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爱情诗词鉴赏论文

2022-05-16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典爱情诗词鉴赏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古典诗词鉴赏作为高职院校非中文专业的一门公共选修课,通过专题讲座、电化教学、网络平台和文化活动等形式,可以帮助学生梳理古诗基础知识,探究古诗思想意蕴,拓展古诗学习活动,以达到陶冶学生人文情怀,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的目。

第一篇:古典爱情诗词鉴赏论文

在古典爱情的陷落中显当代婚恋之真相

[摘要]池莉以婚恋,家庭为描写对象的系列小说真实客观地表现了当代世俗社会存在的婚恋现状。分析作品,探寻作家的创作意图;避免世代文人编造的众多爱情美梦给人们生存以错误导向,带来家庭婚姻无谓的痛苦和绝望;引发人们对爱情婚姻进行深入的思考。[关键词]池莉小说 婚恋现状 创作意图

池莉是上世纪80年代成名并取得辉煌成就的女性作家。她的作品展现了平凡而广阔的生活场景,深入开掘了人性和生活的本质,引起了文学界的广泛关注。

在人们传统认识中,女作家最拿手的东西便是言情——大肆赞颂爱情,写缠绵绯恻或诗情浪漫或如火如荼要死要活的神圣高尚令人神往的爱情。如台湾的琼瑶、三毛,大陆的张洁等作家作品就曾处在绝对压倒一切的、让人不能忘记的位置;而池莉反其道而行之,赫赫然写出:不谈爱情。细读作品就可明白,她的不谈,是把这种古典情怀中十分神圣的东西放逐到当代社会物质化、功利化的世俗人生中,还其本真。让人们亲手无情地去撕破、戳穿爱情的假面目。避免世代文人编造的众多爱情美梦给人们生存以错误导向,带来家庭婚姻无谓的痛苦和绝望。从此意义上讲,她的“不谈爱情”不过是她对抗现实的一种策略,一种手段,希望以此来求得生活的清洌平静,如“绿水长流”。下面就其作品来感受池莉小说中所表现的婚恋现状并领会作家的创作意图。

现古典爱情之轰毁

古典是什么?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说:“古典,其意思无非是说,我们将总是能够听到它。总是能够看见它,总是能够阅读它,即它总是正确的!”[1]古典的爱情真的不会被时光磨损,总能在滚滚的红尘中保持着特立的柔韧、忠诚和高洁么?池莉以女性特有的敏感和睿智直接地潜入生活与生命经验的底部,努力捕捉现代女性特有的现代意识,创作了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水与火的缠绵》,用疼痛着成长着的女人主人公芒芒的情感历程形象而艺术地回答了这个问题,给读者留下深深的思考。芒芒和高勇的爱是在她因父母的关爱下去“解决个人问题”的过程中正处于怅惋、落寞而又心力交瘁时发生的。“高勇似乎早就守候在前面的三岔路口,等待着曾芒芒的路过。”[2]高勇那双俊美秀挺的男性之手和体贴女人又有分寸的姿态,一下子击中了芒芒的心。她非常欣赏高勇那种优雅而又沉默的贵族气质,甚至天真地认为高勇是单纯的,拥有并保持刚出娘胎的那种纯洁,她会是他第一个女朋友还将是他此生唯一的女人。可以看出在芒芒的心灵深处,她向往的是一种“古典”的爱情。但事实给芒芒的爱情理想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霾。高勇在芒芒之前已有过不止一个女人,甚至婚后还保持着藕断丝连的暧昧关系。高勇那自尊强烈、自私依赖的没落大家子弟的性格,不仅让芒芒承受精神上的苦痛。还给她增添了日常琐碎生活的艰辛。可芒芒无处诉说,现实对理想的挤压超出了她的承受能力,伴随着她的是一次次的精神性的胃绞痛和腹泻。芒芒的爱情理想跌落在现实的泥淖中,生活图景被无情地打破。

让芒芒的古典爱情彻底轰毁的还不只是高勇。另外两个男人也不可忽视。其中年轻的邝园对芒芒的爱情就像他为她浆洗的床单和被套,美好、洁净、馨香,曾经让芒芒由衷地喜欢。可是,邝园只是个文化不高、没有多大前途的锅炉工,她务实地退却了。当芒芒选择了高勇之后,邝园赌气和自己并不爱的黄汉香结婚。在留职停薪之后,他背井离乡,“得干出个人样来,给瞧不起他的白雪公主看看啊!”[3]纯洁而美好的爱情已质换为他对自尊和自我价值的救赎。他要让芒芒服气,让当年所有认为他们不般配的人服气。当他和芒芒缠绵的时候,他获得的是男人那可怜而自私的战胜感。古典之爱又一次像肥皂泡般在芒芒的眼前瞬间破灭。

在男性文化构建的价值体系中,一个女人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她的年轻、美丽、纯洁。在高勇的颂歌中,芒芒只能痛苦、矛盾地做着高勇喜欢、欣赏的那个芒芒,冰清玉洁,沉静忍耐。而常声远是芒芒唯一能真正地在其面前流露自己的真情实感的人,在他的面前。她惊讶地发现自己在高勇面前无法展露的另一面、另一个真实的自我。高勇无法读懂、欣赏芒芒,常声远能,高勇无法或不屑去做的而对芒芒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些事,常声远高兴而自然地一一做了。当芒芒面对生存的困窘艰辛而无力独自承当的时候,她首先想到的是声远,在声远的面前,她深藏的脆弱展露无遗,所有的坚持所有的骄傲都土崩瓦解。但当女人最需要爱和帮助的时候,所爱的男人又总是缺席。在芒芒决定和高勇分手时,声远却找到芒芒充当高勇的说客,最终“该说的没有说,不应该说的全说了。”[4]芒芒和声远心照不宣的爱恋,却在“品德高尚”的美好光环的笼罩之下深深掩埋。爱情不过是只不经碰撞的玻璃杯。

不仅仅是《水与火的缠绵》,在池莉的笔下,很少能看到像张欣笔下的刘小岸、高翔那样具备男子汉刚毅与顽强的男性,池莉对男人真的很绝望。在中国足球冲击第十五届世界杯十强赛失利后,她曾在一份报纸上说:在一个男人普遍不敢负责的精神氛围中,千万不要指望最能体现男人勇气和责任心的绿茵场上有十一个好男人!邝园、高勇、常声远都是池莉基于对中国男人的理解和琢磨之下塑造出来的文学典型,就像鲁迅笔下的阿Q,现实中的很多人都能在他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而在现实生活中,像邝园、高勇、常声远那一类的男性触目皆是,他们或许就是我们的友人、兄弟,甚至是丈夫。池莉通过自己的作品对传统的男权世界进行了彻底的颠覆,从而消解了现实生活中古典爱情的神话。撕裂爱情与婚姻的内在联系。让爱情远离现实生活,是池莉小说特别强调的主题,她在《绿水常流》中曾写道:“我又一次觉得爱情这个词非常的陌生。好像谁把一个概念界定错了。却又固执地用这错误的概念来指导我们的生活。”[5]

显现代婚恋之真相

忠实于生活本真,贴近平民生活是池莉的创作原则。在她一系列“新写实”风格的小说中,泛政治化的色彩完全蜕去,没有高深的文学理论,也没有空洞的政治性说教,唯一具有的是对人生的直视。她的小说对爱情、婚姻或学问的探讨,完全是从世俗人生或平民化的角度,是从过日子的普通人的角度来进行的。她的作品通过对现代城市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婚恋心态、行为方式、价值追求的显现,昭示出现代家庭结构中爱情与婚姻相分离带给人们的种种无奈、困惑、失望。她一一化解了罩在爱情字眼上的重重虚幻色彩,使爱情走下神坛,走出诗的氛围,回归于凡俗的生存状态。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真正的爱情是以“互爱为前提的”。互爱的真正内涵理应是精神上的相互认同和感官上的融洽、和谐。以这一标尺做检验就会发现池莉作品中的人们都不曾长久地拥有真正的爱情。池莉认为世俗社会中“只有两情相悦”而没有爱情,“是我们贪图柏拉图两情相悦的极乐一刻的天长地久而编写了

爱情之说。”[6]倘若说有爱情的话,池莉认为惟有一种感情适合叫爱情,“那就是两人永不圆满,永不相聚,永远彼此牵不着手,即使人面相对也让心在天涯,在天涯永远痛苦的呼唤和思念。”[7]《=绿水长流》中的四川女子为了寻找爱情,五次结婚又五次离婚的经历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正如池莉在《不谈爱情》中谆谆告诫人们的“错误的婚姻是有的,我们可以离婚再去组合一个和谐相处的家庭。比如有的男人脾气太坏,他当然需要配一个能包容他脾气的女人。但是如若为了像文学书中描写的所谓爱情而离婚,你将肯定会发现自己上错了车,每到一站都不是那么回事,目的地与你的完全相反。”[8]

《不谈爱情》是池莉揭示现代婚恋本质的成功之作。半年的婚姻生活使庄建非“在对自己的婚姻作了一番新的评价之后,终于冷静地找出了自己当初为什么结婚的根本原因:性欲。”吉玲也是“不谈爱情”的人,最终选定庄建非,是因为这个高级知识分子的后代,可以最为理想地改变自己家在“花楼街”的底层身份。于是婚姻成了预谋中的一个手段。庄建非便是她要捕获的猎物。她把谈情说爱变成一种“人工创作”,把爱情当作一种可以实现她预定生活目标的工具。在此,婚姻无所谓爱情的归宿,婚姻与爱情无关,它有它的实现主体各自赤裸裸的目的。传统文学中一直强调的爱情浪漫理想,爱情至上主义在此也遭到无情的嘲弄和彻底的抛弃。

池莉不谈爱情的方法就是让你看透爱情的本质。《口红》中江晓歌是优秀女性的典型,她的初恋,应该是比较纯洁的吧,但是仔细一看,她的爱情却世俗得惊人。她爱上赵耀根,是因为他善于表白,因为他看上去比一般人强。“她喜欢与他在大街上并肩而行,迎着来来往往的姑娘们羡慕的目光,她会高高地昂起头,心中涌出无限的喜悦和自豪。”[9]自尊的欲望和吃饭一样是人类必不可少的,爱能满足人的自尊的需要,可见这是多么伟大的实用性啊!因为这种原因,姑娘们都会爱上赵耀根的,这种爱情还是唯一的爱情吗?

穷人的爱情仿佛就是可望不可及的美丽的肥皂泡,比如《烦恼人生》中的印家厚,雅丽之爱就是肥皂泡;富人的爱情就像玩积木,玩出几个新花样后就兴味索然,比如《来来往往》中的康伟业和林珠,两人都在精心炮制情感,可是林珠没有等到游戏玩腻之前,就已经开始策划最后的收场,并抢先一步成为赢家,因为她把结局看得太清楚了。爱情什么时候从形而上的心有灵犀变成了形而下的拙劣地表演?是利益和欲望的大潮使人们对爱情丧失了信心?也许,人们习惯跟着感觉走,过去疯狂地追求精神,就像现在疯狂地追求物质,得的是同一种病。爱情依然存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它差不多变成了商品,它的价值甚至可以量化了。池莉看得分明,她要把最真实的人生感悟写出来,她不想自欺也不想骗人。她小说中表现出来的婚恋现状,其实就是医治自欺欺人的良药,她要打碎在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的魔镜,哪怕人们为了取得某种替代性满足而宁愿揽镜顾影自怜,哪怕这种自欺出自一个群体并且已经成为习惯并且还在以另一种形式继续。风月宝鉴能够正照,也能够反照。对于小说,人们已经长期习惯于正照,池莉却偏偏要反照,突然照出来一个骷髅。或许可以使人精神一悚。[10]以此为生活中为情所困、为爱所害的女性指点迷津。这种对现实真相的揭示也是一种清醒而积极的反抗。

寻真爱保质之密方

池莉在她作品确定的婚恋关系中,的确很难寻见爱情的踪影,她不回避情感生活的困惑、不幸、粗俗、丑陋,并把它作为自已创作的一个主题,但她并非要彻底否定爱情,相反始终不减对它研究与认识的热情,其深意就在于用不幸与乏味的苦难激励人们改变现实的勇气。让人们更了解现实情感生活蒙受的缺憾和不完善,促发人们去追寻更理想、更符合人性的情感氛围。比如《绿水长流》中的“女作家”以牺牲两性相悦为代价,换取永远美好的情感回忆,这岂不是渴望爱情长存的一种特殊选择。从这层意义上看,女作家不以博得异性好感为荣耀,执着追求两性交往中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人格独立,执着追求两性愉悦持久的做法,既是对传统的重结果轻过程、重形式轻情感的两性生关系的大胆否定,也是对女性自身存在价值、社会价值的全新肯定。无疑,这种自觉、强悍的性格,宁要爱情、舍弃一切功利得失的精神品质与屈就认同世俗的婚恋观相比有着更进步的意义。

不过像上述《绿水长流》中女作家这种“逃避爱情”而使其保质的方法,似乎代价太沉重,这种以克已为前提,太苦行僧了,现代人显然不太愿意接受。如此真爱保质法,在池莉的《你以为你是谁》中还可看到以别种既轻松又现实的方式出现——“真空包装”。宜欣爱上了能干又有正义感的陆武桥,陆武桥也爱上了极具现代感的宜欣,两人柔情密意,如胶似漆。然而从一开始宜欣就很清楚,她不能嫁给陆武桥。两人过了一般夫妻婚后通俗而火热的一整天,宜欣便悄然离开了陆武桥,将这弥足珍贵的美好爱情进行了“真空包装”,即刻便准备嫁给能为她提供先进的工作条件和温馨的生活环境的加拿大人。宜欣很爱非常爱陆武桥,但她更理能智地认为不可与之结婚,其原因之一:“一个白天和夜晚已经过完了我俩的一生”,今后的日子再也好不过它们:之二是异国他乡优越的生活工作环境同样是自已的珍爱:之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她认为现代社会中爱情与婚姻无关,爱情只能存于“真空包装”中。

至此,不必赘言,我们已经感受到作家在揭示世俗婚恋真相的同时,也力求准确地表现人们对爱情的渴望与美好追求。总而言之,作家正是以小说的形式,揭示出当今婚恋现状与本质,避免世代文人编造的众多的爱情美梦给人们生存以错误导向。肯定世俗社会中爱情的难以天长地久,否定物欲横流时爱情与婚姻的真正一体,以此引起芸芸众生的思考。这正如作家自已在博客中所坦言:想想我们“婚姻与情爱的矛盾如此之普遍,婚姻中生命存在之意义空前地受到质疑,迫使我们不能不从根本上提出这么一个问题:我们是否应该结婚?”“换一个思路想想总是可以的吧。”[11]我们如何得到并拥有真实美好的爱情,如何让生命的幸福如“绿水长流”。“想想。想想。思考总归是有益的。”[12]无庸置疑,这就是池莉进行小说创作的主要意图。

作者:林丽丽

第二篇:高职古典诗词鉴赏教学探究

古典诗词鉴赏作为高职院校非中文专业的一门公共选修课,通过专题讲座、电化教学、网络平台和文化活动等形式,可以帮助学生梳理古诗基础知识,探究古诗思想意蕴,拓展古诗学习活动,以达到陶冶学生人文情怀,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的目。

一梳理古诗基础知识,提高古诗鉴赏能力

1梳理古诗的写作特点

古典诗词是用文言文写成的,有其自身的语言特点,主要有:

在格律方面,古诗讲求平仄、押韵、对仗。

在表达技巧方面,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抒情方式;有比喻、拟人、夸张、借代、用典、对偶、双关、通感等修辞手法;有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对比、衬托、抑扬、白描、渲染等表现手法。

在语法方面,唐宋诗词常见的方式,主要有主语后置、宾语前置、主宾换位、状语后置、定语前置、定语后置等。

古诗词洋溢着美妙意趣,但与现代汉语差异甚大,做好了古诗特点的分析和梳理这一项关键性工作,犹如给予学生一把开启古诗宝库的钥匙,能引领学生读通诗句,读懂诗意。

2归纳著名诗人的语言风格

为学生展示一些著名诗人的语言风格,既便于鉴赏同一诗人的作品,又有助于借鉴其他诗人的作品。例如屈原的诗奇幻华美;曹操的诗沉雄刚劲;陶渊明的诗朴素自然;李白的诗豪迈飘逸;杜甫的诗精炼准确;白居易的诗浅切通俗;王维的诗富有诗情画意;高适的诗刚健质朴、苍凉慷慨;王昌龄的诗雄浑高昂、意蕴深沉;刘禹锡的诗朗畅自然、清秀深沉;杜牧的诗气势豪宕又情韵缠绵;李商隐的诗深情缅邈又绮丽精工;温庭筠的诗词华丽富艳;苏轼的诗词雄浑豪迈、气势磅礴;李清照的诗词缠绵悱恻,锤炼而不见痕迹;陆游的诗悲壮雄浑,浅易中含深意。

3总结不同时代的古诗特色

不同时代背景对诗人的思想和创作有着不同的影响,其“作品在作者所处的历史环境里产生,在他生活的现实里生根立足”(钱钟书语)。例如在魏晋南北朝动荡的社会环境下,诗歌创作有玄言诗、游仙诗、田园诗等,诗歌的内容主要表现为生死、求仙、隐逸三种主题。而建安诗坛中曹操的《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诗歌,抒发了人生短促而功业未成的深沉感慨和渴求贤才的心情,诗歌用以抒写抱负,讴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但换了一个朝代,诗歌的思想内涵和气度则完全不一样。例如在盛唐,国家的强大、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安定,使唐诗出现空前繁荣的景象,诗歌的艺术表现形式发展到极致,不仅出现了田园诗派(谢灵运、孟浩然、王维等)、边塞诗派(高适、岑参、王昌龄等),而且产生了李白、杜甫这样享有世界声誉的伟大诗人。

二探究古诗思想意蕴,汲取古诗人文精华

1鉴赏古诗的丰富内容

古诗内容包罗万象,语言精炼,描摹逼真,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内容对古诗词加以归类鉴赏,形成知识网络,提高探究能力。例如忧国忧民类:有的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穷兵黩武,有的抒写将士征战的壮烈和山河沦陷的痛苦,有的表达对百姓离乱的忧愁和对民族命运的担忧,有的抒发对昔盛今衰的感慨和借古讽今的情怀;人生志向类:有的表达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壮志难酬的悲叹,有的叹息宦海沉浮、仕途失意的苦闷,有的抒发洁身自好、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傲骨,有的抒发不为人知的愁苦,有的叙写寄情田园、归隐山林之乐;思乡怀人类:有的抒发羁旅愁思,有的思亲念友,有的边关怀远,有的闺中怀人。

2体味古诗的义理情趣

古诗言理,或明白晓畅,或深沉蕴藉,皆以其高超的艺术表现力感人至深。诚如钱钟书先生所言:“理之在诗,如水中盐,蜜中花,体匿性存,无痕有味。”引导学生吟诵古诗中千古流传的良言妙句,体味诗中饱含的义理情趣,并以之为座右铭,为桌上镜,可以激发学生内心从善和奋进的动力,可以诱发学生产生仿效的欲望和行为,这将是一种内心的自我调适,是一种动情的模仿和修炼。

3感悟诗人的高尚人格

感悟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胸襟,可以坚定人生理想志向。例如屈原因高尚理想为世俗所不容,以致被流放,但他坚信自己的理想与奋斗将与天地同寿,与日月齐光,在流放途中仍眷恋着故都,担忧祖国的前途命运,“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涉江》)而杜甫从小满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报国志向,虽然一生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但他忧国忧民,忠君报国的信念始终未变,在仅有的几间茅房为秋风所破的凄风苦雨夜晚,还盼望“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视死如归的英雄屹立在面前。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让我们看到诗人在临终时仍不忘祖国统一,爱国之心吐射着赤热的火焰。

感悟诗人宽广达观的情怀,可以正视人生的困境挫折。例如李白有安社稷、济苍生的宏愿,诗歌既体现“汉魏风骨”的思想内容,也把浪漫主义手法推向高峰。虽然在政治上不得志,仍坚信自己的前途光明:“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而苏轼是我国宋代多才多艺的一代大师,在他荣耀和显赫的同时,也是遭受磨难最多的人。面对人生的苦难,却能以一种坦然的心态处之:“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定风波》)

感悟诗人高尚坚贞操守,可以保持人生的清正廉洁。如王梵志的格言诗“世间难割舍,无过财色深。丈夫须远命,割断闇迷心。”劝告人弃恶从善,讲求陶治心灵。而贾岛“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剑客》)透露出一股豪侠骨气和兴利除弊的政治抱负。陶渊明不受“为五斗米折腰”的屈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宁可弃官归田,在田园生活中和百姓同甘苦的高贵品格,曾被后世许多文人墨客引以自励。这些优秀诗作,有着深刻思想,是培育爱国之心,陶冶高风亮节,砥砺志气的绝好教材。

三拓展古诗学习活动,陶冶学生人文情怀

1营造诗歌校园文化氛围

可以利用校园文化活动群众性、广泛性、参与性的特点,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活动,利用橱窗、板报、广播、网络、校刊等,营造一种诗歌校园文化环境。也可以开设古诗专题讲座,成立课外古诗研读小组。还可以开展“古诗吟诵擂台”、“古诗译写大赛”、“古诗今说论坛”等活动,把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与时俱进地融为一体,使古诗学习成为师生乐此不疲的校园文化生活,推动形成议古诗、论古今、促高雅的大学校园文化氛围。

2建立诗歌研修学习网站

设立古诗赏析、古诗论坛、名师解读、名师交流等多个板块平台,挂网古诗教学相关资料,链接校外古诗学习网站,突破教学的时空界限,为学生打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网络空间,以利于学生对古诗词进行多元性的个性化解读。

3开展诗歌研究性学习

生生互学,分享信息。例如在辛弃疾词的鉴赏过程中,分组分工协作搜集《菩萨蛮》。《水龙吟》《青玉案》《丑奴儿》等词的鉴赏资料,进行阅读整合,做成PPT课件,在校园网上展示,分享小组学习的成果,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与讨论评价;访师求学,博采众长。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可以向古诗专题讲座的老师当面请教,还可以通过网络向素未谋面的外校专家学者求教,访师交友能更好地扩大视听,博采众长,增长知识;以写促学,在写中学。读诗容易写诗难,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敢于学写诗作,互相评改诗作,互相推敲字句,切磋学问。学到写时方知少,方知古诗词内涵的博大精深,方知自已学识的浅薄,写诗的困境和求成欲望将促进学生把古诗学习当成一种乐趣,这可能让他受益终生。

经典古诗以其对人生的透彻感悟、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精炼的语言,使其在人文教育领域独领风骚,千百年来起着感化人、教育人、凝聚人、塑造人的作用。经典古诗小学、中学、大学都要学,青少年要读、中壮年要读、老年人也要读。人的年龄不同、文化层次不同、人生阅历不同,对同一首诗词感悟的程度就不同。高职院校如能把握大学生阅历较多、思想活跃、情感经验丰富的特点,制定好开展古诗学习的教学策略,以灵活生动的方式组织大学生进一步学习古诗词,更好地理解、品味其丰富深邃的意蕴,汲取古诗的人文精华,对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陶冶学生的人文情怀,完善其人格,让他们拥有更阳光的人生,于社会于自身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丁炳贵.婉约词与豪放词鉴赏[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155-159.

[2]于非.中国古代文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368-396.

[3]于非.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466-472.

[4]王洋.唐诗三百首[M].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334-335.

[5]高存军.古诗鉴赏从理解语言入手[J].考试·高考语文阅读,2011(9):63-64.

作者:黄丽清

第三篇:提高学生古典诗词鉴赏能力方法初探

【摘要】在古典诗词教学中,教师应从明确诗词体现的人文关怀,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高鉴赏水平;培养形象思维,提高想象力;借用现代时尚元素理解古典诗词四个方面进行教学。

【关键词】古典诗词

学生 鉴赏能力

加强古典诗词教学,培养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是高职语文教育的重点之一。在古典诗词教学中。教师如何给予正确的引导,提高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发挥其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作为高职语文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和提高。

一、明确诗词体现的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就是对受教育者进行人文素质培养,人文精神是语言的基本属性。在这方面,古典诗词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曾激励多少炎黄子孙为中华崛起而不断探求真理;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流露真挚质朴的朋友之情成为人们称道传颂的佳句;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作者普济众生的阔达襟怀,感触至深。所有这些古诗词渗透了一定的人情美、人性美和爱国主义思想。有利于教育学生面对信仰危机、道德沦丧、物欲横流的某些社会现实,坚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洁身自爱,健康发展。学习这些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可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修养,让他们受教于潜移默化之中,得益于身心愉悦之时,对学生的整体素质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高鉴赏水平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是作者的情感体验,渗透着诗人崇高的审美理想和新颖的审美情趣。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审美角度,培养提高提高学生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1.引领学生领会古典诗词蕴含的真情美

真情美。艺术中的情要真,真情才能铸真景,真挚浓烈的感情来源于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真切体验和感受,是积淀着人生哲理和生活意蕴的审美感情,李后主的《虞美人》被众多词评论家推崇备至。“春花秋月”,多么温馨和富有诗意的季节啊,但诗人却丝毫无留恋之心,“何时了”,怎么还不结束呢!诗人之所以如此悲观和绝望是因为南唐灭亡了,诗人不再是南唐君主,而成了别人的阶下囚。“雕栏玉砌”虽然还在,但已物是人非。“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从艺术的表现手段上看这属于比喻,事实上,这不正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真实表现吗?许多人喜爱李后主的这首词,主要原因还是被词中的深沉真挚的情感打动了。

2.引领学生感受古典诗词意境美

“意境”即指意与境、情与景、心與物的交溶与统一。如何具体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进入这种境界呢?古典诗词教学,一定要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因为,诗必言情,无情不为诗。要走近诗人,与诗人对话,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体会诗词情感时要达到一定深度。如《寻隐者不遇》一诗语言相当精炼,初读此诗,似觉平易,细加欣赏,则易中有难。寻隐者来去过程,一字未提;与童子会晤时的寒暄和问话,也一概从略;童子答问也当不少,但诗人仅摘三句,答问不多,但寓意深刻。在教学中,教师首先指导学生弄清诗的大概意思和人物,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诗人在松树下问些什么,诗中有没有写?你能根据童子的回答展开联想补充出来吗?¨‘假如你是书童,你会怎么回答?”然后,教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这些问话一一作答,并让学生分角色当堂进行对话表演。在表演中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对答如流,还伴有生动、有趣的动作表演,把《寻隐者不遇》中的寻访场面生动地再现出来了,初步领悟到诗的意境。

3.师生共同品味古典诗词的音律之美

古典诗词之美,首先,在于她于的音律之美。我国《诗经》中所描写的“砍砍伐檀兮”正是伐木的节奏,李白的《蜀道难》“噫吁哦!危乎高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我们可以通过节奏起伏发现诗中所包含的起伏的感情,《蜀道难》开头突兀沉雄,显然表现的是见蜀道高危的惊惧情绪。全篇节奏较慢,起伏不平,通过节奏的变化给人们以美的享受。至于李清照的《声声慢》连用七对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则更是千古绝唱,它把诗歌的音乐性与诗人的内在情感相融合,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诗人内在情感的流动。这首词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不仅因为它有着动人的节奏和旋律,更重要的是因为这优美的节奏和旋律恰当而又充分地表现诗人孤独、空虚、悲苦、凄凉的精神状态。“寻寻觅觅”写词人的心情寂寞,似有所失,茫然寻觅精神慰藉的心理情态。而寻觅的结果呢?依然是室空无人,一片冷清。“凄凄惨惨戚戚”进一步写诗人忧愁悲伤。因此,从词的外形来看,叠字的运用增强了作品的音乐效果,而从词章所表现的情感内容来看,这短促而抑郁的声调传达的正是词人凄凉悲苦的心绪,情景交融,回味悠长。

三、培养形象思维,提高想象力

诗是用语言向读者的想象力提供形象的,因此,诗的语言凝炼、生动、含蓄。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短短20个字,却有人物、有环境、有情节,经过几问几答,诗人想找到“隐者”的迫切心情和童子自然之至的答话神态毕现于读者眼前,而那位与青松、白云为伴,以采药为乐的隐者的形象令人遐想不已。

黑格尔说:“如果说到本领,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美学》)。”高尔基也说:“艺术是靠想象而存在的。”艺术家的想象应该是飞腾的,跳跃的。诗人王维的诗,正如苏轼所说的那样,确实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展现了一幅气势磅礴,造化自然的山水画卷。在这里,诗人的想象是飞腾的,一个“外”字,把这一巨幅画卷的空间拉向了无限的远方,创造了一个“黄河之水天上来”、“惟见长江天际流”的画境;而山色的那种若有若无,若隐若现的情景,又颇有点象印象画派的描绘,从郁郁葱葱的朦胧山色中给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而又超然物外的感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短短10个字,紧紧抓住事物的形象特征,跃然纸上的是一派莽莽平沙、浊水斜阳的塞外风光。这种诗情画意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联想和再创造余地。

四、借用现代时尚元素理解古典诗词

为了更好地教学古典诗词,还可以借用现代时尚等元素来帮助学生理解古典诗词,深化他们的认识。现在,有很多歌词都直接取材于古典诗词。如在教学古诗《上邪》时。可请学生回顾电视剧《还珠格格》中的主题曲《当山峰没有棱角的时候》。得知这首歌词原来由改编古典诗词而来,他们非常兴奋,课堂讨论非常活跃,这使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更浓了,理解更深了,教学效果自然也更好了。

综上所述,高职语文学科古典诗词的教学,既要从学科特点出发。使之具有一定的文体性,又要从以上几个方面提高学生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如此,才能强化古典诗词教学效果,加深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积极性,使他们更加热爱中国古代文化,在人文教育方面取得更好的效果。

作者:周长萍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降低企业物流成本论文下一篇: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