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竞赛指导下工业设计论文

2022-04-13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学生竞赛指导下工业设计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设计竞赛其实也是企业项目衍变而来的,也能够为学生提供行业信息和实训机会。通过竞赛与教学相结合,能够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感,从而带动整个专业的学习风气,促进专业的发展。

学生竞赛指导下工业设计论文 篇1:

基于日常教学及竞赛项目双向融通的高职工业设计教学改革浅析

摘 要:阐述实践教学中竞赛项目与常规教学存在的问题,针对该问题研究教学改革的目标,并从人才培养、教学安排、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探讨了常规教学及竞赛项目双向融通的高职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关键词:竞赛;日常教学;工业设计;融通

实践教学是高职设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设计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实践教学方式,有着常规教学无可替代的作用。我们须正视设计竞赛在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合理的教学改革方案,实现竞赛与常规课程体系的有效对接,培养合格的工业设计人才。

1设计竞赛融入日常教学的主要问题

1.1竞赛导入课程的盲从性

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政府其企业对高素质设计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各种设计竞赛举办的数量和规模也逐年替增,竞赛的主题各不相同,竞赛的质量及权威性也良莠不齐。部分院校片面追求获奖率,对设计竞赛不加选择地推崇,忽视了培养学生能力的根本目的。有的教师为获奖热衷参加竞赛难度和竞赛水平不高的比赛,竞赛并不具备一定的挑战性,对学生设计能力的培养并无较大益处;而有的教师则带领学生参加部分主题和难度过高的竞赛,这类竞赛尽管在业界享有盛誉,但是并不适合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参赛。对设计竞赛的盲从性直接导致竞赛与日常教学的脱节,忽视了学生基础专业能力和系统知识体系的训练,影响到了人才培养质量。

1.2组织竞赛的无序性

教师随机地根据就近的课程导入就近的竞赛,而没有充分考虑教学对象的特点、教学的组织安排、阶段性的人才培养目标等,缺乏从课程构建和人才培养的整体高度来考虑教学的实施。许多的比赛主题并不符合课程的要求,与学生当前阶段的培养目标相脱节;部分老师并没有协调好课堂教学时间与竞赛时间的关系,导致部分竞赛项目花费时间较多,但训练效果不佳,而部分重要且有积极意义的竞赛等则投入时间不足,失去绝佳的锻炼学生机会;同一专业方向的教师之间在参加学科竞赛中也缺乏组织和沟通,各自为战,甚至相互牵扯,直接导致设计作品质量缺乏。

2设计竞赛融入日常教学的目标研究

2.1工业设计相关赛事的研究

每年由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及设计院校组织的国内外大大小小的设计竞赛有很多,有名的设计大赛有红点、IF、职业技能大赛、“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中国工业设计精英大赛等。由于主办方的不同,不同的竞赛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竞赛的水平及对学生的训练效果也不尽相同,课题首先调查国内外各个知名设计竞赛,对赛事的开办时间、开设目的、评审机制、评判标准、作品水平、作品知识产权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地收集及分析。

2.2竞赛项目及日常教学项目共性及个性的研究

工业设计教育提倡的是对工业设计整体的认识和系统学习,而设计竞赛主要侧重某一类型产品或产品的某一要素的设计结果和表现。设计竞赛可以作为检验日常教学成果的手段,也可以作为培养合格设计人才的一种教学形式。二者在实施目的、组织方式、执行手段上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性。研究二者的共性及个性,可以为竞赛项目融入课程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奠定基础。

3基于竞赛项目与日常教学融通性的课程体系改革措施

3.1人才培养目标改革

根据竞赛传递的人才培养需求,结合地方产业对设计人才的要求,重新确定高职院校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学生的素质、知识、技能要求。

设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掌握系统设计知识、具有综合素质的设计人才。而设计竞赛侧重的是对某一类型产品或某一设计要素的设计体现。设计竞赛可以作为培养合格设计人才的一种教学形式,也可以作为检验日常教学成果的手段,但是不能完全替代常规教学的作用。将竞赛项目导入课程体系中,必须对参差不齐的竞赛进行严格的筛选,根据竞赛主题淘汰出不适合的竞赛项目;同时,从权威竞赛传递的讯息中捕捉设计的新趋势以及对设计人才的新需求,进而对反馈到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完善中。

3.2 分析竞赛项目主题并进行教学安排

对竞赛项目主题的分析包括竞赛所涉及的设计范围、产品类别、所提倡的设计原则和理念,尤其是对历届获奖作品的研究,可以清晰地梳理出竞赛所传递意义、期望的目标以及对学生知识技能要求。有的比赛会严格限定家电、五金、家具、电子、玩具等产品类别;有的比赛不限制产品领域,但会特别注重概念创新性或实用可生产性;同样是创意设计,不同的竞赛项目也会分别侧重文化、技术、结构或生活方式等。并不是所有竞赛都适合高职类学生参加,但是经过甄别的竞赛所传递的信息可以为人才培养目标的修订提供参考。例如“2010年芙蓉杯国际工业设计创新设计大赛”就特设了“数字与文化产品服务”专题,表现出对基于移动技术下交互产品的关注,这对长期以来局限于传统实体设计的高职设计教育而言也是个冲击,为此,笔者所在的院系也逐渐开始导入相关课程,以应对未来市场需求;国际“rod concept”和“IF concept”设计竞赛,一直以来关注人文、绿色设计,提倡通过优秀、简洁的创意来解决环境、能源、弱势群体以及其他的生活小问题,这要求这也要求在高职设计教育中加强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对生活及社会敏锐的观察能力;而在最近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设计竞赛——工业产品造型设计与快速成型项目”比赛中,要求学生既要进行创意造型设计,同时也要进行结构装配及3D打印。这也迫使高职设计教育中必须重视创意与实际生产的对接,学生必须掌握相对综合知识和技能。

3.3 教學内容、方法的改革

根据高职三年不同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一批合适的竞赛项目纳入到不同的课程体系中。针对课程目标和竞赛内容,改革教学内容,使课程目标与参赛目标相融。从三年人才培养的全局高度来安排课时量、上课时间,协调好竞赛项目、基础课程、理论教学及其他实践类教学间的关系及权重,保持课程体系的高效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以竞赛为驱动,探索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研究“课堂制”与“课题制”、“课内辅导”与“课外辅导”、“大众教学”与“精英教学”、教师“单一指导”与“交叉指导”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方法,提供教学的质量。

随着教学内容的灵活性,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性,学生的教学管理制度也应该随着调整,以确保课题体系改革的高效性。

3.4 竞赛项目与日常教学相融的课程体系应用及评价研究

进行教学改革实践,以验证竞赛项目与日常教学相融的课程体系的合理性。建立课程体系的评价体系,及时、动态地跟踪和记录教学实施情况,并适时作出修正,为长期、深入的研究奠定基础。同时,善于总结该课程体系应用过程中的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和方法,为其后续的教学改革提供可借鉴和参考的依据及思路。

4结语

设计竞赛项目进入课堂是高职院校设计教育必备的教学形式,同时也是提升学生设计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但是,竞赛项目只能作为现代高职设计教育的补充,不能替代常规的课堂教学。因此竞赛项目导入课堂须从人才培养的根本目的出发,作为丰富设计教育的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 应永红,王小德.艺术类学生学科竞赛机制的创新与实践——以浙江林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为例[J].艺术教育.2010(7):127-128.

[2] 潘岚,饶宾期.完善机制 推动大学生学科竞赛的持续发展[J].中国电力教育.2009(5):140-141.

[3] 赵韩强,赵树凯,潘洪涛.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8(2):68-70.

作者:陈家鹏 蒋海霞

学生竞赛指导下工业设计论文 篇2:

竞赛与教学相结合

[摘 要] 设计竞赛其实也是企业项目衍变而来的,也能够为学生提供行业信息和实训机会。通过竞赛与教学相结合,能够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感,从而带动整个专业的学习风气,促进专业的发展。

[关 键 词] 工业设计;教学成果;人才培养方案

目前社会上工业设计竞赛有很多,这是行业兴旺的象征,也反映了这个专业的人才需求旺盛。有效地利用设计竞赛与教学相结合,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带动工业设计专业发展壮大的一条有效途径。

工业设计专业是一个年轻的专业,尤其是在职业教育领域。由于工业设计是一门糅合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学科,也是实践性和创新性很强的专业,常规的教学模式很难满足专业的需求。如何构建工业设计专业的专业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众多职业学校的一大难题。引入设计竞赛与教学相结合,“赛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或许是一条职业教育发展工业设计的好路子。

一、目前工业设计竞赛概况

近年来,国内外设计类专业竞赛各种各样,这些专业竞赛的兴起反映了工业设计专业市场上对人才和优秀设计的庞大需求。从国家经济战略层面而言,工业设计紧系中国梦之路,是建设强大祖国的有效支持,是行业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企业角度而言,肩负着产品创新进步的重担,是企业产品能够赢得市场的竞争关键手段。近年来,我国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性阶段,同时也面对着国内外的多方面挑战,因此许多企业,尤其重视工业设计,重视产品创新设计。这些企业积极赞助设计竞赛,希望通过竞赛获得优质的行业人才以及方案。

因此,目前国内的工业设计竞赛大体有以下几类:(1)由国家相关政府部门联合行业协会主办,如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创意设计类、“醒狮杯”国际家电及消费电子产品创新设计大赛等。这类竞赛由于有政府和行业协会的支撑,专业性、权威性和持续性都比较强,是属于较高水平的竞赛赛事。(2)由省市相关行政部门主办主导的竞赛,如省长杯、市长杯此类竞赛,此类竞赛往往是针对一地的行业特点和产业发展情况来设定的有针对性的设计竞赛。(3)由某一些较为知名的企业主导冠名的设计竞赛,如海尔集团举办的“海尔杯”工业设计大赛、由华泰集团举办的“华泰杯”工业设计竞赛等,比较注重某一行业或产业的产品类别,注重定向开发,专业性强,但是由于企业市场原因,无法连续作战,往往举办几年则无法后继。(4)还有一种是国际权威的工业设计大赛,如德国IF设计奖和红点设计奖、美国IDEA奖,日本的GOODDESIGN,中国的红星奖。

二、设计竞赛对职校学生的意义

(一)职业教育学校就读的学生,虽然基础不是很扎实,但大多都是积极求上进的学生,他们太需要社会的认同感,设计竞赛是全社会性质的,代表的是社会和行业的认可。获得设计竞赛的奖励,哪怕是安慰奖,也是对学生辛苦努力的认同。而获得竞赛奖项的学生自信也会有很大的提升,因为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能够被社会所认可,这点非常重要,甚至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

(二)目前的设计竞赛奖金都非常高,如“醒狮杯”金奖5万元、银奖3万元、铜奖1.5万元,入围奖也有1000元。这对学生而言是一个很不错的鼓励诱惑,而且往往一个班里面有人获奖,就会形成你追我赶的情况,促进学风建设。

(三)竞赛项目往往是对工业设计专业水平综合考验的过程,学生必须经历立项、调研、方案构思、建模、效果图制作、版面设计等过程,需要将工业设计整个专业流程过一遍,还要对设计方案的成型方式、材料、人机工程、配色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考量。因此竞赛项目实际上是对学生专业学习的综合性检查,学生可以及时发现自己的缺点和短板,从而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四)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大方向,但是工业设计专业的校企合作往往是以项目来进行的,难以持续发展,很可能今年跟一个企业合作,明年则跟另一个企业合作。但是竞赛项目相对比较稳定,而且可以持续地为学校教学开展提供稳定有效的设计项目素材,也能够为学生提供稳定高额的项目回报。

三、我校工业设计专业建设的思路

学校是人才培养的园地,但学校却是独立的,缺乏企业行业的接触。近年来,校企合作的提倡使得学校在与企业对接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作为工业设计专业如何走校企合作的道路呢?我们知道设计专业的特点是创新,而并非机械式或逻辑性的劳动。我们很难把企业的产品研发过程引入课堂中,而且也没有企业会把自己的核心研发过程放到学校。因此更多的是学校以供稿的形式为企业提供设计方案。能够有全面的企业支持自然是好事,但企业支持不可能常有,也很难与我们的课程时间相吻合。设计竞赛其实也是企业项目,也能够为我们的学生提供行业信息和实训机会,可能通过设计竞赛的形式会更加实在。

第一阶段——基础知识。

对于工业设计而言,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如手绘和软件操作,需要较长时间的训练。因此,我们在学生入学后的一年里会要求学生把基础技能训练好。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设置设计素描、设计色彩、产品手绘这三门重点专业课。尤其是产品手绘,这是一门延续三个学期的课程,从而保证学生能够不间断地训练手绘。在第二学期开始加入RHINO建模的课程,RHINO课程也会延续到第三学期。与此同时,在第一到第三学期之间,掺入一些设计思维的课程,如人机工程学、用户研究分析、市场调研等。这一阶段的学习,我们以打基础为主。

第二阶段——项目应用训练。

项目实训课程,在第三学期后半段到第四学期之间,我们会以项目实训课程为主。学生会在项目实训课中发现自己专业能力的不足之处,从而加强学生专业能力建设。在这个阶段,正是竞赛项目与课程相结合的最佳时期。竞赛项目实际上与企业项目是非常相似的,都是以提交设计稿为方式的,竞赛项目不但可以为学生带来很好的项目课题,还可以在教学当中出成绩。通过项目课程的积累,我们有充足高质量的作品,这说明工业设计专业的竞赛项目课程能够使学生有一定数量的作品准备,无论是对于学生就业还是对于学校专业发展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第三阶段——就业应对。

经过两年在校的学习和训练,学生基本掌握了工业设计工作的流程,能够掌握典型工作任务的实施。然而学生走出学校走入实习岗位还是需要竞争和考验的,我们的学生,将其参加竞赛的作品和成绩拿出来,用于竞岗和面试是有非常大的作用的。更关键的是一个有自信、获得行业认可的人,企业会更加重视。

最后,从专业的历史发展来看,现代设计教育源自于德国包豪斯教学体系,包豪斯学校是工业设计专业的诞生点,而包豪斯的设计教育理念就是将教学与设计项目相结合,将实际的设计项目拉入到课堂当中,使学生在解决实际设计项目的同时掌握到专业知识。可见,早在工业设计教学诞生之初就奠定了教育与实际项目相结合的专业建设思路。因此学校的工业设计教学理念从一开始就坚定地走着教学与实际项目相结合的路子。

但有一点,必须根据生源特点来调整教学计划,由于学生在基础方面,尤其是绘画基础方面的不足,因此学校只能在前半段的教学计划当中加强此方面课程的学习。

四、近年成绩

我校的工业设计专业是从2011年开始招生的,在招进来的第一届学生当中,学生基本没有绘画基础,同时他们对工业设计的了解也几乎为零。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我校工业设计专业取得了以下这些成绩:

(一)2014年获得“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一等奖。指导教师获得国家级优秀指导教师。

(二)2014年获得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与中国家电协会主办的“醒狮杯”国际家电及消费电子产品创新设计大赛金奖。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连续四年获优胜奖。

(三)2014年获得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专家委员会主办的Time2U杯国际大学生手表产品创新设计大赛银奖。

(四)2014年获得广东省大中专学生科技学术节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

虽然成绩不算很多,但是对于一个刚刚建立起步的专业而言,能够拿到这样的成绩是与我们的专业建设思路分不开的。

五、项目课程案例过程分析

在2014年,我校2011级吴庚俞同学获得了“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一等奖。这是一个含金量非常高的竞赛成绩。挑战杯是我国高校竞赛的一个指标性的竞赛,是由地市、省、国家三级竞赛组成的,入选国赛的作品必须要经过层层选拔,最后才能成为国赛的竞争者。而我校这次获得的全国一等奖作品,实际上并不是特别为“挑战杯”竞赛而制作的作品,实际是我校学生在其第四学期学习的项目课程当中的作品。

在2011级的学生的第四学期课程中,我校引入“醒狮杯国际家电及消费电子产品创新设计大赛”的竞赛项目,竞赛的题目是“数字科技与生活”,要求设计一款造型美观时尚、功能能够解决设计需求的产品。当时全班43个学生一共做了超过100份设计作品,最终获得了5份作品入选,获得奖状与专利证书。其中就包括了吴庚俞同学所做的“音乐智能药盒项目”。虽然当时2011级只有少数人获奖,但是这部分获奖的学生受到了很大的鼓舞,即使是没有获奖的学生,也受到了很大影响,整个班的专业学习风气被很好地带动起来。

而当“挑战杯”选拔通知下发的时候,我校专业教师已经对竞赛有相当的经验,学生对设计竞赛也有浓厚的兴趣。经过学校内部审核,在过往的优秀作品当中,选取了吴同学在竞赛项目课程所做的这套方案提交,顺利地获得了省赛的一等奖,获得入选国赛的名额。在备战国赛的过程中,吴同学非常积极地改良了设计报告书,同时也做了更加全面的准备,最终获得了全国一等奖的好成绩。这次“挑战杯”的全国一等奖看似不太费力,实则是我校工业设计专业师生长期努力的结果,是我们工业设计专业教学计划的成功,是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成果。

工业设计专业是一个注重创新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而工业设计的专业知识分为基础与创新两个内容,针对职业院校,尤其是技工学校的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需要针对性强的人才培养方式。“以赛促学,学赛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在我校已初见成效,作为工业设计教育者,应充分发挥设计竞赛这一重要的社会教学资源,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工业设计人才,为“中国制造”的提升添砖加瓦,为伟大中国梦的实现付出自己的一分努力。

参考文献:

[1]瑞文新.依托设计竞赛,促进工业设计人才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6(5).

[2]姜龙.工业设计专业竞赛机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大家,2012(7).

[3]焦斌.竞赛型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艺术教育,2013(7).

作者:冯玉泉

学生竞赛指导下工业设计论文 篇3:

基于应用型、创新性人才培养的设计学专业毕业设计模式研究

摘 要:本文以培养应用型、创新性人才为目的,针对设计学专业的学生,从毕业设计指导过程入手,分析现有院校普遍培养模式的优缺点,通过运用选题优化;导师负责、联合指导;团队合作及新模式与评价体系来指导毕业设计,以期提高设计学专业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与市场适应性能力,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新型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应用型;创新型;设计学;毕业设计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设计作为服务社会、提高经济效益、提高创新能力的手段逐步被社会认知。艺术设计教育作为设计教学的基础,更要注重市场需求分析、教学机制改良等多因素的改革创新,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任务,真正为社会培育出具有应用型与创新性的复合型人才。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实践检验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大学四年学习成果的综合体现,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性能力,适应市场需求的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因此,如何针对设计学专业的毕业设计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拓他们潜在的设计能力,激发创新欲望和创造能力,完成一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完美设计,成为每一位专业课程教师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1 设计学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1)学生选题盲目性比较突出,有的同学甚至在设计中途频繁更改题目,这样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与教学效果。

(2)毕业设计的作品过于注重形式化表现,强调视觉冲击力与个性表达,虽然有利于答辩的效果展示,但是与市场、企业实际需求脱节。

(3)学生毕业设计题目大多是虚拟题目,与实践环节严重脱节,缺少提高应用能力的针对性。

(4)学生就业压力较大,对毕业设计投入的时间与精力有限。

(5)毕业设计被认为是个人能力的体现,学生缺乏整体设计和团队合作思想。

(6)传统的毕业设计教师指导模式和评价体系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2 基于应用型、创新性人才培养的设计学专业毕业设计模式探索

2.1 优化选题模式

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毕业设计作为培养合格人才的主要教学手段,更要适应时代的发展接受新的挑战,深入探讨与研究现状,为培育新时代的设计工作者提供更好地教育平台。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与其他院校的交流,发现设计学专业毕业设计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关注学生毕业设计选题的指导工作,通过开展关于毕业设计如何选题的讲座、座谈等形式,提高学生对于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有效地避免了选题的盲目性。(2)学生毕业设计的选题可以来自于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或产学研的课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对于今后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为指导老师的课题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3)以相关专业的国内外竞赛为毕业设计题目,加强了学生对于市场的了解,有效地防止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完成一些虚拟的设计;同时也为教师积累一些指导设计竞赛的实践经验,为以后的教学指导打下坚实的基础;又能为提升学院的知名度、带动低年级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学术环境。(4)题目由学生自定,一方面学生可以依据自己就业的单位或已有意向的单位为背景,尽快熟悉将要工作单位的实际情况,鼓励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与单位项目相结合,或者运用自己的知识为单位的创新提供一些设计。这样既满足了对学生能力的鉴定,又使学生尽快的融入自己的工作。另一方面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通过开题报告形式来陈述自己对选题的认识与理解,以及对选题所做相关的前期准备,特别是对自拟题目创新性、可行性等进行分析,指导教师要在内容、形式、可行性等多方面严格审核,使学生的毕业设计在专业设计范围内与自己的兴趣相结合,展示学生专业创新性与个性化设计相结合的能力。

2.2 开展“导师负责、联合指导”的模式

由于选题注重从市场的实际需求出发,因此采用学校导师负责和企业联合指导的方式,对学生设计能力的提高和对市场现状的分析、就业能力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这种模式克服了传统毕业设计虚拟化的缺点,有利于锻炼学生与企业间的沟通合作能力,便于学生进行调研实习,了解相关行业最新的发展现状,为今后的就业提供实践经验;同时也有效地保证学生毕业设计进度和质量,为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于指导老师而言,应具有教师和设计师的双师角色,既有利于最新设计信息和技术的交流与沟通,又提高了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价值,为今后的设计课程指导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通过各种渠道实时掌握设计类专业国内外前沿理论和业内动态,同兄弟院校、企事业单位、设计公司多多交流,从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相关交流、总结指导方式方法,为培育出应用型、创新性人才做充足的准备。学院也可利用与企业良好的合作关系,真正了解市场的人才动态需求,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养,缩短学校与社会的差距,培养出更切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2.3 培养团队合作的设计模式

设计学专业涉及工业设计、广告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多个领域,跨越艺术、机械、建筑环境等多学科,同时也包含材料、结构、工艺、市场、销售等相关知识,因此从整体的教学程度而言,应力争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应用型、创新性的多元化的复合型人才。比如一个完整的市场产品设计过程需要有市场调研、设计定位、草图概念设计阶段、设计材料学期、结构力学分析、工艺选取、优化设计、包装、销售等多方面的人才相互协作完成,因此学生可根据四年的知识积累及自己的兴趣和学习情况,可跨院系由3~5人组成跨学院间的创新团队模式,各个学院的指导教师共同协作来共同完成一项毕业设计项目,既有利于把设计做的更深入和全面,又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团队合作精神。

2.4 毕业设计的新模式与评定

为了全方位地锻炼学生,并检验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从事研究、写作、创意和设计制作的综合能力,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确定新型毕业论文/设计的项目模式为:A+Dx[其中A:毕业论文(广告学)D:毕业设计(依据专业进行详细分类)]和Bx+C[其中B:毕业设计(依据专业进行详细分类)C:策划书或设计说明书(工业设计、广告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由于专业特性而选定的A+Dx和Bx+C模式应分别设定成绩评定方式A+Dx模式以A*80%+Dx*20%评定;Bx+C模式以Bx*70%+c*30%评定。

其中:A=A11+A12+A13+A14。A11:毕业论文写作过程考核≤15分;A12:毕业论文质量由指导教师评定≤25分;A13:毕业论文质量由评阅教师评定≤20分;A14:毕业论文答辩成绩≤40分,Bx=B11+B12+B13+B14+B15;B11:毕业设计过程考核≤10分;B12:毕业设计质量由指导教师评定≤15分;B13:毕业设计质量由评阅教师评定≤20分;B14:毕业设计展示成绩≤15分;B15:毕业设计答辩成绩≤40分;C:策划书或设计说明书成绩≤100分,Dx=D11+D12;D11:毕业设计过程考核≤40分;D12:毕业设计质量由指导教师评定≤60分。特别是针对在国内外参加竞赛获奖的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的同学,在评分标准钟加入创新能力评价因子,视工作量的情况予以奖励。

3 结论

面对社会市场日益需求的变化,毕业设计设置环节也要紧紧围绕应用型、创新性艺术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专业基本能力、基础知识为基本出发点,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与能力的提高,以此形成一个由精选题、多指导、重实践、新模式、新评价、立体式的毕业设计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 王若鸿.工科院校艺术类专业毕业设计选题的创新改革[J].设计教育.

[2] 傅黎明.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论文的研讨[J].装饰,2002(10).

[3] 周静.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探索与研究[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01).

[4] 付晓莉.工业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性研究[J].大学教育,2013(06).

作者:韩冬楠 侯晓鹏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计算机控制中网络通信的论文下一篇:问题驱动学习计算机应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