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构建小学德育校本课程的原则与策略

2023-02-02

以人为本开展德育, 是对人性的充分肯定。通过对人性的呼唤和尊重, 最广泛调动人的积极因素, 最充分地激发人的创造活力, 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德育的实质就是造就德育主体, 造就具有自主道德意识、道德素质的社会成员。学生是德育的主体, 不是灌输客体。现代德育不是管理人、约束人、控制人, 而是创造条件发展人。校本德育课程的开发应立足学生, 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注重启蒙性、生活性和实践性, 充分发挥校本德育的育人作用。

一、构建校本德育课程的原则

(一) 预成性与生成性相结合

在实际教育环境中, 教育过程中会产生生成性课程, 这类课程是多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虽然其具有非预期性, 却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是课程实践性质及创新取向的直接体现, 对实现课程目标可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对于校本德育课程而言, 其虽然具有生成性特质, 但是其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必须以稳定的课程体系为基本框架。

(二) 共性与个性相结合

构建校本德育课程要在解决共性问题的同时关注学生个体个性的发展, 适时引导, 将个性化的创新、特立独行的探索发扬光大, 课程既要包括共性的学习内容, 又有个性化的指导内容。

(三) 单一性与多元性相结合

校本德育课程建设过程中, 要根据年级、单项内容的特点体现出较强的针对性, 更要基于不同的角度、多个切入点将多元的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实现单一性与多元性的有机结合, 使得课程体系更加“立体”。

二、构建校本德育课程的策略

(一) 构建生活德育课程

将品德教育融入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可以帮助其在生活中树立道德意识, 提高自身的品德行为。因此, 建设生活化的德育课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包括两个层面, 即规则层面与问题层面。小学德育校本课程的设计要尽量避免盲目性、随意性的误区, 不能在缺乏规划的前提下根据学校、老师的主观意识任意设计, 要根据学生的道德发展实际开设稳定的项目内容, 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稳定的课程体系。对于小学生而言, 其心智发育尚未成熟, 其德育更多的是规则化的道德教育, 因此, 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 建设符合公德及私德的课程内容, 需要注意, 课程内容仅限于规则层面, 无需上升到原则层面或是理想层面。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注重将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融入课程中, 学生通过学习将其实践体验内化为道德认知及道德行为, 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形成稳固的道德行为。问题层面的道德课程内容要充分考虑每个学校道德教育的实际情况。将现实中的道德教育现象作为问题层面的德育课程, 可以大大提高校本德育课程的生动性、鲜活性。

(二) 注重学科教学渗透德育

学科教学的主要目的除了传授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外, 还要进一步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将学科知识通过德育知识传授给学生, 更好地体现出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的有机统一。因此, 在德育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 要注重学科渗透, 将学科教育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让学生不仅接受知识, 还通过潜移默化吸纳更多的道德知识, 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与道德行为。其中, 美育是实施道德的一个重要渠道。在德良教育中有意识地将德育工作融入少儿美术活动中可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美术活动可以引导学生体验美的事物, 进一步创造美的形象, 使其在情感上、思想上获得美的熏陶, 对其思想品德形成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学习美术的学生对艺术的敏感度更高, 对于美学文化更加热爱, 学习美术的孩子更有耐心, 也更易坚持。由此可见, 美学教育对学生意志、品格的培养、良好习惯的养成等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 构建科学的课程评价模式

首先, 要突出发展性评价。小学校本德育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与习惯养成, 学生的发展是动态性的、发展性的, 相应的, 德育教育的效果评价也要突出发展性原则, 对学生参与课程实施的情况、形成的体验与感悟等进行重点评价, 将其个人的情感取向、思维品质、德性品质的变化与发展作为侧重点, 引导其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评价, 从而培养其道德意识, 提升其道德素质。其次, 侧重多个评价维度, 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德育校本课程的形式主要包括活动课程、实践课程、隐性课程等, 其最大的教育价值在于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 因此, 课程评价也要将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重点, 不能停留在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层面, 科学有效的评价关注的是学生行为与习惯、情感与态度、思想与精神的变化情况。最后,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机制。针对校本德育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 其评价主体不能局限于老师, 要将学生、家长、社区、学校管理人员等均作为评价主体,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以便于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的发展做出更加客观、全面的评价。老师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及学生间的互相评价, 自我评价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学生间互评的目的则是互相指正对方的优点与不足, 与其他同学互相取长补短。

三、结语

实践证明, 构建德育校本课程是提高德育有效性的突破口, 对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对促进老师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升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密切结合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 就能形成具有特色的校本德育课程, 丰富德育内容, 为社会培养出道德品质高尚的合格公民。

摘要:校本德育要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按照《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 开发德育校本课程, 将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习惯和实践能力, 全面提高学生总结等, 发挥重大作用。

关键词:构建,校本德育课程,原则,策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基于西游记图式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设计研究下一篇:新形势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创新与服务模式的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