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听障学校中如何将生活引入数学教学

2022-09-13

1 生活中的数学需要引导

教师通过数学教学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再由数学这一基本工具引导学生了解客观世界, 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来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 数学的学习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 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更好地体现生活。学生只要有了以上的认识, 学习数学自然水到渠成, 不至于让学生产生学无所用的困惑了, 这也可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与自信心。

比如,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 可以让学生回家测量自己卧室的长、宽、高, 并计算出墙面的面积和地板的面积是多少。学习了重量后, 可让学生当一回家里的小小采购员, 到市场买各种各样的蔬菜和水果, 掂一掂具体的重量, 让学生认知具体的计量单位及相互间的换算。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 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 在探索中品尝探索的艰辛, 享受成功的喜悦。每当学生在独立思考中遇到障碍时, 不给他们直接的提示, 而是设计问题让学生继续思考。只有进行了实际的操作、探究后, 学生惊奇地发现自己的认知误区, 才会为自己亲手探究出正确的答案而感到自豪。一个教育家说过“你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 触摸他们不懂的东西, 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 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 事情就成功了一半。”教师要精心设计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教学过程,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强化学生学习的欲望。通过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物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培养了学生对生活数学的认识能力。

2 再现生活画面, 揭示规律

学生的数学知识的建立, 首先必须依赖于实践活动, 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 生活中的数学常识、经验是水之源, 木之本。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画面, 让数学贴近生活, 学生就会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 感受到数学的真谛与价值。

如引出“循环小数”时, 教师安排了“拍打节奏”的场面, 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挥下一起拍打|xx x|的节奏, 拍手的过程中, 教师突然示意“停下”, 发出感叹:同学们真聪明, 拍打的节奏整齐又动听, 是什么原因?让学生展开讨论……我们按照|xx x|这样的节奏依次不断的重复地拍, 所以拍得整齐又动听。数学上有一种很美的数, 也像打节奏那样, 某些数字会按照一定的顺序 (依次) 不断地重复出现, 这就叫做“循环小数”。这样, 建立循环小数的概念, 经过拍打节奏来感知, 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3 挖掘教材, 教学素材生活化

(1) 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资源。如:在一年级教材中的“几个和第几个”是生活中常用的话语, 学生会说, 但不是很清楚它的实际含义, 通过教学, 我们要使学生在会说的基础上会用、正确用、熟练用。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小组排队、男女排队, 指名说说这排有几个小朋友?第几个小朋友是谁?谁是第几个?让学生在游戏中熟练掌握知识。

(2) 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在教学中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 即可积累数学知识, 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如:生活中每时每刻都要用到估算, 如知道了某一物品的单价和数量, 用乘法估计一下最多带多少钱就够了;或知道了两种以上物品的价格, 用加法估算大约需要多少钱等等。因此, 小学数学新大纲重视加强对各种估算的运用, 教师要加强对这方面的技巧训练, 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学生善于研究生活中的数学, 本身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学生在研究中不断思考, 不断尝试, 并不断地体验成功。

(3) 在思维训练中感受“生活化”。数学问题, 在学生眼中不再是简单的数字, 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如教学六年级的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时, 我让学生通过用橡皮泥、土豆、萝卜等材料自制的圆柱削切加工成等底等高的圆锥, 发现圆柱与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的包含关系。再通过把盛满沙子的圆锥形容器倒向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容器的反复实验, 发现规律——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容器盛的沙子总是圆锥体容器的三倍;如果二者底或高不同, 则结论不成立。这样, 学生便从实际操作中发现了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虽然学生的创新发现只是重复验证, 但对于他们自身而言, 却绝对是创造。

4 提供实践机会, 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生活中

“拳不离手, 曲不离口”是掌握技能的决窍, 数学学习同样如此, 要把已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不断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这样才能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 才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背景出发, 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实践和交流的机会, 放手让学生到校外参加实践活动。教师应努力挖掘有价值的专题活动, 实习作业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 从而不断提高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在学校即将举办“冬季运动会”时, 我给学生上了一节“我们学校的运动会”一课, 学生对这个课题很感兴趣。当教师提出在运动会上可能碰到哪些数学问题时, 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 纷纷谈了自己想到的问题。运动会从什么时候开始?几点钟开始?有几天时间?共有哪些比赛项目?我们班有几个同学参加比赛?男生有几个?女生有几个?每个比赛项目有几人获奖……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引导讨论,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学生充分体会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可以在课外多开展一些数学实践活动。如参观、调查、收集生活数据等, 努力挖掘各种与数学相关的学习资源, 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事件, 用数学方法去解决生活问题, 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积极学好数学, 提高数学素养。

总之, 聋哑学校的教育应当以促进聋哑学生的发展、为生活服务为指导思想, 教会他们如何生活。在数学教学中联系生活, 在生活中贯穿数学教学。让学生在生活中成长, 感受到我们生活在一个数学的世界中, 从而更加热爱数学、爱学数学。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 要充分利用生活资源, 让数学课生活化;也就是说,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 联系生活学数学, 把生活引入数学教学, 从而使我们数学教学的策略朝着“从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的方向而展开, 努力实现教学的综合化、生活化和实践化, 把数学教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关键词:数学教学,生活与数学,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 张莫宙, 李士绮, 李俊.数学教育学导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 刘三凤.听障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教育[M].新课程研究, 2007, 12.

[3] 石林.现代科学技术在听障生数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M].小学教学参考, 2008, 9.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沈阳市虚拟现实技术市场可行性分析——以创建“掌上校园”为例下一篇:让你的作文语言靓起来——巧妙运用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