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治疗首次发病的前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82例观察

2022-09-1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2例患者均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修订的诊断标准。临床诊断为颈内动脉系统TIA包括偏身运动和或感觉障碍、失语;年龄45~80岁;头颅MRI证实无新发病灶;除外伴有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及严重精神疾病、出血倾向者。

1.2 方法

所有病人入院后给予常规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 依达拉奉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对合并糖尿病、冠心病的给予规范化治疗。

1.3 观察指标

(1) 记录性别、年龄、头颅CT或MRI表现, 实验室检查。

(2) ABCD2功能评分。ABCD2评分法, 其中A为年龄, B为血压, C为临床特点, D为脑缺血症状持续时间和糖尿病。总分为7分, 危险分层为低危 (0~3) , 中危 (4~5) , 高危 (6~7) [1]。

(3) 疗效评价。显效:发作在治疗3d内得到控制;有效:发作在4~10d控制;无效:10d后仍有发作;恶化:发展为脑梗死。

1.4 统计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给予统计学处理, P<0.05认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37例常规治疗组, 45例依达拉奉治疗组, 年龄性别无统计学差异。其中ABCD2评分, 2组间无差异, P>0.05。14d内发生脑梗死的患者常规组5例, 依达拉奉组3例。82例均未发现有脑出血, 未见明显肝肾功能损害 (表1、2) 。

3 讨论

依达拉奉的主要成分为3-甲基-1-苯基-2-吡唑啉-5-酮, 是一种强效的羟自由基清除剂, 具有自由基清除和抑制脂质过氧化的作用, 可以抑制脑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 的过氧化作用和延迟性神经细胞死亡, 并且可以减轻脑缺血和脑缺血引起的脑水肿及组织损伤, 在各种脑缺血模型中显示出对脑组织有着非常好的保护作用[2]。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以引起血清中脂质过氧化物水平升高, 同时组织损害严重, 这主要是因为自由基连锁反应的结果。氧化应激是多重损伤机制的共同基础[3]。本研究在急性期给予依达拉奉治疗, 通过清除自由基, 抑制缺血级联反应, 减轻缺血神经元的损伤, 达到改善病情的作用。本研究显示依达拉奉组较对照组治疗效果有显著差异, P<0.05, 在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加用依达拉奉有积极的意义。

摘要:目的 评价经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前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ABCD2首先给予TIA患者进行风险预测, 将82例前循环TIA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年龄性别比例大致均衡, ABCD2评分均衡, 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输注依达拉奉30mg, 每日2次, 共7d。结果 治疗3d开始起效, 7d及14d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依达拉奉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常规组 (P<0.05) 。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安全有效。

关键词:依达拉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参考文献

[1] 赵宗友.ABCD2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继发脑梗死的预测价值[J].山东医药, 2010.

[2] 胡小怀, 王玉凯.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对照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08.

[3] 唐丽坤, 陈凤俊, 覃玫.依达拉奉联合神经节苷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利用教育机制处理英语教学偶发事件案例及分析下一篇:浅析我国现行证券税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