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集团化办学总结

2023-02-25

总结是一种事后记录方式,针对于工作结束情况、项目完成情况等,将整个过程中的经验、问题进行记录,并在切实与认真分析后,整理成一份详细的报告。如何采用正确的总结格式,写出客观的总结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教育局集团化办学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教育局集团化办学总结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章程

河南省职业教育集团管理办法(试 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创新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探索新的办学模式,推动我省职业教育集团向紧密型、规范化方向发展,现结合我省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河南省职业教育集团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

第二条 本《管理办法》的适用范围是行业型职业教育集团,即由河南省教育厅批准成立,以省属行业性职业院校为龙头,或其他职业院校联合省级行业性组织,以行业骨干专业为纽带,由相关职业院校和科研院所、企业等成员单位自愿参加的平等合作、互惠互利的协作组织。

第二章 组建与审批

第三条 行业型职业教育集团成立的原则是“市场运作、龙头带动、校企结合、城乡联姻”。

第四条 行业型职业教育集团的组建要由牵头职业院校向省教育厅提出申请,省教育厅组织专家经过考察、研究后予以审批。

第五条 行业型职业教育集团的成员数应不低于20个,集团成员一般由职业院校、企业、行业组织和研究机构等组成。集团牵头单位须是国家级重点或示范性职业院校,能够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中发挥骨干支撑、示范引领和中心辐射作用。行业型职业教育集团中要有一定数量的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和农村职业院校,必须有一定数量与该集团主体专业群教学和实习要求相适应的生产、经营企业或其他实体参与。

第三章 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第六条 行业型职业教育集团要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具有完善的集团章程和成员合作协议。要有规范的运行、激励、监督制度。集团要有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集团的全面工作和日常事务。各集团成员要共同遵守集团章程,积极参与职业教育集团开展的各项活动,加强交流合作。

第七条 行业型职业教育集团坚持“平等自愿、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凡自愿遵守职业教育集团章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职业教育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均可加入集团;集团成员单位的原隶属关系不变、产权性质不变、教职工身份不变。

第八条 行业型职业教育集团应制定有本集团的长远和近期发展规划。每年都有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定期组织集团成员单位开展活动。

第九条 行业型职业教育集团要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的作用,加强集团内校企之间的合作。积极吸纳省百户重点企业加盟职业教育集团,促进校企之间资源共享、合作办学。

第十条 集团内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有学生到集团内企业顶岗实习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措施。每年到集团内企业顶岗实习的学生人数不少于当年本集团骨干专业招生人数的50%。

第十一条 要建立有集团内企业专家和技术能手参与职业院校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材编写、教学计划制定和教育教学质量评估的机制。建立有企业高技能人才到院校任教的机制。

第十二条 要组织集团成员职业院校的所有专任教师定期到集团内企业接受实践锻炼,每个教师每年到企业实践的时间累计不少于1个月。第十三条 要充分利用集团教育资源,积极开展面向集团内企业的职业培训和生产、咨询和技术服务。成员职业院校要根据企业的需求培养人才,并优先向集团内企业提供优秀毕业生。

第十四条 行业型职业教育集团要建立起稳定的校校合作机制。各行业型职业教育集团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在招生、就业、教学、技能鉴定等方面实现“一体化”,以城带乡,以强带弱,把职业教育集团办成紧密型的实体,促进集团成员职业院校的共同发展。

第十五条 要充分发挥城市职业院校优质办学资源、农村职业院校充足生源的互补优势,积极推进城乡联合招生、合作办学。

第十六条 集团要建立统一的就业网络和就业服务体系,定期发布人才需求信息,统筹安置集团内毕业生。

第十七条 集团内成员院校在教学上要统筹使用教学资源,进一步完善在培养规格、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使用、考核评价标准等方面的统一。

第十八条 要制定集团内农村职业院校教师到牵头职业院校或城市职业院校挂职进修的制度、集团成员职业院校间教师互聘制度和集团成员职业院校教师定期经验交流制度。

第十九条 建设有集团骨干专业实训基地,且在成员职业院校中有一定的共享性。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健全,运行规范。

第二十条 要建立集团内技能大赛制度,定期组织开展集团骨干专业技能大赛活动。

第四章 政策保障

第二十一条 省教育厅负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鼓励和促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政策和措施。

第二十二条 扩大职业院校开展集团化办学的自主权,鼓励和支持职业院校开展与行业、企业和其他院校的多样化合作。

第二十三条 引导和发挥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支持集团化办学的积极性,鼓励其与职业院校共建共享各方面的资源。

第二十四条 加快建立和完善企业接受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督促和支持企业为顶岗实习的学生支付合理报酬。

第二十五条 省职业教育攻坚计划建设项目中的行业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主要面向职业教育集团。

第二十六条 省级财政设立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专项经费,支持职业教育集团建设。鼓励职业教育集团积极利用多种融资渠道吸引行业企业投资。第二十七条 鼓励职业教育集团积极探索吸纳民营资本,实行“公办民助”、“股份制合作”等办学模式。鼓励职业教育集团通过共建、联合、托管等方式,推进院校之间、校企之间的合作办学,实现办学资源由分散到集中的转变。

第二十八条 对职业教育集团内具有“3+2”分段制高职招生资格的院校,在安排招生计划时予以倾斜。

第二十九条 积极鼓励、优先支持职业教育集团开展省外、中外合作办学,引进省外、国(境)外优质职业教育资源。

第五章 指导与检查

第三十条 省教育厅对行业型职业教育集团建设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监督。定期组织开展职业教育集团督导、交流等活动,协调解决职业教育集团发展中的问题。

第三十一条 加强对职业教育集团的管理,定期对职业教育集团开展评估。对组织紧密、成效突出的行业型职业教育集团,将给予一定奖励,并在项目建设上给予倾斜。对组织松散、长期不开展活动的行业型职业教育集团,限期整改;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要撤销行业型职业教育集团称号。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其解释权和修改权属于河南省教育厅。

第二篇: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内涵

集团化的本义是将经济领域中分散的、生产规模较小的实体以集团的形式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规模较大的经济运行实体,以实现企业经营中的资源优化和规模经济效益。近几十年来,职业教育领域开始了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可以说,职业教育集团化是当前教育领域和行业企业界众多人士倾力思考与探索的,具有前瞻性、原创性,凸显现代中国职业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路径之一。

职业教育集团是以一个或若干个发展较好的职业学校或其他从事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组织为核心,以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技研发或某种资产为主要联结纽带,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基于地域、行业或校企合作平台的多法人职业教育联合体。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指具有集团特征的组织机构,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深化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为主线,整合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科研院所等各方面力量,而进行的集约化、规模化的职业教育办学行为。

职业教育集团是实施集团化办学的组织基础和载体,一般由多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组织机构组成,以契约、资产等形式为联结纽带,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以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培训、技术技能积累、社会服务活动等为主要任务,以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促进产教融合发展和协同创新为目的的合作办学组织。

职业教育集团的基本特征:一是以改革办学机制和办学模式,推动校际合作、校企合作为宗旨;二是以职业教育的教学、科研为主要活动内容,不以盈利为目的;三是职业教育集团本身一般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各成员单位原有的隶属关系不变,经费渠道不变,其独立法人主体地位不变;四是集团一般是以一所职业院校为核心和龙头,联合若干相关专业的职业院校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组成;以契约(集团章程)为纽带,实行集团管理委员会指导下的理事会制的工作机制。集团章程的内容主要包括:该职业教育集团的名称和宗旨、集团成员之间的联结与合作方式、集团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集团的终止、集团章程的修改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集团参与主体是若干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职业院校及相关企事业单位,联结的纽带可以是专业、行业、人才培养、资产、契约等多种形式,各单位本着自愿参加的原则,集团章程是共同的行为规范,以技术、技能型人才合作培养及产学研活动为中心工作,职业教育集团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不具备民事权利和民事行为能力,没有责任能力,不存在共同债务,不成为诉讼主体。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功能

1.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集团化办学能够深化校企合作,创新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人才的体制机制,实现了产学结合、优势互补。企业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实训场所,承担实践技能培训任务或课程,解决学校学生实训实习和实践技能培养困难和不足,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2.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产业能力。通过集团内成员间沟通、协商、合作,可以更好地对接产业,改善专业结构,准确把握产业升级动向、脉络、趋势动态,使职业教育办学方向更准确;院校为企业提供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解决企业的实际需求。

3.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集团化办学通过加强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之间的合作,有效地解决了现有中高职衔接中存在的培养目标不衔接、课程体系不衔接等问题。

4.推动区域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区域型的职业教育集团以政府为主导,依据区域规划和产业结构特征整合区域内的教育资源,通过集团内成员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可以有效促进区域的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5.创新职业教育体制机制。集团化办学可有效地吸引社会资金特别是行业企业的资金兴办职业教育,扩大职业教育的优质资源,增强职业教育适应市场变化和需求的能力。

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职业教育集团的数量有将近2000个,基本覆盖了全国各省(区、市)和各个行业。集团化办学形式不断丰富,治理结构不断完善,联结纽带走向多元,逐步由松散型向紧密型发展,涌现了一批典型模式。 1.集团形式趋于多样。我国的职教集团绝大多数为教育联盟性质的非法人机构,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或者备案成立。近年来,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在主体作用、主体范围、主体结构和集团组织性质等方面作出了不同选择,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多种实现形式。

2.企业作用更加明显。从现有职教集团来看,牵头单位有职业院校、行业组织、大型企业、地方政府等。院校牵头的职教集团一般在行业内具有一定的影响,通常解决院校办学过程中遇到的顶岗实习、毕业生就业、兼职教师、课程开发等问题。从职教集团的发展现状来看,虽然仍以职业院校牵头为主,但行业企业的作用逐渐凸显,已经出现了不少以企业为主导的职教集团。

3.不同类型职教集团各具优势。区域型职教集团主要是在地方政府的推动下由区域内综合性骨干职业院校牵头组建,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对接,较好地协调了举办方、办学方和用人方的利益关系。行业型职教集团通常在行业组织或行业内龙头职业院校的主导下,由不同区域的多家职业院校联合组建,专业设置相对集中,有利于实现职业院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和经验共享,较好地体现了产教融合的要求。

4.集团运行机制日益完善。各职教集团一般都设立了理事会或董事会等决策机构和秘书处、办公室等执行机构,并制定了集团章程、理事会组成与工作办法、秘书处工作办法及例会制度,在组织和制度上保障集团的正常运行。一些地方在职教集团在运行机制上持续改进,探索出许多有益经验。

5.集团活动内容不断丰富。为了提高职教集团化办学的成效,各地职教集团将科学的顶层设计与务实的办学活动相结合,不断拓展活动范围,优化活动方案,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第三篇: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典型模式

发布时间:2013年9月25日 访问量:1815

信息来源:《教育决策咨询》

经过几年的改革创新,各地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实践中探索出各具特团化办学典型模式。

一、产教融合的“校企一体”模式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一些国有企业出现困境,导致其举办的学校举步维艰,相继关停并转;同时,国企改制也给校企产权重组提供了机遇,使校企一体职教集团的诞生成为可能。集团具有产权重组形成的核心层、契约关系形成的紧密层、利益相关的松散层多元化的主体结构。集团核心层各成员单位的所有权不变,但使用权由牵头学校行使,实现校企教学人员与生产人员一体、教育教学与企业生产全面融合。

由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的河北省曹妃甸工业职教集团在“前校后厂,校企一体”基础上逐步发展,相继托管、兼并、买断15家企业和职校,整合校企资源,并根据办学需要对相关企业进行教育化改造。企业接受集团牵头学校管理,校企共同承担教学和生产双重职能,集团核心层实现知识链、教学链、产业链、利益链的“四链融合”,教学人员与生产人员交叉任职、双岗双责,全面实现教学目标生产目标、教学过程生产过程、教学人员生产人员、教学管理生产管理、教学效果与生产效果的 “五项对接”。集团理事会设立校企一体化管委会,协调校企活动和利益关系。集团牵头单位在曹妃甸新校园中建设12万平方米厂房用于集团企业,丰富校企一体内涵。

二、城乡联动的“以城带乡”模式

要破解城市职业教育生源不足和农村职业教育学生就业难的发展难题,必须充分利用集团优势和纽带,以城带乡,城乡联动,合作办学,一体发展,促进校企合作与资源共享,实现职教集团成员间的互利共赢,有效地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促进职业教育的规模发展。

河南是农业大省,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明显。河南省信息技术职教集团以城市名牌中、高职学校为龙头,以农村中职学校为主体,以龙头学校的品牌专业为纽带,吸收相关行业、企业及科研单位组建而成,成员为16家省内职业学校和6家省内知名IT企业。利用职教集团平台,推进城乡学校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先后在中心城市职业学校与农村职业学校结成了近60个“对子”,联合招生6400余人;由城市学校在农村学校办分校;城乡学校推行教学一体化;城市学校为农村学校培训专业课师资、提供实训条件、安置学生实习、开展技能鉴定;以集团名义联系就业单位,统筹安置学生就业等,推动了以城带乡、以强带弱。

三、中高职衔接的“中高贯通”模式

中高职衔接是建设现代职教体系的关键与核心。它离不开教育主管部门的行政推动,但具体工作显然不适宜由政府出面组织实施。充分利用职教集团内部中高职院校间合作的组织优势和长期业务联系的便利条件,推进在招生考试制度、学制、教学模式、校际合作、教师培养培训、质量评价、行业指导、实训装备等方面的中高职延续衔接和共建共享,能够显著提高职教集团的内聚力,同时还方便政府更好地进行统筹协调,整体提升职业教育质量。

上海市电子信息职教集团为开展好中高职贯通培养专业试点工作,成立了教学管理工作小组、“中高职贯通”联合教研室和“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组,制定相关教学管理文件,统筹规划实训基地和师资队伍等资源,共同探索中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标准的衔接、对口专业的中职学生直升高职、同层次同专业课程学分互认、职业教育与岗位培训的联动发展和高中毕业生经过一定技能培训或企业实践后直升高职等问题。

四、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发展的“集群对接”模式

职教集团以群体对接为途径,通过专业群合作委员会,快速推进校、行、企联合的跨界教学组织建设,充分体现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职业教育利益相关方的核心利益,促进集教育、培训、研发为一体的合作共同体快速成长。

嘉兴地处长三角地理中心,城乡一体化发展达到较高水平,产业发展逐步呈现从“块状经济”向区域产业群提升趋势。2009年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嘉兴市欣禾职教集团,建立教育、人力资源、产业等部门组成的集团指导委员会,联合11所中高职院校、8个行业协会、90多家骨干企业等,分设12个专业群合作委员会,作为交流协商与合作的基层组织,将专业建设纳入区域产业群发展服务体系,职业院校专业群对接区域产业群,提升了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

五、工业园区与职教集团互动发展的“园团融合”模式

职教集团坚持“互动”发展理念,探索建立校企利益链和利益共同体,逐步从“学校与企业合作发展”转变为“学校与职教工业园区互动”、“职教集团与职教工业园区一体”,具有工业园区搭台,学校企业唱戏的鲜明特点,职教集团与工业园区融合发展,集团化办学的教育功能与服务产业功能实现双提升。

重庆市工商职教集团所在的江津区,紧邻职教集团布局了30平方公里的重庆职教工业园,将职教资源和企业优势进行整合。针对职教集团主要设置的机械、电子、建筑等骨干专业,职教工业园在引进项目上也专门与学校进行了“匹配”,与之对应。集团通过“订单培养”,实现了育人与用人的“零距离”,毕业与上岗的“零过渡”,通过集团化办学便捷地解决了企业职工培训问题。企业则利用集团成员学校的智力资源和科研优势,与集团成员学校联合开展科研攻关、研制开发新产品,为企业增加了创新动力和经济效益。

六、管委会整合行业职教资源的“政府主导”模式

政府整合行业职业教育资源,成立职教集团管委会,形成对行业职业教育发展的决策机制,有利于政府协调管理,使集团的地位能够取得广泛的社会认同,为集团成员与政府部门之间架设起良好的沟通桥梁和权力重新配置的机制。

北京市交通职教集团是由政府搭台,以职业院校为主体,以交通特色专业和人才培养使用为纽带,将交通行业职业院校、中外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紧密穿成线,发挥成员综合优势组建而成。实行“管委会领导下的理事长负责制”,管理机构由决策与管理机构和执行机构两部分组成。集团管委会是集团的决策与管理机构,为常设机构。集团理事会为集团的执行机构,是由成员单位建立的自愿组织,在管委会领导下,对集团的日常工作进行管理。

七、借力跨国企业走出去办职教的“借船出海”模式

职教集团,借力跨国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国际标准和规则的研究与制定,教育国际发展合力,服务大型跨国集团的海外扩张。企业发挥技术优势,学育优势,校企联手境外办学。校企优势互补,共同制定“定制”职业人才的,共同开发针对性教材,共同建设教学资源,共同实施教育管理,满足企业带来的人力资源需求。

2008年国家商务部批准一批大型企业在境外设立工业园区,红豆集团在柬埔寨西哈努克港市购买了12平方公里土地,建立工业园区,2011年第一期20多家企业,5000多员工相继入驻,园区急需管理和操作技术人才。江苏省商贸职教集团由牵头单位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会同成员单位红豆职业大学、红豆集团、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特区有限公司,“借船出海”,在柬埔寨西港特区工业园共建西港特区培训中心。企业负责投资建设校舍,院校负责投入师资和教学;企业发挥技术优势,院校发挥教育优势,联合开展西港特区柬埔寨员工的语言培训、入驻企业管理人员的企业管理、国际贸易培训等,受到柬方高度评价并获柬政府立项,提升了中国职业教育在柬埔寨的影响。

第四篇: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思考

作者:王振海

来源:《职业·中旬》2011年第05期

一、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内涵简析

“集团化”本来是经济学的一个概念,其基本含义是将经济领域中分散的、规模比较小的实体以集团的形式有机组织起来,形成规模比较大的经济运行实体,并以规模优势实现企业经营中的规模效益。将集团化经营模式引入高等职业教育,目的是吸收多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实现职业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办学效益。

目前,对职业教育集团(以下简称职教集团)的涵义一般是:职业教育集团是以一个或若干个发展较好的职业教育组织为核心,以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技研发或某种资产为主要纽带,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基于区域、行业、校企合作平台的多法人职业教育联合体。从这个意义上讲,具有职业教育集团特征的组织所实施的办学行为可被界定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对教育部门、政府机构而言,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一种教育宏观管理战略;对院校和其他参与集团化合作的组织而言,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各方增进办学效益、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一种策略。

二、组建职教集团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职业教育本质上是依托行业和企业的一种教育,这决定了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的紧密联系。我国的职业教育是在企业和行业土壤中产生和生长的,所以校企之间形成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纽带关系。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国有企业转制,企业进入市场竞争,企业性质的变化使之不再能够承担办学的义务,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也使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对学校的依赖关系减弱。这样一来,职业教育的大环境就发生了根本变化。

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起步的,职业教育集团的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集聚实力,二是重建校企、校校联合。它们都体现了职业学校主动寻求出路,实现生存发展的迫切要求。这些要求需要一个具有更大规模、更多功能和更具组织活力和张力的教育组织来承担一系列新的使命和任务,职业教育集团正是在这样的局面下应运而生的。从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集团化是今后一段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1.集团化是实现职业教育二次飞跃的需要

十多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尤其是农村职教从无到有,形成了燎原之势。在校生规模以及数量、层次每年都有突破,量的扩张基本达到与经济建设相适应的程度。我们可以把职业教育这一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变化视为“第一次飞跃”,在这次飞跃中,职业教育的质量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性,城市优于农村,重点职校优于普通职校,但总体上来讲,办学质量和社会信誉还

没有达到人们的期望值。在这样的背景下,实现职业教育量的扩张到质的提高,已经成为职教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也就是"第二次飞跃"。与时俱进的职业教育已趋向国际化,呈现出开放性、创新型、精细型的特色。显然,要想从根本上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效益,不能停留在过去的“粗放经营”阶段。必须寻求一种科学、合理的方式让有限的职教资源充分运用起来,让一盘棋中的每一个棋子都发挥出最大的效能,这就是时代赋予集团化办学的使命,以这种高度集约化的办学方式,能够促使职业教育的二次飞跃得以实现。

2.集团化是优化职教诸要素配置的需要

现行的职教体系中存在着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由于职教的投入大部分依靠政府行为,学校之间争资金、争师资、争生源,没有形成规范有序的运作机制。直接后果是职教的整体办学效益低下,自我完善、自我生长的能力不强,职教的办学信誉以及服务经济建设的能力也相对减弱。而实行集团化办学以后,可以有目的、有重点地集中资金投向,保证重点工程尽快建成,保证职教的校内外实习基地尽快走向规范化、一体化、现代化;可以将有限的师资力量统筹安排,发挥最大效能,通过强化教学教研工作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可以使职教生源有序分流,避免招生大战。更重要的是,集团化可以使内部的所有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和共享,“龙头”的地位得到巩固和加强,有利于强化内部管理和分工,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提高职教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信誉。

3.集团化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应该说,从教育的功能来看,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建设的联系最为密切。由于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社会化大生产对产业工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职业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必须以高质量、高规格的人才满足社会需求。另外,职业教育与经济建设本来就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职教所需的专业师资中的相当一部分,要从生产第一线有造诣的专业人才中挑选,职教广阔的校外实习基地必须建立在生产、流通的环节上,如以工厂、车间、农场、商店等作为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等。因此,以集团化的办学形式出现,不仅可以加强职教内部诸要素的融合,而且可以进一步密切职教与经济建设的联系,不断培植新的有利于职教发展的生长点,达到办学效益的最大化。

三、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的类型和特点

国务院及各教育主管部门曾多次明确鼓励有条件的高等职业院校之间、院校与行业(企业)之间合作,组建不同类别各具特色的职教集团。一般说来,职业教育集团化有这样几种情况和类型,并表现为以下特点:

1.按照学校、企业及其他实体所处地理位置及隶属关系分三种类型

一是区域性集团化办学,主要特点表现为地理位置、办学活动空间和服务空间;二是行业性集团化办学,主要特点表现为由行业主管部门牵头,有行业性企业或企业集团参与,行业提

供支撑服务;三是区域性与行业性相结合的集团化办学,主要特点表现为办学的牵头单位可以是一所职业院校,也可以是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主管部门。

2.根据各成员单位集团化办学的结合关系分三种类型

一是院校联合、龙头立团。以名牌学校为龙头,与多所学校联合组建教育集团,并有统一的领导协调组织,集团成员学校资源共享,各校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二是校企联合、冠名立团。以集团名称“冠名”,集团一般实行开放式、动态式管理。三是合并重组、相融相通。这是一种实质性的合并形式,以联合办学的形式加入集团,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实行资源共享,实现地域和空间的优势互补,实现人才的优势互补,实现职业院校内部管理的优势互补。我们认为,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首要任务是建立与市场接轨的运行机制。其模式是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市场调节将对集团化办学资源起基础性配置作用,使集团化办学成为资源共享、功能齐全、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的实体,运行主体是职业院校。

四、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思考

1.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功能

一方面通过政府干预和市场调节的结合,对运行机制进行有效调控;另一方面,通过政府对集团化办学的作用,使运行机制的方向性更明确。政府对集团化办学的干预主要通过制定法规和投资等手段,将职教集团纳入行政管理范围,为集团化办学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在政策甚至法律层面上对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进行规范。建议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尽快出台有关政策,明确由教育主管部门与民政部门协调明确集团的社团属性,使集团能够以社团身份进入社会领域,合法从事各类社会活动。将职教集团纳入政策管理范围,通过设立职教集团奖励基金等,鼓励职教集团化的发展。

2.完善互惠互利的动力机制

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的办学进程,关键是要增强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动力。建议教育主管部门推动相关部门为企业参加职教集团、参与职业教育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如减免税收、允许企业盈利等,激发企业的参与热情。集团也要通过有效运作,以校企、院校间深层次的合作成果,企业和院校的实质性获利来推动推动集团成员的观念更新。使其不仅将参与集团活动作为对职业教育的公益性帮助,更作为实质性获益的方式。从根本上解决集团互惠互利机制的完善问题,推动更多的企业、行业组织参与集团活动。

3.加强沟通与合作,协调各方关系

集团化办学的主体是学校,但学校的管理与决策必须由用人部门、企业、经济界参与,加强沟通,重在合作,以强化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凝聚力,理顺关系,明确职能,共享协议,加强合作。职教集团的合作各方要具有共同的目标、意向和意愿;建立各方共同遵守的,

权利和义务对等的,推进合作机制的协议条款和制度;在校政合作方面,发挥各级政府对职教事业的扶持、促进作用,从领导和组织层面发挥政府行为在校企合作中的推动作用和跨部门协调作用,使校企合作从“一对一”逐步走向“一对多”,从“点对点”走向“面对面”,为集团成员合作效能的提高提供稳定的区域依托和良好的产业支撑。使学校和企业从外部结合走向内部结合,从松散聚集走向紧密聚合。

4.坚持规范发展,突出特色办学

(1)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根据各种因素对教育发展的需求组建教育集团,因地制宜,不能照搬,更不能一哄而起,要从当地实际出发。

(2)坚持特色办学的原则。集团化办学具有的突出特色,办学过程中,不能将其等同于把企业完全推向市场,使其成为独立自主、自负盈亏的实体,它不是以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为原则,而是力求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3)坚持国有属性的原则。组建的教育集团,要保留学校的国有本质,其资产为国有资产,应得到保值和增值,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4)坚持目标一致的原则。即集团化办学目标是为了优化教育资源,提升整体水平,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

5.健全相应的评价和调控机制

评价具有鉴定、激励、导向、监督和诊断等功能。根据既定目标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对实现目标的整个活动过程、运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以便作出相应判断,对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活动进行适时调控,使之处于最优的运行状态。

注:本文为2010年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济宁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的对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山东理工职业学院)

第五篇:职教集团化办学的中高职教育贯通研究

作者:沈怡,董大奎出处:职业技术教育2011(7):28-31发布时间:2011-9-1

42010年上海市进行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贯通培养模式的试点招生,参加此项试点的有三所高等职业院校和四所中等职业学校,涉及护理、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航空机电设备维修、应用电子技术四个专业,计划招生480名。这意味着一批初中毕业学生经过中等学校入学考试后将在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完成中职和高职直接贯通的教育。此项改革举措的内涵是什么?与过去进行的中高职教育贯通相比有何新的特点和创新?笔者参与了此项改革过程的研究,在此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为了优化职业教育资源,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各地相继成立了职业教育集团,联合大型企业集团、行业协会和相关中高职院校,形成以行业为背景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在此条件下,就中高职教育及其培养目标、教学团队、实习实训、招生就业、产学结合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融合,并通过专业指导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就业指导委员会等在集团内部实施教学改革,重点开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旨在实现集团内中高职教育的一体化。

十年前,上海市曾在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职业院校试行过“3+3”贯通教育,由两所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一一配对,在中职学校学习3年后直接升入高职院校[1]。客观地分析在当时历史背景下实施中高职教育贯通的得失发现,由于那时高等教育资源比较缺乏,能形成一种机制,帮助中职学生有机会继续深造,学生和家长是欢迎的。其主要的问题是进行贯通的两所学校均自成体系,相互独立,缺少行业背景的支持,注重知识上的贯通,中、高职教育之间衔接的有效性难以保证。现在,我国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并且在职教集团化办学的背景下,如何进行中高职教育之间科学、有效的衔接是现实问题,也是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

二、中高职教育贯通改革特点

如果说十年前进行中高职教育贯通试点,其改革的重点是帮助中职学生能进入高等职业学校继续学习,解决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课程教学内容重复的问题[2],那么在今天,进行中高职教育贯通,情况和条件已发生很大的变化,改革的内容、要求、目标也完全不同。

(一)思想理念更新

此次中高职教育贯通改革试点是在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进行的,人们的思想观念已有很大转变。特别是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了快速发展,职业教育的地位不断提高,定位目标更加清楚,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明确,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程度日趋提高。此次改革试点无论是中高职院校、用人单位、职教集团还是学生和家长,都赋予改革试点新的理解和认识,采取更加积极的态度。使改革实现了国家需要、社会需要和个体发展需要的一致性,从招生录取情况来看,中高职教育贯通办学模式对优秀学生具有吸引力,招生的四个专业入学分数线均高于普通高中分数线。

(二)政策措施稳妥

上海市教育行政部门在政策和资源等方面都给予了更具实质性的支持,在正式试点之前组织相关院校开展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改革指向明确,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作了深入分析并出台政策保障措施。如改革试点明确是由中职校和高职校共同招生,初中毕业生进入职业学校,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贯通;缩短了学习年限,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人力资源和教育资源;特别是经过一年课程学习后,对每个学生进行甄别,对那些不适合继续学习或本人不愿意继续学习的学生,可以转入中职学校其他相近专业学习。这些政策措施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充分考虑到学生发展的需求,对那些为今后谋求一份立业成才掌握专业技能的学生而言,是一条成才之路,同时对学生的职业素养长期养成、职业能力的早期培养以及专业技术的稳定提高都十分有利。

(三)职教集团支撑

中高职教育贯通改革是在职业教育集团一体化办学背景下进行的,统一招生的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能够有效地在集团内部进行教育教学资源优化配置,特别是师资的利用,以及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和优化,既保持知识学习的连贯性,又强调职业能力培养的连续性。课程设置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大胆改革创新,重点解决如何突破仅仅从学科知识体系的角度进行衔接的传统,树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进行中高职教育贯通的新理念,即利用工作任务对学生应掌握的职业能力进行分解,按照职业能力培养由低至高、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循序渐进,一体化设计专业培养方案,科学进行课程设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四)专业选择得当

确定进行中高职教育贯通试点的护理、应用电子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航空机电设备维修四个专业,是基于对目前上海市高技能人才需求广泛深入调研,并经过职业教育集团统筹规划而确定的,均具有强烈的行业背景支持,具有职业技术含量高、专业技能要求高、职业岗位需求量大的特点。正是由于这些专业的技术内涵不断提升,使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越来越难以适应实际要求,而高职院校又没有充足时间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进行基础性、系统性的培养和训练,因此在这类专业实施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贯通更加必要和重要。

三、改革核心问题与培养方案设计

(一)中高职教育贯通改革核心

与之前曾试点的“3+3”中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相比,现行试点的中高职教育贯通,其改革核心是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贯穿整个人才培养过程,并在培养方案和课程设计中得到充分体现。

职业能力不仅指具体岗位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而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其内涵更加丰富,外延更加宽泛。随着竞争的日益加剧,科技的进步以及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从业者需要具备多种技能,以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而职业能力能够使从业者适应岗位或者工作的转换,高效率地进入角色。简言之,职业能力就是指人们从事某种职业活动必须具备的多种能力的总和[3]。职业能力强调知识的应用性,而不是单纯的掌握知识,不仅能够反映职业教育人才的本质特色,也是职业教育人才的层次表现,更是中高职教育贯通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每个中高职教育贯通专业都应根据核心工作岗位及相关工作岗位进行岗位描述,然后根据岗位描述总结职业能力要求及素质,接下来对职业能力按照专业能力、社会能力、

方法能力进行分解。在整个五年或六年的教学过程中,按照职业能力培养的规律,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地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和培养。

(二)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中高职教育贯通的成功,除了有良好的外部环境和集团化办学条件的支持外,还必须设计一个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而其中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要素。中高职教育贯通人才培养方案以实际应用能力为主线,以职业能力与课程的对应关系,将课程内容进行归类、整合,科学合理安排,形成脉络鲜明、清晰的课程结构,以真正有利于学生实际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设计好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科学合理的中高职教育贯通课程体系是其成功的保障。

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是:设计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中高职教育一体化课程体系,把中职教育相关专业与高职教育相关专业的各类课程,按照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真正打造成以集团化办学为依托,准确把握学生未成年与已成年的不同年龄段和身心特征及学习特点,以通用能力、专项能力和拓展能力为板块的课程结构体系。如中高职教育贯通试点五年制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以下简称“汽车专业”)的课程,按照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分为三大类,而必修课又分为文化基础课和专业基本素质课两大板块,限选课分为职业能力学习领域课和职业能力拓展课两大类。每一个板块均由相应的课程组成,这些课程都紧紧围绕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以此为例,可以总结出一些特点。

突出专业课程,确保能力培养。在“汽车专业培养方案中突出专业课程的设置,在5294学时的总课时中,文化基础课占1520学时,为总课时的28.7%;包括入学教育、毕业教育、学期考核等内容的课程为11.0%;其余均为专业课程及专业实践课程,占总课程学时的60.3%。整个课程设置的重点是专业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实用能力和竞争力。

加强实践课程,体现职教特色。在培养方案中明显地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将实验、实习、实训教育教学贯穿于整个中高职教育衔接过程中。如在“汽车专业”培养方案中,实践课程(包括实训、汽车驾驶、生产实习、技能鉴定等)加上B型课①中的实践部分和其他课程类型中的实践部分,占整个总学时的一半。尤其实践教学的安排重视不同环节的衔接,循序渐进,逐步提升。

重视人文课程,提高全面素质。在强调职业技能培养的同时,同样重视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在“汽车专业”课程设置中,包含了培养学生正确价值判断能力的德育与两课;提高学生社会认知能力的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课程;培养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销售心理学、口语交际等课程。

关注选修课程,发展学生专长。选修课程的作用是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培养其相应的能力和素质,从而使其成为具有丰富创造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如在“汽车专业”课程设置中,既有专业拓展类的汽车金融、二手车交易等深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也安排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的任选课程;还有一些专业复合性的课程如电子商务等。这些任选课共28门,给学生搭建了一个按照自己兴趣选择课程的平台。

四、保障措施

(一)确立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理念

按照职业教育人才观,中高职教育贯通的总体目标就是要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确立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理念是保证改革目标顺利实现的首要条件。在学校层面,切实按照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一体化设计专业培养方案,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在教师层面,无论中职或高职教师都必须转变观念,一体化考虑人才培养,着力加强教师自身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职业素养,承担起试点改革的重任;在学生层面,将学生职业规划教育贯穿整个中高职教育贯通过程,要求学生掌握技能、提高能力,主动适应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

(二)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实现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学时占总学时比例不低于50%,且必须有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和专业综合能力的训练。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职教集团化办学的优势,建立起“全真化”情景的校内外实验实训体系,学生以学员和学徒的双重身份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优化实践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在做中学、学中做,职业基础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培养循序渐进,逐步提升。

(三)充分利用职教集团化办学的优势

职教集团化办学最大的优势是能够把行业、企业和学校紧密联系在一起,营造成良好的职业教育氛围[4]。校企合作是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最重要保证,职教集团化办学为校企合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使校企合作范围更广,合作时间更长,合作程度更深,合作内容更丰富。集团化办学的纵向发展,不仅要求中职教育向高职教育延伸,而且为实现中高职教育贯通提供条件和保障,如能给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实习与实训以及进入工作现场的机会,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四)提升教学团队的素质

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理论水平,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广博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一定的组织生产经营管理能力是职业教育教学团队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是职业院校教师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所必需的前提和条件,是实施中高职教育贯通对教学团队“双师”素质的必然要求。在职教集团内部的中职教师和高职教师可能教授同样的课程,可以对教师队伍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按照中高职教育贯通人才培养整体要求,共同参与一体化中高职教育贯通的教育教学改革、课程开发等,综合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职业素质。

(五)积极改革教学方法与形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以课程为载体,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形式,将人才培养落到实处。根据中高职教育贯通的特点,必须在教学中处理好“学”与“习”的关系,使其完全适应“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的职业教育教学要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遵循职业能力培养循序渐进的原则,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改革的重点是要求教师帮助和指导学生将学习任务与学习愿望有机统一起来,将学生的“学”与“习”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意识到只有在自己的积极参与下才能完成学习任务,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董大奎,李卫芬,涂明.中高职贯通方案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2(2):41-42.

[2]严雪怡.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J].职业技术教育,2000(10):11-13.

[3]胡建波,汤伶俐.职业能力的内涵与要素分析[J].职教论坛,2008(2下):25-27.

[4]陈嵩,鲍贤俊,吴国伟,陈美刚.上海交通高职集团化办学初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1):25-27.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检验科工作总结和计划下一篇:经验交流典型发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