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会知识视域下高中数学论文

2022-04-15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默会知识视域下高中数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默会知识视域下高中数学论文 篇1:

核心素养引领下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与实践

[摘 要] 核心素养是社会发展与教育研究的最新成果,世界教育强国对此均有相关的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中,利用核心素养来指导教学设计与实践,能够为高效课堂提供有力支撑. 具体地说,核心素养可以拓展学生对数学的认知范围并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视野并提升教师的教学理解,更可以让教师个体或团队拥有专业成长的有效指南.

[关键词] 核心素养;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实践

高效课堂之“高效”,在不同的视域之下有着不同的理解:应试视域下,高效指向的是学生解题能力的强大;而素养视域下,高效则是指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学科素养的提升. 当下,应试是学生的现实需要,而素养提升则是成长需要,因此,高效课堂必然具有现实与理想的双重使命. 数学集人类智慧之精华,以最简洁的文字与公式书写着人类发现的最精确的规律,这显然是数学学科素养的一种内涵. 在高中数学学习阶段,以核心素养为引领,让学生认识到这种内涵,可以更好地帮助高效课堂的形成.

核心素养及其高中数学意味

作为一个上位概念,核心素养是诸多教育强国早就开始研究的对象,而我国教育若想借力,则必须对相关研究成果有所涉猎:美国“21世纪素养”尝试以学科支撑技能(这非常类似于用理论支撑实践的哲学认识),进而提出三个技能领域. 这三个领域中所包含的具体素养有:学习与创新,包括思维能力、交往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信息、文化与科技素养;生活、工作能力以及相关的责任心与领导能力等. 新加坡的核心素养是以“核心价值观”为内核,从自我意识、自我管理、社会意识、人际关系、负责任的决策等五个角度进行阐述,以最终培养能够主动学习的人、充满自信的人、积极奉献的人、心系祖国的公民;英国则将核心素养与课程紧密结合,明确从学生精神、道德、社会性、文化等角度指出学生成长所需要的核心能力.

由此可见,教育强国所指的核心素养绝不只是狭隘的解题能力,而是从国家与个人发展角度提出的适切的公民发展要求,是指向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的. 基于此,笔者以为要以核心素养引领高效课堂的构建,就必须寻找核心素养本义与教育现实的契合点,以便更为有效地指导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实践.

结合高中数学教学的实际,教学设计中的核心素养意识,需要从数学学科的特点出发,基于数学学科中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六个方面,并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切实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基于相关理论的学习与初步实践,笔者提出的以核心素养引领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与实践的思路是:首先,数学教学设计要具有显著的核心素养意识;其次,教学实践要有清晰的核心素养培养思路;再次,及时做好分析、归纳与总结反思工作;最后,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

从教学研究的视角来看,核心素养意识的形成,是改变课堂教学现状的基础性要求,也是对传统教学思路的革新. 根据笔者的实践,要实现这种转变,教学设计时的意识与教学实践时的思路非常重要. 尤其是实践之时,由于教学习惯使然,很容易陷入原有的教学轨道中去,从而使得核心素养的理论与实践之间形成“两张皮”的现象. 因此,核心素养意识是传统的知识传递向素养提升提供坚实的基础,而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路是其相关理念成为教学现实的关键. 至于分析归纳与总结反思以及评估,实际上也是服务于核心素养的相关措施的落实. 作为新旧教学思路的转换,只有通过这种不间断的总结反思与评估,才能产生持续的驱动力.

核心素养引领数学高效课堂

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的基本认识是,高中数学教学中以核心素养引领高效课堂建设,需要同时具有课程与学科两个视角. 下面通过“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一例具体说明.

高中数学中,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在函数知识中具体学习. 众所周知,该知识相对于一般数学知识来说,具有一般性意义,因此可以说是渗透核心素养的良好素材. 在实际教学中,教学的关键在于让学生认识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之间的关系,并能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进行有效判断.

在教学设计这一环节中,笔者思考其对于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可能存在的普遍性意义. 分析之后,笔者认为:作为一般性的逻辑关系的教学,原本就是数学抽象与逻辑推理的结果,而学生在推理的过程中又自然会用到直观想象等. 由于本知识更多的是从逻辑角度进行学习,因此与数学运算及数据分析可能存在一定的距离,但是在具体的实例当中有可能遇到. 最重要的是,在本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数学建模是一个重要着力点,笔者在教学的时候,利用图1建立了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数学模型. 同时,笔者以为该知识可以超越数学学科本身,从而为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升,乃至于在生活中的决策提供方法基础.

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笔者认为有以下三个环节需要着重体现:

第一,通过函数中的简单例子,初步建立四种命题的概念. 这是旧知提取与分析的过程,与常规教学相同,不赘述.

第二,让学生根据四种命题的关系去建立一个模型(数学建模). 此过程中,学生所建立的逻辑图(其实也是一种思维导图)不尽一致,此时需要教师引导、比较,以斟选出一个公认的最佳逻辑图,而教师所准备之图则可以最后呈现,以供学生进一步比较. 这样的教学过程,充分基于学生的自主性,同时又充分运用到上述六种数学核心素养中的四种,借用“在游泳过程中学会游泳”的教育隐喻,这些素养在运用的过程中进一步形成.

第三,利用建立在该模型图基础上形成的充分与必要条件的认知,延伸到数学以及生活中的相关判断中去. 限于篇幅,筆者在这里主要谈该知识在生活中的延伸. 如笔者让学生判断成语或俗语如“管中窥豹”“一叶知秋”“骄兵必败”“名师出高徒”中的条件与结果的关系(当然不是为了否定原词意境);又如笔者给学生呈现一个陌生短信,让学生分析短信中的内容与通常可能得出的结果,学生自然就认识到这类短信实际上是利用了“人之常情”,但这种“常情”如果细细分析,便会发现其中是存在着逻辑缺陷的,或者说条件与结果之间是存在着多种可能性的,因此遇到此类信息时多加思考,往往可避免上当. 这个过程一般只需要四五分钟,但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种数学知识的有效迁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充分与必要条件.

这三个环节与传统教学一脉相承,同时又从素养的角度帮学生去建立充分与必要条件这一知识的理解,这实际上就拓宽了学生的認知范围,同时也使得学生在数学与生活之间形成了一个认知的桥梁. 因此,这样的教学既有利于数学知识的掌握,同时又利于学生形成更广泛的生活与社会认知,显然这就是核心素养的一种体现.

核心素养催生高效数学理解

高效课堂由教学理解来保证!带着核心素养的理念去理解高中数学教学,可以让师生同时站到一个更高的层面审视课程目标的达成,同时也催生对高中数学教学的新的理解. 笔者以为,高中数学教师首先要思考的问题就是:数学课程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具有什么样的价值?

这看起来是一个宏大的问题,但实际上却影响着教师的教学选择. 而从核心素养的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则可以获得至少三个层面的理解:

其一,数学学科教学最终都是要指向核心素养的. 从传统的“双基”到新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再到现在的“核心素养”,这种课程重心的迁移,正彰显了核心素养的先进性与重要性. 这样的认识,对于当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来说尤为珍贵,这意味着数学教师要真正走出知识本位,走出能力本位,而真正地走向学科核心素养.

其二,核心素养体现为学生的一种内在品质. 如文章开头所归纳的那样,核心素养通常都以不同框架的形式存在,但这绝不意味着核心素养就是这种条块式的分析结果. 相反,核心素养应当是内化于学生内心的一种默会知识,一种可以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知识. 因此,我们认为,当学生看到身边的事物,能够下意识地利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直觉去分析与判断,并且得到理性结论时,才是真正的数学核心素养的真实体现.

其三,核心素养应当成为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指南. 教师专业成长需要思想指引,教师团队的专业成长亦需要一个明确指南,以核心素养来引领自身的专业成长,倒不是因为其是一个热门概念,而是其确实是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成果,亦是学生成长、社会发展的方向所在. 以核心素养引导自身成长,进而打造高效课堂,应当成为一条明确的专业成长主线.

可以肯定的是,只要教师专注于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并将其引申出的教学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当中去,高效课堂就有可能真正形成. 这里的“高效”的含义,显然超越了基本的应试需要,而指向了数学及其教学的本质,而这也正是高效课堂构建与实践的坚实基础.

作者:严俊

默会知识视域下高中数学论文 篇2:

深度学习视域下高中数学学习能力的研究

[摘  要] 要培养学生有效的问题解决能力,就必须改善现有的教学方式,在此背景之下深度学习的概念应运而生. 如果将高中数学教学与深度学习结合起来,并且在深度学习势力下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那就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深度学习是过程,而学习能力提升是目标,深度学习本身也印证着数学学习能力.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建立深度学习的视域非常重要,这是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前提. 深度学习与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之间实际上是一个相互影响与相互促进的关系.

[关键词] 高中数学;深度学习视域;学习能力

1976年,美国学者弗莱伦斯·马顿(Ference Marton)和罗杰·赛利约(Roger Saljo)通过研究后认为,学习任务不是对刺激物(或符号)的精确复述,而是掌握符号蕴含的意义. 这样的判断意味着学校教学不只是给学生传递知识,而应当引导学生理解知识背后所蕴含的意义. 客观地讲,尽管上述理解至今已有数十年,但是今天的教育教学,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在培养学生的知识记忆能力. 就拿高中数学学科来说,应试需要下的数学学科教学,更多的仍然遵循着示范解题加上学生模仿的模式,其结果就是绝大多数学生只能解答自己熟悉的题型,而无法在新的问题情境中表现出应有的问题解决能力. 显然要培养学生有效的问题解决能力,就必须改善现有的教学方式,在此背景之下深度学习的概念应运而生.

深度学习原本并不是教育中的一个概念,计算机专家在研究机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对人的学习思路的理解,设计让机器通过一定的程序去模仿人的学习. 结果发现,如果按照一定的程序去学习,就可以达到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效果. 近年来,在围棋领域出现过多次机器打败顶级高手的情形,一次次证明了深度学习的规律. 基于对教学高效的追求,教育领域开始研究这一学习模式,于是深度学习的概念正式在教育理论中出现,并且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如果将高中数学教学与深度学习结合起来,并且在深度学习势力之下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深度学习视域下高中数学学习能力的理论梳理

在深度学习的视域之下,立足于培养高中数学学习能力,首先要从理论上建立起正确的认识. 有研究者指出,从学习方式的角度来看,新的课程改革和深度学习的理念下,特别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要求将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换为以“主动、探究、合作”为主,让学习在课堂上真正发生,真正有深度. 这一点,既是对课程改革中提出来的教学理念的再次认同,同时也提醒着一线教师,在面向深度学习的时候,要将继承与创新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深度学习并不完全是独立于传统的教学理论的,发掘传统教学理论中的、能够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元素,才能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属于学生的,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必须以学生作为研究与关注的对象,在高中阶段教师不仅仅要注重学生自身的知识理论基础体系的夯实和掌握,更要从学生未来发展的角度出发,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养成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 基于这些理论学习,笔者进一步提出了如下两点认识:

第一,深度学习是过程,而学习能力的提升是目标. 通过深度学习来促进学习能力的提升,这显然是一个过程与目标的关系. 我国高中数学知识体系的严密与相对较难的特点,为学生的深度学习提供了多种时机. 在实际教学中,只要抓住这些时机,就能够让学生经历一个深度学习的过程,从而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 从这个角度来看,深度学习是促进高中数学学习能力的途径.

第二,深度学习本身印证着数学学习能力. 要想让深度学习发生,那就必须有学习能力的支撑,所以学习能力是可以反哺深度学习的,又或者说深度学习本身也印证着数学学习能力. 实际上,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深度学习至少对应着高效地建构数学知识与有效地进行问题解决两种情形,本质上这也是学习能力的体现.

■深度学习视域下高中数学学习能力的实践探究

基于以上理论认识,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一方面必须具有深度学习的视域,另一方面要能够开辟数学学习能力培养的途径. 有研究认为,深度学习能促进数学高阶思维的发展,与“问题链”教学使思维浅入深出的理念相契合. 在笔者看来,通过问题来撬动学生的深度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可行的,只要教师在设计、提出以及解决问题的时候,具有明确的深度学习视域即可.

例如,在“函数的奇偶性”的教学中,笔者以为需要突破两个难题:一是帮学生认识到函数存在奇偶性(默会认识);二是帮学生认识到函数奇偶性的概念与奇偶性性质的对应关系. 在突破这两个难题的时候,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

首先,通过对简单函数图像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函数图像可能具有对称性. 此处提供的函数图像最好是学生熟悉的函数图像,如二次函数图像、一次函数图像等,这实际上是一个丰富学生表象的过程,学生在比较之后会发现:有的函数图像是轴对称的,如二次函数图像;而有的函数图像则是中心对称的,如一次函数图像.

其次,让学生基于变式的思路进行思考与演绎:除了教师所举的例子之外,还有哪些函数的图像具有轴对称或者中心对称的特征呢?在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在适当程度上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比如让学生通过构造去得出轴对称或者中心对称的图像. 在这个任务驱动之下,就有学生对一次函数进行构造,实际上就是通过将一次函数转换为分段函数,这样就可以得到类似于如图1的函数图像,于是一个中心对称的函数图像就变成了轴对称的函数图像.

在这样的转换过程当中,学生不仅能够对函数图像的对称特征有一个深刻的理解,而且可以为函数的奇偶性這一概念的得出奠定基础.

再次,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函数图像的对称特征. 在很多情况下,教师对学生数学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都是比较忽视的,但实际上这是一个学生将自己的感性经验转化为数学认识的重要过程. 比如函数图像的对称性,就有学生直观地将他们分别描述为“轴对称函数”和“中心对称函数”,学生自己所取的这些名字固然有一些朴素,但是实际上已经将数形结合的思想蕴含在其中,因此这就是一个深度学习的良好契机.

而从深度学习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角度来分析这样一个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过程,可以发现,无论是教师通过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表象,还是引导学生创新性地自我构造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函数图像,又或者是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去描述自己的发现,这些都是深度学习的过程. 在这些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有分析与综合,有想象与猜想,也有学习经验与数学语言之间的转换,这些都是高中数学教学中深度学习的基本表现. 而从数学学习能力提升的角度来看,正是由于教师赋予了足够的空间,所以学生就有了生成表象、合理猜想与构造以及理解数学语言及其运用的机会,这些都是影响数学学习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只要满足了这些因素,数学学习能力就能够切实提升.

■深度学习视域下高中数学学习能力的教学反思

纵观上述教学案例,可以发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建立深度学习的视域非常重要,这是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前提. 一旦教师有了深度学习的理念与具体的教学行为,那么学生就可以在深度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思维力与创造力,并且可以对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完成一个精加工的过程,而这就提升了学生的记忆力,当这些“力”得到培养时,就是数学学习能力得到提升的时候. 因此可以发现,深度学习与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之间实际上是一个相互影响与相互促进的关系.

当然要注意的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对深度学习的理解不能经验化,否则容易肤浅与狭隘. 深度学习需要寻找支撑,而基于对教育教学、学习理论的理解,可以为教师理解深度学习提供科学支撑,从而让学生处于理解学习、能力培养与迁移的学习情境中. 总体而言,只要教师带着深度学习的理念去组织教学,那么学生就能徜徉于深度学习的情境当中,学生的思维就可以在数学内容的学习、加工与应用中得到锤炼,于是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就可以得到切实有效的培养. 因此,对于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而言,当务之急就是形成深度学习视域,并且立足于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去实施教学. 如此,不仅能对传统的教学思路有一个突破,也能够让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得到更好的培育.

作者:邹娜

默会知识视域下高中数学论文 篇3:

像农民种庄稼一样教书育人

摘 要:凡是与农民有过亲密接触的人,都能体会农民对于自己田里庄稼那种深厚、深沉的感情。做教师亦是如此,真心诚意喜爱学生,并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喜爱,这是一种功夫,也是一门艺术。这种喜爱,是对生命的尊重,而不是对功利的诉求;这种喜爱,是来自心底的流出,而非虚伪的作秀。

关键词:关爱;专业;引领;反思;教书育人

作者简介:屈 辉(1980—),女,湖南省衡阳市高新区蒸水小学副校长,高级教师,本科。

一、让“关爱”成为教育的支点

农民种地,从插上秧苗的那一刻起,心中必然是有爱的。对每一颗种子,从小苗长成硕果,他们无时无刻不在用爱去关注。天热时要引水,有虫时要除害,收获时要收割,这一切都需要他们以爱的虔诚去等待,以爱的理念去呵护,以爱的阳光雨露去滋养。

每当有人问我的学生:“你们喜欢屈老师吗?”他们的答案几乎大同小异:“屈老师很严格!”“喜欢她无论讲解什么类型的数学题目,我们都会一下子明白。”“喜欢她给我们讲那么多励志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了读书虽然苦和累,但却是我们只能坚持不能推脱的应该做的事情!”

六年级有个学期,转入了一名男生,就连简单的表内乘法口诀都不会,上数学课犹如“听天书”。他思想新奇,行为习惯跟不上集体的节奏,做作业总是比别人动作要慢得多。我与家长沟通,家长也是很无奈,父母常年在外打工,靠爷爷奶奶照顾起居。对于他,表扬见效不大,批评不是长久之计。我很苦恼,心想:“教育有时需要等待,学生有他的成长规律,要坚信他身上肯定有自己的特质,相信他一定能爱上数学。”

一天放学时,我有意让他陪我去购买班上的卫生用品。看着售货员刷刷两下就算出了总价,他有点不好意思。回来的路上,他拉拉我的衣角:“屈老师,我还是要学点基本的数学知识,要不然,我就是出去买个东西,算个钱都不会,那多不好意思呀!”我笑了笑:“是啊,我们的小帅,只要努力一下,数学的学习是没有问题的!”从那天起,每天放学后,他主动到我的办公室,“一一得一”地背起了乘法口诀表。我又一步一步地辅导他,诸如什么叫通分、约分,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最大公因数等。渐渐地,对基本的数学计算题他愿意去做了,对一些简单的解决问题也愿意思考了,正确率也越来越高。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他上体育课异常兴奋,眼里闪烁着激动的光芒,且各项体育测试成绩名列前茅。于是我向体育老师推荐他进校运动队,经过短短一学期的训练,他竟然代表学校参加衡阳市小学生田径运动会长跑并拿了第一,成为衡阳市许多中学想提前录取的对象。这一下子提升了他的自信,学习也越来越来劲。看着他小学毕业后给我的书信,诉说着他进省队的学习生活,心中很庆幸。因为坚持,他的人生有所改变;因为发现,他的人生多了一道风景。教育需要我们静静等待,也许在你不经意间他已然绽放,当用耐心去等待,等到他绽放的那一刻。

什么样的人能称为师者?教知识是基本的能力,但教学生学会做人,根据每个学科的特点,把育人融入教书中,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师者。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是要熱爱教育事业,只有充满了对教师职业的无限热爱,才会在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同时,教师应该关爱每一个学生。师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学生感觉到教师的温暖,产生愉快的情绪,激发学习的兴趣,感受到别人对他的希望和集体对他的信任,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用“专业”赢得职业的尊严

人们常常认为农民种地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又何曾知道他们用自己专业的眼光精挑细选良种,又是如何面朝黄土背朝天地深耕默耘,体现出“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人说,人的职业境界分为两种,一种是职业的,一种是事业的。回想自己二十年的教师生涯,自我衡量似乎两者都不像,我倒觉得在职业和事业之间还有一种中间状态,那就是专业。我的确是把教师工作当作专业来做的,而且对之充满敬畏。

从教以来,我订阅了《湖南教育》《天津教育》《江苏教育》《小学数学教师》《小学青年教师》等二十来种杂志。2017年我光购买数学教学书籍就花费了2000多元。我总想方设法地“挤一点儿,占一点儿,抢一点儿”,只为多读些书,让自己在专业上得到更多指导。

在生活中很少用二分之一去加三分之一,数学学科也许没有语文学科那样充满诗情画意,像音体美那样让学生们能在唱唱跳跳中去感受生活的美好,但它却是一门能够让学生直面困难时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它是一门让学生面对任何结论时自然而然涌现出的一种批判态度,它是那种历尽千辛万苦获得解题时的豁然开朗的自我肯定,这一切都能在数学学科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在不少人的眼里,小学教育似乎缺乏专业性,小学数学更是如此。就那么一点数学知识,谁不明白?实际上小学数学教育并不那么简单。比如说,我们知道1+1=2,那不是专业,我们更应该思考如何教好1+1=2,如何通过1+1=2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记得有一位任教高中数学的家长曾给我打电话说:“读四年级的女儿5分钟可以做到100道口算题,正确率还很高,但是不知道为何列竖式计算总是出错。”我根据自己的经验,建议他改变一下孩子练习口算的方法,采用家长报题目孩子说得数的方法来练习,由“视算”走向“心算”。比如36乘7,计算3乘6再加上进位的4是看不到算式的,是把它想在心里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孩子竖式计算的正确率真的就上去了。

这件事情之后,这位身为中学数学特级教师的家长朋友,在很多场合都感同身受地说:“小学数学知识并不复杂,但是教好小学数学真不是个简单的事情。”如果我们小学教师能够解决其他人解决不了的问题,那我们就真正拥有自己的专业了,我们也就一定能够赢得自己的专业尊严。

三、以“最好”引领发展方向

在农民耕种的过程中,不可预知的东西太多,需要农民们不断地调整,因地制宜地栽培,细心地呵护,种出最好的粮食。教师如何“做最好的自己”?许多教师认为得到一些荣誉、获得一些奖励就是教师专业发展得好的标志,对此我有自己不同的看法。工作二十年,我最喜欢听到的赞美声,不是“屈老师获得了论文一等奖!”“教学竞赛她又是第一!”而是来自家长们的中肯评价:“屈老师是个负责的好老师,孩子交给她,我们放心!”

工作到现在,我已经送走了十三届毕业班,不少班级都是因特殊情况,中途接手。每次接管一个新班,一开始的确让人棘手,都只能选择迎难而上。通过与学生们每天的摸爬滚打,逐渐看着学生们从“一问三不知”到“有问必答”的成功蜕变,这种愉悦与成功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我想,这才叫作“最好的自己!”教育需要我们全情的投入,更需要兢兢业业的付出。都说教师工作是碗良心饭,教学质量无疑是学校永恒的生命线。一些年轻教师的教学质量不高,就抱怨学生的基础差,抱怨家长这不管那不管。殊不知基础差的学生总是存在,教师的一个重要劳动,就是尽可能地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在你手上得到更好的发展。“德高为范”的信仰将指引着我们不抛弃、不放弃,让我们做到最好的自己。

我身为学校的教学副校长,执教数学课,还兼职区小学数学教研员。只要是学校教师有展示课、公开课、竞赛课,我都会亲力亲为手把手地指导。在我看来,每一次展示、竞赛机会于他们而言也许就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也许对教师生涯的一次精彩亮相,就是一次“关键事件”。

在我的专业成长道路上,就曾得益于诸多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教学分享,得到资深数学教研员们毫无保留的悉心指导,是他们让我成长羽翼日渐丰满,是他们让我砥砺前行。如今,我帮助他人也不遗余力,成就他人尽心尽力,哪怕手把手地教,哪怕一字一句地改,哪怕牺牲休息时间,也能与他们乐在其中。很享受这种在“磨课”过程中与教师思想交流、碰撞的过程,很享受自己与他们的教学视域得到了更大拓展,很享受他们在最终获得优异成绩时的欣喜欣慰。这一切,于学生、于他人、于我都很快乐!也许就像每一位农民都不放弃稻田里每一棵能給他们带来丰收希望的稻谷一样,永远不会放弃,只要坚持就有希望,只有努力才有收获。

四、把“反思”贯穿教师生涯

农民种的庄稼长得不好,从来不会责怪庄稼,而是反思自己土是不是松得适宜,肥是不是施得及时,有没有及时浇水和除虫。如果我们把教师这份工作当作“种庄稼”,把知识、文化、精神的种子种入学生们的心田,期待它们发芽、生根、开花、结果,又何尝不是一件幸福的事?

不少一线教师大多只将自己艰辛的劳作局限于重复的实践,而缺乏必要的总结和及时的反思。我一直觉得学习名师应该是一条专业成长的捷径,不能做简单的“拿来主义”,不能痴迷于“一招一式”的简单模仿,而忘记了探究名师的“独特感悟、独到见解、文化底蕴、人格魅力、精神风貌、思想境界”。名师们的示范教学只是告诉我们“可以这样做”而不是 “必须这样教”。借鉴别人的经验,还得为我所用,这就是白石老人讲的:“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孔子说过“吾日三省吾身”,反思是我们每天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我很庆幸自己刚踏上工作时,接手的是两个同行班的数学教学。每当上完一个班的第一节课后,我总会反问自己:“每个学生是否都听懂了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为什么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状况?我应该如何做才能避免这样的事情在另外一个班发生?”在每天结束时,我会拿起笔将教学中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写作能让我们对于教学的思考深入下去。教师的成长过程是一个艰辛付出的过程,我们要感恩于每一次机会,课堂之于老师,犹如舞台之于演员,一个教师,对课堂应该有着一种展示的冲动和欲望,有此情结,教学才会给人以美感和幸福感。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细细品味叶老的话才明白,教育如同农业一样,它的工作对象都是有生命的,他们一样需要信任、需要宽容、需要耐心、需要期待,需要我们耐得住寂寞的守望。人生漫漫而未知,但我总对自己说:从教书开始,到人生为止,做一个走心的教书匠,也许有一天,我会由衷感叹:“能像农民种地那样教书育人,真好!”

参考文献:

[1]于 漪.教育魅力[M].上海:华东师范

大学出版社,2013.

[2]华应龙.我就是数学——华应龙教育

随笔[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社,2013.

[3]王 枬,王 彦.教师叙事:在实践中体

悟生命[J].教育研究,2005(2):58-61.

[4]叶圣陶.语文随笔[M].北京:中华书

局,2007.

[5]金华荣.春风化雨[M].苏州:古吴轩出

版社,2011.

[6]牛春艳.中国著名班主任德育思想录

[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2009.

[7]宋为群.语文综合实践教程[M].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2011.

[8]郑 艳.一言一行总关情——素质教

育之中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刍议[D].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5.

作者:屈辉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医院档案管理与管理创新论文下一篇:房地产行业五力模型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