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叶产业发展的思考

2022-11-24

第一篇:烟叶产业发展的思考

探索烟叶产业发展互助组生产的思考-----

创新烤烟生产模式努力推动烤烟生产跨快速发展

罗成宇 班级 :2010级行管 学号:

摘 要:通过分析我县当前烤烟种植情况,结合实际,创新我县烤烟生产模式,即发展烟叶生产互助组或入股分红法,最终实现烤烟生产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烤烟种植 家庭种植模式 烟叶生产互助组 入股分红法

剑门关,天下雄关,闻名天下,剑阁县也是目前广元市四县三区中唯一一个二产没有超一产的农业贫困大县,三农问题成为制约我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各届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的首要难题,剑阁县57个乡镇中就有55个乡镇都在发展烟叶产业,烟叶实现税收5000多万元,预计2012年亩平产值将达到4000元左右,烟叶成为解决农村财政增税和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也成为剑阁县广大基层干部一年365天,天天必须面对的难点工作。但由于我县农业发展的东西均衡性差异、南北地域性差异等实际情况,当前我县种植模式在逐步进化的同时存在多种烤烟种植模式并存的格局。但随着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1

制的不断完善,烤烟种植模式必将逐步走出以家庭种植模式为主的多种模式并存的格局,建立以大户种植为主的集约化生产体制。本文主要是通过对现有烤烟种植模式进行浅析,以探究烤烟种植模式的发展阶段和方向。

一、烟叶产业目前的主要工作模式、现状和原因 (一)烟叶产业目前的主要工作模式

剑阁县烟叶产业发展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工作模式基本以行政为主,引导为辅,重奖重惩, “烟上人上,烟下人下”成为广大基层干部的铭记。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

1、家庭种植模式

家庭种植是当前我县烟叶生产中的主要模式,指的是在我县以户为基础的土地联产承包制度基础上形成的家庭种植模式,一般情况下,土壤家庭程度高,户均烤烟种植面积小,户与户之间生产存在一定差异性。

家庭种植模式的不足:从发展的角度上来看,家庭种植已经不能满足烟叶市场化进程的需求和先进农业生产模式的要求。一方面,由于家庭种植模式中种植主体是千家万户,烟农素质良莠不齐,先进烤烟生产技术普及率低,技术到位率不高;另一方面,烤烟种植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标准化生产实施难度大;再一方面,户与户之间烟叶质量存在差异性,单个产区烟叶整体质量不均衡,市场竞争力差。

2、大户种植模式

大户种植模式指的是以土地流转为方式,实现土地的相

2

对集约为基础的区域化种植,仍然保持着家庭种植制度,但户平种植面积达到一定规模,其生产管理统一性大大提高,技术普及率大大提高,技术到位率大大提高,生产水平逐步达到基本均衡,烟叶质量基本一致,烟叶整体质量上升。 目前烤烟大户种植尚处在较低水平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制约烤烟从家庭种植模式到大户种植模式的因素较多。一是土地条件,一方面是区域内土壤质地是否均适宜烤烟种植,特别是在山区土地田块间质地差异较大情况下,土地的集约化并不能为生产集约化提供条件,另一方面是土地使用权的调配,对于户平耕地面积原本就不大的剑阁来说,土地使用权的调配难度相当大;二是硬件投入,对于烤烟种植大户来说主要的硬件为烤房建设,随着户平种植面积的增大烤房容量需要相应增大,这在当前烟叶产区来说,投入量相比较而言太大;三是种植风险问题,目前危及烤烟种植的一方面是干旱、冰雹、暴风等自然灾害,另一方面是黑胫病、角斑病等灾害性病害的流行发生,随着户平种植面积的增大,农户承担的种植风险较大。

3、业主种植模式

业主种植模式是指以土地流转为方式,实现土地的集约为基础的区域化种植,仍然保持着家庭种植制度,但相对来说是种烟农从乙地到甲地承包土地,进行种植烤烟。其缺点是不利于烤烟生产长期发展,不利于整体烤烟水平提高,不利于当地经济发展。

3

(二)烟叶产业目前的主要工作现状

总结现状,以老烟区和新烟区为例。2005年以前一直在种烟的老烟区中部分乡镇规模达到年种植4000亩以上,税收100多万元以上,干部群众积极性较高; 2005年以后开始种烟的新烟区乡镇普遍年规模小,效益低,很多乡镇烟叶税收远远小于支出,部分乡镇烟叶出现年年发展,年年亏损。

(三)存在的原因

分析新烟区干部群众普遍积极性较低的主要原因:

1、由于烟叶产业是半加工产品,既要种出来,还要烤出来,才卖到钱,周前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烟叶技术同比其他粮食作物要难得多,同比老烟区,新烟区的干部需要的工作难度和工作量偏多一些,如果天不遂人愿,或者有一个环节没有做好,就会出现老百姓看不到效益,群众怨声载道,干部出力出钱讨不到好,工作陷入恶性循环中。

2、 考烟生产资金投入大、劳动力投入多、技术要求高,相对粮食来说烤烟生产投入大、风险高。限制了一部分人不愿发展。

3、 但是目前农村最大的矛盾是劳动力缺乏,90%以上的劳动力都外出务工,可用劳动力太少,限制了大量发展的可能性。

二、总结烟叶产业发展好的乡镇的主要经验

膏药一张,各有各的练法,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4

一是奖惩机制合理科学,干部认真负责,切实协调解决好片区土地、缺水、交通不便和技术指导等许多细节问题;

二是大力推动机械化作业,减低劳动强度和投入成本; 三是抓大户和业主,户平产值收入达到3—5万元以上,同比外出务工才有比较优势,能留住烟农;

四是抓规模,抓片区,确保政府烟叶税收大于支出; 五是争取上级农田水利和交通等各种项目和资金偏多,群众愿意留在家乡挣钱,实现三农问题的互动发展。

三、创新烤烟生产模式的作用和意义

目前,剑阁全县烟叶发展,特别是新烟区,基本以一家一户家庭种植为主体的烟叶生产经营形式,种植水平及烟叶质量参差不齐,难以实现规模经营专业化生产,难以保证烟叶质量、农民增收,协调土地,劳动力缺乏等工作难度大,要解决这个现状,就必须打破烟叶种植的束缚,破解小农意识与大市场的矛盾,再加之劳动外出偏多,集中调动在家有效劳动力发展烤烟生产,创新烤烟生产模式势在必行,就拿烤烟生产互助组或入股分红法来说,其主要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提高了烟叶生产整体水平和烟叶质量。烟育苗已由专业户承担。通过“互助组”的作用,可以把主要环节固定到专人负责,从而使移栽期、移栽质量、施肥方案、田间管理、病虫害统防、封顶抹茬、烘烤、分级、交售等环节达到统

一、科学、合理、平衡。确保了生产环节各项措施落实的

5

一致性。

二是降低了烟农的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各互助组的烤烟由组长统一交售,组员无需到烟站交售烟叶,只需交少量费用就可完成烟叶交售,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并且组长参与和监督烟叶交售过程,避免了以往出现的调包、打压等级等坑农现象,所以在烤烟生产和收购环节中对抗性矛盾越来越少。按以往的收购方式计算,平均每户烟农售烟6次,每次售烟需要往返车费、午餐费、误工费等约30元,全年可为2268户烟农减少成本40.8万元。 三是有效维护了烟叶专卖制度。互助组把烟叶交售与参加互助组资格挂钩,如果组员出售私烟,一经查实就取消该户组员的资格。让互助组成员相互监督,有效维护烟叶专卖制度。

四是能有效保护烟农的人身安全。往年售烟时,烟农要起早摸黑,以小户为单位带齐各种家什物件,搭乘农用车售烟,客观上造成人货混载、道路交通事故频繁,个别烟农还出现大宗售烟款途中被抢被盗的情况,这个时期也是当地党委政府最头疼的时候。实行由互助组组织专业运输队交售烟叶,既高效还避免了烟农的上述危险。

四、烟叶生产互助组的具体做法

烟叶生产互助组的模式是指生产队能人担任带头人(带头人、记工、记账)+在家农户+共同投资、投劳+共同管理、交售=共同分利共同承担风险而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的

6

新型生产组织管理模式。以农户自愿组合的方式,由各种烟农户自由组合,组成烤烟生产互助组,户数在10-20户、烟地面积在50-100亩,把烤烟种植、管理、烘烤、分级水平高并且做事公平、公正、合理、乐于助人的种烟能手推选为互助组组长,各农户种烟地块的土地管理权流转给组长,经营权仍然属于各农户。具体做法是:

一是在选地留地阶段。每年烟叶收购结束,由烟叶技术人员根据各地实际,因地制宜地规划出次年种烟田块,再按照就近划片的原则,由种烟农户自行、自愿组成互助组,选出组长,其他烟农将自己的烟田管理、指挥权流转给组长,烟站与各组长签订烤烟生产收购合同,再由组长与各农户签订种植协议,烟站不再与各农户签订合同。互助组内各农户还向组长交纳一定的信誉保证金,如果在生产过程中,个别农户不服从指挥和管理,组长有权支配保证金用于落实生产措施,若生产结束后,农户严格按协议完成生产,组长将信誉保证金退还给各农户。在规划烤烟生产时,互助组成员必须按规划留地,在施肥、盖膜、移栽、揭膜、灌水、病虫害防治、封顶打杈等中耕管理工作中,互助组成员根据大田生产要求和烟叶技术员的指导,及时按时、按要求开展工作,并把主要环节固定到专人负责。

二是烤前技术培训阶段。互助组长邀请烤烟技术人员来到村组、田间地头给互助组的烟农讲解、实地示范烤烟中耕管理、采摘、烘烤和分级扎把的技术。通过技术培训,使互

7

助组的烟农掌握烤烟生产技术,提高烟叶生产水平和质量,彻底改变以往自学而导致生产技术标准不统一的问题。

三是烤烟采摘烘烤阶段。互助组统一采摘、编烟、装烟、烘烤。这样就避免了以往因烟多而各家“单打独斗”所造成的当天所采摘的烟叶不能及时装入烤房的现象,能争取有利的烘烤时机,提高烟叶质量。

四是烟叶交售阶段。组长分好的各等级的烟叶进行复查归并,并且在预检登记表上记录的烟叶等级、数量,然后由组长到烟站统一交售,售烟后组长按照烟站提供的发票把烟款及时交给记账员。在组长交售烟叶的时间里组员同样从事着烤烟生产工作,这样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聘请村里公信度好、群众信得过的2-3个驾驶员组成运输队负责运输烤烟,由记账员记录运输次数,交售结束后组员根据烟叶数量给予驾驶员一定的费用。

六是最后分成利润。按照投资和劳动力投入的多少分配。

五、发展烟叶生产互助组的由来和目前实践情况 马灯乡地处剑阁县西南边陲,与梓潼县接壤,是典型的山区农业乡镇,辖7个村37个村民小组,1515户,5520人,耕地面积7579亩。从2009年才开始恢复烤烟生产,但乡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把烤烟作为农业增收、财政增税和农村基础设施改善的支柱产业牢牢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2012年,马灯乡按照建设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思路,创新烟叶生

8

产组织方式,建立了生产队能人担带头人(带头人、记工、记账)+在家农户+共同投资、投劳+共同管理、交售=共同分利共同承担风险的新型生产互助组织管理模式,将现代化的生产组织方式与烟叶基础设施配套有机融为一体,有力地推进了烤烟产业化发展进程。

马灯乡马灯村支部、村委围绕烤烟生产是财政增税、农民增收、产业增效的一项支柱产业,是一项短、频、快的经济产业,由于村大人少,地大物博,为了巩固此项产业,探索思路、创新发展,近两年来,烤烟生产都是村上统一购肥、统一购药、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集中烘烤,家庭管理、分别结算,去年全村种植烤烟130余亩,交售产量达16000余公斤,实现产值达25万余元,烟农得到了一定效益。

马灯村三组共有61户,244人,耕地面积达213亩,历史以来从未种植过烤烟,去年引进业主1户,种植烟叶30余亩,亏损1.5万左右,去年驻村干部与村支部、村委一起研究,引进业主不是发展烤烟的长足之路,为了使此项烤烟生产在本乡、本村、本组开花结果,必须引导当地老百姓全员发动起来,介于今年外出人口较多,光单纯的三组在家农户只有15户,劳动力只有20个左右,为了解决此项难题,乡村干部到组召开会议3次,从讲产业发展,讲家庭和谐,讲经济效益多方面与老百姓措辞沟通,以驻村干部杨玉金同志牵头成立了烟叶生产互助组,全面发动了在家劳动力12户,13人,推选了财务管理员、工勤管理员,杨玉金同志负

9

责全面的管理和技术指导及前期的资金投入,利益共享、风险共当,群众十分乐意接受。现全组落实种植烤烟45亩,全面移栽烤烟55亩。

总的来,当前我县多种烤烟种植模式并存,但终究要步入从家庭种植模式发展到大户种植模式,再进入业主种植模式,最终达到烤烟种植互助组模式的轨道,从而实现烤烟种植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烟叶种植模式的发展和更替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必须遵循其发展规律,不畏退,也不冒进。

第二篇:我县烟叶生产平稳发展思考对策

近几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地方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烟厂的大力支持下,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局、省局的烟叶工作指导方针和工作重点,实施科教兴烟战略,狠抓基础,狠抓规范,狠抓落实,烟叶生产水平稳步提高,烟叶质量明显改善,烟叶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连续**年被评为全省优质烟开发工作前*名;经国家烟草局权威机构检测,烟叶化学成分协那一世小说网 穿越小说网 网游小说网 http://调,外观品质优良;今年5月,国家局检查组对我县以成熟度为中心配套生产技术试验示范与推广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检查,在各处烟田现场鉴定后认为:烟株个体发育良好,群体长势均衡,叶片清香,整体生产水平在国内领先。我县烟叶质量的提高有多方面的因素和努力,其中狠抓技术到位率是关键。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主要采取“以做好基础工作改善条件,

一、做好基本功,改善条件

我们十分注重做好基础工作,为不断提高我县烟叶生产技术到位率准备和改善条件。一是加大生产投入,改善烟叶环境。为了给烟叶工作特别是烟叶生产技术落实工作创造一个好的环境,我们加大了烟叶标准化生产配套体系建设投入,近几年来共投入4689万元,全部用于新建、改建标准化烟叶收购站和标准化烤房及烟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同时,从人力和物力上给予倾斜,在土地规划、培育壮苗、地膜移栽、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成熟采摘、科学烘烤等技术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取得了较大进展。二是设置专门机构,加强技术领导。县里成立了烤烟标准化生产领导小组,公司专门设置了烟叶生产技术推广站,负责种植计划分配,烟用物资采购计划和标准的制订,业务技术培训,技术方案的制订、修改与组织实施,制定目标管理和加强收购协调,定期总结和安排技术工作,并向上级业务部门汇报工作开展情况。三是强化技术力量,健全推广体系。择优招聘了121名技术员,选拔了140位技术二传手。同时,建立了烟科所和乡镇推广站两级科技推广体系,组建多种形式的科技服务队、科技生产联合体,并健全以标准化示范片和科技示范户为主、科技联系户为辅的示范网络。四是加强烟农培训,扩大技术宣传。通过县里集训、乡镇轮训、送技术进村、到种烟现场当面指导以及科技示范户带动等方式,层层培训,每年举办技术培训班150余期,培训2.2万多人次,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烟农技术素质。同时,加大技术宣传、普及的力度,与县广播台、县电视台签订常年烟叶生产技术宣传协议,每年印发****份《烟叶生产农事操作挂历》和**万多份技术资料,保证了烟农人手一份。五是统一技术方案,统一农事操作。以《**烤烟综合标准化体系》作为统一的技术方案,以《烟叶生产农事操作挂历》统一农事操作步调,有力地促进了技术措施的落实。六是实行示范带动,贯彻全程服务。要求技术人员必须建立自己的示范点和联系户,用联系户和示范点带动烟区的技术落实。同时,公司根据生产进程,分阶段召开现场操作会,进行技术指导和宣传,并对各阶段工作进行指导、布置和检查、落实。规定技术员要和烟农同吃同住同劳动,现场耐心指导,填写《烟农走访记录》,对烟农种烟的全过程作全面的记录,从种子下地到烟叶收购实行一条龙服务,正确评价每一位烟农的种烟水平,以便有针对性地对烟农进行技术指导。

二、农资配送制,抓住源头

农用物资是烟叶生产各项技术措施依托的物质载体。按照技术方案的要求,我们对全县烟叶生产区域内种子、肥料、地膜、农药等所有涉烟物资,均实行统一配送供应。特别是烟草农药,严格按照国家局下达的农药品种和安全用量执行。在实际运作中,分六步进行:第一步,由生产人员逐户摸底,签订烟叶购销合同,统计各类物资的需求量。第二步,由烟叶技术推广站按当年全县实际种植面积和技术方案对各种农资的要求,制定烟用物资的采购计划和标准。第三步,筹措农用物资购置资金,由乡镇担保,烟农以贷款或现金形式,把应交货款一次性交到烟草站,再由烟草站交到财务室。第四步,由烟叶经理部严格按计划和标准,向市公司申报、采购。第五步,由烟草站依据烟农户籍化管理资料,就近、及时、统

一、免运费将农资配送到每一户烟农。第六步,烟叶移栽后,由公司企管办牵头,统一组织人员逐户逐丘核实,一旦发现滥采滥购、盲目使用等现象,对造成的浪费和损失,除要求相关责任人全额赔偿外,还要视情节对其进行处分。实行农资套餐式统一配送,保证了我县烟叶生产所用农资的质量,满足了优质烟生产的需要,并从源头上把好了关,防止了禁用肥料、农药及假冒伪劣产品流入烟区,保护了烟农利益,取信于民,促使他们更主动地落实技术措施。

三、考核数量化,落实责任

为了确保各项技术措施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我们制订并实行了以风险抵押为核心的职能小组责任承包制和责任追究制。层层递交责任状,目标量化到组、到农

重活 调教初唐 异界之极品奶爸 魔兽剑圣异界纵横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

第三篇: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工作的思考

国家局非常关注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水平。在全国烟草工作会和烟叶工作座谈会上,姜局长反复强调,要下力气解决好等级结构和地区结构平衡问题,实现当年烟叶供给总量与需求相平衡、上等烟和优质烟区烟叶供给与需求相平衡。何泽华副局长强调,为解决原料供需的结构性矛盾,必须坚持总量控制、综合平衡、主攻质量、优化结构,提升原料保障能力。明确提出

了把优化烟叶结构、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放在突出位置。这是国家局领导在正确分析我国当前烟叶工作新形势新任务以后作出的战略部署。

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既是转变烟叶发展方式、推进“原料保障上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举措,更是关系到烟草发展的长远大计。放眼市场,谁能赢得市场竞争力发展的先机,谁就能占据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它的推动作用和重大意义,如何估量都不为过。因此,必须提高认识,审时度势,抓住机遇,突出重点,采取有力措施,优化烟叶结构,提高烟叶品质,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确保烟叶生产稳定发展,这已成为烟区各当前一个重要的紧迫任务。

一、建立组织机构,明确责任主体

为确保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的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加强领导,确保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工作顺利实施,取得实效,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贯彻落实省政府、省局(公司)关于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工作的要求;组织和指导消化处理不适用鲜烟叶工作,对重大事项进行统一部署、综合决策、统筹指导,协调各部门间的行动。全面组织实施本辖区内的不适用鲜烟叶消化处理工作,确保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工作落实到位。

同时,市级公司与各分公司、各分公司与各烟叶站及烤烟生产技术服务协会、各烟站与各烟叶收购点层层签订责任状,实行逐级负责,确保层层落实。实行分公司领导挂钩联系乡(镇)、烟叶站挂钩联系村委会、烟站职工分片负责村组、承包到片,做到责任落实,任务明确,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齐抓共管工作格局,最终形成“四定四包两挂钩”的工作机制(“四定”即定片区、定人员、定职责、定目标,“四包”即包技术、包服务、包产量、包质量,“两挂钩”就是工作业绩与工作经费挂钩、与个人收入挂钩)。

二、加大政策宣传,统一思想认识

认真传达贯彻省政府、省局(公司)关于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工作会议精神,逐级召开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工作会议,从全局、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优化烟叶结构、提高烟叶质量的重要性,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国家局、省委、省政府和省局的决策部署上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狠抓烟叶生产结构优化,切实做好不适用鲜烟叶消化处理工作。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电台等新闻媒体,发放《告烟农通知书》、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烟农户主会等方式,将优化烟叶结构的政策和消化处理不适用鲜烟叶的补贴政策切实宣传到每位烟农,做到家喻户晓,让烟农充分认识到消化处理不适用鲜烟叶是一项惠农政策,取得烟农的理解和支持,调动烟农积极性,让烟农自觉、自愿去做,为消化处理不适用鲜烟叶营造良好氛围。

三、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技术水平

以“卷烟上水平”为统领,以优化结构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为目标,按照“部门实施、逐级培训、农民受益”的要求,以烟草公司系统全体干部职和烟农并重的原则,实行理论培训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引导培训与技能培训相结合,直接培训与间接培训相结合,组织开展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专项技术培训,为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提供技术支撑。

各级县级分公司根据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工作的要求,结合本辖区实际,制定具体的培训方案,明确培训目的、培训对象、培训主题,认真准备培训材料,并将培训任务计划分解到乡(镇)、烟站,建立从分公司领导、干部、职工到烟叶站站长、点长、技术人员及烟农的培训体系,确保通过行业干部职工的培训,使广大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调整结构、提高质量的重要性,切实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国家局的要求和省委、省政府、靖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形成共识,为优化烟叶结构,增强优质原料保障能力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通过对科技员技术培训,切实提高广大烟草科技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激励广大烟草科技人员深入农户、深入田间地头,加大田间不适用烟叶处理技术指导力度,切实做到技术服务到田、到户、到人,确保烤烟生产各项技术指导到田;通过对烟农的培训,使广大烟农户户知政策、人人懂技术,引导烟农在田间生产环节自觉消化不适用烟叶,提高烟叶生产整体水平,确保田间烟叶处理措施落实到位。各级各部门应在培训过程中,要积极探索提高培训质量的新途径,在培训方式方法和培训材料方面要注重针对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寻求新突破,推动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培训工作不断完善和发展。

四、严格计划管理,规范合

同签订

一是严格计划管理,合理安排生产量和收购量。要根据优化结构需要,实行生产量、收购量两个计划安排,收购量和上等烟比例是考核考评和兑现生产扶持、专项补贴、工作经费的主要依据;生产量是作为保证收购量和优化等级结构完成的前提和基础,用于指导性种植面积落实。各地要根据实际生产水平,围绕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目标任务,科学

测算生产量,合理安排种植面积;严格执行“控制总量、适度从紧”的烟叶工作方针,把好落实面积、分解计划、安排物资和育苗、供苗等关键环节,按照下达收购计划层层分解、明确责任,落实种植面积,安排物资供应,确保育苗数量。二是完善合同内容、规范合同签订。根据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的需要,修改完善烟叶种植收购合同内容,在合同中明确需要在田间消化的鲜烟叶部位、标准、数量和时间、补贴标准、兑现方式、考核指标、出口备货等级和数量等内容,引导烟农种好烟、交好烟。同时,规范合同签订严格按照烟农申请、资格审查、签订合同、合同公示、面积核实、建立档案、录入微机的合同签订程序进行。三是强化合同管理。坚持以合同制为主线,结合实际和结构调整,合理约定单产、签订株数,做到面积、地块、收购量、种烟农户“四落实”,严把用种、物资供应、商品化育苗、合同签订和大田面积落实“五道关口”,强化过程控制,切实把合同制作为落实计划的根本措施,贯穿于烟叶生产收购全过程,确保生产量落实到位,确保收购量、优化结构目标圆满完成,做到既控得住、又稳得住。

五、强化科技支撑,坚持标准生产

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核心是改善烟叶质量、满足知名卷烟品牌配方需求,前提和基础是提升烟叶生产整体水平。围绕“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的目标,紧扣特色优质烟叶主线,抓好标准化生产。一是坚持市场导向、合理布局,优化品种种植结构。以“市场引导、合理布局、区域种植、政策扶持、积极推进”的布局、品种优化指导方针,严格选择适宜优质烟生长的生态环境,从源头上保证烟叶生长发育的良好环境,不断加大品种结构调整力度,把品种结构调整与工业企业原料需求结合起来,与基地单元建设配套起来,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品种优势在提升烟叶质量中的作用。二是抓好壮苗培育。严格按照烤烟漂浮育苗技术规程的要求,加强技术培训,落实技术措施,尤其要抓好剪叶、炼苗等关键环节,切实提高烟苗茎杆的韧性,增强烟苗抗逆性,确保烟苗移栽入大田后还苗期缩短,大田生长的状况良好,为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强化节令意识,抓好最佳节令移栽。移栽的时期直接关系到烟叶成熟期间的气候环境条件,因而对烟叶品质和香气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最佳节令移栽既有利于烟株和根系的生长,也可避过成熟期低温,有利于烤烟化学成分的协调及香气物质的形成,是烟叶养成熟度和提高烟叶质量的关键措施。要进一步提高对最佳节令移栽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采取有力措施,保证烤烟在最佳节令内移栽。四是加强田间管理,做好以揭膜提沟培土为中心的中耕管理。揭膜培土措施对于改善烟株根系生长环境、促进养分吸收、促进上部叶开片,提升烟叶品质和质量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在田间管理期间,突出抓好以揭膜提沟培土为中心的中耕管理。五是适时封顶,合理留叶。通过科学合理地改变打顶时间、打顶高度和留叶数,在一定程度上调控叶片的大小、厚度、重量和烟碱含量等,优化烟叶等级结构,提高烟叶品质。田烟要确保在摘除3片不适用烟叶后、烟株留叶数19片左右(红大17片),地烟要确保在摘除3片不适用烟叶后、烟株留叶数17片左右(红大15片)。六是成熟采收,科学烘烤。烟叶成熟度是制约烟叶质量的关键要素,成熟与否决定烟叶质量的优劣。为了提高下部叶的质量和上部叶的可用性,在成熟采收时严格执行成熟采收标准,全面实行成熟采收“看守制”、“准烤证制”和“锁长制”,坚持“下部叶适时早收,中部叶成熟稳收,上部叶充分成熟采收”的原则,彻底杜绝抢青采烤现象,切实做好成熟采收工作。积极推广卧式密集烤房烘烤,努力降低烘烤损失,提高烘烤质量。七是抓好“三化”建设。原料供应基地化、烟叶品质特色化、生产方式现代化“三化”建设,是解决烟叶生产深层次矛盾、提升优质烟叶供给能力、实现原料保障上水平的有效途径。“三化”是提升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的重要支撑,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是检验“三化”成效的重要标准,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深入推进“三化”建设,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实现对烟叶生产过程的有效掌控,才能保证大批量烟叶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才能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才能适应“532”、“461”品牌发展的原料需要。八是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是将烟叶生产的育苗、机耕、植保、烘烤、分级等关键环节统起来的有效载体,可以提高先进适用技术到位率,推动了烟叶标准化生产,有效促进烟叶生产整体水平的提升和质量的提高,进而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促进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六、严格规范操作,做好消化处理

提高优质烟叶有效供给能力的主要措施就是把不适用鲜烟叶消化在生产环节。严格落实国家局、省局对田间消化不适用鲜烟叶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消化处理办法扎实做好不适用烟叶的消化处理工作。一是正确把握不适用鲜烟叶标准。要消化处理的烟叶主要是在田间消化掉底部两片光照不足、发育不良、病斑较多、长度达不到要求、烤后品质较差的脚叶,和发育不良、开片不好、长度小于35厘米、病斑较多、烤后品质较差的顶叶。二是科学把握摘除不适用鲜烟叶时机。消化处理时,要科学把握摘除不适用鲜烟叶时间,确保不影响整株烟叶的正常生长发育和成熟,消化的两片底脚叶在封顶后10天左右开始摘除、销毁,消化的一片顶叶在上部4-6片烟叶充分成熟采烤时统一摘除销毁。三是正确掌握摘除不适用鲜烟叶方法。摘除不适用烟叶时,要选择晴天或阴天无露水时进行,有利于伤口愈合。为避免接触病株传染病害,要先摘除健壮烟株,后摘除病株。在底脚叶摘除后,及时喷施一次杀菌防病药剂,防治病害发生。四是严格按照消化处理流程进行操作。田间消化处理不适用鲜烟叶总体要求是:直接、方便、快捷、经济、有效,定时、定点、定量,用最简单经济的方式处理。依据片区连片规模,按照不污染环境、不影响田间卫生、同一片区5天内完成消化处理任务的要求,适当设置鲜烟叶露天切铡消化处理场及作业组数量。按照“烟农采摘不适用鲜烟叶→运送至露天切铡消化处理场→过磅员称重→开单员登记造册→烟农签字确认→开单员开单→切铡手切铡毁形→再利用”的消化处理流程进行操作。五是明确不适用烟叶消化处理责任主体。坚持“三为主”,不适用烟叶消化处理的时间、地点、数量、标准、检查验收、补贴兑现以烟草为主,组织实施以乡(镇)、村、组为主,采摘以烟农为主。各分公司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本地消化处理不适用鲜烟叶办法,并做好田间消化不适用鲜烟叶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乡(镇)、烟叶站具体负责辖区内不适用鲜烟叶田间消化工作;村、组、合作社和服务协会负责具体实施,组织烟农将不适用鲜烟叶清出田间、核实数量、现场称重、造册登记、统一处理、集中销毁。烟叶站点技术人员包干到片、责任到人、检查验收到户,确保田间消化处理不适用鲜烟叶工作落实到位。六是做好不适用鲜烟叶消化处理监督工作。专卖管理部门切实履行职责,切实做好田间消化不适用鲜烟叶销毁的现场监督以及销毁现场的文字、影像、补贴公示等痕迹资料的备案工作。

七、制定应急预案,做好防灾减灾

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的思想,制定完善应急预案,做好各项防灾抗灾准备工作,做到科学应对。一是建立气象灾害预测预警系统,实现农业气象灾害实时动态监测、精细化准确预报预警,增强全省烟叶生产抗御气象灾害能力。针对干旱、洪涝、冰雹、病虫等自然灾害,早预报、早防范,及早启动抗灾预警响应机制,做到防灾减灾组织到位、设备到位、人员到位和措施到位,有力有序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切实把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减少灾害损失。二是实施病虫害统防统治。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以统防统治为措施,以切断烟草病虫害初侵染和再侵染途径为重点,不断完善烟草病虫害预测预报网络,以准确的预测结果指导防治,进一步提高防治效果,降低防治成本。规范烟草农药的购置和使用,有效降低烟叶农药残留,提高烟叶使用安全性。三是建立烤烟种植风险防范互助机制。按照“政府引导、烟草补贴、烟农投保、分类保险、分类补偿、基金运作、滚动使用”的原则,建立由烟草、烟叶生产主体、气象、保险等组成的烤烟种植风险互助补偿机制。烟草部门结合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和种植专业合作社三种生产组织形式和不同种植规模,按照不同标准进行补助。

八、加强专卖监管,提高市场净化

专卖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切实加强对不适用鲜烟叶消化处理监督工作的执行力,确保专卖管理监督职责的落实到位。一是做好将不适用鲜烟叶消化处理政策列入《烟叶种植收购合同》的补充条款的检查监督工作,杜绝空合同、假合同现象的发生;二是掌握烟农不适用鲜烟叶采摘进度和合同履约率,检查是否有未交售不适用鲜烟叶的烟农;如有则调查其原因,防止烟农违约和不适用鲜烟叶外流,确保不适用鲜烟叶真正消化在生产环节;三是组织人员认真做好田间消化鲜烟叶堆捂销毁的现场监督,销毁现场的文字、影像,不适用鲜烟叶补贴兑现的张榜公示等痕迹资料的备案工作。四是建立烟叶市场监管评价体系,积极协调公安等各方力量,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打击活动,严厉打击擅自收购、囤积、加工、贩运烟叶等行为,从源头加强控制,不断提高市场净化率,为田间消化处理鲜烟叶营造良好氛围,保障不适用烟叶消化处理落到实处。

九、坚持聚约收购,强化收购管理

严格坚持聚约式烟叶收购模式,规范收购管理。一是抓好入户预检。认真抓好烟农、预检员、验级员、质检员四个层面的收购培训,增强质量意识,提高分级扎把技能。完善预检工作制度,按照分片包户、预检到级、的要求,统一预检工作流程,统一预检签封办法,不断提高预检效率和质量。健全责任考核机制,加大责任考核力度,提高预检到位率,提高分级纯度,做到部位清、色组清,确保入户预检工作有实效。二是严格规范收购工作流程。全面推行封闭式收购和编码验级,坚持逐级收购和逐把定级。牢固树立等级质量意识,强化质量观念,高度重视烟叶收购等级质量,做到质量和总量两手抓,坚决把提高烟叶收购等级质量摆在烟叶收购的首要位置抓好、抓实。按照“入户预检、批量交售、集中运输、验证入点、密码收购、承诺服务”的聚约式烟叶收购模式,规范聚约式收购程序。所有进站烟叶,一律按照“验证、发号、排队、初检、编码、定级、过磅、确认、复秤、入库”流程进行收购。三是强化收购质量管理。按照“入户预检、考核到人,进站初检、编码定级,入库验收、逐包检验,定期巡视、及时反馈”的收购质量控制程序,实现质量全程控制。坚持“扎把不纯不出户、预检不过不出村、等级不清不进站、三混烟叶不入库”的烟叶收购“四不质量保障底线”,全面加强烟叶收购管理。同时成立收购入库质量管理组,负责烟叶收购点(组)收购眼光的平衡、收购指导样品、等级合格率进行检查及烟叶入库过程出现的质量争议进行处理。

第四篇:对永州宁远县烟叶综合性服务合作社的调查与思考

邱小平

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的精神,目前,全国各烟叶产区充分发挥烟农主体作用,深入探索种烟专业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生产组织形式,比较分析不同生产组织形式优劣,总结完善种烟专业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生产组织模式的运作机制,努力提高规模效益,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更加深入推进、农村社会经济环境的更加深刻变化进行前瞻性的探索。

2009年4月,永州宁远县由烟草主导、政府引导、烟农自发组织成立了“左坝烤烟种植专业合作社”,建立了烟叶综合性服务合作社,在促进适度规模种植、推进专业化分工和集约化经营方面作了有益探索。

一、宁远烟叶综合性服务合作社发展基本情况

宁远县位于湖南南部,土地总面积2510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49万亩,其中水田38万亩,旱土11万亩,辖17个乡镇,总人口80万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水充沛,热量充裕,土壤肥沃,为全国烤烟种植适宜区,是湖南省的烟叶主产县之一。1993年,宁远县被列为全国十五个出口烟基地县之一,2004年又被国家局定为部分替代进口烟基地县之一,200

4、2005年连续两年被国家局定为烤烟平衡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县。2010年,被国家烟草局确定为全国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整县推进试点单位之一。2009年,宁远县种植烤烟5.2万亩,收购烟叶15.32万担,浓香型特色突出,烟叶质量得到了上海烟草(集团)公司、广东中烟有限责任公司等各大烟厂的好评。

一直以来,宁远县受传统烟叶种植经营规模小、劳动强度大、投入成本高、以手工操作和传统耕种的影响,种烟的比较效益很不明显,特别是受其他产业的冲击,一方面因劳动力转移而造成的“劳力荒”,劳动用工价格持续上涨,另一方面是种植规模扩张而带来的增加劳动力供应的刚情需求。在劳动力的“争夺战”并不占据优势的条件下,提高机械化程度建立各种专业化有偿服务体系,是宁远县发展烤烟规模化种植的唯一出路。

为积极探索新的生产组织模式和专业化服务体系,按照“统分结合、双层经营、规模种植、专业服务”的原则,2009年4月16日,由烟草主导、政府引导、烟农自发组织成立了“柏家坪镇左坝烤烟种植专业合作社”。左坝烤烟种植专业合作社由李国顺等10户烟农发起,注册资金3元,由合作社成员以现金、农机具等方式入股。成员大会由25名代表组成,选举产生了理事长1名、理事3名、监事长1名、监事3名,负责组织、实施及监督合作社的运行。成立了理事会、监事会,建立了财务管理制度、经营责任管理制度、社务公开制度、培训管理制度。合作社下辖左家、坝子头、长岭上、大路尾、双井圩、刘均申、岗子头、礼仕湾、下坝洞等10个村,种植烤烟2000亩。主要业务包括了组织烟叶种植、供应烤烟生产物质和开展烟叶专业服务,下辖育苗、机耕、植保、采收、编杆、烘烤、分级扎把七个专业化服务队伍。整合购进深耕机4台、起垄机30台、培土机11套、植保机械15台(套)。专业化育苗面积达100%、专业化机耕面积达90%、专业化植保面积达60%、专业化烘烤和分级均达到80%。

二、取得的成效

(一)规模种植明显提高。2009年,合作社通过返租倒包等形式有效流转土地1100亩,形成了较为集中的烤烟连片种植区,总面积达2000余亩,户均种植规

模达到23亩。坝子头村400亩烤烟由13户种植,最多的种植200亩,最少的10亩,以种植20亩左右的专业户最多。

(二)专业服务逐步形成。合作社成立的7个专业服务队伍,有专业技术人员、专用生产机械、固定信息渠道及经营管理经验。合作社成员种植烤烟所需的各项生产服务,由合作社统一安排服务队进行有偿服务,实行集中育苗、集中整地、集中防治病虫害、集中烘烤、集中运输等,解决了单家独户种植所不能解决的劳动力缺乏、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技术措施落实难到位的问题。2009年烤烟生产过程中,合作社辖区内的专业化育苗覆盖率达到100%,专业化机耕覆盖率达到90%,专业化植保、采收、编杆、烘烤、分级覆盖率达到80%,基本实现了烟叶生产“两头工场化、中间专业化”。

(三)综合效益日益凸显。在烟农方面,示范区亩平产值为2519.94元/亩(不含生产补贴)、亩平纯收入763.94元,亩平产值比全县平均高出345.57元/亩。通过专业化服务,每亩生产成本只有1756元,其中化肥470元,农膜48元,自用工10个500元,付给专业服务队育苗24元、整地培土100元、植保50元、采收编杆进房144元、烘烤(含煤、电)300元、分级扎把120元共738元。比分散经营成本每亩减少792元。仅此一项,去年合作社种植的2000亩烤烟就可增收158.4万元。以种植20亩的烟农计算,即可增收1.584万元,加上增产、提质,每户烟农可增收2万元左右。在土地出租户方面,出租土地每亩可以得到250斤稻谷或250元现金的租金,与种植水稻的收入基本持平,却免去了繁重的体力劳动。在劳动力方面,规模种植烤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如左坝合作社组织业余劳动力参与培训,经培训后成立各类专业服务队,从事专业化服务共获得劳务收入总额107万元。在合作社方面,去年育苗、机耕、植保和烘烤专业服务队实现劳务收入98万元,合作社按0.8%的标准提取管理费7840元,用于管理人员的薪酬,服务管理人员年均收入1568元。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合作社取得的成效明显,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市场化程度不够,依赖性思想存在,服务社过度依赖当地政府和烟草部门,缺乏“自我创立、民主管理、自我发展”的市场意识。二是虽然建立了各类服务章程,但执行得不够到位,服务标准偏低,缺乏有效的服务监督和评价机制。三是各项管理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服务社缺乏精打细算的用工管理和财务管理方法。四是普惠制度覆盖的范围有限,目前只限于服务价格上的优惠,缺乏全方位、深层次的覆盖广度。

四、加强综合性服务合作社建设的对策与思考

目前,全国各烟区生产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种植专业户、家庭农场、生产合作社。建设综合性服务合作社是发展烟农合作组织的主要方向,要将生产组织形式、专业化服务方式与烟叶合作社建设有机结合、统筹考虑,进一步明确合作社自主性、专业化、非营利性的定位,促进烟叶生产专业化分工,进一步完善管理模式,实现减工降本。

一是要进一步健全专业化服务体系。健全的服务体系是稳步拓展专业化分工的有效载体,建立覆盖烟叶生产全过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必然要求。要加强对烟草生产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探索和研究,通过完善政策措施,健全推广体系,创新管理体制,提高人员素质,不断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要加快培育一批有技术专长、素质高、稳定性强、以服务烟叶生产为主要职业的烟叶生产经理人和产业工人,为烟叶生产的规模化种植和专业化分工与服务提供人力资源。要构建专家服务体系、农机合作社专业化机耕服

务体系、病虫害防治专业化服务体系、防雹减灾风险保障体系,积极发展机械化耕地起垄、集约化育苗、工场化烘烤、统一植保等专业户、专业队,通过专业化服务落实先进技术,帮助解决一家一户烟农解决不了的问题。

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合作社管理模式。综合性服务合作社是烟农自己的组织,要坚持自愿联合、民主管理,不要把合作社办成政府或烟草的下属机构,更不能把合作社办成少数能人谋利的工具,防止站村合

一、村社合一;要严格遵守合作社《章程》、社员代表大会制度、理事会工作制度、监事会工作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做到依法组建起、按章办事、依规服务;要坚持适度规模和精简、高效的原则,避免合作社“大而全、小而全”,防止合作社组织机构臃肿,管理人员过多,管理成本增加。要加强专业化服务的管理制度、财务制度、服务标准监督和定价指导工作,要充分体现“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克服烟草大包大揽的现象,注重引导和扶持,真正使专业服务走向市场化运作,成为传统种植走向适度规模种植的强大支撑。

三是要进一步细化专业化分工。专业化分工是现代烟草农业的基本特征,是把烟农从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高的环节解放出来的根本途径,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发展先进生产力的有效方式。要全面认真总结近年来在烟叶生产专业化分工方面取得的经验教训,对烟叶生产与技术环节中的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较高的环节实施进一步细化的专业化分工,大幅度提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生产率。重点对育苗、整地、起垄、病虫害防治、采收、编烟、烘烤、分级等环节进行专业化分工。

四是要进一步深入探索运作机制。要按照“普惠制、广受益”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规范服务行为,扩大作业范围,提高作业效率,降低服务成本,确保烟农得实惠。要加强专业化作业成本管理,研究专业化服务定价

机制,合理控制收费标准。要加强技能培训、技能鉴定,推行持证上岗,提高专业化服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断提高专业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要加强生产风险防范体系建设,通过合作社使烟农相互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提高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解决烟农后顾之忧。要积极引入适度竞争机制,坚持择优发展的原则,建立对专业化服务组织的评价体系,不断提高专业化服务质量和水平。

作者单位:永州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办公室

第五篇:推进现代烟草农业提升烟叶生产水平思考建议

发展现代烟草农业是烟草行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战略方针,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全面加强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烟叶生产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本文分析**省烟叶生产现状,梳理出了制约**省烟叶发展的瓶颈问题,提出了全面制订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健全服务体系,创新组织形式,改革管理模

式,强化科技支撑,全面推进现代烟草农业的有效途径。

省烟叶种植分布在丹东、铁岭、阜新、朝阳四个烟区的近百个乡镇500个左右村,收购量57万担占全国总量的1.3%,在全国22个种烟省份中列第13位。2008年**省全面启动了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工作,烟叶生产已开始从单独零散的种植方式向规模化种植转变,从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从手工畜力农具生产向机器生产转变,初步具备了现代烟草农业的基本特征:

规模化种植进一步扩大。2009年全省植烟乡镇94个、植烟村467个、植烟户数9457户,种植面积17.55万亩,与2004年相比植烟村数减少211个,户均种植规模增加了8.2亩。发展千亩村53个,五千亩以上乡镇10个,合计面积8.3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45%,其中百亩以上集中连片种烟地块323块,合计面积近4万亩。

集约化经营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省已经全部实现了集约化育苗,并在逐步推广商品化供应成苗,供应成苗面积已超过2万亩。集约化烘烤面积达到4.8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27%,其中以“四合一”组合单元烘烤工场形式集中烘烤面积2.6万亩;统一供种、统一育苗面积达到了100%,统一机耕、统一植保面积分别达到总面积的30%、80%,统一烘烤面积已达4千余亩。每亩烟田减少用工8.5个,平均每亩用工减少到25个,实现了减工增效。

专业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全省共建立移栽、统防统治、采收、烘烤、分级专业队(户)1869个,其中移栽专业队417个,统防统治专业队221个,采收专业队395个,分级专业队332个,烘烤专业户504户,各种专业化服务面积占全省种烟面积的17%~33%。通过专业化社会服务、市场化运作的作业模式,提高了作业速度和质量,有效减少了烟农用工成本和劳动强度。

信息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2008年全省完成了烟叶信息由c/s系统向b/s系统升级,实现了信息数据的电子化处理和网络化传递。省局(公司)建立了**烟叶信息网,通过网络传递信息,交流经验,实现了信息资源的集成与共享。与沈阳农业大学和省气象局合作建立了全省烟草病虫害预测预报网和全省烟叶气象信息网,加强了对烟草病虫害防治工作和人工影响天气的科学指导,使病害造成的损失和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明显降低。

但**省现代烟草农业生产还处于起步阶段,烟叶生产仍然面临着不少问题和矛盾,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规划水平不高、科学性和系统性差;二是现代烟草农业试点工作处于探索阶段,尚不具有推广性;三是烟叶生产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四是专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管理成本较高;五是生产组织形式单一,一家一户的传统生产没有根本性改变;六是烟叶生产管理模式陈旧,生产效率低下;七是创新能力不强,技术队伍整体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如何进一步提升**省烟叶生产现代化水平,推进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呢?笔者认为实现**省烟叶生产现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国家烟草专卖局提出的“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的总体要求,全面制订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规划,继续完善烟田基础设施,健全专业化服务体系,突出烟农主体地位,创新生产组织形式,改革烟叶生产管理模式,强化科技支撑作用,全面推进以“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信息化管理”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烟草农业。

全面制订建设规划

搞好规划是建设现代烟草农业的前提,规划水平决定着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水平。坚持系统设计、总体布局、综合配套、整体推进的原则,注重规划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注重资源的整合和综合利用。

坚持节能环保原则。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通过发展现代烟草农业,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优化布局和结构,集约节约使用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着力推进烟叶生产手段和经营方式的现代化,提高生产经营的科技水平,可以促进烟叶生产由外延式扩展为主向内涵式发展为主的转变,减少烟草农业对自然资源的过渡依赖,保持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重点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是遵循优质适产的原则,适度提高烟叶单产,提高土地产出率。保持烟叶生产总量不变的情况,实际种植面积可减少,余出的土地或者种植其它作物,增加农民的收入,或者退耕还林,保护生态环境;同时,烟叶单产的增加,实际种植面积的减少

,即可以节省劳动用工,减轻烟农劳动强度,又可以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起到了节能环保的作用。二是根据gap生产与管理模式,积极实施良好农业操作规范,大力发展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烟叶产业。积极推广平衡施肥技术,采取秸杆还田、增施有机肥的方法,改善土壤状况,做到用地养地相结合;采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方法防治烟草各种病虫害,减轻化学农药对

自然环境的污染;利用烟杆及烟梗、烟末等废料压块替代煤炭烘烤,进一步试验秸杆气化烘烤技术,达到节能减排、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目的。

坚持轻松种烟的原则。推进现代烟草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适度规模经营,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和现代化经营手段,把烟农从技术难度高、劳动强度大、承担风险多的环境中摆脱出来,不断提升生产整体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和经济效益,从而增加烟农收入,促进烟叶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烟农的根本利益作为行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烟农主体地位,调动烟农的积极性,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烟农的整体发展,做到发展为了烟农、发展依靠烟农、发展成果由烟农共享。

坚持市场导向作用原则。烟草行业实施“大企业,大品牌、大市场”的战略,大卷烟企业要求原料基地提供规模稳定的优质原料,这与传统农业的零省分散种植,规模过小形成鲜明的反差。通过发展现代烟草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实现用现代组织管理技术,就可以根据市场的要求,进行稳定的规模生产,为中式卷烟提供更多的优质原料。当前我国的烟叶生产过程中,建立了烟厂、烟草公司、烟区政府与农民四位一体的产业化运作模式和组织生产管理体系,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发展现代烟草农业,推进烟草农业生产手段和经营方式的现代化,提升龙头企业综合能力,就可以全方位、多环节改造传统农业,引领发展现代农业,在建设现代农业中发挥先导和带动作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因此,充分认识原料需求导向对烟叶生产的影响,从工业企业原料需求出发,认真做好烟叶生产发展规划,积极调整烟叶生产布局,努力实现规模化种植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产区基地化建设,就要以资源配置方式改革为动力,以基地单元建设为主要形式,把提升综合生产能力和优质烟叶保障能力、提升质量水平与烟叶风格特色作为主攻目标,积极探索工业企业“主动参与、深度介入”烟叶生产收购的具体办法措施,吸收卷烟工业企业办基地成功做法和经验,力争用2-3年将**省烟叶市场规划集中整合至5-6家,每个产区市公司都建立具有一个单元(5万担)以上的核心客户,同时全省共享红塔集团基地和出口基地,形成内外互补,进退有余的“1+1+1”格局。以工业企业原料需求为导向,积极推进烟叶规模种植,以村为单元、以县为单位,工商共同开展生产技术攻关,加强烟叶生产收购管理,不断提高烟叶质量和等级合格率,通过努力提高**省烟叶在重点品牌配方中的使用比例,进一步规避市场风险。

坚持优化布局的原则。在严格的计划管理前提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将烟叶生产逐步相对集中到烟叶质量好、市场潜力大的产区优先集中,向烟叶生产比较效益高、具备可持续发展潜力的产烟区相对集中。逐步淘汰烟叶质量差,种植比较分散、规模小的产区。重点做好完善基本烟田保护制度,确保基本烟田规划落实,保证烟叶种植区域稳定。到2010年,淘汰种植面积2000亩以下的种烟乡镇和种植面积300亩以下的种烟村,全省烟叶种植乡镇由现有的94个减少到60个以下,种烟村由现在的470余个调减到400个以下;大力发展千亩村、万亩乡,全省发展万亩乡8个以上,千亩村50个以上;努力扩大成方连片烟叶种植面积,500亩以上集中连片种烟地块100个以上,为专业化分工、社会化服务、机械化作业创造便利条件。

精心组织试点工作

认真总结现代烟草农业试点成功经验和做法,围绕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目标任务和具体要求,总体规划,系统设计,勇于探索,体现水平。继续以阜新福兴地村、铁岭大三家村、铁岭九如村为试点,更加注重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及时研究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新情况、新问题,注重提高针对性和可推广性;扩充试点内容,在漂浮育苗、机械移栽、统防统治、专业烘烤、散叶收购、场站直调等方面开展生产、流通、管理全方位研究。更加注重基础设施的综合配套,加大烟叶生产投入,重点在烤房自动化控制、烟田有效灌溉、主要劳动过程机械化等方面进行综合配套,提高烟叶生产设施化水平;更加注重培育生产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种植,阜新福兴地村、铁岭大三家村、铁岭九如村分别以互助组、种烟专业户、合作社形式进行深入探索,推进生产组织形式转变;更加注重科技进步,以工业企业原料需求为导向,与湖南中烟等工业企业共同开展技术攻关,全面开展**特色优质烟叶质量指标体系与配套技术研究;进一步完善专业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控制服务费用,推进生产方式转变;更加注重信息化支撑作用,开发试点村综合查询系统,全面加强现场管理,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推进管理模式的转变。通过试点探索适宜的烟叶生产组织形式、专业化服务方式和业务管理模式,形成一套完整的工作方式、业务流程、标准体系。坚持用现代烟草农业理念指导整个烟叶工作,点面结合,以点带面,循序渐进,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继续完善基础设施

坚持按规模规划、整村连片、先进适用的原则,稳步推进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省烟叶生产综合能力。计划从2009年至2012年再投入资金1.3亿元,利用四年时间完成全省烟叶基础设施建设任务。

水源设施建设。根据水源条件,因地制宜设计,以建设机井为主,以建设其它水源项目为辅,整村连片推进,不分散安排项目,发挥规模效益。计划新增水浇地1.875万亩,到2010年全省烟水配套基本烟田面积达到7.67万亩,使全省可灌溉基本烟田面积占全省应配套基本烟田的80%,基本解决**省干旱烟区烟田缺水问题。

烤房设施建设。烤房建设坚持密集烤房方向,按照集群建设、统一烘烤、合作经营的要求,合理安排集群规模,因地制宜联体建造。计划新增密集式烘烤面积6.11万亩,建设烤房2708座,到2011年全省密集式烘烤面积达到14.94万亩,占全省种植面积的81.1%。烤房全部以“四合一”组合单元集群形式建设,有条件的地方以集约化烟叶烘烤工场形式建设。烘烤工场内附属设施建设力求经济合理,切忌贪大求洋,规模较大的工场可以适度扩充功能,兼顾他用;烟叶收购量较大的村可在中心烘烤工场配套收购场所和收购设施,探索新的高效收购方式。

机耕路建设。机耕路建设坚持与连片规模种植相结合,科学合理,经济适用,确保质量的原则。建设重点放在农业机械化基础较差的山区烟区种烟田连片面积较大、适合机械化作业、确需修建机耕路的基本烟田上,计划新增2.5米宽的砂石路54千米,使**省机耕路进程到2010年达到60.5千米,受益面积为2.31万亩,占全省应配套基本烟田面积的80%,为实施机械化作业创造条件。

农机设备配套。机械化是现代烟草农业的重要标志,是实现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的有效保障,是减轻烟农劳动强度、降低种烟成本的重要手段。加强烟草农业机械与区域农业机械规划衔接,争取地方农机资金配套;加快专用机械的研发引进推广步伐,实现烟叶生产主要劳动过程机械化;扶持成立农机服务组织,鼓励购买大型烟草农业机械,实施专业化机耕服务。到2012年,全省凡是能够实施机械化耕作的烟田,80%以上烟田在刨埯、栽烟、覆膜、喷药等方面实现机械化,全面实现机械或烟夹编烟。

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产权要明晰。烟草行业补贴形式的专业化设施产权归集体所有。坚持基础设施建设与管护并重。研究健全管护机制,明确管护主体,保证管护资金,落实管护责任,确保持久发挥作用。

健全专业化服务体系

专业化分工是现代烟草农业的基本特征,是把烟农从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高的环节解放出来的根本途径,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发展先进生产力的有效方式。

进一步细化专业化分工。全面认真总结**省在烟叶生产专业化分工方面取得的经验教训,对烟叶生产与技术环节中的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较高的环节实施进一步细化的专业化分工,大幅度提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生产率。重点对育苗、移栽、整地、起垄施肥、刨埯、覆膜、培土、病虫害防治、采收、编烟、烘烤、分级等环节作进行专业化分工。

构建社会专业化服务体系。健全的服务体系是稳步拓展专业化分工的有效载体,建立覆盖烟叶生产全过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必然要求。借助大专院校的师资力量,加强对烟草生产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研究,通过完善政策措施,健全推广体系,创新管理体制,提高人员素质,不断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加快培育一批有技术专长、素质高、稳定性强、以服务烟叶生产为主要职业的烟叶生产经理人和产业工人,为烟叶生产的规模化种植和专业化分工与服务提供人力资源。构建专家服务体系、农机合作社专业化机耕服务体系、病虫害防治专业化服务体系、防雹减灾风险保障体系,积极发展机械化耕地起垄、测土配方施肥、集约化育苗、工场化烘烤、统一植保等专业户、专业队,通过专业化服务落实先进技术,帮助解决一家一户烟农解决不了的问题。

深入探索运作机制。按照设施投入“普惠制、广受益”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规范服务行为,扩大作业范围,提高作业效率,降低服务成本,确保烟农得实惠。加强专业化作业成本管理,研究专业化服务定价机制,合理控制收费标准。加强技能培训、技能鉴定,推行持证上岗,提高专业化服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断提高专业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到2011年,全省全面实现专业化供应成苗,规模化种植的烟农全面实施专业化整地移栽、病害防治、采收分级,全省专业化烘烤面积达到总植烟面积的30%以上。到2012年,基本实现统一供种、统一供苗、统一机耕、统一植保、统一烘烤。

创新生产组织形式

稳定烟叶种植规模,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必须创新生产组织形式,调整生产关系,将烟农有效组织起来,充分发挥烟农主体作用。

提高烟农整体素质。积极培育“以烟为生,精于种烟”的职业化烟农队伍,持续提高烟叶生产收入在其家庭纯收入中的比例,使烟叶收入成为其主要生活来源。现代烟草农业对烟农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强对烟农队伍的教育培训,每年对烟户的专业技术(技能)集中培训至少两次以上,不断提高烟农队伍的整体素质,努力建设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烟农队伍,使职业烟农成为烟叶生产的主力,其种烟面积占全省植烟面积的60%以上,最终实现烟农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

创新完善生产组织形式。按照中央三中全会“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的精神,充分发挥烟农主体作用,深入探索种烟专业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生产组织形式,比较分析不同生产组织形式优劣,总结完善福兴地、大三家、九如村互助组、种烟专业户、合作社生产组织模式的运作机制,努力提高规模效益,为今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更加深入推进、农村社会经济环境的更加深刻变化进行前瞻性的探索。在2009年每个市公司至少建立1~2个烟农专业合作社或多个互助组,到2010年全省烟农专业合作组织(互助组)种植的烟叶面积达到总植烟面积的20%以上。

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种植。规模种植是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基本要求,推进规模种植要循序渐近,适度规模,讲究边际效益,要与生产力水平、管理水平相适应。随着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机械化和专业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劳动生产率会进一步提高,户均规模会在原来基础上逐步扩大。根据**省的实际,从单户总效益、每亩用工和自家工日劳动价值来分析,现阶段**省单户烟农适度规模化种植面积以25亩~30亩为宜。

改革烟叶生产管理模式

坚持“两头工场化,中间专业化”发展思路,加强内部资源整合,优化配置资源,根据育苗工场、烘烤工场规模功能,结合连片种植规模水平,积极探索相适应的生产管理模式和烟叶收购模式,规范烟叶业务流程,制订工作技术标准,注重信息技术应用,减少中间环节,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效率和效益。

烘烤工场管理。在有条件的烘烤工场内配套多功能大棚和收购设施,组建育苗、移栽、采收、烘烤、分级专业化服务队(户),实现“两头工场化,中间专业化”的总体要求。首先,烘烤工场内各种设施空间分布要科学合理,整体布局协调美观;其次,工场内制订运行管护制度,科学编制流程,加强现场管理;第三,扶持专业户、专业队的发展,积极引入适度竞争机制,坚持择优发展的原则,建立对专业化服务组织的评价体系,不断提高专业化服务质量和水平。

烟叶基层站管理。与集约化烟叶烘烤工场建设相结合,全省在已有15座标准化烟站的基础上,用两年时间将现有61个收购站点精简优化至30个左右的“设计合理、功能齐全、环境良好、管理高效、统一名称和外观标识、信息化水平高”的标准化烟叶工作站,改善基层员工的工作与生活条件。开展以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和节约为主要内容的“8s”活动,通过规范现场、现物,营造一目了然的工作环境,提升员工的素质,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解决服务与效率两个关键问题,实现库容站貌整洁、流程合理、制度规范、效率提高,全员节奏快、标准高、工作实、状态好的现代企业管理局面。

烟叶物流管理。省局(公司)按照“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合理布局、经济适用”的原则在丹东辽东公司建设全省烟叶物流中心,创新烟叶物流方式,积极探索以站-厂直运物流方式取代烟站-中转库-复烤厂的物流方式,逐步取消市(县)烟叶中转仓库,减少烟叶装卸次数,降低烟叶造碎损失,缩短仓储周转周期,提高仓库利用率。

精细化管理。开展对标活动,在施肥、灌溉、防病等方面实现精准农业。进一步落实土壤改良措施,改善基本烟田质量,注重测土配方施肥,建立不同烟区不同土壤类型的专家施肥模型,做到精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真正做到以土壤营养状况为依据,科学合理使用肥料,降低肥料成本。充分发挥全省病虫害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网络作用,融病虫监测预报防治于一体,实行统一预报、统一预防、统一药剂。根据烟株需水规律和田间持水量,制订细致的灌溉方案,选择适宜的灌溉方式,做到精准灌溉。通过精细化管理,精准施肥、精准浇灌、精准用药、密集烘烤,努力节肥、节水、节药、节煤,实现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保护环境的目标,成为当地农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典范。

技术队伍管理。采取人才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办法,为发展现代烟草农业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撑。到2010年,每个市公司选聘培养1-2名硕士学历以上的技术领军人物,每个重点县公司选聘培养2-3名技术拔尖人才,重点烟站站长学历要达到专科以上,烟叶生产技术队伍中专科以上学历的技术人员占20%以上。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在烟叶分级、烤房建设与烘烤、烟草病虫害等技术性较强的领域培养技术能手,实行技术专职人员负责制,进一步调动技术能手的工作积极性,打造人人争当技术人才,技术人才不断涌现,技术人才尽显才能的良好氛围。

大力推进技术进步

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顺应世界烟草科技发展潮流,着眼于建设未来烟草农业,大力推进烟草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加快烟叶科技创新。加强农业技术研发和集成,依托行业内外烟草农业科研力量,重点在良种培育、栽培技术、节水灌溉、统防统治、调制设施、防灾减灾等领域科技创新。实施优质适产新品种培育科技专项,尽快获得一批适应本地环境的优良品种。全面开展**特色优质烟叶质量指标体系与配套技术研究,到2010年初步形成**特色优质烟叶生产技术体系,培育适应烟叶客户配方需求的具备鲜明**特色的优质烟叶。更加注重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技术到位率。进一步完善技术推广体系,加大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构建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和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和制度体系,对重大的技术创新成果给予重奖,加快技术创新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的步伐。省局(公司)每年确定2~3个技术创新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项目,作为对各市烟草公司考核的重点内容,推动全省烟叶生产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

加大信息技术应用力度。一是大力推进烟叶生产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气象网,病虫害预测预报网和**烟叶信息网的作用,在气象预报、栽培技术、防灾减害、烘烤复烤、生产收购等环节实行信息化管理,不断促进精准管理和生产经营信息化,全面提升烟叶信息化水平。二是按照供应链管理思想,通过对业务流程分析,开发烟叶生产经营综合管理系统,建立“生产资源管理、烟用物资管理、生产过程管理、生产任务管理、烟农补贴管理、烟农客户关系管理和烟叶投入与产出分析”七大功能模块,将计划管理、合同管理、生产管理、物流管理、信息采集、数据分析等环节集成在一个信息平台上,实现用信息化手段强化精细化、痕迹化管理。通过综合管理系统可对烟叶生产、收购的部分数据和报表进行信息化管理,实现了对烟农合同数据查询、烟叶交售管理、交售数量汇总查询等功能,使烟叶收购计划与合同控制结合更加紧密,更加符合国家局对未来烟草行业信息化要求。

推行标准化生产。围绕iso9000管理体系认证,研究制定更加完善和符合实际的包括烟叶生产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的烟叶综合标准化体系,并全面加以推广应用,推动烟叶生产和管理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在2008年完成综合标准体系的研究制定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综合标准化体系的标准,收集从育苗到收购调拨的文字、图片、录像资料,制作生产标准化视频,通过上传烟叶信息网站和制作dvd片加大综合标准体系在全省全面推广应用的宣贯力度。

当前**省烟叶工作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我们要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更加自觉地以科学发展观审视过去、总结经验、规划未来,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烟区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烟叶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烟农发展的实际能力,真正通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烟叶各项工作。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勇于担当责任演讲稿下一篇:运营部安全生产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