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教法分析论文

2022-04-26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化学教学教法分析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初高中化学教学教法的有效衔接能对初高中生学习化学知识产生针对性影响,有助于引导学生实现从初中化学学习向着高中化学学习过渡,促进教学质量得到显著的增强。本文将初高中化学教学教法的衔接作为研究对象,从不同的角度针对有效衔接的措施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学生从初中向着高中过渡,增强学习效果提供良好的支持。

化学教学教法分析论文 篇1:

化学课堂教法与学法优化同步探究

摘 要:结合初中化学教学中教法与学法实践,论述了化学教法与学法优化同步的重要性及优化同步教法与学法的有效策略,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法;学法;同步优化;换位思考

教学是双向的交流活动,教师与学生在此过程中需要顺利完成知识的转移。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中心论”为指导,课堂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造成了教法与学法相脱节。新课程改革中,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教法要适应学法的需要,要求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起来,进行优化,实现教法与学法的统一。

一、化学教法与学法优化同步的重要性

化学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和逻辑性的学科,是初中阶段学习的重要课程。在新课程改革中,对于化学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化学教学中,利用好课堂这一教学主阵地,转变教师教学指导思想,更新教学方法和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果,优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教法和学法是教学过程的表现形式,教法对学法具有指导性,教法是学法的基础,学法是教法实现的工具。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往往过于强调教法,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对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较为忽视,不重视对学法的指导,不能协调好教法和学法。化学知识枯燥难懂,理论较为抽象,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教师要充分结合教学实际,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基础上,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二、优化同步教法与学法的有效策略

1. 换位思考备课,奠定良好课堂教学基础

课堂教学中要把教法与学法有效融合到一起并进行优化,需要教师换位思考进行备课。(1)教师要做好备课工作。教师的备课工作,如同舞台表演需要提前拟好剧本,分配好角色。在新课程改革要求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发展了极大的变化,因此,需要教师在备课环节也要进行相应的变革和尝试。实验基本操作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如何安排实验,怎样摆放实验器材都是备课需要考虑的内容。例如,学习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时,教师在备课时要换位思考,注重引导学生从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和现象出发,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建立有关物质变化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亲身体验,初步掌握一些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不能单纯由教师演示讲解。此外,备课还应该备学生、备学情,把学生学习的综合情况尽可能考虑到教学之中。要多从“如果我是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法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确保学生的学法可以跟上教学节奏,课后要反思教法是否符合学生的学法。(2)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有效预习。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可以逐渐培养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初中阶段学生认知水平能力有限,对化学理论的理解会感到非常吃力,通过课前预习可以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带着问题学习,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教学过程中教师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化学式与化合价”时,化合价的正价和负价的知识点学生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如氯化氢(HCl)、硫化氢(H2S)、氨气(NH3)、甲烷(CH4)这几个化学式的书写,学生对正价和负价的理解会出现误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重点解析,这样学生在上课时就会对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重点学习。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奠定了良好课堂教学基础,实现了教法与学法的统一。

2. 灵活多变运用教法,适应学法的需要

有很多学生在刚刚接触化学之后会认为:化学这门课程的学习跟英语一样,需要死记硬背,给人枯燥乏味的感觉。这就表明了学生在对化学课程特点的理解和学习方法上存在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调整教法,加强学习方法指导,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知识。教师灵活多变地调整教法,学生很快就能找到正确的学习化学知识的“钥匙”,建立起学习化学的兴趣。

要实现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优化教法与学法的组合,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遵循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教学:创设环境、导入新课、科学实验、归纳总结、巩固实践、应用知识。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灵活地穿插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例如,在教学“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时,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根据前面的知识设计一个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在实验中教师将实验的装置与“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发生装置进行比较,让学生自己归纳装置的异同,比较优缺点,以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归纳能力,并在比较中得出实验的操作步骤。在实验结束时,也可以与“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方程式比较,归纳碳的还原性。在学习“物质构成的奥秘”中的“原子的构成”时,如果只是简单地进行口头讲解,学生不容易理解这些知识。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播放视频——带正电荷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中大多数的α粒子能顺畅地穿透金箔;少数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线,发生偏转;极少部分粒子遇到了坚硬的不可穿透的质点,反弹回来。然后教师帮助学生思考总结出:在原子中有一个原子核,它的体积与原子比较小很多。这样灵活多变的教法,就使化学这门学科变得有趣多了。

3. 加强学法指导,促进教法与学法的衔接

学生学习化学过程中很难自己总结出较为完善的学习方法,因此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课堂教学。教师要教会学生善于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习和认识一种新的物质时,要鼓励学生不仅要学习其化学性质,还要了解其用途,并学会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劲头十足。而且在不断的思考过程中,学生通过努力解决问题,获得满足感,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有人用煤火取暖容易发生煤气中毒,中毒的原理是什么?在试管中加入新鲜鸡血(加入抗凝血剂),然后通入一氧化碳气体,观察血液颜色的变化(或者借助多媒体演示此实验)。最后学生总结出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会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

要学习好化学,还需要进行适当的记忆。初中化学需要重点记忆的知识包括常见元素符号、化合价、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如果要求学生只是机械记忆,效率和效果都不理想。这些内容都是学习化学知识的基础,学生如果不能牢固掌握,就很难跟上课堂教学节奏,造成教法与学法相脱节。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其归纳记忆诀窍和记忆方法,增加知识的趣味性。如学习“化学式与化合价”时,学生需要记忆一些常见元素和根的化合价,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总结口诀:一价请驴脚拿银(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羊盖美背心(二价氧钙镁钡锌)……教学金属活动顺序表时,可以这样启发学生记忆:“嫁给那美女,身体细纤轻,统共一百斤”(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教学“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时,教师可以采用比喻记忆法,把一氧化碳气体的通入和撤出,比喻为“早出,晚归”,把酒精灯的点燃和熄灭,比喻为“迟到,早退”。记忆口诀可以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把陌生的东西熟悉化。通过这些通俗易懂的口诀,学生可以快速“简单记忆”,既增加了知识的趣味性,同时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加强学法的指导,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课堂教学,有效促进教法与学法的衔接。

三、结束语

化学教学课程改革只有适应新课程标准和新教学理念的要求,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这就要求广大教师要积极更新观念、转变教学行为、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从而更好地让教法与学法优化同步。同时,在对教法和学法进行优化同步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灵活多变运用教法,加强学法指导,实现教法与学法的统一,以收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江家发,杨浩文.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教学设计[J].中国教育学刊,2005(08).

[2]李翠芬.化学新课程教法与学法的初探[J].陕西教育,2009(02).

[3]赵志军.谈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6(14).

作者:黄树强

化学教学教法分析论文 篇2:

初探初、高中化学教学教法的衔接

【摘要】初高中化学教学教法的有效衔接能对初高中生学习化学知识产生针对性影响,有助于引导学生实现从初中化学学习向着高中化学学习过渡,促进教学质量得到显著的增强。本文将初高中化学教学教法的衔接作为研究对象,从不同的角度针对有效衔接的措施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学生从初中向着高中过渡,增强学习效果提供良好的支持。

【关键词】化学教学   教学衔接   初高中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只有教师能把握化学衔接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实施化学教学指导,才能引导学生提高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能力,确保学生在化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中循序渐进增强学习综合效果。由此进行分析,针对初高中化学教学教法衔接进行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进行深层次探索。

一、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的重要性

初高中化学教学知识点存在较大的差异,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的过程中往往会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造成学生无法适应高中化学学习,学习效果不够理想。而有效实施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对教学教法的衔接进行系统的探究,能帮助学生找准学习的要点,使学生对初高中化学知识体系之间的联系形成深入系统的认识,能借助初中化学知识的强化学习为高中化学学习提供重要的辅助,促进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得到培养,从而循序渐进提升初高中化学教学活动的综合效果。因此要正确定位初高中化学教学教法衔接教学的重要价值和作用,从不同的角度针对化学教学教法的衔接进行分析,争取为学生提供针对性教学指导,实现预期化学教学目标。

二、初高中化学教学教法衔接的措施

在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中,教师要对教学教法的有效衔接进行准确的定位,从多角度对学生实施针对性指导,确保能帮助学生找准学习方向,能主动针对化学知识的实践应用进行探究,循序渐进增强教学组织活动的效果。

(一)加强课堂控制,优化教学节奏

在初高中化学教学教法衔接方面,化学教师应该明确认识到教法的有效衔接与教学活动中教师对课堂节奏的控制效果存在紧密的联系,只有教师能对课堂教学节奏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对学生实施针对性指导,才能突初高中化学知识教学的综合效果,为学生有效对化学知识进行学习和探究创造条件。

如针对“氧化还原反应”方面知识内容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认识到这部分知识是高中化学的重点,也是初中化学知识的延伸,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放慢教学节奏,引导学生从初高中知识衔接的角度针对氧化还原反应方面的知识内容进行学习,在回顾初中阶段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的基础上,用化合价升降方面的知识点对化学反应进行分析,探索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帮助学生加深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循序渐进提高化学知识的综合学习效果。如此教师通过对化学教学节奏进行有效的控制,就能优化化学教学教法衔接的效果,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能力也会明显增强。

(二)促进内容衔接,增强教学连贯性

在初高中化学教学教法衔接中,有效的内容衔接是基础性工作,只有保障初高中化学教学内容的连贯性,才能对学生实施积极有效的教学指导,突出初高中化学教学活动的综合效果,切实保障学生在初高中化学学习方面获得良好的学习感受和学习体验,彰显初高中化学教学教法衔接价值。

例如对于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规律知识点开展教学活动,在化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有意识的从初高中知识衔接角度针对知识内容进行分析,先组织学生对初中阶段的化学知识进行探索,对酸碱盐方面的化学反应形成形象化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导入高中阶段的新知识,引导学生共同对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规律进行探究,从深层次上学习和理解这方面的知识内容,能循序渐进突出初高中化学知识衔接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针对化学知识进行多元化的探索创造良好的教学组织条件。在此过程中,教师从知识衔接的角度对学生实施教育引导,还能确保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探索形成深层次感知,为学生对化学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做出积极有效的引导,帮助学生实现预期化学教学活动的整体目标。

(三)联系学生实际,尊重学生认知规律

初高中化学教学教法衔接方面较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只有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对学生实施针对性指导,才能切实突出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从多角度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创造便利。

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对《氯气》方面知识内容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就可以尝试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完成对情境的创设,然后尊重学生认知规律的变化,从氯气的性质、氯气的主要应用角度引导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初步分析,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内容后教师从氯气化学实验方面的内容入手组织学生参与学习实践训练,引导学生针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更加全面系统的研究,能对教学效果进行优化,有助于发挥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的作用,增强教学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好的学习方法是金钥匙,能打开成功的大门。初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教法的有效衔接,指导学生掌握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主动针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进行探究,从而提高化学知识的综合学习效果,为学生未来针对化学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系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何金火.基于初高中銜接的高中化学导入教学策略探究[J].当代教研论丛,2020(04):83-84.

[2]贾翠莲.基于人教版教材的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策略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20(04):85.

[3]李盎然,路永兰.浅谈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0(13):187.

[4]任利.浅析新高考背景下初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衔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9(20):1-2.

作者:林永生

化学教学教法分析论文 篇3:

化学教学中优化教法与学法的实践与探究

埃德加•富尔指出:“未来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我们在中学化学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教法的研究,更要注重学法的探讨。因为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而学习效率的高低、成绩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否正确、科学。

一 在化学教学中实施优化教法和学法的认识

1.教育思想上的认识

(1)端正教学观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提到“教学”,一些人往往片面理解为“授课”,出现重“教”轻“学”的思想,这显然是不对的。应该正确处理“教”与“学”的相互关系,把学法指导提到应有的高度。

(2)学法指导是使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与主体两个方面统一起来的最有力的协调体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那么怎样才能使主导与主体统一于教与学的活动之中呢?这就需要通过学法指导去完成。教师的主导作用最成功的体现就是学法的指导,而学法指导的结果,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要树立教法服务于学法的观念

欲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使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使他们自觉主动地、创造性地去掌握知识,求得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了解学生、研究学法的基础上去研究教法,使教师的教更有效地服务于学生的学。

2.必须优化师生关系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教学总是包含着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并渗透于教学的全过程中,因此教师须感情投入,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学相长,离不开融洽的感情基础。在亲切、热爱、和睦的气氛中,学生的心态会轻松愉悦,思维之门为之大开,感知效应为之大增。师生互尊,情感共鸣,推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作为任课教师应经常深入学生,课余时间可和学生交谈,既可了解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疑难处,也可以谈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学生会对教师产生亲切感和信任感。只有真诚相待,才能叩开心扉,拨动心弦,乐于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并随之带来学习上的奋起。

二 优化教法和学法的实践

教法和学法,各有各的特点和规律,各以对方存在为前提,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而教师就是要创造条件,在转化过程中实现教法和学法的优化。(1)学法转化为教法,实现教法的优化。就是把学生应掌握的科学的学习方法转化为教法,使教师的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从而实现教法的最优化。也就是教师在优选教学方法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会学生规律性的学习方法。(2)教法转化为学法,实现学法的优化。教法转化为学法,就是把教师优化的教学方法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方法沿着正确的轨道进行,从而实现学法的优化。

1.备课时,设计学法

备课时,从教材的实际出发,抓住疑难点,在考虑教法的同时,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已有的知识水平,设计教案,以提高课堂的学习效果,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不同的教学内容,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教师在教法处理上往往要选择不同的形式,同时也要考虑在这样的教法下,学生怎样才能提高课堂学习效果,这必须要设计具体的学法。比如在“氢氧化钠的性质”的教学中,单凭教材这样的平铺直叙,学生既感到“枯燥乏味”,又觉得“难以记忆”。为此,本人在教学中将其设计成“随堂实验探索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1)氢氧化钠固体暴露在空气里;(2)把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入少量的水中溶解,同时用手摸容器外壁;(3)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滴在纸上;(4)取上述少量溶液进行稀释,用手蘸取少量揉一揉,迅速用水冲洗。最后由学生叙述实验现象,思考、讨论并推理出性质,再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学生会感到亲切。

在上述(2)余下的溶液中滴酚酞试液,然后通人二氧化碳气体(可以用嘴吹,但要非常小心),停止通气体,把所得溶液分成两份:一份溶液中滴加盐酸;另一份中加入适量的澄清的石灰水。当学生感受了新奇的“刺激”,鲜明的现象后,自然触发急切的求知欲,通过回忆、讨论、推理,最后经过综合归纳得出结论。因通过学生自己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而获取的知识是生动有趣的,所以这样的教学既可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培养了能力。

2.上课时,指导学法

学生学习方法的形成,一个主要渠道是受教师的影响,教师的教法往往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传道授业”、“授人以鱼”,更要“教给学法”、“授之以渔”,有目的地示范引导。

(1)指导实验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活跃课堂气氛。还能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第一,指导学生观察实验,培养观察能力。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和开端。对于化学反应的观察,首先要明确观察的目的。其次要告诉学生观察的顺序,一般是按“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次序进行,包括反应物的性状、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反应后生成物的性状。再次引导学生把思维与观察结合起来。观察到的现象是感性的材料,只有通过思维活动才能把握现象的本质。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回答下列问题:①为何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②为何要先通一会儿氢气再给试管加热?③反应结束后为何要在氢气流保护下冷却?这样使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那么学生在观察中随意成分就会减少,观察的选择性就大,则观察的效果就越好。还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形成自觉进行观察的习惯。

第二,指导学生实验操作,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实验操作主要包括:仪器选择、药品取用、操作先后、注意事项等。教师演示实验要注意操作的规范化,以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学生实验中指点操作的规范化,以强化操作技能。在课堂上,请学生上讲台演示实验,台下同学督促,达到巩固操作技能。

(2)指导学生科学记忆

记忆是进行学习、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必要条件。化学知识点多面广,如不掌握知识的内在规律和应用科学的记忆方法,所学知识容易遗忘。因此,在教学中及时总结并指导学生记忆是十分必要的。科学记忆主要有以下几种:①理解记忆。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理解的基础上,找出关键字、词、句,用符号标出,仔细研读,加以理解并记忆。如电解质概念要抓住:水溶液或熔融状态——能导电——化合物。②对比记忆。对于相近或相对的概念,归类对比,找出它们的共性和个性,从而达到记忆。如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酸与碱等概念进行比较记忆,使记忆更加牢固扎实。③顺序记忆。按照一定的操作顺序或知识的先后顺序记忆。如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操作过程可按顺序归纳为“先通氢,后加热;黑变红停加热,再停通氢”。④口诀记忆。教师把一些重要知识编成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如过滤操作为“一贴二低三靠”;把取用固体试剂归纳为“固体用镊夹,不能用手抓,送往试管口,倾斜往下滑”。

(3)指导学生解题

习题训练是化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巩固知识、转化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应研究教法,有效地指导学生掌握解题技巧。教师要精选例题,在课堂上重点剖析,举一反三,教会学生分析题意,抓住本质,洞察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学会三步走:①认真审题,细致观察。审题时应学会三种信息处理能力,即:对与习惯表达不一致的或不够直观形象的已知信息的等效转换能力,对解题起关键作用的隐含信息的挖掘加工能力及与解题无关的干扰信息的摒弃排除能力,以提高审题的效率。②认真分析题意,学会从条件到问题和问题到条件的正、逆两种分析方法,明确解题过程和所涉及的知识点、公式、规律等,逐步提高分析问题的灵活性。③反思解题过程,向自己提出:解题结果是否正确?能验证吗?如何验证?本题还可怎样解?哪种方法较合理简便?从而使学生逐步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增强其思维的辩证性和创造性。

3.辅导时,指点学法

教法是有规律可循的,学法也是有其规律可循约。本人认为,除了教师课堂上的讲授示范外,教师还应注意在课后辅导时,从学法上给予指导和点拨。

(1)课外指导

一要指点学生怎样去预习教材和阅读课外读物,教学生列内容提纲是培养自学能力的较好方法,关键要持之以恒,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做到看书与思考相结合,看书与质疑相结合。二要给学生留思考题,埋下伏笔。把教材中重要和关键部分提炼成问题,引起学生进一步的思索和争论,促成学生认识的深化。

(2)个别指导

教无定法,学也无定法,不同的学生,他们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并不相同,因此,指导学法不能搞一刀切,而应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因势利导,进行个别指导,使其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总之,以学法定教法,以教法导学法,使两者有机结合,相辅相成才能相互促进。在教学中,一方面要端正教学思想,坚持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重视教法为学法指导服务,寓学法指导于教学思路中。坚持教法与学法的优化,指导学生由学会到会学。

作者:钱志平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体育局科学发展观论文下一篇:电费账务企业营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