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游戏化课程建设

2023-05-20

第一篇:幼儿园游戏化课程建设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反思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六个支架学习反思

近日,我们幼儿园全体教师在周园长的带领下一起学习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六个支架。在此之前,我认为《课程游戏化》的颁布与实施意味着旧的课程体系的结束,通过此次学习我们了解到《纲要》和《指南》和《课程游戏化》要求是一致的,是相互融合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就已提出了“游戏是基本活动”的问题。所谓基本活动,意味着是重要的和不可缺少的。

作为一线老师,我们常常疑惑于如何平衡“教和玩”的难题。在过去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为了生硬的体现教育教学活动中游戏的存在。我们通常只是植单一的插入一些游戏。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常常会困惑,为什么在教学活动中孩子的兴趣缺缺,为什么孩子不愿意学。通过学习我才了解,课程游戏化是要站在质量的高度去考虑,站在儿童获得完整经验的角度去考虑,站在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的角度去考虑,简单的说课程游戏化就是让幼儿园课程更贴近生活,更生动一些,更有趣一点,活动形式更多样化一点。幼儿动用多种感官探究、交往和表现的机会更多一些,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更充分一些。

结合这次学习来反思自身发现,在以往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虽然在教学过程中年也能注重体现游戏化,但是在活动中并不能体现幼儿为主体的自主性游戏,由于害怕孩子“不会玩”“玩的不好”“玩的有危险”通常我在玩的过程中没能体现孩子的自主,这样的游戏往往只是在我的操控下“听我玩”!所以往往在玩的过程中孩子没有自我的意识,只是在我的控制下被动的接受。用虞永平教授的话来说游戏不是教学,不需要教师去“导演”和指挥,因为教师指导过头了,就成了“导演”,孩子游戏中的自由自主和创造就会失去,因此要合理指导游戏,应该融入课程文化,形成习惯。

课程游戏化的关键在教师,焦点在幼儿,幼儿行为总能折射教师的思想和作为。课程游戏化的核心追求是幼儿积极投入活动过程并充分探索、交往与表现,是幼儿不断丰富和发展新经验,在这个过程中,主要的不是教师说什么和做什么,而是幼儿说什么和做什么。良好的幼儿园课程会不断促发幼儿的兴趣,催生新的活动,能让幼儿专注地投入当前的和不断生发的行动中去。

此专题学习,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管理行为,在日常教学中的确存在很多问题,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要珍惜孩子们有限的童年生活,探索有质量的幼儿园课程。 而作为一名幼儿老师,我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反思。六个支架中提出的一些解决措施,给了我启发和思考,在今后的教学管理中,我将修正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学习先进的理念,与幼儿共成长。

XXX 2016-4-6

第二篇: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培训

走进游戏化的课程

四月大地复苏,春暖花开,我们迎来了卢主任的《课程游戏化理念下的幼儿园活动区域的再思考》专题讲座,在讲座中卢主任用一段视频更加逼真的诠释了什么是课程游戏化。

在这段视频中,是小班的幼儿与教师的展示。教师通过与幼儿听音乐进入课堂,在听音乐的部分教师讲清要求,幼儿每人找到自己喜爱的点点,当音乐停止时会让幼儿说出自己选择这个点点的原因。在第二个环节中是幼儿与教师共同感受点点的神奇变化。教师采用的是日本画家草间弥生的作品,让幼儿通过观察不同的画面来感受出点的变化,可以是长颈鹿,可以是草莓。其中还让幼儿亲身体验变点的过程,这个过程在幼儿的点画下是一个接着一个的点点出现,幼儿的游戏兴趣被推上了高潮。在幼儿了解了点可以是大的和小的,可以是不同颜色的,可以组成不同的图形等等之后,教师最后要求幼儿来实践。教师为幼儿准备了不同颜色的底版,不同的圆点,要求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千变万化。最后幼儿的作品真的很成功。不得不说这是教师在游戏化课程中的成功制作。

在这节课中教师抓住幼儿的兴趣点,没有让幼儿只看教师的操作,从开始的引入配合音乐的力量来给这节课增添乐趣,幼儿的出发点被带动。几个环节中教师的语言很少,与幼儿的互动确体现了游戏的作用。可以看出这是一节幼儿喜欢的,真正的满足了幼儿的需要的游戏化课程。

虽然是一节课,要想达到游戏化,教师的准备不容忽视。教师要提前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加入适宜的游戏,然后是教具的准备,想要游戏动起来,要达到每个小朋友都有事可做,那学具就要人人都有。教师在游戏中扮演的角色要鼓励游戏、欣赏游戏、服务游戏、沟通游戏。

再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的游戏,虽然每天都坚持了区域游戏活动,但真正的要把课程变为游戏化,教师的观点要首先转变,不能说把一节课整体的一下子都变成游戏结构,也要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进行转变。在转变的过程中,我们还要会进行记录,反思接着改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也会是一个成功的课程游戏化实施者。

第三篇: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汇报材料

XX幼儿园2017年课程游戏化区级视导汇报材料

2015年末,我园申报了区级课程游戏化项目,申报的项目名称为《„„》。2016年,我园正式成为课程游戏化建设园,开始了我们的课程游戏化探索之旅。

一、2016年项目建设推进情况。 1.理论学习,明晰课程游戏化理念。

2016年是我园推行课程游戏化项目的第一年,园领导以及一线教师对“课程游戏化”的理念还不够清晰,因此,我们首先的安排是学习培训,内化理论。我们先后分层次派出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园内领导参加区级、市级的的课程游戏化理论培训,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菜单讲座,搜集网络资源提供给一线教师学习培训,定期组织沙龙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培训和指导,我们从领导到一线教师,对课程游戏化的理念已经非常明晰,对课程游戏化提出的要求也能熟记于心。

2.成立了课程游戏化核心组,整理建设思路。

紧接着,我们成立了课程游戏化核心组,通过教师自我申报和考核竞选的方式从园内挑选出了理论水平高,行动力强的老师组成了我们的课程游戏化核心组。核心组成员虽然只有8人,但是涵盖了老中青教师、一线和行政教师,何园长担任核心组组长。课程游戏化核心组成员每两周进行一次研讨,学习最新的理论知识,反馈最近的园内发展状况,反思园内的各项活动安排。

通过课程游戏化核心组成员的交流和讨论,我们的建设思路初步确定为:教师在研读《指南》和分析本班幼儿发展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目的科学合理的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能够创设满足幼儿发展的适宜环境,能够更加了解幼儿,自我反思能力有所提高,家园合作更加科学和谐。

3.分析一日活动流程的合理性,梳理过度环节的研究策略。

通过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的交流讨论思考,我们将园内的一日活动安排流程做了进一步的梳理,与所有教师交流了一日活动安排中的“弹性时间”的含义,鼓励教师按照班级特点和孩子兴趣,实行弹性时间,消除消极等待,给孩子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支持他们多样化的发展。

针对我园之前各环节中间的过度环节,教师自我反思加园领导蹲班观察,发现之前园内的过度环节时间处理方式有悖于课程游戏化的理念,幼儿缺乏自主,活动内容比较单一。针对这个情况,我们首先与教师展开了讨论,明确了一日活动中的过度环节有哪些,再指导老师与幼儿展开自由讨论,倾听孩子在过度时间想做的事情,鼓励孩子将可做的事情用图画的方式记录下来。教师提供一个专门的版块,孩子可以根据板块中图画的提示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游戏内容。在过度环节时间,孩子们除了可以玩游戏,还可以利用班级中的任何材料,待在班级中的任何位置,通过这样的形式,班级中的空间和材料都得到了最大化的利用,孩子们也变得更加自主了。

4.在共建园的帮扶下重点研究区域游戏、晨段游戏环节。

我园的课题名称为《„„》,因此,我们将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先拆分出来,逐一重点研究在此环节实施课程游戏化的策略。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我园与„„幼儿园形成帮扶园关系。利用这一优质的指导资源,我园邀请了„„幼儿园的骨干教师多次来园,重点指导区域游戏和晨段环节课程游戏化的实施策略。通过园内教师的积极创新以及„„幼儿园老师的尽心指导,在区域游戏环节,我们的桌子全部进区角,教室的空间利用上更加合理,区域的隔断也经过多次的调整,实现了各区域间的互动。材料的投放上更加丰富,同时注重层次性和可操作性;教师也能更多的以观察者的身份而不是直接的参与指导进入游戏,及时观察、记录、反思,为进一步提材料做思考。

我园的晨段游戏环节,在实施课程游戏化之前,材料比较单一,幼儿消极等待、排队现象比较严重。自从课程游戏化项目实施开展后,我们增添了很多大型的器械,梯子和轮胎。器械丰富后,孩子的自主性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提升,依然是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相对简单的器械组合锻炼。为此,我们学习了一些幼儿园的做法,实行了幼儿自主晨锻。起初,孩子们和老师都放不开手,经过核心组成员在操场的几天的观察,我们发现了问题的原因:孩子们对自主晨锻的规则、要求以及可以的组合方式了解的并不清楚,教师因为害怕安全隐患而不敢放开手。为此,我们指导教师利用集体教学时间,向幼儿介绍自主晨锻的要求和规则,开展晨锻器械组合创意比拼活动,提高幼儿自主组合拼搭的能力。针对教师的担忧,我们利用业务学习,观看了安吉的室外游戏,教师们在感慨的同时也愿意相信我们的孩子也是有能力的学习者,有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愿意放手试试看。 经过一学期的尝试,现在我园的孩子基本实现了自主晨锻,孩子的各项动作技能以及社会性品质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二、2017年项目建设进展情况。

针对2016年我园实施课程游戏化的情况,我们制定了本学期课程游戏化的研究重点和研究目标。本学期,根据我园实际状况,我们将集体教学活动、区域游戏、户外游戏作为我们研究的重点领域。

根据《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实施要求》,比如目标一中指出:观察和理解儿童是教育工作的起点。“科学观察——正确解读——有效支持”是教师与幼儿日常互动中应有的专业行为。目标二中指出:审议和改造课程方案,提升课程的适宜性。在实践中坚持对先行课程方案的不断调整,基于儿童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对现行课程方案经行审议,发现问题和不足,并作出适宜性调整。审议课程的内容,内容应来自于幼儿园的环境和现实生活,从社区和家庭生活中寻找课程内容,避免本本主义的“课本”定内容的现象。目标四指出:注重活动形式的多样性。要根据需要灵活采用全班集体、小组、个别等多种活动形式。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出发,创建多样化的活动区域,支持幼儿建构、探索、阅读,确保幼儿自发的游戏活动。根据这些目标和要求,结合我园本学期的研究重点,我们本学期的研究目标为:

1.加强教师的观察意识。

教师主动观察幼儿的意识加强,能够利用多种便捷的方式对儿童日常行为做简单的记录,能够借助《指南》,正确理解幼儿的行为,并提出有效的支持策略。

2. 开发周边资源并在主题教学活动中实施运用。

3. 丰富户外游戏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师在户外游戏活动时的指导水平。 具体工作安排:

(一)课程游戏化理论培训。 1.开展课程游戏化园级菜单讲座。

课程游戏化核心组成员对理论知识进行学习,在园内利用菜单讲座的形式进行宣传发动。

2.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学习课程游戏化理论知识。

业务园长利用每学期的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所有教师学习课程游戏化实施要求、六个支架等理论内容。 3.以青年教师沙龙组形式组织所有教师进行集中学习。

青年教师在我园的教师比例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利用青年教师沙龙组活动,学习并进行考核,激发所有青年教师提升理论的热情。

4.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理论分享。

课程游戏化群里面有很多的学习资料,课程游戏化负责人定期将最新的学习资料上传至网盘,提醒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我学习和提高,各教师在外出学习后,也可将学习资料上传至网络,供全园学习。

(二)加强教师观察意识。

课程游戏化“六个支架”里面要求教师每天观察1名幼儿,每天观察3次,每次观察3分钟,用随笔的方式或者同事们之间即兴谈话的方式讨论自己观察到的儿童行为。考虑到工作的实际情况,我们要求每个班级的教师每天共同观察1名幼儿,每天观察3次,在下班前以即兴谈话的方式讨论观察到的儿童行为,要求教师去发现儿童的兴趣点和能力。另外要求教师每两周上交一篇纸质的观察记录随笔,每学期上交3篇儿童游戏视频的观察分析。一线教师观察幼儿在区域游戏、集体活动、户外游戏时幼儿的社会交往、动作发展、学习习惯、语言表达等情况。

另外,课程游戏化核心组成员还需要观察一线教师,定期观察一线教师在本学期重点研究的环节时幼儿的活动情况以及教师对幼儿的指导情况。

(三)丰富户外游戏内容和形式。

我园的下午户外游戏以户外集体游戏为主,为了进一步丰富孩子户外游戏的内容和形式,我们准备开发幼儿园后面的荒地,开辟户外种植区、玩水区、探索区,给孩子提供探究创造的场所(详细方案见幼儿园荒地开发方案)。

针对前期户外游戏活动形式比较单一的问题,我们拟在本学期在户外游戏时间开展“大带小”的活动。大班孩子带着中班孩子一起游戏,中班孩子带着小班孩子一起活动。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中大班的“大带小”活动我们鼓励大班孩子带着中班孩子一起去玩一玩传统游戏,中小班的“大带小”活动我们鼓励中班孩子带着小班孩子去玩一玩幼儿园里的器械和玩具材料(具体安排见幼儿园“大带小”活动安排表)。

这样的话我们每天下午的户外游戏:大带小一天、大型玩具或小树林游戏一天、荒地探索一天、集体游戏一天(星期三下午除外)。形式和内容较之前应该会有比较大的改变。

(四)园本主题教学活动的尝试。

根据暑期所有教师对周边资源的调查表,课程游戏化核心组成员讨论确定出适合小中大年龄特点的主题资源,青年教师沙龙组成员根据《指南》五大领域的目标和要求设计出相应的教学活动方案。再由年级组长和说课组长安排集体说课,最终确定出主题活动的内容。并在环境和区域中充分体现该主题。

三、项目建设存在问题及困惑。

1.区课程游戏化群文件更新的较少,缺乏课程游戏化项目优秀幼儿园实际的操作方案的文件参考。针对幼儿教师队伍来说,很大程度上别的幼儿园的实际的操作方案比理论学习更能激发教师的思考。

2.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开展,需要更多像“六个支架”一样实践性强的理论指导手册。

四、下一步推进计划。

1.加强一线教师的培训力度,理论培训+实践培训同步进行。 2.实行学习——反馈制度,提高教师的学习效率和工作的行动力。 3.打造特色班级,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班孩子的特点以及家长资源开展丰富的活动。

第四篇: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思考

摘要: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课程游戏化不是把幼儿园所有活动都变为游戏,而是确保基本的游戏活动时间,同时又可以把游戏的理念、游戏的精神渗透到课程实施的各类活动中。

《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都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强调: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那么如何才能实现幼儿园的课程游戏化呢?笔者认为:

一、首先教师要理解课程游戏化的实质

课程游戏化不是用游戏去替代其他课程实施活动。 课程实施的途径有很多,所谓课程游戏化不是把幼儿园所有活动都变为游戏,而是确保基本的游戏活动时间,同时又可以把游戏的理念、游戏的精神渗透到课程实施的各类活动中。也就是说,专门的游戏活动时间要确保。确保是指幼儿每天有自选活动的机会,能自选游戏,自由游戏时间应得到保证。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把游戏理念及精神渗透到课程实施的各类活动中去。这其中包括一日生活、区域活动、集体教学活动等。

二、在一日生活中要体现课程游戏化

陶先生在《生活教育》中通俗易懂地提出:

一、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之能思;

二、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之能干;

三、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之能看;

四、解放儿童的嘴,使之能讲;

五、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之能接触大自然和社会;

六、解放儿童的时间,不逼迫他们赶考,使之能学习自己渴望的东西。从幼儿早上入园开始,晨间活动、早操、早点、教育活动、户外游戏、午餐、午睡、游戏、午点、游戏、离园以及课间过度的环节,无不贯穿着游戏活动。时间短的我们可以玩手指游戏、学习儿歌歌曲;户外活动我们可以进行体育游戏等等。目前幼儿园里幼儿的游戏活动存在有多种形式,因此我们必须贯穿在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幼儿一日活动是幼儿一日在园生活和接受教育的全部内容。其组织安排、设计要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符合教育规律,要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一日活动,做到保教结合,完成幼儿园的保教任务,达到锻炼幼儿体格、开发幼儿智力、

1 陶冶幼儿情操、养成文明习惯的宗旨。有了一日,才有一年,乃至三年,一日活动开展的好,有特色,幼儿身心才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提高幼儿一日活动质量才有可靠保证。

三、在区域活动中要体现课程游戏化

我园地处山水之间,这里的田野山丘到处有宝藏,这里的民俗民风也是孩子们游戏的资源。春天我们开展“家乡蔬菜变变变”游戏:在种植区孩子们种植蔬菜,采摘蔬菜、认识蔬菜;在厨房孩子们帮助厨房的阿姨挑拣蔬菜;在活动区,孩子们把蔬菜根变成玫瑰花的印章,把蔬菜叶变成美丽的裙子,把蔬菜花变成美丽的粘贴画。每位幼儿在区域游戏中都有自己探索的目标,他们观察、记录、操作、展示作品等。秋天我们以“丰收的季节”为主题开展各种游戏:带孩子们游山玩水,把自己喜欢的宝贝带回家。瞧:农贸市场里有玉米、高粱、稻子、山芋、花生、柿子、石榴、苹果、枣、萝卜、菜花、菜叶、菜根,孩子们在实物前自由挑选、买卖、制作,有的孩子把菜叶变成金鱼,有的孩子把菜根制成玫瑰花,有的孩子把玉米粒穿成项链。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果实,春天花瓣雨,夏天绿叶情,秋天果实多,孩子们奇思妙想的玩法都能在这里体现。冬天里的运动就更丰富了。操场上的公共体育区是孩子们的乐园,是一道快乐的风景线。乡村特有的体育器械成为孩子们的最爱,踩高跷、滚铁环、跳皮筋、玩沙包、翻跟头等,玩的不亦乐乎。尤其是下雪天的堆雪人、打雪仗等孩子们简直玩疯了。

此外,班级布置也应体现强烈的主题色彩,通过主题墙展示师幼对课程的理解和课程的进展,让幼儿感受主体地位,激发参与热情。班级布置时,要将活动室的空间更多的留给各个区角,为小组学习和个别学习提供可能。为此我们设计了各种活动区,如“建构区”、“益智区”、“美工区”、“科学区”、“生活区”、“阅读区”等。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参加所喜爱的各种活动。如“美工区”内的幼儿,可以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绘画出许许多多色彩丰富、别具一格的美术作品及泥工作品。在“建构区”内,幼儿选择大小不

一、形状各异的积木设计建造“飞机”、“大炮”、“轮船”等,并边玩边嘴里发出“呜呜、轰轰”的声音。在各个区角,教师应充分地为幼儿提供自主活动、自由表现以及交流的机会和条件,随时提出问题,提供信息,调整区角的材料,观察了解幼儿对某些领域显示出的特别的兴趣和专注。针对不同幼儿在多元智能方面的强项和弱项,适 2 时给予帮助和引导,制定实施个别化教育的方案,充分激发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同伴间的合作互动,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使幼儿在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中,过完了一天愉快有意义的园内生活。

四、在教学活动中要体现课程游戏化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活动组成形式。在设计教育活动时,应充分考虑游戏这一活动形式的运用。对于幼儿来说,游戏是最快乐的,有了游戏就有了愉快情绪的保证;游戏是最生动的,有了游戏就有了认知和审美的环境条件;游戏是最丰富的,有了游戏就有了探究、操作的保证。因此,在设计幼儿教育活动时,应从幼儿年龄特点出发,选择新颖多样的游戏材料开发其功能性和可变性。还应充分尊重幼儿选择游戏的意愿,确保提供多样性的游戏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切实安排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动身的活动。比如,《图形》为主题的集体教学中幼儿己对《图形》有概念的基础上教师首先摆好很多种大小不同的《图形》。然后,让幼儿随意辨认、分类,识别大和小的《图形》等等。最后让幼儿用《图形》展示一下,用图形制作服装扮演模特。这样,在比较宽松的氛围中充分激发了幼儿参与兴趣和感觉器官的体验,无意识中认识了《图形》的种类。这就是在集体教学的游戏活动中渗透教育的一种形式。

游戏化意味着游戏不只是教学的手段,还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游戏不只为教学服务,游戏也有它自身存在的价值,因此教学也应为游戏服务。孩子以“融合式”的认知方式来认识世界,这种“融合式”的认知方式通常转化为幼儿的游戏。孩子们在游戏和生活实践中,通过与周围环境中的人、事物等互相交往和接触,学习和积累相关的经验,游戏既是课程的内容,又是课程的实施途径。于是,我们充分利用孩子这种独特的认知方式,调整和实践我们的课程,鼓励孩子通过自己的游戏和实践获得多方面的经验。游戏和教学一体化是将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从幼儿生活中来又回到幼儿游戏中去,并在游戏和教学一体化中实现整合,积累经验。在组织了一个教学游戏化及自主游戏的半日活动后教师问:“今天你们做了什么?”幼儿开心地回答:“我们一直在做游戏、在玩。”事实上,教师只是在教学环节上追求了游戏化效果,幼儿便有了置身游戏中的体验。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孩子们也许从头到尾都是在“玩”,但也正是在“玩” 3 的同时引发、支持并促进了他们的学习活动。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学习语言,同时也张开想象的翅膀尝试解释科学,或者萌生用歌唱或舞蹈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知„„只要我们做到心中有目标,把教育目标从有形转化为无形,渗透到游戏之中,孩子们就能在游戏中自主地学习。

虞永平教授说的好“游戏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这些幼教工作者不断探索和实践,使课程游戏化迈上一个高的层次。

参考文献:1. 虞永平:学前教育学

2. 虞永平:课程游戏化的意义和实施路径 3. 陶行知:生活教育

4.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5. 幼儿园工作规程

6.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第五篇:浅谈农村幼儿园课程游戏化

浅谈农村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施策略

王泽明

大孟庄镇中心幼儿园

13920589579

摘要:农村幼儿园教师要想通过游戏激发起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方式就要适合农村幼儿园整体环境。同时,教师要在生活游戏中渗透教学目标,要引导幼儿在音乐游戏、美术游戏以及益智累等游戏中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通过游戏让幼儿想说、敢说、会说,同时激发幼儿创新意识。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

游戏化

策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省教育厅启动和实施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旨在引导幼儿园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和课程观。我们应该寓教育于游戏之中,把游戏精神落实到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

游戏是促进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最好活动形式。而当前,在农村幼儿园教育中,教师以“权威”的面孔出现,指挥幼儿游戏,教师重知识的讲解,轻幼儿的主动探索;重知识的系统性,轻幼儿的个性健康发展;惟书、惟师,是当前农村幼儿教育中的常见现象。孩子在这种环境中,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一步,因此缺乏“求新、求异、求实”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

因此,开展农村幼儿园游戏化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自己的实践经验出发,加上自己的思考与研究,从以下两个方面阐述游戏化教学的策略。

一、转变观念,内化课程游戏化认识

要实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首先要帮助教师清晰认识幼儿园课程与游戏两者之间的关系。游戏是课程的内容,更是实施课程的途径。一个无视或者轻视幼儿游戏的课程是不可能真正适应幼儿的身心发展的。要根据幼儿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与需要进行调整,生成新的课程,使课程自然融入游戏之中。

有的教师对幼儿园游戏活动不够重视,在游戏环境创设上,总是觉得费时费力;在游戏课程实施上,总是停留在浅层水平;观察、指导游戏的水平有限,存在畏难情绪,害怕组织游戏活动。于是我们从转变思想理念人手,组织教师进行“游戏理论”的学习和讨论,提高教师对游戏的认识,转变教师的观念,引导教师运用先进理念指导自身实践。

同时,幼儿园经常组织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吸取新的理论知识,并将学习的新理念进行二级培训。每周分管领导不定期地进班观摩,每学期定期开展游戏评比活动,促使幼儿的游戏活动扎实有效地进行。同时结合重大节日,开展家园同乐活动,邀请家长和孩子共同游戏,走进童心,更好地理解孩子的需求。通过多种途径,提高了教师驾驭游戏活动的能力,全面提升了幼儿园游戏活动的质量。

二、积极探索,促进一日活动游戏化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将游戏渗透在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1.教学活动游戏化 教学活动游戏化是指教师以游戏为手段来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方式,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完成特定的教育教学目标,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打破传统的“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方式,自觉地把游戏方式运用到教学设计中去。

(1)创设游戏化的教学情境

为幼儿创设宽松、舒适的游戏化情境,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得到学习和发展。如大班音乐《木瓜恰恰恰》活动,可以通过“指水果拍手”游戏来学习新节奏类型,通过“小动物参加水果博览会”来表现乐曲节奏,通过“生活物品代替打击乐”来巩固乐曲节奏。

(2)运用游戏化的教学手段

猜谜语、唱儿歌、听故事、做手工等是幼儿喜爱的活动,能融知识学习于情趣之中,使浅显平淡、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转为妙趣横生的学习活动,充分调动幼儿多种感官经验。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这些游戏手段,合理地设计教学活动,使游戏与学习内容有机结合。如主题活动《六个好宝贝》,我们可以准备与人体器官有关的谜语,预设体育游戏《走走爬爬抱抱》、音乐游戏《碰一碰》、美工活动《点一点、吹一吹》,幼儿在快乐、松弛、自主的游戏情境下进行着各种感受、积累和体验。

(3)游戏化的教学延续

教学活动的最后环节并不是一个活动的结束,而是另一个活动的开始。我们可以放手让孩子们延续课上的游戏活动,以拓其思、延其趣。如数学活动《十以内的相邻数》结束后,孩子们对百宝箱里的数字宝宝很感兴趣,有的摸出数字宝宝后把它贴在自己的额头,大一个数和小一个数的小朋友在《找朋友》的音乐声中快速找到自己的好朋友;语言活动《河马村长》结束后,孩子们对语言区的动物头饰很感兴趣,自发分配角色,参与表演。

教学活动游戏化是以游戏为手段,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隐藏并融于各种游戏之中,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获得发展。

2.区域活动游戏化

区域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幼儿在游戏化的区域活动中获得更好的锻炼是幼儿区域活动游戏化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指标。

(1)活动区设置儿童化

我们可以带幼儿一起参加区域环境的布置,组织幼儿讨论班级设置哪些活动区域,确定各个区域的命名。如美工区命名为“小巧手”,表演区命名为“宝宝时装秀”等儿童化名称,并用相应的卡通图片在区域的醒目位置告知。在布置活动区环境时,努力营造出富有童趣的氛围来感染幼儿。

(2)活动区材料多元化

以前,我园的游戏材料大多来自废旧物品的再利用,固然节约了经费,调动了幼儿的参与,但是缺点也显而易见:玩法单一,不够结实耐用,玩具一般都是小型化的,不适应课程游戏化的需求。因此,园部每学期安排一定比例经费用于游戏材料的选购,各班老师根据幼儿需要选择购买不一样的游戏材料,定期交换互玩,力求活动材料来源多元化,确保数量的合理增长和不断更新。

(3)活动区常规游戏化

良好的常规培养非常重要,是区域活动正常有序开展的前提。我们尝试将入区规则用简单的自编儿歌、图文并茂的形式张贴在各活动区门口,方便幼儿了解自己必须遵守的活动规则,更加便利地开展游戏。

3.生活活动游戏化

生活是一本很好的教材,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内容。我们着力推进幼儿生活活动游戏化,更好地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

(1)图文并茂,培养生活习惯

把游戏活动的要素渗入生活活动,用图片呈现活动要求,使幼儿在生活中获得游戏性体验,能更有效地培养习惯。例如,幼儿每次洗手都很积极,却也很马虎,为此,我们让幼儿边洗手边念儿歌:“湿湿手,擦擦皂,手心搓搓,手背搓搓,再用水来洗一洗,

一、

二、三,甩三下。”幼儿很快就掌握了正确洗手的方法。我们还把洗手儿歌中的内容用图片的形式呈现出来,粘贴在水龙头旁边,这样幼儿查看起来更加直观方便。

(2)儿歌引导,提高自理能力

生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生活的内容是综合的、多样的。儿歌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生活活动,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例如,用形象的儿歌来帮助幼儿学习穿衣系鞋带的步骤。《穿衣》儿歌:捉领子,盖顶子,小老鼠,找洞子,东钻钻,西钻钻,吱吱吱吱上房子。《系鞋带》儿歌:两个好朋友,交叉握握手,变个兔耳朵,交叉拉拉手。

(3)巧妙过渡,减少时间的隐形浪费

反思我们的一日活动,可能在很多过渡环节都存在“放羊”的现象,也容易发生意外事故。各班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过渡环节的游戏活动,如在午餐过后、离园前的时间,可以带领孩子进行比较安静的手指游戏,也可以进行趣味性较强的语言游戏、益智游戏等,让幼儿在宽松自在的游戏环境中稳定情绪,顺利进入下一个环节。

4.户外活动游戏化

在开展户外游戏活动时,恰当地安排集中或分散的游戏活动,并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激发幼儿对现实生活的模仿和想象,有助于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积极尝试变换游戏玩法,使一物能多玩,让老游戏有新的玩法。如在《纸箱变变变》活动中,我们将纸箱变成“小汽车”、搭成“迷宫”、铺成“小路”、做成“球门”,孩子们和纸箱频频互动,玩得不亦乐乎。

总之,我们应充分挖掘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进一步探究幼儿园课程与游戏的有机融合、相互渗透,以“游戏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不断优化幼儿园一日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游戏活动中收获成功和愉悦。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幼儿园园长月工作计划下一篇:幼儿园中班第一周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