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生物化学读书笔记

2023-02-12

第一篇:基础生物化学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罗马法基础

罗马法基础读书笔记

一 罗马法的特征

1 本质特征

罗马法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自始至终都是在奴隶制社会和国家的土壤之上,但是他同时又是以私有制基础的法律的最完备的形式,是商品生产及资本主义以前的商品生产的完善法,因此也必然包括着资本主义时期大多数的法律关系。就是因此,罗马法才被后来的资产阶级所采纳和效用,使得它能够“巧妙地运用现代资本主义条件”“以至后来的一切法律都不能对她做实质性的修改。”

罗马法本质特征的出现原因并非人为创造,它是由一千多年的历史进程当中社会农商并行发展的双重性经济所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自因为其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有着太多内在的相似点和联系性,所以就有上文引号所述之内容) 罗马法所展现出的这一实质特实质上使得罗马法成为一种相对于罗马国家国家性质、国家观里和政治制度来说一种完全异质的法律,是一种社会非本质的法律。 所以说,通过罗马法这种在奴隶制社会的土壤上产生一个与社会制度本质完全诧异的,调整商品经济社会关系的法律,的历史现象来看,决定一个法律制度本质及其特征的并不总是与立足其上的社会政治与国家制度相一致,决定法律本质的最深层次的原因应当是其社会经济与文化。

2 基本特征

① 法理精深罗马法对于债券与物权方面发力的研究都相当深,如债权中“法锁”概念的提出,物权中所有权权能等。并提出了过错责任原则。应当提出的是,罗马法学家首先总结和概括出了推断发现法律和归入适用法律的法学基本方法,并以这种法学原理为指导,从整个系统内在在联系考虑法律问题,从而科学合理性的发展和实践法律。

② 概括简赅 无论是概念还是规范语言都体现出这一特征。

③ 系统丰富 罗马法的丰富内容表现在它对私有制社会商品经济的各种复杂关系及变化多端的民事流转形式大体都有不同程度的反应。

④ 程序成熟灵活

二、罗马法中体现民法精神的基本原则

1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体现:a万民法的实践 b “己法自守”原则即所谓“遵守你自己制定的法”这一方面表明了罗马人对于法律的崇尚,另一方面也体现一种最大的公平

2 诚实信用原则 罗马法上的诚实信用原则来自于“诚意”

第二篇:初中化学读书笔记

暑假里,我读了《中学教材全解 九年级化学上》,该丛书是在总主编薛金星的引领下,由一百余名专门从事中国教育科研工作的金星教育科学专家联合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中学教材全解 九年级化学上》,是根据各版本最新教材编写的讲解类自学辅导用书。它以“逐字逐句,逐句逐段,逐节逐课,全析全解教材”为编写原则。

该书包含五个单元的内容,分别是: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第二单元,水和溶液;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四单元,燃烧与燃料;第五单元,常见的酸和碱。

第一单元的主要内容,要求学生知道化学研究的主要任务,理解物质的物理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及联系。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难点是准确掌握有关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及实验基本操作的训练。

第二单元的主要内容“水”。重点是水的净化,水的电解实验,难点是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及联系,溶液的组成、特征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及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第三单元的主要内容“空气”,重点是探究空气的成分,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元素符号和化学式表示的意义。难点是化学式的计算,氧气的性质和制法。

第四单元的主要内容“燃烧与燃料”,重点是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质量守恒定律的意义和应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难点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及规律。

第五单元的的主要内容“酸和碱”,介绍了几种重要的酸和碱的特征和共性。重点是酸和碱的性质及中和反应,难点是根据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同学们进入九年级,就意味着中考已经临近。该书设计了九年级学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学习九年级化学,以赢得中考的胜利。

《中学教材全解 九年级化学上》提出要学好九年级化学,应该重视一下环节:

1. 课前预习,课后巩固。通过预习,能明确每节课的目标要求,找出自己不明白的知识点,上课的时候便可有针对性,带着问题听课,能大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课后的适度训练也是十分必要的,它能帮助学生巩固记忆,加深理解,拓展知识,提高能力。

2. 仔细观察,多思善问。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对于化学实验可不能只看热闹。一定要仔细观察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现象,并多想几个为什么,做到知其然也有知其所以然。

3. 抓住特点,把握规律。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知识网络,规律和特点。每学完一个单元,都要进行知识的整理,构建一个知识网络体系。学的多了,应该打破章节界限,按物质的构成,身边的化学物质、科学探究、化学计算,将知识点分类整理,通过比较,找出规律,以便日后复习能随时提取有用的信息。

4. 及时反思,提高能力。要提高化学成绩,必须提高解题能力。题不在多,而在于精。对于那些好题、新题,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寻找多种解题方法,要从正反两面去总结经验,做到举一反三,这样才能提高解题能力。 最后《中学教材全解 九年级上》,总结了化学是一门实用的、富于创造性的中心学科,化学在能源、材料、医药、信息、环境和生命科学等研究领域以及工农业生场中发挥这重要的作用。化学必将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第三篇:《教育学基础》读书笔记一

读过《教育学基础》的1-4章。我知道了作为一名教师学习教育学的必要性。通过研读这四章,我对教育的功能、目的、制度有了较深刻的理解,有助于我以后的教学。

在第三章的第三节中提到注重提高全民素质,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我国教育目的不仅包含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而且还含有对整个民族素质全面提高的要求。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是我国当今社会发展赋予教育的根本宗旨,也是我国当代教育的重要使命。其原因在于:一方面由于科学技术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使得科学技术成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关键,更加速科技进步,并用科技进步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就取决于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整个民族有能力加速科技进步,有能力将科技成果创造性的运用于经济建设和社会文明的发展。另一发面,实现社会的现代化不仅仅只是经济的巨大发展,它也意味着包括思想、道德、文化、观念等在内的社会的全面进步。否则这个社会的发展不仅是片面的,而且经济本身也将受到各种因素的严重制约,变得步履艰难。而要促进包括思想、道德、文化、观念在内的社会全面进步,也更需要整个民族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是我国教育目的所蕴含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认为作为一名教育者,一定不能把成绩当作衡量一个学生好差的唯一标准。另外,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要对其先进的思想、高尚的道德、科学的观念等方面进行培养。

《教育学基础》读书笔记二

读过《教育学基础》5-8章,我了解教师职业的社会作用、政治地位、基本特征。明确了教师的职业形象及道德形象、文化形象、人格形象。了解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对这些的了解改变了我的教学态度和方法。

书中提到“教师中心论”,把学生看成了可以随意涂抹的一张白纸,一个可以任意填灌的装知识的容器,学生对教师来说,属于一种从属地位。另一种是“学生中心论”,它把学生视为教育过程的中心,学生变成了太阳,而教育的一切措施都围绕这他们转动。学生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组织起来,全部的教育学都要从学生的兴趣、需要出发,教师只能处于辅助地位。这两种观念都不适当的贬低和抬高了学生的地位,是不科学的。

我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外界的一切影响并不是简单地输送或移植给学生,必须经过学生的主体的主动吸收、转化,学生是活生生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教师的作用只是外因,任何知识技能的领会与掌握都要依靠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教师不可能包办代替;任何有效的教学必须以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特别是学习规律为前提。再次从教育活动的展开来说,教师的学生是一种平等的交往关系和对话关系。平等意味着教育教学中的话语权、参与权的平等,意味着教师和学生人格的平等。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彼此心灵开放、彼此尊重、彼此接纳、相互倾听、相互理解、相互启发、共同发展,才能创造一

个和谐的、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

第四篇:读书笔记---化学史简明教程

读书笔记

《化学史简明教程》——张德生

《化学史简明教程》分为三章,第一章讲述古代和中古时期的化学,是化学的萌芽时期。主要介绍古代实用化学、炼金术和医药化学。第二章为近代化学的孕育和建立时期,主要内容有波义耳的科学元素说、燃素学说的兴衰、拉瓦锡建立科学燃烧氧化理论、道尔顿的原子论、阿伏伽德罗的分子论、第一次国际化学会议等。第三章为近代化学发展时期,主要内容有近代有机化学建立、新元素的发现、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近代物理化学建立与近代化学传入中国等。

“化学”这个词最早见于罗马皇帝戴克里先(Diocletian)在公元296年发布的一张告示,告示中命令焚毁埃及关于Chemeia的书。意思就是下命令焚毁亚历山大里亚关于制造金银的书,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出现“化学”这一名词。从这个告示中,也证明亚历山大里亚城是“化学”的起源地。埃及亚历山大里亚的希腊文著作是现在所知最早的化学著作,其中有许多在希腊文字典中查不到的技术符号与术语。它们往往用奇怪的名称、符号来掩盖原意。希腊文化学著作中第一次出现了有趣的实用化学知识以及许多化学装置图,其中实验操作有熔化、焙烧、溶解、过滤、结晶、升华、蒸馏等,加热的方法有用活火、灯、沙浴、水浴等。 化学的历史渊源非常古老,可以说从人类学会使用火,就开始了最早的化学实践活动。我们的祖先钻木取火、利用火烘烤食物、寒夜取暖、驱赶猛兽,充分利用燃烧时的发光发热现象。当时这只是一种经验的积累。化学知识的形成、化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它的发展,又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历史的前进。化学的发展,主要经历以下几个时期:

(一)化学的萌芽时期及炼丹时期:

从远古到公元前1500年,人类学会在熊熊的烈火中由黏土制出陶器、由矿石烧出金属,学会从谷物酿造出酒、给丝麻等织物染上颜色,这些都是在实践经验的直接启发下经过长期摸索而来的最早的化学工艺,但还没有形成化学知识。约从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1650年,化学被炼丹术、炼金术所控制。虽然炼丹家、炼金术士们都以失败而告终,但他们在炼制长生不老药的过程中,在探索“点石成金”的方法中实现了物质间用人工方法进行的相互转变,积累了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条件和现象,为化学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随着炼丹术、炼金术的衰落,人们更多地看到它荒唐的一面,化学方法转而在医药和冶金方面得到正当发挥,中、外药物学和冶金学的发展为化学成为一门科学准备了丰富的素材。

(二)近代化学的孕育和建立时期:

从17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期是近代化学建立与发展时期,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从17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后期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前期是近代化学孕育建立时期,从1661年波义耳提出科学的元素概念,经燃素学说,到拉瓦锡的科学燃烧学说即氧化理论的建立,道尔顿创立科学的原子学说,阿伏伽德罗分子学说,1860年第一次国际会议大论战,近代化学的基本理论原子--分子论确定,近代化学建立。而后期是近代化学发展成熟时期。

(三)现代化学时期:

这个时期基本上从20世纪初开始,是现代化学时期。在原子--分子论指导下,近代有机化学进一步发展。电化学的诞生,光谱学建立,新元素不断发展,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近代物理化学的建立与发展,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事件。

20世纪初,物理学的长足发展,各种物理测试手段的涌现,促进了溶液理论、物质结构、催化剂等领域的研究,尤其是量子理论的发展,使化学和物理学有了更多共同的语言,

解决了化学上许多未决的问题,物理化学、结构化学等理论逐步完善。同时,化学又向生物学和地质学等学科渗透,使过去很难解决的蛋白质、酶等结构问题得到深入的研究,生物化学等得到快速的发展。

自从化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后,化学家们已创造出许多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到了21世纪初,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3000万种,使人类得以享用更先进的科学成果,极大的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知道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化学现在已经深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从化学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化学的每项成就都是时代的产物,都是集体劳动与集体智慧的结晶。当然,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许多杰出的科学家为此所做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离不开实验,化学实验一直是化学工作者认识物质、改变物质的重要手段。凡是有所作为的化学家,都是勤奋好学、百折不挠、不断实践、不畏艰险、勇于献身科学的人。

不管学习哪一门学科,我们都需要从整体上掌握它的发展史,了解它的历史和现状,了解历史上的那些研究人员的人品和研究方法,了解其发展的动力及原因。要学好化学,我们当然也要如此。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学习化学史,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并且了解一些化学的小故事、小知识,也可以增加我们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我的学习。

学习化学发展史,了解化学史上雄伟悲壮的重大事件,可以使我们确立正确的方法论。同时,通过学习化学史,可以了解为化学发展做出过贡献的化学家的生平事迹,尊重他们的劳动、智慧和成果,学习他们勤于观察、善于思考以及重视科学实验的精神,学习他们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正确思想和方法,学习他们在困难面前百折不挠的顽强毅力,学习他们在科学道路上那种坦率无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精神。

第五篇:《中学生物学教学论》读书笔记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读书心得

由刘恩山主编的《中学生物学教学论》第二版是一本值得在职教师细读的实践性强的从业指导书。

作者从中学生物学教师的任务与岗位要求的角度来编排本书。本书分为十二章,分别是:中学生物学课程、科学的本质与生物素养、生物学教育有关的学习和教学理论、基本教学技能、教学策略、直观教学与直观教具、现代教育技术的利用、中学生物学实验、生物学教师的备课、中学生物学教育评价、生物学研究性学习活动与教学中的安全、,中学生物学教师的教育研究及专业素养的发展。它包含了中学生物学教学的基本理论、教学策略,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法。从“台前”到“幕后”,从准生物教师的适应到在职教师的持续发展,本书都一一进行阐述。

在绪论中,本书向读者提出了一个建议:以教师(或实习教师)的身份参与到本课程的学习,以教师的角度主动观察,主动思考。把自己当成一教师,我们才可能快速转变角色,适应角色。

面对现在教育界片面强调向学生传递生物学知识这一现状,作者在第二章引入自然科学有四个维度以及科学课程四个维度要有适当的均衡理论。作者把理论与现实状况紧紧联系在一起,有力的表达了科学课程还应该向学生传递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探究方法,向学生展示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在我看来科学课程应该是一门有趣的课程,但现实往往是相反的。如果你在一项探索活动开始之前就被告知结果,你还会有探索的欲望吗?很多时候,我们获得了知识,也开始依赖现成的答案......这些跟我们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有撇不清的关系。

在本书第三章,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对于其中的“个人的学习被看做是新旧知识、经验交互作用的结果。学习发生的最佳情境不应是简单抽象的,只有在真实世界的情景中才能使学习变得更为有效。”这段话,我深有体会。高中阶段学习球的体积公式时,我做过各种各样的相关题目,机械而麻木。就在有一天,我尝到了学习的乐趣和意义。一队建筑工人不懂球的计算公式,用圆的面积公式代替。我和侄子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计算出那个近似球状石块的体积,避免了堂哥多花钱。我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知识的实用性,感受到了可以运用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乐趣。我对球的体积公式有了全新理解。所以,我认为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是值得推崇的。

本书的第九章涉及了生物学教师的备课。我十分认同作者“了解学生的前科学概念”以及“以学生的前科学概念为起点”的观点。了解学生的“知”与“不知”,了解学生的“知”的来源和内容,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对症下药,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活动。同时我觉得教师应该知道他的学生会在哪个学习环节有困难,在哪个知识点上会出现认知偏差。也就是说,教师应该从宏观和微观的水平了解学生的学习和认知水平,这样才能保证“教”与“学”的不脱节。

作者在第五章介绍了概念图策略和运用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概念图间接地促进了学生把新的知识整合到先前的知识当中。这就意味着概念图能帮助学生联系前后的知识,从而进一步形成较完整的知识网络。如果中学时代有人明确地指导我运用概念图去梳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或许我就不用学习的那么辛苦了,也不用在班级的中游辛苦折腾了,因为当时我一直都觉得我学到的知识是孤立的、零散的,无法联系在一起,也无法融汇在一起。

合作学习是一种能让学生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策略。作者介绍了合作学习的原则和方法,总的来说就是从目标、资源、利益、分工与责任等方面将每个成员紧紧捆绑在一起。我觉得学生的分组和学习进程的跟踪指导是需要教师特别注意的事。让一个合作学习小组顺利完成任务的基础是组内成员融洽相处,成员分工明确。教师要安排适当的人做组长,还要安排人选对整个过程进行监督,方便自己了解情况。高中一年级的时候,我们班就进行过学习小组的尝试,后来不了了之。我始终觉得学习小组的人数过多是一个致命之伤。小组成员有10多个,导致了沟通局部不畅,分工不明确,成员责任感不强,所以我认为小组成员过多是导致我们班的学习小组活动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最后一个章节里,作者介绍了中学生物学教师的教育研究与专业素养的发展,为在职教师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专业的指导。

通过本书的学习,我了解到作为一名中学生物老师,我不仅要学会各种的教学技能,各种教学理论,还要理解课程理念,学会从科学的本质出发,整体把握生物课程的教学。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家长学校工作简报免费下一篇:解除土地承包合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