗争为纲“中无法自拔,仍会蔑视知识,唾弃科学,一切技术的革新和进步根本无从谈起,也就更加不可能有中国这二十多年来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

第二篇:革新思想重要还是革新技术重要辩论赛反方革新思想重要四辩总结陈词

谢谢主席!

对方辩友今天晚上的发言很精彩,但他们的技术革新并不能弥补他们思想上的缺陷,可谓是开口千

言,离题万里。

首先,我方想说明的是今天辩论的是革新思想与革新技术谁跟重要而不是在争论技术与思想谁跟重要。我方一直坦承技术革新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但我方更想强调的是思想革新对技术革新巨大的指导作用。中国近代洋务派叫嚷着“洋为中用”但思想顽固、固守尘封了三十年后陈腐思想最终没能抵挡住先进思想的进攻而宣告洋务运动的失败。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落后的封建思想阻碍了先进技术的实施。同样是三十年时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改革开放打破了陈旧思想的束缚使思想得到了大解放从而改变了亿万中国人的命运,根本原因就在于邓小平看到了万事万物都以思想为本,如果思想不革新其他事

情做起来都会事倍功半,历史发展也会止步不前。

其次,对方辩友不断强调技术革新对思想革新的推动作用,误把先后性当成重要性,沉浸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上。其实,社会发展是量变到质变、质变到量变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无所谓谁先谁后只是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段内可以看出思想技术的先后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先出现就一定重要。请问对方辩

友爱因斯坦的母亲先于他并给他教育,那么是爱因斯坦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大还是他的母亲呢? 再次,对方辩友误把科学技术等同于技术、误把实践等同于技术,犯了以偏概全、偷换概念、移花接木的错误。技术从广义上说是“人的经验与知识”,经验和知识这也恰恰体现了一种思想。而实践指导思

想作用于物,这也体现了思想的指导作用。这么一说,对方辩友似乎站到了我们的立场上了。 还有,思想无止境,技术有限度。思想具有远大的预见性,移民火星、回到古代等等思想今天技术上还没有实现,可思想已对其进行了规划。我们坚信这些想法有一天一定会实现,让人人都受益。同时,尽管对方辩友今晚表现平平,但谁也不能否认他们将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这种祝福丝毫与技术无关。

总的看来,尽管思想没有技术那么直白、作用没有技术那么直观。但人类没有思想是活不了的、不革新思想是活不长的。我们应该向那些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的思想家致敬,思想作为最美丽的

花朵将永远绽放于世。

所以,我方坚持认为革新思想比革新技术更重要。

谢谢大家!

第三篇:辩论,更重要的是思想的东西

------专访本届大赛评委赵林教授

赵林,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本届国际大专辩论会七评委之一。他曾担任三届国际大专辩论会的评委。是 参与本届国际大专辩论会规则修改的专家之一。2000年作为主教练带队武汉大学获得全国大专辩论会冠军, 2001年再次带领武汉大学队参加在新加坡举办的2001国际大专辩论会获得亚军,队员余磊获当届的“最佳辩 手”。作为评委和亲历者,以及一名热爱辩论的人,赵林教授对国际大专辩论会以及辩论有着自己的深入认 识。

央视国际:你对本届国际大专辩论的总体评价是什么?

赵林:本届国际大专辩论会是10周年,10年的积淀,而且又是一个新的开始,所以意义是比较重大的。从两个方面来看,一个是赛制,一个是队员的表现。

从赛制上来说,通过这次的实战,赛制的改革应该说还是初见成效的,效果比较明显,它确实增加了辩论 会的激烈程度,除了立论陈词可以事先准备,其他的(环节)确确实实都只能现场发挥。

还有队员的表现。这届辩论赛,有一个很明显的情况,就是队员实力比较平均,各个队的实力基本上接 近。除了弗莱堡大学,因为他们有两个非华裔队员。其实弗莱堡大学的四辩蔡葵也非常不错。参加A组的这8支 队伍水平都非常接近。很多场基本上判谁赢都可以,很难看出来哪个比哪个有很明显的优势,很难判别。从初 赛开始就出现这种情况。像新加坡国立大学对澳门大学的那场比赛,像墨尔本对世新大学的那场比赛,都是 的,你很难说哪方面就绝对占优势。从这一个点来说,我们觉得这届辩论赛的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队伍的水 平比较接近。像99年大辩会,很明显,西安交大一亮相,大家认定肯定是冠军,他们跟别的队拉开一大截的距 离。这一次说实话,我们看不出来距离。

央视国际:比赛结束,评委们退场,这时候评委们的争论经常集中在哪些方面?看重的是哪些方面?赵林:其实评委这时候的争论已经不影响结果了,因为评委们在现场打完分之后,要在公证员的监督下统 计出总分,结果没出来之前,评委们也不知道谁输谁赢。

有争论恰恰说明评委对正反方打分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有对各队观点、理论的分歧,有时是对风格的看法,有的喜欢这种风格,有的不喜欢这种风格。基本上风 格上的看法是比较一致的,主要是对观点、理论以及对每一方的立论、逻辑框架、整个理论的展开的过程理解 各有不同。有的评委觉得这个立论不好,有的就觉得这个立论很好。

这要看(队员)对这个立论本身是否完全吃透了,或者吃透了后本身有没有适用性。央视国际:能不能举例子来说一下。

赵林:像初赛新加坡国立大学对澳门大学那一场(辩题:家庭和事业哪个更重要?),评委4:3(有4个评 委给澳门大学打分比较高,有3个评委给新加坡国立大学打分比较高,由于打分有分差,最后新加坡国立大学以 1分的优势获胜)。如果投票就是澳门大学赢了。

一分的差距差在哪儿?这个就不好说了,见仁见智。

澳门大学以理服人,新国大以情动人,我们觉得以情动人比以理服人要容易做到一些。以理服人难一些, 因为你要说理,把理说清楚是比较困难的。而以情动人,你只要大量地煽情,讲故事呀。一开始新加坡国立大 学就有一个辩手从一个具体的情节,从“911”切入,它很容易打动人的感情。打动人的感情很容易,很容易讨好,但是想要把理说清楚是很难的,而且不容易讨好。有的评委认为澳门大学以理服人他们更喜欢,有的评委认为新国立以情动人他们更喜欢。这一场分数比较接近,说明评委们的尺度掌握得比较好,也就是说每个评委的分差都不大。央视国际:还有一场比赛,半决赛,中山大学对新加坡国立大学那一场,论点是爱与被爱哪个更幸福。这 一场,观众可能觉得胜负难分。最后是正方中山大学赢了,分数还高出新国大29分,近30分。评委是从哪些方

面考虑的?

赵林:这近30分的分差正是说明每个评委都认为这场是中大赢了,是没有分歧的。每个评委给中山大学高 出个三四分,四五分,最后分差就会是29分,这个评委掌握得还是比较好的,分差并不是很大。

正方中山大学对于“爱”为什么更幸福,有一些理论,国内大学一向立论立得比较好,比较扎实,他们立 论基础认为:“爱”与“被爱”比起来是主动,那么人是有能动性的,主动的给予的“爱”比“被爱”被动的 等待更有崇高感,因为崇高感而感到幸福。

反方,我后来跟他们(新加坡国立大学)谈,我说实际上你们打反方“被爱”你们应该“低”打,就是把 幸福变得非常“低”,幸福是个很简单的事情,用不着崇高,如果肚子饿了,吃个面包吃个馒头就觉得很幸福 了,它是很平常的事情。那么可以从这个意义上来“打幸福“了。然后强调,爱确实比被爱要崇高,它非常了 不起,它非常崇高,但是,它不幸福。因为崇高的东西往往是有一些悲剧美,有一些悲剧的意义。

他们(新加坡国立大学)也承认,他们没有理论。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基础,就是康德的观点,叫 做“德福矛盾”,就是道德和幸福在现实社会中往往处在矛盾之中。有道德的人未见得幸福,有幸福的人未见 得讲道德。幸福它一点都不崇高,它是实实在在的。但人之为人,最重要的不在于能感受到幸福,而在于能有 崇高感。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反方完全可以承认,爱确实很崇高,很了不得,但它不使人幸福,或者说不像被爱那 样使人幸福。而被爱一点也不崇高,可是实实在在感受到幸福了。

我说你们这样打就很清楚了,你们有几次已经到了这个边上,谈到了伟大,可滑个边就过去了,没有把崇 高和幸福,德和福做一个理论上的阐述。所以在这一点上,反方始终没有抓上点子,而且他们的立论没有观 点。我说你们可以反驳,为什么主动的就一定比被动的更幸福,那对方同样可以反驳,为什么主动的就一定不 会比被动幸福?你可以说他们不能必然推出,他们也可以说你们也不能必然推出,这都是或然关系,以或然驳 或然是没有效果,没有意义的。

反之,你要说明“德福”之间在现实世界中是必然矛盾,那你可以一个方面把对方抬得很高,确实爱很了 不起,我们不是说贬低爱,爱不能给人带来更多幸福,并不意味着爱就不好,它不能给人带来幸福,恰恰是以 自我牺牲,以崇高,以悲壮为代价的,这种崇高、愉悦可能是心灵的一种感受,但是往往以肉体、物质的痛苦 作为代价的,而不是幸福。我说你们要这样来分析问题那就很清楚了。

为什么所有的评委都评判中大赢了,就是觉得尽管新国大有个别辩手的素质,像陈晓欢,更强,但是我们 觉得他们整个立论比较差,而且在驳诉过程中间也没有真正抓到对方的关键所在。中大虽然没有出彩的队员, 但整体上比较整齐,比较稳。所以他们基本上是以理论的厚重和稳扎稳打而取胜。

央视国际:给你留下比较深印象的辩手有哪几个?

赵林:我觉得不错的一个是马来亚大学的陈锦添,他确实是厉害。

还有一个是墨尔本大学的萧惠敏,她总结陈词做得好。她把对方的观点汇集起来,写在纸上,一点一点地 来反驳。显得她的逻辑非常清楚,针对性很强。这个给人的印象非常深刻。

央视国际:B组这次的表现相当出彩,那A组队员可以从B组队员身上得到什么启发呢?

赵林:B组队员比较直率,想到什么说什么。

他们比较轻松。他们不管是什么立场,都能非常生活化,非常自如地来对待这些问题。不像我们国内的辩 手那么沉重,把辩论变成一个很累的事情。看他们(B组选手)打辩论我们总觉得特别轻松,对我们来说是一种 享受。

尽管语言远远不能跟华裔的辩手比,但这一点还是有启发的。

央视国际:你觉得本届大赛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赵林:最大的遗憾,就是像马来亚大学这个有得冠军希望的队没有进入决赛,这是最大的遗憾。当评委的 当然希望决赛中看到最强的两个队相碰。

马来亚大学这个队不仅有个人的魅力,有临场机变的能力,他们也有理论的厚实,在立论方面他们做得也 很扎实。他们有(辩论的)传统。

我们修改赛制的目的就是不想培养出一批能够把普通话说得非常标准,能站得很直的,完全像节目主持人

那样的选手,或者是会背书的人。我们就是想培养出像马西亚大学那样的辩手,能对一个问题马上做出反应, 而且能够一针见血地做出反应,能够直截了当地回答对方的问题。这与其说是口头表达,不如说是思想反应。央视国际:你觉得辩论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呢?

赵林:不是练嘴皮子,更多的是思维的训练。

现在国内的辩论越来越走到表演(的方向),追求一种场上的一种效果,看观众笑不笑,有点过于走向滑 稽了,这是我比较担心的。

我们是学院里的人,学院派的,我们总觉得辩论从古希腊开始,就是人们锻炼思维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 一个方式。

古希腊辩论是很普遍的,人们是为真理而辩,现在我们不是为真理而辩,是一种游戏,有游戏规则,当然 是益智的游戏。但是我觉得这种益智的游戏不要太多地走向纯粹练一张能言善辩的嘴,更重要的是思想,是逻 辑,是理论的厚重、是知识的丰富、广博。

更重要的是思想的东西。

第四篇: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法律更重要 攻辩问题和辩论小结

质询问题

对方辩友承不承认,足够规范的市场准入制度和严格的监督审查机制能把 不论是何种原因引起的 不合格食品都排斥在市场之外?

请问对方辩友,在湖南鄱阳湖,有些游客吃了渔民刚打上来的新鲜活鱼却住院,只因鱼受水质污染,这种食品安全问题是由道德缺失引起的吗?

质检、农业部门的食品安全标准不一,互相冲突,导致某些食品因“不明确”的安全标准而无法消费,请问这类食品安全问题道德该如何解决?

制裁和解决违法犯罪问题是应该以法制为主还是德治为主? 制售,贩卖假冒伪劣产品是不是违法犯罪问题?

法制对于解决违法犯罪问题有什么优势?

请问对方辩友,食品安全问题是不是一个迫切性的问题?

解决迫切性问题是不是应该用时效性更好的手段?

请问对方辩友,按照您方说的,加强思想教化就行了,为什么会有死刑或者监禁这种法律强制手段?

用枪毙或终身监禁的方式管束某些犯罪分子,这是不是能说明存在着一部分人不能用思想道德教化的方式使之从善,只能用强制防止其作恶手段呢?

且不论道德教化能否使所有人都变成圣人,但目前无良商家数不胜数,难道在等到那虚无缥缈的理想实现之前,我们所有人都不吃饭了吗?

(所以对方辩友也是承认在解决问题时,法律制度手段是第一位的)

攻辩小结:

谢谢主席,对方辩友: 通过刚才质询我方发现,对方辩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对方辩友一直在强调德治作用,但却忽视了食品安全问题的性质。食品安全关系人民生命健康,稍有不慎就会造成犯罪。用道德来解决犯罪问题,对方辩友未免太异想天开了吧。

人类社会发展几千年,一直在进行道德教化,提倡温良恭俭让,可现在黑心商家还是充斥市场,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道德没有强制力。我们不能强迫一个人有道德,也不能强迫人遵守道德,以一个没有强制力的道德作为制止犯罪问题的主要手段,后果十分严重。

第二,对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认识不深。诚然,无良商家蓄意生产劣质食品是原因之一,可是食品从农田到饭桌,要经过生产、流通、进入市场等各个环节,由于技术水平不高和监控力度不够,食品很容易收到外界污染,这些受自身条件所限和外力影响的问题能依靠思想道德建设来解决吗?显然是不能的,但法律制度却可以以明确的规章制度指导商家怎样生产,怎样监控,并在产品进入市场时严格把关,从源头上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所以法律制度才是解决问题的重点。

第三,对辩题中“解决”一词理解不到位。既然要解决问题,我们就需要一套切实可行的执行方法。在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上,思想道德是主观意思,模糊不清,没有可操作性的啊!对方辩友一直在强调道德和法律制度双管齐下,却不能说明在解决问题是确实是以道德手段为主,且从回答中我们也可看出,无论您方如何夸大道德作用也掩盖不了在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中,以法律制度作为重要手段来解决问题的本质啊!只有法律制度才能明确告诉厂家如何去做,才能切实有效惩罚黑心商人使其不敢作恶。所以在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上,法律制度起着主要作用。

目前食品安全问题闹得举国上下人心惶惶,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刻不容缓,无论在什么时候,食品安全都容不得半点模糊和商量,所以必然不能用思想道德建设这么缓慢又模糊不确定的东西作为解决问题的重点。

第五篇:就业比择业更重要2(就业更重要)

科技日报

主持人:现在大家对于第一份工作大概有两种看法,第一种是第一份工作特别重要,一定要认真找一个好工作;第二种是先找一份工作再说,您怎么看待这两个说法?

牛雄鹰:我觉得这个东西大学生应该跳出来。优秀的大学生应该跳出所谓的仅仅看第一份工作的想法。第一份工作是职业发展的一个步骤而已,要有自己的职业规划,把自己的整个一生规划进来。第一份工作应该现实和理想结合起来。理想就是说要认真分析自己的追求,尽可能找到可以达到理想彼岸的起点,但理想也要和现实接轨。现实就是要看你所在的城市是不是有那么多岗位,你的家庭是不是急于要你给他们回报。还有自己的能力是不是匹配自己的理想。这两个说法并不是冲突的,孰优孰劣不好讲。

我的观点还是从长远来看,如果自己的规划比较清楚,第一份工作其实也没有那么重要。既要慎重,也不要把它看得那么重要。我们是有这个概念,就是要走T字。一个人的发展早期前三年之内都是在走T这个横,最后找到一点再往下伸,但是你也可以走过来再回来。我个人观点是先找一个工作做着,当然找到理想的更好,找不到就先找一个再说。因为目前中国职场比较复杂,人力资源市场比较复杂,企业良莠不齐,而且人才比较饱和,一下想找到那么理想的工作不是那么容易。现在你要那么急,非要找到更好的,那你不立即工作可能要毕业之后半年才能找到。而且既然我们说是走T字的过程,也就是可以换的。所以我鼓励现在的青年不合适马上就走,没有说必须要干两年的工作经验才走,那都是教条。

蔡甄:这两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但都不够全面。我们告诉同学,在求职当中,第一个是要认识自我,第二个要了解职场,第三个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理性选择。第一份工作是职业生涯的开始,当然十分重要,“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当有众多选择时,要认真了解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要求以及发展前景,结合自身情况和长远发展做出决策。但理想中的“好”和现实的“好”往往是有距离的,对于一些同学而言,通过积极求职,可能只有1家单位同意录用,提供的薪酬、职位、发展与自己的理想中的好工作有所差距,但结合实际情况,有可能接受这份工作就是对于自己发展最现实的好选择,先实现就业,养活自己,在工作中不断锻炼成长,等待机遇,一步一个脚印走向成功。

理想中的“好”和现实的“好”往往是有距离的,但结合实际情况,有可能接受这份工作就是对于自己发展最现实的好选择,先实现就业,养活自己,在工作中不断锻炼成长,等待机遇。

——蔡甄

当局者说:先择业后就业只是理想

北京某高校毕业的刘潇潇顺利找到了工作,但她同时也陷入苦恼中:“我根本就不喜欢这份工作,但研究生毕业不找个工作,家里人着急不说,学校那边也没法交待。我只能先干着,看有合适的机会就跳槽。”

“我们也是被逼的。”刘潇潇说,哪儿有那么多好工作摆在那里等你去挑,能找到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就不错了。毕竟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的大学生只是极少数。再说,从用人单位外面看到的“好工作”,也不一定就是好工作。“先择业后就业,只是理想中的就业观念。”

刘潇潇介绍,在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骑驴找马”以应对面临的现实问题,已成众多大学毕业生的选择,这也成为大学毕业生跳槽高发的主要原因。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校放管服改革建议下一篇:感谢信范文感谢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