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理念的城市设计论文

2022-04-22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基于生态理念的城市设计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

基于生态理念的城市设计论文 篇1:

基于低碳理念的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

摘要:随着低碳理念的不断深入,这一理念逐渐融入到社会各方面领域当中,并得到了我国的重视和关注。对于城市规划与设计而言,可以说是一项具有一定系统性和复杂性工程,而低碳理念的引入,不仅能够有效的减少资源浪费现象的出现,同时还可以对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等各个方面有一个更好的合理规划,为人们营造一种轻松舒适、和谐良好的居住环境和氛围。因此,本文针对于基于低碳理念的城市规划与设计进行了详细分析与探讨,希望对相关城市规划和设计人员有所帮助和指导,仅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设计;低碳理念

最近几年来,随着全球环境污染问题的加重。在这种环境下,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威胁,所以当前城市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构建低碳城市环境。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无论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还是在经济发展中都会造成能源消耗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这不仅很容易导致自然灾害的发生,同时对于人类和社会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城市规划和设计作为国家发展中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将低碳能源理念渗透到其中,不仅能够有效地满足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需求,同时还可以促进资源利用率有一个高效的提升,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降至到最少,为我国社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1、低碳理念的含义分析

  “低碳”,简单来说就是指一种最自然的生活方式,不依靠人类的创造,而是在自然环境中生活。而对于“低碳理念”来说,指的是通过在人们日常各方面领域中的渗透,所形成的有关低碳生活、低碳经济等相关概念,并不断的深入到人们的内心当中,在实际活动当中得以充分体现出来。对于低碳理念中的核心来说,要体现在環保技术和节能技术以及推广技术等多个方面。

2、低碳理念与城市规划设计之间的关系分析

在城市规划与设计中渗透低碳理念,通过低碳技术和零碳排放技术等相关技术的合理应用,以实现节约、环保的理想目标。对于低碳理念而言,在城市规划与设计中可以说是一种实现能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健康稳定发展的理念,为我国城市的更好进步和稳定可持续发展奠定重要基础。在开展城市规划和设计时,必须要在原有的规划设计模式上,通过多种方法的采用和合理布局以及相关城市基础设施的建立,进而构建出一种和谐、舒适的城市形态和环境。对于低碳城市的构建而言,可以说是一项具有一定复杂性和系统性工程,并且所涉及到的方面内容也比较广泛,所以这就需要我们更加的重视和关注。

3、我国当前城市规划与设计的现状分析

  最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迅速加快,在一个程度上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发挥着重要积极促进作用。根据相关数据表明,至1977年到2001年为止,在这20多年期间我国小城镇得到了迅速发展,由最开始的仅2000个扩大到20000以上;其中城市数量由最开始的近200个扩大到近700个,使得城市化建设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在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问题的出现。就目前来看,通过对现阶段城市规划和计划现状的调查研究发现,在实际规划设计过程中仍然有着一些问题和不足的存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完整的建筑工程数量在我国当前城市中已经有近400亿左右,并且每年还要以近20亿的数量持续上升,这不仅会加重能源的消耗,严重影响到生态环境的平衡,同时城市环境污染问题也会日

益加重,一些废物垃圾随地出现等。另一方面,生态环境与人类生活二者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但是人们开展城市建设和规划时,并没有考虑到全局,并且对于一些细节的规划也严重忽视,缺少针对性和目的性规划设计,使得城市空间逐渐变得越来越小,并且其密集度也在逐渐提高,从而加重环境问题和交通问题的严重程度。最后一方面,对于建筑而言,可以说是人们得以生活和生产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但是缺少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导致建筑物凸显的高度密集,并且环境污染的范围也逐渐扩大,这对于人们的居住健康将有着严重不利影响。

4、基于低碳理念城市规划与设计的策略方法分析

4.1做好城市空间的合理布局规划

一个合理的城市空间布局,不仅能够有效缓解建筑物密集和人口密集问题,同时还可以促进低碳城市规划理想目标的实现。在城市空间布局开展前,首先要对所规划设计城市的实际情况有一个详细的分析和评价,结合多角度、多层面来进行低碳城市规划设计方案的制定,通过相互对比,进而选择出最合适的方案。特别在规划和设计城市功能区域时,其中包括:美食街、商业街以及居民区等等,然后结合个功能区的实际需求和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进行规划设计,提高各功能区域的经济性,实现低碳环保的理想规划设计目标。

4.2注重节能建筑设计的有效应用

对于建筑工程而言,可以说是居民生活和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保障,同时也是能源消耗最大的。所以,在低碳理念下城市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必须要注重节能建筑设计的有效应用。不仅能够将能源的消耗量降至最低,同时还可以为居民营造一种和谐舒适、积极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空间。与此同时,还要注重绿色节能建筑的推广,对于城市中的各个区域,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制定科学合理的相关制度体系,并做好相应的审核和评价工作。要想使低碳绿色建筑在城市中有一个稳定可持续发展,那么必须要注重技术的创新和提高。例如:清洁生产技术和碳中和技术等。除此之外,在城市规划和设计开展中,还要提高对生态景观设计的重视,加强植物碳汇能力的提高,将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归入到碳库当中,使植物所释放的氧气能够达到净化空气的理想目标。

5、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此可见从目前城市规划和设计现状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中仍然有着一些问题和不足的存在,而针对这些问题的出现,必须要及时采取相关合理有效措施对以解决和完善,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强节能建筑技术的有效应用,为我国低碳城市的更好建设和稳定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牛琦.基于低碳理念的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7):39.

[2]江小伟.基于低碳理念的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7(18):105.

[3]宁家楠.基于低碳理念的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J].中国科技投资,2016(28):21.

  (作者单位:沈阳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作者:郭畔 贾晨亮 祁刚

基于生态理念的城市设计论文 篇2:

园林绿化工程中融入海绵城市理念的思考

摘要:在海绵城市理念的背景下,以储存水的能力为基础的园林绿化工程,在世界多个地区都在构建中,各国政府都在努力促进有利于节约城市环境能源效率的工程的发展,城市应当对此作出积极回应,在园林绿化工程不断推进的这一背景下,将海绵城市理论引入其中,借以实现可持续的城市资源开发,并且为城市提供良好并保证自身能够进一步发展的生态环境,加速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为城市居民创造和谐和美好的生活环境,并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园林绿化工程;海绵城市理念

引言

在当前城市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城市绿地园林建设用地不足,因而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市政建设需要探索新的城市发展路径。基于海绵城市理念来进行城市的建造与改善,恢复城市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齐步走,对生态城市化与城市景观功能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

1“海绵城市”理念的概述

海绵城市,顾名思义来源于对“海绵”一词的引用,其理念主要面向于对城市雨水系统工程的完善。当前,中国许多城市建设存在问题,在遭遇恶劣天气时,城市经济出现严重的内涝,影响雨水的快速排泄。而海绵城市基于生态、水文及相应的雨水系统工程技术,使城市内的园林绿化工程犹如海绵一般,能够在强降水天气时极大限度留住雨水,并实现雨水的循环利用。这种方式与传统城市建设规划设计多有不同,是从新的角度出发,加快雨水流通及循环利用。在确保城市交通不受影响的前提下,能够实现水资源的多次使用。

2海绵城市与园林绿化的关系

在城市现代化的背景下,我国各大城市的人口都在不断地增加,同样城市用水量也日渐增加,从而增加了对城市供水的压力。面对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各国努力促进节能环境项目的进程,城市需要在国家发展节能项目的进程中发挥带头作用,思考如何在环境层面使得城市现代化建设更加高效且合理,并成功地将海绵城市的理念纳入城市现代化进程,从而解决过去城市化发展所造成的污染问题。海绵城市将天然水与良好的给排水系统结合起来,将城市水资源集中起来,利用自然资源进行排水,使给排水系统每日都能收集到被浪费掉的水资源,提高城市日常用水的效率,从而减轻城市中日益严重的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和城市用水压力。园林绿化工程是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环节,关于海绵城市的知识及其在绿化工程过程中的应用。一般而言,想要成功使得两者完美结合,就需要从城市发展的角度对城市建设进行分析和探究,同时利用自然资源所具备的力量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从而让更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能够成为海绵城市的独特优势,以保证能够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框架内加快现代城市的步伐。

3园林绿化工程中融入海绵城市理念的思考

3.1以先进观念作为指导

基于现有城市发展理念,更新城市发展理念。在传统城市建设过程中,以发展为主,这也导致当下的城市建设问题频发、人们的生活质量差强人意。因此,在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下,當前城市发展要转变原有的传统发展观念,以海绵城市理论及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为基础,在保证城市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开展园林绿化工程建设。在相应的工程建设过程中,以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的城市发展思路,协调城市生态水循环。通过在城市各个部分加强水循环环节,促进城市对水资源的储蓄排泄、净化补偿,帮助城市建立自动水循环系统,从而有效改善城市内涝问题。

3.2下沉式绿地建设

首先,在绿地建设上,打造下沉式绿地,实现城市对雨水的渗透,缓解城市内涝现象。原有公路使得地面犹如覆盖了一层薄膜,导致降雨无法通过地表很好地渗透到地下。城市绿地建设不仅可以很好地排放与渗透雨水,而且可以通过植被的绿化作用增加空气湿度,净化空气。将公路隔离带所用的铁栏置换成高度较低的植被隔离带,增加城市绿化率;在公路两旁的人行道上,将普通砖块换为渗水性较好的砖块,实现雨水的渗透;在城市中多建设公园,种植植被,实现大气环境中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3.3优化海绵城市设计与应用

园林绿化工程设计要对海绵城市理念进行深入剖析,通过分析城市现状,找到海绵城市理念与该城市的结合点,完善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应用中的各个部分与组成。一方面,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对绿色地面进行治理。通过加强地面渗透、铺装绿色下渗建设,提高城市防洪防灾能力,改善当前城市降水现状,实现水资源的循环使用。另一方面,加强城市智慧调控,实现城市自主绿色发展。在市政园林工程建设过程中,基于城市基本情况,通过实时监测暴雨及渗水性,分析城市各个部分的积水情况,及时调动城市相关处理,从而实现对城市地表径流量的调控。

3.4建造集水型的绿地

在园林绿化工程建设中,为了保证园林绿化工程项目中的植物能够有充足的水分供给,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对水分进行储存。因为后续遇到长时间不下雨的干旱天气,可以将储存的水分用于材料所需水分的补给。对于海绵城市的理论可以简单理解成在城市中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雨水系统,以此来达到提高城市抵御降雨灾害的能力的需求,并通过植被和街道规划使城市能够如同海绵一般适应各种气候的变化。因为任何地区的降水量都存在着不平均性,有的季节,降水量高,会有许多剩余水分,有的季节长时间不下雨会造成大面积的干旱情况。所以就可以对雨水进行有效的存储,在旺季将雨水存起来用于干旱季节的植物水分补给。在建设绿地集水区期间,需要做到对城市供水能力的理性科学分析。因为不同地区的土地出水能力和气候条件不同,所以要根据具体城市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性质进行仔细的分析。同时应当充分考虑到城市可能存在的内涝造成的风险,内涝问题也是影响城市发展的问题之一。需要对长期过度抽取地下水会造成的威胁和风险有足够的认识和预测,以及需要制定具有城市水生态系统的敏感认识的设计方案,加速现代城市,为城市居民创造和谐和美好的生活环境,并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在海绵城市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应当遵循实施系统、系统开发、综合类型和重点突出等原则来规划项目。相关人员在实际进行操作时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利用绿地、建筑物和街区、道路和管道网络、广场和地表水系统作为园林绿化工程与海绵城市结合实施的载体,用以确保城市供水系统能够同时具备储存水的功能和在必要的时候提供可用水的功能。保护城市供水系统能够不受到天气和气候的影响,并通过保护水资源、地下水、环境恢复和废水处理,改善城市的生态管理。

结语

海绵城市理念是为了实现现代化城市建设而产生的,海绵城市通过渗、蓄、净等一系列技术手段,建立了一套全新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形成了灵活的水资源管理、优化系统,为海绵城市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储备。在园林绿化工程中采用海绵城市的概念,这是城市园林绿化工程中引入海绵城市理念的背景,根据海绵理念的思想引导,可以做到有效地保护气候变化和水资源自然资源的使用,也是对人民健康和财产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栓,李立廷,季京伟.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园林景观中的体现与应用探究[J].现代园艺,2020,43(12):129-130.

[2]王启宁,王渟惠,谢畅.市政园林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0,(15):114.

[3]付毅英“.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以沙湖港及东湖港综合整治项目为例[J].城市建筑,2020,17(11):147-148+198.

作者:刘锦婷 范晓萍

基于生态理念的城市设计论文 篇3:

海绵城市理念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分析道路工程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的优势及重要性。道路在城市硬化中占比较大,其海绵化是源头减排,水污染防治的重要手段,对城市道路海绵化理念应用的要点进行总结分析,海绵化道路可以有效缓解市政雨水排涝压力、改善生态环境、节约水资源。

关键词: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道路绿化;景观设计

0 引言

海绵城市理念可在缓解城市雨水排涝压力,补充地下水源,控制径流污染以及源头净化城市水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海绵城市建设不仅是一种特定的方法,也可以是系统性独立的项目。城市道路建设应在规划及设计阶段就考虑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布置合适的竖向,便于雨水滞留及绿地收纳净化,明确径流控制及污染防治的目标,设计并应用符合当地实际的低影响开发设施。

1 海绵道路的优势

1.1 有效补充地下水资源

传统城市道路为避免积水,是快速排水概念,雨水通过路面雨水口汇流到城市排水管,并尽快从城市管道中排出,最后流入城市以外的河流和湖泊。超过80%的雨水被迅速排放,城市地下水无法得到充分的补充,雨水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而海绵道路的雨水可通过透水铺装渗入地下,通过下凹式绿带内的及路边的LID设施,可滞留回补地下水。

1.2 削减洪峰流量,缓解排水管网压力

道路在城市硬化中占比较大,随着气候的变化,城市管网设计重现期偏低,管网往往不堪重负,城市内涝频繁。海绵道路通过雨水的渗透,滞留和储存形成雨水的多通道排放,大大减少了雨水进入排水管网的流量和速度,并有效地缓解了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

1.3 减少初期雨水污染

不透水路面阻碍水的下渗,不透水地面累积垃圾残渣、重金属、悬浮物等大量污染物,经雨水冲刷后,含道路污染物的初期雨水往往直接排入雨水管道中,会对收纳水体造成严重污染,影响水体水质,使得河流生境恶化。海绵道路雨水通过路面渗透、下沉式绿带滞留、净化,经环保型雨水口净化截污后排入排水管道。污染物被截留、绿带内卵石过滤、生态设施的吸附、微生物分解从而减少径流污染。

1.4 改善道路安全性和便利性

可渗透性路面上增加了轮胎的附着力并减少了车辆后部的水雾,使在雨天行驶更加安全。可渗透性路面可有效地减少轮胎噪音,并改善了驾驶舒适性,减少了车辆的噪音污染。

1.5 城市小气候改善

借助路边的LID设施,可以大大增加海绵道路的水分含量,有效降低路面温度,减轻城市热岛效应,并调节城市小气候。

2 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建设中应用的重要性

2.1 海绵城市概述

海绵城市意味着该城市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可以应对诸如环境变化、干旱、暴雨等极端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如果降雨过多,海绵城市可以吸收,储存,渗透和净化多余的水;如果降雨过多,海绵城市可以释放并使用储存的水。近年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很快,城市面临着雨水径流污染,缺水,洪水、内涝灾害等诸多问题,因此在市政道路工程中应用海绵的概念,以有效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为城市提供更多便利,还可有效解决城市缺水问题。

2.2 城市道路建设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中的重要性

在当前的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道路是城市化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道路硬化的比率正在增加。道路上汇集产生的雨水径流量很大,但是该地区的水资源并未得到有效利用和入渗。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应用到城市道路建设中,尽可能的采用生态设施滞留存储道路雨水径流,实现地下水和路边绿带雨水的补充,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从而产生综合的生态环境效益,更好地促进城市道路建设的长远发展。

3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应用

3.1 设施和材料的选型

考虑实际情况,在满足道路设计强度规范相关要求下,尽可能的增加道路透水面积,对于非重载的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可采用透水沥青混凝土;人行道可采用生态砂基透水砖。

路边设置植草沟、生物滞留带、下沉式绿地等绿色设施,其中设置溢流式环保雨水口,可有效源头减排、净化水质,

若存在高架快速路,因高架雨水污染相对地面雨水较小,可根据道路纵坡,交口情况,在高架下的中央分隔带内设置雨水收集利用设施,雨天收集,晴天利用。一般可设置储水桶分散收集,也可设置明沟,经初期雨水弃流,汇集至地下蓄水池中,集中喷洒绿化、雨水利用。

3.2 道路结构设计

路基排水有以下三种方式:首先,路面水从路基的缝隙中排出,其次,道路水可以渗透到道路结构的最低层。并通过排水管排出;最后,道路水直接渗透到下面的土壤结构中以进行排放。前两种排水方法效果良好,可以满足排水的基本要求,但不能充分发挥道路养护和渗透功能。为了满足海绵城市设计的要求,城市道路的传输系数必须大于7×10-5 cm/s。当道路交通繁忙且道路处于高压下时,道路水将无法渗透。因此,在建设人行横道的过程中,相关部门通常使用混凝土和花岗岩等材料,并且为了防止路面热量散失,要求技术人员将海绵城市的概念纳入具有高渗透性材料的城市道路中。正常情况下,海绵城市道路的透水系数不小于1.0×10-3 mm/s,地下水层与道路透水结构的距离不小于1 m。

3.3 边坡支护设计

在边坡支护施工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应用了海绵城市的概念,种草的方法主要是种特定的植物,以有效地吸收和储存水资源,达到生态保护的目的。此外,在支撑斜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通常使用开放式草坪种植、网格式草坪种植等方法来避免出现山体滑坡和落实等现象。

3.4 下沉式绿化带设计

在城市道路设计过程中,下沉绿地的设计方法主要包括作为排水通道滞留渗透的下沉绿地和考慮雨水收集和回用功能的下沉式绿地。在第一类绿地设计过程中,如果道路径流量大且存储容量不足,则雨水会从绿带上方溢流和经路面径流排入地下排水系统。此方法适用于年降雨量高,降雨频繁和持续时间长的地区。第二类绿化带设计是在绿地内设置雨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绿化带内需设计渗漏沟或雨水管道。路面和周围的雨水排到绿化区,经过过滤和净化后再流进雨水收集设施,适合于降雨量较高和径流污染需控制的地区。

3.5 雨水渗透系统设计

道路中常见的雨水渗透设施主要有透水铺装及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下沉式绿地及生物滞留设施须结合园林绿化专业,选择合适的植物,营造生态道路景观。当有高架桥、较宽的中央绿化时,可在区域中设置下凹区域和雨水收集存储设施,以存储和吸收桥面的降雨,经简单净化后可用于市政杂用。当有较宽的绿线时,可将红线内的雨水引入红线外绿带, 通过设计生物滞留设施,可以降低洪峰流量,减少径流总量及污染物排放量,改善生态环境。分析当地的土质,当渗透系数较小时,局部需考虑换土措施,在绿地和生态塘下设置过滤层。以充分发挥渗透管的作用,确保土壤水分符合植物生长的要求。

4 结束语

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城市的未来发展不可避免地趋于可持续和生态化,将海绵城市概念引入道路建设可以减少洪涝灾害、径流污染对城市的影响,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但是,在海绵城市概念的具体应用中,除了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以及相关措施和政策的实施外,还应特别注意具体低影响开发措施应用的设计。道路的排水设计时应重点考虑雨水径流的通道畅通合理,道路设计应重点考虑竖向控制及路基防护等问题。道路景观设计重点结合地形合理选配植物。

参考文献:

[1]周延伟.海绵城市理论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河北林业科技,2015(6):59-64.

[2]杨一夫.基于海绵城市的厦门城市道路雨水LID系统研究[J].厦门科技,2016(1):46.

作者:张丽峰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大学生创新训练土木工程论文下一篇:公务员失业保险构建措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