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国学经典的演讲稿

2023-03-27

写出一份优质的演讲稿,可在语言的感染力下,让更多人了解到演讲稿内容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中,演讲稿成为了表达观点的重要方式,你会正确编写演讲稿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诵读国学经典的演讲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诵读国学经典的演讲稿

国学经典诵读演讲活动方案

同民镇中学《诵读国学经典》

演讲比赛活动方案

一、目的和意义

为了丰富校园文化内涵,营造浓厚校园育人气氛,同时通过

“诵读国学经典”使学生明圣人礼,知天下事,明白做人的道理和礼仪,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特举行本次活动。

二、主题

诵读国学经典

三、时间:2015年5月4日

四、地点:学校足球场

五、参加对象:

七、八年级学生

六、领导小组

组 长:冯明光 副组长:刘中政

成 员:王代彬 陈云昆 陈云平 张光平

袁亚梅 王茂华 各班班主任

七、工作人员安排

总策划:刘中政 策 划:王代彬 袁亚梅 主持人:团委具体负责 评 委:中学教师 统 分: 袁杰 杨卓尧 舞台布置: 组 长:王茂华

成 员:袁仲伦 杨诗刚 周 健 刘世民 杨辅辉 古通海 幕 布:张光平 王代彬 奖状制作:罗通 胡修强 摄 像:张光平 胡修强

安全保卫:陈云平 刘 雄 门卫 宿管人员 会场纪律:各班班主任

后勤保障:王茂华 杨诗刚 袁水波 罗 通

八、奖项设置: 分年级各设一等奖 1名、二等奖1 名、三等奖 1名 、优秀奖2名。

九、具体要求:

1.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诵读演讲。

2.诵读内容除《弟子规》外等优秀国学经典。

3.各班诵读时间为3—6分钟,超时或时间不够都得扣分

4.自备背景音乐。

十、比赛评分标准

1、演讲内容(3分):主题突出,内容真实感人,结构完整清晰等。

2、语言表达(3分):普通话标准,声音宏亮清楚,语调和语速与演讲内容有机配合,声音与情感有机结合等。

3、演讲表情(2分):表情自然并与内容有机结合,声情并茂,感染力强,动作与手势恰到好处等。

4、仪表仪态(1分):仪表端庄,服装整洁大方,讲究礼仪。

5、其他(1分):脱稿、时间控制在6分钟以内,出入场有序,演讲效果,创意及有关内容。 十

一、评分方式

1. 本次大赛为十分制,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所得平均分为每个选手的最后得分。

2. 前3号选手演讲完毕评委才开始评分,以此类推。

十二、评委成员

冯明光、王代彬、罗洪、袁江平、袁安乾、袁远琴、杨诗刚

记分员:袁杰

杨卓尧

十三、赛场纪律

1. 国学经典演讲比赛是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班主任高度重视,认真选材,悉心指导,努力创新形式,丰富内容,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

2. 按时到达现场,比赛结束退场时听从统一指挥,不可擅自退场;

3. 遵守比赛纪律,保持环境卫生,不乱丢杂物。

4. 本着“团结、友谊”的精神,服从评委,如有疑问可向评委会及时反映。

5. 其他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同民镇中学共青团委

2015年5月4日

第二篇:诵读国学经典的三大教育功效

【摘要】“思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中华经典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之根,它博大精深,意存高远,能够感化人、启发人、教育人。

孩子的教育必须从小抓起,只有教会孩子做人的道理,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引导孩子在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候背诵经典诗文,接受经典的熏陶,为孩子做一种可以终生去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准备,能有效达到对孩子进行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 【关键词】:诵读 ; 国学; 教育功效

“思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中华经典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之根,它博大精深,意存高远,能够感化人、启发人、教育人。

一、 读千古美文 树健全人格

孩子的教育必须从小抓起,只有教会孩子做人的道理,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引导孩子在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候背诵经典诗文,接受经典的熏陶,为孩子做一种可以终生去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准备,能有效达到对孩子进行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

学校自开展诵经活动以来,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首先是文明礼貌方面,学生学习了《弟子规》,比以前懂事多了,对家长更加孝敬了,对老师也更加尊重了,课间不文明现象减少了。其次是勤俭节约方面,学生大部分是家中独生子女,吃饭比较挑剔,花钱也大手大脚,自从读了《治家格言》中的“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语句后,学生更加明白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再次是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了,诵读使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妙词佳句,他们的语言“材料库”在诵读中不断丰富。

二、诵中华经典 育创新能力

国际道学应用教育专家、著名道学家、北京德慧智教育科技中心董事长熊春锦先生指出:中华民族丢失科学创造力源泉的原因在于丢失传统根文化中的“慧性”教育,而仅进行“智性”教育。所谓慧性教育,就是创新能力的培养,而经典诵读正是培养和提升孩子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18世纪德国数理哲学大师莱布尼兹发明了二进制,其灵感的源泉来自于中华经典《易经》,并在“致德雷蒙先生的信——论中国的自然神教”中写道:“古代中国人的学说价值远远胜于近代人。”中华文化先进的科学理念比西方整整早了几千年,国学经典《易经》《德道经》《黄帝内经》《庄子》等都是最好的慧性修身教材。

三、品文化精髓 强文化积淀

经典诵读让学生、教师、家长共同感受中华文化的精髓,在诵读的音韵美中去感悟古圣先贤文章的境界,诗词的美感,并结合生活实践,由语言感知到情感的融入,这一过程中的最大受益者无疑是学生。这些流传千古的名言,成为学生思维的认同,并演变为行为的展现,而且交互影响,形成了一个学校、家庭、社区的强大文化氛围。同时,也促进了师生关系、亲子关系、社会关系,逐步形成尊师重道、亲子相长、互助和谐的强大文化力量,加强文化积淀,重振人文雄风。

可以说,经典诵读的最大收获,对于个人来说,是奠定了做一个有用之人的基础;对家庭来说,是培养了一个让人放心的孩子;对社会来说,是成就了一个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王财贵.儿童经典诵读基本理论[J].北京教育(普教版),2005,(4).

[2]俞平伯著《关于治学问和做文章》《文史知识》《儿童读经之基本理论》 [3]张军.论“经典诵读”[J].语文学刊(高教版),2006,(11).

国学经典诵读如何内化为气质修养

黄灿梅

岑溪市大隆西宁中心小学

邮编

543205 【摘要】:中小学生学习国学经典普遍为师生、家长所认知并接受。但是,各地区、各学校学习国学经典的形式花样繁多,效果参差不齐,也因此引发不少争论。近日,有专家认为,学习国学经典要跟上时代节奏,要让孩子们真心理解和喜欢上国学,力戒浮躁的形式。也有校长认为,经典诵读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的层面,学生更应从修养、气质等方面着重领悟其意义。

【关键词】:国学经典;

诵读;

内化 ;

气质修养

近年来,中小学生学习国学经典普遍为师生、家长所认知并接受。但是,各地区、各学校学习国学经典的形式花样繁多,效果参差不齐,也因此引发不少争论。近日,有专家认为,学习国学经典要跟上时代节奏,要让孩子们真心理解和喜欢上国学,力戒浮躁的形式。也有校长认为,经典诵读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的层面,学生更应从修养、气质等方面着重领悟其意义。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有哪些可供借鉴的方式?如何避免形式主义?如何让学生在诵读经典的同时,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既然是经典,就不是仅靠一次活动或一次诵读就能将国学铭记于心的。学生年级越低越应注重此类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从小就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国学经典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更适合采用课外活动的方式进行,使其成为课堂外的有效补充。

在进行经典诵读活动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诵读经常化,每日阅读,反复熟悉,读中感悟;诵读全员化,不仅是全体学生的参与,老师、家长也可以参与其中;诵读交流化,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需要师长的点拨,同伴的交流;诵读活动物质化,即通过物质环境营造诵读氛围,如学校宣传栏彰显国学经典的身影。

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教师是关键,学校要培养一批国学经典教育需要的优秀教师队伍。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国学素养,身体力行,做好学生的表率,用自

己的行动感召学生。

诵读并学习国学经典应该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国学经典应从幼儿抓起,先紧后松,幼儿园、小学、中学应有不同的评价方式,将国学经典纳入学校的课外活动是一种比较合理的方式。国学经典不仅要从学生抓起,还需从落实教师的学习情况抓起,只有教师掌握了,学生才能从真正意义上获得知识。

国学经典不仅仅是让学生们能诵读经典,而且要能践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采取两种评价方式:一是重过程性评价。对于学生学习国学经典不应只看其会背、会写多少,更重要的是学习过程。我们重视学生在学习国学经典过程中的兴趣、态度等诸多因素。二是多元化的评价。国学经典的学习,我们不能像高考一样,用考的方式作一种评价。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定相应评价内容。如为能背得最多古诗的学生授予“国学小博士”称号等。

国学经典不但要让学生诵读经典,更重要的是要能践行。如果单一地纳入考试范围,与评优、升学挂钩,学生未免会死记硬背,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初衷。国学经典应该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范畴,当务之急是更新现有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对学生实行多元化评价。

诵读并学习国学经典最重要的是让诵读内容内化为学生气质。那么,如何将国学经典内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最终成就一个人的气质修养?

国学经典要内化为学生的气质,首先需要国学知识的不断积累,有步骤地反复诵读和理解感悟,即经典诵读活动化的过程;其次是经典诵读生活化;再其次是学校和家庭共同建立学习的人文环境,形成精神气场。如从学生年龄特点出发,选择《弟子规》为国学经典诵读课本,将《弟子规》中规范、良好的行为指导与现代要求结合进行有益的指导,让学生不感到陌生,指导性更强。

知识如何内化为气质修养,是教育永远需要研究的课题。国学经典的学习在当今社会显得尤为重要。学校教育还要依托于家庭、社会教育,家长应是教育有力的后备军和实施者。

一个孩子是否真正浸润领悟了国学经典,最终的效果是可以从他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间流露出来的。对一个孩子学习国学经典的评价,不是看谁背得多,

背得快,而应该看孩子学习国学后,是不是自然而然地在行动中体现了。将国学经典的内容适当分成各个阶段,用实际情景的模仿来让诵读内容落实到行动,内化为气质,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古诗文颂读(小学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诵读千古美文 传承中华文明[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3]池秀珍.如何有效引领“经典诵读”和“童书共读”[J].科学教育研究, 2007,(2)

[4]张军.论“经典诵读”[J].语文学刊(高教版),2006,(11).

第三篇:国学经典诵读对于孩子的影响

紧紧张张的一个学期结束了,孩子也终于盼来了快乐的假期,家长、老师、孩子们都可以松口气了。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孩子们学会了很多“规矩”,稚嫩的脸一天天变得自信起来了。家长、老师就像扶着孩子学走路,可以慢慢松开小手,让他自己跑了。在父母付出的同时,老师们每天陪伴孩子的时间更长,付出的也更多。一个学期下来,大部分家长和老师之间也建立了很好的沟通和信任,我们非常感谢老师们,能够主动和家长沟通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及时给予孩子教育和疏导。作为家长,我们非常认同华侨实验学校以德育为先,以行为习惯为重,以“自律、笃礼、乐学、博趣”为训,不唯成绩论好坏的教育理念,让孩子有一个快乐的学习环境。学校注重孩子天性发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孩子们如百花齐放。学校给孩子们创造了优越的环境,我们家长们努力配合学校,共同引导孩子完成他们人生路上重要的一个里程。

一学期结束了,学校给孩子们安排了丰富的假期作业,安全教育、假期实践、经典诵读等。我们看到了学校教育理念的贯彻实施。经典诵读,对于我们孩子来说并不陌生,在学前班,我们有幸让孩子提前接触了国学经典的学习,在孩子学习经典的一年时间里,我们深深感悟到国学经典的博大精深,也了解了孩子惊人的能力。孩子背会了《弟子规》、《三字经》、《孝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国学经典,共计5000多字,识字量达到1000多,能够自己阅读。国学经典文辞精炼优美,对仗工整,琅琅上口,通过不断诵读,孩子感受到语言的优美,增强了记忆力,增加了词汇量;通过诵读,孩子学会谦恭礼仪,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学习的目的。当孩子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们这一代传统文化断层的家长陪着孩子一起学习中,也深受启发和教育。很多家长觉得传统文化自己都不懂,孩子只是背诵又不懂意思,但是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著名的教育学家 说:不要怕孩子不懂,从小给予他最好的精神营养,不要怕他吸收不了,孩子比成人更具有智慧。

语文不仅仅是一门语言,更是艺术。国学经典将语言、文字、艺术、哲学、伦理融合为一体,孩子通过国学经典诵读,从中感受语言的美,发现生活的美,体会和谐的美,孩子心智更加健康阳光。习总书记也说要在中小学中普及国学经典教育,教育制度改革要增加高考语文分值。我们希望学校能够更加重视国学经典教育,特别是在低年级倡导经典诵读,抓住孩子12岁前的黄金记忆时间,让孩子们从小读经典,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孩子们幸福快乐的成长,成为民族的精英和栋梁;让这些人类的优秀精神文化根植于孩子的内心深处。无论将来社会如何变迁,我们的孩子都有能力从容应对,我们不再为我们的孩子的未来担心,我们相信他们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第四篇:诵读国学经典对小学生的影响

作者:江西省莲花县坊楼镇中心小学

陈向荣

邮编:337103 国学经典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结晶,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内容广泛,博大精深,。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乃至将来,对于提高人们的人文素养,有着深远的影响。少年儿童从小通过诵读、熟记经典文化,不但能培养人文素养。有利于增强忆力,还能有效的提高作文水平。尤其能使小学生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养分,拓宽知识视野,提高思辨能力,丰富人身经验,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等奠定良好的基础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诵读国学经典,能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

诵读国学经典,对小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力。文人墨客熟知的《诗经》是儒家学者的经典,它内容丰富涉及政治、经济、伦理、天文、地理、外交、风俗文艺各个方面,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小学生通过诵读、背诵、理解,在获得艺术享受、陶冶情操的同时,了解古代生活状况;文坛老秀《诸子百家》能使小学生们接触古代各家学派的思想提高思辨能力,丰富人身经验,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儒家经典精华的《论语》,古有,“半部《论语》平天下”之说。孔子的:道德、伦理、治学,海内外影响深远,古今中外,闻名遐迩经久不衰。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思想,“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人之行,必有我师焉。”的治学观。等精华无不影响我们的小学生。另外《弟子规》,这是一部规范青少年和学生的道德行为的书,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此外,经典诗文中优美的文句、韵味以及从经典中散发出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也正是美育所必不可极的。

二、诵读国学经典,有利于增强小学生记的忆力

长期实践表明,一个人在他儿童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接触最具智慧和价值的经典,可以奠定他一生高远的智慧和优秀的人格的基础,成为他一生去不断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根基。而注意力也是儿童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有专家通过研究:人类有两大学习能力,即记忆力和理解力。记忆犹如电脑资料的输入和保存,理解犹如程序的设计和应用。无程序,空有资料,则资料是死的;无资料,空有程序,则程序是虚的。二者缺一不可。而童年则是记忆力最好也是最易开发的时期,提倡儿童诵读经典教育,即是要利用儿童期的记忆力,记下一些永恒的东西。反复诵读,是儿童的自然喜好。背书,是他的拿手好戏。你不准备些有价值的书让他背,他就只好背一些价值不大甚至没有任何价值的东西。如果在其记忆力正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其记忆能力会达到较高的程度。根据其近年的实验,读经半年、一年之后,约有50%的儿童,可以达到近乎“过目不忘”的能力,其能力一辈子都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但如果错过儿童期,将永无翻身之日。有些人认为,不理解文意的人背书是“填鸭”式教育,系“死记硬背”、“食古不化”。 “全球推广读经第一人” 专家说:在理解力不发达的年龄,该“死背”就须“死背”,应“食古”就须“食古”,以后再慢慢理解。这正是合乎人性的教育。所以,在儿童时期,让孩子“死背”、“食古”,犹如电脑之输入资料,愈多愈好,选择愈珍贵的愈好,“食古”多了,其中自会有所酝酿发酵,将来理解力提高了,或与生活经验结合了,自然会“活用”

同样,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可以让其在记忆的广度和深度方面获得显著提高。而注意力也是儿童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小学生则是记忆力最好也是最易开发的时期,提倡小学生诵读国学经,既是利用、开发小学生的记忆潜能,也是增强他们的记忆力,积累和丰富经典文化。

三、诵读国学经典,能有效的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

俗话说:“厚积才能薄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小学生诵读、背诵国学经典是积累语言的重要渠道。少年儿童正处于积累语言的最佳时期,多读、多背诵一些经典,不仅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记忆力,更有利于小学生积累知识,丰富语言,提高语文素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了又促进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明显提高。提高了初读课文的效率。记忆力增强了,课文能很快读熟,会背,同时,语感能力也增强了,说话,写文章也耳熟能详了,理解课文内容时,发言时语句通顺,常常引经据典,很有深度,常有令人感叹的顿悟之言出现。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诵读经典。形成了良性循环。

更有利于小学生积累知识,丰富语汇,提高语文素养。同时,学生写起作文来语文能引经据典,有深度,常有令人感叹的顿悟之言出现。

四、诵读国学经典,能有效培养小学生的诵读兴趣

国学经典,言简意赅,语句精炼,读起来颇有韵味,有股和古人对话的神圣感,久而久之提高了学生的诵读兴趣。我们班经过一年诵读国学经典的学习,学习气氛浓厚了,课余时间听、说、背、诵国学经典的声音不绝于耳,学生不仅更喜欢看书,而且提高了听说读写能力。他们已经从诵读国学经典中尝到了‘甜头’,语文学习能力提高了,学习的自信心也增强了平时作文中,课堂上、说话,都能引经据典,用上一两句《论语》里面的句子。我们班的学生对《劝学、《弟子规》能全文背诵出来,

综上所述,诵读国学经典,对小学生多方面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

第五篇: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探索与研究

《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探索与研究》课题总结

胡兰

按照学期教研计划一步一个脚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精神,进一步推进学校教学研究工作,以教学研究促进教学改革,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目标;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校本培训为依托,用课题研究解决课程改革中的实际问题,促进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扎扎实实提高我校语文教学质量。现将这一学期语文学科课题研究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要想使课题研究工作能够顺利地实施,首先要提高课题研究教师的思想认识,使他们能够从心里赞成课题研究,愿意课题研究,这是做好课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做好这项工作的最为关键的一环。为此,我们进行了理论学习和座谈,多次召开课题研究会,不让课题研究流于形式,让教师在课题研究中有所收获使教师更加深刻地认识了课改的深远意义以及课改的紧迫性,同时也明确了自己肩上的重任,从内心接受了课题研究,认同了课题研究。这样,就为能够顺利地实施课题研究打下了比较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深入课堂,进行实践

1、课堂教学重视拓展,与课题紧密结合。本学期,是我校课题进入实施验证的阶段,因而要求每位教师都要主动参与到课题的学习研究之中,不断深化对课题的理解。围绕本年段制定的训练重点展开教学研究,并落实到每一节课上进行教学尝试,特别是在每一节研讨课上都针对课题进行或针对课题的一个方面进行必要的研究,并使课本资源、媒体资源、教师资源、学生资源等得到了较好的利用和拓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2、重视实验的日常管理。注意实验资料的收集、整理,做好教后反思、典型案例记载等工作。要求自己创造性地使用实验教材,落实课题研究的日常工作,在每节课结束时,都对本课教学及时记录,认真总结、反思。

3、加强对课堂的监督与指导。老师们对于课题的意识应该说是有所增强,但其自主性还不够,主要是担心课题的研究影响了教学效果,影响了教学质量(说白了就是教学成绩的一分两率),因此都不敢花大力气进行课题的实践与反思。就我校课题的实用性、及针对性来看,对于教师的担心是不必要的,通过近两年,我校在县统一质检的作文成绩分析来看,通过近一年半的实验,作文成绩均是名列前矛的。因此,在教学管理中,我们除了要求教师在研讨课上要贯彻随文练笔的教学方法,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也要注重随文练笔。把“随文练笔”当作是语文教学的一种方法,一种策略。

(三)、经验与感悟

我们语文课题组经过一段时间课题实践与研究,获得了一些经验与感悟,这些经验与感悟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1.要虚心好学

课题研究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只有通过学习,才能从不知到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从知之甚浅到知之甚深。记得课题研究之初,我们头脑里一片茫然,于是我们开始学习,向专家学习,向书本学习,学教育学,学心理学,学研究方法、学写作技能。通过学习我们理论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 2.要有团队精神

常言道众人拾柴火焰高,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能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才干,做到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先集中研究,再个人分工,再集中商讨。实行先集中再分散再集中的研究程序。每一次的课题例会,我们都会探讨练笔存在的问题,交流自已练笔的成功案例,探讨练笔的方法。

(四)、存在的不足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还存在很多不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不够。在课题研究中,我们虽然学习了一些关于教育学、心理学、课题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但是这些知识微不足道,无法满足课题研究的需要。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平时的实践和研究中难免有些盲目,肤浅,走了许多弯路,影响了课题研究的速度与质量。 2.实践不够。虽然我们进行了课题教学实践,开展了课例研究,但由于一些老师实践意识不浓,总想闭门造车,平时惰于实践,更懒于反思,严重地影响了课题研究的价值与意义。让课题的研究浮于表面,缺乏深试。

3、反思不深。由于教师对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的关系不明了,认为自已天天上课,在课堂上偶尔练练笔就是课题研究,对课堂练笔教学的实践成效不认真反思,理论联系实际不够紧密,因此,反思也就缺乏深度,无非是就事论事。

2011年1月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四川省委迁往天府新区下一篇:市场营销经理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