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新课程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2023-01-29

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讲究一种方式, 方式的得当与否决定事情的成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 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新课程学习方式, 促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自然成为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也是从事教育教学事业几十年的我值得深思的问题。

1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式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单一、被动和陈旧的传统学习方式, 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一大障碍。

传统的旧课程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守旧性、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层面上, 从而导致人的创新性、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日渐消退。新课程的改革重在创新, 创新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新课程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要学生变守旧为创新, 客体为主体, 受动为主动, 依赖为自动。这是新课程的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 学习不是一种外在的压迫控制力量而是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基于如此, 新教材课程改革提倡以弘扬人的创新性、主体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

新课程提出的课程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创新, 学会思维, 学会发现, 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换句话说, 要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或实践能力的新课程的学习方式及其对应的教学方式。要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亦步亦趋的紧跟教师的思路, 上课认真地记笔记, 课下反复背笔记, 这样的学生, 在应试阶段可以考高分, 但很少具有创新思维和发散能力。因此, 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和实践活动, 要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大胆创新、敢于质疑的意识和习惯, 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新课程的学习方式实际上是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和培养模式的变革, 让学生把学习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思索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 让教学过程中的教师教, 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变为倾向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新课程讲的转变学习方式从根本上说就是将传统的学习方式转向现代新课程的学习方式。但是现代新课程的学习方式不是特指某一具体的方式或几种方式的总和, 从本质上讲, 现代新课程的学习方式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 具有不同层次不同结构的开放系统。认识和把握现代新课程的学习方式的本质特征是我们创造性地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主动的、富有个性的重要保证。

2 新课程下学生学习方式特征的主要表现

第一, 主动性是现代新课程的学习方式的重要特征, 他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 二者在学生的具体行为中表现为:我要学和要我学。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 要我学则是基于外在的迫使和强制。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只要学生有了学习兴趣, 学习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 学生越学越想学, 越爱学, 越会学, 学习起来就事半功倍。相反, 如果学生不感兴趣, 学习起来枯操无味, 在教师的教鞭驱使下, 被动学习, 学习的效果必定是事倍功半。只有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 学生的学习才真正成为主动的自觉行为。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责任, 学习是谁的事情, 谁应当对学习承担责任?只有让学生自己明确学习责任, 并能自觉担负起学习责任时, 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真正的有意义的学习。

第二, 独立性是现代新课程的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 它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依赖性。如果说主动性表现为我要学, 那么独立性则表现为我能学。每个学生都有表现欲, 都想有一块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 都想得到老师的器重。因此, 教师应尽量为学生创造独立学习的空间。绝不能低估、漠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忽视、压制学生的独立要求, 就会导致学生独立性的不断丧失, 这是传统教学的根本弊端。新课程要求为师者必须尊重学生的独立性, 鼓励、启发、引导学生独立学习, 在现阶段还要做好学生从依赖到独立的转化过程工作。随着学生独立能力的由弱到强, 由小到大, 学生的学习行为自然变为由被动让老师教到主动让我学。

第三, 独特性。世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样事物, 更何况人呢?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 有别于他人思考、观察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 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有效的统一方式。学生的智慧不同, 他们的学习优势、学习需要、学习风格和思考方式不一样。传统教学方法的大锅饭、一刀切、一锅煮, 完全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差异, 根本谈不上因材施教。差异性决定学生的个性发展的不平衡性。新课程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并把它作为一种亟待开发和利用的教育教学资源。当然, 现代学习方式也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成才。

第四, 体验性。有亲身体验才会有深刻的体会, 体验是自外而内的情感过程, 它指由身体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情感和意识。体验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 因为有了体验, 知识的学习由感性认知升华到理性范畴。现代的孩子受教育早, 智力发展快, 能力较强, 但是即使是高中学生也不过十几岁, 他们有感知外在世界的天性,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由童心去发现童趣, 由童稚去发现童真。强调学生积极参与, 不仅要用眼看, 用耳听, 用嘴说, 用手做, 而且要用脑想。要让学生用身体去体验, 用心灵去感悟。

第五, 问题性。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 是开启科学之门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发现, 没有发现就不会有创造, 没有创造何来质疑?所以新课程的学习方式特别强调以诱发问题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 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 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里需要特别强调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形成。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

以上五个特点是探究新课程的学习方式必不可少的几个方面, 它们虽是从不同角度提出的, 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是相互联系、相互包含的。只有真正把握新课程的学习方式的实质精神, 才能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当然, 在短期内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不现实的, 就好比一个人的习惯养成是有过程的, 不可能让人即时改变已养成的习惯, 因此,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还是有过程, 我们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摸索后逐步转变。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温州市城市公园绿地应急避险场所规划下一篇:省级消防产品质检机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