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作品的艺术风格论文

2022-04-23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钢琴作品的艺术风格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门德尔松钢琴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不仅富有古典美,还蕴含着浪漫主义的思想。本文从门德尔松的艺术生平进行切入,并且观察门德尔松钢琴作品的各阶段性特征,通过探索门德尔松钢琴作品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思想,加深对于门德尔松钢琴作品的理解。门德尔松钢琴作品,在钢琴演奏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门德尔松一生创造了150余首钢琴作品,但是发表的仅为70首。

钢琴作品的艺术风格论文 篇1:

门德尔松钢琴作品的艺术风格与创作思想探究

【摘要】门德尔松是19世纪上半叶的音乐家,其音乐作品曾一度作为新教国家的经典,被广为传颂本文以门德尔松的钢琴作品为研究对象,就门德尔松的风格特性作出分析,突出了门德尔松的艺术风格,表述门德尔松的创作思想,望读者能够对门德尔松的音乐有一个全面、客观地认识,并为更好地进行学习和演奏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门德尔松;钢琴作品;艺术风格;创作思想

与其他19世纪上半叶的音乐家不同,门德尔松音乐作品有二个特性:一是古典与浪漫的结合特性;二是音乐语言具有明确性;二是音乐理念具有民族性和公众性。

一、钢琴作品时期分类

(一)早期钢琴作品

第一,受巴赫、海顿和克列门蒂影响的钢琴作品,这些作品主要出现在19世纪20年代初,主要是一些大多数没有变好的奏鸣曲、变奏曲、赋格曲、幻想曲以及练习曲,如,《D大调主题与变奏》中的八小节的对称主题便是借鉴了海顿的作品,而变奏曲中卡门手法的运用则是借鉴巴赫的音乐作品。第二,受贝多芬、韦伯、胡梅尔和莫舍赖斯影响的钢琴作品,如《降e小调随想曲》,这些作品出现在1824年后,基本是小型钢琴体裁;第二,有独创性的《E大调奏鸣曲》P0.6和《随想回旋曲》P0.14,这是早期门德尔松钢琴作品中最具创作型的作品。

(二)成熟时期的钢琴作品

这个时期是门德尔松创作的一个转折点,门德尔松结束了他的学生生涯,开始在国内外游历,广泛与各地社会接触,这期间,对他的艺术思想的启发、音乐作品的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其中,《无词歌》便是这一期问创作出来的。1832年,门德尔松的生活和事业上遭遇到了一系列的危机,使门德尔松的音乐表达出强烈的情绪与悲剧性的矛盾,有别于早期童话般的、欢快的音乐风格。一是对复调音乐的严格运用,并发展成一种比较有个人特点的音乐语言;二是,他对音乐的体裁、和声、演奏技巧等方面展开了新的尝试。

二、风格特性之古典与浪漫的结合

(一)具有继承性和独立性的音乐创作思想

门德尔松音乐风格所表现出的古典与浪漫结合的特性,根源在于门德尔松音乐创作思想的继承性和独立性。他认为艺术的创新没有新的道路,新的道路都是有根源的,就算贝多芬也会参照传统的东西。这些见解在他的音乐作品中表现为对古典艺术传统得坚持和传承,很多音乐评论家批评他说传统和保守的,其实,他的音乐作品不缺乏原创性,不是一味的对古典主义进行模仿和抄袭。

(二)创作题材和题材

门德尔松的音乐选用的体裁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参照古典音乐体裁,如奏鸣曲、协奏曲、变奏曲等;另一类是他开创的新的体裁。在题材方面,他采用古典主义和浪漫风格的题材。他的浪漫主义题材中,主题多为“幻想”和“大自然”,表现出他那种幻想与现实、理想与自然、大干世界与内心融为一体的情调。

(三)创作手法

门德尔松的创作手法表现出他对同时代浪漫主义大师的学习和发展,在演奏技巧上表现出继承和发展性,他的作品不仪保留了古典传统的演奏技巧还展现出对新技巧的发展。像变奏曲、奏鸣曲等大型作品,他在借鉴贝多芬的创作手法的同时又对主题进行挖掘,在组织材料方面展现出独特的才能。

三、音乐语言具有明确性

(一)音乐形式和创作手法

门德尔松精炼完美的音乐形式,简洁朴素的创作手法,是他理性音乐创作思维的具体表现。他出于对精炼完美趋势结构的要求对协奏曲结构进行了一些重大改革,他对凝练简洁的篇幅的偏爱使他发白内心的喜爱钢琴小品,如《无歌词》巾一首首凝练精致的小品,用清晰的歌唱性旋律、凝练细腻的伴奏声部表达出真挚淳朴的感情和深厚的生活风格。

(二)音乐情感内涵

门德尔松认为在音乐巾必须有感情上的具体性,音乐比语言更能传达微妙情感,所以,他常用音乐来代替文字表达他的情感状况。如他在给编辑的信件巾,用音乐来代替自己的心情,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绘画理念与音乐创作

门德尔松具有绘画艺术的天赋,是当时著名的绘画作曲家之一,对绘画的喜爱程度仪次于音乐,他的绘画对其音乐创作产生了非常的重要影响,“如画”是他的一部分音乐作品的典型特征。他在创作音乐过过程中,首先在脑海中形成画面并保存为意向,然后用音乐进行表达,他对清晰和连贯性的重视、舍弃复杂的发展等内容都可以用绘画的角度解释。

四、创作理念具有民族性和公众性

(一)时代要求

门德尔松正处于艺术走出王侯宫廷和富有艺术鉴赏家的府邸,走向市民阶层的时代,19世纪上半叶舞台音乐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形成了一种炫丽的舞台沙龙风格,他的家庭每星期均有表演使他能够接触到当时的文化名流,有助于他精神和创作两方面的成熟。

(二)音乐创作理念及其所作努力

他的作品与当时炫技的演奏风格不同,他有意识地将自己的音乐与浅薄的演奏技艺对立。但是他不想在自己和听众之问横亘着一种距离感,而是希望音乐成为感情交流的前奏。一是,他通过对浪漫主义抒情小品的改造,为听众制定出一种欣赏标准;二是,他坚持用传统的、能够被听众理解和接受的体裁创作。

五、结束语

门德尔松在保持德国音乐古典传统的同时,又与浪漫主义结合,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和在音乐形式及细节方面创新的个性。他的创作理念和风格特性离不开民族性和公众性,他在公众意识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寻找适合当代口味的标准,通过音乐来加深时代信仰。

作者:雷寞

钢琴作品的艺术风格论文 篇2:

门德尔松钢琴作品的艺术风格及创作思想分析

门德尔松钢琴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不仅富有古典美,还蕴含着浪漫主义的思想。本文从门德尔松的艺术生平进行切入,并且观察门德尔松钢琴作品的各阶段性特征,通过探索门德尔松钢琴作品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思想,加深对于门德尔松钢琴作品的理解。

门德尔松钢琴作品,在钢琴演奏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门德尔松一生创造了150余首钢琴作品,但是发表的仅为70首。门德尔松的钢琴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也终于摆脱了历史的偏见,获得了人们的肯定。

一、门德尔松的艺术生平

1809年,门德尔松出生于德国汉堡,具有显贵的出身,而且生活优渥。门德尔松是一位伟大的钢琴家、作曲家、指挥家,从小为音乐痴狂,是一位天生的音乐家。在年少成名后,门德尔松没有停下进取的脚步,陆续与诗人海涅、音乐家韦伯、洪美尔等建立友情,并且深受贝多芬、莫扎特的影响,创作了《将e小调随想曲》等作品。自1829年起,门德尔松开始在欧洲进行巡演,风格逐渐走向成熟,他创造了《无词歌》等作品。1832年,门德尔松的人生出现重大转折,事业、生活受到双重打击,作品开始带入悲情色彩,与之前的作曲风格形成鲜明对比,演奏技巧和音乐体裁也出现新的突破。1832年,门德尔松担任了8年的莱比锡布业会堂管弦乐团指挥。1847年,门德尔松由于伤感姐姐芬妮的去世,也于同年病逝。

与其他音乐家生前潦倒死后辉煌不同,门德尔松有一个优渥的生活环境和一份稳定的工作,社会地位也很高。但是,19世纪中叶,受到政治的影响,排犹主义让门德尔松的音乐受到不公正对待;19世纪末,门德尔松的音乐被夸大了蕴含的浪漫主义,曲解了门德尔松的作品含义;到了20世纪初,门德尔松的作品被认为低俗,从剧目中消失;二战时期,纳粹德国将门德尔松的作品封杀。门德尔松的作品可谓命途多舛。在二战结束后,人们才开始正视门德尔松的钢琴作品。

二、门德尔松钢琴作品的各阶段性特征

(一)早期作品

创作早期,门德尔松受到巴顿、克列门蒂的影响,作品大多欢快明朗,类型包括奏鸣曲、变奏曲、幻想曲等,而且这些作品没有编号。此时,门德尔松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演奏风格,受到教师传统教育的影响较大,大多采取巴顿、克列门蒂的作品模式,多为大型体裁。例如,门德尔松作品中的变奏部分运用了卡农的手法,体现了门德尔松对拔河作品的研究与见解。1824年,随着个人的逐渐成熟,门德尔松开始受到莫扎特和贝多芬的影响,扩大了他的音乐视野,创作的《随想回旋曲》更是流露出青春与活力,成为门德尔松早期的代表作,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

(二)后期作品

随着创作和演奏风格的成熟,加上社会的历练和打击,在经历了欧洲巡演和打击挫折后,门德尔松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其中,门德尔松在旅行中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如《#f小调幻想曲》《3首随想曲》等,随着亲友的相继离世,他没有得到柏林合唱协会的领导职位,门德尔松事业和生活开始出现挫折。在激动和悲情色彩的影响下,门德尔松的作品改变了欢快舒畅的风格。例如,《严肃变奏曲》抒发了门德尔松的强烈情感,作品风格成型,让门德尔松在音乐体裁、和声、演奏技巧上实现了突破。

三、门德尔松钢琴作品的艺术风格

(一)古典与浪漫的二重性,崇尚自然

门德尔松的钢琴作品不仅有古典主义的理性与严谨,还蕴含浪漫主义的幻想与抒情要素。门德尔松的奏鸣曲和赋格曲在古典主义下依然含有浪漫主义的抒情要素。透过《幻想大波兰曲》和《e小调小夜曲》,人们可以窥见门德尔松的古典与浪漫。同时,门德尔松的作品蕴含着大自然的气息,人们能通过音乐感受到自然的美妙与澄净。例如,《仲夏夜之曲》通过意境结合的表现手法,反映了门德尔松的积极开朗与乐观向上。

(二)创作题材与体裁的二重性,提倡学习与创作

在钢琴音乐中,门德尔松会选取古典音乐的体裁进行创作,同时又有反常规的表现,将浪漫主义发挥到淋漓尽致,并制作了“无词歌”等形式体裁,摆脱了老旧音乐思维的约束。门德尔松大胆地取消了传统协奏曲的双呈示部,并且取消了再现部后的炫技环节,这种音乐体裁得到了音乐家的沿用。门德尔松的题材选取,也包含了古典主义和浪漫风格。古典主义有《严肃变奏曲》,减少了华而不实的技艺性,维持了贝多芬的严肃态度。同时,门德尔松的《随想回旋曲》又减少了奇幻的元素,将亲近自然的思想展露无遗,充斥着生活中的美好与光明。

(三)创作手法的二重性

门德尔松的创作手法首先受到学校的影响,之后是巴赫、克列门特和身边的朋友,再之后是贝多芬和莫扎特。门德尔松受到环境和其他音乐家、哲学家的影响,最终形成了自己的个人风格。门德尔松的钢琴曲在旋律和不同声部的联系中存在丰富的复调思维,将浪漫主义融入了古典题材中,典型的是《降e大调赋格》,主旋律为《马太受难曲》的一节经过句,创作手法自由奔放。门德尔松的大型作品借鉴了贝多芬的创作手法,演奏技巧具备继承和发展性,并推进了音乐的发展进步。

四、门德尔松钢琴作品的创作思想

(一)继承性

门德尔松认为音乐是没有新路的,艺术的基本原则不会改变,所有的新式音乐都有根源。门德尔松在继承性上是保守的,认为音乐需要有所参照,不能独立存在。即便是贝多芬也要参考莫扎特的作品,如贝多芬的第一奏鸣曲与莫扎特的创作晚期的奏鸣曲。门德尔松认为自己没有开辟新路,只是创作思想不同而已。

(二)独立性

在继承前人作品的同时,门德尔松也關注作品的独立性。门德尔松认为作品不能单纯地抄袭和模仿,需要有自己的思想和风格,并且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对歌曲的驾驭能力,选取符合自身特点的创作手法。同时,需要坚持自己的音乐道路,不要因为他人的不理解,就对自己的作品产生质疑,乃至放弃音乐道路走向平庸。

(三)明晰性

门德尔松的作品存在一种平衡,不是信念与情绪上的明晰,而是组织和头脑上的明晰。门德尔松的乐曲风格朴素简洁,音乐干净清澈。例如,《g小调钢琴协奏曲》充分表现出曲式明晰的特点,并且表现出音乐中无忧无虑、积极向上的情绪。在《无词歌》中,这一特点表现得尤为明显。

五、结语

门德尔松的钢琴作品意义深远,时至今日依然产生着深远的影响。门德尔松的作品诠释了对于美的追求,提倡心灵、灵魂上的交流,具有教化的效果。门德尔松的钢琴作品没有等级之分,提倡人人平等,崇尚自然,反映了当时的大众心理特点。同时,门德尔松的作品能让人观察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让音乐变得纯粹,提升了音乐家的艺术与人格高度。

作者:冯健

钢琴作品的艺术风格论文 篇3:

拉威尔钢琴作品艺术风格的分析和探源

摘要 莫里斯·拉威尔是欧洲浪漫主义后期一位杰出的大师,尤其以创作钢琴作品见长。其作品充分吸收了浪漫主义和印象主义等多重音乐风格的精华,同时又融入了自己个性的特色和理念,使作品呈现出别样的审美风格。本文对拉威尔钢琴作品的艺术风格进行了总结,并且就这种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关键词:莫里斯·拉威尔 钢琴作品 艺术风格 分析和探源

一 拉威尔其人

莫里斯·拉威尔,1875年出生于法国西部小城西布恩。7岁开始学习钢琴,并表现出一定的艺术天赋。14岁的时候,考入了法国巴黎音乐学院的钢琴预科班,并且学习十分认真刻苦。当他发现自己同学的演奏技术要高出自己很多的时候,他发誓一定要迎头赶上,并且最终收获了高超的钢琴演奏技艺。在钢琴学习的同时,拉威尔对作曲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曾经尝试创作出了《古风小步舞曲》、《百闻的景色》等,可谓牛刀小试。1897年,拉威尔正式学习作曲,并且孜孜不倦地参加各种形式的音乐比赛,几年中,他一直想要问鼎著名的罗马大奖,但是因为多种原因,却始终没能如愿,但是其在准备比赛期间所创作的很多作品,都受到了普遍的好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对拉威尔的影响极大,他在战争中看到了人性的无情和残酷,特别是母亲去世之后,他的健康急剧恶化,但是仍然坚持创作出了《库泊兰之墓》、《大圆舞曲》等作品。1932年,拉威尔不幸遭遇车祸,丧失了工作能力,1937年病逝于法国,享年62岁。作为生活在世纪之交的伟大作曲家,其钢琴作品呈现出了鲜明的艺术风格,使他在乐坛上独树一帜。

二 拉威尔钢琴创作的艺术风格

1 自然和机械的结合

拉威尔早在青年时期就对德彪西十分推崇,并且在创作中受到了德彪西很大的影响。所以他和德彪西一样,也喜欢在作品中对大自然和客观事物进行描绘。例如,《水之嬉戏》中,就将喷泉、瀑布和小溪描绘得淋漓尽致。还有《哈巴涅拉舞曲》中的西班牙景色,《滑稽小夜曲》中唯美的夜景等。或者说拉威尔的钢琴创作,和生活结合得十分紧密,生活中各种常见的情景,都能够在作品中得到充分的展现,也体现出了年轻时期拉威尔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但是与德彪西不同的是,德彪西对景物和景色的描写,往往都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类似于中国传统艺术创作中的“托物言志”,但是拉威尔的音乐则是一种纯粹的模仿和表现,几乎看不出情感的色彩,更像是一个写实画家,对所见到的事物进行精心的描摹。例如,德彪西的《水中倒影》和拉威尔的《水中嬉戏》,都是描写水的作品,德彪西并没有予以直接的描绘,而是从光和色的角度进入,来达到对水的感悟和体验。但是拉威尔却是实实在在描写水,包含风平浪静、汹涌澎湃、浪花四溅等多种形态的水。拉威尔更像是一个严谨的机械师一样,把每一个零件,每一个步骤都精心设计,反复推敲,这种形式上的严谨性,甚至超过了古典主义时期的作品。如《古风小步舞曲》中,呈示部突然出现了十六分音符,使之前连贯的旋律骤然被打断,整个乐曲有了一种机械之感,像是人为操纵着乐曲的进行,既有对自然真实的描绘,也有对机械感的鲜明追求,这是拉威尔钢琴作品中鲜明的特征。

2 真实和伪装的交织

拉威尔被当时的评论家称为“伪装者”,然而这并不是一个贬义的称呼,反而是对其精湛创作技法的体现。因为他善于在作品中掩饰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一方面,就像是前文中提到的,在对自然景物的描摹中,他几乎从来都不掺杂自己的情感,而是纯粹的描绘。不是像其他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一样,善于在作品中表现自己的情感。另一方面,他还经常对别人的作品进行模仿,让观众误以为自己和被模仿的作品,有着相同的情感基调,从而掩饰住了自己的真实想法。例如,《滑稽小夜曲》和《帕凡舞曲》,模仿了夏布里埃常用的创作手法,《水之嬉戏》则能明显的看到李斯特的影子,同时也在题材上效仿了德彪西,这种模仿使人们看不透拉威尔真实的创作个性。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再仿真的面具,也难以遮住一个音乐家的真情流露,因为音乐本身就是一门充满情感的艺术。例如,《水之嬉戏》中描写到的喷泉、《钟声》中的玩具钟、《哈巴涅拉舞曲》中那些可以自动跳舞的玩具等,一些观察比较敏锐的音乐评论家,早已发现了拉威尔的喜好倾向,称他为“小玩意的行家”,有着孩子般的天真和单纯。《滑稽小夜曲》中小丑怪诞的性格,《古风小夜曲》中的黑色幽默,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或许也正是这种孩子般的本性,才能使他的钢琴创作与众不同,他的各种伪装,其实是一种通过否定自我来体现自我的最高境界。

3 理想和感性的统一

拉威尔的钢琴创作,极少受到外界的影响,而是有着坚定的自我追求。他在创作中对古典主义的各种程式和法则予以了充分的继承,遵循各种传统的作曲法则,喜欢使用奏鸣曲式,整个乐曲的构造十分严谨,因此他也曾经批评过德彪西缺少形式构造的才能,而被斯特拉文斯基称之为“优秀的瑞士钟表匠”。作品中每一个细节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包含和弦中音符的数量,休止符的长短等,像是数学公式一样经得住推敲,虽然复杂,但是绝不混乱。他像是一个成竹在胸的机械师,看着自己的钢琴机器沿着设定好的程序,有条不紊地向前运行。但是我们又分明能够从作品中感受到他的感性和本能,或者说其创作在体现出理性和严谨的同时,也体现出了一定的情感色彩。例如,《帕凡舞曲》和《哈巴涅拉舞曲》中,就经常出现几个相距甚远的八度上行旋律,这样的设置就使得曲子有了一种动感的特征,从而更加吸引观众。此外,还有《古风小步舞曲》中浪漫主义颓废和伤感,《小奏鸣曲》中那不易察觉的忧郁,还有该曲第三乐章那种激情和狂野,像是一个被束缚已久的人,突然获得了自由和新生,然后忘情的奔跑。这种理性和感情的结合,显示出了拉威尔在创作中的矛盾一面。这也是其在晚年创作中饱受困扰的原因之一,即不知道自己应该以何种态度来创作作品,除了音乐上的理解和感受之外,更多的是其性格使然。

三 拉威尔钢琴作品风格探源

艺术发展有着继承性的普遍规律,这在钢琴艺术身上也不例外,只有追溯拉威尔钢琴创作的风格渊源,才能了解到这种个性特征表现的真正原因。事实上,拉威尔本身就是一位善于吸收和借鉴的集大成者,其中包含对法国传统音乐的继承,同时代的德彪西以及对古典主义的借鉴等。各种因素综合在一起,共同造就了拉威尔钢琴作品的艺术风格。

1 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的影响

虽然德彪西的印象主义追求被称为是“一个人的流派”,但是其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这种对于印象感觉的大胆追求,直接推动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和创新。作为和德彪西同时代、同国家的拉威尔虽然总是强调和德彪西走是截然不同的路子,但是从其作品中可以看出,其还是受到了德彪西不少的影响,当时的一再强调,也只是为了不让自己带上德彪西模仿者的帽子。这种影响在拉威尔早期的作品中就已经开始显现。德彪西早期的创作中,善于从当时的象征主义诗人的诗歌中获得灵感,以此来获得对通感的追求。例如,《贝加莫组曲》就是受到象征主义诗人魏尔伦的诗歌启发创作而成的,其中的《月光》更是魏尔伦的同名诗篇。同时,德彪西还和当时印象派绘画的莫奈等人是至交好友,受到印象派绘画的启发,他善于使用和声的色彩变化来表现出一种朦胧的效果,且每一首作品都有一个模糊性的标题。这些创作理念和追求,都给了拉威尔以很大的启示和借鉴,如他在创作中也经常使用模糊性的标题,为了追求印象性色彩而将和弦的范围扩大,使用三度音程叠置的方式,大量使用九和弦、十一和弦甚至是十三和弦等。同时将一些中古调式、东方的五声音阶等全新元素融入到作品中,表现出了和德彪西相同的对色彩的追求。可以说,德彪西的创作思想和技术,给了拉威尔以很大的影响和启发,但是拉威尔并没有完全跟随,而是始终保持着音乐品格的独立性,使自己的钢琴作品,既有和德彪西表面上的相似性,又有本质上的不同。

2 对法国传统音乐的继承

19世纪末,法国的民族音乐协会成立,这个协会旨在充分发展法国的民族音乐,体现出了鲜明的民族性精神。而拉威尔的老师弗雷尔,正是这个协会的领军者,他毕生都致力于法国民族音乐的挖掘、保护和发展,与库普兰、拉莫等前辈音乐家的理念一脉相承。弗雷尔因为民族音乐观十分强烈,所以对一些新的理念和创作技法并不感兴趣,而是满足于当代美学,把自己视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合理产物。拉威尔师从弗雷尔,从老师身上学得了严格的古典主义创作法则,为他后来作品中对严谨性的追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弗雷尔本身是一个十分谦和的、温文尔雅的绅士,他的作品中在音乐语言方面总是很节制,弱奏的特点十分鲜明,这让年轻时期的拉威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试着向老师一样带上各种面具来进行创作。同时,弗雷尔鲜明的音乐理念追求,并不代表他是一个固执和保守的人,相反他对别人的各种创新是十分支持的,这也让拉威尔在创作中有了坚强的后盾,各种个性探索有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可以说弗雷尔对拉威尔的创作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多种风格的体现,都是源于对老师的模仿。另一位法国音乐大师夏布里埃,也对拉威尔的创作有着很大的影响,他的音乐具有典雅、细致的风格,同时又表现出一种讽刺和幽默。而且在技术使用上是纯粹法国式的,是法国利用全音阶创作的第一人。拉威尔对其十分推崇,早年的很多作品都是对其作品的直接模仿。如《幻想的布雷舞曲》、《豪华小步舞曲》等,都有夏布里埃的风格。拉威尔正式继承了法国传统音乐的精髓,所以作品才会体现出如此长久的艺术魅力。

3 后期浪漫主义的孕育

拉威尔的创作正值浪漫主义后期,这一时期的浪漫主义音乐已经不再纯粹,而是有了一些新的元素出现,拉威尔则是这种新元素的尝试者,这种尝试表现为一种继承和创新。一方面,他十分推崇肖邦、李斯特等浪漫主义大师和他们的作品。例如,他曾经细致研究了李斯特的《超级练习曲》,并且将其中的技巧进行归类,并在自己的多部作品中使用。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刮键”,就是李斯特标志性的技巧。又如肖邦,拉威尔的对肖邦作品中表现出的民族性的钦佩不已,甚至想要代替肖邦,投入到波兰的革命战争中,作品中的情感宣泄,也受到了肖邦的影响。而且拉威尔在充分继承浪漫主义精华质素的同时,还进行了很大程度上的创新,从而形成了自己的音乐个性。例如,浪漫主义音乐中,对音乐形式并不是太重视,而在拉威尔的创作中,音乐形式却有了十分精致的美感特征。浪漫主义音乐中对通感的追求,更是被拉威尔发挥到了极致,他以浪漫主义音乐为母体,并且进行了变异和扩展,从而形成了自己所特有的风格。

综上所述,浪漫主义时期之所以被称为是音乐历史上最重要和最伟大的时期,一个关键的原因就在于这是一个百家争鸣和百花齐放的时代,浪漫主义风格虽然是主流,但是并没有一支独大,反而从客观上激发了音乐家们对多种风格探索和追求,而音乐本身也正是在这种探索和追求中得到了发展和丰富。拉威尔作为浪漫主义后期钢琴创作的佼佼者,用自己的创作让钢琴艺术的形式和内涵,有了全新的展现。对于其钢琴作品艺术风格的研究和成因分析,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知和体验其作品,为拉威尔钢琴作品的演奏和教学,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周薇:《西方钢琴艺术史》,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版。

[2] 亚科夫·米尔什坦:《李斯特》,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年版。

[3] 李斯特,张泽民、高士彦、虞承中、郭竽译:《李斯特论肖邦》,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版。

[4] 李斯特,俞人豪译:《李斯特音乐文选》,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版。

[5] 埃弗雷特·赫尔姆,王庆余、胡君亶译:《李斯特》,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版。

[6] 沈旋:《杰出的管弦乐色彩大师——法国作曲家拉威尔》,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年版。

作者简介:王娜,女,1979—,河南南阳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音乐理论,工作单位:南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作者:王娜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Pro/E模具设计论文下一篇:建筑材料与建筑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