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慢性肺心病患者的社区和家庭护理干预

2022-09-10

慢性肺心病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 病情迁延、不断进展, 患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且随着年龄地增长, 患病率逐渐增高, 多数预后不良, 死亡率高。近年的统计结果显示, 我国慢性肺心病的死亡率高达15%左右, 因而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心病成为影响老年人健康和生存质量的最主要因素之一[1]。以往对慢性肺心病患者护理的着眼点一般都放在急性发作时的护理, 但慢性肺心病患者由于病程长, 家庭和社区是缓解期慢性肺心病患者主要的康复场所。因此, 加强慢性肺心病的社区和家庭护理干预, 对减少或避免病情的急性发作, 促进康复, 延缓发展非常重要。

1 社区和家庭护理干预的目的

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纠正或改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改善和促进心肺功能恢复;防治原发疾病, 及时发现和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 防止急性发作和加重, 从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延长寿命。现如今我国正在逐步完善社区医院的建设, 医院主导下的医院、社区、家庭构建的护理干预网络, 充分发挥了家属参与的协同作用, 使自我护理与医院、社区、家庭护理无缝对接, 相得益彰, 实现了护理干预的个体化、网络化和多元化[2]。

2 提高社区医务人员对家庭护理认知的干预

(1) 形成住院治疗、门诊随访、社区和家庭康复一体的治疗与康复指导机制。医护人员有责任让患者对自身疾病状况知情;对疾病发展和医疗前景知情;对长期治疗、康复和随访目的要求知情, 提高社区医疗对慢性肺心病康复管理、技术措施、设施和指导能力。 (2) 针对患者心理认知功能的改变, 由社区护士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慢性肺心病及相关学科知识, 包括诱发因素、药物治疗的作用和不良反应及本病的预防、护理知识, 发放《肺心病家庭护理》手册, 帮助患者提高对疾病的认识。

3 对患者和家属的心理护理干预

慢性肺心病患者由于病程长, 需经过长期治疗, 且反复发作难以根治, 患者经济负担重, 情绪低落, 常存在焦虑和抑郁心理[6]。大多数患者生活需要照顾, 反复入院治疗出现的经济问题, 使家属也有焦虑、消极情绪。医务人员的医疗水平, 热情的服务, 良好的沟通技巧, 对患者及家属的康复依从性起到积极的作用。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采取以下护理干预: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 对患者的烦恼与抑郁心理加以正确疏导, 同时优化社会支持网络, 鼓励家属给予患者情感上的支持和经济上的帮助, 增强患者心理应对策略。

4 行为干预

4.1 不良生活习惯的干预

劝导患者戒烟、酒、忌辛辣刺激食物, 宜多食蔬菜、水果等, 保持大便通畅。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吸烟的危害, 并介绍一些成功的戒烟个案, 取得患者的配合及家属支持, 并与患者共同制定个性化的戒烟计划。

4.2 呼吸功能训练的干预

由于慢性肺心病患者害怕锻炼会加重呼吸困难,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心、肺功能状况及体力强弱, 指导患者进行并掌握适当的呼吸训练, 如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呼吸锻炼可增强呼吸肌尤其膈肌活动, 减慢呼吸频率, 降低呼吸时的氧消耗量, 变浅快呼吸为深慢呼吸, 以改善缺氧症状。还可以增加肺活量和吸氧量, 提高肺泡通气量, 改善气体分布与氧合, 提高血氧饱和度 (Sp O2) , 从而改善肺功能, 减少或延缓疾病的进展[3]。

4.3 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肺心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 提高免疫力对延长缓解期, 减少急性发作加重具有重要意义。

4.3.1 建立科学的饮食方法, 改善营养状况

指导患者选择容易消化, 低脂肪, 高维生素食物, 根据患者习惯和口味合理烹饪, 少食多餐。

4.3.2 酌情锻炼以增强体质

解释活动对身体康复的意义, 注意培养病人的独立性和坚持活动的意识。由于疾病原因, 病人活动后出现呼吸困难, 因而活动耐受力受限, 会变得依赖性增加。依赖的结果将使活动能力更趋下降, 形成恶性循环, 应有意识地鼓励病人进行日常活动, 并与病人共同制订活动计划, 既能最大限度地保持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使病人摆脱依赖心理, 增强耐力和抗病力。

4.4 氧疗护理干预

4.4.1 氧疗的目的

缺氧可引起肺血管收缩导致肺动脉高压, 右心负荷增加, 诱发心衰。合理的家庭氧疗能纠正低氧血症, 降低肺动脉压、延缓肺心病的进程。

4.4.2 氧疗方法指导

对患者和家属进行氧疗方面的健康教育。

4.4.3 安全用氧指导

家庭用氧应注意安全, 氧气筒放在阴凉通风处, 做好防震、防火、防热、防油。对于长期康复性氧疗, 应防止氧中毒。在满足血氧饱和度不低于90%~91%的前提下, 吸氧浓度越低越好。坚持每日吸氧, 时间由短到长循序渐进, 直到≥15h/d, 氧气流量为1~2L/min。

4.4.4 慢性肺心病家庭氧疗的评价

通过动脉血气分析检出低氧血症和评价氧疗效果。氧疗的依从性提高, 运动耐力提高, 症状改善。

4.4.5 消毒技术指导

每日更换湿化液1次, 可采用冷开水或矿泉水;每日更换单鼻塞1次;湿化瓶和输氧管每周更换2次, 换下的湿化瓶和输氧管用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 晾干后使用。

4.4.6 减少氧疗不利影响的技术指导

长时间吸入常规湿化的氧气, 易出现气道干燥、痰液黏稠, 甚至形成痰栓阻塞气道。将氧气通过加温至60℃湿化, 患者吸入后达到湿化气道, 稀释痰液的目的[4]。其做法是将暖水瓶塞打2个直径为0.8cm的小孔, 分别放入与孔径相应的长度, 分别为20cm、10cm的玻璃管, 暖瓶塞上面两管均留4cm, 暖瓶内盛4/5瓶开水, 盖好瓶塞。此时, 长管应在水面以下, 然后将长管与氧气表相连, 短管与鼻塞相连[5]。这样, 在氧通过开水时可以使之加湿加温, 以达到体温饱和水蒸气的湿度, 使呼吸道粘膜保持湿化湿润, 有利于痰液稀薄, 便于咳出。

5 结语

慢性肺心病患者是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慢性疾病,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 患者不可能长期在医院接受治疗和护理, 出院后的健康问题需要专业护理人员的指导和干预。社区护理是整体护理的延伸和推广, 是现代护理人文关怀的新动向, 这就决定了护理工作由医院向社区的转变。

通过对肺心病患者实施社区和家庭护理干预, 使肺心病患者在康复中较好掌握饮食、运动、锻炼的方法, 显著提高了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 同时改善了心理情绪, 进而减少急性发作, 减轻患者的呼吸困难和焦虑[7],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节约国家医疗费用及改善家庭经济状况。其次实施将健康教育贯穿其中的社区护理干预[8], 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健康教育和随访, 提高了医护人员对社区护理的认识, 明确社区护理干预的目的和意义, 提高专业知识和与患者的沟通能力, 有效地延缓了患者病情的发展, 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摘要:通过对肺心病患者实施社区和家庭护理干预, 使肺心病患者在康复中较好掌握饮食、运动等方法, 提高对疾病知识的掌握, 调节心理, 进而减少急性发作, 减轻患者的呼吸困难和焦虑, 提高医护人员对社区护理的认识与患者沟通能力, 明确社区护理干预的目的意义, 有效延缓患者病情发展, 提高生存质量。

关键词:社区和家庭,护理干预,肺心病

参考文献

[1] 倪居, 云琳.内科护理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8:22~24.

[2] 刘玉萍“.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模式在老年肺心病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 2010, 1.

[3] 李宾宾.呼吸训练对呼吸系统疾病康复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 2007, 42 (9) :836~838.

[4] 余香梅.氧气湿化液加热吸氧应用体会[J].山西医药杂志, 2004, 3 (4) :295.

[5] 张巧华.肺心病病人的家庭氧疗的指导和护理[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的管理, 2007, 11 (27) .

[6] 张祥敏.老年住院COPD病人抑郁状况分析及护理干预[J].临床肺科杂志, 2005, 10 (4) :7~8.

[7] pettv TL.Home oxygen therapy:a revolution in care of advancedCOPD[J].Med Clin NorthAm, 1990, 74:715~729.

[8] 刘桂芝, 左敏.肺心病患者的社区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5, 22 (5) :53~55.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新税制改革对企业财务与会计的影响与对策下一篇:创伤性髋关节骨折脱位临床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