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卫生网范文

2022-05-23

第一篇:基层卫生网范文

基层卫生

公平镇中心卫生院建立完善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长效机制工作方案我院自开展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认真贯彻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精神和实施意见。结合实际,制定本院开展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有目标地推进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深入开展。取得了较好的实效。但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是一件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针对存在的问题,通过深化改革,健全制度,完善管理,堵塞漏洞,规范医药购销行为,还需要长抓不懈,要建立治理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切实纠正医药购销中的不正之风。因此现制定如下方案建立完善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长效机制。

做到“三个加强” (1)加强熟悉思想教育,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好党风廉政教育,法规法纪教育;职工医德医风教育。使广大职工和医务人员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加强制度建设,严格执行药品医用耗材等集中招标采购制度。继续完善药品动态监控

第二篇:基层卫生巡诊工作记录

活动时间:2017年 9月 4 日 活动地点:xxxx敬老院

活动主题:健康扶贫政策宣传及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宣讲 接受健康教育人数:37人 活动内容:

1、健康扶贫政策宣传

2、健康教育宣讲、咨询,随访干预 活动总结评价:

此次活动主要是对健康扶贫政策宣传以及对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同时开展健康体检、随访、健康知识宣讲和咨询 附图片

第三篇:指导基层 服务基层 全面提高妇幼卫生工作水平

XXX妇幼保健所

近年来,我们贯彻“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群体、面向基层和以预防为主”的妇幼卫生工作方针,切实履行妇幼保健所职能,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业务培训与指导,推广妇幼保健适宜技术应用,全面贯彻实施妇幼卫生各项工作,妇幼卫生工作水平得到全面提升。我们的做法是:

一、成立基层工作指导组,加强妇幼卫生业务指导 群体保健科是基层业务指导的职能科室,由于项目工作的大量增加,人员严重不足。为了做好培训指导,加大指导工作力度,我们分别从妇女保健科、儿童保健科、检验科、影像科抽调了具有一定保健与临床工作经验,专业技能较强的业务人员X人,与群体保健科成员共同组成三个基层工作指导小组,三位所长分别任组长,实行分片包干,加强指导。指导小组成员在接受所内基层工作业务规范化培训后开展工作。通过基层工作指导,一方面对基层规范了技术操作,拓展了服务项目,促进了工作实施,提高了服务水平,另一方面我所有更多的业务人员熟悉掌握基层工作情况,不断结合上级要求,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探索创新,提炼指导能力和水平。实践证明,成效显著。

二、加强理论技能培训,提高妇幼保健服务水平

人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关键因素。严格执行技术规范、工作标准是保证各项工作质量的更重要因素。对此,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切实加强对各级从事妇幼保健工作人员的培训。一是组织召开各医疗保健机构主要负责人、防保所及妇产科负责人会议,介绍讲解妇幼卫生工作的法律法规、各项政策等,提高对妇幼卫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以熟悉掌握妇幼卫生工作的服务内容 1

和要求,进一步保障落实好妇幼卫生各项工作。二是定期召开妇幼卫生工作会议,认清形势,理清思路,明确全年与阶段目标任务,突出当前工作重点,及时交流工作经验,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为工作实施和加快进度打下基础。三是举办妇幼卫生年报、“三网”监测、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管理等业务培训班,进一步明确各项指标及数据的收集和上报要求,提高了妇幼卫生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数据的分析利用能力。四是举办助产技术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训班、预防母婴传播艾滋病防治培训班、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培训班等,全市医疗保健机构相关人员接受了相关技术培训,业务水平尤其是产儿科急救技能得到了明显提高,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婴幼儿死亡率和出生缺陷发生率提供了有力保障。五是由XXX医学会主办,我所与市人民医院、中医院承办,举办了XXX市妇产科应用技术学习班,邀请上海、南京等地的多位资深专家授课,授课内容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我市各医疗卫生机构一百多名妇产科医护人员参加听课,受益匪浅,对提高我市妇产科医疗质量起到较大作用。六是多次举办妇幼卫生信息系统操作培训,进行电化教育与操作演练、考核,提高了系统的规范化管理,保证了工作质量,也便于各层次的绩效考核。七是利用每月一次妇儿保医生例会,对妇儿保医师进行妇幼保健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培训,组织安排他们进行短期进修轮训和考核,增强了妇、儿保医师的基本服务能力。八是开办托幼机构卫生保健人员培训班,对幼儿园的卫生消毒制度、儿童营养、食堂卫生、传染病防控等知识进行培训,提高了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水平。通过上述措施,我市妇幼卫生服务能力、工作质量、工作成效逐年提升。

三、利用现代信息工具指导,规范保健服务

我所建立的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包含了婚前保健、孕前保健、孕产妇保健、儿童保健、新生儿疾病筛查、住院分娩补助、叶酸 2

发放、两癌筛查、《出生医学证明》发放、妇幼卫生信息统计等工作,为全市妇幼保健服务提供了科学、方便、快捷的服务平台,同时也是指导基层医院规范进行妇幼保健服务的工具。另外,为了工作方便,我所建立了妇幼保健网通,为每个妇儿保医师配备了工作手机,可以用工作手机进行孕产妇和婴幼儿信息核对、产后访视、叶酸服用随访等,也便于妇儿保医生在工作中遇到问题,及时与我所对口科室、人员联系交流,省却城乡往返的麻烦,节省了时间,节约了经费。

四、开展专项检查与督导质控,促进工作实施

为了规范化开展妇幼卫生各项工作,我们除日常工作指导外,还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专项工作检查,包括助产技术、爱婴医院、“两禁止”工作、重大项目、《出生医学证明》管理、托幼机构卫生保健、三网监测等工作的专项检查。目的是通过检查,找出各项工作中存在的个性和共性问题,提出整改措施,促进我市妇幼卫生工作的整体平衡发展。同时,我们突出重大妇幼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狠抓督导质控,有针对性地改进服务流程,优化信息管理,确保项目工作顺利实施。特别是两癌筛查工作,质量要求高,任务重,时间紧。除了集中培训外,我们还组织了B超和宫颈细胞学检查人员到所内短期进修,掌握技能,且根据各院情况逐个培训,重点指导,就检查人员、场所、仪器设备等准备工作作事前指导,过程中加强现场各环节的督导和分类质控,工作取得了较好进展。

五、拓展妇幼保健服务项目,推广适宜技术应用

妇幼保健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一方面可以满足人民群众需求,提高我市妇幼保健总体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可以为医院提升服务能力,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样的妇幼保健生命力才会更强。因此,我所在不断拓展自身服务的同时,积极帮助乡镇医院推开妇幼保健适宜技术。

1、结合两癌筛查项目的实施,辅 3

助大部分卫生院相继开展了宫颈脱落细胞和液基薄层细胞检查、乳腺彩色B超检查、妇科电子阴道镜检查和利普刀手术;

2、组织儿保医师进修和免费发放智力测定包,帮助各卫生院开展了单佛儿童智能发育筛查、骨碱性磷酸酶和微量元素的检测等。

3、推广规范产前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提高了医务人员相应的筛查与技术咨询水平。

4、制定并执行我市孕产妇保健工作规范、高危孕产妇管理规范、儿童保健工作规范等,推动了医院成熟服务项目的开展和相关新服务项目的拓展。近年来,我市妇幼保健服务能力和水平得到整体提高。

六、规范医院产科建设,提高产科服务质量。 为切实加强各医疗保健机构产科建设和管理,依法规范孕产期保健服务,提高产科质量,保障母婴安全,根据《江苏省助产技术评审标准》,依法加强助产技术的准入管理,对基层医院产科人员、房屋设置、器械配备、急救措施提出指导意见,尤其是在医疗机构新建或改建产房时,我们会因地制宜,到现场帮助医院设计产房流程与布局,用尽量少的建设经费达到规范产科建设标准。目前,大部分助产技术服务机构产房设置基本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逐步实现了房屋、设备、技术、人员四配套。在指导下,各医疗机构均成立了产科急救小组,完善了急救措施和制度,形成了以人民医院为抢救中心的产科急救“绿色通道”,提高了急救的应急能力,保障了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的畅通,有效提高了孕产妇、新生儿的医疗安全。

妇幼卫生工作作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保障妇女儿童健康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我们将始终坚持妇幼卫生工作方针,面向基层,依法管理,规范服务,以科技为先导,努力提高我市妇幼卫生工作水平。

第四篇:基层医疗卫生改革探索

一、国家医疗卫生情况

医药卫生事业关系千家万户,是重大民生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改善,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但不可否认,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不适应的矛盾还比较突出,特别是医药费用上涨过快,个人负担过重,人民群众普遍反映“看病难、看病贵”。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

看病难,难在哪里?难在有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导致“看病难”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应急救护体系不健全;二是医疗资源配备不合理;三是医疗机构运行混乱;四是医疗信息平台不健全;五是贫困救助体系不完善等。看病贵,贵在哪儿?从微观角度来说,贵在用药混乱,药价虚高;乱检查,乱涨价;卫生服务不规范,诊疗流程混乱。从宏观角度来说,现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体系存在漏洞,诊疗程序混乱等。

二、国家医改政策:

(一)核心政策(文件2个)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

1 见》(中发„2009‟6号,以下简称《意见》)2010年3月17日

2. 国务院印发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国发„2009‟12号,以下简称方案)2010年3月18日

(二)配套政策(文件 21个)

1. 关于全面实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意见

2. 关于妥善解决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参保有关问题的通知

3. 关于巩固和发展新型农场合作医疗制度的通知 4. 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意见 5. 关于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使用效率的指导意见

6. 关于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的办法 7. 关于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管理服务的指导意见 8. 国家基本医药制度实施意见

9. 国家基本医药遴选办法(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09年) 10. 国家基本药物生产配送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

2 11. 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管理办法 12. 加强基本药物质量监督管理规定

13. 关于乡村医生公共卫生补贴和考核的意见 14. 关于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意见

15.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指导意见

16. 关于改革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 17. 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18. 关于卫生政府卫生投入政策的意见 19. 关于鼓励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意见 20. 关于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 21.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实施意见

《意见》和《实施方案》的起草,贯彻了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际有益经验,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这两个文件的起草原则:一是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首次提出“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这

3 一重大理念创新确定了改革的基本方向、思路和政策框架,对于保障我国医药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健康具有重大意义。二是坚持从实际出发。明确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与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相适应。三是坚持公平与效率统一。一方面强化政府在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责任和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在改革初期首先着力解决公平问题;另一方面,强调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统筹利用全社会的医疗卫生资源,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四是坚持统筹兼顾。把完善制度体系与解决当前突出问题结合起来;既注重整体设计,明确总体改革方向目标和基本框架,又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鼓励地方试点探索。

《意见》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一个目标、四大体系、八项支撑”。一个目标就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四大体系就是建设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构建我国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八项支撑就是完善医药卫生管理、运行、投入、价格、监管、 科技与人才体制机制、信息、法制的建设,保障四大体系有效规范运转。

《实施方案》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四项基本”和“一个试点”,把五项工作作为改革重点,即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4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和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抓好上述五项重点改革,将使公共卫生服务基本普及,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明显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有效减轻居民医药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三、基层医疗卫生改革重点

(一)、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尽快实现对城乡全体居民的全面覆盖,并随经济发展逐步提高保障水平,有助于从制度上推动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解决。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的任务目标已经明确,关键在于抓好落实,特别是今年是改革的开局之年,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务必要有突破性进展,让人民群众得到明显实惠。今后3年,要围绕医改意见和实施方案确定的目标和要求,重点做好以下6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以困难人群为重点,加快扩大覆盖面。要落实财政补助政策,用两年左右时间,全面解决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参保问题,统筹解决各类破产和困难企业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障问题。

第二,以解决大病费用负担为重点,逐步提高待遇水平。各地要将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左右。要逐步提高住院和门诊大病的支付比例,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要普遍达到70%和50%以上。有条件的地区,要从低水平起步,逐步

5 将常见病、多发病门诊医疗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第三,以流动人员为重点,做好制度衔接和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要制定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明确医疗保险缴费年限在各地之间互认,探索职工医保与居民医保、新农合缴费年限互通办法。探索建立区域协作机制,实现异地就医管理服务由参保地向就医地转移。要健全医疗保险信息管理系统,逐步统一信息标准和交换平台。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障管理体制。

第四,以机制创新为重点,加强医疗服务管理。探索建立新的医疗服务价格和成本控制机制,通过医疗保险机构代表参保人与医疗机构、药品供应商的谈判,发挥集团购买的优势,选择质量好、价格合理的产品或服务。探索实行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按人头付费等方式。强化医疗保障对医疗服务的监督和引导,推行定点医疗机构信用等级管理等制度。

第五,以保证安全、提高效率为重点,完善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制度。要结合社保基金专项治理工作,完善监督管理和内控制度,提高基金使用透明度,消除基金安全隐患。要努力提高统筹层次,2011年城镇职工和居民医保要基本实现市级统筹。

第六,以完善激励机制为重点,做好医药卫生机构人事制度改革工作。要改革人事制度,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要加强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和实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为建立中国特色基

6 本医疗卫生制度提供人才保证。

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要深入学习领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文件精神,进一步增强做好医疗保障工作的责任心和紧迫感,要做到明确任务,明确责任,明确时限,明确要求,狠抓落实,争取早日实现全体中国人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目标。

(二)、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五项重点工作之一,也是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证基本药物足量供应和合理使用,有利于保障群众基本用药权益,转变“以药补医”机制,也有利于促进药品生产流通企业资源优化整合,对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维护人民健康,体现社会公平,减轻群众用药负担,推动卫生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要坚持以人为本,立足本国国情;坚持政府主导,发挥市场机制;突出改革重点,积极稳妥实施;创新体制机制,广泛动员参与。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目标: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到2011年,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到2020年,全面实施规范的、覆盖城乡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政策框架主要包括:1.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7 遴选调整管理;2. 保障基本药物生产供应;3.合理制定基本药物价格及零差率销售;4.促进基本药物优先和合理使用;5.完善基本药物的医保报销政策;6.加强基本药物质量安全监管;7.健全完善基本药物制度绩效评估。

2009年发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包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和其他医疗机构配备使用两个部分。已先期公布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2009版),包括化药、中成药共307个药品品种。《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其他部分)》是目录基层部分的扩展,将配合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尽快制定出台。

基本药物将全部纳入政府定价范围。基本药物定价,既考虑企业有合理的利润空间,鼓励企业生产基本药物,同时也要切实降低基本药物价格,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实行基本药物制度的县(市、区),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的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

保证基本药物及时、足量、保质供应,是建立基本药物制度、满足广大群众基本用药的重要环节。政府办医疗机构使用的基本药物,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机构按《招标投标法》和《政府采购法》的有关规定,以省为单位实行网上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由招标选择的药品生产企业、具有现代物流能力的药品经营企业或具备条件的其他企业统一配送。要确保招标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确保基本药物保质保量,及时配送到每个医疗卫生机构。

实现基层医疗卫生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是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关键环节。各地将根据医疗卫生机构的诊疗范围和确保服务功能,在目录内配备药品。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必须按规定比例使用基本药物。同时,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用药行为,确保基本药物的合理使用。要同步落实好基本药物报销政策。将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降低个人自付比例,用经济手段引导广大群众首先使用基本药物。

为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兼顾各地用药水平习惯差异,积极稳妥地推进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在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初期,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确需配备、使用非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药品,暂由省级人民政府统一确定,并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相关政策和规定。民族自治区内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以外的民族药,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制定相应管理办法。患者也可以凭处方到零售药店购买非基本药物,纳入报销目录的非基本药物仍然可以得到报销。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将进行定期调整完善,不断优化品种数量,满足城乡居民基本用药需求。同时进一步加强基本药物质量安全监管,使药品质量有保障,用药更安全。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启动后,国家有关部门将对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情况进行绩效评估,发布监测评估报告等相关信息,促进基本药物制度不断完善。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医药卫生

9 体制改革的重点难点,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热点,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生产、配送、定价、配备使用、报销以及零差率销售政策等各个环节,哪一个环节落实不到位、衔接不上都将影响到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效果。因此,要充分估计制度实施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周密安排,精心组织,加强宣传引导,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争取全社会的理解、配合和支持,确保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顺利实施。

(三)、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1、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加强建设规划,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诊疗设备装备,改善社区医疗卫生条件。

2、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

(1)加强乡村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建立三级医院帮扶二级医院、二级以上医院帮扶乡镇卫生院的长效机制。继续实施乡村医生规范培训计划。

(2)加强社区卫生人才培训:启动社区卫生人才培训规划,完成全科医师、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工作。建立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培训后返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建设一支学历水平高、服务能力强的社区卫生技术队伍。

3、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

10 (1)进一步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在原有基础上转型或新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力争社区卫生服务覆盖面达到90%。根据城市化要求,卫生院逐步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型。

(2)强化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统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工作制度及诊疗技术规范。强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集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疗的“六位一体”的服务功能,为居民提供主动、连续、人性化的综合服务。进一步强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全面掌握辖区内主要健康问题,主动采取有效的健康干预措施,将公共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服务相结合。积极推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用适宜技术、适宜设备和基本药物,大力推广包括民族医药在内的中医药。

(3)转变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实施“社区医生进家庭”项目,组建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对辖区内居民家庭实行分片管理,建立双向联系,以居民家庭健康档案为基础,着重开展社区常见慢性病管理、老年保健服务等工作,对行动不便的患者实行上门服务、主动服务。加强上级医院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技术指导。探索社区首诊制,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上级医院双向转诊制试点,提高医保报销比例,引导群众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

(4)逐步建立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补偿机制,保证其公益性。政府负责其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按国家规定

11 核定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及所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按定额定项和购买服务等方式补助。

4、落实农村医疗卫生人员经费保障政策:在核编定岗基础上,编制内人员工资按事业单位的标准由财政全额核拨。

(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1、对影响城乡居民健康的突出问题实施干预措施,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主要传染病及慢性病,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使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到2011年,国家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得到普及,城乡之间获得公共卫生服务的差距逐步缩小。辖区内常驻居民与流动人口都能享受到国家和政府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到2020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机制基本完善,重大疾病和主要健康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2、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与内容

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010年起,启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免疫规划、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妇女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等9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2)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010年起,启动实施国家新增项目,即35—59岁农村妇女宫颈癌、乳腺癌检查、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期补服叶酸、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为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燃煤污染型氟中毒区改炉改灶、建设农村无害化厕所等6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继续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国家免疫规划、艾滋病、结核病项目。配合搞好村卫生室建设项目。

3)人口和计划生育办组织开展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技术服务,主要包括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科普宣传和出生缺陷干预,避孕方法咨询指导,发放避孕药具,实施避孕节育和恢复生育力手术,随访服务,开展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及避孕药具不良反应诊治等。

3、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及职责

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及职责

a、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免费为居民提供。

b、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妇幼保健院承担相应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见附件2)

2)重大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及职责

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由县疾控中心、县妇幼保健院、计划生育部门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组织实施。根据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方案涉及到的相关部门,按照各项重大公共卫

13 生服务项目方案要求和任务履行部门职责,承担重大公共卫生服务任务。

4、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操作规范

国家规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和省、市确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操作规范执行。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年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括:

(一)居民健康档案建档服务操作规范;

(二)健康教育宣教服务操作规范;

(三)0—36个月儿童保健服务操作规范;

(四)孕产妇保健服务操作规范;

(五)老年人保健服务操作规范;

(六)预防接种服务操作规范;

(七)传染病报告和处理规范;

(八)高血压患者管理规范;

(九)Ⅱ型糖尿病患者管理规范;

(十)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规范。

5、建立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机制

(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分担。2010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15元/人,其中中央财政补助12元/人,地方财政安排3元。

(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主要由中央专项安排,项目配套资金由地方财政安排。

(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经费、发展建设经费、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由县财政预算安排。按照规定取得的服务性收入上缴财政专户。财政合理安排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所需资金。人口与计划生育部门组织开展的计划生育服务所需经费由财政按原经费渠道核发。人民政府对乡村医生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给予定额补助,其中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经费从财政安排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中统筹安排。

6、加强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领导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领导,建立多部门合作的机制,共同推动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

2)、建立绩效考核:建立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制度,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和方法。采取专业考核和社会满意度评价方法进行考核,以考核结果作为项目经费的结算根据,将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经费的结算与工作数量和质量挂钩。对完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差的非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淘汰制。

3)、加大宣传力度。各级各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宣传,让 15 广大城乡居民了解自身能够免费享有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提高群众的知晓率,鼓励群众广泛参与。

4)、加强监督管理。加强动态监测和管理,做好相关数据和资料的收集、汇总、整理和分析。卫生部门要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信息统计工作的指导,对其统计人员进行系统培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应明确人员负责信息统计工作,保证信息完整,数据准确。

(五)、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鉴于公立医院改革的高度复杂性,国家决定采取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原则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今年2月2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第100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是指导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明确提出公立医院改革要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和社会效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控制医疗服务成本,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促使公立医院切实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从而实现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通过试点探索,取得经验,形成公立医院改革的总体思路和主要政策措施,全面推进。在改革的内容方面,提出了“三大领域、九项任务”的顶层设计。“三大领域”指完善服务体系、创新体制机制、加

16 强内部管理,“九项任务”包括改革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公立医院法人治理机制、改革公立医院内部运行机制、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改革公立医院监管机制、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和加快推进多元化办医格局。在“九项任务”中,提出了一系列带有方向、原则的重大改革内容。公立医院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分阶段、有重点推进。当前,必须结合医改近期重点任务,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重点做好“上下联动、内增活力、外加推力”三项工作,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公立医院有激励有约束的内部运行机制、多元办医的市场竞争机制,推动提高服务效率和运转效能。“保基本”,要求公立医院配合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把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为主要任务,采用适宜设施、适宜技术、适宜人才,优先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以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服务。“强基层”,要求公立医院把帮扶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责任,加强城乡医院对口支援,通过人才培养、技术引进等多种方式帮扶支持基层医疗机构发展并充分发挥作用,逐步形成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格局。“建机制”,要求通过对卫生资源的宏观调控,以及支付机制、补偿机制、运行机制等改革,维护公立医院公益性,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上下联动”,要求大医院和基层、城市和农村必须联动,资源要纵向流动,否则永远解决不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内增活力”,要求公

17 立医院通过内部运行机制的改革,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外加推力”,关键是推进多元化办医,与公立医院形成良性的竞争格局,满足不同层次的医疗需求。

XXX团卫生中心

XXX 2012年11月

第五篇:卫生院走基层心得

接地气才能长灵气——“走基层”心得体会

XXXX卫生院 院长

XXXX

为进一步切实树立为民务实清廉形象,根据卫生系统开展学习“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通过我院的集中学习,和卫生系统开展的 “当回病人家属”的活动、下乡义诊活动及公共卫生下乡组织的对农村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和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一次健康体检服务及新农合政策宣传及健康知识讲座活动,使我的心灵受到很大的震憾,收益匪浅。 下面我从以下几点谈一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 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应对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和水平。

1、强政治素质。“接地气才能长灵气”,要认真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积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八大”会议精神以及“构建和谐中国,实现新时期中国梦”的宏大目标,要密切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在工作中识大体、顾大局,不计个人名利得失,能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

2、强工作作风。要培养勤于思考、敢于创新、勇于实践、超越自我的工作作风。要善于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工作。能高效率、快节奏的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当回病人家属” 的活动开展,我们换位感受病方,切实体会到原有的就诊程序的诟病,把医疗就诊程序如何方便病方作为重点,优化就诊程序;把患方的满意作为基点,改进服务态度、质量,实现医疗和谐。2014年1月,单位领导对退休、困难职工进行慰问,把“暖冬行动”落到实处,切实体现“饮水思源”。。。。

3、强责任意识。要树立强烈的工作责任感,不断提升工作自觉性。有完成工作目标的责任心,又要有对人、对事负责,敢于承认错误,敢于承担责任的勇气。

4、走基层切忌走马观花,并应建立长效机制。从思想上认识执政之基在基层,人民群众在基层。基层是实践的主战场。提倡卫生工作者走基层,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卫生事业新形势新要求。身沉基层,心系群众,不只是认识问题和方法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世界观问题。到基层面对面接触群众、宣传群众、发动群众,最终成效如何,群众能不能接受我们的宣传,关键在于我们是不是真正把根扎在基层,坚持在立场上、态度上、感情上贴近群众。如果走基层搞只是走马观花走过场、做做样子、摆架子、搞些形式,不能长期坚持,就会失去意义和作用。我们必须真正把重点放在基层,把功夫下在基层,把心操在基层,把劲使在基层;基层有所想,我必有所感;基层有所呼,我必有所应;基层有所盼,我必有所办;基层有所求,我必有所助;基层有所需,我必有所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听到真话、看到实情,做出实效,赢得民心。

二、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

作为一名基层卫生院管理人员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说话做事要三思而后行,对自己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进行认真的对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以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投入到现实工作与生活中。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工作中的点点脚踏实地,始终牢记责任使命,爱岗敬业,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

通过这次“走基层”系列活动,让我看到了自身的不足,找出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决心在以后的工作中勇于改正自己存在的问题,不断加强自身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才能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服务。

2014-4-21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搅拌站站长范文下一篇:家长的职责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