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质教育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体现

2022-09-12

在新一轮的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中, 一项重要的改革就是在初中开设“历史与社会”综合课程, 这一改革, 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整体的认识、理解能力, 开阔学生的视野, 《历史与社会》又是一门人文学科, 以无可替代的时空内涵和认知深度, 给人以心智的陶冶、思维的启迪、能力的培养和情操的熏陶, 使人获得一种深厚的人文素质。鉴于此, 本文对人文素质教育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体现进行了探讨。

1 人文素质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

历史教育的本质是人文素质教育, 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和人文精神的熏陶, 这是历史教育所承担的最基本的功能。然而, 长期以来由于教育的主导倾向是朝应试教育偏移的, 历史教育本来具有的素质教育特征逐渐淡化,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同其他学科一样围绕着考试指挥棒转, 历史教育的人文教育功能得不到开发。而在课程体系设置、历史教材知识点的选择及教学大纲的制定上可以看出, 历史教育又承载了太多的政治教育功能,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历史教育人文性的发挥。因此, 在历史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 我们越来越有必要重新确立历史教育的本体意识, 自觉地把人文素质教育作为历史学科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教师教给学生人文知识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比教给学生知识本身更加重要, 更有意义。这样学生会以一种正确的价值取向、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思维品质自觉地更新知识, 适应学习化的社会, 最终实现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因此, 我们说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 是一种追求高层次的人文教育, 培养和弘扬人文精神是每一位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重任。

2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措施

2.1 尊重学生, 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

新课程改革要求师生彼此敞开心灵, 沟通接纳, 吸引包容、互动分享。在教学中, 教师应尊重、理解和关爱学生, 挖掘学生的个性智慧, 发展学生的人格及潜力, 使课堂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作为教师不论遇到什么麻烦、不快, 要用理智去控制自己的情绪, 把微笑带进课堂, 用积极饱满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把尊重、鼓励的语言送给每位学生。同时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还要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和谐、融洽、欢快的人文心理氛围, 只有在民主开放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才将具有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可能。

2.2 将人文精神的培养渗入课堂教学目标

历史教学如果没有情感的激励, 只是照本宣科, 那将是空洞而令人窒息的。如果没有情感的共鸣, 只是单纯记忆, 也必将是枯燥而乏味的。历史会因此丧失生命力, 这无疑是历史教学的最大悲哀。要通过历史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靠枯燥的讲解和讲述是不可能实现的, 情感教学恰恰是实现人文精神培养的一项必要而有效的手段。何为情感教学呢?“它是指通过教师健康丰富的情感, 生动的语言形象和抑扬顿挫的声调, 并借助于直观教具去真实的或近似的再现历史中的事件的情节、人物的形象和与之有关的情景, 去激发和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 (包括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其中道德感为主) , 启迪学生的想象能力, 正确的认识历史知识。”情寓于史, 情随事迁, 离开了历史知识, 情感就难以萌发。因此, 教师的情感应随着知识讲授而及时表达出来, 不要过后补遗, 可谓机不可失, 时不再来。如邓世昌为抗击外敌以身殉国, 林详谦为革命事业流血牺牲, 他们的高风亮节和坚定信念, 必须伴随着讲授甲午黄海大海战和京汉铁路大罢工的有关知识而进行渲染, 教师必须适时地将自己的情感融人历史知识的讲授之中, 才能收到情感教育的满意效果。

2.3 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

教师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对其影响非常重要的人, 特别是在初中阶段, 正是学生心理和生理变化显著, 逐渐成熟的时期, 教师不单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更是文化的实践者和开拓者, 只有具备了厚实的专业知识和广泛的文化素养, 才能担负起实施新课程的职责, 教师的一言一行, 无不源于对历史的体验、认识。他的情感、生活观念、素养, 甚至经历、爱好都将通过他对善恶美丑的臧否, 对历史事件的点评等体现出来。这一切, 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对于他们形成中的个性和生活观念发挥建设性作用。儒雅的风范一直是知识分子引以为豪的形象表征, 而当一位教师真正的拥有了儒雅风度, 不仅仅能够体现一个知识分子的良好形象, 也是予以学生良好心理成长与完善的最好的校本课程。学生在与老师的共处、交流中耳濡目染, 学习心理会潜移默化的发生改变。教师在拥有儒雅风度的形象基础上, 用自身的情感感染学生, 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思想, 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 在师生之间架起感情的桥梁, 激发学生产生情感的内驱力, 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承受外界压力, 保持心理平衡, 在知识、能力、思想道德及身心健康方面不断提高, 个性得以张扬, 真正学会自我学习, 自我教育, 自我管理, 为成功人生打下良好基础。

2.4 多种教学方法的完善

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是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 也是历史教师情感意识表达的手段。从历史教学实践考察, 行之有效的情感教育方法有讲述法、谈话法、角色扮演等。讲述法是历史教师运用口头语言表述历史事实、传授历史知识的方法。教师富有魅力的讲述, 能勾画人类社会发展的绚丽画面, 能再现历史人物的音容笑貌和嘉言煞行。它不仅能拨动学生思想情感的琴弦, 使之受到陶冶, 产生共鸣, 得到升华, 还能化为他们奋发进取的动力, 如:孔子“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学风;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的忧国忧民的崇高情怀;孟子“富贵不能淫, 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霍去病“匈奴未灭, 何以家为”的公而忘私精神;祖逛“不扫清中原, 誓不回江东”的千金一诺;史可法“城存与存, 城亡与亡, 我的头可断, 而志不可屈”的高风亮节。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述, 使师生情感交融, 引起共鸣。谈话法是通过师生的对话, 促使师生之间情感外向交流, 形成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对教师而言, 引而不发, 贵在点拨;对学生而言, 畅所欲言, 要在开窍。在师生双方的对话过程中, 学生的反应不断得到强化, 情感不断净化、升华。角色扮演是情感教育的有效方法。历史教师创设历史情境, 让学生通过摸拟历史场景和历史人物, 使其身临其境, 置身于历史之中, 与历史人物同呼吸, 共命运, 自然而然地产生情感体验。

3 结语

社会的发展对教育和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那就是要努力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人文素养的青少年一代。作为一门人文社会科学中很强的基础学科——历史与社会, 应更好地适应当前新的教育发展形势, 尊重每一位学生, 帮助学生养成健全独立的人格, 逐步培养出具有新时代人文精神特点的年轻一代, 我们的历史与社会教学才能真正走出低谷和困境, 最终发挥其特有而重要的教育功能, 步人良性循环轨道, 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摘要:《历史与社会》作为综合文科课程, 它以人类历史和社会生活为学习探究的领域, 关注学生的需要与体验, 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 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 是一种追求高层次的人文教育。因此,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这一主题, 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人文,教育

参考文献

[1] 罗焰.历史教学应回归“人文精神”[J].世纪桥, 2006, 5.

[2] 扈中平.教育目的论[M].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6, 3.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析多媒体技术在中职汽修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下一篇:俄罗斯学派对中国芭蕾教学的影响