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品实施方案样板

2023-05-17

方案具有明确的格式和内容规范,要求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避免抽象和假大空的内容,那么具体如何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村一品实施方案样板》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篇:一村一品实施方案样板

立足“一村一品”打造美丽乡村新样板

××村位于××市珠晖区茶山坳镇中东部,全村总面积5平方公里,为传统农业村,村民以种植业和劳务工资为主要经济来源,202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2810元。近年来,××村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引,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把发展翠冠梨种植、翠冠梨采摘、梨花观赏和休闲旅游作为“一村一品”的主攻方向,依托地理优势和悠久的历史人文资源,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梨花村”品牌不断彰显,相继获评省“美丽乡村示范村”、省“同心美丽乡村”荣誉称号,形成了产业富村、科技兴村、企业带村的新格局。辖区内金甲梨园被农业部选定为国家百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经典线路之一,海棠山庄为国家四星级休闲农庄,力丰农业为省五星级休闲农庄。

(一)坚持生态布局,做好规划文章。

编制了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制定了全村产业发展规划、休闲乡村布局规划,确立并实施了“梨花产业村”、“生态旅游村”、“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三大工程;辖区内座落企业××力丰农业公司制定了6000亩的“金甲翠梨”生态农业体验园发展规划。形成了以政府指导、企业主体、村民参与的“一村一品”建设格局。

(二)坚持多方联动,实现基础支撑。

以“三清理三拆除五整治”为主要内容,结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耕地复垦工作,2018年,共拆除空心房、杂房、猪栏14处,面积1329.50平方米。对75栋民房进行“穿衣戴帽”,改造面积2.1万平方米。开展见地植绿2万平方米,除新种植各类乔木1000余株外,积极引导当地村民种植金甲翠梨2000余株。由村两委与力丰农业公司共同出资,建成750平方米的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和2000余平方米的乡村大舞台。新建并提质了村级道路、金甲梨园游道共计17.5公里,为经济发展和金甲翠梨生产、销售创造便利条件。

(三)坚持科技支撑,强化技术培训。

创新“村委+企业”的管理模式,由村里自筹资金进行统一栽培培训,解决作务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以力丰农业有限公司为平台,借市区举办的各类文化旅游活动,邀请客商来村采摘、品尝、购买,为群众解决销路问题。同时,支持力丰农业与浙江农科院、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环境生物学院等科研单位及高校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并聘请相关专家学者、市区科技特派员作为技术顾问,为金甲翠梨提供了坚强的技术支撑。

(四)坚持村企共建,培育特色产业。

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围绕“一村一品”促进产业融合,产业链不断延伸。瞄准市场需求和定位进行产业提质升级,引进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力丰农业,在村内建成全市规模最大的翠冠梨种植基地1200余亩,参与农户135户,年产量4000吨,产值达8千万元;强化龙头企业和农户间的协作和配合,不断扩大“一村一品”经营规模;打造梨园电商交易平台、探索研学旅游等新型经营业态,实现线上线下多平台多渠道销售。规范乡村民宿发展。积极引导餐饮住宿、旅游产品加工业发展,目前已完成全村30户农家乐和1处民宿示范点的打造,引导农家乐向特色化、规范化发展,对“金甲翠梨”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借助园区优势,着力丰富赏花、采摘、登山、垂钓、骑行、射击体验,树立了××村“××梨花村”特色乡村旅游品牌。以本地非遗戏曲“××祁剧”、“××湘剧”、“衡州花鼓戏”为特色文旅内容,利用农业梨园与戏曲梨园天然联系,实现“农耕文化”和“非遗文化”的有机融合。2015年至今,××村共举办了4届“梨花节”、3届“采摘节”,并成为“××市珠晖区乡村旅游文化节”活动的主要承办地,累计接待旅游观光客超过100万人次。

第二篇:一村一品实施方案

*****村

发展一村一品致富产业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开展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按照县开展

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井陉县开展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项目帮扶工作实施方案》要求,为发展一村一品致富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实现脱贫致富奋斗目标,结合我村实际,现就切实做好一村一品致富产业的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落实科学发展为统领,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积极引导、稳步推进、创新发展,切实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坚持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稳步实施、扎实推进,促进帮扶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二、主要任务

依照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将单打独斗的局面尽快改进为组织起来的团体。组建60户干果种植合作社。共种植核桃树15000棵、枣树10000棵。逐步形成干果业为产业龙头,各户之间互相学习,沟通有无,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达到农民稳步增加收益的村民经济合作格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发展一村一品致富产业领导小组,负责对该项工作的组织领导。村支部书记陈贵庭任组长,村主任陈冬来任副组长,杨雪庭陈国庭陈运来为成员。小组成员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提供有利条件,加强工作指导。调动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干果种植合作社建设,形成促进发展的强大合力。

干果种植合作社办公室设在村委,具体由陈冬来负责。

(二)搞好帮扶项目建设。积极推行项目建设技术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通过各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引起各界对项目大力支持。大力支持项目建设,配套资金及时到位,严格项目资金的计划管理,保证项目有条不紊的顺利实施。

*******村委会

二〇一二年四月二十九日

第三篇:大竹县“一村一品”示范村实施

大竹县“一村一品”示范村实施 “三农”金融服务整体推进工作方案

为认真落实中央对农业银行服务“三农”要求,结合我县“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现代农业发展思路,农行大竹支行在清水镇老书房村等12个村开展“一村一品”示范村实施“三农”金融服务整村推进工作。现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整村推进服务对象

2009年,选择清水镇老书房村、庙坝镇寨峰村、周家镇康宁村、石子镇高桥堰村、二郎乡新建村、观音镇高房村、石桥铺镇绿水村、东柳乡青风村、高穴镇大山村和月光村、竹北乡五丰村、文星镇莲花村等12个村为示范村。以“一村一品”为特色,将从事特色种植、有一定技术专长、一定规模的特色农户,以农村集约化生产为模式的种养殖业大户,以农村城镇化为带动的从事个体经营、农副产品加工、农村贸易运输和旅游观光农业的农户纳入整村推进服务对象。

二、信贷支持措施

农行大竹支行对12个示范村实施整村推进,为农户发放“惠农卡”,并根据农户生产资金的需求状况,每户提供0.3—5万元小额贷款。

三、服务任务及目标

(一)到2009年9月底前,对示范村农户每户发放“惠农卡”一张,发卡率、惠农卡激活率均达100%。

(二)经村支部、村民委员会把关,拟定推荐2000户符合“惠农卡”授信条件的种养殖农户,农行大竹支行于2009年9月底对其中1600户发卡授信,完成发卡授信量的22%。

(三)对种植养殖规模较大、经营效果好、自愿组合成3—5户联户担保小组且已授信的农户,优先办理农户小额贷款。2009年9月底前,完成发放600户授信农户小额贷款1610万元。12月底完成1600户授信农户小额贷款3510万元。

(四)2009年12月底前,完成50部转帐电话安装,开通“惠农卡”转帐及结算支付功能;在清水、东柳、石河、石桥铺、周家、文星、观音、高穴、庙坝营业所安装ATM柜员机;完成电话(手机)银行开户1500户,网上银行30户。

(五)引导种植户将销售货款在“惠农卡”汇集,利用“惠农卡”进行经营结算,12个示范村“惠农卡”存款月均余额达4000万元。

(六)通过惠农卡及小额农贷的发放,12个示范村在2009年实现经济收入1.7亿元,户均增收1.3万元。

四、组织领导

成立以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农委、农业局、畜牧局、人行大竹支行、农行大竹支行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一村一品”示范村实施“三农”金融服务整体推进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农行大竹支行(联系电话:6221880),负责日常工作。有关乡镇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组织搞好宣传和启动实施相关工作。

第四篇:实施一村一品工程促优势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实施“一村一品”工程是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创新经济增长方式,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榆次区自2002年提出并倡导以来,把实施“一村一品”工程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有效地促进了全区特色产业基地的形成及农民收入的增加。在当前新的形势下,发展“一村一品”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举措,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手段,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重要动力。今年以来,我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发展环境,完善发展机制,提高发展质量,拓展发展空间,促进“一村一品”向纵深发展,推动产业富村、科技兴村、企业带村、生态建村、人才强村新格局的尽快形成,夯实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下面就我区发展“一村一品”的基本情况、经验体会、问

一、我区发展“一村一品”的主要成效

从2002年开始,在省、市的直接关怀、支持和帮助下,我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绿色农业特色经济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战略定位,按照“平川蔬菜上设施、丘陵红枣加果仁、畜牧特色抓奶牛、水果科技增效益”的结构调整思路,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取得了可喜成效。据统计,从2002年实施“一村一品”以来,全区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0余家,形成有产业特色的专业村近100个(其中蔬菜专业村21个,水果专业村10个),带动近3万农户从事“一村一品”生产,农民从中获得纯收入占家庭年经营收入的60%以上。农业产业化进程进程加快,蔬菜、红枣、养殖、农产品加工四大基地建设规模壮大,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步入速度最快、效益最好的区间。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3年开始,增长速度连续四年保持在10%以上,打破了1997年以来增长幅度在5%左右低水平徘徊的落后局面,实现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先后被授予省级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试点县(区)、省级增加农民收入先进县(区)称号。

一是发挥比较优势培育特色产业,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03年以来,我区把发展“一村一品”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培育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壮大规模农业的重要手段,改变以往适应性调整的路子,着力建设区域化、规模化的生产基地,以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品种做纽带,重新布局产业,充分发掘和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我区农业的竞争力不断得到提升。粮食种植突出优质玉米、传统小杂粮(谷子)等,玉米从2001年前的16万亩左右,猛增至34万亩左右。瓜菜突出延秋茄果类蔬菜、温室大棚菜的蔬菜瓜果类基地,蔬菜种植面积达到了34万亩,其中温室大棚种植达5.1万亩,年总产各类蔬菜达到11.63亿公斤,商品率达85%,仅此一项农民人均收入达1245元,占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4.4%;在布局上,建成了8个万亩特色蔬菜开发带、9个5000亩蔬菜连片区、10个千亩温室大棚规模片。林果业上,突出抓好红枣的规模扩张,由2001年的6万亩猛增到目前的30万亩,建成了三个3万亩的红枣示范园区,两个5000亩标准化红枣园区;目前挂果面积11万亩,产量2万吨,全部进入盛果期,红枣总产量可达6.64万吨,产值1.2亿元,农民人均可增收460元。畜牧业上,先后建成了省级良种瘦肉型猪、优质肉禽生产、无公害产品等8大养殖基地,养殖小区120多个,综合养殖园区8个;肉蛋奶年总产量达到4万吨左右,总产值3.5亿元;突出抓好奶牛养殖基地,奶牛养殖从微到大,规模达到7649头,正在建设张庆、修文、郭家堡万头奶牛养殖基地。

二是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农业增收潜力得到进一步挖掘。2003年以来,我区农业结构调整由过去主要抓产业和产品为主,转向突出抓“一村一品”布局的调整和优化,加速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产业化经营的格局。按照《晋中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提出的建设“两区三带”特色产业总体框架,重点培育12种优势农产品。规划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效益。共规划实施蔬菜面积34万亩,形成了“三线四片”优势区域,即,108国道沿线18万亩、榆长公路沿线10万亩、太旧高速公路沿线6万亩,茄果类蔬菜优势区15万亩、结球叶菜类蔬菜优势区5万亩、根茎类蔬菜优势区5万亩、设施类蔬菜优势区5万亩。规划实施红枣面积30万亩,其中优势区面积达到25万亩,有11万亩进入挂果期。

三是扶持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链条得到进一步延伸。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向特色资源、主导产业靠拢,带动了“一村一品”工程的发展,同时,“一村一品”也为龙头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优质农产品。经过几年的努力,使我区形成了与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相适应的加工布局,真正意义上的龙形架构已初步形成。一方面,利用榆次工业园的品牌优势,不遗余力地引进能够消化当地农产品的加工企业。目前已有河南正龙、江苏恒顺老陈醋、娃哈哈、紫晨醋爽等9家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总投资3.7亿元,年产值可达16亿元。白象方便面12万吨项目,年消耗面粉就达8万吨。紫晨醋爽苹果汁、葡萄汁、红枣汁加工项目,可带动红枣等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丰元枣业、绿源枣业、博瑞乳业、华玉荣香椿、德御小米、海玉饼干等一批围绕枣、菜、乳等主导产业的加工企业迅速崛起。去年引进的山西威特食品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核桃仁出口企业之一,是山西农产品创汇第一大户。其榆次直属分厂食品加工项目,年产值可达1000万元,将会成为晋中规模较大的干果、干鲜蔬菜出口创汇企业,对推动我区蔬菜、红枣、核桃产

业的上档升级起到积极作用。

四是加大投入创新机制,农业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针对我区十年九旱、生态脆弱、投资缺乏的实际,我区采取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过股份合作、拍卖转让、租赁承包、个人自办等方法,尽一切可能吸纳社会各类资金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10万亩节水工程全面铺开,圆满完成了国家级“九五”计划井渠结合灌溉类型区农业高效用水与产业化示范项目,去年新发展达标节水面积6.5万亩,被水利部列为全国重点节水示范区。根据立地条件,采取公路集雨、修建集雨场集雨等形式发展丘陵山区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旱作示范园一户一井一菜园,户均年收入2000元,探索出了一条山区兴水富民的成功经验,成为我省乃至华北旱垣地区发展高效旱作农业的示范工程。省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总投资1080万元,可改造东阳镇25000多亩土地。水土保持生态流域工程建起什贴镇十里沟流域综合治理万亩精品工程。耕地保护和开发工程先后铺开乌金山镇聂店村等1500亩高效田造地工程和3000亩土地复垦工程。去年开工建设的乌金山黑河滩涂土地开发项目,总面积1210亩,是我区有史以来投入最多、规模最大、质量最好、标准最高、配套最全的土地开发项目。

五是建设农业科技园区,园区示范带动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在“一村一品”主导产业的成长过程中,我区十分重视本地资源与现代科技进行有效嫁接,高度重视科技推广和应用。市政府提出的以108国道为轴线,打造“绿色科技园区”的规划,我区利用得天独厚的条件,重点建设好1个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也就是榆次区东阳镇无公害蔬菜及观光农业示范区,目前前期规划已经制定。张庆乡利用怀仁醋业品牌资源打造醋业园区,现已迈出实质性步伐,在去年成立怀仁醋业协会的基础上,又组建了怀仁酿醋集团公司,力争年新增醋产量2万吨,形成8万吨的生产规模。此外,根据市政府“兴办10件实事”、建设60个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的安排,我区重点建设12个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科技示范园区,包括蔬菜1个,红枣4个,养殖6个,粮食作物1个。目前,示范园区处于整体推进,全面建设阶段,对提升我区农业标准化生产发挥了越来越大的典型示范作用。北田镇张胡温室蔬菜示范园区,由于菜农在生产中注重新科技、新品种的应用,温室西红柿效益位居全区前列,先后被定为国家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山西农大农科教示范基地。根据晋中市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园区建设安排,今年我区新增4个科技示范园区(东赵乡石羊坂温室蔬菜示范园区、东阳镇彭村无公害农业示范园区、张庆优质玉米示范区、什贴优质谷子示范区),总数累计达到了16个。在东阳镇东阳、彭村建立了5000亩蔬菜病虫无害化生态控制示范区,辐射带动区10000亩。在6月份山西省蔬菜病虫无害化生态控制示范现场会上,全省11个市20多个重点县农业植保部门近百名专家参观了该示范区,一致认为我区无公害蔬菜病虫无害化建设全省领先,值得全省各市推广和借鉴。石羊坂温室园区去年种出了百余年来第一荐蔬菜,实现棚均收入1万元以上,纯收入比种粮翻番50倍以上,尝到甜头的石羊坂人更坚定了发展致富产业的信心,今年在原有31套温室的基础上,又上马了29套温室。

六是粮经兼顾,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进一步保护和提高。2004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达44.6万亩,比2003年增加10.6万亩,增长31%,被市政府授予粮食生产先进县第一名的荣誉称号。2005年粮食种植面积继续扩大,总播种面积48.12万亩,比去年增加3.52万亩,增7.8%。

七是开展科技培训,农民科技素质得到进一步增强。区委、区政府对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工作一向抓在手上,十分重视,每年举办多类形式、多个方面、多种层次的科技服务活动。如2003年的“双千双万”工程大培训、2004年的全区乡镇技术骨干综合培训、今年组织的“送政策、送科技、送农资、送信息,进百村、入千户”服务活动、“20万人农技培训工程”、“289培训工程”、“万户农民网上行工程”、“十乡廿村农业信息网络推广示范培训活动”、“农业科技110信息服务工程”等系列活动。仅近三年来就培训农民达58万余人次。同时组织科技骨干“走出去”,外出学习参观,更新观念,开阔视野,提高素质。去年5月,我区组织6个乡镇和重点村参观了永济核桃和扁桃基地。以前我区农民对种植核桃有误解,认为“桃三杏四梨五年,核桃要等十五年”,通过参观速生核桃(三年生),农民发展核桃、扁桃的热情明显高涨,计划用三年时间发展扁桃、核桃3万亩。通过常年培训,农民的技术素质和科技人员创新能力普遍得到了提高。

八是推行标准化生产,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我们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作为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来抓,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安全监督检测体系和安全执法体系,把更多的优质农产品推向市场,成为全国55家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之一。2005年我区争取到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整体推进项目,是全省6个整体推进试点县之一。截至目前,全区新认定产地23万亩,累计达到35万亩,使无公害产地认定面积达到食用农产品耕地面积的71.8%;新认证番茄、黄瓜、苹果、梨、枣、小米等产品21个,累计达到38个。标准化生产规程得到推广应用,已制定红枣、蔬菜、水果、畜牧等行业标准化规程。《榆次区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已编写完成,将向全区广大农户免费发放1万册,进一步规范我区农业标准化生产。

实践证明,发展“一村一品”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发挥本地优势,培养具有鲜明特色和竞争力的支柱产业;有利于跳出农业抓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实现小生产、小产品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有利于跳出农村抓发展,推进产业富村,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抓手;有利于转变思想观念,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步伐,做强做大县域经济。

二、我区发展“一村一品”的几点体会

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加快推进“一村一品”工作,关键在于抓好“四个重点”。

1、关键在于领导的重视和决心。

“一村一品”工作能否有效地推进,首先取决于领导认识的高度和工作推进的力度。我区一开始学习推广“一村一品”经验,区委、区政府领导就高度重视,坚持把这项工作作为“执政为民、富裕农民”的重大举措来抓。由于领导的高度重视和高位推动,“一村一品”工作专项列入了我区“十一五”规划。实践证明,没有主要领导的重视和决心,没有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发展“一村一品”就难以取得明显成效。

2、关键在于培育、引进、壮大一批能够把“一村一品”经验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并努力付诸实践的带头人(企业)。

我们围绕培育壮大“一村一品”带头人队伍,着重抓了三项工作:

一是通过培训村支部书记,带动农民实施“一村一品”。今年2月,在由榆次区委组织部、区农委联合举办农村“两委”主干培训班,对全区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进行集中培训,使刚刚换届的新一届“两委”主干能够迅速进入角色,当好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领头雁,适应新时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省委党校教授范俊彦、山西农大教授王文昌等领导学者进行了专业授课,使全区500余名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耳目一新,思想政治素质有了很大提高。石羊坂村支书边旭东,舍小家顾大家,卖掉自家70多只羊,克服重重困难,带头发展温室蔬菜;石羊坂集体收入匮乏,两委干部把仅有的转移支付工资1.5万元全部拿出来支援温室建设,成为群众打心底里信任的领头人、贴心人。

二是支持本区农产品企业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实施“一村一品”。晋中顺康养牛合作社是榆次区修文镇农民在原来修文镇奶牛养殖协会基础上改造而成的。合作社为推进奶牛产业快速发展,与我区博瑞乳业公司合作,争取政府支持建设了奶牛养殖示范园,这项工程目前已基本完成,奶牛已全部入园生产。整个园区工程投资240万元,建成饲养房22套,无菌挤奶台一栋,兽医站及合作社办公室一栋,沼气池40个,建有消毒室两个,消毒池一个。目前,园区奶牛已达400多头。

三是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外来农工商企业,带动农民实施“一村一品”。2005年,我区为弥补某些地区不宜种植红枣的空白,发挥当年新引进的威特食品公司的龙头带动作用,栽植美国大杏仁及核桃5000余亩,22000株,新栽植规模排全省第一。今年我区又把美国大杏仁和核桃种植加工作为一项特色产业来抓,新增树生果仁面积1万亩,力争通过三年时间使全区大杏仁和核桃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

3、关键在于着力解决市场、技术、信贷等发展难题,不断创新服务体系。

发展“一村一品”,必须要有市场、信息、技术、人才、信贷等服务体系作支撑。我们为此主要抓了三项工作:

一是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有效开展互帮互助。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可以有效提高信贷担保能力,协调规范产品市场价格,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增强开拓市场能力,从而促进“一村一品”健康快速发展。实践证明,这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灵活务实有效,对破解发展中的技术、资金、市场等方面的难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深受农民欢迎。榆次区张庆乡怀仁村具有悠久的酿醋历史,在全体醋农的推动下,山西四眼井酿造实业有限公司、榆次怀仁春润酿造厂等5家企业牵头于2002年成立了山西榆次怀仁醋业协会,发展会员单位11个,会员120名。2004年开始筹备成立醋业合作社,2005年11月份正式注册成立了“山西榆次怀仁醋业合作社”。目前,醋业合作社已有社员单位5个,社员50个,有230个加工户参与合作。2006年以来,我区大力推进股权科学、管理民主、运行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户、企业和市场之间的产业化链条,目前合作组织总数已达到94个,其中规范化发展5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迅猛发展,目前在市工商局正式登记的已达13个,正在筹备成立准备登记的10个。

二是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市场准入水平。乌金山镇在温室规模发展的同时,按照“旧棚调结构,新棚上档次,旧点扩规模,新点求突破”的发展思路,不断加大科技含量投入。2005年,总投资50万元,规划建成北胡、南胡、峪头三村250亩水肥一体化示范区。该项目是农业部推广的新技术,为全市第一家,采用新技术后,每棚均可节本增效1000元。张胡温室园区全面实行标准化生产模式,引进高效抗老化EVA新型塑料膜150亩、示范防虫网50亩、生物肥料、生物农药150亩,自动卷帘机42套,新品种对比试验20亩,营养模块育苗20亩等。在新品种试验推广应用方面,大面积推广了产量高、抗病性强、品质佳、耐贮运、商品性好的卡依洛、抗基因00

3、法国利玛、红皇后2号、韩国大红、金宝皇、东胜3号、红师等。推广应用了二氧化碳发生器、臭氧杀菌器、高效育苗模块等新技术。园区农户石瑞玲采用西红柿落蔓换头延秋新技术,一次定植,二次收获,亩产量达到2.5万公斤,亩收入达到3.6万元。此外,园区还积极调整棚内种植结构,现已建起山东无核早红葡萄温室9套、台湾洋香瓜温室8套。温室西红柿百米单棚平均纯收入达2.9万元,占全村人均纯收入的75%。园区典型示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辐射全区10个乡镇、4万亩蔬菜基地建设。

三是开展部门定点挂钩服务,帮扶“一村一品”发展。区直农业部门和单位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围绕产业指导、市场开拓、资金扶持、银行贷款、引资引智、税收优惠、品牌质

人才列入省、市、区(县)“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建议省、市每年拿出一定资金用于技能培训和基地建设,每年为每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下拨一定经费着重用于干部培训及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等。进一步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开辟人才培养、引进和配置的“绿色通道”。

3、完善发展规划。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制定全市乃至全省的“一村一品”发展规划,形成省、市、县和示范点完整的规划体系,从而进一步明确 “一村一品”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

4、抓好招商引资。按照“市场需要、项目可谈、近期可建”的要求,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组织“一村一品”示范点精心准备一批招商项目,进行推介洽谈。利用省、市搭建的招商引资平台,有针对性地向客商进行推介,力争引进一批有市场、有资金、有技术的实业型企业来榆发展“一村一品”。

5、集中抓好典型宣传。建议省、市、区(县)宣传部门将“一村一品”先进典型列入全年宣传工作重要内容,组织电视、报纸等媒体对在发展“一村一品”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典型事例、好的经验,进行大力宣传,使“一村一品”更加深入人心,使推广支持“一村一品”发展的氛围更加浓厚。定期召开“一村一品”现场交流会,通过总结交流,从中发现好的典型,推广好的做法,从而达到互相交流、互相促进、互相提高的目的。

第五篇:建设一村一品

建设一村一品,发展特色旅游产业及乡村经济

——关于“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的建言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经济稳步增长,国家建设的重点慢慢向中小城市转移。在农村,城镇化建设将是一个亮点。中国幅员辽阔,农村人口多,因此,小城镇建设这一伟大工程更是任重道远。我县应该抓住历史机遇,从发展小城镇建设入手,抓好农业产业的升级换代,以发展一村一品特色农业为抓手;结合新农村建设,发掘农村的历史文化积淀,以特色农业、历史人文景观带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这将是我县经济增长,提高农民收入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应着手实施。

当前我县这一层面的工作是有一些很好的看点,比如:XX葡萄基地、高规格建设、无公害生产,引来众多参观者;农家山庄饭店即方便参观者就餐,又解决了就业问题,即活跃了市场,又增加了农民收入。另外,横溪村委的公塘村,利用新农村建设这一契机,加上葡萄产业,形成了一村一品的特色,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成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我县还很多乡镇都在实施农业升级,打造特色农业,并取得一些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困难:辟如要做好高规格建设,基础设施很重要,交通、水利等农业生产要素目前还很不建全。而这些若要改善都必须增加投入,农村农民经济本来就不宽裕,如此一来会增加农民创业的难度,降低农民创业的信心,这些需要我们去关心和支持,增加扶持力度,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增加农民的创业信心,充分利用乡村资源,使我县在发展一村一品,打造特色农业、发展乡村旅游业这一美丽乡村建设大潮中取得辉煌业绩。

XXX

2012年7月20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有道德有品行心得体会下一篇:邮储银行服务改进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