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区域网计算机网络论文

2022-04-16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存储区域网计算机网络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网络存储技术作为计算机发展的核心,对网络数据及信息的存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被人们应用到更多的领域当中,而计算机网络存储技术的有效应用,不仅需要技术操作人员,根据实际领域内容,对存储技术进行选择与更换,同时高性能及大容量的存储设备进行支撑,才能保障数据与信息传递和存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存储区域网计算机网络论文 篇1:

试论现代网络存储技术

[摘要]伴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资源的共享问题、数据的存储问题成为网络发展的重要问题。采用何种方式完成数据的网络存储,如何提高网络存储的安全性、稳定性,如何提高网络存储的效率是现代网络存储最关心的问题。

[关键词]网络存储 DAS NAS SAN

一、概述

数据的重要性已经得到用户的广泛重视,存储领域也能够逆整个IT的颓势而前行。因此,存储被认为是继PC、服务器之后,带动整个IT向前发展的又一潜力巨大的增长点。什么是网络存储?经历过电脑运算能力和网络联通能力两次快速发展,目前人们对网络的需求不再满足于连通能力,而是更为强大的信息管理能力。随着越来越多的关键信息转化为数字形式并存储在可管理的介质中,网络对于存储和管理信息的能力产生了新的需求。可以这样说:网络是否具有高的效率,取决于其数据存储和管理的能力。在网络存储决定网络架构的今天,IT行业已经从PC、网络步入了以存储为核心的时代。

二、网络存储技术的分类

早期的存储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一部分,大多以存储设备形式出现。计算机系统可以通过总线连接到磁盘,或者通过输入/输出系统与磁盘系统相连,或者是计算机基本上是以单机方式工作的。随着网络的发展,数据的存储也逐渐由单机向多机方式和专用机发展,数据的共享与传递也逐渐从依赖主机系统向依赖网络系统发展。当前,应用业务系统有向多服务器、多数据源演变的趋势。在大型企业应用和Intemet发布系统中,安装数十台服务器已经很常见。但过于分散的数据资源,会给访问和管理带来困难。因此,数据存储问题备受关注。存储系统大致可以分成三种类型:

(一)直接依附存储系统(Direct Attached Storage,DAS)。直接依附存储系统DAS又称为以服务器为中心的存储体系。其特征为存储设备是通用服务器的一部分,该服务器同时提供应用程序的运行,例如视频流、数据库等服务。数据的输入/输出由服务器负责,数据访问与操作系统、文件系统和服务程序紧密相关。

(二)网络依附存储系统(Network Attached-torage,NAS)。这种存储方式多采用专用数据服务器。该服务器不再承担应用服务,称之为瘦服务器”(Thin Server)。数据服务器通过局域网的接口与应用服务器连接。由于采用局域网上通用数据传输协议,如NFS,CIFS等,所以能够在异构的服务器间共享数据,这一点在Windows和Unix混合环境下是十分重要的。

(三)存储区域网络(Storage Area Network, SAN)。存储区域网络SAN采用高速数据连接通道光纤通道(Fiber Channel,FC)连接服务器和存储系统。从结构上看,服务器和数据存储系统相互独立。将设备连接到FC集线器或交换机上,便于扩展系统规模。FC的传输速率和可靠性极高,能够满足当前视/音频业务的需求。在SAN中,所有的存储设备和存储数据均可采用中心化管理,使得整个存储系统具有可伸缩性。

三、NAS、SAN与传统存储系统的比较

(一)独立性。存储系统的独立性反映了服务器与存储系统间的依赖程度。独立性越强,服务器与存储系统之间的相关性就越小。实际上,独立性强的存储系统可以自成体系,不必考虑与服务器物理连接的细节。

(二)带宽与瓶颈。在传统存储系统中,应用程序必须通过服务器访问存储设备。考虑到所有的访问都必须穿透服务器,容易形成瓶颈,因此要求服务器有很大的吞吐速率。LAN的速率和服务质量(QoS)取决于网络类型。

(三)共享性。在传统存储服务器体系中,存储设备并非直接面向网络用户或应用程序,而是以服务器作为访问的人口。作为存储设备,无论是硬盘、还是阵列,都是间接地提供数据共享服务,真正意义上的物理连接只有服务器的连接。NAS具有数据存储独立性,可以通过 LAN上运行的NFS、CIFS协议实现数据共享。 SAN直接支持服务器与存储系统之间的多对多连接,具有共享特性。

(四)可扩展性。DAS体系只能通过增加服务器和磁盘存储量来扩展容量,单一扩展容量几乎不可行;业务增长造成的访问流量增加会使服务器成为瓶颈,而扩展服务器价格过高且管理难度加大。NAS可以通过扩展I/0节点而增加容量,其带宽可以通过新增的网络接口而得以提高。SAN具有可扩展性,可增加存储设备而实现系统扩充。

(五)可管理性。传统的DAS造成企业中有大量的服务器和存储系统,其异构型和分布性使管理工作难以展开。NAS、SAN均采用中心化数据管理,便于控制网络上的每一个存储点。

(六)存储介质的多样性。虽然DAS可以采用多种存储介质,但是它与服务器之间紧密的物理连接,在使用上受到较多限制。基于SAN的存储系统内,存储设备和文件服务器被有效地分离,使得整个系统可以采用多种存储介质;并且利用不同存储介质和设备的特点,通过统一的中心数据管理,建立多层次的异构存储体系。

四、NAS与SAN的比较

NAS、SAN与传统网络存储技术相比而言,无论是从网络传输带宽、数据共享性还是从存储容量的可扩充性、数据的一体化和安全性等个方面来说,其优越性是不言而喻的。所以,现在众多的用户在对其存储方案进行选择时,实际上也就成为对NAS和SAN的选择了。

NAS和SAN有许多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提供集中化的数据存储和整合优化,都能有效的存取文件,都允许在众多的主机间共享并支持多种操作系统,都允许从应用服务器上分离存储。而且,它们都提供数据的高可用性,都能通过冗余部件和RAID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NAS和SAN也有着一些不同点。首先,实施和维护的难易程度不同。上面曾提到,NAS的存储设备与众多访问客户的连接是通过标准的LAN进行的,也就是说,直接将NAS存储设备接入LAN中就可以使用了,管理者所要做的只是来定义网络存取权限或为每个用户定义磁盘限额。而且由于NAS采用了热插拔和即插即用技术,所以在新设备接人时无需关闭数据服务器或进行重新配置,新增的存储空间可以立即为众多的应用服务器和客户机所共享。而SAD的存储设备与客户之间的联系是通过专用FC集线器和交换机来进行的,如果客户端增加,就要对交换机进行级连,这就大大增大了安装与设置难度。其次,二者的设备管理难易程度不同。由于NAS中每一个I/O节点都有自己的存储设备,而这些设备又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的界面,所以管理人员就必须逐一管理每个NAS设备,从而使管理成本随网络上的NAS设备的增多而线性增加。而SAN对整个网络中的存储设备的管理,是采用SAN专用管理软件来进行集中式管理的,用户可以通过简单的图形界面来管理不同平台和介质上的数据,也就是说,在SAN中,其整个存储网络成为了一个集中化的存储池,这样,管理人员管理起来就非常简单了。再者,NAS和SAN是管理对象也不相同。SAN管理的是磁盘空间,而NAS管理的是文件,也就是说,SAN是个磁盘工厂,而NAS只是一个文件服务器。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二者在性能上有所不问。NAS是基于传统以太网络的存取设备,虽然减轻了服务器所承担的压力,但势必严重增加网络的负荷。

五、总结

通过对现有网络存储的比较,显而易见,在未来的网络应用中,SAN将成为网络存储的主流。首先,SAN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其次,初期投资较少。除了NAS文件服务器本身,存储系统几乎不需购买其他任何设备。最后,SAN易于实现多个局域网子网段的存储共享。

参考文献:

[1]周敬利 余胜生等 网络存储原理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司马聪,存储交换机的技术发展趋势浅析,《每周电脑报》,2004.

作者:李树仁

存储区域网计算机网络论文 篇2:

计算机网络存储技术探究

【摘  要】网络存储技术作为计算机发展的核心,对网络数据及信息的存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被人们应用到更多的领域当中,而计算机网络存储技术的有效应用,不仅需要技术操作人员,根据实际领域内容,对存储技术进行选择与更换,同时高性能及大容量的存储设备进行支撑,才能保障数据与信息传递和存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基于此,本文就重点针对计算机网络存储技术进行探究,通过对当前网络存储技术的分析,延伸到实际应用当中,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和措施,以此提高网络存储技术应用的效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存储技术

引言

网络存储技术是依托计算机发展的现代化技术,能够对网络数据和信息进行传递和长期安全存储,使用户信息管理更为完善和便捷。那么,在网络存储技术的实际应用当中,还有很多细节问题需要注意,同时网络存储技术细分下的不同技术类型的实际应用,也需要进一步考量和探究,对此本文也提出相关性看法和建议,以期实现计算机网络存储技术的高效运用。

一、当前计算机网络存储技术分析及实践应用探究

1.存储区域网络技术

存储区域网络技术在专业领域又名SAN技术,主要是将光纤通道与计算机存储区域网进行连接,设定服务器操作系统处于外部存储设备当中,从而进行相关数据和信息的安全存储,又或者可以将SAN技术为先导,将驱动服务器设为独立个体,区别于本地硬盘,从而形成大量服务器,而节约空间范围。这种技术应用的优势在于利用小空间,形成了较大存储量,同时网络的接连性,使得数据和信息被集中管理,这样不仅提高了数据管理的可靠性、便捷性与可控性,同时还推动了网络存储技术的革新与发展。另外,SAN技术所依托的光纤通道也会加快数据、信息传输与存储、读取的高效性,为计算机网络存储和布局的灵活性,提供了有效的前提和基础。

2.云存储技术

云计算和云存储技术是计算机网络发展中所形成的新技术,同时也是被广泛关注和应用的技术。其中云存储技术主要是依托网络平台将数据和信息上传为前提,对数据进行整体分析和分類整理、存储,同时用户上传数据和信息的类型差异性较大,所以云存储要分类归集到相应的存储服务器当中,确保数据安全与存储可靠。其次,云存储技术包括公共云存储和内部云存储,还有混合云存储三种,三种技术分别独立存在,对于数据的保密性都很强,同时,云存储技术的集群属于存储虚拟化技术,其本质是利用存储虚拟化技术,实现了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存储的目的。

3.附加存储技术

附加存储技术中主要下分为网络附加存储技术和直接附加存储技术,其中网络附加存储技术在专业领域的又名为NAS网关技术,其是通过光纤通道将多种存储设备进行连接,并形成一种特定的集体性数据管理模式。而这种必须是自带网络文件服务器的存储技术,利用网关反问存储,进行信息资源的网络搜集,并发挥数据管理和存储作用,使网络存储系统运行的更为便捷。其中,用户与存储系统之间的合作关系,主要以存储系统对数据的管理为前提,通过对客户端的了解和请求的认知,进一步访问管理客户端。而直接附加存储技术别称为DAS,主要通过SCSI接口,直接连接计算机服务器,附加要求为零,但是对服务器的依赖性较强,若服务器发生故障则数据就无法访问,所以一般会对直接附加存储设备进行分散处理,确保数据安全性。另外,两种附加存储技术运行的整个过程更加安全、透明,不仅成本小,作用大,而且便于推广和使用,在网络共享模式形成与发展当中,更加适合多层级和多领域使用。

二、计算机网络存储技术的发展趋势

1.虚拟化存储技术

虚拟化存储技术主要以当前新型的存储技术为基点,下分为不同的技术类型如:虚拟机存储技术、数据定位技术,以及数据快照技术等,其中虚拟化存储技术的发展优势为能够将差异性存储系统的统一化,同时异构存储介质的不同特征与属性,都会经过虚拟化存储的统一化管理与配置,转化为单一性、简单的存储访问模式,从而提高数据存储的管理和使用效率。而异构存储设备在此技术中的有效运用,不仅简化了数据存储的流程,同时还依托数据分配模式和存储空间分类规划技术,将数据进行统一分类、整理与管理、存储,进而提高了虚拟化存储技术的使用和应用效率。

2.动态存储技术

网络存储技术的实践应用,并不是一个静态的流程,而是数据存储的每一阶段都具备动态效果,其中从数据的上传、分类整理和归集存储等,都需要相关技术的动态运行,实现高效的存储功能。而在存储之后,还需要对整个数据存储系统进行实时监控,此过程也是动态性的,通过动态监控可以对数据存储进行适当调整与优化,使数据存储形式能够根据网络实时监控进行及时调整,保持数据存储的最优化程度,从根本上提高动态存储技术的应用效率,同时强化网络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无线存储技术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革新与发展,当前一些无线设备应运而生,如智能手机或平板、手提电脑等,都对传统连接式网络进行了转变,在这些智能终端设备的推动下,存储技术也朝着无线模式发展,从而形成了无线存储技术,这样不仅使网络入口更加便捷,同时还满足了当下智能化发展需求。但是基于智能手机和设备的数据处理和存储能力非常有限,无线存储技术首先要保障大容量、多功能,其次还要确保存储性能较强,运行速度较快。对此,无线存储技术应当注重光纤存储技术,将两者有效融合,从而提高无线存储技术的应用效率。此外,无线存储技术即要保障不给智能终端设备徒增负担,也要加强存储技术的唤醒能力,如在智能设备进行数据流导向的同时,无线存储技术要及时唤醒存储空间,实现网络数据的高效存储,同时促进此技术的智能化应用。

结论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的不断推进与发展中,网络存储技术的优势得以显现,并被应用到各个层面和领域当中,其目的就是为了确保数据和信息存储的安全性,并规避突发事态下数据和信息发生的损毁情况。基于此,本文对当前普遍应用的网络存储技术进行了分析,并深入探究存储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和优化建议,指出网络存储技术在应用中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提高意识,并加强对云存储技术、存储区域网技术和连接存储技术的有效应用,进而拓展出更新型的存储技术,以此保障计算机网络数据和信息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邓怡.关于计算机网络存储技术分析[J].电子制作,2018(16):51-52.

[2]公茂琪.浅析电视台视频网络的存储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08):25-26.

(作者单位:广西华锐钢铁工程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周芸

存储区域网计算机网络论文 篇3:

NAS和SAN存储方案的比较研究

摘要:对文件共事NAS和SAN存储技术做了相应的介绍、分析和比较,NAS系统主要负责提供文件共享,在网络日益复杂的演化中,系统的可维护性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考虑因素。随着网络的功能逐渐完善,相应地对存储系统的性能要求也就逐渐提高,就需要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或SAN(Storage Area Network)技术。在一个网络中安装了NAS设备后,系统可以有明显的性能方面的提高和管理成本的降低。

关键词:NAS;SAN系统;比较

1 引言

网络发展的初期,对于存储的需求大部分仍局限于个人计算机和局域网,所以存储结构的设计也较为简单。如果存储的数据相对集中在某一个服务器所对应的存储设备上,该服务器的处理速度和服务器与存储设备间的带宽就有可能成为该存储系统的带宽瓶颈,制约系统的整体性能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如果服务器发生故障,那么所有的数据访问均会受到影响,系统瘫痪。

新系统主要负责提供文件共享,这样网络中的服务器就可以不用管理文件的操作,从而减轻网络服务器的负担。同时,在存储设备更新或出现故障时,网络服务器仍然可以工作,这样整个网络也不会因为存储设备而关闭以致瘫痪。

2 NAS的特点

2.1 NAS与网络

NAS是网络的一部分。NAS是围绕网络的,其设计保证了网络上设备对于文件操作的快速响应。而且文件的操作不必经过其他服务器,而可以直接在客户端设备与NAS设备之间进行。这种功能和设计使得原先的DAS设计中存在的基于通用服务器的带宽瓶颈的问题得到解决,通用的服务器上的资源(如CPU、内存等)可以用于处理更加面向用户的要求。

2.2 NAS运行

NAS设备是一种类似即插即用的存储设备。NAS设备一般均安装了一系列的立件系统软件,以支持对应的用户应用环境。NAS设备还安装CIFS文件系统的服务端软件,支持SMB等协议。这样当网络中有设备需要对NAS上的文件进行操作时,该设备会产生对应的文件I/O请求。NAS设备在接收到该I/O请求后,依据该请求的来源对该I/O请求给予处理,并提供对应的文件和数据服务给发送请求的设备。NAS支持几乎所有的标准和一些非标准网络协议,如物理层的以太网、令牌环,网络层和传输层的TCP/IP,应用层的HTTP、CIFS、NFS等。对应这些协议,在存储系统安全设计上也有不同的方式。

2.3 NA$优点

NAS设计在存储市场的占有率日益扩大,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互联网。网络服务商、网络应用服务商和网络信息、网络购物甚至网络游戏商等对网络的可靠性、可扩展性的要求逐渐提高,而同时网络的竞争又导致相应的开支应当逐步降低,这些都可以通过NAS得到有效的满足。

2.3.1 有效的IT开支

对于用户而言,数据的日益增加和数据的实时操作都是现在对网络存储的基本要求。对于IT而言,又希望在现有网络结构和较小的新增投资下来满足这些要求。通用服务器是难以在这些限制下满足这些对于文件和数据存储方面的要求的。只需一些简单的初期设置和管理,NAS设备就可以很容易地加人到一个运行的LAN中。另一方面,由于NAS设备,特别是NAS文件器,是专门设计提供文件服务功能的,减小或删除了一般功能。依据可靠性原理,即使NAS设备系统的总体设计与复杂的通用计算设备相同,其系统的可靠性也比通用计算设备高。

由于减小了系统故障率,IT的后续支持的开支也将相应降低。还有,由于存储的相对集中和NAS设备的大存储容量,即使同样是管理一台设备,一个存储管理人员可以更为集中和有效地管理更多的存储空间,这也降低了IT的开支。当然,由于NAS设备工作在网络环境,这另一方面又略微增加了系统的故障率。总体上,NAS设计可以有效地控制IT开支。

2.3.2 可扩展性

目前的Internet和相关的商业不断扩展,特别是存储需求的日益增加,也要求IT不断的更新。如果把所有的存储都交给通用计算设备管理,会显著增加这些服务器的负荷,其后果是通用的服务和应用程序会受到性能上的影响。

相比之下,使用NAS设计就很容易扩展存储空间。一种存储扩展方式是在网络上添加一个节点及网络设备。在NAS中为NAS设备,如文件器。这种方式基本上是启动NAS设备,运行相应的网络文件系统,并将之与网络相连即可。更高级的NAS设备可以支持网络接口的热安装、存储介质的随时增加和存储备份等。

2.3.3 缓解服务器负担

NAS设备的设计就是为了能够使通用服务器有更多的资源来为较为重要的用户需求服务。NAS的文件器可以使耗费CPU和网络资源的文件服务功能转移到专用的NAS设备上。文件服务是与系统的I/O对应的,它在一般设备中也有较高的优先权。这部分任务移交给NAS设备后,通用服务器就有更多的资源处理重要的任务,如电子邮件处理、远程处理等,并加快系统的响应时间。

2.3.4 多系统问的数据共享

由于网络的演化等原因,一般的企业和Internet网,都是一个多个操作系统和网络结构并存的网络环境。作为一个网络设备对网络环境的支持,NAS设备在设计时就考虑到这种多样性。如仅网络文件系统就支持NFS和CIFS。除此以外,NAS设备还支持多种网络协议,包括TCP/IP等。这种设计使得NAS能够轻易地支持多个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比如提供Unix设备和Windows设备间数据的共享。对于终端数据用户,可以更方便地操作数据而无需知道数据原先是在Unix系统还是在Windows或其他系统中生成的。

2.3.5 适合已有网络结构

在现有的网络结构内添加NAS设备,而且对NAS设备在网络结构中的位置没有任何限制。由于其所支持的文件系统、网络协议等已经在原网络中有过对应的支持,NAS设备的添加也不会引入新的网络支持的问题。NAS的管理也可以融入网络管理软件包中,如HP的OpenView等。

随着企业的扩展,企业内部网络会为一些小的部门设计一些非本地的子网。而NAS的设计就可以为这些子网络提供与企业内部主网络同样的IT支持。一种设计是企业集中的NAS设备,所有的内部网络,包括子网络都利用这个集中的NAS设备。这种设计的好处是集中的存储管理、设备维护等,缺点是网络的数据流可能较大。另一种设计是网络有独立的NAS设备,网络内部有相对比较分散的多个NAS设备都通过NAS管理软件包由IT集中管理和控制。由于用户对数据的存储要求相对集中在一定范围内,如某个子网为工程部的某开发组使用,则该组所用数据大部分都与其项目有关,即所谓的数据的局部性,所以NAS设备在子网内也尽量局部化了网络中的数据流。

在为NAS设备选择和设计操作系统时,系统本身的大小和性能是一些重要的因素。在操作系统之上有各种支持软件,包括运行网络协议层的软件、存储管理软件、用户管理软件等。除去这些软件外,不同的NAS设备生产厂家还有一些服务软件、安全设计软件和故障容忍软件等。由于NAS文件器等NAS设备主要是为网络提供文件服务功能的,所以NAS服务器的核心是网络文件系统。除了性能上可能的不同外,NAS设备与普通计算设备在标准文件系统和网络文件系统上没有很大的不同。

3 SAN的特点

3.1 SAN与网络

SAN是连接各种设备的光纤、光纤通道交换机、集线器等网络设备,存储数据的存储设备和连接服务器的主机适配卡。一般需要存取数据的服务器不属于存储区域网的范畴。服务器和服务器上运行的应用程序实际上操作存储数据的对象,我们把它们称为存储区域网的用户。存储区域网采用单独的网络,它不与计算机局域网共用通信通道。这种专用的网络使存储区域网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存储网络往往有多条路线连接两个节点。如果一条线路中断,存储网络可以换用另一条线路。避免了一个设备出故障导致整个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的情况。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当需要增加存储设备时,只需把存储设备连接到存储网络上。所有的主机都能通过存储网络来操作新增加的存储设备,不必改变服务器和其他存储设备的设置。

存储区域网使用专为存储数据传输设计的光纤通道协议。光纤通道协议现在的速度是1Gbps,它适用于高速大量的存储数据传输。而NAS使用为计算机之间通信设计的局域网传输数据,它的速度不如光纤通道协议。例如100M以太网只有1Gbps光纤通道带宽的十分之一。即使1000M以太网也只有2Gbps光纤通道协议带宽的二分之一,因此存储区域网的数据存取性能比NAS高。

3.2 SAN的体系结构

SAN的体系结构包括服务器连接器件、存储网络连接器件、存储设备和管理软件。我们知道网卡用于连接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网卡一般插在计算机内的总线扩展槽上,卡上有连接计算机网络的接口。网卡物理上连接计算机内部总线(例如PCI总线、SUN的Sbus总线等)和计算机网络(例如以太网等)。

使存储区域网发挥它的最大优势,还离不开存储区域网的另一重要部分——存储软件。存储软件用于控制存储网络系统中的各种设备及其互相通信,存储软件还提供存储系统与应用程序之间的编程界面以及存储系统与操作人员之间的人机界面。这里我们注意到应用程序,如数据库软件等,通过编程界面来操作存储系统,它们并不是存储软件。

4 两种存储技术的比较

下面分别从发展、技术和性能、应用等方面对这两种存储技术作一个认识和比较。

从发展历史来看,NAS和SAN则相对较新,特别是SAN更是有许多标准尚未指定,许多方面尚未完善。

5 结束语

总的来说,NAS、SAN存储模式,已经很好地满足目前信息化应用在单服务器扩容、服务器双机高可用集群、高性能、高可用、高扩展的网络存储络和简单易用的网络文件共享等方面需求。随着信息化建设朝深度和广度发展,新兴的存储模式也必将会逐步因此,NAS与SAN走向普及应用。

 参考文献

[1]谢胜彬.1啕洋.DAS,NAS与SAN的研究与应用[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3.(7).

作者:杨 彦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古典哲学自我意识理论论文下一篇:银行储蓄中的数学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