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薄熙来王珉的认识

2022-08-25

第一篇:对薄熙来王珉的认识

消除王珉、薄熙来恶劣影响的发言提纲

近年来,全省上下各级党委在肃清薄熙来、王珉恶劣影响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今年中央巡视组巡视反馈意见仍然明确指出了我省肃清薄王恶劣影响不够彻底的问题,这说明我们的工作与中央要求还有差距,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这个问题上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都要进行深刻剖析和彻底反思,特别是要以这次巡视整改为契机,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一起抓紧行动起来,坚决彻底肃清流毒。按照党组关于开好这次民主生活会的要求,我进行了认真思考,查摆了问题,分析了原因,提出了整改措施。下面我从两个方面汇报:

一、剖析和反思

薄熙来丧失了党员干部最基本的党性修养,权力观发生严重扭曲,道德品质极其低下,抛弃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一意孤行、私心作祟、野心膨胀,贪污受贿、违法乱纪、纵容亲属违法乱纪,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形象,给党、给政府、给人民造成不可挽回的重大损失。王珉等人理想信念沦丧,无视党纪国法,道德品行败坏,无组织、无原则、无纪律,自行其道,肆无忌惮,大搞拉帮结派、官商勾结、跑官要官、买官卖官、圈子文化,酿成了拉票贿选案,在国际国内产生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和极其严重的政治危害,这个案件性质的严重性令人震惊,情节的恶劣性使人不齿,危害的巨大性让人痛心。

中央果断查处薄王案件,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的坚定决心,充分彰显了我们党惩治腐败现象和选人用人不正之风的坚定态度,充分宣示了我们党维护党纪国法权威和尊严的坚韧意志。

二、贯彻和落实。

要深刻认识消除薄熙来、王珉恶劣影响不是一般问题而是政治问题。坚决肃清薄熙来、王珉流毒,是坚决维护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必然要求,是落实党中央关于巡视工作决策部署和中央第六巡视组巡视反馈意见的实际行动,是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的具体体现。

要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和标准开好组织生活会。要对照党章党规,对照中央巡视反馈意见,对照“四讲四有”标准,认真撰写发言提纲,严肃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接受党组织和党员的监督。

要深入抓好上级党委指示精神的贯彻落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中央第六巡视组的反馈意见上来,统一到省委关于巡视整改工作的部署要求上来,坚决从政治上、思想上、作风上、工作上消除薄熙来、王珉恶劣影响,为单位的全面发展和辽宁的全面振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围绕消除薄熙来、王珉恶劣影响的专题

组织生活会个人发言材料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始和使命,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的鲜明宣誓。因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也深深刻印在我们党员心中,矢志不渝。我党事业正如火如荼的发展中,人民正走在通往小康社会的大道上,可是有些同志,忘记自我,迷失了方向,做出了对不起人民的事。

2013年10月25日,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对被告人薄熙来以受贿罪、贪污罪、滥用职权最依法判处刑罚,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就在近期,省委组织部印发了《关于全省基层党组织围绕消除薄熙来、王珉恶劣影响专题组织生活会的通知》,可见薄熙来等人践踏法治、严重破坏了我党的政治生态,影响深远。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想彻底根除薄熙来、王珉的恶劣影响需要打“持久战”。持续学习党的最新理论知识,“跟党走”,是一个简单可行的好办法。采取自查自评的方式,深度剖析自己存在的不足,制定完善的整改计划,严格执行,才能使自己有更大的提升。思想上要与党统一,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提升政治意识,彻底肃清薄熙来、王珉流毒恶劣影响。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天道也。薄熙来、王珉的所作所为,对不起人民,对不起党,更对不起自己。作为党员就应该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意识,而不是为自己服务意识,方向走偏了,最终受伤的是自己。

第三篇:坚决拥护中央对薄熙来的处理决定

9月28日,中共中央给予薄熙来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对其涉嫌犯罪问题及犯罪问题线索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中央对薄熙来严重违纪问题的查处,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从严治党的根本要求和依法治国的执政理念,彰显了我们党对反腐败的鲜明立场和坚定决心。

薄熙来的行为严重违反了党纪国法,在国内外产生了非常恶劣的影响。党中央对薄熙来严重违纪的处理,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从严治党的根本要求,我们要以薄熙来严重违纪案作为反面教材,加强党风党纪教育,时时警醒自己,时刻牢记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不断增强党性修养,在工作和生活中要时刻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从之,作为党员干部,不仅要在工作上不计个人得失而埋头苦干,更要注重品行道德修养,不断提高拒腐防变能力。身为党员干部,要严守党的纪律,加强自身学习,增强法纪观念,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中央对薄熙来违纪问题的查处,彰显了我们党对反腐败的鲜明立场和坚定决心,再次说明无论是谁,无论职务有多高,权力有多大,只要触犯党纪国法,就要受到查处。在中国没有“特殊公民”,党内没有“特殊党员”,作为党员干部,只要触犯党纪国法,就注定会受到法律的严惩,我们一

定要以薄熙来违纪问题为鉴,不能因工作中有一点成绩而居功自傲,藐视党纪国法,享受一点“特殊待遇”是也没什么,甚至认为自己手中的权力、地位是自己努力创造的,权不为民所用,利不为民所谋,有这样的思想和观念就是一种危险,就会失去党性,必将受到党纪国法的制裁。作为党员干部,我们应该通过中央对薄熙来的查处,深刻地反思自己,努力查找自己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错误,统一思想,严格党纪,在重大问题上保持头脑清醒,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与党中央一致。不断为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中央对薄熙来违纪问题的查处,得民心,顺民意,当前正处于落实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要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服务;发扬“坚定信心、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的贵州精神,为推动跨越发展新进程而努力工作,以优异的成绩向党的十八献礼。

第四篇: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道路 王珉

《人民日报》( 2011年10月10日

07 版)

中国共产党的90年,是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辉煌90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90年。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站在历史和全局高度,全面回顾了我们党90年来的伟大历程、奋斗业绩和宝贵经验,深刻阐明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目标任务,明确提出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大政方针。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结合辽宁实际,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道路。

工业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经济结构演进的一个阶段,伴随工业化的进程,工业基地先后在欧美国家崛起。英国的曼彻斯特、德国的鲁尔、美国的匹兹堡、俄国的乌拉尔都曾名噪一时。在这些基地里聚集了巨大的工业力量和社会财富,为本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作出了重大贡献。由于科技进步、市场变化、资源枯竭等多种因素,这些工业基地都经历过一个从开发期、鼎盛期、衰退期到振兴期的演变过程。老工业基地的调整和改造,是世界上发达国家都经历过、现在仍在经历着的重要课题。历经30多年的改革开放,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正在积极探索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道路。

中国特色老工业基地的建设、发展和走向振兴是我们党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取得的伟大成绩

我国的老工业基地主要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依靠中央政府重点投资建设形成的以战略产业、骨干企业和重要工业城市为代表,门类比较齐全和相对集中的工业区域。主要包括以沈阳、长春、哈尔滨为中心的东北老工业基地,以西安为中心的西北老工业基地,以重庆为中心的西南老工业基地,以武汉为中心的华中老工业基地,以及上海老工业基地。同全国其他地区相比,老工业基地的工业比重大,集中度高,生产规模大,科技力量雄厚,国有大中型企业和科研院所密集,是我国经济社会的支柱。

以辽宁为骨干的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建设、发展和振兴,始终与新中国建立、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息息相关、紧密相连。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强调,“只要有了东北,中国的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东北解放区率先恢复和发展经济,生产大批武器弹药用于解放战争,调拨大量物资支援新区建设,为夺取全国胜利做出了特殊贡献。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央于1952年做出重要部署,要求集中全国力量优先恢复和改建鞍山钢铁公司,基本上完成以鞍钢联合企业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建设。这是中央第一次明确提出东北工业基地的概念。“一五”期间,全国新建156个重点项目,其中58个建在东北地区,仅辽宁就占了24个。正是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东北地区创造了新中国历史上多个具有标志性的“第一”,被誉为新中国的工业摇篮、国家重工业和商品粮的基地,为奠定新中国的工业化基础,建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指出,要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改造老工业基地企业,提高创新水平,老工业基地又为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做出了特殊贡献。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革发展高度关注,多次莅临视察工作并做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革,使老工业基地焕发青春,走向振兴之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要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大力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重振老工业基地雄风,再造老工业基地辉煌。2003年9月,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有关重大问题,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相关事项。同年10月,中央下发《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开启了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新征程。

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党领导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人民,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之路,形成了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积累了一系列弥足珍贵的经验。沿着这条道路,东北等老工业基地重新焕发出强大生机与旺盛活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创造了世界老工业基地振兴史上的奇迹,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建设、发展和振兴取得的伟大成绩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特色的老工业基地发展振兴事业。

中国特色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道路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中国特色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老工业基地振兴上的具体化,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展示和丰富发展。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基本国情,把握阶段特征,尊重客观规律,以新型工业化为支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振兴惠民为根本,以先进文化为引领,以党的建设为保障,统筹兼顾经济建设、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文明,推进老工业基地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实现全面振兴。

这条道路,坚持立足当前与放眼长远相统一,既着眼现实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又为更长时期、更高质量发展蓄积后劲;坚持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相统一,牢固树立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并举并重理念,一手抓科学发展,一手抓民生改善;坚持优化投资结构与激发内生活力相统一,既注重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又注重提升经济发展的高技术与高知识含量;坚持增量调整与存量优化相统一,既依靠增量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新增长点,又通过创新优化存量、做大做强传统产业,壮大现代产业体系;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党的建设相统一,着力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提供坚强保证。这“五个统一”回答了“振兴什么、怎样振兴”、“振兴为谁、谁来振兴”等理论和实际问题,是指导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重要原则。

中国特色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道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为统领的道路。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这是老工业基地激发新活力、创造新优势、实现新跨越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必须更加注重把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转方式调结构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发展的可持续性;更加注重把统筹城乡发展与促进区域协调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发展的均衡性;更加注重把经济发展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发展的全面性;更加注重把社会管理创新与维护群众权益、促进公平正义结合起来,确保社会和谐稳定,推动老工业基地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上全面振兴。

中国特色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道路是坚持以振兴惠民为根本的道路。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必然要求,是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要求必须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抓起,以解决就业、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医药卫生和收入分配等问题为着力点,扎实推进各项重点民生工程,切实把各项帮民之策、惠民之举落到实处,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让广大人民群众从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中国特色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道路是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的道路。解决老工业基地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消除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最根本的是靠深化改革,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对外开放。这就要求必须坚定信心、砥砺勇气,永不停滞、永不僵化,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老工业基地振兴事业的各个环节,奋力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着力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切实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明确深化改革开放的重点,加快推进老工业基地各方面体制机制创新,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为推进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中国特色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道路是坚持以先进文化为引领的道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是先进生产力在意识形态层面的集中体现,是推进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强大精神武装。这就要求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亲和力创造力,进一步巩固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奋斗促振兴的共同思想基础。深厚的工业文明和丰富的工业文化是老工业基地的独特文化优势,面对当今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实力竞争重要因素的新形势,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深入挖掘、系统整理、全面推广老工业基地的先进工业文化,为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发挥新的更大作用。

中国特色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道路是坚持以党的建设为保障的道路。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关键在党。面对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新形势,始终保持党开拓前进的精神动力,始终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保持党的蓬勃活力,始终保持党的肌体健康,是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根本政治保证。这就要求必须认真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坚持从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新的实际出发,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辽宁要在中国特色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道路上再创新辉煌

进入新世纪第二个十年,辽宁正处于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关键时期。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不断增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来,集中智慧,凝聚力量,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新突破。

坚持在发展中振兴。辽宁作为老工业基地的典型代表,面临着加快发展和转变方式的双重任务,必须用发展的办法解决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中的诸多深层次问题。坚持增量带动结构优化,积极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引导投资向优势产业、民生事业、重要基础设施项目倾斜,促进产业结构和城乡区域结构优化。不断提高产业丰厚度,加速推动传统支柱产业高端化发展,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壮大现代产业体系。深入实施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辽西北三大区域发展战略,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强节能增效和环境保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进生态省建设,切实增强辽宁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在促进社会和谐中振兴。当前辽宁正处于全面振兴的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现期,促进社会和谐既重要又紧迫,必须有效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坚持民生优先成果共享,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积极促进充分就业、公平就业、稳定就业,提高城乡居民社保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积极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繁荣发展振兴文化,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形成辽宁老工业基地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坚持依靠人民力量振兴。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必须全心全意依靠人民,切实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使老工业基地振兴工作获得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坚持深入实际、深入调研,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等合法权益,充分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关心振兴、参与振兴、推动振兴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着力形成人人为振兴、振兴为人人的良好局面。

坚持党对振兴事业的领导。党是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战斗力决定振兴事业的成败。坚持以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为重点,积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切实把科学发展的要求转化为谋划振兴的思路、促进振兴的措施、领导振兴的能力。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气魄,广开进贤之路,把各方面优秀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培养造就高素质领导班子和优秀干部人才队伍,为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坚持以完善党建工作长效机制为载体,深入实施基层党建创新工程,持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把基层党组织建成推动振兴、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加快法治政府、廉洁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为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营造风清气正、心齐气顺的良好环境。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中国特色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道路是我们党和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必将在党和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不断拓展和完善。在新的历史时期,辽宁将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道路奋勇前进,再创辉煌!

(作者为中共辽宁省委书记)

第五篇:对现代物流的认识和对物流管理专业的认识

“现代物流(modern times Logistics)指的是将信息、运输、仓储、库存、装卸搬运以及包装等物流活动综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集成式管理,其任务是尽可能降低物流的总成本,为顾客提供最好的服务。我国许多专家学者则认为:“现代”物流是根据客户的需求,以最经济的费用,将物流从供给地向需求地转移的过程。它主要包括运输、储存、加工、包装、装卸、配送和信息处理等活动。”

——摘自百度百科

根据国内外物流的发展状况,现代物流主要具有以下几种特征:物流反应快速化、物流功能集成化、物流服务系列化、物流作业规范化、物流目标系统化、物流手段现代化、物流组织网络化、物流经营市场化、物流信息电子化。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格局的日益加强,物流费用在产品成本中的比重也随之而大大提高。降低物流费用对提高产品的竞争力的作用增大,因此,生产者大力谋求降低物流费用,使现代物流成为普遍关心的产业。同时,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也发展到足以支持物流全过程的优化和整合的程度。需要与可能相结合,促成了现代物流的高速发展。在一些发达国家,经过了长期不断的整合,已使物流渐渐地形成了独立的产业——现代物流产业。因此,现代物流产业与传统物流产业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其全过程是经过全程优化的,各环节之间也是无缝衔接。这就大大地降低了物流费用,缩短了物流时间。这也就是当代物流产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现代物流业正向着第三方物流日益成为物流服务的主导方式,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以及物流全球化的方向发展。

“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是指在社会在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现代物流管理是建立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上的。”

——摘自百度百科

物流管理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对物流活动诸要素的管理,包括运输、储存等环节的管理;对物流系统诸要素的管理,即对其中人、财、物、设备、方法和信息等六大要素的管理;对物流活动中具体职能的管理,主要包括物流计划、质量、技术、经济等职能的管理等。

物流管理科学是近一二十年以来在国外兴起的一门新学科,它是管理科学的新的重要分支。随着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的提高,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人们逐渐发现,企业在降低生产成本方面的竞争似乎已经走到了尽头,产品质量的好坏也仅仅是一个企业能否进入市场参加竞争的敲门砖。这时,竞争的焦点开始从生产领域转向非生产领域,转向过去那些分散、孤立的,被视为辅助环节而不被重视的,诸如运输、存储、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领域。人们开始研究如何在这些领域里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创造"第三个利润源泉"。 物流管理从此从企业传统的生产和销售活动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研究领域和学科范围。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道德的高考满分作文下一篇:调查报告的基本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