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护理教育论文提纲

2022-09-04

论文题目:TTM模型结合5A护理模式的健康教育应用于冠心病二级预防中的效果研究

摘要:目的:对当前我国CHD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对相关预防知识的了解情况及生活质量现状进行调查;对跨理论模型结合5A护理模式的健康教育应用于冠心病患者后对生存质量以及自我管理行为的作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健康教育模式所具有的二级预防效果;找到可行性高、操作性强、成本低、获益性高的冠心病二级预防健康教育模式。方法:确定此次研究的纳入标准以及排除标准,基于此选择符合要求的研究对象148例,根据住院接收病区对患者进行分组,各74例,在患者入组时,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PKS-CHD、CSMS、行为改变阶段评估表以及CQQC对基线资料对进行调查,从而对患者各项基本情况加以了解,并对组间差异情况进行比较。对照组,在其住院阶段通过常规临床心内科系统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常规方式开展健康教育工作;而干预组在在上述条件基础之上,通过跨理论模型结合5A护理模式的健康教育方式对其进行干预,对不同行为阶段进行评估,并基于评估情况给予适宜的干预方案,在患者即将出院时给予详细出院指导,出院后定期随访居家康复情况,干预1、3、6个月对其健康行为变化情况进行了解,同时确定其在改变健康行为时面临的阻碍因素,在对患者进行干预后3个月末、6个月后,使用各量表或问卷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行为阶段的转变、知识水平、自我效能、生活质量以及MACE发生率进行再次评估,比较分析在干预前后各评价量表及问卷的得分变化。结果:1一般资料情况配合完成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共140例,其中男性60例,占总样本量的42.9%,女性80例,占总体的57.1%,男女比例相当,年龄在36~8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54±10.15)岁,比较分析两组的一般资料,结果表明在年龄、性别、居住状况、经济状况、工作性质、婚姻状况、医保类型、照护人员、受教育程度、合并症以及费用支付方式等均未表现出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知识水平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进行干预前的PKS-CHD得分比较,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6个月末,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相关知识水平得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3个月末后及干预6个月末的知识水平得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相关知识得分在不同干预时间、干预方法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比较,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自我效能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患者CSMS总分及各条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末及干预6个月末,干预组患者CSMS总分及各条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3个月末,CSMS总分明显上升,且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第6个月末,干预组患者CSMS总分呈上升趋势,而对照组呈下降趋势,说明基于TTM模型的5A护理模式的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及3、6个月末CS MS总分及各条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CSMS总分及各条目在不同干预时间、干预方法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生活质量干预前干预组CQQC总分75.63±26.64,,对照组总得分72.94±23.69,对生活质量总分及各子条目得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末,相较于对照组,干预组的CQQC总分及各子条目得分均高于前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的生活质量总得分86.59±23.45,对照组总得分77.63±23.35,干预组的CQQC总分及各子条目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且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第6个月末,干预组患者CQQC总分呈上升趋势,干预后干预组的生活质量总得分106.81±24.15,对照组总得分79.40±23.44,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C QQC总分在不同干预时间、干预方法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行为阶段转变分析140例患者干预前大部分处于前意向阶段和意向阶段,共占56.4%,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大部分患者处于准备阶段和行动阶段,分别为25例和22例,尚有1例处于前意向阶段,处于有意向阶段14例,维持阶段8例;对照组有12例患者仍处于前意向阶段,21例处于有意向阶段,准备阶段和行动阶段分别有17例和12例,维持阶段同样是仅有8例患者。两组患者所处行为阶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干预在短期内即取得一定效果,多数患者行为阶段有所进展。随着干预后时间的延长,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前意向及意向阶段的人数逐渐减少,而行动和维持阶段的人数逐渐增多;对照组则大部分仍处于意向和准备阶段,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长期干预效果与短期效果一致,干预组的行为阶段进展情况仍优于对照组。6两组患者再住院率及心MACE发生率干预后6个月内对照组再住院25例(35.7%),干预组再住院10例(14.3%),结果显示干预组的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内两组患者心血管意外事件发生率,对照组发生19例(27.1%),干预组发生5例(7.1%),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对冠心病患者生活情况进行分析后发现其相较于普通人群而言,生活质量明显偏低,归其原因主要是其生活质量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医疗情况以及其病情程度产生的显著负面效果,若冠心病患者具有较高自我效能,对于其生活质量的提高极为有利,两者存在正相关关系。2相较于常规健康宣传教育模式而言,跨理论模型结合5A护理模式的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具有显著积极影响,能够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和自我管理能力,有效降低其再住院概率以及心血管意外事件发生概率,增强冠心病二级预防效果。3对不同行为变化阶段进行评估,通过该健康教育模式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并且基于评估结果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宣传教育,进而获得更好的健康教育成果,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关键词:跨理论模型;5A护理模式;健康教育;冠心病二级预防

学科专业:护理学(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现状

1.1.2 冠心病流行病学现状

1.1.3 冠心病二级预防国内外研究现状

1.1.4 冠心病二级预防健康教育开展情况及需求现状

1.2 理论依据

1.2.1 跨理论模型

1.2.2 5A护理模式

1.2.3 知-信-行理论

1.2.4 延续性护理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研究对象

2.2.1 纳入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2.3 退出标准

2.2.4 样本量计算

2.2.5 研究对象来源

2.2.6 抽样及分组方法

2.2.7 伦理原则

2.3 技术路线

2.4 研究工具及评价指标

2.4.1 一般资料

2.4.2 知识水平

2.4.3 自我效能

2.4.4 生活质量

2.4.5 行为改变阶段的评估

2.4.6 再住院率及MACE发生率

2.5 研究方法

2.5.1 组建干预团队

2.5.2 预实验

2.5.3 对照组

2.5.4 干预组

2.6 资料收集

2.7 统计分析

2.8 质量控制

2.8.1 干预前准备阶段

2.8.2 干预阶段

2.8.3 干预后的资料收集与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3.1.1 样本流失情况

3.1.2 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

3.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疾病知识水平得分比较

3.2.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疾病知识水平得分比较

3.2.2 两组患者各时点疾病知识水平得分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3.3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自我效能得分比较

3.3.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自我效能得分比较

3.3.2 两组患者各时点自我效能得分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3.4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比较

3.4.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比较

3.4.2 两组患者各时点生活质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3.5 干预前后两组研究对象行为改变阶段的比较

3.6 干预6个月后两组再住院率及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

4 讨论

4.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分析

4.2 TTM结合5A护理模式的健康教育对患者知识水平的影响

4.3 TTM结合5A护理模式的健康教育对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

4.4 TTM结合5A护理模式的健康教育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4.5 研究对象行为转变阶段分析

4.6 TTM结合5A护理模式的健康教育的二级预防效果

5 结论

6 本研究的优势和局限性

6.1 本研究的优势

6.2 本研究的局限性

6.3 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依托理论模型的冠心病健康教育模式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环境管理体制环境法论文提纲下一篇:步进电机控制管理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