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区总体布局规划

2023-02-01

第一篇:高校校区总体布局规划

学校区总体规划2012

富蕴县第二初级中学校园规划方案

我校根据富蕴县对城区总体规划,为把校区建设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风格独特的花园式、生态型的校园,要求规划高起点、高标准、具有超前性、体现时代性、具有现代性、体现活泼性,做到人与景物的和谐统一,特将规划设计的有关事宜分述如下:

一、总体规划思路

(一)总体规划理念

学校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生长体,教学是学校的核心,因此,校园总体规划应达到具有:活力、简约和宽松的境界。

活力——象征校园是一个生命体,可一次规划、分期建设、不断发展。

简约——崇尚现代科学严谨、简洁的精神。

宽松——塑造培养人才个性和潜力发展的土壤,创造有利于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的良好功能关系。

(二)总体规划原则 1.系统论的原则

总体规划始终以系统论为指导,整体地、全面地、系统地考虑问题。

2.动态设计的原则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充分考虑校园规划建设的适应性、灵活性和发展的弹性,力求远期发展和近期建设的平衡,体现规划设计的现实性、经济性和可操作性,形成建设发展的良性循环。 3.生态保护的原则

利用校园丰富的自然环境,营造洁净、高效、人性化的生态环境,注意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避免建设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保持环境的整体性。 4.以人为本的原则

充分考虑校园的发展、管理和运作模式,以及各种人员的行为特征,以此为基础进行空间和环境设计。优化建筑群的合理分区及其相互关系,形成整体的建筑群体关系。注重室内外空间环境的渗透及景观视线效果,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创造满足使用要求的建筑空间环境。体现自身特色,利用自然景观,同时创造新的人文景观,倡导具有时代气息的校园文化。 5.绿色校园的原则

规划设计紧扣“花园式校园”的主题设计各种功能用房,体现环境意念和绿色校园的文化内涵,创造有利于师生学习、活动与教学科研的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校园环境。

(三)规划结构与功能分区 根据校区地块呈长方形的特点,总规划布局把功能相同和相近的建筑适度聚集,形成两大功能区块格局,从而节约土地资源,共享公共空间。总图布局形成两大功能区块:

第一区块:教学区。该区是学校公共设施综合体,将教学主楼、活动场等组合在一起,形成校园的主体建筑群。

第二区块:活动区。该区是体育设施群组,由室外田径场、地下冬季训练室等构成,形成校园的体育活动中心。

(四)功能分区的建议

1、规划设计要因地制宜,突出个性,做到布局合理,设施齐全。循以人为本原则,利用规划设计的手法,以环境艺术和景观设计为烘托,充分体现建筑物的空间形态和校园环境的内在联系。校园整体规划要视野开阔,景观气派。

2、规划要与地区文化、区域文化相结合,把校园 文化融入学校总体规划之中。规划设计要与地区气候、地形特征相协调。

3、要突出校园环境建设,根据规划区内的地形特征,充分利用规划区内以活动场、绿带、树木、流水等,通过点、线、面的有机结合,营造一个具有浓郁文化氛围的育人环境,实现春华、夏荫、秋实、冬绿,使校区成为四季常绿、花园式、生态型的校园。

4、建筑风格应朴素、简洁、典、大方,具有鲜明的个性,寓意于校园。

5、设计应重点考虑标志性建筑。与原有建筑的衔接。

6、总体规划容积率,绿化率,建筑密度。

7、新校门要与校园整体风格相适应,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重点学校的特点。

8、所有强弱电、管网均采取暗铺。

9综合布线设计,各建筑均设置通讯、网络、有线电视、有线广播等端口。

10、校区地块一次性规划,分期建设。

二、2012年,校园建设规划:

1、中学生课桌凳:400套,每套450元,共计18万元。

2、会议室会议桌:70套,每套600元,另加主席台桌凳4套,每套1000元,共计4.6万元。

3、电子屏幕(LED),学校大门口6平方米,小学楼13平方米,四楼会议室5平方米,预计12万元。

4、校园电视台班班通需要电视20台,每台4000元,预计8万元,布线安装费4万元,共合计12万元。

5、电子备课室需电脑20台。每台4000元,预计8万元。

6、粉刷中学部教学楼内外需要20万。

7、学楼前拆迁后空地绿化、美化及文化长廊建设共1865平方米,需要50万。

8、学校后操场两家住家户拆迁需要100万。

9、篮球场安装高杆灯6盏,厕所前安装路灯4盏,教学楼前安装路灯5盏,每盏4000元,共计6万元。

10、由于学校连年扩班,学校校舍已经不够使用,需再盖4000平方米综合楼一幢。

11、配备图书。

12、配备班级多媒体教室。

第二篇:北建工新校区总体规划

北建工新校区总体规划及单体设计

新校区选址概况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新校区校址位于大兴区黄村卫星城芦城高教园区,南临清源西路,北至清源北路,西距芦求路250米,东临西永路,总用地63.51公顷(合952.6亩)。该地块被十字形规划道路划分为四块,形状规整,地势平坦,交通方便,距黄村镇中心3公里,地块西侧和南侧分别与芦城工业开发区、市第三体校隔路相望。

新校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总用地面积: 63.51公顷(合952.6亩) 总建筑面积: 35.0924万平方米

(其中:一期建筑面积: 16万平方米,

二期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 容积率: 0.7 绿地率: 40—45% 建筑密度: 30%

建筑控制高度: A-09 60m;A-03 30m;A-04 30m;A-10 30m

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 2006年5月,学校正式启动新校区规划设计工作,7月7日-11日,学校面向全体师生员工举行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方案征集作品公开展示评选。

2006年7月16日,学校举行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方案专家评审会。

2006年9月15日 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方案颁奖。

2008年9月1日,新校区修建性详规设计方案调整讨论会。 2008年10月29日,新校区修建性详规设计方案报批版征求意见会。

2006年7月7日-11日面向全体师生员工举行 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方案征集作品公开展示评选活动

2006年7月16日举行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方案专家评审会

2006年9月15日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方案颁奖

2008年9月1日新校区修建性详规设计方案调整讨论会

2008年10月29日新校区修建性详规设计方案报批版征求意见会

总平面图

交通与绿化规划

新校区总体规划鸟瞰图

基础教学楼

基础教学楼作为新校区单体建筑占地面积最大;建筑功能最复杂的建筑综合体,是学校一期建设的重要标志性建筑。

基础教学楼建筑功能将满足全校

一、二年级本科生(3500学生)、研究生公共课程基础课教学需求及相关学院教学、科研、管理、办公等工作需求。基础教学楼建筑综合体由:公共教室资源;文法学院;理学院;计算机教学与网络信息部(简称计信部)及公共开放空间五部分功能组成。其中,公共教室资源为面向全校开放管理;文法学院、理学院、计信部三个单位既有面向全校开设的公共课程、实验实习课程,又有各自的教学科研、办公要求,尽可能相对独立布置,设独立出入口,便于管理;公共开放空间为基础教学楼公共教室资源人流集散活动空间,同时兼具交通联系,学术交流,休息活动等功能。

基础教学楼各部分用房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宜采用分区间多方向设置出入口,便于使用、管理。根据各类使用功能合理组织大量人流疏散。建筑空间应简洁、高效、安全、节能、环保。

总建筑面积:47865平方米

地上5层:39603平方米 地下1层:8262平方米 设计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经管-环能学院

经管—环能学院建筑组团是学校一期建设重要的教学建筑。该组团建成后将满足经济与管理工程学院(简称经管学院)和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简称环能学院)两个二级学院本科生、研究生专业课教学、毕业设计、实验实习等教学及实践教学环节需求,同时满足教师日常办公、科研的工作需求。建筑组团设置有地下机房与地下停车库。

建筑面积:23072平方米

地上5层:21493平方米 地下1层:1579平方米 设计单位: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金工-电工电子实训中心 新校区金工、电工电子实训中心作为一期建设中实践性教学重要功能建筑,承担着全校学生金工和电工电子的通识教育及实训任务。因功能类似,按一个建筑单体考虑设计,但分区应相对独立。

(1)金工实训中心

金工实训中心是培养大学生机加工实践能力的基地。主要包含车、钳、洗、刨、磨、钻、铸造、电焊等实训工种。另外,设置数量不等的现代数控机床和金属加工设备。设置一定数量的相关工种和成果展示区,能够对机加工技术的发展沿革进行展示和说明及展示学生成果。

金工实训面向全校,每学年培训本校学生20个班级约660人次,每期培训2个班,时间为2~4周(根据专业而定),共用2个学期20~40周完成。

(2)电工电子实训中心

电工电子实训中心是培养大学生电工电子技术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基地。主要分为电工实训和电子实训,包含照明电路、配电箱柜的组装与调试,焊接技术,电子装置的安装与调试等实训内容。设置电工和电子技术的展示区,能够对工和电子技术的发展沿革进行展示和说明,以及学生成果展览区。

电工实训面向全校,每学年培训本校学生1500人次左右,每期培训2~3个班,时间为1~2周(根据专业而定)。电子实训面向电信学院,每学年培训本校学生280人次左右,每期培训2~3个班,时间为1~2周。 金工和电工电子实训中心两部分用房相对独立,应根据功能分区合理设置出入口,便于组织教学和日常管理。根据各类使用功能合理组织人流、物流。建筑空间应简洁、高效、安全、节能、环保。

金工、电工电子实训中心除应能满足相应的功能外,同时应考虑与邻接的机电学院和电信学院组团在建筑外部空间及建筑形式上形成相互呼应的有机整体。

大型机床设备和有较大震动的机械应安置在首层车间,车间内要安装5吨天车,设置1.5吨货运电梯。金工实训中心要考虑设备的出入;加工原料和废料的出入及存储;外部要有良好的交通通道。

建筑面积:4849平方米 建筑层数:4层 设计单位: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学生宿舍楼

(1)学生宿舍布局宜采用公共内走廊式布局。设公共盥洗、卫生、淋浴及其他生活设施。

(2)学生宿舍建筑面积按生均10m2标准设计。

(3)每间寝室按4人布置,面积不大于26m2,设置阳台。寝室内布置桌/床组合家具,净高不小于3.05m。

(4)首层门厅应按高档公寓门厅设计,首层设前台管理办公室(值班室) 30 m

2、贵重物品寄存室 15 m

2、会客室 30 m

2、网络控制电子信息屏。

(5)宿舍各层公共卫生间、盥洗室间数及位置,公共走廊应合理布置,面积适当高于现行设计规范要求,平面布局尽可能减少对学生寝室的影响。

(6)各层布置一处自助淋浴间。

(7)学生宿舍用电应照明、插座(按生均5孔布置)、空调(电扇)分路控制单室计量并有安全保障措施。寝室与公共空间用电亦需分路控制管理。

(8)每间寝室电话、电视、网络(每间寝室按6个信息点布置)综合布线。学校根据需要适时开通。 (9)学生宿舍公共空间布置广播、监控摄像、烟感报警及消防设施。

(10)学生宿舍每层设电供开水间,垃圾储运室(含垃圾道)。 (11)学生宿舍每层设不少于30m2的交流活动室。

(12)学生宿舍应注重安全防护设计,包括外立面防攀爬、消防疏散、逃生、用电保护等。

(13)学生宿舍装修标准:地面采用水磨石,盥洗室采用通长水池;男卫生间小便池选用不锈钢通长小便槽;卫生间墙面贴瓷砖;其他公共部分做油漆墙裙;门窗造型应坚固耐用,安全环保节能。

1-4#学生宿舍楼

总建筑面积:27734平方米 建筑层数:6层 设计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5#学生宿舍楼

总建筑面积:12902平方米

地上9层:11769平方米 地下1层:1133平方米 设计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学生综合服务楼(6#)

学生综合服务楼位于新校区学生宿舍区的核心位置。该项目与环境设计形成整体,建成后将满足学生课余生活服务、休息、娱乐及课外活动等功能需要。同时,学生综合服务楼地下及部分地上建筑用于学生宿舍区设备用房及物业办公用房,由于新校区建设分期实施,综合服务楼的使用功能应具备调整的可能性。

总建筑面积:3995平方米

地上1层:2363平方米 地下1层:1632平方米 设计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学生食堂

学生食堂作为新校区一期建设中重要的功能性建筑,担负着为一期学生教职员工提供就餐场所的功能。同时应考虑与邻接的经管环能学院组团在建筑外部空间及建筑形式上形成相互呼应的有机整体。

建筑使用功能应满足新校区一期建设规模教职工及学生约4500人的日常就餐的需要。建筑空间应简洁、高效、安全、节能、环保。各使用空间应满足《北京高校标准化食堂标准(2008版)》的要求。

总建筑面积:5997平方米 建筑层数:3层

设计单位:北京林产工业设计研究院

青年教师公寓

青年教师公寓作为学院教师居住建筑,注重建筑实用性、经济性、安全性、建筑美学特性、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总平面设计充分考虑人流方向及人流量,合理组织人员及机动车出入口位置,地上设置适量临时停车位便于使用、管理和人员疏散。根据建筑功能组合及设备条件合理布置楼层空间。根据使用需求可在必要位置设置电梯满足建筑无障碍设施条件。建筑单体造型新颖,特色鲜明。

总建筑面积:17384平方米

地上9层:15692平方米 地下1层:1692平方米 设计单位:北京建工建筑设计研究院

体育场及看台

体育场建筑是新校区一期建设中占地面积最大的唯一一座标志性体育建筑。

体育场将满足全校学生(一期3500学生)体育教学及研究生、教职工体育锻炼的需求,并应综合考虑远期体育馆及运动场地建成后举办高校运动会、地区性体育比赛的可能性。

本项目设计任务包含两部分内容: 1.场地总平面设计 (1)设计人在校区详细规划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区内人、车交通流线,合理安排进出体育场和看台建筑的出入口位置。

(2)在约1.7公顷的用地上布置一个标准足球场和400米标准跑道、100米和110栏标准跑道,以及跳远沙坑和其他室外运动训练器械的空间,在满足日常体育教学的同时,综合考虑将来举行高校运动会田径和足球比赛的可行性。

(3)场地周围应考虑夜间照明,满足学校晚间体育训练的需要。考虑安装室外电子大屏幕。

2.看台建筑设计

体育场看台建筑主要由露天看台、室内跑道、体育用房、管理办公用房、公共浴室等主要内容构成。其中公共浴室供全校职工日常使用。

(1)看台按照2000席设计,满足学校集会和举行各类比赛观赛的需要。在看台视线最佳的中心位置设置容纳80-100席位的主看台,举办重要活动时可考虑通过临时搭建的方式组建带桌的主席台。主看台上方设置遮阳雨篷。

看台下部及周边用房应按照使用功能进行动、静分区,合理组织各功能区域,形成既相对独立互不干扰又联系方便的统一整体。同时,作为体育建筑和学校集会的场所,设计人应充分考虑各类人群的流线组织,在方便使用的同时避免人流过度集中,造成疏散拥堵。建筑空间应力求简洁、高效、安全、节能、环保。 室内跑道是保证学校全天候体育教学的重要设施之一,设四条110米直线跑道,两侧及两端设置必要的运动缓冲区。在适当的位置设置室内跳远和跳高场地,并考虑必要的热身和训练器材摆放场地。此部分空间应保证充分的通风和采光条件,以及适当的冬季采暖条件,场地布置应便于器材出入,便于清扫保洁。

室内跑道空间的设计应同时考虑将来举办足球比赛时临时改造成相应比赛用房,以及赛后恢复成原来场地的可行性方案。

体育用房包括体育部办公用房、各类健身房、运动员更衣室、器材室、体质测试室等,根据各用房使用性质,应保证位置合理、使用方便、流线顺畅,减少相互间的干扰。

管理办公用房作为体育教学的后勤部分,应保证相对独立和安静的办公环境,方便相关人员出入。

总建筑面积:5114平方米

地上3层:3414平方米 地下1层:1700平方米 设计单位: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后勤综合办公楼

后勤综合办公楼是新校区后勤部门集中办公的场所,集医疗服务、生活服务等面向学生及教职工的服务功能,以及园区能源、安保、消防等校园管理综合职能,在充分体现人文理念的同时,实现园区内环保节能型的科学管理。

总建筑面积:4521平方米 建筑层数:4层

设计单位:北京建工建筑设计研究院

第三篇:港口总体布局规划编制办法

交通部关于颁发《港口总体布局规划编制方法》的通知

((90)交计字58号1990年2月4日)

为了强化港口发展的行业管理和宏观控制,健全港口建设的科学管理机制,使港口总体布局规划工作程序化、规范化、方法科学化,现发布《港口总体布局规划编制办法》,自一九九0年二月四日起施行。

港口总体布局规划编制办法

第一条 为了强化港口发展的行业管理和宏观控制,健全港口建设的科学管理机制,使港口总体布局规划工作程序化、规范化、方法科学化,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港口建设前期工作和港口总体布局规划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吸取国内外制订港口总体布局规划方面的有益理论和经验,结合当前我国港口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港口总体布局规划是根据全国资源、生产力布局和港口自身特点以及未来的发展战略,制订的布局性规划。它是港口建设管理大系统中决策管理系统的重要环节,属港口建设前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制订中长期建设规划、计划,选择建设项目的主要依据。是确保港口持续、稳定、协调发展,防止盲目性和随意性的重要手段。港口总体布局规划属港口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城市总体规划的具体充实、完善。

第三条 制定港口总体布局规划必须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战略方针和战略目标,充分体现党的十三大确定的“以发展综合运输体系为主轴的交通业”的方针和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方针;牢固树立全局观点,使港口的总体布局规划服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总战略、总目标,服从于全国运输网和全国港口布局规划,妥善安排港口的集疏运布局;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有关政策、法规和有关制度,严格执行港口工程有关的经济、技术标准。

第四条 港口总体布局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在充分的调查研究和必要的勘察工作基础上,深入剖析港口现状,研究港口发展中的问题,揭露存在的主要矛盾;要通过定量分析,论证港口的经济腹地,预测规划期的发展需要;确定港口的性质与功能;根据深水深用,浅水浅用,各得其所的原则,做出港口所在城市辖区的不同岸线、不同水域、不同港区的合理布局和全港的水、陆域的总体布局,明确不同港区的具体功能;划定港区水、陆域界限,标明港界坐标;根据发展预测提出分期实施的建设序列。

第五条 制定港口总体布局规划要坚持实事求是,讲究科学,讲究经济效益的原则。一切要从国情、港情实际出发,放眼未来;既要吸取国内外有益的经验和技术,又不能盲目追求高标准,规划方案要以科学数据为依据,水域、陆域规划需具备必要的钻探、测量资料,要通过多方案比较,优选最佳方案,妥善处理各类港区,各种码头泊位的布局。

第六条 港口总体布局规划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港口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现状及评价;要通过历史发展的分析,认识特点,提示矛盾,提出问题;要通过现状分析和发展预测,论证港口的性质与功能,确定港口的经济腹地;要通过多种方法科学预测未来港口的发展水平,分析发展特点;要从港口的货源特点和自然条件出发,进行到港船型的发展预测;根据岸线和水陆条件,结合客、物流特点及本地区经济发展格局做出包括岸线利用、陆域布局、水域布局、港区划分、港界划分、环境保护、配套设施在内的总体布局规划;反映实施总体布局规划所安排的建设序列;提出总体布局规划方案中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措施和建议,并附有反映规划方案的有关图纸(详见附件:港口总体布局规划文本格式及内容要求)。

第七条 港口总体布局规划由港务局负责组织编制。编制港口总体布局规划必须由拥有经济、营运、工程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专门工作班子负责。凡没有专门规划工作班子的单位,属大、中型港口可委托持有甲级设计证书的水运工程勘察设计院和规划院承担,地方小型港口可委托持乙级设计证书单位承担。大中型港口总体布局规划编就后应由港务局先行组织预审后再上报交通部一式三十份,同时抄报所在省、市政府主管部门。地方小型港口总体布局规划编就后应由地方港航部门先行预审后再上报省、市人民政府主管部门,抄报交通部。内河港口同时抄报所在的水系规划办公室。

第八条 港口总体布局规划上报后,大、中型港口由交通部与所在省、市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有关专家进行联合审查,提出审查意见。港务局根据审查意见,组织修改后,由交通部与所在省、市人民政府联合审批。地方小型港口的总体布局规划由省、市人民政府主管部门组织审查,交通部交通部授权的水系规划办公室派员参加,审查后的总体布局规划由省、市主管部门办理审批文件。审批后的港口总体布局规划,未经审批机关批准不得任意修改。

第九条 凡港务局委托规划设计单位编制的总体布局规划事前要签订合同,要明确具体要求,规划报告经主管机关审查如不符合要求需要修改时,规划设计单位应负责限期完成修改补充任务。

第十条 港口总体布局规划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规划报告、规划图纸、主要附件等。规划报告的外形尺寸按十六开(210mm×297mm)装帧,规划报告要与规划图纸合并装订,上报文件封皮为浅兰色,审批后颁布文件的封皮为湖兰色。

第十一条 本办法对海、河港口,新港口、新港区开发和老港口技术改造的总体布局规划均适用。地方小型港口,各省、市可根据本办法基本原则,结合各自情况适当简化,制订补充规定。

第十二条 本办法的解释权属交通部。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一九九0年二月四日起施行。

附件:港口总体布局规划文本格式及内容要求

Ⅰ.封面格式

××港总体布局规划

××港务局

年月

Ⅱ.扉页格式

××港总体布局规划

编制单位(盖 章)

单位负责人(签 章)

总工程师(签 章)

项目负责人(签 章)

主要专业负责人(职务或职称)

参加单位(盖 章)

主办人(职务或职称)

参加人员(职务或职称)

Ⅲ.目录

目录

第一章 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现状及评价

第一节 地理位置

第二节 自然条件

第三节 现状

第四节 评价

第二章 吞吐量发展水平预测

第一节 经济腹地

第二节 吞吐量发展水平预测

第三章 性质和功能

第四章 船型发展预测

第五章 岸线利用规划

第一节 规划原则

第二节 岸线利用规划

第六章 总体布局规划

第一节 规划原则

第二节 陆域布局规划

第三节 水域布局规划

第四节 港界

第七章 配套工程布局规划

第八章 环境影响评价及环境保护规划

第一节 规划港区的环境现状

第二节 规划期各个阶段的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分析

第三节 港区可能出现的生态变化

第四节 控制污染和生态变化的规划和治理措施

第五节 环境影响分析和评价

第九章 规划的分期实施

第十章 问题及建议

附图

1.经济腹地形势图

2.港口所在地理位置图

3.港口现状图

4.港口总体布局规划图

5.港口集疏运通道规划图

6.港口水、陆域界限图

附件

吞吐量发展水平预测报告

Ⅳ.文本格式及内容要求

前言

一、概述港口的历史发展沿革和编制规划的依据(包括主要参考文件)

二、规划目标、原则和方法

三、规划期限

第一章 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现状及评价

第一节 地理位置

概述港口的地理位置、交通概况。

第二节 自然条件

在充分调查研究和必要的勘察工作基础上,全面地概述现有港区及规划发展区的气象、水文、地质、地貌、地震等的基本情况和江、海岸线资源的特点。

第三节 现状

概述现有港区陆域、水域的基本情况;码头岸线、泊位、库场、装卸线、配套设施及其能力;上一个五年计划和规划前一年的客、货吞吐量;重要公用设施、各种集疏运方式(水路、航道、公路、铁路、管道)的布局、线路长度、技术标准、能力等基本情况。

第四节 评价

通过对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现状的分析,综合评价港口在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及综合运输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发展条件;提出港口的发展优势和存在问题。

第二章 吞吐量发展水平预测

第一节 经济腹地

阐明经过论证后的经济腹地(包括直接腹地与间接腹地),与毗邻港口经济腹地的关系。

第二节 吞吐量发展水平预测

分析论证经济腹地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趋势,提出规划期内二000年与二0二0年的货、客吞吐量预测水平。以附表说明各规划水平年主要货种的进出口、内外贸及各种集疏运方式的客、货吞吐量。详细调查、分析、论证报告作为附件。

第三章 性质和功能

阐明港口的性质、功能,明确今后发展方向和目标。

第四章 船型发展预测

根据预测货种及吞吐量、流向、港区自然条件等,确定不同港区、不同规划水平年、不同货种的代表船型。

第五章 岸线利用规划

第一节 规划原则

根据港口的地位、作用、性质和功能,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结合岸线资源特点,提出具体的岸线利用规划原则。

第二节 岸线利用规划

根据海(江)岸线的实测资料,结合自然条件和利用情况,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通过方案论证,提出公用码头、工作船码头、货主码头区、沿海(沿江)工业区、旅游生活区等各类港区岸线利用规划方案及远期预留岸线。

第六章 总体布局规划

第一节 规划原则

根据港区特点和发展要求,按照功能并举、合理分工、协调发展、集疏运畅通、互不干扰的原则,提出规划期限港区总体布局规划的具体原则。

第二节 陆域布局规划

根据规划期限的吞吐量、货种和船型,确定不同性质的港区;根据自然条件、港区性质,确定各港区的平面布局和高程规划;核算确定各类港区所需的生产、生活、安全、公用设施所必需的陆域面积和陆域纵深(商港陆域纵深原则上按不少于1.0—1.5公里考虑);规划港区陆域。

第三节 水域布局规划

根据到港船舶所需的确保安全的锚泊区和进港安全航行需要,结合水域条件,提出水域(包括航道、锚地、抛泥区、港池掩护、助导航等设施)布局规划。

第四节 港界

根据港区陆域、水域的布局规划,阐明港区水、陆域范围和界限,并计算出轮廓线控制点的坐标,及为将来发展预留港区的位置及范围。

第七章 配套工程布局规划

港口配套工程主要包括:疏港公路、内河、公路、管道和给排水、供电、通信导航以及安全监督、救助打捞、港作船舶、航务、航道等,应分别分析、阐明各个规划阶段其能力和需求的适应程度,并制定相应的布局规划。

第八章 环境影响评价及环境保护规划

根据港区规划中货种的流量和特点,重点研究港口水、陆域的主要污染源,制定各个规划阶段的防污染综合治理措施以及港区规划绿地的平面布局。主要内容有:

第一节 规划港区的环境现状

第二节 规划期各个阶段的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分析

第三节 港区可能出现的生态变化

第四节 控制污染和生态变化的规划和治理措施

第五节 环境影响分析和评价

第九章 规划的分期实施

根据各个规划阶段的吞吐量发展水平和水、陆域平面布局,提出港口总体布局规划分期实施的、相互衔接的建设序列。

第十章 问题及建议

主要反映总体布局规划中有待进一步科研、论证的重大技术问题和需要上级主管机关解决的重大问题。附图

1.经济腹地形势图

2.港口所在地理位置图

3.港口现状图

4.港口总体布局规划图

5.港口集疏运通道规划图

6.港口水、陆域界限图

附件

吞吐量发展水平预测报告

第四篇: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调研报告

调研时间:2011年8月31日

调研地点: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新校区 调研方法:实地考查

调研目的:通过对大学校园总体规划设计的实例调研,了解了详细规划的基本任务及规划方法,熟悉了校园总体规划设计的手法,巩固加深了对城市规划理论及工作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对实际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

一、区位及环境条件分析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新校区位于龙子湖高校园区,金水东路与新107国道交叉口东,占地面积1770亩,规划学生规模18000人。学生于2005年开始入住,目前有9000多名学生在新校区生活,完成的建筑面积有33万平方米。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新校区区位图

新校区远离喧嚣地区,周围环境安逸,适合学生在此安心读书,周围有很多所二本院校,河南中医学院,郑州航院,河南财经学院等。学术氛围比较浓厚。

学校主入口对着的是金水东路,学校西面是交通要道107国道,而其他四条条交通路线分别为文苑南路,相济路,龙子湖南路,博学路。龙子湖高校园区是围绕龙子湖而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的新校区位于高校园区的南面。

从整个郑东新区的规划来看,龙湖高校园区的发展不容忽视,这个高校园区为新区的发展提供了人才和知识,所以龙湖高校园区的规划至关重要,在这个要素下,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新校区的建成为龙子湖高校园区的蓬勃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为郑东新区实现“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的建设目标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校址的选择是规划的第一步,校园选址所要解决的是学校与外界的空间联系问题,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而且对城市的发展和城市的经济文化生活具有重大的影响。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新校区选在龙子湖高校园区,与郑东新区的发展联系起来,与周围的众多高校联合起来,成为未来郑州高等教育发展的中流砥柱。

新校区的用地形状大致成多边形,有五条道路包围在一周。在新校区生活的主体是学生和老师,除了平时的教学活动,师生们的生活区也在校园内,用地的结构也大致有教学区、生活区、后勤服务区、体育运动区、道路、绿地等。

新校区位于平原地带,地势平坦,位于华北地区,是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

二、功能结构分析

功能结构分区图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新校区的组团式布局明显,而且分布合理。主要分为教学区、生活区、体育运动区等。在校区中央由环道组成最重要的组团教学区,可以看出,整个校园规划独具匠心的地方就在教学区,重要景观也分布在此。教学楼和主要办公楼呈块状分布,与景观布置相得益彰。生活区主要有学生宿舍和教师公寓。学生宿舍分布在环道两侧,分为两个组团,其中每个组团中各规划有一个食堂,目前第二个刚刚完工,还未投入使用。这样把教学区放在中间,宿舍在两边,使学生的出行路线最优化,都能达到方便快捷的目的。在环道最北面的是教师公寓,目前已经完工,并且可以入住。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公寓也采用了内环的模式,与校园整体规划相呼应。体育运动区分布在两个生活区旁边,这样的设计使学生的课外活动十分方便,离宿舍和食堂都很近,也使整个校园规划均衡分布。另一个组团是分布在主入口两侧,呈“U”型分布,是专业教学楼的所在地,目前尚未完工。

三、交通环境现状分析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新校区四周的交通状况为:南侧金水东路,西南侧文苑南路,西北侧相济路,北侧龙子湖南路,东侧博学路。其中金水东路是城市主干道,其余为城市支路。校园的主入口正对着主要干道金水东路,其余三个入口分布在周围三条支路,学生出行极其方便,而且选择多样。

从校园内部分析,校区的主干道为环形,由各个组团分割开来,环道位于校区中心,包围着教学区和三个人水景,这三个人工水景的分布又巧妙地对环道中的交通进行分割,避免了极为单调的几何直线,曲线化的分割使得小路更加自然生动。而其他支路的布置则是根据组团的大概形状围合而成,力求与周围的环境和谐相处。

主干道

1主干道2

校园的主干道,也就是环道大约有12米宽,中间被绿化带隔开,车辆单行通过,路两旁设有人行道,有效避免了高峰期人流车流的混杂。校园次干道大约6米宽,沿组团布置,有效的结合了道路两旁的绿化设计,为整个学校创造了良好的居住环境。道路人车分流方面不强调绝对的人车分流,更多的强调是人与车的和谐共处,通过道路的深化设计,如设置路障等,限制车的速度,减少对人的过分干扰。

在停车设施方面,设有专门的停车位,但是在考察中却发现还没有完善好,规划地还是草坪。车子直接停放在草坪上,或者在不该停放的位置,随着校园的建设逐步完善,我觉得停车场也该整整了。

停车场

四、景观绿化分析

从新校区的景观规划来看,校园内部的水系为线面结合的布置模式,与一般的线性水系相比,丰富了景观资源,提升了景观价值,并均衡了整个校园的景观特征。从平面图可以看出,水系主要分布在内环中,呈三个不规则形状出现,是整个新校区的景观中心。从入口处到教学区有一条景观大道,沿途将绿化带的宽度、形状做出改变,从而创造出富有层次、变化、立体感的景观。

水景1

水景2

在细节方面,新校区做的不足,楼间空地的绿化做的有些简单,没有刻意地去规划,另外还有大片的未规划的土地闲置(如下图),影响整个景观系统,给它做些简单的修整就好。

楼间绿化

闲置土地

道路绿化 杨柳拂堤

在绿化设计上,校园绿化设计要根据学校的地理位置、自然地形地貌以及学校的各功能区域,合理运用点(道路两边的树)、线(绿化带)、面(草坪或大面积植被)的绿化手法,科学布置各绿化组团或中心广场,从而创造优美如画的校园环境。通过景点或小品、雕塑等设计,有利于形成高校自身独有的文化内涵。新校区的绿化系统采用中心放射,分级设计的布局。以内环为中心,呈网络化分布到四周。校区的道路绿化做的十分到位,运用线状种植的传统方式体现出校园整洁、朝气的一面。在水景旁边则种植了柳树,做成“杨柳拂堤”一景,十分有韵味。

五、公共建筑分析

在高校的规划中,公共建筑是必不可少的。它们服务于学生,同时又影响着整个校园的面貌。新校区的公共建筑并没有完善,在这里选择商业街和食堂分析一下存在的优势及缺点。

商业街 食堂

新校区的商业一条街位于学校北门附近,离学生宿舍较近,平时购物用餐十分方便,自从新校区启用时它就存在了,根据校区内学生的反映,这条商业街设计的设分人性化,日常生活已经离不开它。但是,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建筑外形不够精细,与新校区整体建筑颜色也不相符,实用性强,但是不够美观。卫生状况也不够好,可以适当改造一下。

新校区的食堂是个很有特色的建筑,算是一个标志性建筑。它的主体是一个圆柱体,外围有一层镂空的假墙。外观简洁、大方,颜色淡雅,与校园整体建筑风格相符合,是新校区十分有特色的地方之一。

七、结语

高校建设是一个持续的建设过程,为避免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以及出现见缝插针和随意建设的情况,需要科学合理的校园规划,从而减少浪费,提高经济效益,保持校园环境整体性。目前新校区的一期规划已经完成,二期规划正在进行当中,它的规划有一定的弹性和应变性,因为我们不难发现某些细节与总平面图的布置已经有所不同。校园规划一方面需要增加通用空间和可变空间的设计,提高空间的适应性,另一方面应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不确定的变化因素采用动态的调控,在保证校园大格局相对稳定的基础上,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局部的补充、完善、调整、优化,以动态调控的手段求得动态的平衡。

通过这次实地调研,我们了解了高校规划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为这次的设计作业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新校区的规划设计指导思想还有各种细节方面的设计也值得我们学习。同时,我对于将要进行的规划设计也充满了信心。

参考文献:

[1]王桂芬.大学校园规划浅析[J].山西建筑,2006 ,32(16) :25226. [2]陈国华.浅谈高校校园的整体规划设计.工程设计与应用研究,2006(2):15一17. [4]吕斌.大学校园空间持续成长的原理及规划方法[J].城市规划,2002,(5):26

第五篇:高校校园总体规划概述

高校分类

一、高校类型:

普通高校:专科,多科,综合——国家统招、委托代培、干部进修、教师进修、自费。 成人高校继续教育:广播电视、职工大学、函大、夜大、进修班提高班自学考试证书制度。

二、高校类别:

综合;

理工:附属科研生产开发基地; 农林:附属农林、畜牧、实验基地; 医药:附属医院;

师范:附属实验中小学; 语文 财经 政法;

艺术:附属艺术展示、演出场馆;

体育:附属体育场馆;

其它

高校组织机构

校务委员会:校长,副校长——秘书长,总务长,教务长。 校级机关 院系机构

1、各种常设委员会

2、校办、外办、教务、科研、生产、人保、财会、行政、基建、档案:

校刊、学报、编辑部;出版社;设计院;研究所;学院-系-专业-教研室与实验室;技术、劳动服务公司、街道办事处、校医院(医务室)、附中、附小、托幼。

3、继续教育学院

4、研究生院

5、图书馆 高校学制

国家统考,保送推荐。

校园规划的基本依据——事业规划主要内容

一、有关上级部门批文及主要规划依据文件、规范、规定。

二、学校性质(综合、多科、专科、住读、走读)。

三、学校类别(综合、理工、农林、医药、师范、财经、政法、艺术、体育等)。

四、学制(学习年限:大专、本科、研究生部)。

五、学校规模(折合全日制本科生学生人数、起始规模、长远规模)。

六、学校组织机构(教学、科研、生产、后勤等)。

七、教职员工编制。

八、重要固定资产估算。

九、建设资金来源,基建标准与控制总投资。

十、建设进度计划。 校园规划的广度与深度

一、广度

1.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高校战略布局。

2.省、市、区、县高校校址选择。 3.校园总体综合规划。 4.校园局部详细规划。

5.老校园的重建、改建与扩建规划。

二、深度

1.规划期限及图纸比例

控制时间 图纸比例

近期规划 5年 1 : 500 中期规划 lO年 1 :2000—1:1000 远期规划 15年 1:10000—1;5000 近期规划:管网设计、竖向设计、单体设计、环境设计。

中期规划:群体布局;道路座标定位、边缘线;分区建筑系数;容积率;建筑层数高度;建筑红线划定。

远期规划:校园主要出入口、道路结构、功能分区、土地利用(近期、远期) 高校校址选择

一、校址选择的基本原则

1.有利于学校——社区——社会的互利互补。 2.少投入、早建成。

3.少占或者不占用农田、尽量利用丘陵山坡。 4.为校园长期扩建留有可能性。

二、校址选择的具体要求

1.适宜的人文环境、自然景观生态环境。

2.良好的自然技术条件(地形、地质、气象水文等)。 3.充足的土地面积与合宜的形状。

4.有利的基础设施:对外交通、运输、通讯水源、电源、三废处理等。

校园与城市关系发展历史

第一阶段:学校附属于城市某栋建筑之中。 第二阶段:学校设于城市独立的建筑之中。 第三阶段:学校拥有多栋建筑或分散于城市街区或集中成城市内形成孤岛。

第四阶段:教学与居住分离 第五阶段:校园规模越来越大

1、城市保留校本部,郊区另建分部。

2、城区保留作分校,郊区另建校本部。

3、近郊形成大学文教区;

4、远郊新建科学城(研究机关一高校、研究机关;高校一研制开发;高校一技术开发)

5、结合旧城改造,校园由郊外回归城市 高校校园规模

一、校园规模可分为起始规模、合理规模以及最大规模。

二、校园规模控制主要有两类基本参数:一是学生人数,二是校园土地面积。

三、校园学生人数合理规模主要取决于事业规划、其规模参数指标

如下:

超大型>15000名(综合、理工) 大 型 9000--15000名(综合、理工、师范) 中 型3000—9000名(理:

12、师范、农林、医药、财经、政法) 小 型 500~3000名 (艺术、体育)

四、校园合理控制土地面积

理论依据:校园内师生课间交往以步行为主,一般课间活动时间10—15min,校园中心合理课间活动半径为5min步距:

即80m/minX 5min=400m(r) ∏r2=3.14×(400m)2≈=50公顷

校园合理用地活动半径宜为10min步距:

即80m/minX lOmin=800m(R) 故校园占地面积应为

∏R2=3.14X(800m)2≈200公顷 在上述校园面积范围内,由于规划布局不当(如教学区不够集中)或超出上述校园中心区面积范围.师生将借助自行车交往活动。

五、某些院校特殊用地,如农林类院校实验用地、工程院校特殊科研实验用地、体育院校运动场地,以及附属高校的专门研究、开发、生产用地应特殊考虑。

六、校园园址中固有的河湖林地、文物保护或生态环境保护用地应予特殊考虑.

七、非城市型校园应考虑校园用地就近扩充的可能性。

高校校园推荐土地利用定额(单位:m2/生) 学校规模 校舍建筑用地 体育用地 集中绿地 总用地 500~3000 48 15 7 70 3000~9000 46 13 6 65 9000~15000 44 11 5 60 >15000 42 9 4 55 高校校园推荐分区建筑系数、建筑面积系数: 分 区 用地比例 建筑系数 建筑面积系数 教学科研区 28~30% 20—25% 80一120% 教工生活区 28—30% 20一25% 80一i20% 学生生活区 15--18% 20—25% 80—120% 后勤生产区 8—12% 25—30% 30~60% 文体活动区 12~15% 校园布局

一、影响校园布局的主要因素:

1、校园与城市关系。

2、校址的社会、人文、自然环境。

3、学校性质、规模、层次结构。

4、校园规划设计理论与建筑思潮。

二、常见校园布局的四种形式:

1、辐射型:教学区位于校园几何中心,其它各区成环状围绕教学区布置,呈辐射状向外发展。

特点:①布局集中紧凑。

②教学区发展受限制。

2、分区型:教学区位于校园一侧,其它各区相对独立,又与教学区联系。

特点:①各区均可独立形成。

②便于发展。

③教学区偏于一隅。

3、分子型:设多中心教学区,其它设施分散于教学区周围。 特点:①教学与相关设施联系密切。

②各中心区之间交往减弱。

4、线型:教学中心区成带状布置,沿主轴向两端发展、教学区两侧平行设置辅助设施。

特点:①教学区与其它各区平行发展。

②在发展各阶段校园相对完整。

③一定程度上受土地形状限制。 校园分区

按功能特征对校园按分区原则布局,是校园规划的方法之一,不同规模、层次的校园可按下列内容分区。

一、教学区:包括校系行政办公楼、礼堂、讲堂、报告厅、图书馆、视听中心、信息或计算中心、教学实验室、研究室。

二、科研区:包括各类特殊科研设施(如占地多、产生污染、安全防护要求高,以及与教学无直接关联的大型科研设施)。

三、生产后勤区:包括教学实习工厂、校办工厂、技术劳动开发中心、后勤供应管理机构、水、热、电及各种特殊气体供应、三废处理、各类仓库及露天场地。

四、文体区:包括学生中心、俱乐部、博物馆、体育馆、运动场、游泳池、集中绿地、河湖林地。

五、学生生活区:包括学生宿舍、公寓、学生食堂、俱乐部、户外活动场地、绿地、福利与服务设施。

六、教职工生活区:包括教职工住宅、公寓、单身教工宿舍、食堂、俱乐部、户外运动场与绿地、福利服务设施及招待所。 校园构成

一、全集中型:校园内包括前述分区全部内容形成完整系统。

二、主集中型:校园内包括前述分区主要内容,部分设施另设于校园外。

三、分散型:校园内主要布置教学与校系行政用房,其它设施均分散布置在校外。

城市校园宜分散构成,郊区校园宜集中构成。 教学中心区

一、教学中心区布置特征

1、教学中心区主要包括教学活动场所,如教学楼图书馆、计算中心,电教中心、教学实验室、礼堂等,有时还可以包括科研区、校系行政区。

2、为加强学校向社会开放、服务,该区校行政、图书馆、科学报告厅、计算中心等设施应对外联系方便,易于识别。

3、为保证教学秩序安静、舒适,该区应与城市干道保持一定距离.不应为了城市干道景观要求将教学楼贴近干道红线布置。 .

4、中心区布局力求紧凑,并留有扩展余地,凡与教学中心区无关的设施,均不宜设于

该区。

5、凡产生噪音、振动、污染及其它有碍健康与景观。

6、一般情况下。建议该区建筑密度为20~25%,建筑面积密度为80~120%,故该区建筑多层为宜,以利师生换课时疏散便捷,在必需建高层建筑时、人员密度高、人流集中疏散的教学用房宜设于低层.高层部分可设人员较少的活动用房。

7、教学中心区交通组织步行为主,大型校园使用自行车代步时,必须在教学楼附近考虑自行车存车场地或车棚。区内必须留有方便的消防车道以及适量客车停车场.服务性机动车道应设于该区区外。

8、教学中心区室内外应设置各种类型、大中小相结合的交往与活动空间。为美化洁净环境,应有良好的户外环境设计.如铺地、绿地、水池、座椅以及雕塑小品等。

二、教学中心区的布局形式

1、中心广场式:

呈周边围合或三边围合.长轴一端设教学主楼、图书馆或礼堂,中央部分为广场、草地与水池.可作为全校庆典集会用。

特征:空间封闭、主次分明、端庄严肃、为早期校园常用布局处理手法。

2、鱼脊式:

教学区建筑沿鱼脊周围布置。鱼脊可为风雨走廊亦可为露天步行街。

特征:布局紧凑沿轴线两端自由发展.教学楼既可保持相对独立又可通过鱼脊加强联系。

3、单元组团式:

根据学校教学与环境特征,将教学设施构成某种标准单元,重复使用构成组团。

特征:体形标准化,有利于设计、施工.并使得形体获得变化寓于统一之中。

的设施,均不得设于该区。

4、格网式:

教学设施按照统一模数构成网格。格网空间成为竖向交通、管道服务空间。

特征:由于使用空间与服务空间相对独立,致使使用空间具有较大灵活性。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古希腊神话故事及人物下一篇:公需科目一带一路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