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民间文化,培育幼儿审美能力——谈“石花窗”的教研经历

2022-09-13

浙江省宁海县的前童古镇以其独特的明清古建筑群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被命名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去过前童的游客无不被古镇的石花窗深深吸引。前童石花窗均是粉红色, 是一种叫做茶盘石的材料制造而成。这种石材质感细腻、色泽柔润, 不能作为承重构件, 却便于雕刻。石花窗的位置和样式自由活泼, 分三种表现形式:一是以宝瓶、蝙蝠、寿字、万字、花卉瓜果、祥龙、鲤鱼等组成装饰图案;二是文字雕刻出现得比较多, 内容有“状元及第”、“五福临门”等内容;第三种文字和雕刻内容相辅相成, 如石花窗上的“刘海戏金蟾”、“双龙抢珠”、“香草龙”等, 异彩纷呈。前童古镇林林总总有二百余扇石花窗, 没有一幅雷同。精美的石窗不但能透气通风, 防火防盗, 还隐含着美术教育的诸多因素, 如线条美、图案的对称美、构图美、寓意美等, 符合大班幼儿的欣赏水平。我通过挖掘地方本土课程, 通过欣赏石花窗匀称有序、虚实相间的独特纹样, 尝试用水墨线条画大胆设计石花窗, 感受宁海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 进一步激发幼儿审美能力的提升。

1 接触理解作品, 明确审美态度

在日常工作中, 我们是这样做的:首先让幼儿欣赏的是幼儿的作品, 幼儿绘画的作品是充满个性化的, 其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回味的地方。我们引导幼儿向同伴学习, 及时地介绍有创意的表现, 在欣赏的基础上建构美的感受力。而我们这次美术欣赏的选择来源于宁海前童古镇的石花窗, 贴近幼儿的生活, 是幼儿感兴趣的教材, 也是爱家乡的乡土教材。石花窗以其独特的民间艺术给幼儿美的享受, 符合大班幼儿的审美特点。

在第一次活动中, 我利用前童古镇的录象片段对孩子进行一个印象的摸底和调查。孩子们在活动中所表达的只是自己对石花窗的片面理解, 而更多的孩子则是临摹照片, 凭自己粗浅的经验来表现。之后, 我让孩子们到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相关资料。第二天, 孩子们对前童有了一番了解。我们就从孩子们感兴趣的事物和话题入手, 关注孩子的热点话题, 并参与孩子的讨论及时给予启发引导。针对在第一教学活动中对石花窗的质疑, 我们及时引发孩子收集相关资料, 为下一次活动做好铺垫, 引发孩子进一步探索。在“构建和谐社会”理念的引领下, 我们构思了“走进自然、社会大课堂”系列活动。我们充分利用前童古镇这一本土资源, 以“走进前童”为主线, 重点挖掘了地方所特有的传统文化。同时在家长的陪同下, 游览前童古镇, 特别感受前童石花窗的美来培育幼儿的审美情操。

2 加强自我表达, 提升审美能力

《纲要》在艺术教育要求中提到:“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 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如何提升幼儿的审美思维, 自我表达是艺术的主要功能之一, 这种功能是艺术的各种特性决定的。

有了亲身的经历和经验做铺垫, 回幼儿园后我再次尝试让孩子欣赏表现。在过程的设计上, 我结合之前的教案和存在的不足之处, 做了进一步的调整和研讨, 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在第一环节中我通过问题“你见过石头做的窗户吗?在什么地方看见过?”“石头做的窗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石花窗, 为什么叫石花窗呢?它有什么用处?”等, 以谈话形式激活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 并以小结的方式将幼儿零散的经验进行整理、提升。在深入的环节中, 我利用多媒体欣赏《美丽的石花窗》, 同时通过开放式的问题“在宁海前童就有许多美丽的石花窗, 它还有许多的秘密, 仔细看看石花窗上的花纹像什么?这些花纹是怎么排列的?直线和曲线给你什么感觉?”等, 让孩子逐一欣赏课件1~3, 了解石花窗的单独装饰纹样, 感受线条美。

在感受的基础上, 我再次让孩子欣赏课件4~6, 比较与前面石花窗的异同, 感受图案的组合美。这里我所设计的问题是“除了刚才看到的最普通的石花窗, 我还带来了不同的石花窗, 这些石花窗上面有什么图案和花纹?跟前面看到的有什么不同?你觉得石花窗美吗?什么地方最美?”等, 同时通过“你能给这些图案和花纹起个名字吗?”一边出示石花窗的剪纸图, 了解图案和花纹的对称美和寓意美。这一环节中我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激起幼儿的回忆, 给予幼儿犹如重游古镇的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在此基础上将典型的石花窗进行剖析, 通过欣赏石花窗匀称有序、虚实相间的独特纹样, 感受宁海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 在大胆表述中加深幼儿对石花窗的理解 (图2) 。

3 创设宽松氛围, 鼓励自主创作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阿瑞对个人创造力的培养有独到的见解, 他认为:人在最宽松的状态下其创造力最强。我在活动中注重环境中良好、宽松气氛的渲染, 都为幼儿的创造行为提供了可能, 因为良好的气氛可以促进幼儿活跃的思维, 吸引幼儿的无意注意, 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我创设了情景“老师也要请你们当一回小小石花窗设计师, 你想怎样设计?你有什么办法能使石花窗的图案和花纹对称呢?”同时播放背景古典音乐, 鼓励幼儿大胆创作。此时我准备了颜料和不同形状的画纸, 小朋友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画纸, 设计一扇自己喜欢的、对称的并有特别意义的石花窗。宽松和谐的活动气氛促进了幼儿达到创作的最佳状态。

现代教育观的核心是尊重幼儿, 只有在尊重幼儿的基础上, 教师才能真正为幼儿创设出有利于幼儿大胆表现自己的活动氛围。在材料的准备方面, 我注重多方面资料的整合, 如活动前和幼儿一起收集有关宁海石花窗的图片或资料;提供的操作材料有颜料 (粉红、淡青灰两种) 、排笔、抹布、形状大小各异的铅画纸;事先让幼儿有花纹、图案等方面的认知经验;同时精心筛选了石花窗的照片, 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配上古典的音乐背景;最后为突破石花窗具有典型的对称美, 我还事先剪了代表性强的石花窗的剪纸图, 便于孩子直观的感知。

在自由的心情点燃智慧的火花的同时, 我让幼儿尝试用水墨线条画的形式大胆设计石花窗, 通过自身的理解设计一扇自己喜欢的、对称的并有特别意义的石花窗, 既体现不同能力水平幼儿的差异, 又能让全体幼儿体验活动成功的乐趣。在指导的过程中, 我随时发现有个性的创意, 给予表扬, 并帮助能力弱的幼儿。肯定幼儿的创新行为, 如作品“福娃迎奥”、“岁岁平安”、“爱心天使”等都体现出孩子美好的愿望。

4 注重自我评价, 激发审美情绪

评价中心不是由教师承担, 也不是评价作品的优劣, 而是鼓励处在不同水平的幼儿自己去观赏、讨论, 对自己和同伴的作品反复比较, 不断地发现和吸取同伴中不一般的创作方法, 以提高幼儿感受美与表现美的能力。

因而在结束部分我再次创设情景布置“马头墙”, 让孩子向别人介绍作品, 并找出创作的亮点与石花窗所表达的意思。将幼儿的作品张贴在“马头墙”上, 展示交流, 体验成功的乐趣。在延伸活动中, 我继续在区角里继续投放有关石花窗的资料如图片、照片等, 供幼儿以不同形式来表现石花窗, 如:线描画、版画、印画、剪纸等, 加深对石花窗的理解。同时丰富有关石花窗的本土民族文化, 进一步感受宁海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在孩子评价的过程中, 我们不是急于告诉孩子正确的方法, 而是在孩子遇到“困惑”时, 在精神上、策略上给于适当的引导, 做一个“热情而积极的鼓励者、支持者有效而审慎的引导者。”因为我们知道, 只有让孩子们感觉到他们有新发现, 是自己发现结果和找到答案的, 他们才能真正体验到发现的乐趣, 成功的快乐。

孩子在亲身体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孩子的观察、探索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及合作能力, 让孩子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发展。而且使孩子对我县的传统民族文化更是多了一份了解, 多了一种兴趣, 少了许多陌生。整个活动由于是原创教材, 因而在设计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探讨。且石花窗的隐含教育价值还有许多如何再挖掘的更深入, 使得教材为幼儿更好的服务还有待完善。在一系列的活动过程中, 我们边学习边反思, 力求适应孩子的求知水平, 更体验到了生活中的快乐, 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 孩子们能更健康、快乐的成长。

摘要:《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 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 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绪”。前童古镇精美的石窗不但能透气通风, 防火防盗, 还包含着美术教育的诸多因素, 如线条美、对称美、构图美、寓意美等, 符合大班幼儿的欣赏水平。在艺术领域基本精神的指导下, 使我们更深切地认识到, 艺术教育的本质是审美的教育, 而美术欣赏教育对幼儿审美能力的提高起到着实质性的推动作用。宁海前童的石花窗远近闻名, 我们就充分挖掘本土文化中亮点, 让教育来自生活, 在生活中学习, 也正适应了教育家陈鹤琴强调“活教材”的作用, 主张把大自然、大社会作为出发点。通过参观、体验活动, 了解了前童古镇的历史文化, 萌发了爱家乡的情感, 最终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前童石花窗,幼儿审美能力,民间文化

参考文献

[1] 李范.苏霍姆林斯基论美育[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4.

[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解读[Z].

[3] 宁海魅力——前童石花窗[Z].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沂蒙老区红色文化资源发展路径探索下一篇:加强专项力量素质的训练提升篮球运动员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