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渗透学校德育论文

2022-04-27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学科渗透学校德育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2009年已悄然离去,怀着新春的期盼,《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事会(下简称“理事会”)迎来了崭新的一页。在此辞旧迎新的时刻,理事会向所有关心及支持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领导、专家、学者以及广大理事单位致以诚挚的谢意。理事会自换届以来,开辟了“理事会通讯”栏目;启动了“理事单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状况调研”课题研究。

学科渗透学校德育论文 篇1:

学校德育的目标精细化与实践序列化

摘 要 学校德育“假大空”现象被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诟病。究其根源,学校德育“假大空”主要是德育目标不够细化、德育实践不够系统造成的。学校德育的目标精细化与实践序列化策略的理念就是针对德育“假大空”现象提出的。首先是结合学校实际细化德育目标,然后是基于学校课堂教学平台、仪式教育平台和活动教育平台等进行序列化的德育实践。

关键词 德育 德育目标 德育实践 细化 平台

德育相对于其他学科教学而言,其目标显得抽象而宽泛,虽然有基础教育阶段的思想品德教育,但这只从基础层面对德育提出了要求,更多的德育要求是从教育管理角度提出的。学校德育缺乏教育针对性,德育活动设置与学生生活距离太远以及德育活动形式化、德育目标宽泛化倾向已经让学校德育逐渐丧失其教育功能,基于此,提出学校德育目标精细化和實践序列化的策略,通过细化德育目标,以多平台的德育实践实现德育的现实应对和德育理论的内化,其重心在德育目标的细化和层次化以及多层面德育实践平台的构建。

一、学校德育目标的精细化策略

学校德育目标的精细化策略是指根据学校实际细化德育目标、形成学校德育特色的一种德育策略。不同学段、不同学校的学情不同,学校办学的要求不同,对学生的德育目标达成要求也不同。因此,首先是研究学校具体情况,根据学校的育人目标和学校特色确定需要实践的德育目标,当然对学生的基础德育要求是所有学校都需要考虑的德育目标。如果学校的特色是养成教育,那么可以借助养成教育实践设置合理目标。如以培养学生的好习惯为目标形成德育体系。学校的德育计划就可明确列出培养学生八个好习惯:读好书、说好话、做好操、扫好地、吃好饭、走好路、放好物、睡好觉。并且将这几个德育要求细化为具体可操作的德育目标。“读好书”要求“遵守课堂纪律、尊敬老师、尊重读书环境”;“说好话”要求“礼貌地说话、得体地说话、说尊重别人的话”;“做好操”要求“做对动作,踏准节奏,注重整体美”;“扫好地”要求“负责、认真、洁净”;“吃好饭”要求“节约、尊重、互助”;“走好路”要求“礼让、互助、呈现青春”;“放好物”要求“整洁、美观、大方”;“睡好觉”要求“干净上床、安静睡觉、按时作息”。德育目标的精细化策略还需要研究学情,不同时代的学生对德育的理解和所受的道德影响不一,不同时代对学生德育目标的设置也应该有所区别。如某校地处山区,其学生多是山区孩子,学生淳朴善良,并且每周要回一次家。学校针对学生这一特点,借助家庭设计德育目标,设计了“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的德育评价模式,其中“在家做个好孩子”部分由家长填写,“在校做个好学生”部分由班主任老师填写,每周家校沟通一次,对学生的道德品行进行及时评价。这种德育评价模式将德育融入学生的生活习惯培养之中,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并有利于评价具体化,主要解决德育目标“大”的问题。

二、学校德育实践的序列化策略

1.基于课堂教学平台实践德育

借助课堂教学平台达成德育目标的主要方法是德育学科渗透点的设计,即将细化的德育目标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中。首先研究学科渗透的方法,比如语文学科教学可以通过主题探究和人物评价等渗透德育目标,数学学科教学可以通过数学史介绍和数学家评价渗透德育目标,英语学科教学可以通过英语情景设置、英语文化思辨渗透德育目标,理化生学科教学可以通过实验教学和学生学科生活体验渗透德育目标等。其次是将学科渗透制度化、策略化。制度化是从学校要求的层面提出的,即作为学校把学科渗透当作教学任务完成的一种手段督促教师进行学科渗透,可以通过备课检查手段检查德育学科渗透,也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抽查检查学科渗透,还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学生的方式检查教师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情况。策略化是从德育学科渗透的方法层面提出的,即将细化的学校德育目标分散到各学科教学中,由学科教研组或年级组将学校要求渗透的德育与学科教学中可以渗透德育的章节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学科渗透体系。最后是形成学科渗透德育评价体系,即将学科渗透德育纳入评价体系,包括教师学科渗透德育评价和学生学科道德认知评价。教师学科渗透德育评价可以从是否在要求的章节进行渗透,渗透的方法是否艺术,渗透效果是否好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其中是否渗透较好检测和评价,渗透方法是否艺术和是否有渗透效果虽然有一定难度,但可以通过调查学生或学生学科渗透德育评测进行检测和评价。比如可以设计一个表格:包括备课目标设计中有德育目标渗透给一定分值,课堂环节中有德育目标渗透的给一定分值,课堂环节德育目标渗透与章节点自然融入给较高分值,生硬讲解给较低分值,只有目标而教学环节中未出现不给分值等;学生学科道德认知评价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或试卷测评的方式进行评价。

2.基于学校仪式平台实践德育

所谓仪式平台是指不管哪一类学校哪一层次的学校都会举行一些仪式用以教育学生,这种基于举行仪式而对学生实施教育的平台就是学校教育的仪式平台。学校教育的仪式平台通常包括升旗仪式、开学典礼、散学典礼等,有些学校还有入队仪式、入团仪式、入党仪式等。借助仪式平台实践“德育点”的关键是加强系统规划,强调系列渗透。升旗仪式渗透德育可以将德育目标呈系列地融入“国旗下的讲话”中。多数学校的升旗仪式都选择在周一。周一是一周之初,从德育角度看,这正好是指出一周德育实践的恰当时机。首先回顾上周德育目标达成情况和公布德育评比结果,在此基础上确立当周需要达成的德育目标,并将此目标融入“国旗下的讲话”里,然后通过“讲话”将德育目标达成的要求与规范阐述清楚,最后是提出检测方式和评价标准。这种借助升旗仪式的德育渗透有要求、有规范,使德育目标细化、具体化,德育目标的达成呈序列化。以“八好习惯”的德育目标为例,每两周可侧重一个好习惯,如开学前两周侧重于“读好书”,在升旗仪式里的“国旗下的讲话”中,先指出本周及下周的德育重点是“读好书”,接着阐述“读好书”的意义,然后提出“读好书”的要求是“遵守课堂纪律、尊敬老师、尊重读书环境”,并对“遵守课堂纪律、尊敬老师、尊重读书环境”的规范细化为具体可操作的指标,最后是将细化的指标打印分发到班级张贴,到了第二周的“国旗下讲话”中,对各班级实践德育目标的情况作一简评,并对当周提出指导性要求。这种借助“升旗仪式”呈序列的实践德育,就整学期或整个学段而言是一个德育体系,通过精细化、序列化的设计可以解决德育目标“假大空”的问题,也可以提升德育实践效果,使德育真正成为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和优良品德的教育形式。开学典礼渗透德育,可以充分利用开学典礼在一学期的奠基作用,提出本期德育目标,并指出实践本期德育目标的方法及评价方式,可以使全校师生对本期德育目标有明确的认识,做到德育实践有的放矢,同时可以让全校师生有一个充分的准备,为本期德育实践奠定基础。散学典礼中的德育渗透主要是对本期德育目标实践的总结,通过评价奖惩的方式对本期德育目标达成的情况作一总结。总之,通过仪式平台渗透德育,首先要对本期或本学年或本学段的德育进行目标细化、序列化,然后是将所要举行的仪式进行统筹规划,找准仪式平台与德育目标的契合点,注重渗透的可操作性,最后结合仪式合理渗透德育,达成德育目标。

3.基于学校活动平台实践德育

所谓活动平台就是学校借助一些活动安排对学生实施教育的平台,如纪念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关爱当地老年人活动等。借助活动平台的德育实践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借助活动平台专题化渗透德育,二是借助活动平台整体检验德育目标完成情况。借助活动平台专题化渗透德育,首先要明确活动的主题,如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的主题可以设计为“爱国”,也可以设计为“团结”等;其次是要结合主题明确需要渗透的德育,如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如果基于“爱国爱家”这一主题可以渗透“团结、互助、爱国、爱校”等德育点;第三是选准渗透契机,如“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中“团结、互助、爱国、爱校”等德育点渗透可借助运动前的口号宣传渗透,可借助活动开始前的讲话提出德育要求,可以借助集体活动引导学生展示“团结互助”精神,可以借助对主题的小结宣讲“爱国爱校”的意义等;最后是检验渗透效果,可以通过活动结束后的总结对德育渗透效果进行检验,可以通过颁发精神文明奖、道德风尚奖等手段表彰个人或集体,借助道德风尚的评比检验此次活动中的德育渗透效果。

借助活动平台整体检验德育目标完成情况的活动设置目的就是德育效果检验,活动形式是学生实践。学校可以按学期或按学段整体规划此类活动,对“德育点”的完成情况进行检验,也可以针对某一段时间德育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检验。具体到德育活动检验实践中,首先,对此活动中需要检验的德育目标进行明确。其次,在活动计划中融入。再次,是设定具体的活动实践过程中的考察与评价指标。最后,是在活动小结中进行评价与反思。例如“关爱老年人”的德育实践活动设计规划。首先明确这次德育实践活动检验的德育目标为“体贴老人、尊敬老人、理解老人、帮助老人”,然后设计相关的活动如“与老人谈心、认真倾听老人说话的谈话活动,帮助老人整理衣物、考虑老人取用方便的老人衣物整理活动等”,并将这些活动写入德育实践活动计划,然后就是设定活动考察与评价指标,如“与老人谈话是否得体,与老人谈话是否面带微笑,是否认真倾听老人说话,给老人整理衣物时是否认真,给老人整理衣物时是否考虑了老人的取用方便,给老人整理衣物时是否主动,帮助老人清扫的居所是否干净无死角,帮助老人清扫居所是否嫌脏嫌累,帮助老人端水倒茶是否体贴等”,最后在活动小结中给出评价,写入学生的德育档案里。当然这个德育评价要求具体真实,不能笼统地评价,这样才会引导学生将道德内化为自己自发的行为习惯。如“与老人相处,能尊敬老人,考虑老人所需,做力所能及的事;帮助老人时能主动积极,不怕脏不怕累,是一个关心老人、尊敬老人的好学生”,这样的评语针对具体实践,评价时针对具体的活动表现评价,不夸大、不乱用评价语。

参考文献

[1] 鲁洁.边缘化外在化知识化——道德教育的现代综合症[J].中国德育,2006(9).

[2] 冯婉桢,檀传宝.改革开放30年的中小学德育政策[J].中国教育学刊,2008(12).

[3] 叶飞,檀传宝.改革开放30年德育理论发展脉络探析[J].教育研究,2009(1).

[4] 马鼎鑫.高校“知行合一”的德育教育研究[D].太原:中北大学,2014.

[5] 王阳根.多元文化背景下青少年德育实效性研究[D].温州:温州大学,2013.

[6] 鲁洁.德育课程的生活论转向——小學德育课程在观念上的变革[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3).

【责任编辑 王 颖】

作者:张巧爱

学科渗透学校德育论文 篇2: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事单位经验展示

2009年已悄然离去,怀着新春的期盼,《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事会(下简称“理事会”)迎来了崭新的一页。在此辞旧迎新的时刻,理事会向所有关心及支持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领导、专家、学者以及广大理事单位致以诚挚的谢意。

理事会自换届以来,开辟了“理事会通讯”栏目;启动了“理事单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状况调研”课题研究。截止2009年12月15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刊发理事单位封面人物6人;刊发理事单位彩页宣传23面;刊发理事单位科研成果23篇。

“理事会通讯”栏目充分展示了理事单位心理健康教育的特色、管理机制、教师队伍、科研成果、培训及会议等。欢迎广大理事单位将取得的成绩及经验推荐至本栏目,与广大理事单位一起分享。联系人:王策,联系邮箱:kmwangce@sina.com。

江苏省苏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首届心理健康节火热开幕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常务理事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以特色立校,尤其以“专业化、规范化、全方位”的心理特色著名。近年来,学校的心理教育越来越有活力,完成了由战略选择需要到学科建设的转化;从个别业余辅导走向课程设计,学生社团蓬勃发展,深入师生生活实际。在名师引领下,心理学融合进班集体建设、学科教学之中,显示了专业心理督导和心理呵护的重大影响力,形成了自具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教师辈出,互动与支持展示出强大的团队力量。该校作为“苏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所在地,发挥着重要的社会辐射作用和基地作用。

2009年11月16日,历时一个月的苏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首届心理健康节火热开幕。此届心理健康节既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巡礼和展示,也是指导学生“学会自学”,成功快乐学习的有益探索。苏州市教育局李杰副局长到会讲话,政宣处李凤祥、徐洁处长到会指导工作,各中小学校德育主任、心理教师参加开、闭幕式。

此届心理健康节以“朗润心怀,智慧学习”为主题,主要有几大鲜明特色:一是初高中联动,开幕式以高中为主,同时有初三政治展示课和四节高中展示课;闭幕式以初中为主,其中有初高中社团共同活动“大手拉小手”;二是突破单一的心理健康活动形式,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智慧学习”相融合,各学科老师共同探讨学科教学中心理渗透、如何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状态;三是全方位展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有“英语单词记忆法” 辅导课、“思维导图在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中的应用”示范课,有校本心理课、班主任的心理班会课、亲子沙龙活动等。此外还有励志心理电影欣赏、家长心理课堂专题讲座、班主任主题沙龙、青年教师心理沙龙、教师论文、个案报告、学生学法作业展览等专题活动。

供稿/江苏省苏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吴文君

编辑/于 洪 王 策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

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研讨——琉璃现场会

2009年12月3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事单位四川省成都市琉璃中心校开展了“锦江区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研讨——琉璃现场会”,期间邀请了锦江区的有关专家、领导和心理老师参加指导了现场会。

此次现场会以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促进学校全体教师学科渗透,促进学校心理课题的深入研究,促进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为目的,给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和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成长空间。

现场会上,王强校长做了“给每个孩子阳光灿烂的童年”专题发言,从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常规化、心理咨询制度化、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校本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化四个方面把学校近十年来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工作做了简要总结,并对学校未来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做了展望。学校心理组长陈智慧就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尝试思考以及 “琉璃中心校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评课导向(试行)”作了介绍和意见征集。唐春玲班主任做了“从心理的角度做学生工作”案例交流。杨智老师展示了体育教学渗透案例——“生命的呐喊——障碍跑”,区德育科杨远老师从体育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两方面做了肯定和指导;区进修学校心理专家周玫老师从体育主体教学,生命自救互救教育等方面做了详细深入点评。

成都市琉璃中心校一直把心理健康教育放在学校教育工作的首位,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特色工作来打造。近几年来,学校除了常规的每周一节心理健康活动课、每天心语屋心理辅导之外,还特别开展了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用心理的方法做班主任工作活动。班主任和各个学科的教师都在做中研究,在研究中做,使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

此次现场会得到了参会专家的高度肯定和赞扬。

供稿/四川省成都市琉璃中心校 陈智慧 编辑/于 洪 王 策

学科渗透学校德育论文 篇3:

把盐溶化到汤里

“作为语文老师,我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备课时做好预设,阅读教学时,在品读文本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情感教育和品格熏陶。写字教学中也蕴含着育人因子,学生在一点一横一撇一捺的启承转折中感受祖国汉字的美感;在描红临摹的练字过程中,培养一丝不苟的做事做人态度。作文教学,让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发现生活之美,抒写自己的所思所感,情之所动,言之所至。综合实践活动更是德育的好途径,搜集春联、环保调查、探秘恐龙、整理民风民俗,既开阔了学生视野,又激发了学生爱家乡、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山东省诸城市文化路小学语文教师闫秀洁向记者介绍着自己开展学科德育渗透的经验。

这仅仅是山东省诸城市中小学开展学科德育渗透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诸城市中小学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以学科为突破口,积极实践和探索学科渗透德育的路径,通过课程体系构建、主题教育活动、师资队伍建设、评价机制建设等措施,将德育这一“食盐”溶化到中小学各学科的浓汤里,奏响诸城德育最强音。

一、课程体系搭建载体

实现学科渗透德育的目标需要选择恰当的载体,相关课程体系的建设无疑是十分必要的。诸城市中小学在山东省教育厅颁布的《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试行)》指导下,形成了各学段纵向衔接、各学科横向融通、课内外深度融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的学科渗透德育课程实施体系,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对于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讲,“游戏就是学习,生活就是课程”。诸城市实验幼儿园,依据学校奉行的“一日生活皆课程”理念,自主研发园本课程——七彩生活课程:即红色安全课程、橙色亲子课程、金色游戏课程、绿色生态课程、青色习惯课程、蓝色节日课程、紫色阅读课程。这些课程以生活为核心,辅以幼儿童年的色彩。每天,孩子们都浸润在七彩生活课程的色彩里,绽放着童年的精彩!

走进农村小学诸城市大源学校的展览室,映入眼帘的是一件件学生亲手制作的工艺品:摆在桌上的用残缺的葫芦制作的彩色娃娃,贴在墙上的用五谷杂粮粘贴而成的精美小画,挂在墙上的装饰用的彩纸制作的花束……这些作品都是大源学校学生们在学校精心开发的自然校本课程中自己亲手做的。学校自然校本课程,包括《田野里飘来的花香——插花艺术课程》《难忘那一墙葫芦——魅丽葫芦课程》《种在时光里的向日葵——种植课程》《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建筑欣赏课程》《编织秋天的童话——玉米皮草编课程》《粮食的味道——种子贴画课程》《心随绿叶飞——叶贴画课程》《泥与焰的传承——黑陶课程》《为了一冠不同的葱绿——嫁接课程》《每一块石头都有故事——石头画课程》等十几门课程。孩子们在这些课程中,欣赏自然、感恩自然、热爱自然。

在诸城市明德学校,“四德教育”是学校塑造学生思想品德的着力点。学校全体教师自主研发《明德学校四德教育校本课程》,培养学生以“仁、信、俭、勇”为主线的修养四德和以“勤、恒、智、真”为主线的学业四德。同时,学校利用周六少年宫时间,开设《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校本课程》、文明礼仪、校园规范、交通规则、法制教育等校本课程,以全方位、多角度培养出高品质的明德学子。

抓住了课程建设就抓住了学校开展学科渗透德育的关键环节。诸城市中小学相关课程的开发与设计,既体现了我国国家课程的要求、地方课程的特色,又遵循了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规律,同时还考虑到了学科的特点,将德育因素“附着”在学科中,丰富德育载体,提高德育实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二、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创新路径

学校的首要任务是育人,这在当今学校已经成为共识。但是,开展学科渗透德育工作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学科内容以及教学形式不受学生喜欢,德育效果不明显,经常是“为了德育而德育”,流于形式。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具有知识性强、吸引力大、参与度高,开阔视野、促进思考的特点,可以有效避免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将学校德育工作尤其是学科渗透德育工作的开展,与学校德育主题教育活动相结合,可以改变以往形式呆板、学科灌输的现象,可以增强学校德育的生活气息,为传统学科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在《諸城市中小学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实施意见(试行)》的指导下,根据中小学德育目标和学生成长要求,诸城市教育局统一设置了一系列中小学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各个学校结合自身特点与学科特点,将中小学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在诸城市实验初级中学,学校将德育内容细化为十一个主题:一月“责任·效率”、二月“亲情·美德”、三月“文明·礼仪”、四月“传统·习俗”、五月“劳动·恩情”、六月“理想·信念”、七八月“实践·探究”、九月“习惯·规范”、十月“感恩·励志”、十一月“诚信·惜时”、十二月“安全·法治”,力争做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人人能参与,各个见成效。

德育主题班会,是德育主题教育活动的一种“变身”。诸城市龙源学校以主题班会的形式,提升学生的品格素养。学校主题班会“月月有主题,周周有内容,课课有目标”,试图做到“四个关注”: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关注学生的学习和交往生活;关注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教育从细节入手。府前街小学通过开展一系列德育主题活动,比如:我是自理小能手;我是文明礼仪的小学生;我是爸妈的乖孩子;我是节约小能手;我是守时守信的小学生……分主题、分层次、分学段,培养学生成长所需的100个细节行为。走进府前街小学,你会看到这里学生的一言一行都是那样的温文尔雅,一瞥一笑都那样清新可人。

实践告诉我们,鲜明的德育主题教育活动,使得学校德育工作拥有更多新鲜的教育内容,对于学生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对于学生创造精神、责任意识、坚定信念的树立,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可以使得学校德育工作者更有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

三、德育师资队伍建设贡献力量

德育是学校工作的核心,学科教学又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每门学科都有其特殊的育人功能,学科德育效力的发挥,需要动员学校所有教师,尤其是学科教师的力量共同来完成。《中学德育大纲》中明确指出:“各学科教学是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德育的最经常的途径;对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各科教师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认真落实本学科的德育任务与要求。结合各学科特点,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如何提升学校教师的学科育人能力,成为诸城市中小学校开展学科渗透德育工作必须回答的问题之一。

“一年站稳讲台,两年胜任教学,三年力创佳绩”是诸城市明德学校制定的青年教师的培养目标。学校通过“青蓝工程”为学校新老教师搭建桥梁,师徒结对共成长。老教师要做到“四个带”——一要带德,引领青年教师高尚师德,二要带才,提高青年教师业务水平,三要带教,提高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四要带研,提升青年教师教研和科研水平。青年教师则要做到“四个心”——从事教育事业要“安心”,教书育人要“热心”,提高业务素质要“恒心”,向师傅学习要“虚心”。这一工程的实施,加快了学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步伐。

诸城一中在开展学科渗透德育工作的过程中,紧紧围绕提高教师专业素质这一要素,强化七种意识,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学校要求教师必须树立几种意识:1)终生学习的意识;2)爱是教育前提的意识;3)培养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意识;4)关注学科核心素养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环节意识;5)新形势下高考评价转轨的意识。

府前街小学则将班主任素质的培养,当作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充分发挥班主任的工作职能,班主任充当学科教师的“协调者”、学生活动的“组织者”、环境卫生的“监督者”、牵手假日的“倡导者”、安全责任的“承担者”,成为学生德育工作的关键人物。

在密州路学校,学校会定期组织教师学习实施《指导纲要》,深刻领会其核心要义,不断增强广大教师立德树人的意识,提高师德修养和德育能力。同时,学校会定期组织师德培训,建立健全学校师德规章制度,引导教师率先垂范,做好榜样,认真履行教书育人职责,将“传道”与“授业解惑”统一起来,关爱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关键在人。拥有一支师德高尚、爱岗敬业、专业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将为学校开展德育工作增添强劲的力量。

四、评价机制建设提供保障

学科渗透德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正确而有效的评价机制建设是保障。为扎实做好中小学德育的评价改革工作,诸城市教育局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教基二[2013]2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工作的通知》(教基二厅函[2013]22号)和《关于印发<潍坊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潍教办字[2014]10号)等要求,制定了《诸城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施方案》,发挥了良好的导向作用,有力地助推了中小学育人质量的提升。

诸城市中小学将德育工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义务教育学校教育质量监测与综合评价内容,不断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平台建设,及时记录、考核学生“道德品质”“公民素养”“身心健康”等方面的表现,同时,将各学校德育工作开展情况纳入教育综合督导并占重要权重,确保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综合素质。

在诸城一中,每个学生手中都有三张表:《日常规范自我测定表》《思想品德自我测定表》《学习效率自我测定表》,他们用这些表定期进行自我测定,学生们将此称作“照镜子”,使自己有“自知”之明,找出差距,自我完善。

科信小学制定了《诸城市科信小学学生文明礼仪规范考评细则》,同时,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特色的、由学生自己制定的《诚信公约》,学生用诚信道德标准衡量自己或他人的行为,用诚信道德标准去辨别是非。学校专门设计了学生日积一善的表格,让学生做好记录,成立学生诚信成长记录;每月开展少先队“小龙人诚信章”争章活动;每月评选校园“文明之星”……通过一系列评价机制的建设,“诚实做人、守信做事”将成为科信学子特有的气质。

诸城市明诚学校将经典诵读作为自己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有效抓手。学校会定期评选诵读“优秀学生”“优秀班级”“优秀辅导教師”,与重大节日结合庆祝并总结表彰。学校每学期初的始业课程和学期末的结业课程都是以“经典诵读”为主题,并评出经典诵读“小学士”“小硕士”“小博士”。在经典诗文的浸润下,明诚学生幼小的心灵受到感染,养成了良好行为习惯,形成了优秀精神品格。

健全的评价机制,可以为学校德育工作指明方向,促使学校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也更加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学生品格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历经多年来的积极探索与实践,道德精华已经像盐溶化到汤里一样,融入到中小学的各学科教育教学中,让师生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诸城市中小学做到了,也做好了。

责任编辑/曾 夏

作者:张丽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作业设计高中语文论文下一篇:高中美术教育陶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