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文化酒店企业管理论文

2022-04-17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礼仪文化酒店企业管理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酒店文化是酒店企业存在的灵魂。酒店管理中的礼仪文化包括理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发挥酒店文化的激励作用应该遵循科学性、针对性、普遍性、有效性原则。酒店管理中应当用儒家文化构建酒店的制度文化,用"忠恕"思想实施"以人为本的战略。

礼仪文化酒店企业管理论文 篇1: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礼仪教育的实施路径思考

【摘要】中国是礼仪之邦,从夏商到西周再到如今的社会,礼仪是经过几百年、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刻到人们骨子里的文化基因。礼仪体现了一个人的的待人待物的态度,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精神风貌和文化素养。因此许多国家将礼仪培养列为重要的教育内容。特别是对于一些高职院校酒店管理的学生来说,需要对从事酒店管理相关职业的人员,进行专门的礼仪教育,提升相关人员的服务意识和礼仪文化素养。

【关键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  礼仪  传统文化

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到了21世纪的今天,礼仪在人与人的交往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显示了一个人的文明素养和一个国家的文明风貌。中国作为一个礼仪之邦,礼仪教育在孩子的懵懂时刻就开始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影响无不体现对于孩子的礼仪教育。因而作为传统的礼仪之邦,特别是在酒店管理这种服务性的公众职业,进行职业训练时,需要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

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礼仪文化教育的意义

(一)礼仪文化教育是强化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手段

良好的礼仪包括文明语言、恰当的举止、优雅的外观、规范的服务。在高等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及相关的学生中开展礼仪文化教育,除了接受正确的礼仪服务专业知识外,还能获得更多的职业礼仪人文素养,促使学生用更好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稳定的外在形象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得到认可。酒店管理专业礼仪相关知识的学习主要包括要求学生学习“以人为本、顾客至上”的服务理念,树立对社会的责任和对顾客的关心,培养酒店的管理意识、服务态度、合作意识等。因此,礼仪文化教育对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礼仪文化的培养是提升职业素养的有效手段。

(二)礼仪教育是提高学生沟通能力的有效方法

良好的沟通能力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技能。在从事酒店服务管理的过程中,酒店面对最多的是各行各业的客人。在“顾客即是上帝”的服务理念下,语言是酒店管理者和客人沟通的最直接的工具和纽带。这就要求学生在服务客人过程,一定要保证标准语的发音标准、声音优美、亲切,在招待客人的时候,一定要很好地使用敬语,尊重客人。所以培养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服务礼仪教育是提高学生与客人沟通更顺畅的有效方式。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礼仪文化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传统礼仪被弱化

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经过几千年的沉淀,以深厚的文化渊源、独特的魅力在世界上存在。比如说,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礼仪小姐的中国传统礼仪受到了世界的赞赏,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魅力。由于近代史对中华文化的破坏,崇洋媚外的思想愈演愈烈,穿着西服的西洋料理和西洋式婚礼等西洋文化正在腐蚀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材中普遍教授西方礼仪,忽视传统礼仪文化的教学与继承。在学生的思想中只知道公平独立,却忽视了传统礼仪中的尊师、重道、谦卑等的文化元素,没有理解和学习到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内涵。

(二)礼仪训练的功利性问题

酒店是服务业,具备饮食和住宿的功能,对酒店员工的礼仪规范有比较高的要求。大学的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大多侧重仪容的教学。例如,为了提高酒店管理专业的就业率,教师在就业指导课中的礼仪部分,过多强调仪容,应对就业市场的学生进行仪容审查,而忽视了就业后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等训练很少。

(三)酒店管理专业礼仪培训不足

酒店管理专业礼仪培训课程不完善,大多数的院校中酒店管理课程主要以就业指导为主,对于礼仪的学习没有足够的重视。酒店管理专业礼仪教师在课堂上大部分以传授学问为主,学生的学习和实践比较少,邀请学生对礼仪训练理论的学问效果甚微。个别学校追加了礼仪训练,比如站姿、坐法、蹲姿等。这种礼仪培训不满足学生对就业的理解。对于酒店,学生没有正确的了解,对工作环境缺乏了解,对工作内容没有正确的职业规划。

三、提升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礼仪文化教育的主要途径

礼仪文化教育的改善对于提高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理论+实践”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很重要,对于当前学校的酒店服务礼仪教育状况,提出以下改善措施。

(一)改善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礼仪文化的教育方法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礼仪文化教学时,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在实践中才能提高对课堂理论的理解和消化。教师需要从两个方面开展教学:第一,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资源。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通过立体直观的多媒体教育,在介绍与学生相关的礼仪文化知识点的同时,具有逻辑性和直观性。由此,加强教育知识点的视听性、印象性和活跃性,扩大教育信息量,调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礼仪文化知识。在酒店管理专业的礼仪文化教育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经典、健康、积极的信息。同时最大限度地利用网络教育,充分了解当下最新的时尚信息和礼法知识,及时补充和改善教学内容。第二,在课外开展实践活动,提高教育质量。理论知识如果没有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根之树。不能使学生对礼仪教学有深刻的理解。所以,礼仪文化教育一定要让学生参与实践。具体来说,要求学生在上课前检查学生的服装,将适合自己的职业化妆和服装组合起来,在学生之间就各自的服装进行说明和评论,让学生认识哪个是规范且适合自己的。

(二)提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能力

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本身就是一种礼仪文化,《诗》《书》《礼》《易》《春秋》是中国传统的“五经”的必修科目,可见礼仪教学在古代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正如著名意大利传教士利马·里奇在比较中西文化时指出的那样,“中国这个旧帝国以普遍重视温文、彬彬有礼著称,这是他们最重视的五大美德之一。(五德指仁、义、礼、智、信)中国人在与人交往方面,在衣食住行方面,也包含着对他人的尊重、理解、包容力。因此,中国传统的礼仪文化“卑屈尊”的思想深入人心,社会各阶层的人都有意识地规范自己的言行。因此,当今高职院校在开展酒店管理专业的礼仪文化教育时,加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学习,积极吸收中华传统礼仪文化中的精华,并一直沿用至今。并培养不断改善自己修养的人文精神。历史上每个时期,在每个民族发展的过程中,都伴随着优秀的文化理念和传承,所以这个礼仪是民族文化的标志。加强中华传统文化训练,增加儒家文化思想重点解说。孔子创造的儒家思想,是一种高效的礼仪训练,通过历史几千年来,使中国整体保持着美丽的风格和君子礼仪。儒家思想的风格和礼仪不限于上流社会。例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自己不喜欢的不要强加给别人,这是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礼仪文化,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礼仪元素。利用这个思想培养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服务时重视品质,应该从内心出发学习理解礼仪文化,不要产生敷衍、抱怨的心情,培养学生内心具备礼仪修养,为以后就业选择正确方向。儒家思想就蕴含凝结了许多具有中国智慧的礼仪文化,可以应用到酒店礼仪教学之中。通过结合古典文化和事例,向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传递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吻合性

对于学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连续的过程,需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共同发挥作用。特别是作为服务业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的是实践性强、操作性强的职业。家庭教育要和学校教育相结合,双方协调一致,才能共同進步。这其中,父母首先要明确礼仪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明确礼仪教育对学生品德素质的积极影响,以及对学生未来职业道路的影响。其次,父母也要积极掌握相应的礼仪文化教育方法,当学生在家时,父母能用良好的礼仪去对待学生。只有让学生把在学校学到的礼仪知识在家庭中良好运用并言传身教给家里的其他人,学生才能在不知不觉中提高礼仪文化修养和职业道德素养。

(四)举办文明礼仪学讲座

邀请礼仪讲师和酒店礼仪管理人员等酒店礼仪专家定期举办礼仪讲座。使学生从理论上深入了解酒店管理礼仪方面的知识,以及对礼仪文化敬仰,由心而发学习礼仪知识。利用讲座的趣味性和专业酒店礼仪讲师的新颖性,改变学生的酒店礼仪学习兴趣。在讲座上,礼仪讲师会具体说明学生的站姿和坐法。例如,站姿端正合规,表情大方自然;走路的时候不能自由散漫;捡东西的时候,不应该直着脚,应上半身直立蹲着捡。另外,为了加强学生对酒店礼仪的重视,可以邀请毕业生来学校和学生交流,让学生了解礼仪的重要性。

(五)明确礼仪训练的价值观

(1)明确礼仪训练的社会价值。现阶段,客人对酒店员工的礼仪规范有着较高的要求。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礼仪培训与社会价值、经济、礼仪、多元文化等相结合,使其内容多样化。教师要求就业率,然而却忽视礼仪礼法的训练。这显然不太合理。结合社会因素,综合开拓酒店礼仪的理论知识,不能本末倒置。酒店礼仪的社会因素和训练理念发生冲突时,应该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礼仪观念。(2)了解礼仪训练的科学资本价值。酒店礼仪是理论与实践兼备的应用型学科,具有操作性、实用性等特点。高职酒店礼仪值兼具社会价值和资本价值,其资本价值包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象征资本。经济资本是基于大学开放教育的经济投入。例如,在课堂、教育设施等酒店管理专业的礼仪教育上奠定了基础。社会资本是人文文化礼仪积累的资源总和,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的礼仪进行指导。文化资本是指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应该学习酒店的礼仪。象征资本是象征性的资本形态,象征行为、信仰等,激发学生的礼仪潜力,促进礼仪训练的发展。

(六)建立完善的礼仪训练体系

完善的训练体系需要建立与实践相结合的训练模式。酒店的礼仪教育应与实践相结合,提高酒店管理的专业礼仪教育效果。加强意境教育,使学生在自主的礼仪行为中,体会礼仪的价值和本质。强调酒店礼仪的操作性和实践性,利用酒店实际的情况创立训练体系,增加对酒店管理的理解。增加学校和酒店的合作机会,在酒店客人少的时候,带学生去酒店参观,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在专业的酒店管理知识的讲解,促进学生对酒店礼仪的理解。通过酒店在当地参观学习,增加学生对酒店礼仪的领悟。回到教室,让学生对它加以分析,并且进行模拟和改善。礼仪教室利用实景建立,调动学生的礼仪学习兴趣。在同学之间竞争和模拟,互相学习,可以弥补自己的礼仪不足,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也可以增强同学间相互协作的团队凝聚力。

(七)增加礼仪审查的内容

酒店礼仪学习是体现酒店综合服务的重要因素。进入酒店后,如果没有接待员,服务台的工作会特别忙,会给人一种服务延迟的不快感。这样下去会影响酒店业务的正常开展。因此,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礼仪教育,应协助进行礼仪审查,实现学生对酒店礼仪的自身升华,提高学生酒店礼仪的应用力。首先,酒店礼仪的理论知识将以论文或论文的形式进行审查。通过酒店礼仪理论知识的审查,了解酒店礼仪的理解和定位。其次,日常礼仪考核,考核学生的日常礼仪习惯。日常考核以学校内的监查模式为主,以教师教室发现为辅助,是否存在学生习惯行为不当、是否有礼仪理念等。通过日常生活习惯鉴定,培养学生自觉的行动习惯,将良好的礼仪习惯应用于生活,培养真正有礼貌的优秀学生。最后,职业礼仪水平的审查。考查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社交礼仪规范,比如握手、鞠躬、接送礼仪、职场服务礼仪等。通过礼仪法技能考试综合得分,通过酒店礼仪法的全面审查,加强酒店的礼仪意识,培养酒店礼仪习惯,实现“以礼育人”的培育目标。

(八)开展形式多样的礼仪活动

(1)开展军事化礼仪活动。进行军事化礼仪培训是为了促进学生思想的正能量发展,避免个别酒店行业的不正之风,对学生身心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军事训练包括行为和体力。军事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和身体素质,增强学生对日后就业的抗压能力和耐受力。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的礼仪训练增加了军事化的因素。另一方面,由于酒店行业服务竞争激烈,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抵抗力。另一方面,酒店的工作与房地产、餐饮等工作有关,需要加强学生通过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进行军事化礼仪培训,综合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切实提高就业能力。(2)举办校内礼仪大赛。学校的团委、学生会需要定期组织。以“继承礼仪”为主题,召开校内礼仪大会,让酒店专业学生积极参加,体现酒店专业的礼仪风采。在竞争中,结合传统文化理念,汉服、旗装、京剧服、隈取、毛笔字、水墨画等表现环节,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礼仪学问的问答环节中,比较学生对文明礼仪的掌握程度。作为情景模拟的一环,考查学生对礼仪知识的实际情况发挥力量,增强学生的礼仪技能。作为礼仪体操表演的一环,用于表现各专业学生的礼仪风貌和趣味。通过学校内的礼仪竞赛,提高学生礼仪学习的乐观性,增强学生的礼仪技能,展现出高职院校独特的风貌。

(九)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加强礼仪教育

酒店管理专业本身实践性较强,因此,高职院校在开展该专业礼仪培训教学活动时,可以通过学校企业的合作方式加强礼仪教育。学生对礼仪礼法的训练有了基本的了解后,通过校企的合作进行培训。例如,某高职院校和当地的酒店合作,学生接受一年的礼仪教育后,自己去酒店工作,做实践训练。该学院聘请了酒店内的专业管理人员,为学生进行了操作说明,为学生提供就业方面的指导。校企合作增强学生对实际酒店管理工作的相应经验体会,了解酒店管理的整个工作过程,不仅大大促进学生参与礼仪教育项目的积极性,还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经过长期实践,这种学校企业的合作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礼仪技能,并且在学校企业合作过程中,相关学院还与企业进行沟通,结合企业管理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对课程进行全面创新的设计,保证学生对礼仪训练形成更深刻的了解。真正提高礼仪学问的综合应用性和课程的有用性,为学生的将来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且更是以良好的状态进入企业。此外,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后,企业会要求学生体验不同的岗位,完成实习后,根据学生在不同岗位中的态度进行判定,从根本上加强学生的礼仪修养和礼仪能力。最重要的是,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需要根据企业内部制定的职位视察制度进行实习,以此提升自身的礼仪素养。在实习中积累大量的社会经验,对酒店管理、礼仪印象形成新的认识。

四、总结

酒店管理是一门服务管理的职业,在高职院校中其应用性很强。因此,在高职院校的礼仪培养中,要注意训练是实践相结合,对学生展开教学。礼仪的学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学习内化的过程,因而在学习礼仪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学校的参与,同时需要家庭的配合,在社会中获得实践,不断提升自身的礼仪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张云.高职院校酒店管理课程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基于职业素养视角[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23).

[2]胡娟.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礼仪教育的实施策略探析[J].旅游纵览(下半月),2020(1).

[3]高云胜.加强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礼仪教育的实施策略[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2016(3).

[4]李蕊霞.关于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

作者:李英

礼仪文化酒店企业管理论文 篇2:

浅论酒店管理文化

摘 要:酒店文化是酒店企业存在的灵魂。酒店管理中的礼仪文化包括理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发挥酒店文化的激励作用应该遵循科学性、针对性、普遍性、有效性原则。酒店管理中应当用儒家文化构建酒店的制度文化,用"忠恕"思想实施"以人为本的战略。

关键词:酒店文化;礼仪;激励;传统文化

酒店文化是酒店员工的价值观,酒店精神,经营哲学等一系列渗透在企业活动中的东西,是企业存在的灵魂,酒店文化对于培育酒店人的品质,是一种具有正激励作用的正能量,他通过塑造酒店员工的精神,观念和信念来提高员工的良好心态,从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自觉行为,是一种心态管理,酒店文化的内涵是企业人格化的一种表现,是企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风格

一、酒店管理中的礼仪文化

酒店礼仪文化作为酒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有形的物质载体和无形的服务产品为依托,既给客人带来物质上的满足,也让客人体验精神上的享受。加强酒店礼仪文化研究,有助于提高酒店内部管理效率,有利于提高酒店对外竞争实力。按照文化的性质来划分,酒店礼仪文化包含了三大组成部分,分别是理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

理念文化作为酒店礼仪文化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源泉,指引礼仪行为的发展方向,处在最核心的深层次。制度文化作为酒店礼仪文化发展的保障,规范礼仪行为,处在较外层。礼仪行为是酒店礼仪文化的主体,是礼仪文化最显著、最集中的表现形式,因此处在最外层次。酒店礼仪文化的三大组成部分各自在酒店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酒店礼仪理念作为意识形态上的礼仪文化,能够把酒店礼仪文化其他系统有效的凝聚起来,它既可以指导酒店员工个人的礼仪行为,也可以影响酒店礼仪文化制度的建设。

酒店礼仪理念文化具体表现为酒店对员工以人为本,倡导顾客至上的管理理念,对社会的责任和关爱,以及酒店的规则意识、合作意识、和谐意识、服务意识等。酒店礼仪制度将酒店礼仪理念与酒店礼仪行为有机的连接起来,它既反映了员工的礼仪意识与观念形态,又规范和约束着员工的礼仪行为。从产生的途径上看,酒店礼仪制度是在礼仪理念的指导下形成的,是由抽象的礼仪观念向礼仪行为转化的主要环节。从规范企业行为的角度,酒店礼仪制度对酒店礼仪现象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并成为酒店礼仪行为的指导守则,是礼仪文化规则层面的体现,是礼仪文化的秩序系统,因此,酒店礼仪制度既是保障酒店礼仪行为实施的固定形式,又是塑造礼仪精神理念的主要机制和载体。

酒店礼仪制度文化可以表现为礼仪规范、礼仪培训制度、礼仪监督制度、礼仪奖惩制度等方面。酒店礼仪行为是酒店礼仪文化的主体和重心,无论是深层的酒店礼仪理念文化,还是浅层的酒店礼仪制度文化,最终都体现在礼仪行为上。礼仪理念精神的贯彻,礼仪制度的落实,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改善和提高酒店员工的礼仪行为。礼仪从本质来说,是将"礼"的精神内化于心,外践于行,因此,大多数学者都认为,礼仪行为是礼仪文化最直接最常用的表达方式。

行为文化是酒店礼仪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是酒店文化管理中的重要环节。酒店礼仪行为文化具体表现为员工个人礼仪行为和酒店礼仪活动。员工个人礼仪行为具体体现在仪容、服饰、举止、语言、服务等方面,酒店礼仪活动则具体表现为酒店的工作仪式、酒店的庆典活动、酒店生活惯常活动等方面。

二、实施酒店文化激励作用的原则

良好的酒店文化在酒店的管理经营具有对员工的激励作用。为实现酒店管理激励原则的效果最大化,在实施过程中应遵循一些激励原则。

1、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酒店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应科学,保证激励制度的公平、合理和准确,员工应该具有相对公平的机会去享受激励制度。激励的措施和方法要合理,应与酒店整体的发展协调一致。

2、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是指在制定激励制度时应考虑到酒店管理的特殊性,应针对酒店的实际情况对酒店制定激励原则,只有如此,才能实现激励效果的最大化。

3、普遍性原则

普遍性就是指酒店管理中的激励制度对企业内部员工的普遍适用性#能够对各个阶层和各个部门的员工都具有普适性和广泛性,对酒店每一个员工具有适用性,而非针对酒店中的某一个人或者某一部分人。激励普遍性的评价标准要求评价标准的一致性,概念应趋于一致,不同任务或工作人之间的评价标准和评判等级和奖励应相当。

4、有效性原则

有效性是指企业在激励管理情况中应符合企业情况,便于酒店激励管理制度的实际操作,只有如此,才能够达到企业激励制度的实际效果,体现激励制度的有效目标,这就要求激励制度具有较高的现实性。

三、传统文化在酒店管理中的运用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和酒店经理人的逐步成熟,西方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适应中国现代酒店的发展,尤其是私营酒店的发展更是如此。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酒店就成为酒店投资者目前最迫切解决的问题,决策者应该考虑将中国的传统文化融入酒店的经营管理。

1、用儒家文化构建酒店的制度文化

酒店的管理制度是酒店在管理实践中制定的各种带有强制性的规定或条例。一般来说,酒店的管理制度影响和制约着酒店文化的发展趋势,同时,也促使不同酒店的文化朝着自己的方向发展。目前,国内大多数私营酒店管理结构特征体现为家族化的倾向,通行的做法是基于岗位责任制基础上的制度化管理。但在制度的具体执行中,管理者往往感到情大于法,感到制度管理不如现场的人情管理,更有一些酒店实行"走动式现场管理",更多体现的是管理者的个人魅力,使得酒店的管理制度成了一种形式,而主要管理者却陷于具体的琐事而无暇顾及酒店的战略发展,从而失去竞争的主动性。制度文化既是适应物质文化的固定形式,又是塑造精神文化的主要机制和载体。文化对于酒店既是对制度的引领,又是对制度的保证。孔子认为:好的制度符合兩个特征,一是"仁",二是"义",就是有仁心的人一定是那些广泛的爱人、让人幸福的人。如果酒店的所有员工都处在"仁"的氛围当中,那么这个酒店的员工肯定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所以,酒店的决策者要"居仁怀义",对不同层次的人应采取不同层次的管理,也就是常言所讲分层次管理。普通员工注重的是现实利益的多少,而决策者却不停地向其灌输酒店的理想、长远目标等,员工的积极性势必受挫,在遇到待遇较高的酒店势必会弃你而去。而对于管理人员或者有知识的员工灌输上述思想效果就比较好,如果整天给他们讲的是干多少活,给多少钱,势必会使他们感到前途无望,觉得学无所用。酒店要对自己的文化经常进行检讨,好的文化要发扬,并且要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对于不好的文化,也要通过制度去扭转使酒店的整体文化向好的方向发展。

2、用"忠恕"思想实施"以人为本的战略

酒店的管理要人性化,要实行"以人为本",要尊重员工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那么遇到思想消极、工作懒散、反复教育、多次惩罚都不管用的员工,仍然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显然是绝对不行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其目的是为了酒店的生存和发展。他要求酒店通过人性化的管理,使员工更加勤奋地为酒店工作,并获得更多的奖金或回报。因为任何企业的利益,都来自员工的付出。 因此酒店"以人为本"管理思想体系建立的前提条件是员工的思想是积极向上的。如果片面地强调"以人为本",总害怕管的严了员工不高兴,放纵员工的懒散与不良习惯,那么当顾客"不高兴"时,酒店也就到了濒死的边缘。

参考文献:

[1]王慧淼.浅谈中外酒店管理中的文化差异及解决方法[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5).

[2]李雅翠.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酒店管理中的运用(上)[J].饭店现代化,2008,(7).

[3]游富相.酒店管理文化中的激励机制策略[J].知识经济,2013,(14).

[4]熊锦.酒店管理中的礼仪文化[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0,(3).

作者简介:胡晓(1963.3-),男,国家电网平顶山供电公司工程师,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赵龙(1973.11-),男,国家电网平顶山供电公司经济师,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

作者:胡晓 赵龙

礼仪文化酒店企业管理论文 篇3:

本土酒店内部企业文化基因识别与认同

摘 要:随着企业文化研究的不断发展,酒店企业文化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学者以及企业管理者的重视。在外资酒店大举登陆中国市场的同时,什么样的文化能够为本土酒店企业员工所认同并不断提高酒店自身的综合竞争力,本文以本土酒店为研究对象,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本土酒店企业文化基因识别做了具体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本土酒店 企业文化基因 识别

一、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哈佛大学泰伦斯·迪尔教授和麦肯锡咨询公司顾问艾伦·肯尼迪在长期企业管理研究的基础上,写成《企业文化—企业生存的习俗和礼仪》一书,该书于1981年7月出版后即成为论述企业文化的经典之作。

企业文化深植与组织内部,并在组织内部生长蔓延。关于企业文化的研究,学术界分为动态研究和静态研究两派,前者主要关注企业内部现阶段已有的企业文化对组织有什么样的影响,后者则侧重研究企业文化的形成以及动态发展等问题。

二、企业文化认同与企业文化基因

企业文化认同指的是作为企业一员的个体对企业文化一致性的动机和需要,赞成和认可。企业文化认同的层次有认知层次的企业文化认同、情感层次的企业文化认同以及行为层次的企业文化认同等。

关于企业文化基因的研究,早在1982年就由Nehon和Winter引入到演化经济学的研究中,英国学者查理德·道金斯出版的《Selfish Gene(自私的基因)》以及苏珊·布莱克摩尔的《The Meme Machine(谜米机器)》都有关于对企业基因的初步论述,最先完整提出企业DNA的是美国密歇根大学商学院Tichy Noel M.和Sherman Stratorf教授,上述两位美国学者在1993年完整的提出了企业DNA的概念,他们认为企业作为非自然生物体与生物一样,有着自己的遗传基因,正是遗传基因决定了企业的基本稳定形态和发展,以及变异的种种特征。国内学者诸如赵传海、吴秋林,朱克江对企业文化基因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普遍认为企业文化基因对于企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生物学上认为,带有遗传讯息的DNA片段称为基因,基因支持着生命的基本构造和性能。储存着生命的种族、血型、孕育、生长、凋亡等过程的全部信息。生物体的生、长、衰、病、老、死等一切生命现象都与基因有关。它也是决定生命健康的内在因素。所以,如果基因存在缺陷,那么生物体就难以适应周围环境,最终将被淘汰。企业文化基因也是如此,关于企业文化基因,结合国内外学者已有研究成果,我们可将其定义为:企业中具有遗传功能的能够影响和制约企业文化发展的元素,这些元素综合作用的累积结果形成了企业文化,进而影响、制约甚至决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三、本土酒店企业文化基因识别实证研究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外学者开始了对酒店企业文化的研究,企业界也越来越重视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在本研究中,笔者选取广东佛山X酒店作为研究对象,以此来说明酒店企业文化基因识别以及酒店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作用。改革开放近40年来,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和外资酒店登陆中国市场,中国酒店业先后经过了高速发展—动荡调整—稳固整合等发展阶段。X酒店建立于上世纪90年代初,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本土酒店的发展历程,因此本文选取X酒店作为研究对象。

酒店企业文化从属于企业文化范畴,酒店文化的内涵在实质上是与企业文化相同的,但是,酒店行业因其自身特点,又有一定的独特性,作为服务行业的酒店,其核心内容就是酒店在提供服务性产品时所形成的酒店员工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1.备选基因选择。根据企业文化基因的概念,运用德尔菲技术从人员和公司历史沿革两个方向选取了以下几条路径作为寻找X酒店文化基因的主要维度:

1.1国有公司,X酒店作为一家国有公司,“国有单位”是公司非常重要的文化载体。通过研究,由研究小组运用运用德尔菲技术得出以下文化基因:重组织、较强的规范化运作意识、人文关怀气氛浓、官僚风气浓、比较保守。

1.2旅游开发实体,X酒店位于旅游度假区内,公司主营业务不仅有酒店,还有高尔夫、景区等开发实体单位,这些实体经营单位,既是独立的企业法人,相互之间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由于X酒店位于度假区内,特别关注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因此,由研究小组运用运用德尔菲技术得出以下备选文化基因:注重社会效益、市场意识强、协作意识强。

1.3稳定的管理团队,X酒店属于国有公司,通过对X酒店管理人员摸底分析,发现管理团队的平均年龄大部分都在40岁以上,这些人的责任意识、强烈的事业心在公司文化中明显的体现出来。事业单位领导人的背景给公司决策和经营带入明显的稳健特征,经过研究小组反复论证,利用德尔菲法得出以下备选企业文化基因:事业心强、责任心强、求稳健、创新精神不足。

2.研究设计。根据研究小组利用德尔菲法确定的12项文化基因,笔者对X酒店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主要由4部分组成:(1)受访者的个人资料:年龄、性别、工作部门、职务、工龄等,用以反应不同类别的员工对酒店企业文化的看法;(2)企业价值观;(3)体制性价值观;(4)管理性价值观。

问卷共50题,涵盖了酒店经营和组织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内容,被访者根据自己的认同与理解对每个问题进行打分,认同程度越高,分值就会越高,每题分值设定为1—5分。受访者由研究小组从酒店抽样产生,采取无记名方式。此次调查共收到问卷98份,有效问卷95份。

3.结果。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整理分析,最后确认X酒店文化基因排序如下所示:市场意识强—事业心强—责任心强—人文关怀气氛—注重社会效益—协作意识强—重组织—较强的规范化运作意识—求稳健—官僚风气浓——比较保守——创新精神不足。其中“官僚风气浓”、“比较保守”、“创新精神不足”这三个备选基因因为评价结果在“一般”以下,不能接受为公司的文化基因。

四、结语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下,酒店要想實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符合自己酒店的企业文化,而建立自己酒店的企业文化,首先要对本酒店进行文化测量。企业已有的文化,有些是被酒店员工作认同的,有些则不然,本文通过统计等数学方法,通过定量分析,得出了本土酒店的文化基因。

参考文献:

[1]纳尔逊·温特.经济变迁的演化理论(中译本)》[D].北京: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2]颜爱民.企业文化基因及其识别实证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7[1]:119-124.

[3]朱克江.企业文化对企业基因改变的作用分析及成功实践[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1[5]:156-160.

[4]许彦华.企业文化基因的理论证成研究[J].求是学刊,2013[2]:71-76.

作者简介:王炜(1983—)男。民族:汉。山东淄博人。旅游管理专业讲师。现任佛山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教师。研究方向:酒店经营与管理。陈瑞萍(1978—)女。民族:汉。广东佛山人。旅游管理专业副教授。现任佛山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管理系副主任。研究方向:酒店管理、旅游管理。

作者:王炜 陈瑞萍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林业建设经济功能分析论文下一篇:产后访视社区护理医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